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教师专业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要求入手,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和分析了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并提出了提高和加强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对策。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人才的竞争。“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的远景目标,旨在改变目前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低的窘况。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目前,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是否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省。因此,提升化学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1 教师专业素养的涵义
素养,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teurs,即有文化。所谓素养,是指决定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所谓专业素养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及态度、个性等涉及信奉价值的个性心理特征之和。
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同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对其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林崇德教授以心理学理论作为主要基础,提出教师素养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叶澜教授从教师专业化出发,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表现,它应以承认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为前提。”等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定义,其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养、教育教学技能能力等。本文所谓教师的专业素养,指的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相关的观念,能力等的总和。
2 化学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2.1 化学教师要有正确的“学习教学观”
学习不是简单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相对独立地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等。化学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与需要,提供多种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从材料中挖掘知性和情意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化学的“学习教学”系统中,化学教师要注重活动课程与化学课程的相辅相成关系,突出建立一种思想价值、情感体验、操作技能、经验认识等多方面构成的多元的、开放的学习目标系统,为学生多纬度的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教育与完善的机会。
2.2 化学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育课堂设置的革新、教材编制的提高,都需要通过有正确教育观念的教师去直接作用于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寻求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是协调学生活动的指导员,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是对学生学习的研究者。进行化学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前提。观念转变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形成自己头脑中的观念。同时,将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成为教育实践者。
2.3 化学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化学教学要通过化学知识、化学技能、认知策略和情感态度等预期学习效果的达成,实现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公民生存发展所需的相应基本素质的目的。并通过学生有效的学习,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现代公民的教育教学目标。同时,化学教师要选择明确的教学内容。随着实践的发展,化学教材中蕴涵的知识量剧增。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精华,要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化学教师应按照培养目标对客观存在的知识进行选择,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转贴于
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对策
3.1 强化教学反思作用和功能
所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教学实践是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性教学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强化实验的探究性;加强科学与人文精深的渗透与融合,等等。
通过反思这样一个环节,使一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有助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很好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3.2 加强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及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可持续发展教育(简称ESD),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教育,是实现可持续战略的中心支柱,是关注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教育。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许多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与此同时,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知识量的迅速增长,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是继续工作的必要条件。要在中学涌现出更多“学者型”的教师,就必须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连贯性,必须提倡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
3.3 增强教师教科研创新能力
化学教师的能力是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由基本能力、化学教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3部分组成。长期以来,化学教师只是化学课程的执行者而不是开发者;是化学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研究者。因此,学校必须要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做好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只要每位教师都具有争当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的意识,就能全面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可见,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的实践基础,对于新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现代教育学基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专业素养;初中数学教师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反思。任何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信息化更加强调教师积极主动的自我反思。本研究通过了解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状况,结合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新要求,探究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理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力图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发展现状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理念等。教师十分关注数学教学及应用知识,在知识发展方面做得较好。但对提升自身修养、与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研究等不足重视。年龄的差别使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使用率呈现较大的差别,这一方面与教师所掌握的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有关。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知识的更新,技术的提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数学教师们要从知识、技术、理念等多方面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求。大部分教师期望得到教学能力、理念、思想方面的发展;部分教师希望得到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有一部分教师希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他们认为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遵循职业道德对于教育教学非常重要。
二、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育理念落后
大部分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认知主要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偶尔的谈话等方式,而这远远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教师自我发展的认识不够,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发展,不能认识到发展的深层内涵,也就不能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自我发展。
第二,教学方法陈旧
信息化的大力发展,丰富了教育资源,也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多样化的发展途径,大大满足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需求。但大多数数学教师依旧选择自己原有的教学习惯和教育方法。学校内部也开展研修活动,但缺乏理论的引导,教师们学习到的教育实践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加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都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数学教师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思,即便是有利于提升专业素养的知识经验,也不能内化,也无法建构成自己的专业素养。相比较而言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又缺乏熟练的教学实践经验,仍然遵循有经验的数学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自身专业素养也得不到提高。
三、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发展策略
信息化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方式,合理利用,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际过程中没有引起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以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内外环境,提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
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突破原有地域的限制,如网络视频、博客交流、教师论坛等。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各种渠道为教师建立个人学习网站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为教师管理教育资源提供了的平台,另一方面,又为教育资源的共享交流提供平台。数学教师可以足不出户的与外界同行互助交流,实现与同行、专家、名师的交流与学习,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信息技术背景下更注重以教师为中心和教师的自我学习。例如,博客可以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博客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专业反思、更好的与学生、同行、专家进行合作交流。[1]
(二)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数学教师首先要有自我专业素养发展的意识,马斯洛提出,“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或帮助他使他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赋予潜能或智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的形态具有这些潜能。”[2]外界环境只能是外因,教师没有主动进行专业素养发展的意识,外因即使起作用也是十分艰难的。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应该具备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非常擅长提出问题。同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有解决和回答各种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育目标之一,教师是否具有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教师要加强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尊重数学教育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础,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专业素养发展方向。
(三)构建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
完善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注重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育教学过程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体验。构建合理的教师专业评价制度,树立教师评价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服务的大局意识,利用评价监督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检查并反馈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信息,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潜能。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要善于采用新视角、新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教师的专业素养方法与模式绩的考量。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和新军革的深入,我国军队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全球化国际大环境已成为主流,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军事领域,我军对外交往对象、领域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军事交流涵盖军事援助、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流格局,迫切需要大批熟悉外国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军事人才。军校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员具备相应的英语语言能力及熟悉外国文化,同时要求学员掌握军事专业英语以及相关文化背景。因此,对于在军事院校工作的外语教员来说,如何将英语教学和军队专业知识相结合,如何培养学员的专业文化素质,是一项重大课题。
一、军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军校学员对英语学习的理解一直停留于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军校中的英语教学一味地强调语法、词汇及对课文的理解,学员在课堂上接触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语法分析,而不是真正的语言交际样本。学员学习了课文和单词后,脑海中只有对一些知识的零散记忆,对所学知识没有清晰的概念,更别提开口表达日常英语,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更是天方夜谭。对文化教学的忽视,使得学员的英语学习变成了单纯的语言学习,学员无法感知和理解文化差异,无渠道了解国外军队的相关状况。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再是学习致用、自我提高,而是单纯地变成了应付考试,军校学员的文化素质迫切需要提高。笔者在军校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员文化素质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军校现行课程设置、管理体制限制了学员文化素质的培养。
按照军校现行的课程设置及管理体制,学员的学习任务繁重,但时间非常有限。长期以来,军校一直存在着“重军事训练和军事素养培养,轻人文素养培养”的思想。因此,军校对学员的军事素质和体能要求非常严格,学员既要顾及学习,又要抽出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和军事素质的培养,能够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非常少,因此无暇阅读课外资料。同时,军校对学员手机使用的限制及军校内部局限的军网,使得学员无法随时随地地上互联网获取最新最前沿的信息,限制了学员的视野。其次,军校的英语课程配发的教材基本是英语精读教材,每门课程每学期都有预定的教学进度,教员必须按计划完成教学进度,并没有多余的课时专门介绍文化知识。再者,军校现行的课程考查体制还是以笔试为主,学员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大量地进行试卷练习,机械地背诵英语词典,根本无暇顾及军事专业文化知识。
2.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导致学员文化意识淡薄。
传统的军校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员“传授”为主。军校服从意识的灌输,纪律规范的严格和程式行为的养成使学员趋于保守,学员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单纯的语言知识的灌输,使学员对英语缺乏直观感受和深刻领悟,无法提起深入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教员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四、六级的通过率,一味地进行语言知识点讲解,即使提及文化知识,也是蜻蜓点水,一拂而过。上课方式的单向性及英语教员对专业文化意识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都导致了学员文化意识的淡薄。
二、军校英语教学中专业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军校教育正由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传统的大学英语已经不能满足军校学员专业化的交流。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发展性的专业教育和针对性的岗位教育相结合成为现代军事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我军第十七次院校工作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具体的改革转变方案,任职教育必将成为军队院校的主要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将英语学习与专业结合,势必要学习语言知识,并培养专业文化素质。专业文化让学员可以更好地看待所学的专业及与专业相对应的岗位,专业文化不是休闲性质的文化,而是为育人服务的文化,指向于受教育者素质结构完善。
1.专业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学员形成专业情感,具有较强的岗位指向性。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一同构成专门人才素质结构,而专业情感更多依赖于专业文化的影响作用。正如鲁洁教授在《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一文中指出,学校教育培养有知识的人,这是无可非议的事,但不要忘了崇高理想、高尚人格、神圣信仰的追求,意义世界对于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学生的知识人化。介绍专业文化,让学员受到专业文化的浸润,能让学员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强化专业认同感,对未来岗位的意义有所领会。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员接受专业文化的熏陶,使学员更乐于接受,不禁锢于书本,结合实践,把灌输性的被动教育转化为发自内心的主动求学,从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正德、启智、怡情、教化”的作用。
2.专业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学校把专业做精做强。
军校的本科专业直接为军队输送应用型人才,而军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文化是培养人才的条件。“一所大学如果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永远不可能成为卓越的大学”。现今,军校教育正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任职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了使培养对象获得和提高从事某一特定军事工作岗位需要的专门知识和能力,通过院校进行的系统教育。培养适应将来岗位需求的学员,其关键在于学校是否适应任职教育的特点。任职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员的专业能力,军校可以凭借其专业学科优势,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我军的各大院校都有各自的专业特点,这些专业性的学校可以凭借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把专业做精做强。
重视营造学校的专业文化氛围,提高学员的专业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学员未来从业的职业素养。专业化的学习使学员的专业知识面更宽,基础更扎实,掌握的技术层次更高,因此毕业从业学员的质量更加优化。同时,注重专业文化建设意味着要改变关门办学,建立与将来用人部队的联系,加强思想文化及专业方面的交流,使得培育的人才能将来更好地胜任岗位。
因此,专注培养学员的专业文化素养,珍视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学校将专业做精做强。
三、军校英语教学中专业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
学员专业文化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员的正确引导,还需要学员的共同配合。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传授语言知识和输入专业文化知识结合起来,适时、适度地进行专业文化知识的导入,提高军校学员的专业英语素养。笔者作为一名军校的英语教员,对军校英语教学中专业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以课本为依托,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专业文化教学。
军校中的英语教材以精读教材为主,文章语言中渗透着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进程等各种信息。在教学中,教员除了讲解文章中的新词汇、词组、句型,欣赏英语语言魅力,可以对涉及专业文化的相关词汇、短语及背景知识进行充分挖掘,以增强学员专业文化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教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某个语言点为基点,向军事各个层面辐射展开,增强学员对其他国家军事领域的了解。
2.变换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单向授课模式,激发学员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文化。
文化意识的生成并非只是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不是盲目地认同和接受异国文化,而是涉及了学员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效果起决定性作用。教员可以布置学员课后以自己的专业兴趣为出发点,搜集一些专业英文资料,课上留出小部分时间和其他同学分享,鼓励学员阅读军事以及专业方面的英文书籍;同时,教员可以推荐西方的相关电影或者纪录片,让学员在赏析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并了解西方国家的军事以及专业文化。广泛涉猎有助于学员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军事前沿信息的了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专业文化素养。
3.教学研究中积极融入专业文化。
把专业文化建设融入到教学研究中,提高专业文化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培养教员素质,提升专业英语文化教学能力,从而形成全方位的专业文化体系。军校的英语教员一般都毕业于纯英语专业,对语言文化中与军事相关的领域涉足不深,因此,要培养学员的专业文化素质,首先要培养教员的专业文化教学能力。在军校的大环境中,英语教员可以获取军事相关专业的一手资料,咨询专业教员相关理论知识,多做专业文化研究,通过互联网了解外军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
新课程实施后,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要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就要加强学习,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素质,在集体备课和交流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师自我发展;途径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发展.多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直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利用各种途径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评机制等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效果不佳.
一、自我学习是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两个平台,一是外部的发展机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很好的外部政策和激励机制,二是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没有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就是有再好的外部条件也不能很好的得到发展.高中化学教师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多年的毕业班教学,使教师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许多化学教师也具有很高的教学技能.但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高考的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既是当今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又是教师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1].受限于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摆脱传统化学教学方法的桎梏,只是从表象上做出了改变,实际的教学方法应用性并不强.例如,在进行“硫酸、硝酸和氨”这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的高中化学教师为了提升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观摩和学习.虽然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实践性和学习兴趣有着促进作用,但是,如果高中化学教师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没有详细的规划实验准备、实验作业,就很容易导致整个过程沦为“游玩”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出,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对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自身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专业发展,首先是自己加强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化学教学技能,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了学与理论水平.例如,化学教师可以让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自主参与课外兴趣课题,进行诸如“城市河流中金属元素的确定”等课题,化学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指导,并和学生积极交流,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如此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学的教学研究主要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加强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在集体备课中,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可以学习到更好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年轻教师可以向年长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例如,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到督促学生记住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现象,忽视了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需要添加化学实验,这就导致高中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形成相应的逻辑思维系统,最终导致化学学习过程沦为单纯的死记硬背过程.在集体备课中,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就可以学习到很好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和学习,要围绕着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对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体系进行设计,寻找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的重视对于化学教学方式筛选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的相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对相关的化学基本知识点的记忆,让学生通过对于化学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并在形成的记忆的基础上,对海水中有的化学元素的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解读,将对化学知识的了解运用到化学学习过程中,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高中生迅速的寻找到学习的重心所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撑.参与教学研究是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教师要具备的一项专业素养是对教学目标的凝练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抽象化学知识理论的传输,还要重视实践教学能力的锻炼.随着新课标准的逐步完善,高中化学教师要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寻找教学突破口.例如,在进行“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就可以寻找到几种关键的金属元素,并将这些元素的性质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一个表格,加深学生的学习影响.新课标实施后,高考的命题要求也发生了新的改变,它更加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新的变化.如果教师不很好地去总结和反思自己,那么就很难适应新课标的高要求.一些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摆脱传统化学教学方法的桎梏,只是从表象上做出了改变,实际的教学方法应用性并不强.为了让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就要为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2].在进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研究过程之中,要围绕着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激励机制的设计,充分的重视化学教学教师对于教学方法选择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对教师的教学成绩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高中教师迅速的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发展方向,也可以让化学教师帮助高中生迅速的寻找到学习的重心所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撑.要有效的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就要深入探索新课标标准的要求,充分重视对于学生的实际特点的考核,持续性的对高中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优化,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刘同萍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教学研究室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化学;课程改革;现状;措施
引言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只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化学教师必须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实现专业化的发展,与新课程同行。
1.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2.化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
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2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1年出版的初中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基础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改革时代。自2001年起的这次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历次课程改革当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新课程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方法、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等方面的培养。新课程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说,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化学教育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广大化学教师而言具有明显的挑战性。
2.3我国化学教学硬件资源匮乏,化学教师学历参差不起、起点低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科,其任务是分析物质的机构,研究物质的性质,从而利用它们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化学教学与研究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支持。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化学实验药品药剂等这些最基本的化学教学研究的“生存资料”,很多中学很难完全保证。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接触到实验,实践的机会完全没有了;化学教师通过实验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的可能也没有了。至于化学教学的其他辅助工具,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许多的学校根本没有,甚至于许多化学教师不知晓,更不能应用这些工具。这对化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化学教师应当具备过硬的化学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相关联的知识。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学历基础,同时化学教师要受过全面的教师教育,掌握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然而,很多中学化学教师的队伍中,在学历上,有中专的、大专的、大学本科的,有受过专门的教师教育,有的根本没有受过任何的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起点低。有很多的化学教师甚至是转行过来教化学的,这其中有的以前是教数学的、教语文的,有的甚至以前不是教书的!在这里,我们的教育专门机构的管理体系松散,管理漏洞多,监管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为许多的非化学教育人员进入化学教师的队伍提供了可能。
2.4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式落后
我国当前的化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阶段。许多的化学教师总以为一切只是为了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了就意味着化学教学的成功,化学教育的主管机构也就依照这样的教学评价标准给了这样的教学结果以高分!这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严重缪解,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另外,化学教师资源的配置严重匮乏。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许多的中学以为“化学是副课,要为语数外让道”,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一个化学教师往往带三四个班级,甚至是五六个班级,化学教师也“顺其自然”地把化学当成“副课”了。在教学方式上,只注重理论讲授而不重视实验教学;只注重知识识记而忽视应用知识能力;重视教而忽视学;重知识掌握而忽视道德情感及个性的健康发展。化学教学的内容仍然停留在做题讲题、再做题再讲题的阶段,实施题海战术。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完全以讲授灌输为主,在黑板上画出实验草图,一个劲地讲,根本不进行动手实验教学!
2.5化学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不够
作为基础自然学科,化学教学是教与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过程。许多的化学教师头脑中似乎没有了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对化学前沿知识、化学边缘知识不甚了解,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自觉继续学习的压力。对于化学教学研究领域,许多化学教师还是一片空白,只在意“教”,而“忘记”了教学研究,这是提升化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所忌讳的。在这里,教育专门机构在对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存在政策衔接不够,措施不到位。
3.面向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师专业化应如何发展
广大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主体力量,教师素质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新课程为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也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应该很好地抓住这个机遇,从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提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要求。
3.1在思想上,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良好的教师观念始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应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思想上彻底祛除应试教育的各种不良思想,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它包括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和喜爱,对新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清楚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化学教师面对迎面扑来的新课程浪潮,不退却,充满改革的热情和勇气去迎接挑战。化学教师要做到“教育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引导并帮助学生学习化学,让化学学科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自然学科的优势,对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实践能力、道德观念、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化学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化学科学研究、化学教学研究等,做一个化学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实践着、反思者。
3.2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学历层次
专业素养是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立足之本。新课程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化学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加之信息技术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积极钻研,努力从高的观点、用新的方法去解释中学化学问题,身体力行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成为化学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宽广、教学技能过硬的“专家教师”。化学教师必须掌握大学化学专业所涉及的经典化学知识,并对化学前沿知识和化学边缘科学知识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化学教师还应当掌握教学和化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心理学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化学教师必备的化学叫学技能。能结合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水源及食物等焦点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解决未来生活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及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化学问题。必须接受过必要的关于教育教学的专门教育,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的、合格的学历标准。
3.3化学教学技能与策略
要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一般教学知识、教法知识,充分了解学生及其特点,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及学习风格等,充分熟悉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与价值等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实施学法指导、探究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问题、为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和为学生检验化学知识以提供化学事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做到化学实验的生活化、探究化、绿色化、现代化、人性化。
必须在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基本原则之上,,淡化教师主体化,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化,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当务之急,努力提高驾驭现代化学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努力改善化学教学策略,实现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教学策略,关注差异性,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
3.4注重从道德、习惯层面进行教学;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做到终身学习,主动探究
科学素养是新课程事实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科学的追求,对化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从化学与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等多方面加以体现。化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化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理解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要积极提升自觉学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到教与学并重,积极地参与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经验,构建新模式。
3.5把握新课程本质,加强同行交流
要在专家引领过程中更直接地把握新课程的本质。专家引领主要指教师与专家共同研讨新课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在专家启发下将自己的感受或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继而形成观念。但是,化学新课程涉及的问题很多,更多的是在实践中涌现的,具有“动态”的特征,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专业自信心,努力形成自己的“专业再生”能力。同行交流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教师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华学课程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至今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吸取教训,彼此互相支持,能少走弯路,有助于教师共同成长。同行交流伴随着教师的自我反思,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3.6构建良好的管理体制,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有力保证。“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合格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化学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健全的机制。首先,应该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把好化学教师专业化的第一关,保证化学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化、正规化。其次,努力改善化学教师教育的培养机制,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不断改善化学教师的专业教育,努力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地位,从而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强调化学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以至终身教育,注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再次,对于化学教育的硬件配置,要尽可能绝对保证,要保持化学教师师资的平衡,促进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另外,调整化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的中心环节,化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五个方面: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化学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化学教育技能、化学教育实践。
学校应加强化学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化学课程资源,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高质量的化学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化学学科的专家,而且是化学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对化学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王磊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