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资源特点

森林资源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森林资源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森林资源特点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第1篇

根据自治区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森林面积1684.86万hm,森林覆盖率l4.01%,林木绿化率15.75%;活立木蓄积20.902亿m,森林蓄积20.858亿m。森林面积居全国第5位,森林蓄积居全国首位,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的8.11%和13.78%。森林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块绿色宝库,堪称世界少有的“绿色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6533余种,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种;脊椎动物795种,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SITES)列为附录I的濒危动物28种,附录Ⅱ的濒危动物60种。

2森林资源特点

的森林资源,从物种种类、分布规律,到物种形态与变异特征,都与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及其变化规律紧密相关,具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特征。

2.1地带性分布规律独特

地处青藏高原,垂直高差达8OOOm。复杂的自然条件,多样的气候类型,表现出森林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森林植被类型多样。1)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受制于以水分条件为主导的水热条件的结合,既与纬度带不完全符合,也与经度带(海陆位置)不相一致,呈现出由东南往西北方向的变化。高原植被的水平分布是在广阔的高原面上展开,具有青藏高原植被分布的独特性,有人把这种分布称为“高原地带”。在的东南部,其基带泊龙藏布与易贡河交汇处的通麦谷地为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性针叶林,主要优势树种为常绿栎类、高山松、多种云杉和冷杉;由林芝等森林地区往西往北到藏北东部地区,地势升高,气候表现为寒冷半湿润,喜温湿的乔木已不能生长,代之而起的是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植被,主要建群种有金露梅、多种杜鹃、高山柳、箭叶锦鸡儿、圆柏等灌木和嵩草、蓼等草本植物;由高寒灌丛草甸继续往北往西,进入青藏高原的腹地一羌塘高原,这里全年受西风环流控制,气候寒冷半干旱,分布的是大面积的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植被。2)森林垂直带类型复杂多样,在每一个水平地带都具有它特有的垂直类型:东南部森林区,是以森林植被为基带的垂直分布类型,往西北依次出现有高寒灌丛(或高原草甸)为基带的垂直分布类型,高寒草原(在藏南谷地为温性草原)为基带的垂直分布类型,高寒荒漠(在阿里西部山地为温性山地荒漠)为基带的垂直分布类型。森林区垂直带谱结构是:山地森林带一高寒灌丛草甸与高山垫状植被带一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一永久积雪带。植被在垂直带谱上阴阳坡差异明显,如在亚高山针叶林带,阴坡主要是云冷杉林,阳坡往往是高山栎林和圆柏林;在高寒灌丛草甸带,阴坡分布的是高寒灌丛,阳坡则主要是高寒草甸。

2.2生物质储量高

的森林是全球少数处于原始状态下的自然资源之一,森林得到了长期的繁演、生长与发育,树龄数百甚至千年的树木得以完好自然保存,大部分林区水热条件较好、林木生长比较迅速,生长持续时间较长,单位面积蓄积大,生物质储量高,全球单位面积•2•蓄积最高的报导就来自自治区波密县岗乡。据201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自治区波密县札木镇岗村34号小班,面积264.311hm,单位面积蓄积高达2123.38m/hm。

2.3天然、原始、异龄的成过熟林占优势

乔木林中的成过熟林面积占55.39%,以天然、原始、异龄林占优势。这种比例结构在我国其它省区是十分少见的。一般认为,成过熟林表示森林正在或已经开始衰败,蓄积形成负增长,老树死亡和幼树更替的进程会加剧。这种林分往往存在一定隐患,可能导致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发生,形成森林地力的浪费。但是的成过熟森林充分体现了高原森林的独特生态特征,的成过熟林绝大多数是天然林,且大多是原始林,森林通过了漫长岁月的成长、发育与演替,形成复杂的多世代的异龄结构,基本达到了消涨的动态平衡。这些森林很少出现大面积的衰败现象,反而显示出了旺盛的活力,生物质储量保持在最大化状态,生物的代谢循环处于高位。由此,森林保持水土、改善气候等生态功能也就处于最佳状态,森林景观质量高。因此.我们不能用一般的眼光来看待的森林,而应当充分认识到它的独特价值。

2.4树种结构较为单一

的森林树种结构较为单一,纯林比例高。乔木树种结构中纯林面积的比例高达93.93%。这也是植物适应高原特定自然条件与气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结果,其生态稳定性能得到充分保证。

2.5森林健康处于自然状况

的东南部,包括澜沧江、怒江及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境内因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影响,高山峡谷广布,气候温凉,生长着辽阔茂密的森林,森林植物资源丰富而珍贵,不少树种能长成高大的巨木,林木生长发育良好,枝干发达,树叶大小和色泽正常,能正常结实和繁殖,未遭受任何灾害,病腐率极低,森林健康,生态状况良好,全区健康森林的面积占98.19%。原始或受人为影响很小而处于基本原始状态的森林面积占46.82%,加上稍有人为活动干扰、处于演替后期、以地带性顶极适应值较高的树种为主的天然森林类型面积比例高达74.85%,大部分森林仍处于自然状态。森林群落结构较完整以上面积达89.24%,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等以上的占99.41%。

2.6宜林地发展森林的条件差

面积辽阔,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除藏东南林区以外,自然条件严酷。森林资源的发展更多的是取决于气候因素,水热条件改善了,森林就可能延伸过去,而想要采取人工造林措施以增加森林面积难度相对较大。在当前规划的52.42万hm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疏林地面积中,分布在海拔3500m以上占74.44%,因水热条件较差,培育和发展为森林仍然会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

2.7乔木林所占比例不高

森林覆盖率为l4.0l%,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仍属于森林偏少的地区之一。的森林按其组成成份包含了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三部分,其中乔木林所占森林面积的比例为55.39%,灌木林占44.61%,近一半的森林实际上是灌木林,乔木林所占比例不高,这也从另一层面说明了乔木林的珍贵之处。

3林业发展状况评价

3.1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稳固

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公益林(地)面积1891.9913万hm,占全区林地面积97.06%,占全区国土总面积l5.74%,在的林业建设中占绝对地位,为高原安全屏障的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的生态公益林大多纳入了特殊保护和重点保护范围,生态功能指数达0.61,森林质量指数达0.68,为全国最高水平,生态状况良好,对于促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确保我国的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和较好的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超超过120万hm森林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生态功能明显恢复。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全面实施,7个地(市)65个县的大部分生态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大部分森林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林业系统已经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61个,总面积4129.68万hm,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4.4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9处,国家湿地公园6处。全区8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与植物生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呈恢复性增长。如藏羚羊在的种群数量由九十年代的5万~7万只上升到目前的15万一17万只;在越冬的黑颈鹤由1000~3000只上升到6000~8000只;2014年5月,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在昌都地区类乌齐县首次发现雪豹。这些充分说明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斐然,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3.3国土绿化成效凸现

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林资源的培育,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拉萨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工程造林、部门绿化、城乡绿化和社会造林工作稳步推进,人工林资源得到快速发展。近十年来,人工林资源增长217.24%,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4发展难度大

受高原特殊气候的影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森林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目前,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乃至我国整体环境的重要因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和森林等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加之森林与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经济价值的日益凸现,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仍相当严峻,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保护压力会越来越大;植树造林的条件越来越差,水利灌溉等配套设施投入高,生态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当前或是今后一段时期,林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发展难度大。

4林业发展的思考

4.1加强管理,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的森林资源是以耐寒植物种类为主,是在高原特有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下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植被大多处于顶极群落状况,群落结构较完整,生态系统内部稳定,得之不易,破坏后也极难恢复。因此林业的首要工作还是做好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坚持依法治林,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制度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封山育林、封山禁牧,护林防火,积极推广新能源的应用,有效促进森林资源的培育与发展,使现有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4.2科学经营,积极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

由于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的影响,森林资源的进一步发展仍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尤为重要。森林资源的发展在以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坚持“以封为主,封造并举”的方针,实行分类经营。天然林以封育促发展,通过自然恢复,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人工林的发展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大科技投入,从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整地、植苗、抚育、管理等环节人手,引进优良适宜品种、挖掘和筛选乡土树种,加强高原地区营造林技术的科学研究与推广,以工程带动、工程示范,科学经营,确保人工造林成效。

4.3统筹规划,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独特的雪域高原森林景观,是难得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服务公众的重要举措,是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一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国家公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积极推进国家公园的建设;二要合理规划、统筹布局,科学开辟观光游览路线,为游人提供安全美好的旅行经历;三要加强景点景区建设,提供最佳森林景观观赏视角与位置;四要加强游客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快捷有效的补给机制,确保游客的安全与日常生活用品供应;五要开展生态文化与科普宣传教育,丰富人们的森林文化知识;六要加强沿江、沿路、村庄集镇的绿化,提升游览观光线路上的景观质量。只有更用心的服务•d•公众,让更多的人因森林而受惠,直观感受与享受到森林的生态功能,公众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森林的生态文化价值,才能争取到政府与社会更多的关注与投人,形成良性互动与发展。

4.4深入研究。努力提高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

的森林在全国享有极高的地位,森林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五位,自然度高、生物质贮量大、碳储量高,是十分珍贵和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目前,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除了让人感叹自然的伟大外,难以为当地农牧民带来收益。因此,通过开展高原森林碳汇等体现森林生态价值方向的研究与活动,以讨论将森林资源纳入碳汇交易的途径,实现森林的生态价值量化,探索国际的、社会的补偿机制,全面提高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

5结论与讨论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10902

1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在世界占据第三位,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从地形分布上来看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带的针叶林、温带的落叶阔叶林以及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再向南还有热带的雨林植物,少数地区还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植被种类多样,分布也比较分散。从森林面积来看,我国位列世界第七位,俄罗斯居首。除台湾省外,我国的天然森林面积达到了11000万hm2,占到了我国森林面积的70%,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最近10年以来,我国人工林种植面积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森林面积总体上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2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分析

2.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我国森林资源突出的特点就是总量不足,并且还是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而且人均占有量比较少,森林资源管理不善导致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森林资源总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也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不均衡的分布特点直接影响着我国森林资源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造成森林资源不均衡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特有的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更加加剧了森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单单就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来说就占到了我国森林面积的30%,蓄积储备占到了50%,除了东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外,我国南方也分布着集体林区。但西部地区森林资源十分缺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有的地区森林覆盖率甚至不足1%。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一直无法取得较大程度的发展,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森林结构不合理、质量较差等因素造成的。

2.3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我国森林资源中防护林以及碳林的比例相对较少,特用林的比例则处于偏低状态,存在环保理念较为薄弱的地区砍伐幼林的现象,严重威胁着我国森林后备资源,由于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我国森林资源中原始林向次生林转变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随着人们砍伐量的增多,森林资源中残次林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单位面积的蓄积量比较低。经济林的培养速度和质量偏低,导致用材林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著名品种以及优良品种的数量较少,仅有的用材林还都分布在高山峡谷或者是偏远的山区,地形较为恶劣,未来随着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深,如果不加以保护,可利用资源势必会更少。

3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现状分析

3.1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相关规定阐述

关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我国的《森林法》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比如限制对森林的采伐行为,鼓励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提倡节约使用森林资源,鼓励人们使用木材的代用品来缓解人们对森林的利用率,并特别指出对于耗用木材资源比较严重的行业比如造纸等部分,要根据企业的产量及盈利,按照一定的比例从经济收益中分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植被的再造和保护工作。《森林法》中对于森林采伐量的限制,自法律颁布之日起先后经历了3次调整,从“七五”调整到了“九五”。国务院也出台相关白皮书文件来约束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指出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森林采伐标准来进行。

3.2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现状来看,森林资源的再生速度和木材的质量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森林资源破坏程度与森林资源总量逐渐减少是目前森林资源管理中突出的主要矛盾。最近几年森林不按规定采伐、随意毁林开垦等现象屡禁不止,给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集中表现在:超额采伐现象严重,林业用地被私自征用,严重阻碍着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220万hm2的林业专业用地转变为非林业用地;森林资源质量每况日下,并且每年下降的速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森林资源的所有功能的发挥都是基于森林资源质量的基础上,如果森林资源质量较低,也就谈不上森林效益了。

自1998年特大洪水以后我国政府就特别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文献以及相关规定,但尽管政府明令禁止,还是有部分地区法制观念较弱,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保护森林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关系。再者就是部分林业管理部门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有甚者利用自己职位便利干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秩序,造成当地木材运输以及木材砍伐等工作混乱。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保护手段比较落后,相关部门执法不严,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部分林业管理人员还没有适应新的森林资源管理要求,对于森林资源管理过于注重形式。

4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4.1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用具体实例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讲解毁林开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认识到,要增加经济的建设,就要首先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观点,才能让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政策得到彻底的实施。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同时,也应建立完善有效的奖励惩罚制度。对肆意破坏植被的干部群众,要根据相应的政策及法律进行惩罚。对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干部群众,要进行荣誉和物质奖励。

4.2发展当地优势特色经济,增加收入多样性

一方面有效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强化优势产业,对优势经济作物,如辣椒、茶叶、水果、蔬菜等进行深加工,提供优质、无公害蔬菜,建设集中的生产基地,实现规模生产。同时打造一定的具有知名度、上档次的品牌,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有规划、系统地开发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化,如造纸业的一体化发展建设。同时也要大力鼓励农村特色的旅游行业、林产品加工制造业、森林观光等,调整农村收入构成,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一是建立定期互相沟通交流机制,使不同地区、不通部门能够有有效的交流学习渠道,将总结学习到的成功方法和经验相互沟通,使成功的经验与方法能有效、快速地在各个地区得到有效实施。二是组织干部群众到全国优秀林区建设的地区考察学习,认真总结和学习当地政府与群众的经验,快速、有效地将学习到的经验在本地区实施。

我国林业工程项目建设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用途分为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建设,通常情况下分为重点项目和非重点项目,我国目前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必须分清林业工程建设主次,集中精力建设林业工程的重点项目,比如在我国平原地区按照高标准建设农田林业绿化网工程,从而提高我国农田防护功能以及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再就是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力度,最大程度地遏制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主要林区要加大力度管理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强化对于集体林的管理,可以通过封山育林以及公益造林等工程的建设,来丰富我国森林资源再造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强化林区中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加快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工程建设,对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要提高管理强度,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维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对于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要建设湿地保护工程,相关部门要对本地湿地资源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从小处来展开对湿地的保护以及资源恢复的工作。

4.4落实科教兴林战略

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林业的发展也要落实科技优先的战略。在林业工作中渗透科技兴林战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从不同方面逐个进行开展,相关部门要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必要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品种,重点培养那些抗逆性强的树种,先注重解决生态建设以及防护林的建设,逐步开展经济林的培育工作,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更好地开展林业保护工作,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建立科技示范区,培养高素质科技工作人员,提高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为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5结语

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长久工程,需要我们以长久的热情和精力来投入实施,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们要基于目前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手段,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周训芳,谢保国,范志超. 林业法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周生贤. 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林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 中国发展,2004(1).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64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的自然资源相比,它具有自身独特性,它与大气资源和水资源联系密切,森林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能够对大气系统进行很好的调节、防止水土流失,使生物生存的环境更加良好[1]。林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必须重视对林业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1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1.1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对其规划和保护的力度也在增大。森林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是大气资源、水土资源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对气候的调整和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也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生态环境都有着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土地沙漠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治理作用更加突出。因而把森林资源放在自然资源的首位、国家进行重点关注和保护是为了满足现实需要。

1.2 森林产业发展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关键

观察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林业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自然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林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力促使林业产品的生产、销售,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因此,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不仅仅具有改善自然环境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 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措施

2.1 加强森林防护工程的建设

林业负责人应对森林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排查,确保有害物质得到有效清理;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如,可以通过在森林中树立温馨提示牌、贴标语等行为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减少安全隐患;还可以建立森林防火带或防火墙、准备相关的灭火设备以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

2.2 加强植树造林工作的实施力度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许多西方国家都有很大差距,在森林绿化方面的工作做的也不够到位,力度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在加大对原有园林的保护力度时,也要积极开展植树育林工作,增加我国的森林资源的基数[2]。

林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要使造林工作顺利进行,政府必须对其进行财力(如财政拨款)和政策(如健全的资源补偿制度等)的双重支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造林育林的活动中来。植树造林是一个民生工程,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因而,广大的群众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为绿化工做贡献一分力量。

2.3 城乡绿色一体化建设

更好地对区域进行规划,保护和拓展生态用地,重点对城乡道路进行绿化建设。增加城乡的林业用地,加快建设合理规范的绿化建设,建设生态园林,并保证对林业进行保护,实现对城市观光林、防护林等生态林区的建设目标。提高城市、乡村的整体绿化率,全面的有计划地建设一个多功能的绿色防护体系。

3 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3.1 调整、完善林业发展结构

要想使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地森林资源的特点,针对其特点采用恰当的发展模式,调整林业发展的结构。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要摆脱传统的单一的森林资源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森林资源特点,开发多元的林业经济,和现代经济发展接轨。如,制定重点突出的计划,着力发展恢复时间短、经济效益高的速生林;建立立体的林业发展模式,把加工和用材结合起来,丰富林业经济类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发展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但是林业建设却还一直停留在原来的科技基础上,应该把现代的科技恰当地运用到林业的建设中,如,可以建立林业科研体系,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等环节来加宽现代科技在林区发展中的运用范围,促进林业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绿化林的检查力度,保证森林的健康成长、提高森林的生产能力。

3.3 稳健林业产业的发展进程

相关森林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地方林业保护机构执法不严格,再加上一时利益的引诱使得一些企业或个人采用冒进的林业发展模式,这样不仅不利于林业产业的长足发展,还造成了森林用地越来越少,绿地和林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等更加严重的后果。为了确保森林资源、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采用适度、适量发展的原则和稳健的发展理念,确定合理的发展结构,确保发展模式的规范化、合理化、长足化,形成完善的林业产业管理模式。

3.4 建设生态林业保护和开发工程

森林资源生态保护工程就是指根据生态学和林业管理的原理,合理科学规划当地生态环境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林业生态保护工程比传统的森林资源种植、经营技术的目的有更大的优越性。传统的森林保护只是单纯地为了提高森林的覆盖率,使森林资源获得长足发展,但生态林业保护工程却是从全局考虑,致力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这样的发展理念更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3]。

4 小 结

森林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不对其进行充分的保护、科学合理的开发,它就会由可再生资源变为不可再生资源。我国森林资源不足,覆盖率低的现状决定我们必须重视森林培育保护问题,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仅是一项产业还是一项公益事业,所以,这个过程不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合作进行创新化经营,探索新型的林业发展道路,还需要整个社会大众都积极参与其中。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既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又需要群众的全民参与,只有这样,我们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合理开发的项目才能顺利实施,真正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文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总结与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

[2] 王利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创新与实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214-02

被称为“第三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林业产权,放活了山林经营权,落实了经营者对林木的处置权,确保林地经营者的收益权,大大激活了民众对林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了森林资源的潜力。森林资源转让、作价入股、合资合作造林、贷款抵押等林木交易活动越来越多,从而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应运而生。

1 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

1.1 理论储备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项新兴行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于90年代中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福建林学院陈平留、陈伯贤和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王永安等一批学者对南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行研究和探索。1996年陈平留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著《森林资产评估》。

1.2 实践探索

1995年原林业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基层工作者20多人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资产交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依据我国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等规定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起草了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相关技术文本,同年由原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制定颁布了《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原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6年颁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于1997年又颁布了《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至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才真正作为一项新兴资产评估行业予以开展。为进一歩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操作行为,提高评估质量,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保护森林资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006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之后,一些省、市、县也制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国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1]。

2 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2.1 多头管理,体制未理顺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社会公正性中介服务机构,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我国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主要有2类:一类是由国资系统批准成立的资产评估机构,它们由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量少,未配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不熟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未得到林业部门认可。而根据原林业部及原国资局颁布的国资办发〔1996〕59号文及国资办发〔1997〕16号文规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须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验证确认;另一类是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由于没有注册资产评估师等问题,也未得到国资系统的批准。且在林业系统内部,国家林业局是由计资司负责组织资格考试,核发相应的证书和印章,而省级大多是林政处等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到地方则又出现国资部门与林业部门双重管理,因而评估中易出现多头管理,势必造成管理重叠与脱节的混乱局面。

2.2 评估“两张皮”,职责难厘清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按照抵押贷款的有关规定,凡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应委托有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可委托有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评估,或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这样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具体操作中易出现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分拆、高评或重叠评估等不良现象,加之评估行业自身独立性不强,易导致理论上清晰事实上难厘清的评估“两张皮”。

2.3 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一般的资产评估不同,有其独特的专业性,既涉及到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法学、管理学,又涉及到林学中的森林资源调查、木材采运等。目前,国资部门批准设立的评估机构,大都没有配备森林资源调查、木材采运等专业人才;而林业部门认可的森林资源调查机构又没有配备一般资产评估所必须具有的经济学、财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人才。因此,2类评估机构人员知识结构配制都不合理,均难以适应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的需求。

2.4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评估质量难以保证

评估人员是实施评估业务的主体,评估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评估工作的质量,是评估业的生命线,其素质主要体现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上[2]。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或缺乏林学知识,不懂森林资源特性,或对评估基本理论不十分了解,专业胜任能力不强;有的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责任性认识不足,职业操守能力较弱;有的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制观念淡薄,防患风险意识不强,不严格按照评估操作规范和评估准则进行公正评估,评估质量难以保证。

森林资源特点范文第5篇

摘要:浙江省;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管理

1 概述

森林资源是我国资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于未来我国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1]。浙江省森林资源相对丰富,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资源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维持区域内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2]。因此,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意义重大。在关于森林资源的研究中,诸多学者针对各个地区提出诸多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有着指导意义[3-4]。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浙江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存在问题

浙江省森林保护和管理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为其他省的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了参考。然而,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浙江省森林保护和管理也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包括:

(1) 总体数量增长不快,人均占有量仍待提高

据相关调查显示,浙江省有林地占有量在我国处于较高位置,然而在近期几年增长速度较小,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由于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 整体生态建设完善,但存在局部问题突出

对于浙江省的森林资源保护,整体角度看生态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在局部地区存在保护管理不力,资源不合理利用情况严重。这正是管理部门工作缺乏总体观念,不能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地区,导致了局部地区问题突出。

(3) 山区资源开发利用合理,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存在矛盾

浙江省经济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而山区却经济发展缓慢。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山区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导致了山区森林资源过度砍伐。并且,部分地区为了发展香菇种植业,导致了阔叶林资源急剧下降。

(4) 森林资源应用单调,不能提高森林资源的价值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应用技术相对落后,依靠单纯的出口木材获得经济收益占较大比重,这就严重阻碍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浙江省同样存在这一问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森林资源利用机制。

3浙江省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

为了提高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水平,需要提出新的管理方法和思想,来保证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

3.1森林资源动态管理数据库

由于森林资源处于动态变化过程,这就要求能够及时的把握资源的分布情况。动态管理数据库能够有效地整合浙江省的森林资源的管理,实时显示资源的分布数据,为进行管理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有效地信息采集机制。针对具体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分类,并根据森林生长特点建立采集机制。根据资源的具体分布情况确定采集周期,进而划分管理人员的采集范围和职责。针对不同种类的资源做好统计,反映出各种资源的分布和生长状况。

(2)预测数值信息,进行规划和人为调控森林资源。获得森林资源动态数据库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调控森林资源的发展和分布,通过人为规划进行有效地调控,使森林资源保持理想的速度。

3.2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针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资源利用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浙江省的森林资源的利用也要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保证资源利用不会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1) 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实现科学利用和开发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的应用必须受到严格控制,过分的开采只会导致生态失衡,经济收益受到限制,严重威胁了森林资源的长久利用。因此,不仅要在森林资源保护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培训,而且也要在与森林资源行业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提倡科学使用森林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建立生态保护失衡预警机制,防止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

对于全省森林资源要做好及时统计,并不断地收集森林资源的应用情况,建立过度开采制止体质,防止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并且,根据森林资源的使用方式设定开展限制,当超过限制管理部门就应采取干预,引导森林资源的应用。

(3) 合理评测森林资源经济价值,建立合理的开发机制

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要结合具体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长特点,保证不影响森林资源的整体增长速度。开发过程中要实时获得经济收益,建立经济收益和开发程度关系,从而指导实际开采。

(4)加强林地生产力建设,保证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

由于受到森林占地面积的影响,提高森林和林地的生产力能够极大的促进森立资源的发展,解决单位面积资源产出率过低的现象。应用林业科技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提高现有林分的生产力水平,较好地发挥森林的多方而效益。积极探索新的森林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将国外先进的经验应用到本省的管理中,保证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

3.3 网络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不断成为各行各业管理方式。网络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和有效性,对于改善浙江省的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 系统功能健全,涵盖森林资源管理所有内容

基于B/ S开发出应用系统,能够进行与森林资源相关的管理,主要包括林权证管理系统、采伐运输管理系统、古树名木管理系统、野生动植物管理系统、森林旅游信息系统等;基于C/ S开发森林资源地理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要做好管理信息分析,从各个角度完善网络化的管理。

(2) 自动化管理,实现全方位的控制

对于开发的管理系统,应做好各个模块间的串口,能够在管理和控制中心实现远程操控,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分布式的数据采集、组织、存储与处理,按权限的信息共享模式,实现了分布与集中的统一。而基于Wed的各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配置性和集成性。

(3)提高信息交互性,达到与实际相符的管理

网络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要加强信息的交互,能够及时的将采集到的信心到网络,供各位管理人员参考,并且能够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见及时反馈和共享,达到协同管理的目的。并且,管理系统要时刻更新管理数据,将最先获得管理信息输入系统,保证管理系统的实时性。

4 总结

森林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浙江省森林资源分布颇为丰富,采取有效地管理和开发措施才能维持其正常发展,并且能够在未来进一步促进增长,为浙江省的经济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了改善浙江省森林资源应用和管理的主要措施,对于保证该地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先进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未来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中,应更加强调对森林资源的掌握及控制程度,做到能够提前规划本省森林资源的发展和分布。

[1] 林建华,雷福民,程樟峰,胡忠明,沈月琴. 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和评价[J]. 华东森林经理. 2007(03)

[2] 陈永芳. 全面评价森林经济价值的探讨[J]. 林业勘察设计. 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