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治疗;西医;音;听诊;总有效率;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220-02

1前言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而引发的。该病具有治疗周期长,容易反复等特点。因此在治疗中,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即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又能减少对患者身体的药物损害,以下就中医治疗的方式方法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此次慢性支气管炎医学实验活动是从我院抽选2011年01月份至2012年01月份期间,在院就诊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计48例,以其原始病例资料作为分析研究活动的数据基础来源。采用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法对支气管炎临床表现,治疗诊断方法以及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这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62.5%),女性患者18例(37.5%);患者年龄范围在22周岁至76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35周岁,患者的身体体重在44公斤至89公斤之间,平均身体重量为73±5.21公斤。

2.2病症观察

对48例患者临床病症表现进行了观察,其中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病程最短1年,最长有22年,平均发病病程为6±2.13年。患者引发支气管炎的原因主要有吸烟、病菌感染、过敏、大气有害物质污染、身体机能衰退以及遗传因素等。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复咳嗽32例、音21例、咳痰27例、胸闷气短22例、痰稀色白29例、连续打喷嚏12例、哮喘11例,以上病症具有重叠性。

2.3检查结果

根据病症表现,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包括肺部听诊、X光片、CT扫描、痰液检查、肺功能检测等。通过听诊,34例患者肺部存在音粗现象(70.83%),其中湿音22例,(41.67%),干音患者12例(25%),未见粗音14例(29.17%)。在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查中,翻修患者嗜酸细胞数量增多,均大于300×106L(300/mm3)。通过X光片、CT影像扫描过程中,发现左肺部出现病灶26例,右边肺部病灶14例,双肺同时存在病灶8例。经诊断患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2.4治疗方法

通过检查确诊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病症。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症情况,以自愿选择治疗方法为原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治疗小组,中医组:24例患者,主要根据中医思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开方治疗。西医组:24例患者,主要采用西药进行治疗。

2.4.1中医组治疗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慢性支气管炎病症进行了辩证分型治疗,主要分为三种类别:(1)痰湿温肺类型,主要症状为咳嗽声音发沉,咳逆喘满,痰渍呈白色,天气变冷后病症加重,胸闷气短,舌苔白腻等。建议以宣肺化饮思路为主,药方:熟地20克,麻黄15克,瓜蒌14克,茯苓8克,五味子8克,白芥子12克,百部10克,甘草15克等。(2)痰热郁肺类型,主要症状为咳嗽声急促,且肺部隐痛,痰量较大,痰质比较黏稠,舌苔薄黄,脉络发滑。建议采用润肺止咳,滋阴益气的思路,药方:沙参20克,麦冬15克,阿胶15克,生石膏25克,枇杷叶22克,僵蚕14克,甘草8克等。(3)脾肾阳虚类型,主要症状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痰量多,疲劳,小便不利,舌体肿大,舌苔呈现白润灰腻,脉象发沉。建议采用宣肺平喘、清肺止咳的思路,药方:白果24克,冬花15克,桑白皮22克,黄芩14克,蝉衣8克,薤白20克,麻黄12克,生石膏25克,甘草8克等。

以上三种药方在制作时采用水煎法,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

2.4.2西医组治疗:采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肝素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此不再叙述。

2.5统计学原理: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3结果

通过3个月阶段性治疗,对两个组别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中医组:24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显效率58.33%,总有效率91.67%;一年后持续用药痊愈13例,治愈率54.17%,复发3例;西医组:24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显效率41.67%,总有效率83.33%;一年后持续用药痊愈7例,治愈率29.17%,复发1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4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常见病的一种,尤其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吸烟人群的不断增加,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呈不断上涨的趋势。支气管炎一般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而引发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有反复咳嗽、音、咳痰、胸闷气短、痰稀色白、连续打喷嚏、哮喘等等。慢性支气管炎具有治疗周期较长,反复率高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中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较多,中医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将慢性支气管炎辩证分型为三类,痰湿温肺、痰热郁肺、脾肾阳虚;在治疗中采用宣肺化饮、润肺止咳、宣肺平喘、清肺止咳的思路分别给药。采用周期性长期用药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通过上述医学临床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采用中医治疗的组别,三个月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提高了16.66%和8.34%,一年后治愈率提高了25%,复发率降低了3倍以上,因此建议在今后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洪,饶朗毓,陈锦龙,等.哮喘患者血清螨特异性抗体与卧室螨孳生密度的季节变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28(1):54-55.

[2]梁海珊,崔玉宝,李瑛强,等.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免疫学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28(23):2183-2184.

[3]陈文钦,虞慧康,徐文峥,等.孟鲁司特联合匹多莫德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J].海峡药学,2009,19(8):90-91.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感灵汤;临床应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腔、咽或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上感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较多。在幼儿期发病最多,学龄儿童逐渐减少[1]。我门诊部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自拟抗感灵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例,收到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患儿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月至10岁;病程最长4 d,最短0.5 d。夏秋季上感17例,冬春季上感43例;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再转中医治疗者48例;体温最高40 ℃,最低38 ℃;指纹淡红或红赤。

1.2诊断标准[1]

根据临床表现,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1)局部症状: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2)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腰背酸痛。(3)血象:白细胞及中性或淋巴细胞增高。

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金银花10 g、柴胡10 g、连翘10 g、玄参10 g、板蓝根10 g、桑叶10 g、10 g、桔梗6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2次,两煎混合,分4次温服。若咳嗽明显加百部、马兜铃;恶寒加葛根、荆芥;热甚加石膏、黄芩;欲惊者加僵蚕、蝉蜕;纳呆者加焦三仙、鸡内金。

3结果

3.1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治疗1 d内体温正常,其他症候亦已向愈。好转:治疗2 d内体温正常,局部症状消失,全身症状可有。无效:治疗3 d体温正常,其他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痊愈39例(占65.0 %),好转16例(占26.7 %),无效5例(占8.3 %),总有效率91.7 %。好转者多伴扁桃体II度肿大;无效者多合并扁桃体化脓,分泌物增多,肺部感染明显加重,白细胞及中性或淋巴细胞明显增高。

转贴于

4典型病例

张某,男,2.5岁,2007年12月8日就诊。患儿发热、恶寒、咳嗽、咽痛、流涕1 d,曾服“麦迪霉素”“速效冲剂”,疗效欠佳,诸症加重,尤发热、咽痛明显,即来我门诊部就诊。体检:T 39.5 ℃,R 35次/min,P 135次/min,精神差,面色微红,鼻流清涕,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有少量分泌物,心肺(-),肝脾(-),腹软,指纹淡红。血常规检查:WBC 21.0×109/L,N 85 %,L 15 %。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采用抗感灵汤加重柴胡用量并配以石膏。二诊:其母代述1剂后体温正常,余症减轻,2剂后余症消失。为巩固疗效再进2剂,诸症消失,痊愈。

5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正如《景岳全书·伤风论证》说:“伤风之病,本由外感,邪轻而浅者,上犯皮毛,即为伤风。”风伤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上通于鼻,故在上则为鼻塞流涕,在外则为发热恶风寒等。小儿感冒发病机理如《幼幼集成·发热证治》所说:“盖肺主皮毛,风入皮毛多为咳嗽,其指纹红紫而长,外感候也。”根据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感邪之后,容易化热化燥,热盛又易耗伤阴液,故在大热之后,常出现阴虚内热现象[2]。

抗感灵汤立法即按发病机理而立,其重点用于“风热型”“热盛伤津型”。无论病毒或细菌感染,用之皆有疗效。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配柴胡、桑叶、增强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疗肌解表之功;配玄参、板蓝根能增强清热解毒、甘寒益阴之功;配桔梗宣肺祛痰、宽胸利咽;配甘草解毒止咳、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甘寒养阴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此9味药均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消炎、镇静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永辉.儿科疾病中西医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56.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肝解忧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治疗方案,将呼吸科专科门诊及病房入选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50例),对照组(n=50例),两组患者均按相关指南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舒肝解忧中药,疗程为30天。结果 治疗组在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舒肝解忧中药汤剂;肺功能指标;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病症。它属祖国医学“哮病”、“哮症”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病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解忧中药汤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呼吸科专科门诊及病房住院患者,进行肺功能指标检测。筛选出符合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00例,排除其它疾病如肺结核、真菌、肿瘤等因素所致的慢性喘息者,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按纳入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3.19±11.01)岁,病程(5.23±6.83)年。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5.26±11.37)岁,病程(6.74±9.6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解忧中药汤剂;舒肝解忧中药方:柴胡、青皮、丹皮、香附、厚朴各9 g,郁金、白术、茯苓、赤芍、当归各12 g,丹参15 g。肝郁化火加黄芩6 g、山栀9 g、珍珠母15 g;脾虚湿盛加苍术9 g、生薏仁30 g、陈皮9 g。一疗程为30天,之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指标检查。

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支气管哮喘疗效判断标准[1]。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80%预计值。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增加量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达到预计值的60%~70%。PEF昼夜波动率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值比较先行方差齐性检验,再采用成组t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采用Wilcoxon法。

结 果

1.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FEV1/FVC、PEF% pre指标,表明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

讨 论

支气管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作除了过敏外,还有多种因素如气候、食物、精神因素、内分泌调节等综合作用的结果[2]。现代医学研究已公认哮喘是典型呼吸系统疾病中心身疾病之一[3],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引起哮喘的发病机制众所周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故情志内伤之病多与肝脏有关,《医碥》载:“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因肝主疏泄,恼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变化往往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而肝火和痰阻血瘀致哮喘均是在气郁基础上形成。祖国传统医学[4]对于哮喘的发作,多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津液失布,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宣降失常,引动积痰而致。因肝肺关系密切,所以哮喘发作与肝密切相关,治疗上我们也应注意哮喘从肝治。

本研究根据多年临床资料总结,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痰瘀阻络。故治疏肝健脾,化瘀降浊立法。给予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厚朴疏肝理气解忧。肝气郁结,横克脾土,症见乏力,胃脘不适,故调治以健脾为要,予白术、茯苓、陈皮健脾益气;予苡仁、陈皮降浊。肝郁脾虚,气机不畅,气血运化失常,久则必致脉络瘀阻,故活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方中以当归、赤芍、丹参、丹皮活血化瘀。通过临床实验表明,舒肝解忧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该方法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有明显作用。

总之,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中药治疗有单味药,更多的是采用复方制剂研究报道,如温和益气、补肾活血、舒肝解忧等方药[5]。体现了中药多环节、多靶点、多通道的调节机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日臻完善,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基因靶点将成为可能,为深入研究此病症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817-822.

[2]朱 琳.浅论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思路与方法[J].国医论坛,2006,21(3):17-18.

[3]蒋加雁,李 雨.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和抑郁调查及治疗研究[J].临床医,2007,5(27):60.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第4篇

回答: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咳嗽又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医学专家认为,幼儿的咳嗽不一定马上吃止咳药,孩子在咳出痰后再服药效果更好些。这是因为,咳嗽是正常的防御反射,是人体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办法。有时儿童早上起床会咳嗽几声,这只是孩子通过咳嗽清理晚上积存在呼吸道的黏液,起到清嗓的作用。幼儿的咳嗽反射比较差,痰液往往不会轻易排出,如果一见孩子咳嗽就喂止咳药,咳嗽虽然暂时停止,但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并大量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容易造成气管堵塞,加重肺内的疾病。如果确实需要服药也应该在孩子咳出痰后再服用止咳药。另外还需要听音辨别咳嗽的类型,初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一般来说,普通感冒的咳嗽往往带痰,无气喘或急促的呼吸,咳嗽也不分昼夜;若疑似哮喘则为持续咳嗽并常伴喘鸣或气喘,咳嗽时间都在10天以上,晚上或活动后加重,在遇到花粉、冷空气或是烟雾时咳嗽都会加重;若疑似流感则表现为由喉部发出的、略显嘶哑的咳嗽,间隔长,干咳或带痰。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平时要防止口腔分泌物吸入幼儿的气管,引起呛咳;此外让孩子处在一个无烟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及避免辛辣甘甜食品、海鲜以及生冷的水果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所以说,不主张孩子一咳嗽就马上吃止咳药。

Q 眼下,甲流似乎也没有消散的趋势。作为家长,我很担心孩子的健康。请问该怎样为孩子防治?

回答:冬季气候为甲流病毒的传播提供时机。预防甲流,首先得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空气的流通,千万不能因为怕冷而关窗保暖令空气流通不畅。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可以适当缩短开窗时间。此外,保持足够的室外活动也很重要。孩子出门活动时可以戴上口罩,既可以保暖,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呼吸道,避免感染甲流。医学研究表明,甲流病毒在低温下更加活跃,天冷会增加甲型流感传播的机会,所以冬季的甲流防控将更加重要。介绍一下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的儿童防甲流中医治疗方――儿童清感2号!它适合在冬季使用,其与小儿肺热咳喘液的方剂组成一致,对于温热邪气引起的咳嗽、咽痛、发热效果较好。药物组成:炙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先下)15克、知母6克、金银花10克、牛蒡子6克、浙贝母6克、黄芩9克、芦根15克、青蒿10克、生甘草3克。方法:水煎服。每剂水煎200毫升,每次口服100毫升。病情重者每6小时一次。学龄前儿童减半。但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Q 孩子的肺炎总治不好。有朋友说恐怕是支原体肺炎。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怎么治疗?

回答: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叫支原体肺炎,它在冬季比较常见,在学校或其他集体单位可引起小的流行。儿童感染支原体后潜伏期较长,可为2―3周。发病时多数患儿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有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明显,可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统计表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几率是3%~10%。患支原体肺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常用药物是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由于抗生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应该去医院治疗。生病的孩子要多休息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可在18~20℃,同时,为了预防呼吸道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还要保持约60%的湿度。还应该鼓励孩子多饮水,食物也要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宜少量多餐。注意隔离患病的孩子。它的预防主要靠增强体质。多带孩子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尤其加强呼吸运动锻炼,以改善呼吸功能。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外出要及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感冒。平时还要要求孩子在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尽量减少痰飞沫向周围喷射。

Q 我父亲有几种老年病,一个搞营养的朋友告诉他要多吃香蕉。有道理吗?

回答:这是有道理的,但也要因人而异。香蕉可以:

1 降低胆固醇血清。

2 防治胃肠溃疡。香蕉中含有一种能预防胃溃疡的化学物质,它能刺激胃黏膜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更多的黏膜来保护胃。

3 治疗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体内往往钠多而钾少,而香蕉中有丰富的钾离子。它有抑制钠离子收缩血管和损坏心血管的作用。吃香蕉可维持体内的钠钾平衡和酸碱平衡。

4 治疗忧郁症。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6-羟色胺的物质,能使人心情变得愉快,活泼开朗。忧郁症的人平时可以多吃香蕉来减少情绪低落,消除悲观失望烦躁的情绪。

5 治疗皮肤瘙痒症。香蕉皮中含有蕉皮素,它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滋生。

6 治疗咳嗽。肺热咳嗽可用香蕉1~2只与冰糖炖服,每日1~2次。

7 治疗痔疮及便血。每日空腹吃香蕉2只,或不去皮炖熟,连皮吃,可润肠通便减少痔疮出血。

8 减肥。因为香蕉中淀粉含量高,所以很容易饱腹,加上淀粉在体内要转变成糖类需要一些时间,因此不会产生过多的能量堆积。

9 解酒。香蕉皮60克煮水饮,清利头目。

特别提醒:香蕉性寒,脾胃虚寒,胃痛腹泻的患者应少用,司机最好不要空腹吃香蕉。

Q 脑中风患者冬天该怎样保健和预防?

回答:脑血管疾病中以脑中风最为常见,冬季是这种疾病的高发时段。曾经患有脑中风的患者安全过冬有以下几个原则:

1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服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避免超重和肥胖。保持理想体重对老人十分重要。保持理想体重的关键是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对于超重和肥胖者来说,应使摄入的总热量略低于消耗的热量,以使体重逐渐下降。

3 保持血脂正常。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三大因素之一。

4 膳食要合理。饮食中纤维必须充足;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美国心脏病专家建议,每日每人膳食纤维摄入量宜在20~40克,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是蔬菜、水果、米糠等。

5 限制食盐摄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高低有关,日摄入钠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收缩压增加约2毫米汞柱,平均舒张压增高约1.7毫米汞柱。

6 增加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抗氧化营养素具有清除自由基、降低血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质过氧化物、防止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等都是抗氧化的营养素。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范文第5篇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1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35-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包括骨质量和骨密度两个方面)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偿性骨骼系统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本病的发生率不断增长。目前医学界已将治疗骨质疏松症性骨折与高脂血症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脑中风的治疗放在同样重要位置[1]。目前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骨质疏松症居第7 位,患者总数超过2 亿人,美国、西欧、日本有7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国患者已超过9 000万,即每14人中就有1 人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在我国骨科临床,骨质疏松症是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突出的优势病种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所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在增强疗效、有效撤减激素用量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已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众多学者也一直期待对该病的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寻求实质性的突破,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及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辨证论治表述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中医药治疗的精华,正确的辨证在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病因,可大致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前者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即Ⅰ型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即Ⅱ型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继发于某种药物治疗及其他情况或疾病的骨质疏松,常见的原因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营养摄入或(和)吸收不良、废用等。

1西医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1.1在运动系统中: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承受力下降、持重困难、劳累、肩背痛、腰酸腿痛、四肢关节痛、小腿抽筋、上下楼梯疼痛、不能久立。X射线显示骨质疏松、椎体变窄、压缩性骨折、关节面周围骨质增生、变形。

1.2在呼吸系统中:伴随有气短、气喘、上楼费劲,吸烟者更显著。X射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纤细变硬。

1.3在循环系统中:血液循环将钙等物质带到全身的末稍,当一些疾病造成血管的栓塞,骨钙形成受影响。很多功能都与钙有关,它们共同协调来维持人体生命,补钙有利于降血压,缺钙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血液中的钙对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重要作用。

1.4在消化系统中:钙是由口入并经肠道吸收。消化功能下降、腹泻、大便不规律而影响钙的吸收,摄入量少,造成钙及维生素不足等。维生素D由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羟化成25-羟胆骨化醇。再到肾中进一步羟化成1,25-羟胆骨化醇,而发挥调节钙在骨骼中沉着,一定量的钙和维生素D在肠道吸收是必不可少的。

1.5在神经系统中:钙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如低钙,兴奋性增高,急燥易怒,心悸失眠,有时兴奋性降低,情绪低落抑郁感,精神不振,恶梦纷绘,谵妄。钙在神经介质的释放中起重要的作用。

1.6在内分泌系统中:骨质疏松是最重要的综合症状之一。它与甲状旁腺有密切关系。甲状旁腺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血清钙恢复到正常水平。

1.7在泌尿生殖系统中:常有尿无力、淋漓不尽,生殖器萎缩、性激素减少、下降,绝经早等表现。性腺与脑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素,如卵巢及机能减退,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和骨的形成。

1.8在五官系统中:出现视力下降、模糊,眼睑水肿,耳聋耳鸣,牙齿松动及脱落为牙糟骨骨质疏松表现,口干咽燥等症状。

2中医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阴阳平衡是人体物质与功能活动的形成。阴是物质基础,阳是功能活动的代表,所以缺一不可。这是与西医激素、维生素及三大营养代谢的理论相吻合。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主骨生髓,精生髓、髓居其中,髓养骨,骨生髓,聚髓为脑”。因此肾精充足,则骨骼生化有源坚固充实,强健有力。若肾气不足,肾精必虚,髓无充,骨失养,脆弱无力,发为骨痿。祖国医学认为是以肾阳虚为主的阴阳平衡失调,肾阳虚与现代医学所讲的“各种激素的分泌下降,骨合成降低”,阴阳互根,由于阳虚,肾阴也受损,阴损及阳,轻则乏力、骨痛,重则骨折伴合并症,瘫痪死亡。

骨质疏松的原因甚为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程度与受邪有所不同,如因风寒、潮湿,对肌肉、肌腱、经络、骨质侵害而患病,饮食不节,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年老久病所致肾虚精亏,筋脉失养等而发病。

3中西医结合对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以肾虚为主,《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云:“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肾治脾,治虚之道毕矣”,又“虚则补之”,故对骨质疏松症多以调补脾肾为本,佐以养肝补脾之品。阴阳平衡是人体物质与功能活动的形成。阴是物质基础, 阳是功能活动的代表, 所以缺一不可[3]。这是与西医激素、维生素及三大营养代谢的理论相吻合。目前中医学者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还是以研究单味中药为主,例如羊藿对破骨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这里还要指出的是, 中医一直宗补肾为治疗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各类骨病的大法, 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补肾, 则至少是不全面的。人至老年, 机体功能的减退累及多方面, 除了肾气、肾精不足之外, 实际上五脏俱衰, 其中尤以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两者相互滋养, 相互为用。肾虚阳气衰弱, 则脾失温煦而运化失职; 脾虚生化乏源, 则五脏之精不足, 为此对骨质疏松患者在补肾调节阴阳的同时, 也要注意对后天脾胃的调理, 以加强对五谷精微、药物及钙等的吸收,从而使由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恢复得更快。此外, 年老体弱多病、心气不足、脉络瘀阻、局部微循环的障碍, 都是不利于老年人骨代谢的因素, 活血化瘀也是治疗老年病的常用方法。

首先,老年性骨质疏松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长期给予雌激素的妇女可致高血压、水肿、血栓形成、阴道出血或胃肠道反应,男性用酮可引起肝损害。辨证使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肾益精中药,不但可防治骨质疏松,尚能改善体质,配合性激素制剂可减少其用量,降低不良反应。

其次,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在减停激素时由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馈性抑制,临床上出现食欲锐减、乏力神差、形寒肢冷、腰酸骨痛、恶心纳差等脾肾阳虚症状,可用人参、黄芪、羊蕾、肉苁蓉、巴戟天、熟地、附子、肉桂等健脾温肾药,复方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保元汤等,有助于恢复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对骨质疏松而原发病又必须用激素治疗者,中药可显著减少激素用量和减轻副作用。

最后,在使用肝素引起的骨质疏松而病情又需要用肝素的患者(如血栓栓塞性疾病),可用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鸡血藤、水蛭或复元活血汤、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渴治疗,既可减少肝素用量或甚至不用,且副作用小,也无诱发出血的弊病。

采用中西药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且治疗期间病人反映食欲增加,服药后的胃肠道副作用也较小。说明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4小结

治疗骨质疏松症春、夏、秋季效果更理想, 夏季最好, 舒筋通络、补肾壮骨效果更好。因此,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既要考虑中药、西药的有机联合应用的问题, 也要考虑不同中医治则有机配合, 辨证施治的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实现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药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些骨松替代药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利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制一批以补肾为主,着重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制剂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治疗骨质疏松是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方能推迟衰老, 延缓衰老的进程, 使人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1]刘保新,王力平,徐敏等.静脉注射钙剂与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5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561-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