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范文第1篇

保护大地建议书一

今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主题已确定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六十七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等,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xx规划建议、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加快对资源刚性需求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推进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值此,我们发出绿色倡议:

1. 节约用地,珍惜资源。

2. 坚守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红线

3. 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每一寸土地。

4. 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5. 节约用纸,珍惜纸张,推行无纸化办公、双面用纸。

6.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

7. 不乱丢垃圾,垃圾分类,循环利用,过绿色生活。

8. 买菜提起菜篮子,少用、不用塑料袋,

9. 节约用电,空调开启的温度不小于26℃。

10. 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每天至少做一件有益于珍惜土地资源的小事。

让我们一起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我们宣传、监督作用,广泛带动家庭、社会加入到我们的环保行动中,让我们携手同心、善待资源。保护地球,珍爱生命,绿色行动!

保护大地建议书二

致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倡议书: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越来越凸现,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是肩负在我们身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城乡居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1、自觉宣传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营造珍惜资源、依法科学和节约集约使用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2、牢固树立人多地少是国情、节约集约要先行的用地意识,将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做为我们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3、人人争做珍惜资源的带头者,当好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员,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切实把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

4、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自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5、坚持做到四个不用地原则。即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乡规划的不用地;亩产税收达不到标准的不用地;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和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不用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明令禁止的项目不用地。

6、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民建房要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

积土成山,滴水成河,节约集约土地资源依赖于每一个人的行动。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未来。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为了明天的发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起手来同心协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保护大地建议书三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

保护土地倡议书

。然而我们有13亿人口,人均占有面积就很少了。因为人口众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人们正在肆意的占有为数不多的耕地,在上面盖高楼,建工厂等,不仅加剧了我国耕地的紧缺,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我迫切的想呼吁大家:不要在大量占用和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了,不要在耕地上没有节制的盖楼和建厂了!

我的老家是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当时我记得我家的后面就是大-片的耕地,每当播种,收割时,农民们都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忙碌。然而现在再到那里看时,原先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早已化为乌有。几辆铲土机正在荒凉的土地上轰隆隆的挖掘着,一阵风吹过,漫天的黄土迎面扑来,天空也变得灰蒙蒙的,没有一点生气。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见盖楼的高塔,听见机器的轰鸣声。随着轰鸣声,花草没了,耕地没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没了。我们将来用什么养活自己呢?

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未来。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的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有保护资源的意识,平时要节约一切资源。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我们要使循环资源充分利用。其次要有规划性,合理安排怎样使用耕地,不要盲目破坏土地。而且我们还应多开垦土地,把废弃的土地变成可利用的耕地。

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吧!

保护大地建议书四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地球所有生命的摇篮,也是我们幸福生活和快乐成长的蓝色家园,呵护海洋就是呵护我们的未来。在此,贝林幼儿园郑重倡议:

一、加强海洋知识学习,增强海洋保护意识。要加强对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国土等知识的学习,深化对海洋母亲的认识和了解,切实增强保护蓝色国土的意识和责任,争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专家。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传播海洋生态文明。要尊重科学规律,崇尚生态文明,关心海洋环境保护,关注海洋开发利用,积极参与海洋科技推广、海洋环保宣传和监督等活动,为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争当海洋文明的传播者。

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环保行动。要强化依法治海意识,自觉保护蓝色国土资源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绿色志愿活动,倡导绿色环保行动,倡议绿色生活,不向海洋丢弃垃圾,排放污水,携手保护海洋环境,争当保护蓝色国土的卫士。

四、珍惜海洋自然资源,善待海洋生物生命。要珍惜海洋自然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善待一切海洋生物的生命。不过度向海洋索取,不损害海洋自然资源,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争当海洋文明的维护者。

五、传承海纳百川精神,彰显沿海风采。要用心去感知海洋的博大精深,学习像海洋一样奔腾不息的自强精神,弘扬沿海敢为人先,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光荣传统,传承海纳百川精神、彰显新时期沿海的风采,争当海洋文明的践行者。

保护大地建议书五

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地乱砍滥伐,使地球上的水土大量流失。沙漠以前就是一片片绿洲,那么它们为何会变成沙漠呢?因为人类不断地砍伐树木,森林资源不断地在减少,使美丽富饶的土地变成一片片的沙漠。人类所需要的许多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无情的人类破坏了它们,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人类,真是一个不孝的子孙!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海洋 自然保护区 对策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辽阔的海域怀抱着我们的祖国,海域纵跨从北到南的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温度带,分别包括上升流及大洋、珊瑚、红树林、海岸滩涂、河口、湿地、海岛等各种生态系统。而保护区是海洋的一道防护罩,尽量阻断外界带来的干扰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各种破坏,最大限度地从生态系统源头维持了其原生产力,促进生态良性可持续循环并且保证海洋物种能够正常繁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及持续利用,做到既保护生态过程,又保护遗传资源,一举两得。但是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的系统研究,探索完善此项制度的方法,为今后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的修改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海洋环境资源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写此文的实际意义所在。

一、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概况

(一)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而把一定范围的海域、海岸、河口、湿地或岛屿及其包括的各种海洋生物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带,是保护海洋多样性,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之一。海洋自然保护区具有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功能。

(二)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的确立

我国1982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中记载,根据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划出海上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滨风景游览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国务院在1994年10月9日的《自然保护区条例》于199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其中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此条规定为未来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颁发提供法律依据和实施基础。终于在万众期待下,1995年9月29日国家海洋局以《自然保护区条例》为蓝本,出台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至此,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宣告已经初步形成,初具规模,并且沿用至今。

二、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起步较其他发达国家晚,基础比较落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经济社会日益复杂多样的情况,它也渐渐凸显出它存在的问题下面就其自身特有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总体布局规划不完善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布局上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过于集中在某一地带。例如集中选址在南方,以广东、福建和海南为典型,而北方的山东一带的海域却被“冷落”了,原因是什么呢,不是因为保护区多的地区生物多样性更值得保护。相反,被“冷落”的山东一带的海洋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活跃多样,具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的特有生态价值,完全有资格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只是问题出在管理办法关于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由地方向中央层层递进评审制度的程序漏洞上,包括申报、规划乃至最后的审批。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地方海洋自然保护区冗杂繁多,而一些地方海洋自然保护区稀缺。这样是不利于国家用有限的力量尽量去对每个海域都进行公平保护的。

(二)管理体制缺乏合理性

过于复杂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了实施保护的效率,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规定,采取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并行的管理体制[4]。即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和分别由海洋、农业、国土和林业等部门各自分部门管理。这样,不同部门分管不同类型的保护区,甚至在同一保护区内,不同部门也行驶不同的职权,这样就难以避免出现不同部门为自己部门谋利益,政府部门的内部性局限也就开始显露出来了,即有事就互相推诿,有利就互相争夺。这样的体制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导致权限不明,职责不清,资金浪费的问题出现。

(三)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难以协调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制度,这一制度也适用于海洋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区内的结构,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发展与该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宗旨不协调的旅游项目。这种保护制度让很多人都关注周围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干扰,却忽视了这样的保护区设置给周围居民带来的生产生活的不便。保护区主要注重保护,但允许适度开发,可适度开发的界线不明确,这样可能会阻碍了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模式,损害社区民众的经济收益,让民众对此工作的开展产生排斥心理,不积极配合保护区建设工作,这也不利于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

(四)立法不完备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落于人后,立法还很不完善。从1982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里,我们只能找到关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一点皮毛,根本就不能作为实践依据。而1995年颁布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虽然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其实践可操作性还是有限的。迄今为止,我国对海洋自然保护区这一块的法律保护力度还是太薄弱,没有出现专门的法律。不能针对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破坏行为做出相应的规制,使保护区不能得到全面的保护。专门法律的空白,相关配套立法体系的不完备,无法适应海洋这一复杂的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致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可依,手足无措。

三、完善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的建议

随着目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的任务迫在眉睫,完善的制度才能充分发挥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达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为社会创造更好的效益。本文谨提出粗浅的几点完善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一)完善保护区布局规划

在总体合理、宏观的规划方针指导下,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综合考虑当地其他保护区建设、当地发展状况及当地民众的支持程度来规划各个保护区的布局,尽可能更全面的照顾到潜在的需要保护的区域。不要过于集中某一区域建立同一类型的几个保护区,避免重复保护而导致经费的浪费,改善分布不均的局面。在保护区类型单一的方面的改进,可以扩大保护区类型范围,例如增加一些具体的稀有生物物种的保护区,以实地考察和研究为根据,以海洋生物多样性为目标,针对性的选择建设保护区的区域。实现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多样化,维护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二)调整保护区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应该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我们应该把综合管理这一笼统的概念转变为统一监督管理,在国家层面上设一个由海洋、农业、国土和林业各部门专门人才成立的国家小组,集中各领域人才的智慧,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在地方则设立这个小组的分支机构为地方小组,接受国家小组的监督和管理,地方小组的职责也要明确,具体到其所负责的保护区的建设所需,赋予他们执法权,便于执法活动的开展。在这种体制下,还可以吸收社会公益组织团体或企业单位成为管理的主体,将地市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委托给他们自主管理,地方小组对其进行监督。这样便于把社会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更好地贯彻环境保护法里的协同合作的原则。

(三)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协调保护和开发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贯彻落实“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选址确定之前应该进行信息公开,把信息传递给当地民众,再让他们对此进行反馈,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他们清楚意识到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他们也有责任,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然后积极对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协调合作。各类专业人士,社会团体也可以为保护区的建设提供各种宝贵的意见,这样充分利用了人力物力资源,优化当地保护区的建设。

(四)完善相关立法

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很多政策规定无法落实,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无法达到预想效果,不适应当今复杂的海洋资源问题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作出专门的立法,填补法律的空缺,配备相应的法律条例,构建健全的法律框架,让建设工作开展有法可依;加强保护区法律权威性,提高执法能力,做到执法必严;明确各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做到违法必究,保障法律的运行,有效遏制在保护区内非法开发和经营的行为[5]。要明确生态利益第一位的立法原则,遵循生态规律,以此为基础去制定相关活动开展的法律规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总体布局规划不完善、管理体制缺乏合理性、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难以协调、立法不完备等问题,我们应该完善保护区布局规划、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协调保护和开发、完善相关立法和提高科研技术。社会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要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雾霾,沙尘暴,各种污染的发展恶果从此远离我们,让蓝天和海洋两条“蓝丝带”继续完好地缠绕在地球的两端保护着地球,继续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孙孙。

基金项目:创新强校项目“广东地方海洋法律体系建设研究”和“海洋法基本问题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S].1995.

[2]陈兴华.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05,20(1):79-82.

[3]孙昭妍.关于完善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21):40.

[4]王敏敏.国外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保护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31-02

1.引言

海洋是地球的主体,占据了地球绝大部分空间,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资源宝库,是未来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能量源泉。联合国《21世纪议程》提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面对着海洋生态利用与保护的诸多冲突,如何正确处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可忽视的不和谐关系、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共同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

2.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2.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

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21世纪以来,我国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大,给我国海洋经济带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原有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如果只顾及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那么最终得到的这种所谓经济发展也只能是镜花水月的表象而已,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长此以往,带来的只能是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殃及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而且这种局面已经显现,并呈加剧之势。所以想要获得长久而有效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强化资源保护意识,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用海护海再用海一再护海”的一体化建设,在保证海洋经济高效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海洋资源,从而使海洋经济发展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2.2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

“协调”是发展的根本,也是党的“十”报告中对经济发展提出的硬性要求。人依赖自然,自然也会依赖人,如果人类只知道利用自然而不知道保护自然,那么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赖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环境恶化,终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海洋生态环境作为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与之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做到海洋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人海共赢,进一步推进未来社会的良性发展。

2.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变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的急迫要求

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藏丰富,但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矿产资源、人均能源储量及野生动植物和海洋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与此同时,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建设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环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特别是作为生命之源的海洋协调发展迫在眉睫。只有全面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改善我国当前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缓解我国生态建设中所存在的矛盾。

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类社会、科技、经济等发展活动对于海洋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近岸海域,人类活动的加剧尤其容易引起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人海关系恶性循环。20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海域生态尚属正常,7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工业、农业、养殖业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海域生态环境已经面临重要的问题。

3.1临海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近岸海域陆源污染程度较高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海海域污染物超标现象严重,海水的污染重度远远超过海域的自净能力。分析近岸海域污染物超标的原因,一是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临海工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态意识的薄弱,导致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提高;再者便是传统的海产养殖业迅速发展,造成了近岸海域新污染,在某些海水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已成为近岸海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再加上围民生态意识的薄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3.2产业链结构更新缓慢带来的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的问

海洋资源涵盖海底矿产、海洋航运和港口、海洋能、海水及海水化学、海洋旅游、海洋生物等资源。近年来,我国海洋资源开采领域及开发规模不断扩张,资源利用更加高效,但仍就面临着许多问题,制约着人海关系的良性循环和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应属对海洋资源不计后果的过度开发问题。因为说到底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链条上仍旧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国家,产业链结构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这样的现状极大的遏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过度,环境日渐恶化。虽说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总是“吃老本”。近些年来,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使得资源的过度开发问题得到了一些解决,但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3.3科学技术落后带来的海洋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2015年第4届世界海洋大会在青岛举办,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届海洋大会的科技展示区相比从前更加趋向于对海洋保护与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创新技术进行展示,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型、节约型的海洋开发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而海洋科学技术创新俨然也已经成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通过先进技术的展示,我们不得不承认,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技术创新仍显落后,受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我国海洋资源总体开发能力不高,许多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仍旧处在设计与建设阶段,尚未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造成大量的浪费。资源利用率的低下,已成为制约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4.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4.1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科技兴海

海洋资源开采技术的落后一直是我国推进海洋生态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阻碍,技术革新的滞后性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恶化与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由此可见,我国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倡导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以此改善当前因科技落后而导致的海洋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加快扶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海洋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择优发展新型高端临海产业,尽快形成绿色环保低碳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4.2构建合理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海洋产业链结构的转型升级

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不要发展,也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只大力改善环境,而是要从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海洋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也就是生态、发展两手抓,构建一种合理的发展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域规划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综合推进用海护海工作中,各相关部门的监察与协调工作机制的建设,构建合理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提升用海护海工作的效率水平。同时积极创新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方式,加快构建与扶持创新型临海产业,择优发展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新兴产业,以此来推动我国海洋产业链的升级,进而改善我国在世界经济链上的地位。

4.3提高国民的海洋生态意识

其实无论是在海洋生态文明还是陆地生态文明的构建过程中,人们自身的道德文明意识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说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人们生态文明观念淡薄,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海洋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现状。可以这么说:公民缺乏生态意识是导致现代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的根本原冈之一。因此,要大力培养公民的海洋生态忧患意识、海洋生态价值意识、海洋生态道德意识和海洋生态责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用海护海,人人有责”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4.4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

我国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但受制于科技因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海洋科技的发展进程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比较落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所以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短期的发展,确保海洋资源取之有道、用之有序。必须统筹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强化与海洋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通过法律体系的建设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行动方针真正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海洋环境不断改善,永续利用。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范文第4篇

不堪重负的渤海

时代周报:康菲溢油事件以后,公众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王诗成:海洋本身具有自净能力。但渤海是个瓶颈式的半封闭内海,自身水体交换缓慢,它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发生石油污染,就会导致许多海洋生物的胚胎、幼体发育异常。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脆弱环节一旦受损害,小则几年,多则几十年都难以恢复。

19-3油田所处的位置是在渤海的深水区。在没发生此次溢油事故之前,它所在的海域水质是一类水质。但发生了溢油事故,现在水质变成劣四类,它对渤海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大,也非常难恢复。海上油田和海上碰撞溢油不一样。海底溢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比碰撞性溢油对于生态的破坏性更大。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全球大型溢油事故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在20年后还存在。

我们应该重审渤海油气开采的战略定位,更加注意渤海生态环境的未来。从保护环境这一方面讲,美国是比较“明智”,他自己的海域有石油资源,但其宁可打一场石油战争也不愿对自己大陆架上的油田进行开采而战略封存。渤海生态环境堪忧,渤海一旦遇到大的地震和自然灾害,处于渤海地质断裂带上的油田,会给渤海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生态灾害。

时代周报:除石油开发的污染隐患外,渤海周边沿岸还有许多化工企业。这对渤海的生态又有何影响?

王诗成:海上有油,陆上就有化工。过去非常难批的一些项目,现在陆续开建了。环渤海发展化工、填海的项目比比皆是,渤海的环境容量是有限,不是无限的。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未处理或未达标的工业污水使得渤海变成了一个“垃圾处理场”。渤海的入海口地区荒漠化一直处于加重趋势,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比如渤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虾索饵洄游产卵场,是世界著名的黄金渔场之一,但由于渤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黄金渔场也随之消失。

随着沿海开发力度加大,湿地变成了开发区,面积大幅度缩减。湿地是生态环境的“肺”,湿地遭到破坏,直接影响渤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我们沿岸上游的一些造纸厂和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项目,这些年挣的那些利润,和资源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健康造成的损失和对生态环境修复的费用来比较是九牛一毛,得不偿失。以渤海东方大对虾为例,上世纪70年代渤海生产对虾近4万吨,现在只有几百吨上千吨了。经济鱼虾严重衰退,形不成群体,有些优良品种不但退化,而且已经消失绝迹。

盲目追求GDP是祸首之一

时代周报:现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有点“海洋”的意思?

王诗成:确实是这样。我感觉现在环渤海地区到处都在搞开发。当然这里面不乏有一些成绩,但不能忽视环境利益!

以石油开发举例,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一位学者说,加拿大在海上发现很多油田,但政府坚决不采海洋石油,什么时候能做到100%的保障了,什么时候再去开采。

相比之下,我们就走了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蓬莱19-3油田开采前,有关技术部门就告诫,有相当一部分油井有地质风险。19-3油田就处在渤海的地质断裂带上。作为一个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非议,但这种追求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尤其是海上油田的开发,安全第一、环境第一,不应该成为口号,要对GDP负责。

时代周报:那么,你怎么看待这种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之间的冲突?

王诗成:继珠三角、长三角后,环渤海又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现在有人提出要“向海洋要土地”,向海洋要土地必须要科学地看待,不能不要,也不能随意地猛要。渤海是生态敏感区,大规模的围海和填海更要慎重。

GDP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虚了,盲目追求它,就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说它也是破坏环境的一个罪魁祸首,必须要跳出GDP出政绩、出干部的怪圈,把速度降下来,把质量效益和环境友好提上去,保住了青山绿水就保住发展的基础!

“五龙闹海”的体制困局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应如何才能有效治理渤海的生态环境?

王诗成:现在提出渤海综合整治规划,是由发改委牵头,有十几个部委参加的。这个规划应该说既体现治标、又体现治本。如果真按照规划来搞,渤海湾肯定很快就会见成效,但是,我认为在现行体制下,这一目的很难实现。

首先,在目前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中,存在环保部门、海洋部门、交通部门、渔业部门及部队“五龙管海”现象。但在具体执法中,这五部门常发生扯皮,被戏称为“五龙闹海”;

其次,环渤海的三省一市又各自有各自的管辖权,要真做到达标排放和治理,还有个“要效益还是要环境、要速度还是要生态”的问题。

现在我们国家的海上管理成本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可是管理效果却是最差的。鱼越管越少,海越管越黄,环境越管越差,那为什么还要按照现在的管理模式继续管下去?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议范文第5篇

 

长期以来,人类在追求物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给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对全球水资源逐渐缺乏的态势,环保成为了各国发展计划中的重要策略,海洋监测工作的发展与管理成为了重中之重,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海洋环境。

 

1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价值

 

在全球人口膨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由于工业生产的污水、废水被随便排放,经江河流入大海,使得水质受到污染,各种物理、化学性物质破坏了海洋的自然生态链,造成了大量海生物死亡、濒临绝种,进一步恶化了水资源匮乏的形势,基于上述原因,针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重要的价值,事实上,海洋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科学的工作,是一切海洋相关工作实施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利用有效的监测技术。

 

可以帮助监测和清理我国海域中的众多污染物,测得污染物成分的浓度及数量,进而分析研究出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和状况,提出合理的解决防护方案,同时,海洋科研工作也同样离不开海洋监测管理所提供的重要数据和资料,使其更具科学严谨性和可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管理工作的发展。

 

2对当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总结与思考

 

2.1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总结

 

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可以追溯到1972年,距今为止已有40多年的历史,可谓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例如:我国早在1994年便构建了近岸海洋的监测网络,包含全国各省市海洋环境监测机构,针对海洋监测实施站点布设、现场数据的调查和处理、实验分析等全面的综合研究,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为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同时,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研究,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已达到覆盖海面区域300多万公里,并且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污染应急防护机制、海洋环境防灾减灾等多项计划,工作范围之广、实施内容之细致,均对我国的海洋生态规划、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等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2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经济环境的变化,全球环境的恶劣趋势,其实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仍值得思考,依旧有着一定的危机,首先是对海洋环境监测的投资经费缺少保障,这将成为制约海洋环保事业前进的最大阻碍,相关政府部门仍需谨慎调控与支配财政资金,切实有效利用到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之上,其次,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也导致了海洋监测工作面临一定困难。

 

尤其针对海洋监测这种复杂多变、难度较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技术性人才、经验的缺失会给整个海洋监测项目的推进造成影响,最后,仪器设备的老旧损坏、缺失匮乏,让海洋环境监测工作难以保证科学准确性,例如:某些监测站仪器过于老旧、功能损坏、缺少定期更新与维护、数量不够等原因,均无法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

 

3关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合理建议

 

3.1提升海洋监测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计划,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改变不良的消极思想和工作态度,以最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难度颇大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应对问题迎刃而解。

 

化险为夷,增强整体的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所以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是相关企业部门不可忽略的任务,例如:有关海洋部门要针对企业内部人员实行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培训计划,可以定期、分拨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思想素质的教育,并在学习之后,考核员工,杜绝无证上岗现象,提升工作责任感,完成对全员的技术知识的补充,更好地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服务。

 

3.2完成对海洋监测工作的细化管理和制度完善

 

保证海洋环境的质量健康,是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那么相关海洋监管监测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监督审查力度,补充与完善现有的质量控制制度,同时细化监测工作内容,落实岗位人员的责任,重新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海洋监测方案,严格遵循全国海洋环境监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使得日常的海洋监测工作变得更具规范、实用性,真正落实海洋监测方案中的每一个计划任务,在不断地分析研究与实践中,尽可能完成,进而推进了海洋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3开拓监测领域、加强法制建设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海洋监测事业更多的要求,新技术、新理念的涌现,促使海洋监测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在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原则下,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因而拓宽海洋监测工作的内容范围势在必行,比如:增加生态监测与赤潮监测的内容,会有效保护海洋生态免受破坏,合理实施海域功能区域的监测。

 

对资源开发和规划十分有利,另外,法制建设也不可缺失,要进一步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利用,积极贯彻国家海洋监测管理的政策要求,构建良好的监测管理制度与氛围,依法对海洋监测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并着手制定与执行《海洋环境监测管理规定》,使海洋监测工作有据可依。

 

4总结

 

总之,海洋环境监测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业,为了改善海洋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合理节约、利用水资源,维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在分析与研究中提出合理的海洋监测工作建议,将对增强海洋管理、维护海洋环境健康起到为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