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痰液; 病原菌培养; 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 R714.1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18-01
随着医学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因多次反复滥用抗生素,造成病原菌对抗生素的广泛耐药。因此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和其药敏情况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极为重要。本文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及药敏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痰标本均来自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呼吸道疾病并发感染患者,共348例,年龄在45~88周岁,留取痰液进行痰培养。采样方法:患者早晨起床后用温开水漱口或吐弃去第一口痰,然后再深咯痰标本于无菌器皿中送检。培养方法:痰标本接种于巧克力平板、中国蓝平板和沙保罗平板,35℃培养18~24h做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温泰BIO-KONT微生物分析系统。
1.2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白色念珠菌ATCC90029 购自浙江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参照温州康泰BIO-KONT微生物分析系统细菌鉴定和耐药性人工判读MIC结果
1.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菌株的鉴定及判读以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AT)≥ 32 ug/ml;头孢他啶/克拉维酸(CAC)、头孢噻肟/克拉维酸(CTC)≥ 4/4ug/ml对ESBL检测。
2 结果
2.1 临床病原菌构成:348例痰标本有210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60.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5.2%,酵母样真菌32.9%,革兰阳性球菌21.9%。分布见表1
表1210株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原菌分布
2.2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的耐药率: 亚胺培南2.11%、氨苄西林98%、哌拉西林85%、阿米卡星26.3%、左氧沙星22.0%、妥布霉素18.9%、头孢噻肟47.4%、头孢曲松20.1%、环丙沙星39.5%;产EESBL菌23株,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30.7%。多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耐药率2.11%
2.3 革兰阳性球菌的药敏的耐药率:万古霉素0%、克拉霉素13.0%、青霉素52.2%、四环素56.5%、苯唑西林60.9%、庆大霉素54.3%、亚胺培南19.6%、头孢曲松15.2%、头孢西林21.7%、左氧氟沙星28.2%。、克林霉素23.9%。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葡萄球菌10.9%。
2.4酵母样真菌的药敏的耐药率:两性霉素B0%、克霉唑46.4%、氟康唑27.9%、伊曲康唑26.0%、5-氟胞嘧啶26%、酮康唑26%。
3 讨伦
3.1 本组研究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酵母样真菌为主, 革兰阳性球菌也占一定比例。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酵母样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宁炎[1]报道了呼吸系统疾病375菌株细菌感染的比例:革兰阴性杆菌占66.7%,革兰阳性球菌占29.1%,念珠菌占4.2%,其念珠菌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本报告组。这可能与部分临床医生未作病原菌培养和药物监测,而给予感染者反复使用新型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造成耐药菌株产生,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真菌感染率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3.2 革兰阴性杆菌对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沙星、阿米卡星等,与杨文丽[2]报道的395株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首选药物是喹喏酮药物环丙沙星有较大差异。本菌株对一、二代头孢和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性。ESBL占30.7%,其临床上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或氨曲南治疗无效,即使体外对某个药物敏感。可选用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头霉菌类(头孢美唑),含酶抑制的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多重耐药菌可选用亚胺培南加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或环丙沙星可得到协同作用。对天然耐药的可选用SMZ/TMP联合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多四环素或氟喹诺酮并用最大可接受量. 革兰阴性菌目前倾向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甙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但氨基糖甙类对老年者肝肾功能和耳毒副作用大,应调整给药剂量和间期。何松彬等[3]认为亚胺培南是治疗ESBL菌感染的最佳选择。
3.3 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其次是克拉霉素、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西林、克林霉素等,对青霉素、阿米卡星、苯唑西林有较高耐药性。1961年在英国发现了首例MRS,MRS在葡萄球菌中占一定比例,其对青霉素类、复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均耐药。治疗常选用万古霉素与利福平或磷霉素合用。必要时氨基糖甙类和磷霉素合用。肺炎链球菌主张不用青霉素。王清涛等[4]报道有耐万古霉素(VRE)肠球菌,在本例4株肠球菌中未见。韦志英[5]认为对所有肠球菌引起的感染,以万古霉素为代表的糖肽类敏感率是最高的.但一旦出现VRE,人们虽然已采取多种策略,从联合用药到基因治疗,仍没获得理想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现在用于治疗VRE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利奈唑烷还有Syncrcid,其有效成分为达福普丁和奎奴普丁。但已有VRE对Syncrcid产生耐药性的报道。耐高氨基糖甙类肠球菌(HLAR)表明:氨基糖甙类与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青霉素、万古霉素等)已无协同作用。故应首先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数种抗生素,可联用或试用:达托霉素、雷莫拉宁、晚霉素、普拉霉素、甘氨环素。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及四环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都存在着不同的耐药性。
3.4 酵母样真菌对两性霉素B高敏感,但其毒性大,临床多用两性霉素B脂质,因它有前者的活性,又降低了毒性。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耐药率相近,因他们作用机理相同,存在交叉耐药现象,吡咯类药物之间也有交叉耐药。氟胞嘧啶毒性最低,但耐药性高,常和两性霉素B等联合应用。本组病例都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年龄偏高,肺功能、形态结构退行性改变。且都反复使用过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是造成该菌上升主要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
总之,临床用药前尽量对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做鉴定,合理、准确使用抗生素,结合药敏试验指导性用药,尽可能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原性感染是极为重要的。仅凭主观判断,使用高标准、超广谱抗生素会造成更多的耐药菌株和耐药率增加。
参考文献
[1] 宁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5)
:877-878.
[2] 杨文丽.395株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敏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0):99-100
[3]何松彬,凌云,叶初阳.产ESBL菌株的检测及临床研究[J].淮海医学,2006(4),268-269.
[4]王清涛,徐英春,王辉.肠球菌耐药现状调查及抗感染用药探讨[J].中华医学检验
杂志,1999,22(3):154-156.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COPD;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总结了近5年在我科住院的96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NIPPV治疗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9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57~9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及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96例患者除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祛痰等治疗外,采用美国伟康BIPAP VISION S/T D30呼吸机, 经口鼻面罩辅助通气,压力支持(PSV)模式,设置吸气压力(IPAP)12~14cmH2O,呼气压力(EPAP)4~6cmH2O,呼吸频率(RR)15~19次/min,吸氧浓度(FiO2)40%~60%,通气时间为每天15~24h。
1.2.2 观察指标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1、3、7d以及出院前的动脉血气结果,并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动脉血气结果,见表1。表1 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动脉血气结果比较(略)
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1、3、7d和出院前相比,动脉血pH、PaO2、S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P均<0.05)。
3 讨论
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应用NIPPV辅助患者自主呼吸,可克服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减少气体陷闭,改善通气和氧合,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耗,防止呼吸生理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2],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本文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在NIPPV治疗1d后血气得到改善,但血气改善的最大效应发生在NIPPV治疗7d后,患者治疗1d后pH较前升高,PaO2和SaO2上升,PaCO2下降, 7d后血气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达到最佳水平。
英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急诊入院的患者,由于不正确的氧疗导致的高碳酸血症者高达20%[3]。但我们在临床上观察,经NIPPV治疗后,患者PaO2显著升高,而PaCO2显著降低,pH也相应升高,提示NIPPV在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中,PaO2升高的同时并未加重CO2潴留和高碳酸血症的恶化。当然,确切的疗效与医护人员认真调节呼吸机参数,控制吸氧浓度有关,尤其是在开始治疗前的24h(适应期),应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及临床症状,仔细调整呼吸机参数,这一点在临床上要引起同行的重视。
NIPPV适用于绝大多数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正确掌握适应证和合理应用NIPPV能显著降低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是肯定和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关键词】纳洛酮;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The effect of naloxone in treating COP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of naloxone in treatment of AECOPD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The 65 patientsof AECOPD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arget group 33 and control group 32. Both were treated with regular drug therapy. The target group was given naloxone injection 2 mg intravenous drip for 3 day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arget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Naloxone; COPD; type Ⅱrespiratory failur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气流受限,并且常因呼吸功能不全,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甚至肺性脑病,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纳洛酮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可直接、有效地拮抗和逆转β-内啡肽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挥治疗作用[1]。本科应用纳洛酮治疗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入住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呼吸科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3 例,男20例, 女13例;年龄65~85岁,平均(74±5)岁;病程5~20年,平均(11±4)年。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60~81岁,平均(73±5)岁;病程5~20年,平均(10±4)年,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首剂负荷量0.8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2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缓慢持续静脉滴入, 12 h/次, 24 h纳洛酮总剂量为4 mg,连用3 d。
1.3 观察方法 观察患者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血压、肺部体征等; 以及治疗前、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 PaO2 、PaCO2 ) 、血糖、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检查。
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24 h内,神志清楚,气促缓解,发绀明显改善,呼吸平稳; 心率、呼吸频率下降; PaO2 ≥60 mm Hg、PaCO2 ≤55 mm Hg。有效:治疗24 h~48 h,神志清楚,咳嗽、气促好转; PaO2 ≥60 mm Hg, PaCO2 在56~59 mm Hg。无效:治疗48 h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行气管插管,或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或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PaO2 ≤60 mm Hg, PaCO2 ≥60 mm Hg。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假设检验采用配对设计资料比较的t检验,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 、PaCO2 )变化情况见表2。
结果表明经治疗后,两组在咳、痰、喘症状, 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分析(PaO2 、PaCO2) 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在治疗后上述情况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COPD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标志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特征为气流受限, 其气流受限由小气道疾病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联合引起,其中小气道狭窄占主要作用。当COPD患者出现咳嗽、咯痰和/或气紧等症状加重,痰的性状发生改变,肺部罗音增多等提示(Acute Exacerbat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AECOPD[3],而COPD的急性加重更易出现缺氧和CO2潴留,导致呼吸衰竭,COPD 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全身多个脏器均可因呼吸浅表不能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受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影响,久之小血管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及弹力纤维增生致使管腔变细、微循环障碍,最终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
临床研究已证实, 在机体发生呼吸衰竭时,体内的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且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它参与了呼吸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4], β-内啡肽系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丘脑和垂体,β-内啡肽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少呼吸冲动,使呼吸动力进一步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每分钟通气量下降, 而缺氧能直接作用于延髓的吸气神经元或间接作用于脑桥区或垂体前叶等神经中枢,导致β-内啡肽释放增加,β-内啡肽的增加可导致脑组织耗氧量增加、神经元的兴奋降低、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并可抑制呼吸使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更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缺O2和CO2潴留加重心、肺、脑及循环功能损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多表现为躁动、谵妄,甚至昏迷[5]。
纳洛酮(naloxone)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6], 1960年,Fishman首次成功合成纳洛酮,之后纳洛酮就开始被用于治疗麻醉剂与麻醉剂过量引起的休克。纳洛酮主要在肝脏经葡萄糖醛酸化,N-去烷基化和还原等作用而迅速代谢,其主要代谢产物是纳洛酮-3-葡萄糖醛酸化物。给药后48~72 h约有65%经肾脏排出.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其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β-内啡肽强,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β-内啡肽类物质与受体结合,可有效地对抗β2内啡肽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蛋白水解酶的释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拮抗氧化反应,抗自由基的损伤;对钙离子有调控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同时能兴奋中枢神经,使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性增加,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增加PaO2,降低PaCO2,改善脑缺氧,使脑脊液pH值上升,意识明显改善。
纳洛酮静脉给药起效较快,它的药物代谢半衰期较短,首剂给予负荷量,以后持续静脉滴入有助于快速不间断有效拮抗β-内啡肽,使病情不易反复。本结果显示纳洛酮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胡昌菊,胡世鸣.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国实用医药,2008,3(6):130-13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
[3] Louis R.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current concepts. Rev Med Liege,2001,56(10):68-95.
[4] 吴英,吴文桃,等. BiPAP联用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3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动脉血气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患者的病情进入急性发作期,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症状。为了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氧供应,减少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滞留,对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的改善和治疗十分必要。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传统组,每组各52例患者。观察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72±5.96)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9.36±5.78)年。传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83±5.73)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9.38±5.76)年。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检验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者中无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常规疗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支气管扩张以及肠外营养治疗,并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血气分析采取患者桡动脉或股动脉血进行检验,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位置的动脉血,并通过相同的仪器进行分析。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进行治疗。首先检查仪器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并使患者采取低坡半卧位,保证患者的头部略微后仰,并选择较低的枕头,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避免气流受阻。根据患者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口避面罩,并设定相应的模式开始进行治疗。通气压力应按照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首先吸气压力应选择在8-10mmHg,呼气压力最开始应选择在4-8mmHg,并随着时间逐步增加至20mmHg,呼吸频率的设定应在15次/分,氧浓度则应保持在35%以下,30%以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上述参数,在患者通气治疗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情况,并做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O2、PaCO2、SaO2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期间,会由于肺泡的通气量不足,出现换气功能障碍等原因,造成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1]。造成这一症状与患者小气道在呼吸过程中的阻力升高,患者在正常呼吸过程中出现动力性压缩生理改变有直接的关联,许多患者在这一时期的呼气时间变短,进而造成患者体内二氧化碳等有毒废气无法得到及时的呼出,造成患者的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越来越低,就会造成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2]。患者为了保持正常的血氧供应,会不自觉的用力呼吸,这种现象会增加呼吸肌的工作,造成呼吸机疲劳,从而加重患者的通气不足[3]。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患者往往会由于呼吸衰竭时间过长,导致患者体内血氧供应不足,进而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经常对患者采取通气吸氧治疗,随着临床上无创通气的应用,患者已经可以在无创的方式下进行通气,减少了患者在通气治疗过程中的炎症与感染。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能够及时的提高缓和肺泡的通气量,通过增加患者呼吸的交换率提高患者体内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减少患者患有高碳酸血症的几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所选104例患者中,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明显,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动脉学氧分压明显提高,且较传统组的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菊英,谭俊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12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151-05
Effect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reating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LU Dan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2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OP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in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200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0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respiratory tract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so on.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by SF-36, and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ursing satisfaction, clinical blood gas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pH, PaO2, SaO2,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aCO2 of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H, PaO2, SaO2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a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veral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scor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complianc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reduce trauma and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horte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COPD; Respiratory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常易并发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具有治疗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可随时上机等优点,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机可以提高患者的后期生命质量,有效调节患者局部缺氧及呼吸不畅[1]。在临床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并且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好,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满意提高。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且血气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分压>60 mmHg,氧分压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关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②休克患者;③其他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祛痰止咳、解痉平喘、抗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抗感染治疗以覆盖呼吸系统常见的致病菌的二联药物治疗,同时参考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结果;祛痰治疗临床以西药化痰药物为主,配合中药治疗;平喘以雾化吸入为主,辅以静脉全身用药;在此基础上运用口鼻面罩法,加用呼吸机治疗,对患者的神志、心率、呼吸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进行密切观测,并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的参数;营养支持以患者实际检查为准,同时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1.4 护理干预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4.1.1 选择正确的 注意患者变化时呼吸状况的改变;指导并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尽量使头后仰,头、肩保持在同一水平,满足患者的要求,保证治疗中的舒适感觉。
1.4.1.2 生命体征监测 增加对患者的巡视次数,尤其是夜间的情况下,注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定期对动脉血气进行分析,保证患者和呼吸机配合的协调,告诉患者避免用口呼吸,尽量用鼻呼吸,对痰液进行及时清除,增加通气量。监测体温,患者出现发热往往是导致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合并心脏疾患,引发肺源性心脏病,应注意观察心律、血压状况,配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1.4.1.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机械通气的关键是呼吸道的通畅,无创呼吸治疗中患者是通过自己的呼吸道进行通气,如果有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就会影响呼吸道的畅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后期会出现支气管黏膜腺体萎缩,导致痰液黏稠,难以排出。要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排痰训练,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自行排痰,所以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运动,多饮水,协助其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痰液太多的情况下,用吸引器吸引,吸引时动作应轻柔。
1.4.1.4 吸氧护理 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要对其运转情况和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的检测,观察湿化罐内的水位,水温不宜过低或过高,过低则会引起气道痉挛,过高则会灼伤气道黏膜,温度以32℃为宜。同时要对呼吸机鼻面罩的漏气情况和管道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对呼吸机参数和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另外,长期的氧疗容易对呼吸道黏膜产生不良刺激及损伤,注意氧流量一般不能超过3 L/min。存在二氧化碳滞留的高碳酸血症患者,注意控制氧流量,以避免病情加重。积极向患者宣传氧疗的好处,让其了解吸氧的必要性,避免患者因为病情暂时好转就拒绝吸氧,提高生命质量。
1.4.1.5 撤机后的护理 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停止使用呼吸机后,仍要对其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神志等基本情况进行密切监测。长期的呼吸机治疗可能导致了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性,此时不仅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还应该加强其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解除患者内心的顾虑,加强卫生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1.4.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4.2.1 质量控制 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组长由重症医学科的科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均获取ICU专科护士证书;聘请呼吸机操作专业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护理部专职护理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对护理质量进行4级质控;科护士长负责对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技能的培训、持续进行质量改进,进行3级质控;组长负责患者疾病以外的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全面评估护理情况,对护理质量进行2级质控;组员对所分管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对护理质量进行1级质控。
1.4.2.2 心理护理 从患者入院开始即心理疏导,加强沟通,建立护患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积极向患者宣传,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发展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无创呼吸机治疗进行治疗的原理,优缺点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对老年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掌握好和患者的交流方式。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强安全感;注意了解患者的社会、身心及文化需求,进行相应的护理,避免谈论能够引起患者情绪剧烈波动的话题,但是允许患者适当的发泄情绪,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4.2.3 营养支持 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治疗,身体情况比较差,并且治疗期间进食困难,食物摄入量少,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差,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感染、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清淡可口,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蛋白、刺激性小的食物,注意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保障营养的均衡及全面;根据检查结果,适当的补充白蛋白、血浆以改善机体的基本营养状态;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进行鼻饲,可以选择肠内营养粉进行支持治疗,与鼻饲饮食合理搭配。
1.4.2.4 生活护理 对于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要向其解释呼吸机使用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目的等,做好心理指导工作,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抵触情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排痰,或是以气道雾化的方式进行排痰。另外,呼吸机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有所下降,应增加对患者的巡视次数,并适当地运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如点头、手势、微笑等,满足它们在治疗过程中咳嗽、饮水、排便、更换等生理需要。
1.4.2.5 出院指导 患者康复出院时,要鼓励患者树立其生活的信心及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叮嘱患者戒烟酒,避免过度运动,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波动,有条件者可以进行适度家庭氧疗,注意按时用药。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SaO2等,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
1.5.2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SF-36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状况,SF-36量表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被用于普通人群生存质量测定、临床实验效果评价以及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作为调查问卷,它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以及精神健康8个方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各个领域最大可能评分为l00分,最小可能评分为0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生命质量越好。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出院前1 d,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观察和测评。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3 治疗依从性
完全依从:患者能自愿按时、按质维护导管;勉强配合:患者在家属或医务人员的提醒和反复督促下能按时维护导管;拒绝治疗:患者要求拔管。
1.5.4 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10个条目,每个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满分为30分,总分>25分为满意,20~25分为一般,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pH、PaO2、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H、PaO2、SaO2明显高于干预前,而PaCO2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aCO2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H、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的比较(x±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 < 0.05;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1 mmHg=0.133 kPa
2.2 两组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2.3 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干预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5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COPD是一种老年常见的消耗性疾病,具有不可逆性病理改变,病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造成患者肺功能衰竭,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积极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COPD老年患者因气道阻塞,降低了其胸廓及肺的顺应性,使活动度及收缩力变小,且气道于呼气时出现塌陷闭塞,无法有效排出肺泡内气体,造成CO2潴留。通过呼吸训练可以加强支气管内压,使支气管内径得到舒张,避免支气管过早的闭塞。长期氧疗能有效阻断或稳定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同时又不会造成高碳酸血症,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此外,长期氧疗还能够减少血细胞比容,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肺供氧,减缓肺心病的进展。心理护理、合理运动及营养支持在COPD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有效的交流及沟通,帮助其树立起对康复的信心,同时通过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其掌握COPD的锻炼方法及康复原理,提升了治疗的有效率。另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及并发症,缩短病程。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病情及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利于患者的预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体现白衣天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静.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1):81-82.
[2] 于秀丽,张苗,于娥,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COPD 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82-1484.
[3] 胡慧慧.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1327-1329.
[4] 廉幼军.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53-154.
[5] 张红娟,刘丽.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9):100-102.
[6] 王小丽,李娟,费素定,等.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5):34-36.
[7] 高琼琼.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217-218.
[8] 刘萍.无创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194-195.
[9] 赵伟红.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无创序贯通气及鼻导管吸氧56例疗效比较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87-188.
[10] 杨桂莲,佟淑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中护理干预效果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3):157,159.
[11] 刘希芝,丁艳艳.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5-57.
[12] 刘莉,徐庆云,刘芸.7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71-872.
[13] 范菁菁.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2例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136-138.
[14] 齐向飞,韩志强,陈荣昌.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