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业市场环境分析

建筑业市场环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业市场环境分析

建筑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一、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产品和销售环节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分析的需求情况,从而组织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活动,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销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市场环境中获得各种生产原料供应,促进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市场环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客观条件。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会引起不同的效应,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威胁到企业的经营,阻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因此,企业开展活动之前,必须对当时的市场环境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市场环境主要分为以下六种:1.政治环境。其主要是指企业面临的政治形势、制度和状况。包括国内,国际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指企业在展开经营活动时,应该遵守的各项条例、法规、法令和法律。3.经济环境,指企业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情况。主要包括经济条件、运行状况、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自然资源。4.市场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信仰、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等等。5.市场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气候、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地理因素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6.市场竞争环境。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来自社会经济的竞争,其中经济环境是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art)也称为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design),是我国仍在发展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由于环境艺术的崛起较晚、发展缓慢,因此还没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著名的环境艺术家RichardDober说过:“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环境艺术是一门绿色的艺术学科,也是创造和谐和持久的艺术。其主要包括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壁画和城雕等。这一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的标准下产生的一门艺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上升,对居住水平和各种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要求推动了我国当代环境艺术的崛起和进步,使得环境艺术成为了我国科学文化艺术的重大成就之一。环境艺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功能,对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装饰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环境艺术对市场环境的推动作用的逐渐深入,其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了促进这一艺术的更好地发展、培养市场上急需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这一艺术被编入我国大学的专业课程。1985年,中国建筑学会于北京召开了青年建筑师的座谈会。座谈会上,为人们讲解了环境艺术的性质,让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环境艺术。座谈会后“,环境艺术”这一概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87年,《中国美术报》也特意开展了以环境艺术为主题的座谈会。从此,建立了环境艺术学会。1988年,《环境艺术》问世。1989年,由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筹办的“中国优秀环境艺术作品评选活动”在全球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92年,成立了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其创建目的是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和舒适度,创建我国当代的环境艺术,保证社会和谐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加快,我国的环境艺术尚未成熟,仍需要得到更大地进步。

三、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

1.环境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环境的稳定环境艺术是一门以城市建筑为主要载体的艺术学科,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一项热门的专业。这一艺术的崛起和发展,是我国当代建筑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进步都需要和谐和稳定的市场环境。稳定的市场环境需要市场上的供需关系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扩大企业的市场,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企业能够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市场环境也会随之趋向稳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逐渐上升。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消费需求,必须大力发展环境艺术,培养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类的专业人才。作为一门艺术,环境艺术主要结合城市建筑的设计、城市的规划、造型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类人才,为人们的居住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和舒适度,也发展了我国现代的环境艺术,保证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环境艺术也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因此我国的环境艺术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但却是一项非常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艺术,其发展空间较大,社会上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优秀的环境艺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建筑外观的要求,也能让人们感受到居住环境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满足了该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能很好地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同时,环境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环境的稳定。一旦拥有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能正常有序地进行,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供应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2.市场环境的和谐也促进了环境艺术的发展环境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现实价值的艺术学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地推动作用。市场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相当有利的,为企业展开生产经营活动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氛围。环境艺术的发展能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当代建筑、城市的高要求。一方面,利于提高居住环境和建筑物的质量,促进我国当代环境艺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的发展,需要和谐的市场环境。要想发展环境艺术,必须先稳定我国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主要包含四个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竞争因素。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从这四个因素展开分析。首先,分析消费者的状况。掌握属于自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消费者,通过对消费者的状况和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扩大消费者市场;其次,分析当时的经济状况。国家的经济形势对市场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经济增长时,市场相应扩大,反之,市场缩小。技术因素也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元素。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制造出功能齐全、高质量的产品。此外,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最后,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如今的社会经济状况下,社会竞争力愈来愈激烈。为了能站稳脚跟、不被社会潮流所淘汰,企业可以通过好的产品质量、合理的价格、良好的售后服务等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市场环境的稳定利于环境艺术的发展,环境艺术的提高也利于市场环境的和谐。随着经济逐渐趋于全球化,国际环境也成为了影响市场环境的因素。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应该从市场的各个环境和因素进行分析,扩大消费市场,增加市场竞争力。此外,高校应该加大投资培养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满足社会对环境艺术人才的需求,从而发展我国当代的环境艺术。市场环境和环境艺术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稳定的市场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有序地展开。而环境艺术也是当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发展前景较大。同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就业前景较广,可以为社会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都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建筑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研究

【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n China in the field of strategic thinking, to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strategy management research cited was discussed.

【 key words 】 :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临的竟争日益激烈。所以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对代的要求,即: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改革现行的工程不实之处管理方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起由工程定额作为指导的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工程造价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协调配合乏力从基本建设程序和我国的管理体制讲,建设项目全过程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建设工程造价需分阶段分别进行计价,要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结)算等,其主管部门分别为计委、规委、建委等,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各立章法,客观上存在相互间必要的联系和有效的协调配合不够,常出现文件规定不一致,前后脱节,甚至相互矛盾,间接导致工程造价“三超”(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严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不协调、改革不同步、不配套,传统观念和因循守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形成对工程造价的统一协调管理。

1.2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薄弱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特别是项目前期造价管理薄弱。

1.3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套”,即套定额。简而言之,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根据工程图纸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套定额单价,求得直接费,再根据直接费套用有关定额取费费率,求得工程造价。这种计价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己不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

(1)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但建筑市场最重要的要素一一价格却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即政府定价色彩过浓。政府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干预反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的越位。

(2)不利于微观主体的充分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却不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主体,工程造价按企业资质等级或工程类别取费,按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定价的这套做法,阻止了企业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压抑了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从而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飞速发展和壮大。

2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管理战略思路

战略管理,是指将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管理业务。造价管理战略是造价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计价活动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涉及国内通用做法与国际惯例的关系、计算规则的确定、可操作性目标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从我国的具体国情看,建设部在本世纪初就提出,了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管理战略思路:

第一,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改革。要尽快研究和编制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改变目前我国技术标准化建设滞后,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受制于人的状况,用高新技术标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第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完善《强制性条文》的同时,加快标准的修订步伐,适应技术进步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标准化和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信息化手段具有传递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运行成本低的优势。标准和工程造价、实施和信息反馈,政府的服务和自身的管理。

第四。要提高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自己培养的标准和造价管理队伍已有近100万人,要充分发挥这支专业队伍作用,重视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逐步形成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机制,推动标准和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五。加强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管力度。确保标准和计价规范的实施。加强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管力度,是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和要求。经常性地开展对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监督检查工作,常抓不懈,严肃执法,依法处理违规行为。

3工程造价管理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展望

我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战略管理的。国内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理论、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把握战略管理思想演进的脉络,并对工程造价管理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在工程造价管理面临新的建设市场环境的条件下。战略管理理论应用到造价管理将会呈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制定造价管理战略的施行空间在扩展。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造价管理机构将从全国范围并考虑国际通用做法研究和制定造价管理战略,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通盘考虑,即:从时间角度着眼,管理战略不是短期行为;从空间范围看,管理战略要能使各地区具有可操作性,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

2)造价管理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战略弹性是基于各地区和本地区现时造价管理办法及施工企业自身的技术经济系统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变能力,这是战略管理弹性的主要核心部分。造价机构的现时造价管理办法及施工企业自身的应变能力决定了战略管理具有其弹性,制定的管理战略是否具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弹性的幅度。

3)战略目标与各地区现行办法可能有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之造价管理的底子不是很厚,因此国家制定的造价管理战略目标可能与某些地区的做法有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这也是情理之中的现象。但各省市(地区)的总体战略目标应与国家的战略目标一致,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磨合、适应,经过过渡期达到与国家战略目标一致的目的。

4)网络信息技术将在战略管理研究中居中心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分析研究中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把不同载体、不同区域位置的信息源以数字化形式贮存,以计算机为载体相互连接。以网络化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达到快捷分析和利用相关资料,最终科学地制定出管理战略的目的。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地市级造价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都将成为研究造价管理战略的主体,研究内容、形式、范围、深度由各自把握。但在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测算、审定、结论、等方面要有一个程序。

6)管理战略的制定依从计价依据的指导性。各级造价管理机构、施工企业、造价咨询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会在计价依据的指导性原则下,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制定、变革行业规则和操作方法,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战略的制定要考虑到这一趋向,给管理战略的实施留出相应的空间。

7)战略理论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趋于多元化。由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从建筑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造价管理办法、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招标投标及施工合同、竣工结算等多元视角去研究战略管理理论,制定相应战略目标。

结束语

战略管理是由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等不同阶段的动态过程组成。这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这几个阶段可能会同时发生,或是按不同顺序进行。这就需要管理者在设计、应用战略管理系统时要有创造性,并适应计价活动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在探索和总结中进行动态的战略管理研究。不断完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蔡建章.关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思考.建筑,2002(8)..19~20

[2]马军.加入WTO对我国建筑业管理的影响.建筑,2002(3):34~43

[3]张金锁.工程项目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27

建筑业市场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5.124.8;F83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5-0048-03

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加强和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投资合作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对外部资本依存度很高,需求强烈,其中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推动效应的外商直接投资是俄最理想的投资类型。根据俄政府制定的2020年现代化快速赶超战略目标,未来十多年间累计要投入2万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其中1/3须由外资来填补。因此,深入研究当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可以准确把握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动向,更好地促进中俄投资合作。

一、俄罗斯投资环境分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并积极吸引外资,然而由于投资政策不连续、投资成本高、市场风险较大,吸引外资的效果并不明显。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恢复,进入俄罗斯的外国投资逐年增加。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从2000年至2010年俄罗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累讹841.7亿美元。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巴西、智利、墨西哥、摩洛哥。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在世界直接投资排名榜中的位次已经从2003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6位,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全球投资中心之一。

(一)法律环境

俄加快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进程,不断调整和改善法律制度,仅2002年一年里就通过了47项新法案。为减少行政对企业的干预,政府出台了《国家注册法》,简化企业注册程序,使企业注册在一个窗口完成;制定了《许可证制度》,简化了发放经营许可证的手续;修改了《股份公司法》;颁布了《国家检查法》,以限制政府监督部门滥用权力。此外,修改后的《外国公司投资俄罗斯战略部门法规》也于2011年开始生效。俄总理普京表示,此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国际投资者进入俄罗斯食品生产、药品生产以及金融行业的经营渠道,同时政府也会在相关项目的土地使用上放宽限制。

但俄罗斯有关外国投资的法律至今仍不够健全和完善,联邦法律与地方法规有些地方脱节,不同领域的经济法律在同一类问题上缺乏一致性,而且这些法律变动较频繁,缺乏稳定性。

(二)经营环境

俄政府和各联邦主体吸引投资的积极政策是外国投资者在俄能顺利经营的先决条件。最近几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税务改革,以便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降低投资成本。例如:企业利润税从35%降至20%,增值税从20%降至18%,个人所得税从35.6%降至13%,统一社会税从40%降至26%,取消了原为5%的销售税、原为1%的汽车道路使用税。自2009年起,对进口俄罗斯产品目录中未列出的技术设备免征增值税,对出资培训员工和为员工缴纳养老金的雇主免征所得税、统一社会税和自然人收入税,免征正在进行科技研发或已经生产的现代化新产品的增值税等。

同时,俄罗斯还陆续出台了新的促进投资政策,其中包括组建经济特区、俄罗斯联邦投资基金、发展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俄罗斯创业公司、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等。除了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集中措施以保持投资积极性外,各地方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作为国家给予支持的一种手段,地方政府可以对投资者在地方预算的税收收取幅度(地税)上给予优惠。

(三)社会治安环境

俄社会治安环境仍未根本好转,外国投资者和经商人员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人身安全缺乏可靠保障,外资企业外方人员及其他外商往往成为歹徒袭击和黑社会敲诈勒索的对象。

二、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特点及面临的障碍

苏联解体后,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数额不大,增速缓慢。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俄双边贸易额的攀升,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也大幅提高。2007年《中俄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的签订,使得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达到了4.78亿美元。2009年以来,俄经济显现出复苏态势,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也结束了由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下降局面。2010年,中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为5,94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对俄直接投资还将大幅增长。

(一)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领域与地区分布

截至2010年末,经中国商务部核准并备案的在俄中国企业达到772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着行业和地区经济差异,外资进入的往往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和地区。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其中,莫斯科州和圣彼得堡市不仅有纳税优惠,而且有发达的市场基础设施和较高的支付能力,是俄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毗邻中国的地理位置,对中国资本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天然气、石油、矿产以及动植物等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吸引了大部分中国对俄直接投资。

从2007―2010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占据投资存量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分别占投资存量的1/4左右。从具体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投资主要涉及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建筑业等领域。其中,房地产业是中国企业对俄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2009年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实施原木采伐、木材加工120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为15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5亿美元。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和采矿业也是投资存量较多的行业,制造业的投资存量有逐年缓慢增加的趋势。另外,从2007--2009年中国对俄投资份额的增减幅度来看,由于俄罗斯相关政策的不稳定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三产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有明显的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特点

1.中俄投资合作互补性趋势增强

2009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明确了两国开展投资合作的主要目的、原则、合作机制及投资优先领域等重要

内容。两国在资源规模和产业发展方面突出的互补性,决定了中俄投资合作的发展潜力。这种优势互补型的投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国相互投资的出发点上,即中国投资俄罗斯,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工并换回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俄罗斯投资中国,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房地产业、林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等领域。近几年,受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按揭贷款利率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俄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中国一批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先后进入俄房地产市场。但从中国对俄投资存量来看,对俄罗斯林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投资仍然占主要份额。可见,中国对俄投资属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来看,绝大部分投资集中在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纺织服装、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木材加工等八个行业,除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他均集中在沿海地区。由此分析,俄罗斯对华投资属于资源寻求型及出口导向型。因此,比较中俄两国相互投资的动机,中俄投资合作领域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特点,且有显著增强的趋势。

2.中国加大了对俄企业跨国并购力度

根据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的《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俄罗斯是中国企业2010年十大出境并购目标国家之一。近几年,中国企业对俄企业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矿业领域,如2006年7月收购俄罗斯油气生产商俄罗斯石油公司7.58%的股权。竟购财团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CNPC)、马来西亚石油公司(Petronas),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在俄罗斯石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斥资5亿美元收购其股权。2010年香港银创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一家投资控股公司Spring Vast,该公司持有俄罗斯奥姆恰克金矿公司80%的股权。银创控股有限公司以3亿美元的价格真正获得了俄罗斯金矿资产的控制权。这些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俄罗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金砖四国”之一,俄罗斯将继续成为中国投资的潜在目标国。

(三)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面临的障碍

1.俄罗斯劳动力匮乏

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预测,以2000年人口数量为基础,随着国家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达到具有劳动能力年龄的人口数量在2005--2006年扩大到8990万,占人口总数的63.6%,但自2006年起开始呈逐步减少的趋势,预测到2016年仅剩下8040万,占人口总数的59.9%。巨大的劳动力缺口将对俄吸引中国直接投资造成一定障碍。

3.中国企业缺乏对俄市场的了解

相对于中国市场,俄罗斯市场环境更加复杂。而中国企业往往并不了解俄罗斯市场信息,不了解俄罗斯文化,对于俄罗斯的投资环境、消费者习惯、消费心理、政策法规等知之有限,这使得对俄投资在起步阶段就困难重重。另外,俄罗斯的产品检验标准比中国本土检验标准更为严格,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达到国际标准,才有可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4.法律与市场不完善

在吸引外资方面,俄罗斯已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外商的法规(包括税法、土地法、企业管理法等),但是这些法律实际上效果有限。司法系统公正裁决的不确定性、管理机构广泛存在的贪污受贿行为,严重损害了外国投资者对俄法律保障的信任。另外,俄罗斯宏观经济不稳定也给投资企业带来很大风险。

三、结论和建议

在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我们应以《俄中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和《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指导,完善对俄投资企业的管理,积极探索跨国并购等主流投资方式在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中的应用,尝试构建促进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战略模式。

1.加强对企业赴俄投资活动的管理和指导

企业境外投资既需要政府推动和组织,又需要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要设立专门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制定省(自治区)对俄投资的战略规划,提出对俄投资合作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实施的步骤和要采取的措施。建立对我国企业对俄投资的事后监管体系,由对外投资管理机构收集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国有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中国驻俄使领馆经商参赞处境外投资企业业务活动信息,并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以此作为监管依据。

2.注重经济特区的作用

经济特区是俄罗斯政府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区域。一般而言,经济特区中企业能够得到普遍的优惠政策。例如,加里宁格勒州特区内企业建立前六年免除企业利润税和财产税,从第7年到第12年利润税和财产税减半征收。利佩茨克州通过有关经济特区地方法律,提供减免税和提供补贴等优惠政策。例如,企业入驻五年内免除财产税,对入驻企业引资项目贷款利息提供地方补贴,对企业入驻安置提供地方补贴等等。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成功实现境外投资。

3.加快培育骨干企业作为对俄投资主体

外经贸企业是深度开发俄罗斯市场的强有力主体。当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外经贸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股份制,实现资产多元化。鼓励效益好的公司通过兼并、合并或联合等方式进行集约化经营。鼓励生产企业与专业外经贸公司联合,中小企业联合,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同时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外经贸领域,改革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对俄经贸业务,在融资、税收、用汇、经营范围、配额许可证管理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待遇,使之在对俄经贸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李中海,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路(2000--2008):经济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高欣,中国对俄的直接投资现状与特点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5).

[3]郑雪平,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J],西伯利亚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