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色旅游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独特的工艺水平与地区文化、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纪念价值和收藏价值。随着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发展,游客购物、娱乐支出所占的比例日渐上升,旅游纪念品的市场营销占整个旅游购物市场的比重也日益攀升,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地区物产丰富,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具有很多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资源。有闻名海内外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这是旅游优势所在。
旅游的意义在于丰富阅历、放松身心,旅游时的购物虽不是最重要的,但对游客而言,寻找、发现并购买称心如意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将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也是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的重要途径。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地区文化和风情的缩影。对旅游目的地而言,良好的旅游纪念品营销态势,对增加地区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旅游业及相关工商企业利润,繁荣旅游市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模式
随着内蒙古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发展旅游纪念品,树立旅游纪念品的营销观念,积极推进内蒙古旅游纪念品的营销。构成旅游纪念品的质量要素包括表现题材、材料、制作工艺、外形和包装五个方面,从这五个方面寻找突破口是开发旅游特色纪念品的具体途径。
(一)题材是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含义
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地区旅游文化的象征,因此,其表现题材(寓意)能否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反映当地风情风貌是衡量旅游纪念品质量好坏的根本标准。表现题材的特色是构成旅游纪念品基本使用性能(纪念性)的核心。
(二)原材料是构成旅游纪念品的原始物质,是形成旅游纪念品的基础物料
原材料的质量特性是旅游纪念品特性的基础,通过材料的选择能区分出纪念品的档次和规格。但旅游纪念品材质的优劣并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物理特性,有些当地不起眼的材料或废物通过文化挖掘,也能制成深受旅游者青睐的旅游纪念品。
(三)制作工艺对旅游纪念品质量也有决定性作用
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制作工艺下会形成不同质量的纪念品,同时,制作工艺本身也能折射出旅游纪念品中的文化。
(四)旅游纪念品的外形包括造型、色彩、图案、装饰等
捕捉时尚,立足本土,抓住旅游者的心理变化趋势,从外形上不断推陈出新,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开发旅游纪念品的重要途径。
(五)由于旅游者的流动性及其特有的购物心理,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便于携带和运输:二要精美;三要具有地方特色,与内容物相映成辉
三、模糊评价理论与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是由末端开始逐级向上的评价方法。根据模糊评价的方法可以制定出旅游纪念品创新开发的具体途径。纪念品的题材、材料、制作工艺、外形和包装五个方面要素发生变化,或各要素组合形式的变化,都会导致一种新的旅游纪念品的产生。将各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注入以上五要素是创新开发旅游纪念品的具体途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用数学函数来表示:
W=f(a、b、c、d、e)
w代表旅游纪念品,a代表题材,b代表材料,c代表制作工艺,d代表外形,e代表包装。a'b,c,d,e是自变量,w是因变量。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得出旅游纪念品创新途径的数学表达式:
Y策略=f(Xa,Xb,Xc,Xd,Xe)
其中:xa={a,A}Xb={b,B}Xc={c,C}Xd={d,D}Xe={e,E}
其中:8,b,c,d,e是传统意义的五要素;A,B,C,D,E是传统五要素的创新。这样,“旧”与“新”的结合就可以产生多种创新开发旅游纪念品的途径,根据排列组合原理,共有32种具体途径可供参考。
以下列出几种可供参考的途径:
Y1=f(a,b,c,d,e);Yff(A,b,c,d,e);Y3=f(a,B,c,d,e);Y4=f(a,b,C,d,e)
Y5=f(a,b,c,D,e);Y6=f(a,b,c,d,E);Y2=f(A,b,C,d,e)
(一)仿制型策略(Y1)
以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珍贵动物做题材来设计旅游纪念品的外观造型、图案等,用当地的特产作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传统产品。
(二)题材创新型策略(Y2)
就是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包装,赋予另一种文化涵义的题材来反映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实现纪念品创新。例如常用的娱乐用品扑克牌,若将它与内蒙古的大草原自然风光联系起来,就可以开发出集艺术性、娱乐性、纪念性为一体的旅游纪念品。
(三)材料创新型(Y3)
是指选用新的制作材料实现旅游纪念品的创新。例如:改变钟表外壳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方式,采用内蒙古的木材制作,使得手表古色古香,定会引起旅游者的注意。
(四)工艺改革型(Y4)
对传统纪念品在加工工艺方面作一些创新,使老产品焕发新光彩。
(五)外形创新型(Y5)
即在旅游纪念品外形上进行改进。
(六)包装创新型(Y6)
是指利用新的有创意的包装,增加旅游纪念品的附加值。
(七)工艺、题材创新型(Y7)
它是多因素结合创新型的一种形式。多因素结合创新型是指不只从一个质量要素的改变来创新纪念品,而是尽可能调动多个相关变化要素来组合产品,从多个要素的角度综合考虑。工艺题材创新型则是把旅游纪念品的工艺和题材都融入非传统意义的因素,从而实现纪念品创新。
四、内蒙古旅游特色纪念品的营销对策
特色旅游纪念品具有多种开发途径,多途径的开发将更能吸引旅游者的购买,同时,根据科特勒提出的4p营销战略,可将内蒙古旅游特色纪念品的营销对策分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在对旅游纪念品进行开发时应多开发一些能够体现旅游经历,与旅游景点内容相配套的旅游纪念品。由于旅游者购物时间短,旅游纪念品又属于非日常用品,旅游者相对缺乏对该类产品的知识,其购物具有仓促性和从众性的特点。纪念品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多数旅游者注意力的主要是外观。因此,经营者必须在纪念品颜色、造型和包装等方面多下功夫,开发一些外形创新型和包装创新型的旅游纪念品。如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工艺美术品,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和药材等。
(二)价格策略
以感受型青少年、中年旅游者为目标市场的旅游纪念品,其商品定价策略应是中、高价策略。这部分旅游者有一
定的经济基础,注重购买过程中所带来的精神享受。以度假型青少年、中年旅游者为目标市场的旅游纪念品,其商品定价策略应是高价策略。这部分旅游者收入高,对商品艺术性的要求高于其实用性,对符合他们爱好的商品,他们在价格因素方面考虑较少,而且他们认为高价位的商品能体现一个人的地位。以度假型老年旅游者为目标市场的旅游纪念品,可采用中、高价策略,因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即使他们对一些旅游纪念品非常喜欢也会考虑价格因素。对于以其它类型的旅游者,可采用中、低价策略。
此外,还要考虑产品特色、政府干预、市场结构、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使旅游纪念品的价格合理和灵活,能照顾到大多数旅游者的购买能力。
(三)渠道销售策略
对于各种不同的旅游纪念品还可以组合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内蒙古的各类旅游纪念品组合在一起,如将风味小吃、地方特产和小型工艺品组合在一起。二是将内蒙古的各类旅游纪念品集中在一个店面同时销售,这样既减少了旅游者频繁进店的麻烦,也减少了旅游者的购物时间。
(四)内蒙古旅游特色纪念品的促销策略
促销是旅游纪念品营销策划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其主要功能是刺激交易。首先,旅游纪念品生产人员应严把质量关。杜绝质量低劣的商品投入市场;销售人员应建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在销售过程中加强相应的配套服务,以便建立良好的“口碑”。其次,还可以利用网络拓展促销。根据NDP网上研究中心的调查,几乎70%的网上读者光顾过与旅游相关的网页。通过网站提供有关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信息,不受时空、介质的限制,简单、经济、全面、有效,使旅游者在了解旅游产品信息的同时了解当地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加深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的印象。
关键词: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吉林省
经济是旅游的外在表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产业开始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型。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已经成为多元化旅游业的发展核心。虽然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开发较早,但经济产值在省内旅游业中所占比重并不突出,旗下与之相配套的旅游纪念品产值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开发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弥补省内旅游纪念品市场空缺,同时对于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也起到拉动性作用。 笔者就开发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必要性及优势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开发现状,进一步完善开发对策,为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具体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一、 开发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优势及必要性
吉林省是满族的“根”,满族的形成、发展都与这里有着缜密的联系。处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族先世在这里创造了不朽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影响了周边民族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后世探寻满族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吉林省现设有1个满族自治县、10个满族乡(镇)、28个满族村、满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地区。省内多处满族遗址保存都较为完整。如:清朝两代皇后的故乡――叶赫、萨满文化聚集地――乌拉街、满族民俗馆――伊通等,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遗迹使吉林省的满族风情独具地域特色,为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提供了资源优势。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愈发重视,满族文化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怎样才能给满族文化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基础,成为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不仅是对满族文化的重新梳理和拯救,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大力开发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有着不可小视作用。
二、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概念界定及开发现状
对于旅游纪念品大家并不陌生,但究其概念恐怕很难定义。学术界对于旅游纪念品也暂无明确定义,《旅游商品学》一书中曾指出“旅游商品就是特指旅游者为实现其旅游目的或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分为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和旅游消耗品三类”。由此可见,从归属角度来看,旅游纪念品从属于旅游商品。而本文所述的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在具有旅游纪念品性质的基础上,又将吉林省满族地域文化融入其中。是物化与满族文化缩影的结合体。
吉林省满族遗留文化资源丰厚,如海西女真文化、萨满文化等。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满族文化,为吉林省开发满族特色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省内现有满族特色旅游产业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旅游景区类如:伊通牧情谷旅游景区、长白山景区等。第二种是博物馆类如:伊通满族博物馆、九台市其塔木镇文化馆等。第三种是文化遗址类如:吉林乌拉街镇、叶赫那拉城等。与三种旅游产业相配套的满族旅游纪念品近百种,这些旅游纪念品,从题材上可分为:满族服饰类如:旗袍、马褂等,满族传统手工艺品类如:满族剪纸、刺绣等,满族类如:萨满图腾、神偶等。通过走访一些满族特色旅游景区,笔者发现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构成体系虽已形成,但并不完善。从产品研发到产品销售依旧存在弊端,提升空间较大,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
三、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满族特色文化的缺失
旅游纪念品归根溯源也一种文化产品,它不仅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同时也承载着该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随着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些旅游景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开始盲目开发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这种只重视形式上的开发,使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简单化、庸俗化的问题加重。加之景区对满族文化宣传力度的薄弱,使游客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感受、理解满族文化精髓。如满族萨满教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开发商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萨满教的图腾及用具进行二次包装,包装后的产品虽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但却丧失了满族传统文化的本真性。这种缺乏文化底蕴的旅游纪念品,不但没有纪念意义也不具备收藏价值。
(二)产品品牌意识薄弱,缺乏质量及创新意识
虽然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但与之配套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发展却差强人意。整个旅游纪念品市场中即具有满族特色又做工精良的产品屈指可数。种类稀缺、粗制滥造、产品缺少针对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消费者对于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品牌认知度偏低,在整个旅游消费过程中,如何能购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成为消费者的一个难题。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游客对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依旧停留在被动欣赏、被动接受的层面。市场中的大多数产品都以静态展示为主,这种产品开发模式忽略了游客的参与、体验需求。产品设计中缺乏对功能性、时代性的思考,缺少季节性及满族特殊节日类纪念品的供应。这种不具备创新性、互动性的廉价开发,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不利于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产业化、品牌化的形成。
(三)缺乏规模性生产企业及专业性研销人员
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导致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产业链薄弱的原因之一。由于旅游产业缺乏具有规模性的研发投资主体,手工作坊成为主要的输出来源。这种局面促使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产销环节呈现“散、弱”的特征。生产企业缺乏规模性的无组织状态,导致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市场产品良莠不齐,这种生产加工模式不仅不利于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形成,同时也降低了旅游购物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缺少专业性的研销人员。多数产品的研发、生产缺少满族文化研究专业人士的参与,这种脱离了民族文化的生产必然会导致文化缺失。优秀销售人员稀缺、从业水平偏低,成为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的又一个弊端。有些景区的讲解、销售人员对满族文化了解甚少,在讲解、销售过程中容易给游客造成误导。这种营销方式不利于满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进程。
(四)旅游纪念品市场混乱,行业监管不力
购物消费是旅游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弹性支点,而促进购物消费的主要因素是购物环境。因此购物环境的优劣不仅决定着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对旅游经济增长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吉林省旅游纪念品销售方式多以旅游景点出售和小摊点出售为主。这种规模小而散的经营模式,不仅不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导致吉林省旅游纪念品市场长期处于无序经营状态的原因之一。此外,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监管力度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在旅游纪念品市场中,同款产品价格不一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做工精良的产品更是开出了天价,导游带团购物赚取回扣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些营销弊端既不利于吉林省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游客对购物消费产生畏惧心理。
四、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对策
(一)深层开发满族特色文化,突出主题设计
要改变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文化缺失的现状,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就应以满族特色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满族文化内涵。首先,在开发选题上,应坚持旅游纪念品的民族独特性。选择满族特色较为突出的事物进行设计,利用游客的猎奇心理,使其通过感官第一时间识别旅游纪念品民族属性,如:满族服饰中的}B鞋、“琵琶襟”马褂、“巴图鲁”坎肩等,这些服饰特色并不逊色于大众所熟知的满族旗袍、旗鞋。再如:满族建筑中的口袋房、万字炕、神杆、影壁等这些满族特色文化都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脚本。其次,旅游纪念品种类扩充上,应遵循有中取优的原则。在现有旅游纪念品的种类、样式基础上,推出满族特色主题的系列精品设计,如:满族原生态设计、满族民俗类设计等。设计产品要真实的还原满族民间风俗习惯,展现满族文化底蕴。最后,在开发原则上,应坚守文化的保真性,在注重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形式美感的同时,保证其所展现的满族文化不受改编、歪曲。只有对满族文化的深层开发和科学引用才能创造出高格调的具有吉林省地域特色的满族旅游纪念品,使满族文化成为长久不衰的活化石。
(二)树立品牌意识,更新研发理念
在旅游纪念品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品牌化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衡量标准。目前,吉林市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市场中所出售的产品多数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旅游纪念品市场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化体系以及具有吉林省地域特色的品牌,此处提升空间较大。政府及生产企业可以把树立品牌意识作为提升企业及产品知名度的一个切入点。
首先,政府应意识到品牌效应对于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产业开发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公关活动对其进行宣传。如通过吉林省规模较大的年会、专题展会、旅游节等活动来促进和提升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影响力,使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名声远播。
其次,生产企业应响应政府号召,成为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技术支撑点,逐步落实企业品牌化的经营模式。第一,相关企业之间应树立网络联合化的品牌营销模式,通过相互沟通、学习来提升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这种具有品牌意识的联合不仅避免了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种类、样式雷同,也给生产企业提供了相互引导、交流的空间。第二,生产企业的产品开发应有准确的品牌定位。满族特色旅游也可以说是一种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因此所设计的产品应定位在满族特色方面,着重体现吉林省满族地域风情,使满族特色产品在众多旅游纪念品中脱颖而出。在选题上应选择一些具有满族代表性的事物,如:满族刺绣中的荷包、枕头顶等。虽然市场中刺绣产品屡见不鲜,但是满族刺绣不论是在样式,色彩搭配、手工技法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一面。再如:对满族特殊节日的纪念品开发,可以满族民间传说及其为依据,进行具有针对性、纪念性的产品开发。此类产品不但能展现满族工艺也可以作为满族文化的一个缩影。第三、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策略。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生产企业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再延用万古不变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应与时俱进,如满族萨满教的图腾设计,可结合利用构成主义、装饰主义等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包装。使其在具备环保性、便携性、功能性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感,设计产品选材上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不同档次的纪念品。注重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把设计作为旅游纪念品新的特色增长点。让消费者感知与其的互动关系,摆脱被动欣赏被动消费的市场现状。
(三)培养专业性人才及特色生产企业
旅游纪念品研发投资主体的亚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培养专业性人才及特色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是吉林省完善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必经之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建立的基础,其原因在于,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是一项涉及面较广,需要文化理论基础作支撑的开发项目,对于人才的储备和引进都较为严格。吉林省内现已在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及长春师范学院开设了满族研究的相关机构,但目前还没有开设满族特色旅游研究方向的院校。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应在旅游及历史研究等领域的高校开设满族特色旅游专业,对满族文化习、俗民俗学、文化学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讲授,并提供相应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真正的研销一体化。同时,政府及企业应建立专项基金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那些既懂满语,又对满族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满族后裔及传承人的参与、加盟,从而保证满族文化开发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的实质是将满族特色转为物化形式。其形成有利于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从设计定位角度来看,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区别于其他综合类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它所研发的旅游纪念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以满族特色作为设计宗旨的生产机构,通过设计手段将满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展现给不同层次的游客,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满族文化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吉林省满族地域特色文化历史深厚,旅游产业开发前景乐观,这为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企业可通过产品定位的优势,深化产品内涵及设计风格,以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水准来争取更加广阔的旅游市场。打破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产业规模小而弱的现状。
(四)优化旅游产业市场环境,加大监管力度
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既离不开相关企业的自身筹备建设,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首先,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应因地制宜。根据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产业开发现状对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行统一的规划部署。其次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产业及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对旅游纪念品市场做出具体的类别划分,规范其销售模式及经营场所。通过建立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购物一条街、满族特色购物中心等形式,来取替小摊位出售优化消费者购物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应协调物价部门对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物价进行统一调配,根据旅游纪念品的材质、样式、设计风格等对其进行合理定价,以便杜绝同类不同价的现象再次出现。最后,相关部门还应对旅游纪念品市场进行规范,加大对违法经营的查处力度,减少市场中的不良竞争,对于带团购物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严惩不贷。
总之,吉林省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合理开发,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旅游购物的基本需求、提升吉林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格调,同时它的振兴和崛起对于吉林省满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都有个重要作用。(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本文系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研究与开发》(编号:20130206072SF)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敦荣.旅游商品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广孝.旅游商品开发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 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一、海南发展特色旅游的积极因素
(一)经济因素
首先,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长效”经济使民众在旅游方面的消费模式发生改变,民众已经开始趋近于尽可能避免重复性旅游的发生。这不仅有利于旅游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平衡调节,有益于旅游经济的平稳发展,更有利于新兴旅游项目的开发。
其次,循环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的高效益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相结合,使以往地点、时间过于集中的旅游模式分散化、均衡化,有助于海南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平稳升级。海南特区探索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必将使旅游市场战线拉长,促使海南整体旅游市场扩容。
(二)政府因素
海南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生态环境对工业的承载力有限。因此,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海南真正的优势和潜力在旅游。正如前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所指出的那样“未来5年、10年、15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海南省真正能够影响中国的,能够给中国做出贡献的,不是海南的工业,也不是海南的科技,而是由于海南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自然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旅游产业。”
为此,中央和海南地方政府在准确把握海南省情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做出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大部署,努力寻求海南发展的新突破。我们认为,海南省政府构建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将有效促进海南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好地引进外需、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这对岛屿型经济特点明显的海南尤显重要。
(三)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开发海南新兴旅游特色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如海南省旅游专家杨哲昆所说,虽然海南旅游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但以前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还是凭借环境和资源。自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之后,海南便开始谋划借助文化之力量,做大海南旅游市场,走一条有别于其他省域的差异性旅游市场之路。
(四)民生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居民的生活已不再局限于吃穿住用行这几个简单的方面,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其中休闲、养生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旅游作为集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活动越来越受百姓的欢迎。海南特色旅游只要能够抓住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和兴奋点,适应群众口味,或者说真正做到了平民化、贴近民众,就极易被大众所接受。
此外,海南作为脱离大陆整体的海岛,以往主要是水、空两种运输方式。与陆运相比,一个相对较慢,一个相对较贵,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而当前,跨海铁路的贯通加之高铁、动车等高速铁路的搭配,使全国各地的人们前往海南旅游的便利程度都大大增加。这些因素对促进海南特色旅游的兴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海南特色旅游开发路径
(一)以热带生态环境带动旅游业发展
人们关注海南的旅游,往往都是关注其热带海滩,关注热带植物旅游资源的却不多见,而这恰巧正是海南经济特区应当纳入开发范围的重要经济资源。因此,海南新兴生态旅游的创意设计首先就要根植于绿色文化,通过绿色营销,展示海南的“蓝色海洋+绿色植物”形象,推进旅游业的绿色经营。
热带生态游必须标新立异,追求项目个性张扬和丰富多变,克服雷同。应遵循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境流;融合自然美、健康美,体现热带海洋及绿色生态植物的主题思想和文化精神;让不同层次的旅游者从海洋与热带植物任一角度出发产生共鸣,引导旅游者走向这一新式旅游市场。
(二)以本土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
尊重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挖掘本土独特的文化和资源,历来就是特色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路径。海南分布着多个少数民族,这使得海南民俗文化风貌显得极为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使海南的旅游发展又多了众多吸引目光的多重元素。比如将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民俗节事、农林生产生活、家乡菜、乡土建筑等本土素材融入不同地域游客在海南的旅游进程。或者在相应景点保存当地的原有建筑风貌和景观风格,用独具本土特色的建筑符号,还原一个原生态的生存状态,为游客创建本土特色浓郁的游憩环境,让游客去发现和感知地方文化。
(三)特色主题带动旅游业发展
特色是质量和竞争力的基础,这在旅游业当中也不例外。在海南新兴旅游特色开发过程中,提炼带有鲜明个性的主题形象是挖掘特色的有效方法。随着旅游群体的不断扩大,旅游个体的人数不断增加,年龄段也越加分化。这种情况下,以往“走马观花”式的粗放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他们希望能够游出特色与内涵,享受到更加个性化、周到的产品和服务。然而,如果将个性化具体到个人,又有可能出现凌乱的现象,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个性化必须与主题相适应。具体到海南,就应体现热带海景特区与大多数亚热带、温带的差异性,同时进行特色的整合,形成主题反映该特色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永续发展的前景。
(四)以体验游的广泛实施带动旅游业发展
青年人已经成为近年来旅游人群的主体,针对此现象,海南特色旅游开发就应当根据青年人追求新奇、刺激的时尚需求,开发参与性强、挑战性强的新内容、新形式。如拓展海南岛内适宜的潜水、跳伞、攀岩、激流划艇等,增强项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以休闲体验为重点吸引旅游者注意力。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海南新兴旅游体验就是要调动青年旅游消费者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通过海南审美体验、享受海南生态环境,从而获得精神享受和感悟的经历。因此,基本层次的海南旅游产品必须以休闲和体验功能为重点。要通过市场调研,辨识和预期海南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开展休闲和体验活动的绿色营销,使产品因销售休闲体验而赢得利润,进而给予海南生态环境及利益相关者以补偿,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境界。
三、拓展海南特色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倾听游客意见
旅游归根结底是游客的行为,因此应当通过多种方式调查民意,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探索特色旅游之路。倾听游客意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网络。在网络广泛应用的今天,网上问卷调查已经成为调查民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可以获知不同类别游客的意见及建议。二是报纸和旅游杂志。报纸及旅游杂志是众多旅游爱好者喜好的读物,通过这个渠道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许多较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三是通过旅行社调查或街头调查。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获取游客的意见。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开放合作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的,海南拓展特色旅游必须注重多方面的合作。一是与港澳台乃至国外邮轮合作。海上旅游是海南的支柱性的旅游项目,拓展新兴特色旅游,海上旅游是重要目标之一。通过与邮轮合作,可以使港澳台地区乃至其他国家都开始成为海南境外旅游客来源地,而海南,也在此过程中开始成为重要的国际游客中转地。二是与各方共建旅游大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多方位、立体化的合作。海南的旅游业虽较发达,但相应的旅游项目却不多,要想实施有效开发,必须实现多方位立体化的合作,这样才能把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旅游点联合起来,打造多样化、多层次的特色产业,为拓展特色旅游提供支撑。
(三)发挥原有优势,创新旅游市场
海洋与热带农业是海南的支柱性、传统优势产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必将带来更容易被接受的旅游项目。但是这种开发必须要在各相关部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实行联合推进。在具体实施拓展特色旅游的进程中,有关部门乃至其他相关人员要通过务实创新的行动来进行,抓住问题的关键,以取得突破。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海南特色旅游开发的各种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通过热带生态游、本土文化游、个性主题游、体验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的开展,结合民意调查、电视旅游广告、旅游节目、油轮合作等方式,海南特色旅游开发必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①张广瑞. 旅游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②(澳)韦弗,杨桂华等译.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宁夏特色旅游;金融支持;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7402
宁夏作为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在发展旅游业上具有区域比较优势,自然条件好,人文条件独特,地域条件优越,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特色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在服务业发展和特色旅游业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此间,学界已有数篇探讨宁夏特色旅游方面的文章,但其中大多是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本文借鉴各类研究文献并通过本人对我区旅游企业的调查研究,从金融角度对我区旅游企业在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分析,提出加大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在推动宁夏特色旅游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1 现状分析
1.1 基础设施落后,总体水平较低
与旅游先进省区相比较,宁夏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受大交通的瓶颈制约,旅游交通的费用、时间成本居高不下,而便捷性严重不足,游客“进不来、散不开、出不去”的现象普遍存在;旅游精品不够,目的地产品不多,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落后,对游客吸引力小,游客停留时间一般较短,多为2-3天;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无法充分显现。旅游总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相对较低,对宁夏自治区的GDP的贡献仅为3.8%,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区。
1.2 融资渠道单一,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调查,宁夏旅游企业多为事业单位,只有黄沙古渡和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属完全民营企业。企业所需生产经营资金多采用内源式融资方式解决,较少采用银行信款或股票、债券等外源式融资方式筹措。由于企业融资渠道非常单一,企业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增加具有区域特色旅游项目所急需的资金难以满足,特色旅游建设发展缓慢。作为经济落后的省区,宁夏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较差,影响招商引资等渠道融资的实现,旅游业缺乏自我滚动发展的后劲,其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很低,招商引资、多渠道融资不畅,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已经成为制约宁夏特色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1.3 政府高度重视,宁夏特色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
2007年自治区党委第一次提出“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把宁夏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并写进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陈建国书记、王正伟主席在几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加快旅游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两山一河’、‘两沙一陵’、‘两文一景’等独特资源,引进大企业深度开发,突出‘故地胜利游’、‘大漠长河观光游’、‘回乡风情体验游’、‘西夏古国探秘游’等特点,在国内外打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从自治区层面看,已把旅游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来发展,作为宁夏第三大优势特色产业来培育,作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来建设。从五市来看,都把旅游业列为主导产业或重要产业。各地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的氛围正在形成。
1.4 旅游企业增加较快,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近年来,宁夏旅游业发展加快,从旅游机构建设来看,市县区旅游机构增加到了25个,自治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获准成立。从旅游接待单位看,A级景区达到23家,旅行社达到96家,星级饭店达到59家,注册导游员达到1680人。从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政策看,许多市县、景区都制定了旅游包机、专列及旅游组团等奖励政策,还有不少市县制定了旅游考核奖励办法,这些政策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企业的资本构成单一
大多数旅游企业属于国有独资企业,除了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外,主要依靠内源式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资金规模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致使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滞后于市场需要。
2.2 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口大
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虽加大了投资力度,但宁夏旅游业开发起步较晚,旅游景区(点)服务设施滞后,要有大量的旅游前期投入,迫切需要较多的资金用于资源开发,增加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但目前旅游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取得信贷支持,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也非常有限。
2.3 旅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信等级较低
旅游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通过改善经营状况打造品牌能力不足,难以将宁夏的优势旅游资源转化为优势生产力。企业资产规模偏小,造成信用水平不高,对于投资者来说,资金安全性小,因而难以吸引广泛的社会资金。
3 原因分析
3.1 资产性质特征导致融资难
旅游企业实物资产的通用性普遍较差,比如,游艇、揽车、索道等属旅游行业的专用设备,当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债务,需要变现时,社会需求量小,价值损失较大,因而难以以此做为债务抵押品筹措资金,或只能以较大折扣做为抵押,降低了旅游企业筹措资金的能力。另外,旅游企业的土地多数属于国家划拨,企业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不能做为抵押品借款,在此条件约束下,旅游企业通过银行取得商业贷款的难度很大。
3.2 旅游企业规模小,资产净值低,金融机构融资风险大
当前,我区旅游企业家数众多,普遍规模较小。我区的旅行社已达到96家,星级饭店达到59家,开放游泳景区(点)60多个,各企业单位各自为政,资产规模小,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保证其贷款的安全性所进行的监管成本势必大量增加,导致其预期收益不高,因此造成金融机构对旅游行业贷款的动力较小。
3.3 投资工具缺乏,无法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参与旅游企业经营
现代企业充分利用股票、债券等投资工具来筹措资金,这种方法能在短期内筹措到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资金,将闲散的社会资金汇入生产性企业,使企业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总的看来,我区旅游企业目前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满足发行各种证券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普遍存在资质低、资产质量不高、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等等问题。
4 解决措施
4.1 鼓励资产评估机构和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合规经营,为旅游企业提供信用支持
在现有旅游企业资产状态下,首先,可以充分发挥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对土地使用权和商誉、品牌等做出公正的准确的定价,解除金融机构贷款的故虑。但我区目前尚缺乏权威的具有较高信誉的资产估价机构,该行业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声誉,削弱了其服务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政府应制定措施,鼓励帮助资产评估公司合规经营,消除不良影响,重新取得社会的认可,给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机构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各类信息。
其次,注重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担保公司通过对融资企业进行专业化的全面调查,在掌握了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资信水平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一旦发生违约情形,由担保公司负责偿还借款。
4.2 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
金融机构决定是否贷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企业的资产净值。企业的资产净值越高,其所发放的贷款的风险就越小,因而金融机构就越愿意提供贷款;反之亦然。因而,通过整合我区的旅游资源,集合目前上百家的小企业形成一个大型的旅游集团,壮大企业资产实力,将会一举改变目前旅游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4.3 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投资工具品种
资金是我区开发特色旅游的最大瓶颈之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理应在我区特色旅游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大力开拓融资渠道,增加包括债权、股权等融资方式,也可通过发行债权等证券方式公开向广大投资者筹措资金。虽然目前情况下,最可行的融资方式还是债权融资,但是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具有其他融资方式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从筹资效率上讲,公开发行证券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这是其他融资方式难以达到的。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讲,投资者在对旅游企业投资后,必然会关注其所投资的旅游企业的发展,当他们选择旅游路线时,无疑宁夏会成为其备选的游览景区之一,这对提高宁夏特色旅游的影响力、增加游客资源,进而推动宁夏特色旅游的快速发展都非常有利。
更进一步说,宁夏旅游企业整合后,可通过发行股票上市融资,这种方式同样能够大大提高宁夏特色旅游的国内外知名度,扩大宁夏特色旅游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但是,这种融资方式的缺点是发行程序复杂,发行所需时间较长,各方面的要求高,目前我区旅游企业的整体情况与上市要求的条件相差甚远,不论是企业治理结构还是资产实力均有待于改善,因此这种融资方式只能是我区旅游企业目前改善经营不懈努力的一个奋斗目标。
4.4 政府提供信用担保
政府担保对顺利发行证券和取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具有重大作用。在目前旅游企业资产底子薄,公司治理还不完善的条件下,要通过发行证券或取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难度非常大,如果政府能够出面提供信用担保无疑是最有效的解决旅游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之一。
4.5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宁夏特色旅游建设
政府从每年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专项发展特色旅游基金,用来支持我区特色旅游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和对外宣传工作等等,从政府财政角度直接对特色旅游进行政策性扶持,见效快,且对社会资金的投入具有引导和带动作用。
4.6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
在目前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的条件下,对特色旅游的资金使用状况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防止资金的浪费或不法侵占。旅游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当针对其特点制定出操作性强、效率高、有利于监管的资金使用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指派投资者代表做为公司的独立董事全程监管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通过制定奖惩制度鼓励旅游企业的管理层安全有效地运用资金,以此保障我区特色旅游业的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林.宁夏经济发展新视角[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2]杨德勇,吕素香.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王正伟.城市本体论[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开化发展旅游业的现实条件
生态资源丰富。开化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最近又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技术评估,是全省9个生态旅游区之一。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开化发展旅游业最大的优势和潜力。一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化森林覆盖率高达80.4%,素有“浙西林海”、“绿色明珠”等美誉,被国家环保总局划定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空气质量常年以优为主,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誉为“天然氧吧”。二是拥有优质的水资源。开化地处钱塘江源头,水质清纯,地表水总体水质保持在Ⅰ、Ⅱ类水平,出境断面水质优于省定标准。三是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全县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31座,山高雾罩,林地广阔,自然风光优美。四是拥有丰饶的农特产品。开化盛产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清水鱼、山茶油等农特产品,各类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69%,是浙江省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文化特色鲜明。开化是浙江省十个文化名城之一。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拥有根雕等11项省级非遗保护代表名录,其中开化香火草龙还通过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开化是革命老区县,红色文化在省内外具有独特的地位。开化是“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具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开化龙顶”蝉联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开化民间根雕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根雕艺术之乡”,被誉为浙江四雕之一,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具备了同周边景区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开化饮食文化内涵丰富,以钱江源“十大特色名菜”为代表的开化乡土风味菜肴、美点独具特色。
地理位置独特。开化位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独特的地理区位必将吸引大批浙江游客前来探源、寻根。开化县地处浙皖赣旅游“金三角”的中心区,黄山、三清山、婺源、千岛湖等著名景区均在90分钟旅游交通圈内,具备旅游业发展的近程优势。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缩短了与杭州、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距离,而且使开化作为浙皖赣旅游“金三角”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为承接周边大景区的辐射和市场对接提供了可能。
开化发展旅游业的目标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化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坚定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道路,树立“全县大景区”的理念,以生态休闲为方向,以旅游创强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市场开拓,创新体制机制,力争通过“三年强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全面树立“钱江源头、根雕佛国、生态开化”旅游总体形象,打响“探源寻根品茗目的地、商务会议培训基地、休闲养生康体基地、浙皖赣边际旅游集散地”四大品牌,努力开创开化旅游业发展新局面。
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启动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钱江源头、根雕佛国、生态开化”的总体形象基本树立,“金三角”旅游大环线初步建成,统筹旅游资源要素联动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到2013年,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亿元;到2015年,全面完成“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到2020年,旅游总体形象更加鲜明、旅游产品更具特色、旅游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旅游综合带动能力更加强劲,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三产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开化发展旅游业的关键环节
编制大规划。按照“建设大景区、完善大配套、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的要求,扎实做好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修编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加快编制重点乡镇、重点景区景点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加强规划衔接。将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的对接和融合。加强与省、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对接,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做好与周边风景名胜区相关规划的对接,为旅游区域分工合作打下基础。三是严格规划实施。建立旅游规划会审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管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
建设大景区。按照“彰显品质形象、构建特色板块、打造精品项目”的思路,推进全县大景区建设。一是提升县域生态环境。深化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大县域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美丽乡村”、“森林开化”等建设,努力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上走在前列。二是构建特色旅游板块。按照“一心两翼四区多点”的旅游空间布局,构建不同能级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一心”即县城休闲集散中心,突出县城的核心地位,围绕一园一山、一江一湖、一渠一街等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一批高端旅游核心景区项目,打造成开化旅游核心区。“两翼”即老205国道城关至华埠、城关至马金段公路沿线,利用沿线的林荫大道、生态茶园、山塘水库、农业园区等资源,推出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一批农家乐旅游特色村,以点连线,串连成片,形成黄金旅游线路。“四区”即以钱江源、古田山、南华山、白石尖为核心的四大休闲旅游区块,突出各区块的特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以探源亲水、科普避暑、运动狩猎、登山野营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多点”即各乡镇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开发建设一批休闲养生、乡村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三是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根博园建设进度,打响“根雕佛国”品牌,力争今年完成4A级景区创建。及早谋划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创A升A”工作,促进创建工作梯度推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强重大旅游项目谋划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
完善大配套。增强配套意识,促进旅游要素协调发展。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道、省道延伸与改造,努力改善县域交通条件。加快推进通景公路改造与建设,提高各景区通达能力。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系统,设计并建设富有开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标志。二是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合理发展高星级酒店,加快发展特色主题酒店,鼓励发展经济型酒店,扶持发展特色农家乐。实施酒店“创星升星”工程,促进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打响“美食开化”品牌。谋划建设开化旅游集散中心。加快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通讯、金融、卫生、保险等相关旅游配套服务。培育一批骨干旅行社,鼓励旅行社做大地接业务。三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做好根雕、龙顶名茶等特色旅游商品深度开发。加快推进旅游商品市场建设,谋划建设旅游购物特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