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感想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感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感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感想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感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学精粹教学方法师德培养职业素质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既有哲学的深思,又有信仰的引导,它是为中华民族确立精神方向的学问,不是一般学术可以比拟的。它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形成中国文化多元通和的生态。

国学博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推广和研究国学精粹教育,无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还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职业教育角度,针对国学推广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如何实践应用国学精粹,提高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达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国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类型,受教育者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技能,即其不仅要学会做人,也要学会做事的目标,这正与国学教育相吻合。最近几年很多学者对国学在职业教育中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成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建设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人文景观的设置、标识性的楼宇命名及标语口号都属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范畴,建设过程中,博大精深的“国学”不仅具有指导作用,也能提供丰富资源。

儒学中的名言,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充满哲理,这些能够成为学生的座右铭,那么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完全可能具备宽容的心态、包容的情怀,可达事半功倍之效。这些经典语言很好阐述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领会和运用这些名言,无疑能够建设和谐校园,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些无疑都说明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做人的行为准则,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目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方法都可以从国学的相关典籍中得到启示。

2.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无论什麽专业,除掌握专业技能之外,都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共性目标。高素质体现在职业道德、人生态度、文化修养等多个层面。

国学可以培养优秀品德。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格,有助于培养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认知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国学可以开发智力。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如“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语均影响深远,脍炙人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帮人树立崇高理想;“学不可以已”更与现念一致。

国学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古人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学可以帮助职教学生充分的、客观的认识自己,克服他们的自负或自卑,从而树立正确人生态度。

国学中的主体思想――安生立命之学。可以为学生打开了安顿精神生命的智慧之门,提供的不只是一项谋生的技能,更有生活的技艺,使他们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乐得其所,这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3.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走工学结合道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国学”思想无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因为职业教育改革集中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上。近几年,我们走出国门,考察体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作法,都有一个共同认识,实际上国外很多教育理念,已在我们的国学教育思想里面有很好体现。在这里略举一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名言,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能力要求都高度概括。

“师严道尊”、“教无定法、学无定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等等,明确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严格要求,教师应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教师应钻研业务方能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不仅如此,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要求,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改革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而应包括学生的全方位的事情,这样才能保证改革,才能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国学在职业教育中实践途径和措施研究

教育部已经出台引导高职院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政策,国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但仍存在师生对国学认识不足,认为科学发展今天,国学已不合时宜的误区;存在开设一门或几门与国学有关的课程而已;存在认识虽然到位,但在实际中将国学思想渗透到平日教育的举措不到位、不落实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研究国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措施。

1.教师的态度、责任和工作内容、方法的研究

加强教师培训,师高弟子才能强。加强教师的国学修养是首当其冲解决的问题,让每个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国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感,在教学育人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的营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迁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国学知识体系十分大,内涵博大精深,高职学生三年的有限时间,必须改变国学的原有学习规律,挖掘国学的显性价值,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给学生带来最大的实际效果。教师的工作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选教育内容

国学要根据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以“拿来主义”的精神选择教育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文今用,并编写成系列教材,以通识课形式开设。将国学教育向专业教育领域拓展,开发适合专业特点的国学选修课程或讲座内容。

二是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各课程

国学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广泛,因此,在各课程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国学的教育。比如建筑类专业可学中国建筑史、建筑风水学等。营销专业的学生比较徽商、浙商的异同。

三是探索多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不仅局限于开设课程和课堂授课形式,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诸如开展吟唱国学经典、演绎国学经典故事、画国学人物或掌故、说国学感受、写国学心得、辩国学明事理等活动。

四是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个性化交流的需求,教师要考虑如何应用QQ群、微信等手段,将国学知识以信息形式每天进行,这种重过程,重积累,必定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国学的熏陶,这种教育可以深刻地影响其一生。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国学的兴趣举措研究

国学是一项从小就开始耳濡目染的品德熏陶,最讲究的是知行合一。这是一个隐性的学习过程,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也许几年的时间下来,从外表来看一个人没有什么大变化,但是在他形成自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就会展示出国学的力量。

职校学生往往没有学习成就感,为此,组建国学社团,让学习国学成为学生自发、自主的行为,教师做好规划及指导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举措。社团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将国学教育贯穿整个学习期间,并使国学教育落实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性。

(1) 定期举办国学讲座活动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课特色,社团组织可在老师指导下,每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定出讲座计划,精选讲座主题,可以通过写感想、演讲等活动,谈听讲座的感受和体会。

(2) 组织学生特别喜爱的国学活动

(3) 曾有报道:某高校的汉服幔导致一部分学生去研究古典文化,去研究诗、书、

礼、乐、琴、棋、画等等,活动不仅让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提升专业能力。组织学生特别喜爱的国学活动,促使学生“以道养心”,同时又锻炼了组织能力。

(4) 开展编演情景剧本和经典诵读活动

高职学生大都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期,有着浓烈的个性化色彩,逆反心理也极强,大都反感限制性极强的要求,此时堵之不如疏之,让其个性化用演剧的方式展示,如举行编写古典情景剧、演出古典情景剧大赛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做为一名职业教育者,将国学经典引入职业教育教学中,既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是帮助学生提升竞争“软实力”的手段之一。如何做好国学教育这篇大文章,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孟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理论创新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10.

[2]荆清霞.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及运用[J].科技导刊,2013.13.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感想范文第2篇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为了使我们中学教师更好的做好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省教育厅儋州市教育局在本学期进行了为期十几天的全员远程培训。这次的培训按学科的四个模块——兴趣氛围、资料呈现、学法指导、调控评价进行科组开展学习交流讨论。经过培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注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的方式还是学的方式,都过多地注重了理解式学习,而忽略了探究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要扮好自我的主角,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和帮忙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我去探究,发现,让他们经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

 

二、注重教学资料的制定

 

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上,要研究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本事,有效的分层区别对待的教学。在资料的制定上更加贴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和学习兴趣上

 

应当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资料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四、教法要求创新。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学生获得知识为惟一目的,采用灌输、强制等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理解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促使了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接。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经过学生各种方式的学习,如自主学习、相互间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进取主动理解知识、开拓思维的本事。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为考核而教学转向为学生理解知识而教学,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为自我兴趣爱好而学习。

 

五、有效准确的课堂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在上课过程中和课后结束里,很少运用语言的手法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做系统的全部的分析,没有及时的表扬好的同学,或鼓励后进生。当今的体育教学,经过语言提示的方法,在体育课堂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准确的进行课堂评价,对上课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次学习中,经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完成作业,与同行们坦诚的交流,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阅历。以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对体育课程有着必须的困惑和迷茫,经过这次向专家、向同行的学习后,我明确了方向,明白了如何更有效的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更多教学方法,如何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这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听取了杨湘宁副厅长、尹伟民处和、马成荣所长的重要讲话,听讲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我的职责重大、经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头是我经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了解最新的教育观念

 

在第一部分学习中,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全面总结了20XX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部署了20XX年工作。杨厅长指出,在20XX年里,在省委和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职业教育事业规模坚持稳定、基础本事建设取得新进展、专业建设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大、督导检查制度加强、创新发展取得实质进展,江苏职业教育坚持持续健康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杨厅长强调,今后一个阶段我省职业教育要以体系建设为引领,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本事。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相互衔接,以创新发展实验区为先锋,进取探索体系建设;以技能教学为核心,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技能教学,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职业学校管理。落实和完善制度,追求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二、提高自身修养

 

经过学习各位专家相关讲话和讲座,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都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强烈的职责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ㄓ星苛业脑鹑涡氖亲罨本的ㄕ庵衷鹑涡闹饕体此刻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应对全体学生。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其次,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最终,要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ɑ极进取的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要求更好。仅有做到以上几点要求,我们才能新时期做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总结别人优点,提高教学本事

 

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应用,课堂的点滴知识,关键在于学后的领悟与扩展。我想学习之后,一方面要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和领悟;另一方面就是要结合自我教学工作实际抓好成果转化。在那里听的每一个讲座,感受的是精神的陶冶,收获的是心灵的财富。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如果说这次培训简单的、直接的收获是知识的话,那么更大的、潜在的收获就是提高了我理性认知问题的本事,启迪了我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期间,我深深地感到了新的教育观念的冲击。这个冲击来自于讲座、来自于授课、同时也来自于外国专家的精彩讨论。精彩的知识面,让我吃了一顿营养丰富的理论大餐,并引发我不断的反思,并且专家们的那种自信和独特的个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身上,我得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而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事业、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孜孜不倦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和作为教师、作为学者的闪光的人格魅力给我的感染。在那里,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我的教育,能更严肃地思考我所面临的挑战,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我意识到了自我身上的职责,意识到了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育中的分量,意识到了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最终,感激南京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给了我们这次精彩的网络培训。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短暂的暑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经过这次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头就谈谈我对暑期学习的点滴体会:

 

1、发展的教师教学观

 

处于这种职业境界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发展学生、完善自我的职业,能以服务社会为自我的职业梦想,并从服务社会的高度赋予自我发展、完善的实践意义,明确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我,在发展自我中服务社会。他是以一种高度的职责感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自我的教学,反思自我的情感,净化自我的品德,完善自我的智慧。他能够自觉地注重教育行为的科学和教育情感的理性,并不断地追求着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更高效益。

 

2、教师主角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主角,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那么新课程对教师新的要求是什么呢

 

经过魏书生教师的讲座我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首先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主要表现为以语言为中介进行沟通,教师与学生凭借自我已有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并且要有主角的转化——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3、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

 

4、在学习新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更新了自我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我的法律地位,每个人都享有必须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感想范文第3篇

高职语文职业教育文学修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必要的人文涵养、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人才。语文是职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职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很多职业学校忽略了语文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很低,这样导致教师对上语文课的热情不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低。

一、职业语文教育的现状

1.语文课程不受重视,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状态

职业学校学生相对其他同等教育层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低一些,并且职业学校重点抓专业课,像语文这样的基础课基本没有什么地位,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多留些时间给专业课程,大量删减了语文和其他基础科目的教学内容。这直接导致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加难以和普通高校学生相提并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基础课得不到重视呢?

主要是因为学校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为企业培养技术性工人,保证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上岗。当然,从一方面来说,促进学生就业是好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做的后果弊大于利,既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单一,也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提升和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2.学生不愿意学,老师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职校生基础知识薄弱,行为习惯也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就是睡觉。老师也困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更多的结合现在职业教育的课改精神,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就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职业学生对语文学习就更加提不起兴趣。学生对这种缺乏新意的上课方式显得厌倦、疲倦。再加上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淡薄,行为习惯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维持课堂纪律,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进度和师生情绪。有时候上课一提问、一讨论,学生就借此起哄、聊天,整个课堂乱哄哄,反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很多职校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好多基本知识也是一问三不知,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所以,语文课堂上基本采用单一的灌输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着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着书本知识,整个课堂一般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说。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说:“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所以,这种全凭教师一个人讲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同鸡肋,弊端不小。

3.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相差甚远

职业学校现有的语文教学内容跟学校设置的各专业内容相去甚远,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仅仅满足于完成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教材的内容,课堂内容僵化。还有的教师一丝不苟地紧扣教学参考书,只是为了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很少反思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这些教学内容有没有适合职教生的专业特点,有没有脱离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教学目标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个体生活和发展需要。教师常常把掌握教材内容当做唯一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记住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把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做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基本标准。学生也把完成教材规定的一些知识内容当成任务,而很少主动去吸收教材以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看不到知识与他们现实生活世界的关系,看不到语文在专业中的应用,于是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探析

1.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结合专业特征,突出职业特色

语文课在突出职业特色、突出不同专业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的同时,也要突出展示语文课自身的完整知识能力体系。在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课程特点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绝不是依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理顺这样一种关系就能在有职业特色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既保证语文学科的独立性又满足专业课教学以及专门人才培养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突出职业特色可以改变以往语文课作为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产生的“此消彼长”的情况,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交叉、教学方法的改进、评价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尝试让语文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融洽地在课堂中执教。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特色,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向专业课看齐,更不是像某些教师认为的语文课向专业课“让路”和“低头”,而是在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寻找良好的契合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离不开语文课中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但是要真正体现出语文课的课程性质特点,也必须配合专业课的教学和就业的要求。要逐步理清语文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而不必拿语文课和专业课进行高低比较,衡量各自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够让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充分发挥,使得相互配合的课程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注重提升学生的信心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高中时学业成绩处于学习群体的中下游,长期得不到来自教师的真切关注,处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学习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提不起学习兴趣。另外,社会上存在对职教学生的偏见,认为职教学生不如普通高校学生,认为他们是考不上大学才来的,以后一定不如正牌大学生。因此,学生大多是带着“学习失败者”的心理阴影跨进职校大门的。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打上“低人一等”的标签,而要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令全社会为之骄傲的人。教师可以很容易用语文带给学生们成功的体验。写好一个字,写好一段话,有一个优美的句子,有一种独到的见解,都是提升学生信心的契机。语文课应利用这种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通过阅读,我们要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加入这种语言所属的国家或民族,接受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影响。读书可以美身,体验我们的民族精神,同化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让他们知道,即使自己现在成绩差一点,但是作为民族的一分子,也要努力学习,在以后的劳动中,完全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增加语文课堂的开放性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增加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语文课本只是有限的书本知识,是一个范本,是师生探讨和学习的基本内容,而非学习的全部内容,语文的学习应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言背景下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经常让学生欣赏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言,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整理成本,甚至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学,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爱上了语文,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是朋友,不是对手;学养是气度,不是架势。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创造。

三、做有专业特色的语文课教师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文化课,如果教师不了解培养对象将来从事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不能建立起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就会忽视语文的应用性。这就使语文课将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而丧失职业语文的特色性,丧失其在职业学校中存在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拓宽专业面,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就业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和专业教学结合,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上出有专业特色的、有职业特色的语文课是我们的研究和努力方向。

1.语文教师要学习一门相关技能,争取成为“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实现者,乃至是学科教育的全部。如今的优秀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是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其业务能力囊括了本学科的知识能力及所教专业的相关知识要素,实现语文与各专业的深度结合。语文教学要名副其实地专业化,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对学生的求职、谋生能力负责。为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要对各专业、岗位语文能力的需求度把握准确,无论是教学的原则与目标、进度计划与时间安排、内容处理与策略选择,还是课后作业与考评细则等诸方面,都必须要切实做到语文教学专业化、职业化。

2.语文教师要深入专业,共同把握专业脉搏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语文专业的扎实功底外,还要尽可能了解所教专业,要不断搜集这个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并学习各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虽然语文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这些方面的专家,但如果对所教的专业有了解,那么更可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相互融合,有时间和机会可以更多地去接触专业,经常一起参与专业的各项活动,感受专业课教学特点,深刻体会专业建设内涵,尽可能了解所教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在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从而更明确该专业的语文课上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哪些内容才够用。我们以前一直以为下企业是专业教师的事情这个观点要改变。假如有机会我们语文老师也可以积极的和专业课教师一起下企业做市场调查,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利用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和专业教师共同带队,带着任务与学生一起实践,熟悉各个工作岗位的情况,并深层次的了解一些部门的策划、管理、运作。

3.语文教师要讲授“应用型”语文课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是“就业型”的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应用型的教学方法。这应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这应是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的明确方向,也同样是职业教育语文课改革的明确方向。语文课要根据专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加强岗位应用意识,才能实现语文课为岗位能力服务的目标。让语文课教师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结合专业需要开展语文课教学是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语文课上我们也打破学科体系,上“应用型”的语文课。各专业的语文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要求开发专业性强的语文课教材。假如有一天能把语文课上到了实训室,上到了车间,上到了企业,我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学起来目标明确了,真正感觉到有用了,学习的兴趣和质量也就大大提高了。

四、结束语

语文包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的精华,能够孕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每个教师的知识和阅历能够给予学生的也许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这一滴滴的水终究会汇集成小溪,汇聚成江河。目前,用人单位对职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也要尽量适应社会的需要,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找到一条良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和.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2]李天骥.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浅析[J].当代教育之窗,2010,(4).

[3]潘予霞.对高职语文培育学生社会能力的探讨[J].河南教育,2007,(2).

[4]张旭.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9,(2).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感想范文第4篇

一、问题及原因

1.职业道德的认同感不强,学生职业选择被动化

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选择接受中等农业教育不是出于自愿,对所学专业也不十分了解。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当今社会;“学历至上”观念桎梏,相当一部分人轻视农业教育,大多数学生对将来从事农业服务的职业的认同感不强,认为从事农业服务工作的人低人一等。另外,当前中等农业学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选拔考试的失败者,大部分存在自卑感,不少学生是出于无奈才进中等农业学校的,他们的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一个人意志为出发点,社会责任感单薄,这对中等农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

2.接受职业的道德教育的自觉性不强,学生道德认识边缘化

以职业的道德为例,从事一定职业的过程,是一个人生命运动的过程,是人的生命存在方式之一,是做人的一种方式。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必然,是内在的要求,而不是外在的约束。但现在许多人认为,道德是外在的,是外部力量强加于人的,表现在教材中,职业道德定义仍局限于人们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合,他强调职业道德是一种规范,是个人在工作中应遵守的、应服从的道德规范。这种典型的、近乎标准的定义,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从道德的约束和规范性出发,忽视了个人在面临道德问题时的能动性发挥,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中等农业学校的很多学生本身素质不高,道德观念不强,认为道德是外部力量强加于人的,职业道德也一样。所以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抵触情绪较大,根本谈不上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效果不理想,职业道德教育知识化

现代认识论认为,理论、对象、方法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道德素质与知识、技能等是有区别的,因此,道德教育与教学及技能培养是有区别的。当前,中等农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知识化、形式化的倾向,制约了教育效果。事实上,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同,知识技能有各种不同学科,而道德品质就没有明显界限。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不能像各门科学知识那样按教学计划由浅入深地学习。而现在的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师言传身教榜样作用,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这种授课形式有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学生较容易掌握课程内容,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在多元价值观念冲突时,解决到的冲突的能力不够。

4.教育效果持续不强,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短期化

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使他们成为遵纪守规的社会人,从长远目标来说要引导和教育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此目标却容易被忽视。学生在学习阶段,对行业不正之风深恶痛觉,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尤感迫切。然而,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不正之风,敢于抵制、敢于批评者则寥寥无几。

5.职业道德素质被忽视,素质培养片面化

大多数学生认为将来主要工作靠技能,其次靠知识,对道德的首要地位认识不到位。况且,当前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传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不仅使人们的竞争、效益、民主法制意识增强,而且同时也是人们的追求目标、评价是非、相互关系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一系列变化,滋长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和其他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知能脱节、言行不一、不能与他人合作、利己主义等在当代学生中普遍存在,是非不明、善恶不分、见利忘义等思想正冲击着人们的道德防线。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等负面因素,对中等农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目前人们对职业价值观的判断和取向,较多的选择现实利益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严重影响了中等农业学校为“三农”服务人才的培养。

二、对策

1.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这是社会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校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因此,要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职业道德教育要服从、服务于这一目标。因为社会需要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人才,品德高尚、无私大度的人才才能被社会认可。既然选择了学农就要爱农,树立终身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重点要引导学生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一个人从事某一职业的内在需要。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不仅是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且还肩负着社会责任。为此、应从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开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挖掘其优点,开展各种职业活动、能力测试,让学生逐步找准自己的职业认定位,进而树立职业理想,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养成。

2.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也是培养提高能力的源泉。因此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等农业学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并将作为中等农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如点。农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和职业道德的行业性特征决定了中等农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密切联系“三农”。开展工学结合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供了职业环境,有利于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育和形成,有利于突出主体性教育思想,有利于实现知行统一,有利于排除社会不良诱导因素给农业职业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更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求。既突出了自己的优势、又减轻了农业企业的负担。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邀请先进典型走进校园,先进典型作为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脊梁、群众的楷模具有重要的道德引领作用。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自我激励的重要途径,要比一般意义上的讲道理更生动、直观,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他们请进校园,请他们谈经历、谈体会、谈收获,围绕人生与奋斗、学习与创业、个人与集体、亲情与师爱等热点问题畅谈感想,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在自主管理、自主实践中,达到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不断内化职业道德规范。提高道德品质。

4.培养学农爱农的情感

情感犹如一种催化剂,他对意志和信念的产生起着一种能动的催化作用。具有坚强职业道德意志的人,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克服一切困难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既然选择学农,就要树立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决心。应当营造这样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当尽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时,能体验到满意、喜悦、自豪的情感,获得一种充分的自信。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鼓励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学会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逐步形成职业道德信念。

5.夯实课堂教学这个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要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材,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中心,通过系统讲授有关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养成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敬业、纪律、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熏陶,明确其含义、重要性和基本要求,使学生首先从理论上理解和把握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中渗透教职业道德教育。改变课堂学方式方法,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充分利用职业道德事件和职业道德冲突、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问题解决性,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调整教学比例,增加实践课时,以社会实践为切入口优化职业道德教学,使职业道德教育生活化。

6.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农业学校职业道德学科教师、班主任及行政管理人员。同时,还与农业企业联和,组建农业职业道德讲师团。强化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参与,通过对专兼职的职业指导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道德好、业务精、作风正、形象优、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7.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机制

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行为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等方面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机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根据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既看动机、又看效果,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以善、恶为评判标准,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和社会评等手段,对评价者进行赞扬或肯定、指责或批评、扬善抑恶,并通过反馈意见、个别谈话的方式,使每个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的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感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34-01

长期以来,我一直被一种情绪困绕着,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管理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训练是必须的。

现阶段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生活基础的巨大变化,办学模式的不断创新,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其目的是要培养社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此我们需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训练,表达能力训练及实际应用能力训练,这也是职业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如何做到三种训练三年不断线,我和我的学生们进行了尝试,他们信心十足,积极地予以配合。

一、结合语文课文中有关篇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中历来提倡文道统一的原则,教材中《军神》、《天山景物记》、《劝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课文,体裁各异。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革命前辈在战争年代所表现的坚强的革命意志,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而自然景物的描绘,或壮丽、或神奇、或瑰丽、或优美,均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激起热爱自然,创造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还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对思想观念,学习态度、方法均有指导的课文则能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改进其学习态度和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的效率在提高,对人们的说话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人们说话简洁、扼要、明确,在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讨论问题、总结经验等活动中能言简意赅,一语破的,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的训练才能有效。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

口头表达要把内部语言迅速转化为外部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朗读课文进行基本功训练,然后再复述课文,练习概括要点,用自己的口头进行表达,可在小组同学中间试讲,熟练之后,再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还可以,先打好腹稿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可说一说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可以介绍家庭成员,总之是要让学生说话,练胆量,练口才。几次训练以后,学生由开始的怯懦,组织不好语言,到慢曼适应,说得越来越流畅,经历了一个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二者密切结合,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出了作文题,引导学生就审题、立意、取材、课篇等方面谈各人打算,经过相互启发,思路就打开了,材料丰富了,再要学生成段成篇的口述,经过说然后写,对学生口语表达又起促进作用,还可布置一些口头小作文,可口述见闻,生活趣事,复述情节,谈论感想,学生较有兴趣。此类活动,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利用活动开展口语训练:

利用一些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引导的好,也能收到效果。如开学后让部分学生谈谈假期打工的感受、经历、见闻,对其他同学是个启发、影响。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见闻,朱海同学就谈了自己假期到上海看望打工亲戚的一些见闻、想法,也谈了帮叔叔开出租车的感受。他说,语言不通,和乘客沟通不好,确实影响载客,少挣了钱不说,还耽误时间,可见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甚至电视上的新闻报道,案件调查都可以在同学之间讲述,既增加了学生们的见识,也沟通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而讲述者也得到了锻炼。

法制报告会后,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请同学们就律师说谈的各种案例及身边所发生的事谈谈各自的感受,大家互相交流,再形成文字,不仅增强了法制观念,而且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综合性,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训练,独立抓口语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听说读写,把口语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全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生活全部活动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结合课堂所学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训练:

通过课堂课外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对于职校生来说则应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实习后,面临的是求职应聘,能否具备求职应聘能力,能否掌握一定技巧,将是成功的关键。为此,在应用文的教学中,着重让学生了解一般公文、经济合同、劳动合同、求职信、应聘信、通知、启事、计划、总结、一般法律文书等常用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点。特别是讲明与应用文相对应的事物语体的特征:平实、明确、简要。通过训练,学生的印象深刻了,基本上掌握了写作要点。在所写的求职、应聘信及为各专业毕业生所设计的广告文中,更是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专业特色,所学课程,所具备的能力,毕业生素质,诉求重点明确,语言风趣,格式规范。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明白了如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知识化为了能力,也提高了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