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的知识

经济的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的知识

经济的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中国经济

在当今中国,经济正在寻找新的突破点,2012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正在平稳的着陆,这就要求经济结构不能再向过去的粗放型的经济结构发展,过去依靠内部的投资,外部出口的经济模式带来的是更多的思考,根据索罗斯定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知识是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变革的为数不多的催化剂,因此探究知识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显得尤为的重要。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有限的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经耗尽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教育、人才、知识、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关键作用;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物,世界大市场和信息的高速发展是知识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以人和教育力为动力,人又是知识、经济实体,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同时,教育为知识经济提供了知识、文化、思想、科技、信息等人才必备的素质。

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自改革开放年到今天,我国经济稳健高速持续发展着,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使我国从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回顾2008年,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重心。全球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我国知识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传入中国,使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使我国的软实力得到了提升。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越来越由人力向智智能化转变。在这一进程中,人力资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工业产权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资产,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知识型企业”、“计算机企业”和“虚拟企业”开始出现,信息与知识逐步成为与人力、资源并列的企业战略资源。使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2.对经济人才地影响。我们国家在做迎接知识经济的准备时首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人们的劳动也由体力向智力转变。这就要求中国教育必须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挑战,走改革创新之路。教育部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民教育,构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校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水平,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动力和辐射源的作用,把高校建成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主要基地。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既要有技术开发和运用能力,更要有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有创新能力、而且能将创新能力运用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的人,为发展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门的经济人才。这些人才通过对知识经济的学习转变了传统的经济思想,他们的经济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效率化。知识经济的传入为我国的经济人才转变了劳动形式和管理思想。

3.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只有实现高技术产业化,才能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储备动力。经济的核心是高技术产业化。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不能只靠尖端科技,而是要靠高科技产业化。按目前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社会知识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知识经济其经济条件尚不具备,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已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充分条件,我国在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城市已建成高技术开发区,以带动全国发展。在发展传统的制造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让我国的各项产业实现了优化升级。信息产业、网络与数字化产业、电子产业等高科技产业等迅速发展并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产业,使“知识”投入的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知识创新体系还不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化还有许多制约因素,我国产业在同时期内落后于西方国家,我国高科技产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迫使我们加快产业信息化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的产业跟得上知识经济的步伐,我们在国际的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我们将面临产业危机。知识经济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是两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引进,学习,吸收,世界的优秀经经成果,不断的发展符合自身的经济产业,以及加大创新的力度和完善我国知识创新机制。

4.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传统的企业管理职能发生了变化,企业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后来又增加了“激励”职能。无形资本特别是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以物质资源和资本的管理为中心,而是更强调对知识和人才的管理,对发挥组织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给予高度重视。新型的组织机构管理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并要求员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自学成才,发挥知识和团体的整合效应,突出竞争化的“人才激励管理”。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要求传统企业管理转型的同时,领导也要随之改变:要把各行其是的众多部门整合为一体,既保持员工个人和团体的高效率,又重整对外关系和创造新机遇。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管理决策必须知识化、民主化。首先是企业管理层的文化程度空前提高,因而知识决策素质大大提高,同时,重视专家集团和智囊机构提供的决策意见和建议;第三是高素质员工对知识决策的民主参与等,管理企业适应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从集权到分权,从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从机器管理到人本管理,从细密分工到流程再造,企业管理逐步走向人性化、知识化、网络化。知识经济的浪潮正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管理。管理者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应用知识加创意是经济活动的新核心。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管理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了土地、厂房,成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资产。“管理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扩展。管理对象更加分散。产业间相互结合增多,管理更加复杂多样。知识经济是一种持续发展型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不是靠体力而是靠智力,应用知识添加创意成了经济活动的核心。这些变化,要求我们的管理观念必须随着变化,否则,没有管理观念的创新,就跟不上知识经济发展的变化。

三、知识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知识经济发展的条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尽快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起到了带动作用。我国国内环境较稳定,经济发展稳健快速,市场活跃,国家大力支持教育和高科技产业,并加大了对知识的投入,这都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虽然高技术应用的直接后果是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而中国的基本国情恰恰是人口多,底子薄。这种既要发展高科技又要解决劳动力就业的矛盾,正是知识经济对中国国情的挑战。但我国的生产力的状况,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符合时代潮流,也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可以增强我国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经济的软实力。所以,知识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前景是广阔的。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结构代表着软实力的较量,当中国的人口红利到达峰值之后,知识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参考文献

经济的知识范文第2篇

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已初见端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的农业经济是建立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上, 工业经济是建立在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基础上, 那么, 知识经济将是建立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 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基础上的经济。前两者, 特别是工业对财富的创造, 主要依靠消耗自然资源, 而知识经济更多地是向人自身的智慧要财富。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类型, 产生了它赖于发展的新的基础产业, 比如信息高速公路、通讯网络、教育的现代化和终身化等等, 都将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基础。其中教育不仅是广义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 而且, 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生产者, 知识的传输者, 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直接基础。

一教育之所以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是因为教育将为知识经济提供充足的能够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劳动力。知识经济中的主导要素是知识, 它的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 所有高新科学技术的创造与运用无一不是建立在具有较高素质的人的生产基础上。而教育是生产( 培养) 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所指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 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它既包括正规的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也包括各种形式的培训、指导、继续教育、媒体的宣传与影响等形式, 比较形象地说: 这种教育从母育学校开始, 一直到老年大学; 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我们认为以上所有的教育影响都是劳动力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生产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即把人的生产与“生孩子”等同起来, 认为婴儿降生就是人的生产, 人的生产与教育无关。这种认识是粗浅的, 是与现代教育思想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的。其实, 人的出生不是全部意义上的人的生产。人的出生只是为人成为劳动力提供了物质前提。他能否成为真正的劳动力, 还决定于后天的教育。能否得到优良的教育是一个人成为合格劳动力的先决条件。不仅如此, 就是人的出生也与教育密切相关, 提高人的素质的前提就是“ 优生优育”, 而“ 优生优育”必须从教育入手。它包括: 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文化教育的同时, 进行早期性常识教育,对育龄青年进行性行为和性生活教育, 对父母进行孕期护理教育, 对胎儿适时进行胎教等。现在, 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残疾人, 不少是由于先天遗传引起的, 当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与贫穷有关, 但教育观念, 教育水平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落后状况, 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对这个问题多数人已形成共识。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 劳动力的生产以人的出生为主, 因为农业经济的社会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 对劳动力在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甚至以体格是否健壮来衡量劳动者是否合格。农业经济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主要用于培养统治人才, 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那时的教育即不服务于人自身的生产, 也不服务于生产劳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社会财富的原始积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人们在生产及生活实践中慢慢的摸索, 经过千百次的成功与失败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些经过千辛万苦才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 因为得不到教育强有力的支持, 因而长时间得不到普及。这是农业经济时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农业经济的封闭性, 教育的落后并没有影响当时的社会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农业经济对教育还不存在依赖关系。进入工业社会后,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与设备的运用, 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力。由于劳动形式的变化, 使社会和教育的关系得以加强, 因为技术工人的生产是教育的直接结果。所以, 到了工业经济时代, 社会生产对教育的依赖性逐渐加强。近代西方各工业国家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大力普及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兴办高等教育, 就是工业经济对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提出的客观要求。教育的发展不但使工人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与设备, 成倍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而且还提高了工人自身的素质。教育的巨大优势逐渐显示出来。如果说, 到了工业经济时期, 劳动力的生产就已不在只是人自身的生产。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 通过挖掘和提高人的潜在智能就成了劳动力再生产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说, 现代劳动力的生产主要是教育对人的培养, 而不再是人自身的生产。虽然我们对“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早有认识, 只是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 我们才更深刻的领会到这一命题的现实意义。我们说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不仅是指教育是生产知识经济劳动力的重要手段, 还在于教育也是知识经济劳动成果运用及消费的有效方式。知识经济的产品主要是以知识形态呈现给人们的高科技产品。比如: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信息与网络服务、图书出版与发行、现代传媒与娱乐业、咨询业、环保产业等, 这些产业形式无一不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因为, 这些产业形式都是与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育成了这些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教育为其提供足够的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消费和使用者, 形成相关的产业就不可能。比如信息与网络服务业的发展, 必须有足够的终端用户, 有足够的人上网。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很难形成一种产业。中国赢海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网络服务业上的失利, 就是很好的例证。因为, 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那么多网上用户, 还没有形成网络服务巨大的现实市场。而这个潜在的消费市场是伴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生产和消费方式的不断更新为基础的。还有一个例子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衡水市公安局早在15 前就想把户籍用微机进行管理, 并花巨资购进了当时最先进的286 微机, 但这些微机在库房里一放就是7、8 年, 连包装都没打开就被淘汰了。这充分说明, 只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行, 还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没有教育的发展这一先决条件, 再优秀的知识与科技都很难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更形不成相关产业。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可以由少数人来完成, 但它们的推广与运用却是大众的事, 特别是要形成以科学知识的生产与运用为主的“知识经济”,就更需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与知识经济相关的产业。我们无法想象在一个文盲和半文盲还占相当比例, 在一个“科盲”充斥的国家里, 电脑会流行, 网络会派上用场。有钱和富裕并不意味着能够接受和运用科学和技术。没有一定的受教育水平, 没有一定的思想和相应的知识做铺垫, 就很难适应和接受知识经济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教育不仅为知识经济提供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劳动力, 而且完美的教育还将提供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公民。教育的这一重要功能是保障知识经济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的保障, 现代科技的作用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比如: 网络上并非都是我们想看到的,“电脑黑客”和许多计算机病毒也都是恶意的。这说明包括品德教育在内的完整教育系统是现代科技完全服务与人类健康事业的重要保证。

二现代社会对教育已形成了一种依赖关系, 没有业已存在和继续完善的教育,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就会失去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是以新知识的不断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为主要形式的经济。知识和知识的创新在知识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知识的生产是有一定条件的, 只有在继承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才可能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所以说, 知识经济发展的水平、质量, 直接取决于全社会知识水平的进步, 知识的生产、积累、更新、运用的能力。而这一切又直接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水平, 教育的质量状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 将关系到知识经济的全面发展, 与其它新的基础产业相比,教育是事关知识经济全局的基础产业。知识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有赖于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有赖于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鼎立相助。考查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经济增长———知识进步———教育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依存性。这种逻辑性决定了教育是先导性的基础产业, 因为, 只有教育的发展才能实现知识的进步, 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教育必须优先发展, 既“经济未动, 教育先行”。“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教育就必须首先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就必须要适度超前发展。”党的十五大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 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适应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自身必须做出积极的反应。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即要继承和巩固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优秀成果, 又要敢于创新, 积极借鉴和吸取国内外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做法。在教育发展的模式上应该有所突破。教育发展应该充分借鉴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 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在教育的问题上国家也应该抓大放小, 在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上进行宏观指导, 对办学形式, 方法等具体问题, 可以让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扩大地方的教育自主权, 改变国家对教育事业大包大揽的政策, 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投入教育, 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的热情, 争取走出一条穷国办大教育的成功之路

经济的知识范文第3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此,企业必须做出响应,进行营销创新。本文从分析知识经济对顾客所产生的影响出发,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营销。知识经济的数码知识、网络技术、高科技与创新,使社会供给发生了质的飞跃。工业经济时代所重视的产品质量、价格、功能等更加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前所未有地提供顾客所需要的花色品种,供销距离无限缩短而使整个世界变为“地球村”。这样,顾客的需求,也从工业经济时代所处在的马斯洛所说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交往需要的低级层次,跃升到了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的高级层次。正因为如此,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知识经济显露较强的发达国家,顾客消费产品时,主要表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消费个性化,即顾客消费产品要求更多地反映自己的偏好和风格,也就是产品消费要体现消费者的个性;二是消费价值化,即顾客消费产品要求更多地给自己带来地位和成功,或者说产品消费要实现消费者的价值。

消费个性化和消费价值化,使消费者从对产品外在使用价值的享受转化为内在精神享受;从生理愉悦转化为心理愉悦,乃至精神愉悦。由此看来,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主要不是取决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经济因素,而是取决于文化因素。文化作为社会精神财富的结晶,包括民族特征、知识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也就不同,其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也就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必须考虑上述变化而实行文化营销。所谓文化营销,是指适应知识经济,符合顾客消费个性化和消费价值化的文化特征的一种市场营销方式。已有的营销理论,无论是4P’S还是6P’S,更多地是关注顾客消费产品的经济特征,几乎没有涉及到顾客消费产品的文化特征,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因而必须进行文化营销革命。

二、文化营销的主体内容

(一)透视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企业进行文化营销的前提。从文化营销的角度看,文化环境是文化对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化和消费价值化所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文化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因此,对文化环境,必须从时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要掌握有关国家或地区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例如,美国人倾向于购买舒适阔气的豪华轿车。法国男性平均消费的化妆美容品是女性的两倍。意大利儿童喜欢将巧克力夹在两片面包之间当点心吃。中国饮食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差异。二要跟踪有关国家或地区消费者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的发展变化。例如,现在的俄国人开始从喜欢耐用、功率大而不计笨重的物品转向注重实用和精巧。日本人从过去特别关注物品的小巧玲珑、经济实惠也转而注意讲档次、讲排场。中国的饮食口味东辣西酸、南甜北咸正在互相融合。

(二)积极联系顾客顾客是文化营销的对象。这里所说的顾客是广义的,它包括直接顾客、顾客的顾客、中间商、大众媒介、企业员工、同行企业、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等。积极联系顾客,就是结合已知的文化环境,与顾客进行交流,听取批评意见,学习消费知识,获得最新信息,接受积极的建议。这样,既能进一步掌握文化环境的总体情况,洞察文化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又能详细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等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具体把握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的概率分布。更重要的是,与顾客建立亲密的关系,能使顾客了解和体会企业文化营销的内涵,把顾客纳入到企业的文化营销系统的各个环节之中;增加顾客的忠诚程度,赢得长期、稳定的市场;最终实现与顾客在文化上的融洽,形成互知、互求、互需、互助的良好关系。

(三)创造文化产品产品是文化营销的载体。文化产品是根据文化环境的不同,进行有差异的设计,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从而成为以物质消费为依托而以文化消费为目的的产品。作为文化或精神的一种现实体现的文化产品,与人的情感世界有多种结合点。它可以是观念上的、形体上的,也可以是美学上的、知识上的,还可以是习惯上的、品位上的,等等。因此,文化产品的“文化因子”有许多,如历史渊源、流派、品牌、字号、理念、信誉、服务、忠诚度、形象、特性等。“文化因子”,不是附加在产品上,而是渗透在产品中,与产品是有机统一的。换言之,文化产品是“文化因子”的体现,而“文化因子”是文化产品的灵魂。可见,文化产品不是“文化因子”的简单堆砌,而是从产品的角度挖掘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拓宽产品的系统创造。其标志是,能使消费者从中体会到产品的文化韵味,从而吸引顾客,创造市场。

(四)提供立体服务立体服务是文化营销的核心。所谓立体服务,是指企业进行文化营销时,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对顾客所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立体服务,既是文化产品的有机延伸,又是文化产品精神实质的具体表现。文化产品设计的越好,立体服务水平就需要越高。具体地说,立体服务包括这样五个方面。一是企业推出的成型产品,如果顾客有特殊需要,即按顾客要求的改进方案进行制造:二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高质量资源的同时,提供其隐含的“文化因子”资料;三是与中间商联合,广泛宣传产品的文化含义,并对顾客做出详细地具体说明;四是售后为顾客进行尽善尽美的服务;五是广泛听取顾客的意见,并尽力满足顾客提出的有关要求。显然,提供立体服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充分实现已有产品文化功能的需要,更是为了新产品开发提供重要信息的需要。

(五)提高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文化营销的基础。何为应变能力?它是指企业适应消费者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变化的反应能力。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和社会以创新为主导,故市场环境呈现快速变化的趋势,顾客的需求变化速度也明显加快。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快速应变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应变能力,设计应变能力,生产应变能力,营销应变能力等。具体地说,其一,当原材料出现短缺或有了新产品时,企业能及时调整生产系统,变困难为机遇,使产品更上一层楼;同时能相应调整销售系统,重新理顺与顾客的关系,使顾客充分了解新产品,并不断增加忠诚度。其二,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即使是微小但为顾客所希望的时候,企业能按顾客的希望,适时做出响应,或是改进产品,或是加强服务,或是进行产品创新,或是实行服务改革。

(六)实施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文化营销的准则。绿色营销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维护消费者及全社会的利益,达到满足消费者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控制生态失衡,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绿色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正为人们所崇尚,并成为消费文化的特殊部分。为此,企业文化营销必须突出和实施绿色营销。对员工开展绿色知识教育,确保员工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观念,贯彻绿色行为标准;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绿色同盟,共同把好供应商的供应绿色关,确保进货渠道的安全;不仅生产绿色产品,而且在动力能源的配置上,杜绝使用污染大气的煤等,而使用较为清洁的电等,并采用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在营销过程中,与中间商联合,回收包装物等垃圾,同时向顾客宣传绿色、环保知识。

(七)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文化营销的技术手段。电子商务,若从文化营销来定义,就是指企业为更好地实现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借助互联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换等媒体,所进行的营销活动。利用电子商务,可开展目标营销、直接营销、分散营销、顾客导向营销、双向互动营销、远程乃至全球营销、虚拟营销和无纸化交易等具体业务。故而电子商务具有超越时空限制、传播多样信息、交流交易高效和资源共享经济的特点。正因为如此,网上购物正在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的交易文化,一种与文化营销高度相关的文化。电子商务就是这样一种现代营销的方法,它能使各种顾客从中获得消费个性化和消费价值化的全新服务。顾客若有需求,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偏好、兴致、目的、经济状况等,在全球的任何地域和任何时间,快速搜索、比较和选择各个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并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设计修改,最后订购其所需物品。同时,顾客还可以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和知识。

三、文化营销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全面地多层次地满足社会消费需要。文化营销,适应知识经济消费个性化和消费价值化的发展要求,使顾客消费产品和得到服务的品位更高、质量更好。文化环境的考察和分析,使企业生产和营销更有针对性;与顾客建立良好关系,使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更符合顾客的消费心理和需要;具有韵味的文化产品,使顾客能在消费产品的过程中,充满情趣、获得享受;全方位的优质、个性化服务,使顾客能从购买到消费,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满足个人的心愿;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使顾客能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步享有消费的升级换代;致力于人类与环境协调的绿色营销,使顾客能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拥有美丽祥和的生活空间,身心更加健康;没有时空限制的电子商务,使顾客能简便、快捷、准确获得消费信息、选择最优产品、得到理想服务。

其次,有助于激励顾客以创造需求和领导潮流。文化营销,针对知识经济消费个性化和消费价值化的客观要求,创造或拉动的社会购买力更强大、更久远。以透视文化环境和积极联系顾客为基础,提供立体服务、提高应变能力、实施绿色营销和发展电子商务为保证,创造文化产品为核心,目的在于使市场营销具有深刻的时代文化内涵。这样,当人们消费时,实际上是消费一种文化,追求一种时尚。强烈的文化渗透力,对不同消费心理的顾客都能形成有效激发消费欲望的影响力,拉动着新的消费需求,创造着新的消费潮流。西方人喜欢喝咖啡,但到中国来总要喝一喝中国茶,这实质是在品味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国人也喜欢到麦当劳吃一吃汉堡包,主要不是因其好吃,而是为了感受美国式的快餐文化。这就是说,人们接受某种文化,便有与这种文化相适应的消费。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浓厚的文化气息。进行文化营销,就是自觉地遵循消费发展的规律,因而能极大限度地引导顾客和潮流。

经济的知识范文第4篇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具有许多新的特征。

l.知识资本化。在工业经济时代,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使用,使企业增加财富,获得剩余价值,因而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所有者理所当然占有剩余价值。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作用减弱,知识的作用增强,使得知识在生产中的投入越来越重要。知识或高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充分利用,可以节约物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所有者,亦可以以其知识为资本来投资,从而占有企业剩余价值。

2.资产无形化。知识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资产从有形向无形发展,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提高,其中尤以人才资源为主,虽然人是有形的,但人所掌握的知识是无形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无形的。因此,谁拥有了具有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知识的人才,谁就占有了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资产资源。在美国,白领阶层已占到了劳动者的50%.排名第五的美国微软公司,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资产总额仅为143.87亿美元,而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估计达l484.9亿美元,两者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其主要原因是微软公司拥有大量的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人才队伍,储存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其次,凝结着知识和智慧的知识产权、专利权、著作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最后,知识经济的无形化特征还表现在知识产品的无形化。如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信息科学技术中的光纤通讯、卫星通讯、遥感技术等信息产品,外在的显性的实物形态体积较小、价值较低,而其功能则是巨大的、隐性无形的。

3.高度的增值性。社会新的财富的形成是一定经济时代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生产要素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支出人的劳动力;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知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经济运行,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的形成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了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知识对新财富的创造力是任何物质资本都无可比拟的。具体来讲,知识经济时代凝结着知识和智慧的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高科技产品知识含量高,功能巨大,物质消耗成本又少,而知识资源在生产中可以重复使用,产品投放市场后,能获得较多的利润。因此,高度的增值性是知识经济的又一特征。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工作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传统的经济结构,改变着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运行形式,而且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从来就是为经济服务的,同时会计也必须服从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会计工作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l.人才资本化对会计体系的挑战。工业经济下的会计体系是以实体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为基础的,不确认智力资本。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全部资产划归为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的投资人,实体资本出资者享有剩余价值,而企业员工,无论是高智力的员工还是普通的体力劳动者都被看作是被雇佣者,不享有剩余价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对人才智力资本地位的确认,因为实体资本所有者和智力资本所有者要共担企业风险,而且智力资本能比非智力资本在生产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建立能反映智力资本中心地位的,体现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智力资本所有者共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权益的新的会计体系。

2.资产无形化对会计确认的挑战。现有的会计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会计理论,工业经济形态中,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主要是指有形资产。一般认为,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按照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资产的确认应具备下列四项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传统会计模式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可以说是周密细致的。虽然,有些企业有无形资产存在,但数量极少,不确认对企业影响多大。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对人才资源的利用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人才的投入和信息的利用都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要将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确认为资产,其属性如何定义,会计科目如何设置,会计核算如何进行,这类资产发生变动如何记录等,都是新课题。

3.资产无形化对会计计量的挑战。伴随着资产从有形向无形发展,资产计量存在困难。传统会计理论,把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并以是否可计量作为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在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上,主要考虑的是其可靠性,即这种计量必须是建立在已经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和检查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观点下,无形资产的难以确定性使计量存在困难。首先,人才资源形成的无形资产,虽然在生产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因其知识与智慧的无形性,使计量存在困难而无法纳入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在会计事项上得到反映。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产的增值能力也是巨大的,但是要将信息资产计入无形资产,无论是信息技术发明者拥有的信息技术资产,还是信息产品使用者持有的信息产品资产,都没有计量的依据将其量化,因而无法计量。第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知识的依赖越来越强,知识在产品价值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知识的耗费量就应该记入产品成本,如何正确计算产品价值中所包含的知识量,是会计计量的又一难题。最后,对收益计量有较大困难。人力资产投放生产所形成的收益,由于难以界定其在收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程度,而难以计量人才资产收益量。

4.知识经济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不仅对企业物质资本的增长和创造有兴趣,而且更需要了解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和知识创新能力。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建立能全面反映企业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5.会计工作重点转移。第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会计工作重点逐步由会计核算向会计管理转移,在传统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产业的普及和成熟,在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可以将其工作重点从核算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经济的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继续教育;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1990年联合国一研究机构的年度报告中。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正式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随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日渐发展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必然要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并改变着经济社会生活的面貌。而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一、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它的特点是以信息的生产与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技术和服务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研究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不断更新为目标。知识经济将给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它不同于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是资本,也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自然资源、货币是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智能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无形的资本。这种无形的资本要靠一种最有效、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来获得,那就是未来教育体系中起巨大作用的继续教育。

二、知识经济社会中继续教育的特点

知识经济竞争的基础是科技和教育,而继续教育又是未来教育体系中的生命力。继续教育是知识向经济过程融合和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知识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源泉。

本文对于在知识经济中继续教育概念的界定更偏向于张伟远教授的观点,即: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继续教育应该是和正规教育并列的两个系列,职业教育是继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人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同时,根据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社会的要求,继续教育不应该再是一种精英继续教育而应该是一种全民化的教育。

(一)终身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让我们明确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我国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工业时代,教育一般集中于大学毕业前的全日制学习,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和学习过程逐渐向终身化方向发展。在终身教育的观念下,教育是一种连续、不间断进行的过程。按照终身教育的观点,人的一生必须是自始至终受教育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社会对每个成员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将发挥以往任何时候从未有过的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一次性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核心的终身教育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的中心。继续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知识经济将有力地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将对继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二)多样性

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对知识有极强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还要求每个人能及时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更新、提高与完善,这正是继续教育的优势所在,它能利用现代网络教育平台,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能及时地进行教育的再继续,而不单指以前的面授,这样无论是学习方式还是教育手段通过网络这个媒介,都实现了教学的多样化,方便了学习对象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提高。

另外在教育主体上,继续教育更是充分体现出来它的多样性。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和社区等都成了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扩大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当知识经济的浪潮来临时,继续教育渐渐成为市场化下的产物,为知识经济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性

本人认为继续教育之所以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更多是一种终身学习观念的体现。继续教育单从继续二字来看,继续教育体现了一种连续性,一种不轻言放弃学习的精神。而知识经济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它的创新性,但创新往往离不开一种终身受教育的观念,离不开一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再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创新。

坚持创新,必须创新继续教育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多采用互动性、研讨式、案例式等新的方法,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创新,必须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理念。继续教育的发展已呈现出培训活动市场化、培训机构企业化、教育内容个性化、培训手段现代化和培训制度终身化的趋势。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求继续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站在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平台上考虑继续教育。我们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契机,推动继续教育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推动继续教育手段向先进性、现代化迈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继续教育的战略性基础地位将显得更加突出。

三、继续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起核心的作用

(一)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知识半衰期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知识就会出现相对不足,很难满足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而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来解决就成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人力再生能力理论”告诉我们,人不仅是劳动力,更是一种资源。知识经济需要更多是优质高效的人力和智力资源,这样才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使国家、企业和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继续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充当了“充电器”和“助推器”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中,跟上时代步伐,使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必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继续教育对知识经济发展起助推器的作用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据对29个国家的调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的25%应归功于教育的作用。而继续教育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继续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很快地内化为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从而加强和加快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和速度。因此,继续教育最充分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是“教育的经济”和“学习的经济”。继续教育发展的超前性,必然极大地推动着知识经济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于德君,李艳霞.浅论知识经济与继续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51-52,64.

[2]徐荣远.试论知识经济社会与人教育观念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3,(3)26-27.

[3]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5-19.

[4]舒服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促进继续教育发展[J].中国建设教育,2006,(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