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管理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自古以来,酒店就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企业,无论那个时代都有酒店存在的身影,但是不在哪个时代,酒店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盈利。而盈利中最关键常见的就是成本的控制。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成本控制的越低盈利就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关成本控制的问题就一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酒店财务管理中的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酒店 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问题分析
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一个酒店的经营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耗费的过程,所以追求控成本控制,让收益达到最大化是酒店管理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也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一个酒店的经营我们基本可以分为三大块:一、餐饮;二、客房;三、能源消耗。这三大块如果按照原材料进入酒店的先后来计算的话,我们也可将之分为:采购、加工、人力和能源四个成本类别。一个酒店的成本控制基本就是这几个方面。其中采购作为酒店经营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成本控制的最重要的一项。无论是餐饮,还是客房,乃至于能源消耗方面都离不开采购。而从降低成本来看,无非就是货比三家,争取用最少的钱买质量最好的东西,在大批采购和库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最重要的。而加工环节则主要是餐饮方面的厨房成本控制,厨房经营的好坏决定着一个酒店的餐饮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决定着酒店的兴衰。所以这一点不容小觑。
下面我们就系统看一下当前酒店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地位不突出,机构设置不合理,成本控制的体制不够完善、严谨
实际上,当前存在的很多酒店都没有设立财务总监,有的虽然设置了也只是作为一个部门经理。不进入领导班子,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更无法去控制各部门的支出,而且有的酒店没有专门另设采购部,又或者采购部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不受财务管理,这样,财务就无法及时的了解市场行情而控制采购的支出,起不到监督控制作用。
而这些现状将一个重要的讯息传达给我们,即在整个采购、入库、挂账、付款、部门领料和使用的过程来看,整个酒店的经营环节中成本控制体系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缺乏监督。比如,在酒店的日常维修工程中,用什么,用多少都是由维修人员决定,这方面的财务支出无法做出相应的判断,自然也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二、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细化的成本预算
从第一点我们已经看到,财务机构的地位,成本控制体制的完善与否都决定了很多酒店几乎无法指定预算,也下达不了消耗的定额,因为他体制存在的漏洞决定无法针对具体项目层层细分。还是以采购为例,采购部门独立,或根本就没有采购部门,财务无法了解市场,无法给出具体的采购支出预算。更不要提餐饮的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等等。预算都无法确定,那么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等问题也无法解决了。
三、部分酒店设备陈旧,能源消耗较大
部分酒店建店时间较长,设备有些老化落后,时常发生故障,因此能源消耗大,而且维修费也是一笔较大的成本支出。
酒店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制度和标准
种种表现告诉我们,在加强成本控制中,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工作体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制定了一套合理的程序、制度和标准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第一,理顺生产流程,建立生产标准。保证整个流程在监督和控制之下,消除操作性的误差,确保在餐饮业方面食品质量达到优良品质。
第二,标准制定后,要严格监督各个环节,统计出出菜的数量和质量,做出正确的评估预算。
二、加强财务管理,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从而制定成本预算
实际上,在整个成本控制中,采购作为第一个环节,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源头。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酒店采购成本控制,应该在今后的经营中将采购纳入财务部,并重视财务让其预知参与酒店的管理。这样能够有效的加强财务对各个部门间的联系,而且在管理中更加了解市场的行情,能够及时的对采购方面支出随着市场变化做出调整,既不会增加采购部门的压力也不会浪费酒店财力。另外,也是由于参与了酒店的管理,财务可以对每个细节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一份合理的、科学的,完整而且喜欢的预算,这对于酒店的成本控制来说是最有效的,而且在整体分析的同时也能及时的将酒店经营中的漏洞指出并且改善。
三、加强内部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加大对采购成本、加工成本、能源消耗以及设备的日常控制力度。采购和加工方面主要是加强监督,认真考核。而能源消耗方面,主要是在餐饮部、洗衣房这两个耗能大的部门安装好水表电表等,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每月都要按照酒店所下达的指标控制。并且就酒店的整个能源使用的情况进行调查,找出节源措施。日常设备方面,酒店的日常设备很多,如:中央空调、电梯、洗衣、锅炉等等,所以但就维修、保养等方面就是一项很大的支出,所以就这方面预算要做好“预防性”预算。
综上所诉,在一个酒店经营中,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而若要提高盈利率成本控制问题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难题。而且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酒店的超额利润也渐渐消失,酒店业进入了一个低谷,不但盈利率降低,连生存也面临危机。因此,酒店成本控制的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聂晓伟,李敏.浅析酒店的成木控制.商业经济.2009(5):97-98.
(国网西安供电公司,陕西西安710400)
[摘要]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力能源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对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时刻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力行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技术、高精度设备的应用行业,而当下我国的电力行业面临着监管缺位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使我国人民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失。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这对于电力生产管理体制便有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
关键词 ]电力;垄断;改革;生产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17
1我国电力生产管理现状
1.1电力行业管控落后
在我国电力行业的生产管理体制当中,具有最高决定权的政府,不仅制定电力行业执行规章制度,还要进行管控规制,同时由于电力行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又使得政府当中的众多单位分别掌握一部分电力行业的监控的职权,这便使得电力行业中对于电力生产管理的监管职能分权治之,无法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
1.2电网公司垄断定价
电网公司在现在的电力行业中有着完全垄断的控制力,不仅在输电的一方只能将电卖给唯一的电网公司,同时在买电的一方也只能没有选择的从垄断的电网公司进行消费。在电网公司没有市场竞争和政府大力监管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利益制定了独特的定价模式。不仅将自身的风险转嫁给了用户承担,同时也由于合同中的硬性规定使得民营资本等难以进入电力市场,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断地抑制着电力市场的市场竞争。由此不仅降低了电力行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活力,也损害了用户的个人利益。
1.3发电公司风险转嫁
由于缺乏强力的市场监管机制,以至于造成发电公司实际的发电能力被电网公司垄断控制。因为电网公司的定价模式,使得发电公司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不会主动地更新技术,发电公司又期望在供大于求时市场监管机构能够收紧监管,在供小于求的时候放松监管。由此一来便使得发电公司自身的政策代替了市场规则,无形中便导致了垄断的出现和持续,而监督机构在无法有效监管的境遇中,使消费者承担了本应由售卖方承担的隐性风险,使用户利益遭受损失。
2电力生产管理的病灶
2.1政企不分、厂网不分
国家虽然早就将电力行业众多部门从自身的行政领域划分出去,但其中相关单位的职能部署并没有体现出来,没有一个综合性的领导单位统领整体。如果政企不分的传统体制不能够彻底改变,对于电力生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变得十分困难和复杂。同时,当前我国由上到下高度集中的人、财、物统一集中管理的这种模式对于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秩序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障碍,这也将影响到电力行业今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2全面预算管理不细致
首先,一些电力公司在对自身企业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并没有细致地规划,在做未来预算时也没有审视企业本身的优、劣势,忽略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管理预算的研究也不够细致,通常情况下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众多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但目前显然许多部门内部无法达到,对预算统计和管理不能给予强力支持。许多电力公司对企业进行统筹预算的重要性或概念并不清楚,这样的结果将会对企业今后的投资发展造成不可预计的困难。
3电力生产管理体制问题的相应对策
3.1自主的电力管控机构,产权明晰
建立一个完全自主的强力的电力管控机构是我国目前电力生产管理改革首先要解决的任务。通过独立的电力监管单位发挥其监管电力行业的权利,将其职权从国家行政机关转交到经济机构。同时给予电力管控机构自主的执法权,确保其威慑性。再者,电力监管部门的工作必须要与经济发展同步,积极引进和利用对监管工作有利的各项科学技术,加强电力管控机构对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与运用,创新管控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化。这样不仅能使电力管控部门创新管控能效,同样也凸显出电力管控系统的时代性和便捷性。
对于产权归属应当根据电力投资主体的不同,对不同资产权属进行明确分割,完善和扩充电力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元素,构建一个健康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对于违反电力监管部门规章政策的电力企业要给予坚决惩处,使我国电力行业回归到公平公正自由的市场竞争中。
3.2综合性的电力交易市场,厂网分离
虽然电网公司的垄断地位使得我国的电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但同时也由于其垄断地位破坏了正常的电力市场交易环境,这对于电力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毁灭性的。为了促使电力市场回归正常化的市场竞争当中,破除电网公司垄断地位,打破垄断,可以将电网公司的输配电分解开,电网公司只负责输电,而广大的电力单位可以与用电大户单位直接交易而不必通过电网公司垄断的间接交易,这样不仅保证了电力企业的自身收入,同时也能够使消费者的经济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样才能够使电力市场保持公平、公正的自由竞争。这样也能够令电力企业为了不被淘汰而不断创新技术和革新设备。
3.3科学合理的定价方法
电力企业虽然依靠着垄断地位凭借垄断价格攫取了高额利润,但也使其丧失了对于自身的创新能力,使得企业得不到良好发展。在这种垄断的状态下,将无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不能让企业提供高效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活力。为了是电力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将原始的电网公司垄断时的成本加成定价的方法取消,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制定弹性电价,将有助于电力企业之间良性合作与创新,有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4细致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当前电力企业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使领导者详细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对企业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金做到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使企业资金周转处于了一个良性循环当中。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到调节引导的优势作用,对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用。
4结论
电力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必须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向而行,通过自身的创新发展供给社会的需求,以自身的改革创新带动社会稳步向前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而如何能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生产管理体制改革之间寻求平衡将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挑战,这将是电力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向前可持续发展必经的探索历程,同时也对促进电力行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晶晶.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13.
一、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时间并不长,基本上属于新兴专业,所以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教学设施设备的匮乏。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初级管理者和最基层的服务员。基于这一培养目标,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培养其最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大部分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
3.教材内容陈旧。现阶段,中职院校使用的酒店管理教材更新速度慢,脱离酒店业实际状况,不利于学生在将来实践中对计算机订房系统的熟练掌握及运用。
4.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目前,很多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对酒店经营管理缺乏真正的了解与认识。我国多数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酒店实战经验,不了解酒店的现状及运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缺乏与酒店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所掌握的酒店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活动有效对接,使得教师观念、教学方法与瞬息万变的市场差距很大,更缺乏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变化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因此,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不会产生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5.实习实训面单一。在教学中,实践操作的课程安排单一,导致知识和实践的脱节,并使学生实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将来就业。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将来大多工作在酒店业服务的第一线,必须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及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
二、针对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1.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使学生在实训基地操作的时间逐渐增多,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酒店行业的实际,将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结合起来。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Internet网、多媒体教室、课件等先进设备来开发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了解酒店的规范化服务与管理,了解国际酒店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2.采用“课堂――模拟实训室――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模式应采用“课堂――模拟实训室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扎实理论功底;在模拟实训室练习基本操作,夯实专业基本技能;在实习岗位上进行实践,工学结合,训练专项技术能力;再回到课堂上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端正实习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做好职业规划,使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为现代酒店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除了在校外酒店企业中的实习,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进一步完善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有助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早适应将来校外实习的工作环境。
4.拓宽讲授内容。专业课教师除了讲授专业课本知识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酒店专业的视频材料,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酒店,课堂上模拟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脱离凭空想象的环境。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经验,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应用。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这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院校应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和企业合作机制,鼓励教师定期去酒店企业进行进修和培训,学习酒店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操作技能和服务标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关键能力是当今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变,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6年11月,国际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视频会议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大格局中,知识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要求进一步提高,而我们传统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无法满足这种新的人才培养的需要。
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侧重于工具性操作技能培养,难以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人生理想,升华自身价值,就必须具备关键能力。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奇缺,而近几年,我国酒店的数量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发展,但人才的供给却远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培养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来源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毕业生的关键能力欠缺,使得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岗位和职业变化,导致毕业生在岗位转换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酒店急需有用的管理人才,而社会上招不到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此也是一筹莫展,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和提升关键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酒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形成了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强烈需求。而现行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却不容乐观,其专业领域和方向相对狭窄,毕业生普遍缺乏奉献精神和职业认同感,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创新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整体上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完善,还存在着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以及师资等问题。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其他高层次的能力(比如英语方面)还是比较欠缺,
对于酒店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现代酒店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想法认为从事酒店工作的人都是学历层次和技能层次比较低的,这种观念早已经不能跟上现代酒店发展的步伐。酒店从业人员普遍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士,必须在管理应变能力、对客服务技能、个人综合素质、较高的其他技能(比如英语会话、计算机操作等)、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和应变方面都有非常好的表现,而不只是懂得一些简单的酒店操作技能就行,需要成为真正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还需要强化酒店方面的关键能力。
论文写作提纲(不少于500字):
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一)、酒店管理专业前景
1.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在全球与中国地区的发展速度与就业率将远远超出传统型行业。
2.全球很多著名大学均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在这些著名的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课程设置之中均提供为期半年至一年不等的带薪实习和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其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其它专业的学生。
3.酒店行业其薪金与社会福利收入远远高于其它传统行业,同时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其工作地位会稳步上升。
4.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大力促进中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其行业前景非常乐观。
5.中国各地大中小城市均把旅游业作为其经济增涨的源动力,其政府与社会投资将不断增加,将会是中国最具活力的行业。
(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与旅游基础知识,具备酒店基本管理与服务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各饭店、酒店、宾馆从事酒店基层管理及餐饮、客房服务工作
(三)、培养要求
1、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3、酒店基本理论
4、技能培训
4.1前厅技能训练
4.2餐饮技能训练
4.3客房技能训练
4.4康乐技能训练
(四)、何谓关键能力
(五)、毕业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能力
1、应具备的品质
1.1具有诚信、坚毅的品格
1.2敬业、负责的职业道德
1.3团队协作精神;
2、应具备的知识及能力
2.1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
2.2自学能力
2.3进取创新意识;
3、对行业的了解
3.1掌握现代服务理念
3.2了解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4、业务知识的掌握
4.1熟悉酒店前厅部门知识
4.2熟悉酒店客房部门知识
4.3熟悉酒店餐饮部门知识
4.4熟悉酒店康乐部门知识
5、熟悉我国酒店业发展的知识
5.1发展方针
5.2发展政策
5.3发展法规;
6、具备的专业服务能力;
6.1前厅服务能力
6.2客房服务能力
6.3餐饮服务能力
6.4康乐服务能力
6.5会议服务能力
7、其它相关能力
7.1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2文字表达能力
7.3人际沟通能力
7.4职业外语表达能力。
(六)、目前本专业学生尚存在不足的关键能力
1、人际沟通能力
2、处理客人投诉的能力
3、洞察能力
4、专业的外语服务能力
5、统筹管理能力
(七)、解决措施
1、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的措施
2、增强处理客人投诉能力的措施
3、培养洞察能力的措施
4、提高专业外语服务能力的措施
5、培养统筹管理能力的措施
本论文拟创新之处:
(一)、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和掌握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1、在学校环境下
2、在实习单位环境下
3、在日常生活环境下
(二)将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分不同阶段来获得
论文写作计划(时间安排):
1、2009年6月:完成开题报告
2、2009年7~8月:开题报告的审核及其定稿
3、2009年10月: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2009年11月:撰写论文初稿
5、2009年12月:论文的审核
6、2010年1~2月:论文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书目)
期刊名称(出版单位)、时间
[1]李燕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西部科技,2005,(07)。
[2]徐娥.上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J].科学与管理,2008,(06)。
[3]陈贵虎.谈团队建设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01)。
[4]张雪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03).
[5]张蕊,李友根.我国酒店管理人员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9,(01).
[6]易红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J].才智,2008,(07).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水平主要通过就业率与对口就业率两项指标来衡量。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的量,不能有效地反映就业的质;对口就业率则既能反映就业的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业的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就业率相当高,但对口就业率则较低。究其原因,当前酒店业面临着政府公款消费急剧下降、新开酒店数量不断增多的现实竞争环境;同时,酒店业还面临着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理智、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消费状况;另外,还有诸如人工成本急剧提升、管理费用不断增加等诸多经营管理困境。这些困境致使酒店业利润率出现下行趋势。虽然酒店业多次提升员工薪酬,但提薪幅度有限。相对于其他诸如金融、航空等服务业而言,仍然处于劣势。即使与生产性行业比较,也没有竞争优势。酒店业吸引力弱,加之社会认同度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到酒店就业的比率较低。较低的对口就业率不仅弱化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极大地影响到酒店业持续健康发展。虽然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了诸多解决路径,但都未探寻到有效路径。究其原因,在于国内学者偏重于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学校教育的主体性作用。我们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其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因素决定了其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比一般本科学生弱。在此前提下,强调学生主体性而忽视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只能是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对口就业率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来研究对口就业率问题。
国外学者们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口就业率提升路径、政府吸引与集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偏重于定量分析,形成了丰富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如King,Mxkercher和Waryzak比较分析了中澳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凯茜?恩兹从机制角度,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形成路径进行了分析。国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对于国内学者开展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们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大量研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对口就业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于三个方面: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学者偏重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代表性的有张有根、李起潮、王伟廉、马廷奇、周洪宇、钟秉林等;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集中于定性研究,很少进行定量研究;从研究结论来看,形成了诸如“企业学院制”、“定单制”、“工学交替制”、“企业全程参与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虽然对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对口就业率,克服供需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强调校企双方或校企生三方的匹配性,忽视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主体性,并不能达到有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的目的。因此,将学校教育置于主体地位,突出学校教育的主体功能,构建并运行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学生与用人单位参与,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点,尤其是适应现今家长与学生职业期望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的有效路径。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其研究目的与内容。由于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获取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数据,研究内容侧重于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内容单一,适合于定性分析。因此,我们设计了定性问卷。问卷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问题:贵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2010―2013年是多少?您认为下列哪些因素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多选)?您认为下列哪个因素是影响酒店专业对口就业率的核心因素?设计好调查问卷后,通过快递或直接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笔者随机从高职旅游教育群里抽取的55位院校教研室主任,共发出55份调查问卷,回收55份,其中9份为白卷(卷头注明该院校没有酒店管理专业),问卷回收率为83.6%。对问卷整体信度进行分析,得到alpha值为0.852,表明样本通过信度检验。
从受访院校所在城市来看,超过一半的院校位于省会城市;从受访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层次来看,建设水平高的酒店管理专业基本上是旅游类专科院校或办学历史较长的院校;从受访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统计来看,2010―2013年期间,超过一半的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低于20%,这表明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现象突出,专业服务行业功能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受访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的原因选择来看,全部选择学校主体教育功能缺失,比例最高,其他依次为酒店企业吸引力弱、学生期望值高、社会偏见影响、亲属不支持,这表明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意识到专业对口率低的首要原因是院校自身,需要强化学校自身主体教育功能。表1是受访样本基本调查结果统计。
三、突破路径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整体对口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这既反映了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困境,也折射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现象突出。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期望能找到解决路径。可惜的是,他们提出的方案,要么重视学生内在动力,要么重视企业参与,要么提倡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互动,却未能真正起效。究其原因,这些方案没有找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较低的核心主导因素,当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出解决路径。从问卷调查可知,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校主体教育功能方面的,有来自学生方面的,有来自酒店吸引力方面的,有来自社会方面的,有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若深入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发现,学校主体教育功能是最核心因素,其他因素均只起辅助作用。学校主体教育功能引领着学生期望值,支配着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社会与家庭支持度。学生期望值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规划,对自身价值的期望。大学教育的功能之一便是通过职业能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指导引领学生的职业期望,满足学生职业期望。酒店吸引力弱从客观角度来说,确实影响着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但无论其如何起作用,始终只是外因,不构成主因。众所周知,酒店吸引力强与弱,不是学生能决定的,也不是学校能决定,是由社会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与酒店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来决定。在目前国内酒店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水平不高的情形下,酒店企业员工收入很难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因此,在一定时期内,酒店企业吸引力还会处于较弱水平。基于此,很多学者认为,酒店行业吸引力弱是造成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的主因。这种结论,既否认了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也是本末倒置,完全把学校教育责任开脱开来。同样,社会偏见与家庭支持度也都是外因。社会偏见与家庭支持均有特定历史阶段性,受价值观影响。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下,社会与家庭均认为从事管理型岗位社会地位高,家庭认可度高。因此,若其子女能从事基层管理岗位,薪酬具有竞争性,社会偏见与家庭支持力度低的因素就会因此而改变。也就是说,社会偏见不是一成不变的,家庭支持力度的高与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现实情况也允许学校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基层管理者。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每年星级酒店新增管理岗位近40万,而每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足35万。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调整到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不仅现实而且可行。可见,学校主体教育功能发挥得好,学生质量高,就业契合社会与家庭的期望,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相应就会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只有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构建起既让企业参与、又符合社会、学生、家庭期望值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才是突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困境的有效路径。
在上述模式中,核心环节是学校主体教育功能的发挥,其他环节围绕其开展。
第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原来定位于高技能人才转向定位于基层管理者,以此区分高职与中职或技校的教育功能。客观来说,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技能上并不一定比中职或技校学生强。应该及时调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然两者教育功能相同,高职教育价值就存在疑问。另外,从学生、家长、社会评价方面也需要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有些学者或许会认为,定位于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会失去高等色彩,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其实,将酒店管理专业定位于高技能人才,才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育功能。
第二,设计符合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成长路径的课程体系。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成长路径一般经由基本管理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与职业提升能力三个阶梯式成长阶段。基本管理能力方面可设计专业基础方面的课程,如酒店管理学、公共营养知识、管理思维与艺术、酒店职业英语、第二外语等;综合管理能力方面可设计实务方面的课程,如酒店营销实务、前厅客房运行与管理、餐饮运行与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主管管理实务、酒店督导实务、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可设计职业能力提升方面的课程,如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筹建实务、企业品牌与文化建设、经济法、音乐欣赏与舞蹈训练等课程。
第三,实施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三练式实践教学模式。基本管理能力课程适合于学用演练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实行专兼职教师共同授课,专任教师主要讲授理论,兼职教师主要讲授实践部分。现在,高职院校鼓励专任教师进行职业技能进修,以此期望专任教师承担实践部分。这种想法固然值得提倡,然而事实是,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根据教师提供的一本职业资格证书就认定为“双师”素质。要知道,现代酒店管理理念、方法与技巧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高职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而来,没有行业从业经历,即使在企业挂职锻炼半年甚至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践经验也不一定能适应变化中的酒店管理实际。因此,基本管理能力课程实践部分应当由具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兼职教师来讲授,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开始接触到实际管理案例,获取实际管理技术与方法。综合管理能力课程适合采用就业锻炼模式。职业管理能力课程以实践课程为主,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酒店职业管理方法与技巧,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其就业话语权。就业锻炼模式关键是学校主体的深度参与。例如,顶岗实习课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学生安排到星级酒店相应岗位上进行为期数月甚至一年以上的岗位实习,每个实习单位配备一位指导教师,应该说,这种模式相当普遍。虽然这一模式符合企业与学校的意愿,然而不一定符合学生意愿。如果仅关注于自身利益,而没有兼顾到学生利益,这种实习模式不可能长久,也没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