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GEM模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醴陵陶瓷产业集群

如何使传统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并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虽然一些地区如江浙的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竞争力增强,然而众多欠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集群却发展不起来,竞争力不断下降。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差异的产生?虽然有国家政策、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传统产业集群能否对自身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找出影响自身竞争力的劣势因素所在。

本文以GEM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并提出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以为欠发达地区寻求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提供借鉴,进而促进我国各地传统产业集群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湖南省醴陵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06年湖南省把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列为省50个支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集群。

(一)产业规模方面

醴陵的日用瓷产量占湖南省的95%以上,占全国陶瓷总产量的15%左右,位列全国第三位。醴陵共有陶瓷企业47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家,占36.6%;规模以下企业359家,占64.4%;实现工业总产出72亿元,占醴陵全部工业总产出的37.8%,约占湖南省工业总产出的1%,对醴陵GDP贡献率达22.5%;年末总资产32.1亿元;全部陶瓷企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06年,醴陵全年共生产日用陶瓷18.3亿件,其中出口8.35亿件,工业陶瓷24万吨。

(二)地理分布方面

醴陵陶瓷产业主要集中在醴陵城区、城郊和106国道东南乡沿线的浦口、王仙、黄沙、东堡、孙家湾、嘉树和泗汾等乡镇,分布范围约为4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国光瓷业、群力瓷厂为代表的城北工艺美术瓷产区,以华联瓷业为代表的嘉树、孙家湾炻瓷产区,以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浦口华鑫公司为代表的浦口、阳东和大林电瓷产区,以泰鑫瓷业为代表的城南工程陶瓷产区和沈潭、东富工业陶瓷产区等几个特色陶瓷工业产业带。

(三)产品种类方面

按产品制作工艺分,醴陵陶瓷产品可分为高温瓷、中温瓷;按产品结构分,醴陵陶瓷可分为日用瓷、建筑陶瓷、工艺瓷、特种瓷和电瓷等;从新产品来看,醴陵陶瓷有轻质陶瓷填料、550千伏六氟化硫瓷套、真空陶瓷管、抗菌陶瓷、骨玉瓷、康玉瓷、象牙瓷和炻瓷等一批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

(四)企业性质方面

在醴陵登记注册的陶瓷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多种类型。

二、运用GEM模型对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一)评价步骤

1 前期资料搜集。根据GEM模型的六个因素,设计了“醴陵陶瓷产业集群”调查问卷。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所需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约谈方式进行搜集。对醴陵22家陶瓷及相关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份,收回有效问卷14份。其中,日用陶瓷企业7家、工艺美术瓷企业2家、电瓷企业3家、工业瓷企业1家、生产多种类型陶瓷企业1家、国有企业2家、中外合资4家、股份制企业4家和独资企业4家。在个别约谈方式的调查中,对11家陶瓷企业的最高负责人、4个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湖南陶瓷协会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

2 统计并分析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计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对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统计,在结合GEM模型六个因素和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与该集群相关度较强的25项二级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指标评分如表-1所示。

3 应用GEM模型进行分析。根据指标得分,应用GEM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得分,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二)对量化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得分为380分,全国平均水平为250分(把六个因素定为5分再代入GEM模型的计算公式中进行运算即可得出),该集群的6个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约为6.20分,说明其具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但总体来说竞争优势不明显。而其中的资源、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等3个指标平均为6.7分,说明在上述3个方面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厂商的结构和战略等方面的得分较少,分别为5.64分、5.56分和5.88分,说明这3个方面的因素是该集群的弱项,已经成为制约醴陵陶瓷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下面对影响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六大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资源”指标得分较高,为7.49分,说明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良好。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人员方面。醴陵有数量多和技术熟练的专业陶瓷生产艺人,特别是在工艺美术瓷中有邓文科等数十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程师。这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优势,但与江西景德镇相比,大师数量偏少、年龄结构偏大,这也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需要注意的地方。二是资本资源方面。调查的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平均固定资产为1984.37万元。三是醴陵有中国唯一的釉下五彩的技艺。四是能源供应方面。调查中使用了天然气的企业有11家,天然气普及率为64.2%,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的企业的平均税前利润为269.94万元,使用其它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的企业其税前利润仅75.67万元,前者利润是后者利润的3.57倍。这些都是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第二,“设施”方面表现较弱。调查的企业全部认为醴陵陶瓷产业工业园的设施比较完善,目前已经有28家企业在工业园区落户,但落户的企业以本地企业为主,说明陶瓷工业园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有限,园内大型的专业化配套企业还比较欠缺。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虽然落户醴陵,但调查中的企业普遍认为该协会的作用还未真正发挥。集群内企业融资能力不强,调查中的企业有11家采取企业自筹的方式融资,有10家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这也说明企

业融资方式较为单一。醴陵境内存款达73亿元,但仅利用了23亿元,还有50亿元存款尚未被利用,说明醴陵金融市场前景很广阔。醴陵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路都十分方便,还有醴陵至出海口的专线,这在内陆腹地的县级市中并不多见。目前,醴陵的公共科研机构相对缺乏,只有几家大企业设有研究机构,而这几家研究机构都分别隶属于各自企业,科研成果不能被集群内其它企业共享,不利于集群内资源的整合,而且企业的研发多为简单的技术改进,与国际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不利于集群的长远发展。调查中的企业的科研平均投入为75.86万元,数额较小,这说明集群内企业对科研还认识不足。醴陵商业环境较好,设有商检和海关两个部门,这在地处内陆的县级市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为集群内企业出口提供了方便。

转贴于

第三,“供应商与相关企业”方面表现较弱。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配套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甚至提供的产品有些还达不到陶瓷企业生产高标准陶瓷的要求。如本地生产的瓷泥500元~600元/吨,而外地精制瓷泥要2500元~2600元/吨,尽管外地瓷泥比本地瓷泥贵了2000元/吨,但本地厂商仍然宁愿到外地购买,原因就在于本地生产的瓷泥达不到生产高档陶瓷的要求。类似的情况在产品包装等环节也同样存在。这说明本地供应商的实力还有待增强,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在调查的企业中,日用瓷企业在醴陵采购瓷泥的平均比例为33.33%,电瓷企业在醴陵采购瓷泥的平均比例为45%,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现实中,除了醴陵本地产瓷泥外,湖南省还有衡阳县界牌这个国家级的主要瓷泥产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四,“厂商结构和战略”方面表现较弱。调查中的企业有8家制定了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占调查总量的57.14%。在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的方式中,2家企业采用扩大生产规模方式;8家企业采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式;4家企业采取两种方式并重的方式。这说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进取心较强。股份制企业是集群内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经营、管理上能更灵活地适应市场的要求,所以产权结构得分较高。企业内部竞争激烈,有10家调查中的企业认为集群内的竞争是恶性竞争,占调查总数的71.43%,其竞争多集中于成本,在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方面的竞争相对较少。此外,由于企业间相互压价,导致了集群内企业产量大利润却不高。目前,已经有部分集群企业意识到了自身的弱点,并积极在技术、工艺和设计等环节上进行改进,通过提高产品的附件值,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避免过于激烈的竞争。

第五,“本地市场”表现较好。国内陶瓷市场规模较大,虽然醴陵釉下五彩瓷占国内市场份额较小,但由于醴陵釉下五彩瓷具有环保、健康两大特点,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国内现在已经出现了釉下五彩瓷收藏热,这说明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的潜力很大,调查中有12家企业认为醴陵瓷器的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第六,“外部市场”表现较好。近年来兴起的炻瓷表现较好,以出口为主,主要销往北美洲、欧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其它日用瓷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来出口。但是,出口的产品仍然是以中低档为主,产品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调查中的企业有10家认为,产品在进入外国市场时难度较大,进入外国市场的障碍还很多。企业进入外国市场的壁垒主要有对国外市场的不了解、缺乏专业人才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

由此可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要继续发展,就势必要突破薄弱环节,只有这样醴陵陶瓷产业才能不断发展,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作用才会更加显著。

三、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第一,加强与相关大学的联系,培养和引进专业的陶瓷人才,增强集群发展后劲;第二,政府要加大对大型专业化陶瓷配套企业的引进力度,不断完善工业园内设施,努力促进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第三,培养一批具有强竞争力的龙头陶瓷企业并组建上市公司,打造出醴陵经济的“航空母舰”和“单打冠军”;第四,建立信贷安全区,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突破企业资金瓶颈;第五,以政府牵头,加大科技投入,设立公共的研发平台,为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企业服务;第六,挖掘醴陵陶瓷文化,打造“中国瓷城”品牌。

(二)行业协会方面

第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尽量避免恶性竞争,引导企业之间的竞争朝良性发展;第二,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企业方面

第一,提高天然气利用率,实现成本、环境双赢;第二,企业应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分析消费者喜好和不断开发生产出适应消费者心理的产品,做到引领市场潮流,挖掘市场潜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第三,打造醴陵陶瓷企业品牌,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醴陵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A],醴陵统计,2008,(3):4

[2]挖掘表达陶瓷文化,彰显魅力瓷城特色——醴陵市陶瓷文化遗产调查报告[R]醴陵市政协,2007,(6):2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全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效率及各级地市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预测了各省(市、区)的经济效率。结果显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效率成正比。因此,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加大流通产业发展力度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率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流通产业 经济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回归分析

相关研究阐述

(一)经济效率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对经济效益进行研究。1957年,法雷尔指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组成厂商效率。技术效率是厂商通过给定投入集的方式获得最大化产出能力的反映。配置效率是在给定价格和生产技术的情况下,厂商通过最优化比例利用投入能力的反映。通过进一步的分解得出,其中的技术效率分别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组成。此外,经济效率的测量是由技术效率测量和配置效率测量构成。1993年,罗斯基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将经济效率分为技术效率(X-效率)、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三种情况,其中动态效率是由技术进步而引发的。

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就经济效率问题分别针对我国全社会、各省(市、区)的经济效率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经济效率测量进行了研究。2004年,颜鹏飞和王兵在针对我国在1978-2001年期间30个省(市、区)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得出随着技术效率的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也日渐明显。2005年,针对我国制造业34个分行业1986-2002年的面板数据,李小平和朱钟棣进行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并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2009年,周端明针对我国在1979-2005年期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和时序演进的基本特征采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方法进行预测,发现农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都有增长,其中全要素年均增长率最为显著,由此证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推动我国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古彬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服务业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技术效率预算,得出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演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并且上升趋势明显。

通过整理文献发现,从宏观角度看,针对怎样提高经济效率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然而,从企业微观角度的管理或者制度看,针对如何改进企业效率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由此可见,其基本属于生产效率范围之内。

(二)流通产业地位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所谓流通产业是指负责将制造商所生产的制造品通过交换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的企业集合。2007年,赵娴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流通产业的地位一再升高,并成为先导产业。流通产业不仅决定了产品的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2009年,王春雨和仲深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计量的方法针对全国30个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流通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分析,得出流通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并将长期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2008年,李蕊分别针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运用版面数据的方法进行量化研究,得出流通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日益减小。2010年,曹静针对流通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关联性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每当流通产业GDP增加 1个单位,国民经济其他产业GDP也随之增加0.1363个单位。因此,流通产业可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

以上各类文献阐述了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流通产业不仅是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产业之间的联通桥梁,同时流通产业的强弱还能反映了社会交换效率高低,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时,很多文献利用经济部门所提供的生产、消费、就业效应以及流通产业总量数据和经济增长总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得出流通产业可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为了有效改善社会福利,必须针对经济体系中投入和产出相对的数量情况进行综合衡量,有效提高运行经济体系的效率从而提高产值。但是,经济总量数据的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有效运行经济体系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流通环节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流通产业的强弱就可以直接反映社会交换效率的高低。因此,从宏观视角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流通产业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探讨提升经济效率十分必要。此种研究探讨可以有效补充从企业微观视角探讨经济效率改进方法,并能有效支持国家和企业的相关政策。

我国31个省(市、区)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

将表1中的省(市、区)按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低到高依次排列,重庆、天津、云南、贵州、甘肃、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这10个省(市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前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902.6亿元,仅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7%。而作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后10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北、辽宁、河北、四川、北京,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2682.10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32%。

我国各省(市、区)经济效率的测算

(一)预测数据和选择数据

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本文选取2009年各省(市、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和就业人员数(单位:万人)为投入指标,并选取2009年各省(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为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针对经济效率进行预测。

(二)测算方法和测算结果

数据包络分析法利用现象规划将预测数据建立非参数分段曲面(或前沿)进行决策单元(DMU)的效率情况的预测。若决策单元是有效的,那么该决策单元格必定在生产前沿面的上方,反之,若决策单元是无效的,那么该决策单元格位于前沿面的下方。假如有I个决策单元,并且对每个决策单元使用K种投入要素,生产M种产出,那么求解第i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过程,如下:

minθ,λθ

st-qi+Qλ≥0

θxi-Xλ≥0 (1)

λ≥0

minθ,λθ

st-qi+Qλ≥0

θxi-Xλ≥0 (2)

I1λ=1

λ≥0

θ表示标量,λ表示一个 I×1常数向量。那么第i个决策单元的效率值便是求解得到的 θ值。θ值一般小于等于1。若某个决策单元的 θ值等于1,则决策单元格有效,并且该决策单元在前沿面的上方。为使计算结果大于或等于用CRS模型所得到的结果,可将I1 λ=1(其中I1表示元素为1的I×1向量)这一凸性约束条件代入(1)式中,将(1)式转变为可变规模报酬(VRS)假定的 DEA模型,即(2)式。此方法可以构建出一个由相交面组成并且边缘面将观测的数据包络比不变规模报酬(CRS)锥包更紧凑的凸包。

本文是采用VRS的 DEA模型来预测经济效率,因为在最优规模下运营决策单元一般是不能实现的,而CRS模型假设所有的决策单元均以最优规模运营,与实际情况相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组成技术效率,并且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当投入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是否能有效使用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扩大产出,就是纯技术效率。而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则是规模效率。本文将经济效率的衡量标准设为纯技术效率并采用DEAP2.1软件包预测数据,表2为测算结果。

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一个省市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可有效促进该省市经济效率的提高,如表3所示。在表3中,省市的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和其经济效率之间为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0.915。

(二)回归分析

为了科学地建立回归模型,加之不能统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率数据之间的量纲,先利用转换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zxij=(xij-xij) /σ为转换公式,其中zxij表示标准化后的数据,σ表示标准差:

式中,xij表示原始数据,i表示地区,j表示各个指标,xiij表示平均值。

建立回归模型:Ln(YE) =α+βLn(XC) +μ,其中YE和XC这两个变量,分别为经济效率和流通产业发展水平。选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4为回归分析的结果。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经济效率会随着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说明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可以有效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

综上,为促进我国流通产业健康且快速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巩固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加大流通产业的基础建设。第三,加强流通领域法律法规建设。第四,在推进城镇化改革中,壮大流通产业。第五,在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以及城乡市场对接的过程中,推动流通产业发展。第六,发展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兵,颜鹏飞.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的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5)

2.魏楚,沈满洪.结构调整能否改善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8(11)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有效结合,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的互动融合方式,从而保证互联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经济的内涵

上个世纪末,互联网经济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经济的内涵主要指的是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有效结合,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互联网经济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网络形式、互联网运作方式与网络经济等方面。互联网经济是网络信息的重要表达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各大网络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网络社会的要求。

二、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互联网能够改变人们的思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例如,在传统产业中,人们消费购买物品,需要自行去门店购买,但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只需要在网上自行下单消费,不需要去门店购买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消费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产业在做出了相调整,如传统金融业改变了原有的业务模式,开始推行互联网理财产品,满足人们对金融业的要求,从而保证金融业更好的发展。

三、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的互动融合方式

1.渗透方式

互联网经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方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子商务对传产业的影响,电子商务主要指的是客户能够在网上自行下单,在网上直接付款,客户如果购买的实体产品,付款之后产品会通过快递形式,递送到买家手中。如果客户购买的是虚拟产品,商家会将商品直接发送到客户邮箱中。由于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同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另一种渗透方式是将传统产业中的商品虚拟化。传统企业将其产品虚拟化,主要指的是传统企业中科技研发人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该企业中的产品投放到互联网中,客户通过网络图片与网络文字介绍了解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产品更好地展现给客户,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

2.网络经济化的优化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将互联网技术有效融合到传统产业中,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其中,在交通行业中应用互联网技术较多,在交通行业中应用互联网技术,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方便,还能够有效保证客户信息。

例如,在传统的旅游业中,如果客户要去旅游,只能够到当地站点购买机票或者火车票,既浪费时间,又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将互联网融入到旅游业中,客户不需要像之前那么麻烦,可以直接在网上购票,购买成功之后,去柜台取票就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不但能够保证购买者的信息安全性,还能够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很多商家为了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力,不断推出新的购买方案,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同时,零售行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开始进行融合,淘宝在零售行业方面的销量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很多消费者逐渐在网上购买商品,商家将商品图片与文字介绍发送到网上,消费者看到后,如果感兴趣就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使得零售商品网络销量不断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传统零售行业的发展。

3.将传统产业与电商融合

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产业开始走向电子化,有利于传统产业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电商规模越来越大,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交易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等。这些网络平台销售各种生活用品,人们根据网络图片与描述,可以自信购买所需商品,不需要自己去店铺购买,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直接在网上交易。

将传统产业与电商融合,不但能够有效节约消费者时间,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消费者发现物品与网络描述不符,可以在网上与商家沟通,把物品退回去,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消费者对电商的满意度。将传统产业与电商有效融合,虽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缺少时效性,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电商,这些网络电商与客户的距离比较远,如果客户需要退货,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网上购物时,需要注意距离问题。将传统产业与电商融合,不但能够满足客户对网络信息的要求,还能够保证互联网系统稳定运行,促进传统产业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进行有效融合,能够满足人们对传统产业的要求,保证互联网经济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震贤. 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和结合方式[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47.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第4篇

一、合同履行中公司与农户的博弈关系

以契约为纽带的“公司+农户”、公司与农户垂直一体化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农业产业化中公司与农户博弈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前者所占比重较大,为非合作博弈;后者所占比重较小,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式,为合作博弈。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中,“公司+农户”中的“+”是指“订单”或“合同”关系,这种关系中二者是“零和”博弈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两个主体之间的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表现为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合同的违约率居高不下。据统计,双方之间的合同的完全守约率仅20%左右,其余80%的合同,要么公司违约,要么农户违约。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时,农户可能会违约将农产品卖给公司以外的他人;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公司可能会拒收合同定购的农产品或者压级、压价收购,违背当初的约定。这种行为的出现,显然不利于农业产业化中公司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联盟关系。

二、农户高违约率的成因

(一)公司一方的资产专用性远远高于农户一方

一般而言,公司的土地、厂房、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等一经投入,就会产生专用性:用于加工大豆的设备无法用来加工蔬菜。而这种专用性本身带来的不灵活性就决定了其专用性资产准租金被农户剥夺的风险很大,也就是说农户违约、对公司进行“要挟”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公司与农户签了收购大豆的订单,到秋收时,农户可能要求提高收购价格(当然是在供不应求时),否则会以将大豆卖给别人相要挟。因为农户很清楚,公司如果不答应,就可能收不上来大豆,而那时即使市场上蔬菜等大豆以外的农产品的供应量很大而且价格很低,公司却因资产专用性的限制无法轻易将加工大豆的设备转换成加工蔬菜的设备,就只能承受因原料短缺而开工不足的损失了。这样,公司就可能答应农户的提价要求,也就是说农户的“要挟”会很有效,这必然纵容农户的违约。而农户一方,虽然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耕地、种子等生产资料在一个周期内专用,牛舍、羊舍等也因无法不花费成本地转换为其他生产资料,使得农户资产也具有一定的专用性。但农业生产的资产专用性相对而言有较大弹性:第一,有些资产只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专用,下一个生产周期很容易改变用途,如耕地,今年种大豆,明年就可以种蔬菜;第二,农户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其专用性资产的金额远远低于公司,所以农户的资产专用性准租金被剥削的可能性和被剥削的损失远比公司小得多,因此农户的违约成本一般而言要比公司低,就必然导致农户违约的多发性、而有经营实力也就是资产专用性较强的公司却不敢轻易违约。比如公司与农户签订了收购大豆的订单后,公司如果因当年市场供过于求擅自降低收购价格,当年可能会获得一些投机收益,但下一年农户就不会再与公司签订单种大豆、可能会转而种植蔬菜,而公司加工大豆的设备却无法在下一年转而加工蔬菜,所以公司会遭受更大损失。

(二)我国农户具有数量多、规模小、高度分散、实力薄弱的结构特性

首先,由于我国农户生产经营单位具有“小、多、散、弱”的组织结构特点,由此决定了即使农户违约,公司也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去向千万个小农户讨要赔偿;其次,我国农户的弱质性决定了即使其违约、且令其承担违约责任,也会因农户没有或没有更多可用来承担责任的资产,而令公司方(包括法院)束手无策;第三、政府、社会,包括法律,普遍存在着同情弱者情结,农户违约,很容易博得大家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免于承担相应的责任。鉴于三方面的原因,在农户违约成本很低甚至可以不承担违约成本的现实条件下,农户违约无疑很常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农业产业化中并不适于违约的事后法律制裁,更应从事前控制角度来降低合同违约率。

(三)公司自身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有限,无法提高农户违约的机会成本

公司一般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龙头,只有龙头的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足够强,才有足够的为农户让利的能力,才有足够的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诱导”、“贿赂”农户来守约的目的,才能使违约农户因失去公司的庇护而遭受较大的损失――承受相应的“经济制裁”,才能真正增加农户违约的机会成本。而我国有这样能力的龙头公司并不多,既使是国家级龙头企业也未必都具备这样的制裁能力。

三、改善公司与农户博弈关系、降低违约率的对策

(一)诱导农户增加专用性资产的投资

从公司角度而言,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比直接给农户投资更有诱导性。以蒙牛公司的做法为例,在我国乳业大战中,控制奶源是关键,为培育并稳定稀缺的牛奶原料来源,蒙牛公司通过提升牛奶收购价格、提供周到细致的技术服务等方式,诱导养牛农户对养奶牛所获高利益的预期和对蒙牛公司的忠诚,诱导农户自发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增加牛舍,而奶牛、牛舍都属专用性较强的资产。也就是说蒙牛公司想方设法在诱导农户主动增加专用性资产投资、自愿承受专用资产的不灵活性,自然也就使农户承受了高额违约成本。如合同规定,农户一旦违约,蒙牛公司将拒绝再收购其牛奶,而农户将牛奶转卖给他人是需要转换成本的,尤其牛奶具有容易变质、不易保存的特性,若蒙牛公司拒绝收购,其投入的专用性资产便无法得到相应回报,就会遭受较大的损失,也就是说农户违约的成本就会提高。从政府角度而言,为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可从鼓励专业化生产相关的政策入手,诱导农户进行专用性资产配套投资。另外,农户随着市场观念的逐步强化,自身也有动力加大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以获得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

长远看,公司、政府、农户三方,都有促使农户提高资产专用性的动力,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户违约成本逐步提高是必然趋势。

(二)将公司与农户的非合作博弈关系转变为合作博弈关系

据博弈理论,在目前我国公司与农户的两种联结方式中,“公司+农户”方式中,二者之间关系是非合作博弈关系,是“零和”博弈,双方都强调个人理性、个人优先决策、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双方冲突较多,违约可能性较大;而公司与农户垂直一体化为股份(合作)公司的方式中,二者之间是合作博弈关系、是“正和”博弈。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理性,强调效率、公平、公正。如果能将双方的博弈关系由非合作转为合作,也就是将双方由合同关系转为股份或股份合作企业的垂直一体化,将双方融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违约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因为公司和农户变成了股份或股份合作企业的股东后,二者的利益就由相对独立(甚至对立)变成了统一。

(三)实行多户联保

农户的弱质性,决定其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用来担保履约的抵押品,但采用五户或十户联保的方式,其中一户违约,其余所有联保户的财产都得用来承担违约责任,这样就使农户的违约成本提高了五倍、十倍,可有效地使农户的违约动机缩水。这同时也解决了因农户的分散性、弱小性造成的公司无法向千万个小农户讨要赔偿的问题。

(四)公司方不断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有足够能力使农户对自己产生依赖预期,建立起内部淘汰机制

违约的主要诱因是价格问题,如果公司有经济能力给农户更多让利,使农户真正分享整个产业链条的平均利润,农户的违约动力就会大幅降低。例如,河南宛西制药厂与农户通过订单建立山茱萸生产基地,合同中收购山茱萸的价格很高(公司以其经济实力让农户分享利润),农户享受着巨额收益,但合同中有一款明确规定:如果农户违约,公司在未来三年内将不再与其签约,三年后即使签约,收购价格也要低于无违约记录的农户。这样就建立起了内部淘汰机制,使农户真正懂得诚信的重要,也大大提高了农户违约的机会成本,使得想投机违约的农户不再违约。但这内部淘汰机制的建立,是建立在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公司为农户让利的经济意识基础上的。如果宛西制药厂没有能力将收购价格提到让农民心动的水平,或者宛西制药厂尽管有经济能力却仍肆意压级压价,都无法达到建立内部淘汰机制、提高农户违约的机会成本的目的。

(五)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建立“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第5篇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业的“1+4”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各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总体看产业结构不均衡。高新科技作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其税收贡献率和相关产业带动性并不高。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技术优势不明显。

(1)武昌区计算机软件业发展不快,计算机优势发挥不够,未做强做大,未形成全国知名品牌。

(2)电信产业一枝独大,其他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3)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垄断现象较为严重,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4)计算机服务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学研合作不紧密,技术创新滞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武昌产业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不理想

(1)园区内企业整体发展规模不大,产业优势不明显。

(2)园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园区对有关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服务指导不够。

(3)产业园中企业产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业关联度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大。

二、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支撑从广义而言,可分为三类:园区、专业楼宇、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

(一)园区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主要分布在小洪山、石牌岭、凤凰、白沙洲。

截止目前,武昌区建成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基地、湖北机电科技园、武汉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4个园区,总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其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物业面积125余万平方米,其他五个园区的物业总面积仅8万平方米。

(二)专业楼宇的建设现状

专业楼宇一般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产业集聚度高,楼宇内某行业企业占到60%以上;二是规模大,即企业数达到20家以上,楼宇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产生税收5000万元以上;三是层次高,该行业必须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四是带动力强,能带动楼宇附近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该标准,目前武昌区高楼林立的中心商务区还没有高新技术专业楼宇。

(三)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的建设现状

近来年,武昌区采取“政府扶持、院校共建、企业参与”的方式,充分整合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的存量空间资源,大胆探索园区共建模式。目前,利用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闲置空间建成的产业园区仅有湖北机电科技园。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比较分析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分析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二是武昌区出台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武昌区主要在财税和房租补贴这两个方面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二)武汉东湖开发区的科技产业政策体系分析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激励政策,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加快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科技投入的税收政策等。三是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加大中小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创新,进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开展政府采购和示范推广试点,在落实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东湖高新区再给予适当支持。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评价

武昌区出台的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中,仅有3个《办法》和2项较为具体明晰的政策措施,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相比,在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上,武昌区远不如东湖开发区。

(1)武昌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力度不够。目前的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政策、产业园区发展激励政策,均因门槛设置过高或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原因,未能在激励企业创新、产业发展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武昌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不够细化,只有一个笼统的《武汉市武昌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没有涉及各级各类科技担保、风险投资、贷款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3)武昌区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予以政策支持不够准。资金充足是企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保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融资政策上做足了文章,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四、促进武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产业园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武昌――这个科教资源丰富的省会之区,整合地区资源,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是中心城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武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对策分析

(1)制定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全区园区建设与发展。同时,指导各个园区制定本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园区。(2)围绕产业链打造,建设产业聚集的专业楼宇。通过规划引导和专业化产业定位,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自然集聚,利用好武昌区已建和在建的高端楼宇引导科技含量高、专业特色鲜明的科技企业入驻聚集。(3)加强对城中村产业用地的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高”的专业楼宇,改变城中村的产业发展停留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低”的传统服务业的现状。(4)整合武昌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由政府牵头完成十二五期间高新科技产业与空间支撑建设利用的整体规划,预留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