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

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

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科医生;知识;技能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ZHANG Xue-qin

(Dax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escribes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should have what knowledge and skills.Methods As the author of the two general hospitals of base of community practice base for teaching, the base has received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terns, nearly 80 cases, through group interviews, combined with my 10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qualified, welcome by residents of the area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must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should be emphasized, such a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ritical recognition and referral,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etc..Conclusion Only with the noble occupation morality and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comprehensive grasp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comprehensive, continuous, personalized for the residents, residents of the area become a popular welcome and trust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Key words:General practitioner;Knowledge;Skills

1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

1.1医学知识 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1]。全科医生是接触患者第一线的医生,是首诊医生。要求他们具备较为全面的的医学知识,包括全科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在以上学科中,应有所侧重,必须掌握内科,其次是急诊、外科、皮肤科、药理学知识点,其他学科做到熟悉、了解。

1.2人文社会科学 全科医学体现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全科医生必须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给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2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的能力

2.1疾病(症状)的诊断处理能力

2.1.1快速识别、诊断危、急、重症,并给予初步处理 在社区,一些急症患者往往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全科医生;即使是在接诊、治疗一般患者时,也可能会出现病情突变,这就需要全科医生能正确判断病情,以便及时识别、初步处理。如在胸痛、腹痛患者中能识别出急性心梗、急腹症等情况。

2.1.2能诊断和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 对于慢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种慢病,全科医生能够根据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病人家庭和社区环境,制订全面、连续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方案定期评估。

2.1.3掌握临床常规辅助诊断方法 如三大常规、X线、心电图等。

2.1.4掌握心肺复苏,熟悉下胃管、导尿技术。

2.1.5正确把握会诊、转诊时机的能力 全科医生在对患者的急症初步处理后,就要考虑是否请专科医生会诊或转送医院住院治疗;对慢性患者,在治疗中遇到专科性问题,也需要专科医生帮助。如果转诊时机把握不佳,不必要的转诊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思想压力,而延误转诊可能会耽误患者的病情。

2.2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了解从儿童到老年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正确评价和处理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帮助就医对象调整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2.3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 家庭是个人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最重要背景,可以通过遗传、环境、感情、支持、社会化等途径来影响个人的健康,个人的疾患也可以影响家庭的各方面功能[2]。帮助家庭处理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和家庭成员意外死亡、离婚、失业;能对有临终患者的家庭在医疗、情感、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特别关心和照顾;夫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老人赡养问题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家庭的核心问题,全科医生要具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2.4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3]

2.4.1全科医生应该与社区其他卫生和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患者服务;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同事保持融洽的工作关系;了解本地区卫生资源状况并参与管理工作;能组织和开展社区调查,协调政府部门落实各项卫生改革措施。

2.4.2熟悉社区卫生绩效考核、财务、信息化管理

2.4.3熟悉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如医师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等)

2.5社区健康教育能力 与综合医院专科医生不同,全科医生工作在社区,直接面对居民及其家庭,要具备开展不同层面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如对个体或对健康人群、患病人群、高危人群等群体,加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协助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限盐、戒烟、限酒等,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如嗜咸吸烟、酗酒、药物成瘾等。

2.6科学态度、自我发展、继续医学教育能力 与其他专科医生相比,全科医生横向知识面更要广博,必须孜孜不倦的对待业务工作,抓紧任何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能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批判性地评价新知识和信息,并将其结合于日常服务实践中。善于通过自学、质量保证活动,学习评价自身技能与行为等,不断获得自我发展[4]。

2.7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能力 全科医生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如英语,能查阅文献资料,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促进学科的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具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个性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成为深受辖区居民欢迎、信任的全科医生,让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诊疗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家骥,王培席,牛玉杰,等.全科医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76.

[2]王家骥,王培席,牛玉杰,等.全科医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6.

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the double tutorial system teaching is a kind of innovation in the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requirement analysis, the duties need to perform and the task needs to accomplish by the tuto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re cleared and definited. The study is aimed at summarizing the details of tutor's duty, tasks and goals under the dual tutorial system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ts analysis.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双导师制;任务目标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undergraduate education;dual tutorial system;mission objectiv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47-04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2年3月16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国将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具体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建议,包括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

为顺应医学教育改革趋势,贯彻和落实《意见》的精髓,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于2013年联合提出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教育模式。通过对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云南省各高等医学院校部分师、生进行系统的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双导师制的认识、具体实施办法、效果分析、评价等。在对随机发放的350份学生问卷和300份教师问卷进行统计发现,近80%的学生和近70%的老师认为很有必要实施双导师制教学模式;46.7%的老师和35.1%的学生认为导师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在走访和座谈的过程中,多数教师和学生对如何顺利开展并实施双导师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尤其对导师的职责和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实施办法。

目前,我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校也开展了双导师制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导师指导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起到了一定的实效。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系统的双导师教学体系、管理制度、实施办法、考核、评估等,大多停留在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而自由发挥的层面。本研究就是通过前期的大量调查、研究、分析,结合医学教育现状及导师、学生、课程等诸多因素,围绕精英教育和卓越医师培养目标的实现,明确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下导师的遴选标准、各阶段培养目标、任务、职责等具体内容,让导师遵循共性的医学教育规律,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更好地引导、指导、培育学生。

1 导师遴选标准

1.1 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与高度的责任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老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需要以自己的良知教育、帮助学生,以自己的行为引导、指导学生。无论是基础导师还是临床导师,他们在学生的思想品质塑造、日常学习养成和行为规范中都起着示范、权威的作用,导师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因此,应把品德修养、人文素养等作为遴选导师的首要参考指标。

1.2 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医学高校及教师担负着培养精英型医学人才的重任,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一个医学生的成长、成才,乃至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导师必不可少的条件。

1.3 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与各教学环节的关系,具有专业指导能力

这是一个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准确了解和把握医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为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明确导师培养目标

尽管占调查样本70%的老师认为有必要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实施双导师教学,但是仅有12.8%的老师比较了解双导师制教育。因此,在进入具体指导教学之前,导师必需要明确自己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所要承担的任务和目标。

2.1 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入学伊始,学生由高中踏入大学校园,面对全新的环境,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学习与生活态度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导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和帮助,尽快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转变学习、行为习惯,较早完成角色转换。主要帮助学生实现下面四个目标。

①思想积极健康,心理状态良好;②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③深入了解医学专业,牢固掌握基础知识;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强化基础课程学习,建立初步的科研思维和能力

大二阶段是基础课程相对集中的阶段,掌握好基础课程可以为后期桥梁课程的学习铺平道路,也会对科研思维的初步养成及科研能力的初步具备打好基础。随着医学基础课程的深入,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态度等会有所变化。导师则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变化采取应对措施,帮助他们实现以下目标。

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缓解学习压力;②提高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③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④建立初步的科研思维和能力。

2.3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临床思维

大三阶段,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医学生开始学习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等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课程。并根据教学安排,定时参加临床见习。在这一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具体如下。

①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把握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②初步了解临床诊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逐步培养医患沟通能力;③定期撰写临床见习报告,掌握常见疾病的生理和病理特征;④定期进入临床,巩固加深从医的兴趣和职业的崇高与使命感。

2.4 加强临床理论和实践学习,全面培养综合能力

大四、大五阶段,随着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断深入与专业知识的拓展延伸,导师应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基本概念的把握、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以及专业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等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引导。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定期参加临床实践教学,及时加强并巩固专业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这一阶段,临床导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导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发掘学生的专业特长及潜质,及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全面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要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②具有良好的临床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③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④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良好医德。

3 导师的职责与任务

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之后,导师则要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任务,以助于目标的实现。在访谈和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现代大学生多数为90后,他们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特立独行。赵瑞林[1]在比较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时,也得出这样的结论: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较为现实,比较关心个人发展;他们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集体主义欠缺,受挫折能力差,对网络依赖性强。医学教育除了课程专业性强、学习科目繁多,学习任务繁重、过程艰苦,时间和精力消耗量大之外,还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等特征。彭鎏佳[2]等也曾对医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过详细的分析,结果趋于一致。鉴于医学专业的特点,部分医学生可能会由于学习压力大等多种心理原因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导师不仅要在医学生的学习方面给与指导,还要在思想、行为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积极引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习辅导、行为指导”的要求,导师的职责和任务有以下几点。

3.1 思想引导

①坚定信念,明确目标。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性格迥异。他们由紧张的初高中步入大学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思想、性格难免会发生一些变化。导师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比如开座谈会或者师生交流会等,为导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创造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进行思想教育,坚定他们成为优秀医学人才的信念。

②加强医德与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人文学科是培养高素质医生的基础。当前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3]。在教学过程中,导师要能够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将法律、伦理、医德、医疗规范知识融入教学指导,强调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体会医学教育者和医生所担负的神圣使命,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崇高的医德和人文素养。

3.2 学习辅导

大一阶段,医学生的学习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医用基础化学、医学伦理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医学概论等公共课程以及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医学入门基础课程。除了这些基础理论课程之外,医学生还要定期参加基础实验教学。据多数学生反映,面对众多公共课程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医学或者接触甚少的医学新生而言,需要一个缓慢的适应期和承受能力。导师则要根据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导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导师可以通过采取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举办讲座和讨论会等方式,对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②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学习方法方面,大学与初高中都截然不同。导师要通过自身经历和亲身体验言传身教,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大学与初高中的区别,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二阶段,医学生基本进入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课程有:医学心理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人体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等。面对进一步的学习,导师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重重点难点课程的辅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随着课程的深入,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导师要根据课程学习的要求,侧重辅导那些重要但是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②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基础课程如药理学、病理学和生理学等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导师要能够在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做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对接,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知识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导师在为学生解疑答惑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大三阶段,医学生进入到由医学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课学习阶段,主要课程有: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循证医学等。该阶段的学习是医学生由基础医学知识向专业医学知识过渡学习的关键时期。导师的职责对医学生顺利完成该阶段的学习目标来说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指导学生做好基础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基础实验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通过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②指导临床见习,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实践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是学生由基础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通过临床见习,在教师指导下,对临床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获得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医院管理与医疗工作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

③传授临床诊疗思路与方法,培养与病人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主要由临床导师进行言传身教。临床导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其诊疗思路和方法,还要注重医学生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为将来从事医务工作打下基础。

大四阶段,学生完全进入到了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急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和临床路径等。此外,该阶段还要安排学生参加临床见习实践教学。该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下一阶段的临床实习情况,是医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所在。

导师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重点解答专业疑难问题,做好与临床实习的接轨。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导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下一步临床实习接轨。

②对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该阶段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神经病学、皮肤性病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临床实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对该专业产生片面的认识。导师则要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排除其专业学习障碍。

大五阶段,也是医学生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医学生在该阶段基本上完全进入临床实习教学,实习内容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学生依然不能停止理论知识的学习。导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医学文献、撰写临床周记和实践报告,适当参加临床病例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指导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导师要善于循证引据,启发引导,培养他们的临床辩证思维和人文素养。一个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独特的临床辩证思维,才符合当代社会对精英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要求。

3.3 行为指导

①行为规范,举止得体。导师还要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言谈举止上给予正确指导、帮助。据调查,目前的医患关系趋于紧张,这与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指导医学生行为规范、举止得体,导师责无旁贷。

②思维缜密,学术严谨。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医学生在做到行为和言谈举止的严谨之外,还要做到思维和学术科研的严谨。医学人才的临床思维和学术科研关乎到医学的发展。导师责任重大,要能够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带动学生,影响学生,提高医学生的整体能力。

4 总结

双导师制的实施与应用将传统的单向知识传递转变为双向交流、互动,不仅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导师也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启迪,从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整合。

孙国胜[4]在探讨导师制在学分制实施中的地位及作用时提出,导师制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及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白世国等[5]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参与导师制的大一至大三年级师范大学生共计644人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参与导师制的大一至大三年级师范生,其教师教育职业能力实践均取得良好的提升效果。但是二者均没有明确地提出导师的职责和培养目标,也没有对双导师制教学体系的构建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在一系列的探索与调研之后,对实施临床医学本科生双导师制过程中导师的任务和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双导师制教学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协同合作与师资共享不仅贯彻了教育部关于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建议,还很好的落实了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主旨。

在双导师制教学过程中,严格的选导标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导师清晰具体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了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和落实,也为实现医学教育综合培养目标和培养卓越的医学专业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平台。

参考文献:

[1]赵瑞林.掌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197-199.

[2]彭鎏佳,邓睿,李星.医学生学习特征及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24(3):110-111.

[3]何亚平,刘立萍.从中外医学教育标准的差异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