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水利与防灾减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泸西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就
三年以来,泸西县积极整合财政、水务、交通、农业、国土等部门项目100余个,整合财政资金6.89亿元,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资金17.80亿元参与示范区建设,整个示范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4.69亿元。目前示范区内形成了阡陌纵横、外联内通、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路网,示范区现代路网覆盖率已达96%;示范区还全面实施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工程,实现节水设施全覆盖,水利化程度达到89%,20%以上的核心区已达“智慧水利”标准;坝区耕地100%达到高稳产农田标准,人均拥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盛果期水果亩产值已达2万元,蔬菜基地亩产值超4万元。泸西县发展高原特色水果,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建设新型都市农业,做靓花园城市客厅等构想正在一步步变为实现。
2 泸西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虽然整合了涉农各部门的大量项目资金投入水、田、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示范区涉及面广,建设量大,资金缺口仍然十分严重。同时,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大部分种植大户、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困难,导致投入不足,建设推进压力大。
2.2 水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由于受用地指标限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用地建设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缓解,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和招商引资企业进驻泸西,从而制约了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我县大部分果园水、路不配套,水利化程度低、水资源不足,呈现区域性、季节性缺水。特别是近年来泸西冬春季干旱频发,此时正值果树开花、展叶、坐果关键期,由于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溉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水果品质。
2.3 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蔬菜、水果、花卉、生物药材等产业还未纳入政策性保险体系,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每年因风灾、冰冻、洪涝、冰雹造成的损失较大,部分种植户一旦受损就陷入经营困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农业基础底子薄、条件差的状况仍未全面改变,尚未形成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防灾减灾能力弱,农业很大程度仍然是“靠天吃饭”。
3 泸西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对策分析
3.1 明确中心工作目标
按照州委、州政府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群众的种植基础和全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农业产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劣,确定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发展思路,全面抓好水、田、路、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大内容,基本建成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产业支撑体系,力争示范区水利化程度、高稳产农田占有率、田间机耕路覆盖率均达100%。
3.2 强化资源整合,夯实发展后劲
首先,针对示范区建设投资缺口大、融资难的现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其次,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身融资、提前垫资、政府担保经营主体贷款投资、政府和业主分担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示范区建设;最后,整合财政、水利、发改、农业、国土多部门项目融入示范区建设,使政府投资与业主投资有机结合起来,政府资金主要投入到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企业资金主要投入到产业设施配套、基地建设、市场开拓、新技术引进推广等方面。
3.3 强化组织服务,创新流转方式
首先,县级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双方的流转行为,最大限度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健全乡镇流转中心和村级流转服务站,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服务形成网格化,实现全方位、不留死角、全覆盖,提升政府服务功能,对符合建设标准的项目;其次,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与企业合作种植、土地出租获得租金和务工收入,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参考文献
[1]特约记者. 新建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6(06)
一、依法履行职责方面
水务局是*年机构改革的新建局,人员来自各个方面,作为第一任水务局长,我重点强化三大意识,一是树立大局意识,自觉地以水务工作支持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己任。我在系统内反复强调,不谋全局就不足谋一隅,水务工作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的经济发展,要在积极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自身的发展,使之成为全局的共识,从而自觉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发展确定自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方向。是海堤围护起来的城市,海堤是捍卫城市安全的重要生命线,我刚到任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堤围“防洪标准低、运行效率低、管理水平低”的问题突出,这不仅给城市带来极大隐患,更严重制约西部经济发展。为了确保市委、市政府“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目标的实现,我确定了在*至*年内完成建设西部主要堤防的任务,并在全局内提出“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迎难而上”的口号。在筹资难、拆迁难、建设难等多种不利因素下,我们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海堤建设工程,并纳入了全省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提出用堤围防护费抵押货款,跑北京,到省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目前,总投资*亿元,建设*公里高标准堤防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已由准备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总投资*.*亿元的*项目已完成了一二期施工,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防洪抗灾的保障。二是强化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水务工作,*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水务体制正处在传统水利工作向现代化水务事业转化的变革时期,我试图在这一变革中把握好三大转变,即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向水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转变;从以工程建设为主的水利向以资源优化配置的资源水利转变;从城乡水资源分割的管理体制向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转变。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力图克服水利工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机构臃肿、经营粗放的状态,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制度,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工程维修养护的社会化。既提高了全市堤围、水闸的管理养护水平,又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第二,用市场化的模式理顺排水机制,加快污水管网的建设。在污水处理实现了特许经营后,我又积极探索和世界接轨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即维护了社会利益,又按照合同兼顾公平。同时组织力量对全市污水管网进行了大摸底、大梳理,制订了相应的建设方案,经政府批准后,总投资近*个亿的污水管网建设和排污渠截污改造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
第三,整合资源,让水利设施为供水服务,让城市供水为农村服务。水利设施和供水设施原来分属水利和城建部门,相互分割。水务局成立后,我就大胆地尝试“让水利进城,让供水下乡”,我通过水利的优势,预测水情,控制资源,置换前山河的水质,为咸期抽抢淡水创造条件,确保城市供水。同时利用城市供水的优良资产整合农村供水资源,有效地解决了一直困扰我市西部农村改水难的问题,让农民喝上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放心水”。第四,大胆借用外力,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在实践中,我感到要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水利设施的落后状况,单靠我市的自身力量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我们利用体制的优势努力创造上级机关支持的条件,另一方面,我多次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汇报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近年来,我们得到了上级近*万元的水利资金支持,今年,在市主要领导的亲自关心下,我们努力运作,又将乾务、小林两个联围共*亿的投资纳入省上报中央的打捆项目,待中央立项后,我们将获得大数量的资金支持。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至高责任。水务行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用事业,我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因此,我始终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上。
每当咸潮来临,我总是提前进入情况,组织做好资源统筹和供水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非常措施保障城市供水,同时,又大力展开宣传,在全市形成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去年,我们平稳地度过了*年以来的第四个枯水年。今年,我们又面临着广东省连续三年的干旱,特别是上游水利建设给我市咸期抽取淡水造成了极端困难的情况,为此,我五月份就敏锐地意识到今年咸期供水的严竣形势,并于*月和*月亲自组织有关部门和省水文专家研究咸潮问题,提前启动了咸潮预警机制,准确地评估今年的咸潮,并带领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协商解决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各项措施已经在紧张有序的实施中。作为水务局长,为保障城市安全、可靠的供水,我将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同时,我还兼任市三防副总指挥,具体协助市领导组织全市的三防工作。一方面,我组织修订了三防预案,落实强化了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另一方面,每当台风暴雨来临,我都当好市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精心组织,科学决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到哪里有灾情,自己就出现在哪里,当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二、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决定的情况,以及落实办理市人大代表的有关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情况
我担任水务局长后能认真地贯彻执行宪法、水法和防洪法,特别是认真履行水法、防洪法赋予我们的职责。对于人大提出的议案和人民代表对我们提出的建议和批评,我从思想上一直认为这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今年我局共收到人大议案和建议*份,为了给人大代表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在全局多次主持召开人大议案办理工作会议,讨论解决方案,并列出解决时间表,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跟踪,件件有回音。我还主动约请了部分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意见交换,以便更好地了解代表意图。与此同时,我时刻注意自觉地接受人大的监督,特别邀请人大领导多次对重点工程、民心工程、三防工程进行检查,并针对他们提出的防汛中的问题进行整改、督促落实。我们落实了珠人常*号函件,将斗门西安大泵站工程列入政府投资计划,安排*万元的补助资金;形成了中水回用和排洪渠管理的调研报告,上报市政府,西水东调的可行性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总之,我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不但要使党委、政府满意,取得上级的支持,更要使人民群众满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三、勤政廉洁及改进思想工作作风方面的情况
水务局肩负着全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水利防灾减灾、三防等工作的重任,为了能够保护城市水安全、保障城市可靠供水、维护的美丽环境,我从未敢懈怠!我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同志们不能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首先,我着力打造一种精神,在总结水务工作特性的基础上,我提炼出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水务精神,以激励全体干部开拓创业的激情,并在全局上下形成共识,同志们的思想境界在实践中得到升华,面对人手少、困难多、压力大的现状而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第二,水务工作的特点是投入大,项目多,今后几年内我们还将在水务工程上投入巨资,因此,防微杜渐、反腐倡廉,避免出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现象的发生,是我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我经常在全局开展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权力观的教育和讨论,另一方面,力图建立一种防止腐败发生的机制,我主动邀请纪委、监察局、检察院共同商讨在水务系统内建设廉政建设、反腐倡廉的工作机构,制订运行机制,特别对工程招投标、项目变更、验收等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确保阳光工程。第三,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的潜在能力,我在调动干部主观能动性上下功夫,使每个同志、各级干部有职、有权、有责,要求同志们敢闯、敢试、敢创新,要善于把上级领导的意图和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主动为他们在工作中的失误承担责任,做到兼容并蓄,从而使全局干部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局上下形成了一种“批评空谈者、鞭打是非者、支持实干者”踏实干事的氛围;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环境;搭建了一个“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技术优先的工作平台。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依法履行职责方面
水务局是**年机构改革的新建局,人员来自各个方面,作为第一任水务局长,我重点强化三大意识;
一是树立大局意识,自觉地以水务工作支持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己任。我在系统内反复强调,不谋全局就不足谋一隅,水务工作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的经济发展,要在积极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自身的发展,使之成为全局的共识,从而自觉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某经济发展确定自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方向。某是海堤围护起来的城市,海堤是捍卫城市安全的重要生命线,我刚到任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某堤围“防洪标准低、运行效率低、管理水平低”的问题突出,这不仅给城市带来极大隐患,更严重制约西部经济发展。为了确保市委、市政府“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目标的实现,我确定了在5至8年内完成建设西部主要堤防的任务,并在全局内提出“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迎难而上”的口号。在筹资难、拆迁难、建设难等多种不利因素下,我们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海堤建设工程,并纳入了全省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提出用堤围防护费抵押货款,跑北京,到省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目前,总投资24亿元,建设200公里高标准堤防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已由准备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总投资1.84亿元的白蕉联围项目已完成了一二期施工,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防洪抗灾的保障。
二是强化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水务工作,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水务体制正处在传统水利工作向现代化水务事业转化的变革时期,我试图在这一变革中把握好三大转变,即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向水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转变;从以工程建设为主的水利向以资源优化配置的资源水利转变;从城乡水资源分割的管理体制向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转变。
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力图克服水利工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机构臃肿、经营粗放的状态,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制度,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工程维修养护的社会化。既提高了全市堤围、水闸的管理养护水平,又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
第二,用市场化的模式理顺排水机制,加快污水管网的建设。在污水处理实现了特许经营后,我又积极探索和世界接轨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即维护了社会利益,又按照合同兼顾公平。同时组织力量对全市污水管网进行了大摸底、大梳理,制订了相应的建设方案,经政府批准后,总投资近4个亿的污水管网建设和排污渠截污改造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
第三,整合资源,让水利设施为供水服务,让城市供水为农村服务。水利设施和供水设施原来分属水利和城建部门,相互分割。水务局成立后,我就大胆地尝试“让水利进城,让供水下乡”,我通过水利的优势,预测水情,控制资源,置换前山河的水质,为咸期抽抢淡水创造条件,确保城市供水。同时利用城市供水的优良资产整合农村供水资源,有效地解决了一直困扰我市西部农村改水难的问题,让农民喝上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放心水”。第四,大胆借用外力,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在实践中,我感到要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某水利设施的落后状况,单靠我市的自身力量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我们利用体制的优势努力创造上级机关支持的条件,另一方面,我多次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汇报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近年来,我们得到了上级近3000万元的水利资金支持,今年,在市主要领导的亲自关心下,我们努力运作,又将乾务、小林两个联围共18亿的投资纳入省上报中央的打捆项目,待中央立项后,我们将获得大数量的资金支持。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至高责任。水务行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用事业,我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因此,我始终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上。每当咸潮来临,我总是提前进入情况,组织做好资源统筹和供水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非常措施保障城市供水,同时,又大力展开宣传,在全市形成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去年,我们平稳地度过了1961年以来的第四个枯水年。
今年,我们又面临着广东省连续三年的干旱,特别是上游水利建设给我市咸期抽取淡水造成了极端困难的情况,为此,我五月份就敏锐地意识到今年咸期供水的严竣形势,并于5月和9月亲自组织有关部门和省水文专家研究咸潮问题,提前启动了咸潮预警机制,准确地评估今年的咸潮,并带领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协商解决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各项措施已经在紧张有序的实施中。作为水务局长,为保障城市安全、可靠的供水,我将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同时,我还兼任市三防副总指挥,具体协助市领导组织全市的三防工作。一方面,我组织修订了三防预案,落实强化了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另一方面,每当台风暴雨来临,我都当好市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精心组织,科学决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到哪里有灾情,自己就出现在哪里,当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二、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决定的情况,以及落实办理市人大代表的有关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情况
我担任水务局长后能认真地贯彻执行宪法、水法和防洪法,特别是认真履行水法、防洪法赋予我们的职责。对于人大提出的议案和人民代表对我们提出的建议和批评,我从思想上一直认为这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今年我局共收到人大议案和建议20份,为了给人大代表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在全局多次主持召开人大议案办理工作会议,讨论解决方案,并列出解决时间表,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跟踪,件件有回音。我还主动约请了部分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意见交换,以便更好地了解代表意图。与此同时,我时刻注意自觉地接受人大的监督,特别邀请人大领导多次对重点工程、民心工程、三防工程进行检查,并针对他们提出的防汛中的问题进行整改、督促落实。我们落实了珠人常**1号函件,将斗门西安大泵站工程列入政府投资计划,安排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形成了中水回用和排洪渠管理的调研报告,上报市政府,西水东调的可行性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总之,我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不但要使党委、政府满意,取得上级的支持,更要使人民群众满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三、勤政廉洁及改进思想工作作风方面的情况
水务局肩负着全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水利防灾减灾、三防等工作的重任,为了能够保护城市水安全、保障城市可靠供水、维护某的美丽环境,我从未敢懈怠!我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同志们不能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
首先,我着力打造一种精神,在总结水务工作特性的基础上,我提炼出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水务精神,以激励全体干部开拓创业的激情,并在全局上下形成共识,同志们的思想境界在实践中得到升华,面对人手少、困难多、压力大的现状而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
第二,水务工作的特点是投入大,项目多,今后几年内我们还将在水务工程上投入巨资,因此,防微杜渐、反腐倡廉,避免出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现象的发生,是我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我经常在全局开展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权力观的教育和讨论,另一方面,力图建立一种防止腐败发生的机制,我主动邀请纪委、监察局、检察院共同商讨在水务系统内建设廉政建设、反腐倡廉的工作机构,制订运行机制,特别对工程招投标、项目变更、验收等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确保阳光工程。
第三,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的潜在能力,我在调动干部主观能动性上下功夫,使每个同志、各级干部有职、有权、有责,要求同志们敢闯、敢试、敢创新,要善于把上级领导的意图和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主动为他们在工作中的失误承担责任,做到兼容并蓄,从而使全局干部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局上下形成了一种“批评空谈者、鞭打是非者、支持实干者”踏实干事的氛围;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环境;搭建了一个“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技术优先的工作平台。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结以往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是自己党性锻炼不够,在工作繁重的时候,有过松懈的思想,有时得过且过。在廉洁自律方面,与中央、省、市的规定尚有一定差距。第二是面对复杂的管理事务,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有畏难情绪。如排洪渠的管理、前山河整治等问题,由于体制、资金等方面的历史原因,造成烂尾多,脏、乱、臭,成为了市民关注的热点。对此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新思路,缺乏积极、有效的动作。第三领导艺术和能力特别是平衡协调上也有一定的差距。
今年我区天气气候总体正常,无重大气象灾害发生,但仍呈现灾害性天气多发,极端气候事件显露的特点。冬季低温冰冻阶段现,持续暴雨初冬袭,大气静稳霾日频,对流天气初雷晚。春季气温低迷春来迟,阶段阴雨多滋扰,短时暴雨频造访,对流天气来去匆。夏季天气凉爽高温寥,日照偏少创历史,梅雨丰盈过程频,“凤凰”台风穿港城。秋季初秋连晴降水少,干旱显现火险高,雨少风弱雾霾现,冷强暖弱入深秋。今年主要气象灾害有:较强冷空气、低温冰冻、连阴雨(雪)、强对流(雷电、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台风、暴雨、雾霾等。
1-11月(截止11月中旬)我区平均气温18.7℃,比常年偏高0.7℃;降水量__01.5毫米,比常年偏多__7.3毫米;降水日数136天,比常年偏多0.5天;日照时数1234.5小时,比常年偏少382.3小时。区域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2℃;降雪日5天,积雪日1天,低温日(≤0℃)8天,冰冻日16天,霾日89天,雾日5天。
1、深化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提升决策服务成效。
(1)加强值守,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保障服务。面对我区复杂的天气气候条件和日益严峻的气象灾害防御形势,我局始终将气象防灾减灾、保障公共安全、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和保障服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年内较好地完成低温冰冻、连阴雨(雪)、暴雨、台风、强对流、大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保障服务,其中“凤凰”台风为历史上自9806号台风以来第二个穿过我区的台风,具有登陆次数多影响时间长风雨强度强等特点,正面袭击我区,给我区带来大暴雨和内陆区域7-9级,沿海区域8-10级,沿海海面9-11级大风,局部海域12级严重风雨影响。
(2)精心服务,做好重要节假日、重要活动、重大工程、关键时期、过程性天气等气象保障服务。根据今年的气象服务重点和业务工作特点,我局进一步完善天气预报预警流程和规章制度,严密跟踪监视、精心分析会商、主动扎实服务,切实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应对灾害天气、保障重点工作、服务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保障完成重要节假日、重要活动、重大工程、关键农事、过程性天气等气象服务。呈报气象呈阅件5期,气象信息内参29期,气象决策应急现场服务5次。
(3)积极融入,扎实落实“五水共治”气象职责任务。履行“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全力做好“五水共治”气象保障任务。根据“五水共治”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气象专项服务方案,全力完成气象保障任务,气象内参12期,重要天气过程专题周报43余次,重要气象信息短信120余条。按要求制定县域突发暴雨精细化监测预警工程实施方案,启动试点县(市、区)建设,落实“五水共治”专项考核任务。
(4)加强合作,发挥气象应急联动保障职能。主动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合作,强化联动应急与共推共建共享机制,与农林(海洋与渔业)、海事、水利、国土、旅游等部门共推农业、森林防火、海洋港口、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旅游景点等灾害防御和共建合作机制;与环保部门共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信息宣传和研究合作机制;与民政、科技等部门共推生态环保、综合防灾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工作;与涉海、涉农、涉企、涉灾、涉防等多部门和行业开展数据共享和资源共用,公共服务效率和公共安全防御效益日益提升。
2、丰富公共气象服务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效益。
(1)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拓展宜居城区和民生实事新举措。继续修订和公布年度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承诺,全年有序开展数十类气象公共服务工作。继续推出并扎实落实气象为民服务五件实事,以为民实事工作呼应社会需求和群众关切。深化特殊群体气象服务工作,与区残联联合推进“气象进万家,心系残疾人”特色服务,谋划手语气象服务新模式。
(2)深化公共服务要求,拓展气象信息新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开设“__气象”官方微信和“__气象”官方新浪微博,提供“双微”气象新服务。完成__公共气象服务网升级改版,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
3、强化气象科技创新,提升专业专项特色服
务能力。(1)扎实推进__港口气象中心建设。强化方案调研、技术研究和合作共建,根据建设方案制定“八个一”( 一个前期调研报告、一套岗位人员队伍、一套监测系统建设、一套业务平台开发、一个服务流程制定、一批服务产品开发、一个周年方案制定、一套合作机制建立)建设任务,全面推进港口气象中心各项工作进度,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港口(海洋)气象服务20__年度提升方案目标任务,在加强沟通,促进合作;优化平台,促进服务;加强研发,丰富产品;优化布局,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提升水平;建章立制,优化流程等六个方面得到有力提升。
(2)积极探索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新思路。针对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和科学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谋划气象服务新思路,结合实际按“四有”标准(有综合观测基地、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固定气象服务联络人、有固定气象服务产品)积极推进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工作,努力发挥气象在保障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防灾减灾、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有序推动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再深入。依托智慧气象项目建设,建立交通、农业、旅游、海洋、防雷等专业服务分平台,气象服务精细化、专业化、针对性有效提升。同时多形式多渠道做好各类专题专项气象服务,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做好重大项目和重大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影响分析评估。
1、有序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我区气象事业发展。
(1)按计划完成年度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依托__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平安__建设、生态__建设等各项现代化建设工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项目和技术支持,__气象现代化工作稳步推进,促进气象监测分析预报预警能力逐步提升。建设完成梅山综合气象观测站项目、__区智慧气象服务系统一期项目、雨雪冰冻观测项目等;中国气象局海雾综合探测基地试验项目启动建设。
(2)按要求推进“五水共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对“五水共治”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省市区三级政府就“五水共治”气象保障工作的要求,积极谋划完成我区“五水共治”工程气象保障任务。开展突发暴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调研、实施方案制定、项目立项等工作。
(3)评估“__”谋划“__”,依靠气象现代化推进事业再发展。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倒排工作计划,加快有序推进,尤其对部分现实存在困难的项目,进一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同时启动“__”气象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将气象现代化发展规划与我区总体规划体系以及我区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2、强化气象社会管理,推进企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
(1)突出重点,探索企业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新模式。__区危化企业多、临港工业密、企业规模大、经济总量集中,对气象灾害敏感度高、灾害危害大,尤其是雷电灾害防御形势严峻。__局紧密结合当地平安建设重点工作,着力推进以防雷安全监管为重点,以企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自管”相结合的防雷管理工作新模式,推进企业气象(防雷)减灾工作向社会化、规范化、常态化迈进。
(2)强化管理,规范施放气球活动各环节。为进一步消除隐患,规范__区施放气球活动,7月印发《__区气象局进一步规范施放气球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未按规定报批、未按审批规定使用氦气充灌、未按规定设置识别标志、施放现场无人值守等情况,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检查,有关单位施放气球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明显提高,施放气球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3)狠抓落实,防雷设计施工跟踪和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努力克服我区防雷安全隐患大,技术服务要求高,技术人员不足,保障体制不畅等特点,进一步加强防雷技术服务和现场监督,努力保障重点企业、公共设施防雷装置运行安全,全年开展现场服务1000余次,服务企业350余家,其中定期检测检测点达到24000余个,年检及时率、复检率、应检已检率达99%以上。
3、强化气象服务入基层,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效益。
(1)建立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促进区、镇(乡、街道)、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梳理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四员”队伍结构完善,气象应急联动人员扩充至4000名;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和气象灾害特点,强化涉化企业以雷电安全为重点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跟进安全宣传、技术服务和部门管理,培育指导条件成熟的企业创建全省首批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单位(企业)。
(2)强化气象服务入基层。根据市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开展基层气象服务站建设,送气象服务进村(社区)、重点单位、有关企业。建立健全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进一步扩大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联系卡”发放,纳入专业气象短信服务名单。针对农村仍是防雷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免费送防雷技术服务进村(社区),义务开展社区用房防雷安全排查。
(3)落实区镇(乡、街道)两级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试点工作。完成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印发《__区区镇(乡、街道)间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办法》,建立通报业务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试验,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气象信息互通和工作联防,进一步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决策会商信息互通机制,提升防御准备和应急反应能力。
4、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理清深化改革新思路。
(1)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使审批制度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气象行政审
批工作全面提速、上档,气象业务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1.3个工作日。在气象证明服务中简化开具气象证明服务流程,压缩办件时间,科室联动,调取当地自动气象站的监测数据传输到气象证明网络系统,使得服务对象当场就可以取走原本两个工作日才可以完成的气象证明。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严格执行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和气象非税收入收费标准。(2)理清气象行政权力清单。根据理清权力清单的总体要求,依据气象法律法规规章,认真梳理权力清单指导目录,从101项原始事项,确定61项权利事项,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权力清单,做到依法履职、审批简化、用权规范。
(3)谋划防雷技术服务改革过渡。充分调研,开展防雷中介机构改相关问题研究及过渡部署。根据__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探索防雷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改革工作,经深入调研,基本思路形成,努力落实方案出台和若干家有意愿入驻本区的防雷技术服务中介结构的备案准备工作。
1、加强气象宣传,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根据__省宣传部、气象局等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宣传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气象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气象宣传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全年结合我区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防御特点和科普工作重点,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周、安全生产月等为契机,结合五水共治、生态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了“四进”(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宣传、广场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指导__实验学校校园气象站建设,一名同志荣获全国校园气象站优秀辅导员称号。
2、狠抓作风和廉政建设,促进工作作风转变。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与反腐败工作,强化管理提高效能。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落实中央、省、市“八规六禁”和区委关于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部署,认真开展气象部门第十三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__区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纪检监察员主动向区纪委汇报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年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完成地方和部门两次财务审计工作,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和财政保障机制规范化。积极参与全区中层负责人作风效能考评,促进服务意识增强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宗旨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进一步提高,秉传承、强队伍、树形象,积淀深厚的气象文化底蕴,不断提升气象事业软实力。
3、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强化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研究,《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蔬菜种植的关系》、《__区霾特征及天气形成机制研究》、《__港口气象服务产品与平台开发》三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区、市立项,5篇学术论文获得交流或发表。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参加预测报、防雷、财务、信息、网络安全、法制等各类专业培训、业务比武和学历晋升学习。以“立足岗位讲奉献,服务群众创佳绩”为口号,积极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有序推进,为促进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根据中央和中国局的统一部署,3-10月集中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省市气象局和区委活动办的精心指导下,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规定动作,精心开展自选动作,坚持边查边改,有序进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组织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摆问题,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确保整改落实,加强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使干部职工深受教育,作风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突出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群众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制度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
从今年工作实践来看,在工作中有以下四点问题和困难。
(一)气象精细化预报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气象社会管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更高更精细化更广泛的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支撑能力提升不快,全方位多层次服务能力不够,精细化监测预警能力不强。
(二)气象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技术支撑能力不强,在保障临港工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核心领域方面切入点不够,具体抓手不多,服务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全民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虽已初步建立,尤其在政府主导气象灾害防御部署和抢险救灾方面,部门各司其职又密切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但全社会民众自主应急避险救灾意识还不强,应用各类应急知识主动开展自救能力不够。
(四)人才队伍总量和质量与日益拓展逐年强化的气象工作职能不相匹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气象各类法律法规规章的逐步健全,气象部门在承担原有的气象基础业务工作基础上,在气象公共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社会管理等方面职能大幅度拓展和不断强化,急需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配置和保障机制配套,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和气象职能的全面发挥。
(一)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建设、廉政和作风建设。加强气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创建工作质量。
(二)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特别是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分析预警和服务能力。做好气象服务民生、防灾、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推进城乡气象“两个体系”建设。重点在发挥效益、加强服务、规范管理上下功夫。
(四)积极面对__防雷安全工作形势,强化防雷技术服务和社会管理。通过纳入区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强化企业气象防灾(防雷)安全主体职责,通过防雷技术服务扩组,提高防雷技术服务效率。
(五)广泛开展气象宣传工作,深入推进“平安__”建设进程。
(
六)精心谋划气象现代化发展,开展气象发展“__”规划问题研究和编制工作。(七)深化气象改革,强化履职能力。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各项部署,重点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在正确履职上做功课。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动员全县上下加快推进镇域崛起计划,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利现代化建设和美好城乡建设新突破,不断加快全面达小康步伐。刚才,龚县长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几个镇和部门作了很好的发言,讲的很实在。会后,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第一,要以深度的思考来认识镇域崛起计划
“六大计划”是新一届县委对未来五年全县工作的战略部署,是全县整体工作的总抓手。镇域崛起计划作为“六大计划”的重要内容,事关全县农业农村发展,事关全县110万农村百姓福祉,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县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镇域崛起计划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没有面广量大的农村农民达小康,就没有的全面达小康。从“三大目标”实施进程来看,按照省委2008年确立的帮扶标准,我们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省委下达的脱贫攻坚任务。着眼明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工作,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扩总量、优结构、惠民生”,奋力开启全面达小康新征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有近110万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可以说,没有110万农村群众的小康,就不会有的小康。因此,我们的小康社会建设,110万农村群众是重点、是关键、也是难点。镇域崛起计划作为突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力抓手,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110万农村百姓福祉,直接关系到全面达小康进程。
没有镇域经济的强力支撑,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提升。“镇域强则县强”,没有镇域经济的突破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来说,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既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需要,也是推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需要,更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和依托。因此,各镇是全县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位置重要、作用突出,必须成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镇域崛起计划就是新一届县委立足发展实际,着眼镇域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推进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没有各镇各园区的争先进位,就没有总体的全面进位。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县的综合实力在省市实现了争先进位。但是,镇域经济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在去年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中,我们的优势不明显,位次也不理想。对于我们来说,要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发展、争先进位,镇域是突破口,也是关键点。在镇域崛起计划中,我们提出要通过五年的努力,确保全县1/3的镇成为财政收入亿元镇,确保1/3的镇进入市各个镇域经济发展类型的第一方阵,努力实现镇域经济全面跳出全市落后板块,就是要通过推进镇域经济的争先进位,实现全县经济的争先进位。
第二,要以有效的路径来推进镇域崛起计划
推行镇域崛起计划,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镇域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市对镇科学发展实行分类考核,对全市每个镇的主体功能都进行了严格的区别划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彰显镇域产业特色,实现镇域经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要围绕全市分类格局,科学定位找赶超。市对镇域科学发展综合目标分类考核,不再用同一标尺,而是根据各镇功能定位、区域特色和发展重点,划分为优先工业发展镇、鼓励工业发展镇、限制工业发展镇、禁止工业发展镇四种类型,因地制宜确定考核项目目标值。分类考核出台之初,部分镇认为自己本来工业基础就弱,被划为限制或禁止发展工业后,镇域经济发展更是无从谈起。这种思想是错误得的,因为从分类考核的实质意义和指导方向上来看,分类考核对那些后进的镇是一次难得的赶超机遇。不同类别的镇分别建立不同的考核体系,设置不同考核权重,纵向跟自己比,横向只跟同类镇比,这有助于引导不同的镇根据自身特色走自己的路,对培养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各镇要紧紧围绕分类考核,科学设定赶超目标,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同台竞争。
要围绕各自基础特色,千方百计扩总量。要把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做品牌、做市场,增强各镇在分类考核中的竞争力。各镇要结合各自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因素,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扩大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招牌,开辟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专业化程度高的发展格局。优先工业发展镇和鼓励工业发展镇要坚持以工业经济发展为支撑,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强镇作为第一战略,坚持招大商、扩总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限制工业发展镇和禁止工业发展镇要立足当地优势,通过整合资金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改变单纯的农业种植模式,逐步向休闲观光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要围绕科学和谐有序,实实在在保质量。在当前形势下,比学赶超、竞相发展,必须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看到差距,奋起直追,这是镇域经济不可或缺的志气,但也绝不能心浮气躁,要以理性来驾驭发展的激情,才能少走弯路。也就是说,镇域经济发展要快中求好,好中求快。特别是在土地、资金等各种发展要素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发展镇域经济更不能冒险急进,必须谋定而动,整合好、利用好我们手里并不是很多的资源。要有“风宜长物放眼量”的胸襟和气度,从容不迫,把握机遇,谋划未来,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之事,同时也要为后来者留下持续发展的空间,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
要围绕崛起目标意义,抓住关键惠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要明确镇域崛起的目标意义,以改善民生为第一目标,切实做好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上,要按照地域特点,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尽快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围绕路、桥、水、电等项目予以倾斜,全面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上,要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实施道路硬化,庭院美化,村庄亮化,使村容村貌有一个较大改观。在农村文化建设上,要以“舞动乡村”为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创建和谐乡镇、和谐村组、和谐家庭,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第三,要以坚实的基础来协同镇域崛起计划
镇域崛起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城乡一体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水平、水利现代化建设等方方面面。我们要紧紧抓好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利现代化建设和美好城乡建设三大重点,夯实基础、加强协同,确保镇域崛起计划快速稳步推进。
要以农业现代化来引领。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面对着面广量大的农村人口,仅仅依靠新型工业化推进镇域崛起,实现致富农民,是很难取得明显成效的。换个角度说,要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关键在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工业化、城市化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为继,而且还会引发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所以说,我们必须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用农业现代化引领镇域加快崛起。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一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重点抓好现代示范农业园建设,争创国家级农业园区;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不断提升我县农产品竞争力;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不出问题。二是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重要保障,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努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机具,着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秸秆还田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预警应急体系,切实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新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五有”乡镇和区域性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广沙集模式,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要以水利现代化来保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水利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因为,农业受水利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任务十分紧迫,应对这样的挑战,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切实提高水利事业保障农业发展、促进民众安定的能力。用水利现代化来保障镇域崛起,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一要大力增强防洪保安能力。牢固树立“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观念,围绕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确保大水大旱之年无大灾。二要大力增加水资源保障能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落实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等各个领域的节约用水。三要大力增强水环境保护能力。抢抓尾水导流纳入全市规划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对接方案,确保工程尽快实施。同时,科学谋划全县排水治污布局,确保水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要以美好城乡建设来促进。“美好城乡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增进民生幸福,赢得民众拥护的有效举措。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入推进中心镇创建为契机,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为全县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用美好城乡建设来促进镇域崛起,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一要全力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积极构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着力优化现代城乡规划形态,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城乡风貌,注重城乡用地节约高效,不断创新农村集体用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要求,划定禁止建设区域,设立生态涵养区,从严控制开发强度,做到城乡建设不与粮食生产争地、不与生态环境争地。二要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按照省委、省政府“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重点整治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全面清理村庄乱堆乱放,建立环卫保洁长效机制。要有效治理工业污染源、农业废物,整治疏浚河道沟塘。加强农村生态林网建设,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要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做到有目标、有评比、有考核。同时,我县乡村情况差异较大,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一定要注意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乱刮风,不急于求成,努力使这项工作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
第四,要以强力的考核来保障镇域崛起计划
加快实施镇域崛起计划、推动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利现代化建设和美好城乡建设,需要各镇、各园区、各部门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协调、通力合作,以大力度、大智慧、大气魄,推进镇域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大提升。
要用有力班子抓领导。各镇、各部门要把推进镇域崛起,推动农业和水利现代化,开展美好城乡建设作为加快全面达小康的重要任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负责、亲自包挂、亲自协调,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充分发挥镇域崛起计划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项目包挂、目标责任、督查督办、考核评价等制度,使各方面都有任务、有动力,每项工作都有要求、有检查,确保计划顺利推进。
要用赛马制度重考核。在镇域崛起计划推进中,要大力实施“赛马”工作制度,让干部在发展中比拼赶超。要建立工作目标倒排机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镇、各部门,确保人人有任务,个个担责任。要建立差别化考核机制,针对镇、园区、部门的不同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考核方案,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督查室要会同各综合考核部门,严格按照工作序时进度,加大督查力度,提高督查频度,挤干水份,督出实效,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