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

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

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表现了教育对新一代青少年的关心,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对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个性化教学

如何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生为本”呢?我认为关键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个性化。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必须把长期性放在首位。学生在体院方面的个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凸显的,培养学生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及体育锻炼习惯,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参加体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其次,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体育学习的内容、进度、方法和学习伙伴的选择权都交给学生自己。允许学生在基本教学内容内选择学习进度,允许学生在基本学习内容外选择个性化活动项目,这将使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内在动力,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态度和行为。第三,注意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挫折和困难,也不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自尊心和信心得到增强,思维不断活跃,这样创造性就得到了有效发展。

我在教学中,紧扣这三个注意点,采取如下措施: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以篮球教学为例。篮球运动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同学、队友之间的互助和反馈表现特别明显。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只有通过自身的主动、自觉的活动,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与行为方式。我们应该在遵循篮球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有的放矢地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展示、张扬个性,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引导和帮助,把篮球运动变成他们终身受益的一个健身项目。例如,我们可以用少量课时进行基本技术教学,而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因为学生的兴趣在于玩球,如果用过多的时间去练习基本功,学生们反而不满。在教学比赛中,当学生发现了自己技术上的不如意时,如投篮不准、走步、防守漏人等,他们就会主动跑到你面前,请教这请教那,这时候就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了,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营造气氛,为学生提供充分舒展个性的心理空间

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集体精神、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体育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决定了体育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的信息交流和整体的课堂效果。毋庸置疑,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本身具有助长课堂效果,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作用。因此,在篮球课中,教师应以发展而非保守的眼光,积极创设一种恬静而活跃、宽松而严谨的良好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紧张拘谨、沉闷单调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营造平等尊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识别并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篮球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作与单打独斗、好动与好静、理智与冲动、进攻与防守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篮球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只有在认识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运动技术。例如,课堂练习时,教师可先给出练习内容和练习原理,而练习方法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练习,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自我设计中达到自动化程度。

三、鼓励参与,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学本来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管理由于没有给学生足够参与的机会,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也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动,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兴趣提高了练习的效果也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法是先由教师讲解、示范,把动作要领讲得细而又细,而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又怎么样呢?通过我们多年的体育教学发现,此时的学生早已把注意力放在哪个篮球好,哪个篮球不好,我应该抢哪个等等问题上了,根本没有听教师在讲什么。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先由学生自己自由练习,教师只是在一边简单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大部分同学出现的问题集中解决,这时因为是学生的需要,他们就会认真听,就会记得牢,学习效果就会好。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形成了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个体差异;分层;有效;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56-04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起码的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和能力,以及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学生在同一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中所表现的能力方面的差异。

2、不同学生在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上表现出的不同个性心理特征。

3、同一学生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上表现各项身体素质的不均衡性。

在这些个体差异的影响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有了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我意识、兴趣、爱好、个性等等。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使各小组学生在教师不同的要求下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优化教育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班:高一(1)、一(3)、一(5)、一(7)、一(9)、一(11)共365人

对照班:高一(2)、一(4)、一(6)、一(8)、一(10)、一(12)共353人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

三、个性化发展的概念界定

本文所指的“个性化发展”就是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也就是客观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的存在主要是遗传和环境造成的,每个人获得的遗传和面对的环境都不同,因而其发展就必然存在差异),并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差异性分层教学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调动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学中“齐步走”、“一刀切”的做法,让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每个个体都得到充分发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四、操作程序与实践过程

1、操作程序

着眼差异,分层定标面向差异,分层施教针对差异,分层练习根据差异,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2、实践过程

(1)设计不同的学练目标

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到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察到评价,很难顾及到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低等生吃不了,中等生很难提高,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在这一教育理念的触动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成绩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全班分成学优生(A层)、学中生(B层)、学困生(C层)三层。以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作为基本目标,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确定每层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想适应的分层目标。在教材达成度上,要求A层为100%,B层为85%,C层为60%以上,;体育知识掌握要求A层为理解,B层为基本理解,C层为了解;分值评定上,要求A层为85-100分,B层为75-84分,C层为60-74分;练习内容上,A层学生增加发展目标内容如发展专项运动能力等,B层增加选择性目标内容如参与专项训练,C层为完成基本目标内容;在完成练习次数、距离、时间、质量要求上做到A、B层学生上不封顶但不蛮干,尽可能达到选择性发展目标,C层学生下要保底、拒绝拖欠地达到基本目标。

当然,教师对教材的层次安排是固定的,但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的。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使“A层、B层不掉队,C层慢慢冲上来”,同时分阶段做好每一轮次的分层工作,通常是6-8周为一轮次。

(2)实施手段

①因能分组,因能选材。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生理差异、爱好的差异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同时根据他们不同的差异,选择有针对性、适合他们需要的教材内容,但是教学过程结束后全体学生总的教学任务必须全部完成。比如说,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乐观顽强,积极参与,自我意识强的学生,为提高组,在选材和教学任务上适当加大难度,提高要求;身体素质中等,运动能力一般,较踏实、能参与,有一定自主意识的学生为中等组,在选材和教学任务上难度适中;运动能力一般,较踏实能参与,有一定意识的学生为拼搏组,在选材和教学上适当降低要求;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较差,被动参与,自制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学生为跃进组,在教师帮助下逐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分组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生理差异再分为若干小组,以后还可依照学生的各项分类编组因素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各分组因素的变化,对各组进行微调,或上调或下调。分组前后要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分组的意图,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确保全体学生愉快积极地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体育教学内容要为每位学生而选择,要创新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内容上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培养每位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等,具体更好地体现新标理念,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教学必须合理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小组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联想、发现和创新。联想动物形态摸仿其典型特征,如从羚羊想到跑的方法;联想生活实际模拟实效动作,如跌倒后的滚动;联想相关的知识,迁移、运用、体验。除用现有的方法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动脑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创造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因组定标,同时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在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个体差异,合理确定各层次、各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各层次、各组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如提高组,教学内容为学习基础知识,练习基本技能,教学目标为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鼓励“学困生”向“学中生”分化,“学中生”向“学优生”的过渡。另外,我们开放探究的环境,适时引导学生组成各种练习小组,开展合作,互相交流、争辩,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同进步这一目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有翻不过去,或者翻过去不能成蹬撑,或滚出垫子。针对这些学生的错误动作我没急着告诉学生纠正的方法,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承担一个错误动作的任务,通过集体思考与体验找出解决错误动作的方法。在每个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没有差异,他们积极开展讨论与练习,找出存在错误动作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我作为学习的指引者,在巡视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最后让每个小组都针对自己一组的问题告诉同学错误原因与解决方法,让其它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避免。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凝聚集体的智慧,活跃了气氛也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③因材施教,创设探究情境。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小组设置不同分类指导方法,有效地实施个性指导。对学优生主要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能力;学中生主要是培养观摩,理解和动眼动手能力;学困生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通过简单的模仿和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要引导鼓励学优生主动地帮助,指导学中生、学困生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指导使学困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目标,使学优生在能力上得到更大提高,使拼搏组向学优生转化。探究兴趣,使学生带着明显的问题进入探究过程,在创设情境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些方法:首先借助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授滚翻动作时,用球和方块直接做演示,让学生在观看时做比较球滚的快还是方块滚快,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其次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青蛙是怎样跳的?你用什么方法能和青蛙一样跳的远吗?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动作的过程。另外借助故事情节创设问题。如在学习“后滚翻”时,我给他们讲小刺猬摘果子的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要学生描述出小刺猬是如何摘果子的,你们能像小刺猬一样去摘果子吗?另外还可以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如学习投掷垒球时,联系投掷轻物与沙包的投掷动作,从而找到共同点的动作。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和体会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④因组测试,积极评价,享受探究乐趣。为了了解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要根据各层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探究”的结果及时评价,在评价时灵活评价方式,在课程中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教师要制定不同的评价规则,或者调控技术难度系数或改变器械高度及重量等等,将几组测试的难度从整体上相对分为难、较难、适中、容易等,这样,虽然表面看起来几个小组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但由于评价尺度有差别,各层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难度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实施策略

(1)注意“分”“合”并用。教学过程中的“分”是基于学生个体素质差异而设置的课堂教学环节,包括精讲导学、定向自学、分层练习等操作环节。

①精讲导学:以思维性训练为核心(讲究技巧性即非纯体力性的内容),针对以上“定向自学”环节中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重视方法与知识的和谐同步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讨论问题、辩论问题、表达问题的条件和时机,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思维和技能的训练,将学生带入适合其发展的最近区。此环节操作时要注意讲“四点”(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讲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练习方法),讲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纵横联系)。②定向自学:定向,就是指在分层课堂教学进程中要求教师把分层目标的确定视为备课的重点,必须制定以思维和“动起来”为核心的目标,措施得当,要求具体;学生知道学完后能说什么和能做什么。同时,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应与各层次学生实际相结合,不轻易用含混的“掌握”一词。另外,课堂教学目标条目不能过多,每个层次课堂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具体、明了、突出重点,对那些经常性的培养目标可以略写,教师利用小黑板(理论课用投影仪)出示课堂教学目标和导学问题,使教材结构清晰,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诱因。自学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由于课堂自学时间有限,自学环节最好出示自学提纲和要求,让学生按自学提纲和要求自学。自学提纲和要求基本成分包括知识点提示、学习思想同时和对需要思考问题的提示、技能掌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全程和概括,提纲内容应循序渐进,做到“放中有扶”,体现学习自主性。③分层练习:依据“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师依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3个层次:A层学生增加发展目标内容如发展专项运动能力等;B层增加选择性目标内容如参与专项训练;C层为完成基本目标内容。

教学过程中的“合”主要分为两次。第一次合为集体同授,旨在为以后的分组学习(练习)提供方法上的示范、思想上的指引、目标上的定向。第二次合主要是反馈、提高、互动、整合、同授。反馈,即通过反馈掌握学生的学练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即对中高层次学生学练的情况给予点评,使低层次学生也有提高,受到启发。互动,即为克服分组、分层带来的负面效应而进行互评,“互评”是“合”时互动的常规方法。同授,即对“合”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组织补偿教学。

(2)灵活运用非常规的教学方法

①有偿教学法。所谓有偿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堂出现的具体情况,主动或被动地通过运动量的调整或内容的修改,以质代量、以质偿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偿教学法,突出一个“质”,以“质”代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有偿教学法,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采用效果极佳:A、学生一时性缺乏自我要求。B、身体情况差时。C、出现新异刺激时。D、在特殊要求下。E、用于集体练习时。

②结对子教学法。由学优生帮助学中生和学困生纠正动作、沟通思想、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当学中生和学困生与教师、同学产生思想隔阂时,可以通过优等生交换看法,消除误解。教学实践中,特别在复习练习技术动作课上,我经常让学优生和学困生形成伙伴关系,相互交流学习运动体验,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纠正错误动作,这样学困生不但进步较快,而且同学间建立了很好关系。

③困难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程度的障碍,增加动作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④内外教学法。把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体育课外活动参加弱项辅导,进一步掌握动作技能,缩短各层次间的动作技能掌握的差距。

⑤竞赛教学法。按规定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胜负的一种方法。如分层次教学时的竞赛教学法按身高进行篮球比赛,增加获奖面,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进行有效分组

①按自我体能素质进行分组

根据项目不同,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起点进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完成的情况下,努力超越自我,去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同时,学生在选择项目起点时都是自己所能完成的成绩,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2)按兴趣自选项目进行分组

以前上球类课,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一个不能少,必须进行同样内容的学习,否则认为是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是这次教育改革的主要精神,我依据改革的主体思想,变换教学的方式。如在球类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技术动作进行练习。

③按比赛的内容自行进行分组

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了动作技术,检验动作技术是否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可以了解自己,可以评价自己在比赛中对动作技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在分组比赛时一般采用实力平均进行分组,也可采用弱组向强组挑战的方式进行分组。通过不同的分组,学生在比赛中所获得的收获也不同,享受的快乐也不同,对体育课学习的热情逐步提高。

④按体质测试的情况进行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主要在新生刚到校,对他们不太了解时运用,针对学生的体质测试的内容来分组,具体内容是: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内容来进行分组。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随机抽取实验班一(1)班,对照班一(4)班,全班人数均为36人。对两班学生的10m×4往返跑、前滚翻技评成绩进行测试,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请学生对各自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调查、分析,发现差异不具明显性,说明两班学生素质基本相同。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再次对两班学生以上内容进行了测试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论证,发现原来基本相同的两个班实验后出现较大差异。

实验前后,分别对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指标进行测试。检验结果表明,经过两年教学实验后见(表3),除男女身高无显著性差异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学生在兴趣相一致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同一专项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情境实施教学,体现了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尝试到成功乐趣,并随兴趣的迁移,经常在课外进行专项锻炼,因此,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活动面宽了,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

2、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防止学优生骄傲自满,学中生得过且过和学困生心灰意冷等情绪产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统计,对学生身体素质、技能中尚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对学生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学内容变化而变化,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此外,教学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对体育场地和器械等提出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自制简易器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浅谈体育差异性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03:3

[2] 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近教学法初探》中国学校体育,2001(4)

[3] 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1-2

[4] 林 勇 潘树坤《体育课分层教学法“四忌”》中国学校体育,2001(4)

[5]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的真义:用什么教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1995(5)

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范文第3篇

大学教育是一个多专业和多学科的系统,而大学体育教育是这些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学科,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的手段之一。体育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大学体育教育面对的是每一个在校学生,使每一个在校学生的个性得到个性充分发展,即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明确要求,也是大学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对发展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此,在新形势和新课程教育理念及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无疑是大学体育教育研究者们需要重视的重要课题。为了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推进体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适应现代社会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个性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企图形成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策略,以真正地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1 体育教育个性化诠释

1.1 个性与个性化教育。所谓个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它表现共性并丰富着共性。在心理学上的个性,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前者主要是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而后者是个体在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能力和性格等。因此,人的个性发展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在教育学中,个性主要是通过教育的作用,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独特整体,即个体素质的整合与提升。所谓个性化,主要是指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的发展变化,形成事物的特有状态。从教育学上,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的发展,弘扬教育的特色化。个性化教育一般包括确定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和发展个性才能。这要求教师应当使所教内容要尽可能符合学生个人的需要,强调素质教育和个性化的发展。

1.2 体育教育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育教育个性化是以个性化教育为指导思想,主要是指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化、体育教学个性化以及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三方面。体育教育个性化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传统观念的转变,有力地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化教育。因此,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是要尊重学生和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优势,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素质发展,充分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使得体育教育本身具有针对性。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个性化最终体现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人格完善方面。个性的充分发

展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这就要求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做到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及创新精神为核心,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个性化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体育个性。

2 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状况

2.1 体育教育个性化认识状况。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个性化,首先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科学的分析,只有对体育教育个性化进行认识和了解,才能继续深化大学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例如,在对其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方面,有的师生认为要以健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有的师生要以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而有的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除此之外,有的师生认为大学体育教育要以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等等。这些多样化的指导思想,即是思想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当前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出缺乏一定的统一性。实践证明,无论是健身教育,还是全面教育,无论是终身体育还是快乐体育,都应该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主体思想来实施和开展大学体育教育的多样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与此同时,在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状态方面,也是呈多样化的观点。例如,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在体育教育中强调个别化的要求、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体育教育的人文化、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发展学生个性等。可见,当前大学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有一定的视角,但这种视角恰好说明了认识体育教育个性化的本质和深刻性方面还不足。因此,未来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方向和要求。

2.2 体育课程个性化的实践状况。体育实践课程主要表现为体育显性课程体系和内容,主要是指学校向学生传递有形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对此,有必要对大学体育显性课程个性化的实践现状进行认识和概括。有研究表明,目前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程安排合理、有一定学校特色,也基本上符合学校的实际,但也有不少的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安排的随意较大。同时,有的大学加大了大纲规定的弹性,重视教学大纲的弹性化指导作用,有利于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但也有不少的学校没有进行教学大纲的修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力度还不够。除此之外,在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上,绝大多数教师转化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形式,不断改变技能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也有不少的教师在实践中,忽视体育教学方法对育人的作用,缺乏因材施教,其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多样化。由此可见,目前大学体育教育的实践课程改革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力度,但是也有不少的大学在此方面比较忽视,未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地去挖掘和实施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同时,也说明了个别大学还没有真正适应个性教育发展的需求。

2.3 学校体育隐性课程个性化的现状。学校体育课程除了显性的实践课程外,还包括隐性的课程和要素,如体育学习环境、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这些课程内容具有隐蔽性特点,但其作用绝不能忽视。它们直接具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观念和态度等。可见,加强对这些课程内容的认识,无疑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现有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无不说明了大学体育教育还存在各种问题,有的来源于教师自身,有的来源于学校环境,有的来源于学生自己,等等,但不管何种来源于何种因素,都说明了现在的大学体育教育在这些方面发展和重视还不够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通过访谈,有不少的学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的热情细致不够,师生互动关系和课堂气氛还要不够和谐和民主。也有的学生教师和学生认为,学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力度还不够,等等。这些隐性的内容和要素,在不同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认识和参与,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3 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主要策略

3.1 构建特色化的国家、地方和校本体育课程体系。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主要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同组成。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发与改革。尤其是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学校自身的实际和特色实际,是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和主要表现形式。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是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它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实现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因此,各个大学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在遵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形成学校自身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特色化和个性化。

3.2 加强体育教学过程要素的个性化。首先,体育教学目标个性化。体育教学目标决定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也是评价教学的依据。构建体育教学个性化目标体系,有利于大学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等。同时,实施体育教学目标个别化、特色化和具体化,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实践的操作性,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充分发展。其次,体育教学内容个性化。体育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身心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发展必须体现在内容编制与选择上,体现在实践计划与安排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不同课堂的特点,不同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也只有这样,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体现其特色和个性。再次,加强教学组织与方法个性化。组织与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实施办法。学生的身心特点差异、体育教学设施器材等条件不同、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不同等,决定着教学组织与方法的不同。这些方面都体现出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的个性化特征。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能力的提升和积累。

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个性化;策略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我国教育事业也要紧随时代的脚步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育,拓展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关于初中的体育教学也要向着个性化培养方向前进。“个性发展”指的是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体育是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基础,体育教学的个性化改革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动力。

如何实施及发展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这一方面提出了粗浅的认识。

一、新课标教材体现健康第一的育人思想

新课标教材的编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教材以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为目标,按照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改革,适合学生、教师的发展需要。

例如,新的体育教材围绕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将内容一共分为“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以及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游泳、野外活动等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和课程设计是将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锻炼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锻炼身体紧密结合又注重了对学生体育情感、态度和体育能力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个性化培养锻炼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体育教学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以往传统体育教学都只是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在一味的体育锻炼之外再无其他知识的传输,这样造成了学生对体育知识认知的浅薄和轻视,让体育教学发展被其他文化教学所掩盖。新课标提出的体育教学个性化改革就是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将体育知识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障、环境、社会、安全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例如新的体育教材中编写了:脉搏检测、科学减肥、营养学与平衡膳食、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提高学生的抗打压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和遵守规则。

体育知识的拓展是响应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号召。将生理、心理及体育知识相结合能让学生从小就有一个正确的知识结构和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对生理的正确认知也能避免学生在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能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态度,这样也能使学生在身心健康的条件下更好的投入文化学习当中。

三、教学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性并且都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就得尊重学生,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对体育产生兴趣,兴趣是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动力。

例如在教材中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融合在新教材中。通过设置学生树洞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再如教科书中体现了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学会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指导学生体育学习实践,体验、感悟体育对自身成长的价值提供了学习的策略、内容和多种学习方法。

用学生感到亲切的语言,用学生周围的人和事作为实例编写如教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学习,锻炼实际,能使知识学以自用,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科书的篇章结构上有了很大改变。开篇提出问题引出问题和主题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篇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会自我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课后思考能力。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由重教授向重发展转变,由同一规格教育向个性化教学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构向重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最后还有师生关系的转变。

总结:初中体育教学实施个性化培养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帮助老师们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们的个性都各有不同,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因人而异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独特个性改善了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使得社会人才更加多元化。

总之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竞争性和公开性等特点就决定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体育教学的因人施教,促进了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提高,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磨砺了学生的意志。

参考文献:

体育学科的个性化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个性化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体育个性化教育在我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成为国人特别是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极度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过分强调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生理学指标,使学校体育教育带有过多的强制性,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进行教育,导致教学过程趋于集体化、统一化、程式化,忽视或压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降低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正是这种传统体育教育积累的种种弊端,促使今天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全力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路子。学校体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体育学科,开展体育个性化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容易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个性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个性化教育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从而,探索一条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利途径。

二、对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概念理解

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说:“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一般来说,发展人的个性特长,往往能最有效地开发一个人的个性潜能,如果个人的天赋、才能、爱好得到充分发展,会促使他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体育与健康个性化的教育首先要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元的评价、教师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终身体育”作为目标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体育个性化教育的特征分析

个性化人具有的特征是:创造性、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体育个性化教育具有的特征为:

1、公平性。体育个性化教育是真正的公平化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以适应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方式,实现具有完善个性的人的培养。比统一的、一刀切的、统一进度的体育教育更具公平性。

2、主导性。体育教育中,教师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主导性作用,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施加各种因素的导引。主导性表现在体育教育活动是学生在一定目标下的活动,有内容框架的活动,有各种评价的活动。

3、多样性。不仅包容多种有益的教育方法,还在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块的构建、体育评价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兼容,以适合个性不同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4、全面性。全面发展即指和谐发展。体育个性化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强调诸要素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体育个性化教育,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全面的和谐的独特整体。

5、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是体育新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个人发展的结果。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

6、主体性。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主体价值。主体性表现在体育教育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创造的活动,自我教育的活动。

四、体育个性化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个性化教育离开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正如苏联学者科恩指出的,“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它不仅能够成功的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同样《学会生存》中也指出: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

2、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多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发挥。准备活动的小组自主练习,小组学习方式的自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多采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器材,一物多用等等,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们性格各异,在课上表现及反映也有所不同,个性化教学不是盲目的顺从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任其自流。如果那样,势必会影响整个班的教学秩序和效果,但如果看见学生稍微有点分心,就用斥责与惩罚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则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

3、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基础是个性的差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多采用以下组织形式:①兴趣分组。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组织成多种班组或组别。由于整体的成员,都是因为喜欢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都会得到学生的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能够尽情地运动、享受,心情格外开朗。②性格分组。这种方法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技术学习和练习时,按照两种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这种分组教学方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全体学生在心理、身体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友伴型分组。在教学班内让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教师注意宏观调整,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互帮互学以及组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要设立组长、副组长,平时注重对组长的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4、改革传统评价学生的方式。

要改变过去那样以几个竞技运动项目的成绩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的情况,转以注重目标全面系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定性评价,注重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把评价作为一种期待,尤其对学生暂时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更应巧妙地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地期望,以便使学生进而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

5、要注重教师的个性影响。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有益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把个性教育落实到行动上,而不只是口头上的口号。

6、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要把传统的、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切实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体现学生在评价教育效果中的主人权利。在尊重个性中发现个性,在发挥个性中发展个性,在发展个性中完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7、处理好全面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重视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社会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前,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只肯定活跃的课堂气氛,否定严格的课堂纪律;不分场合地肯定学生个性极度张扬;教学中有章不循,有纲不依,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放弃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取消学生以为枯燥无味的队列队形与中长跑练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作全面地分析,简单的以学生喜欢不喜欢,主动不主动来肯定或否定一堂课,甚至提出要为“放羊式”教学正名。这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8、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现在新课改建议打乱行政班,按学生的兴趣选项编班,教师在这种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及时给学生个别指导和提出不同要求,逐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规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方面,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必然受社会需要的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不能在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时,忘记了共同前提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

9、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进行个性化体育育人的同时,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体育教学,而应在继承中进行创新。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在新课程实验区或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我们注意到,面对新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处理课堂教学时陷入了种种误区,似乎课堂上越活跃越好,问题越开放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表现越自由越好。其实,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方建新.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初议[J].学校体育,1989,⑶.

[2]邱永诚.要重视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份[J].中国学校体育,1998,

[3]陈学法.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8,⑶.

[4]周学荣.论体育与性格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1998

[5]张爱民.个性化教育与体育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