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普知识课堂

科普知识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普知识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普知识课堂

科普知识课堂范文第1篇

妇科病普查是女性生殖系统保健中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为了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我所开展以普查女性生殖系统疾病,防治子宫颈癌及乳腺癌为主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以掌握妇女患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女性生殖健康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就我所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普查的妇女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0年至2011年株洲市荷塘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公司等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普查资料。

1.2 内容与方法,采用统一的体检表,由有经验的妇科医生担任常规妇科检查,查白带常规,用巴氏法宫颈刮片常规化验检查,红外线乳腺诊断议检查、B型超声、阴道镜检查等。

2、检查结果

3、讨论

3.1 资料分析

3.1.1 从各年龄组发病率来看以30~40岁年龄组最高,此组妇女处于生育期,由于避孕失败后,有较多的人流、药流、上环、取环等手术操作导致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发病率较高,从表2可以看出乳腺增长居第二位,可能是此组妇女肩负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精神压力大、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所以乳腺增长发病率增高。

3.1.2 妇科常见病以慢性宫颈炎居首位,患病率近半数,这与细菌病毒感染、慢性阴道炎未及时治疗有关,还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操作、性生活紊乱有关。从附表2可以看出,子宫肌瘤的发生由2010年的第5上升至2011年的第4位,呈上升趋势,这与普查人群年龄构成有关,说明处于生育期及绝经前期的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肌瘤的患病率渐增高,40岁~50岁是高峰期,50岁以上发生率下降,这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关,从表3可以看出子宫肌瘤患病有79.7%患病年龄在35~50岁之间,妇科普查的多学科合作如B超的使用,红外线乳腺诊断仪的使用,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原因之一。

3.3 防治措施:

科普知识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少教多学;课堂实践;课内外结合;课堂效率

本学期我所接手的两个高二理科班基础薄弱,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度有限,对语文的重视度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表现在课堂上不主动思考,一个问题抛出去,人云亦云;基础知识不重视,怕记怕背;阅读、作文跟不上,一考试就看不懂题瞎写一气;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对待软性作业,看书背书能糊弄则糊弄;对待小练笔,百度搜索,千人一面。总之,应付语文是常态。

比如理科班有一名叫朱雨晨的同学,翻看他高一的成绩几乎都是徘徊在90分,本学期的月考和期中考试也是如此。观察他上课的表现,积极思考的时候少,很少主动回答问题,也少有个人见解;分析他的试卷,主观题的得分率偏低,选择题和默写题尚能应付但也不扎实。

分析这种情况,我认为救心很重要,要让学生的心为语文课动起来。反思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我的课堂模式的转变中,可以说理科班的实际状况逼迫我采取了“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

“少教多学”体现在我的课堂上,一是教学目标少,学生多角度落实学习目标。二是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笔的机会多,教师单纯讲授的时间少。

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努力达成学习目标。“少则得,多则惑”,我个人认为提高课堂有效度一定要设置少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语文课我采取了生生合作的形式,理科生很期待,课堂上大家严明纪律,或朗读文本,或查字典,或翻看与课文相关的课后摘抄,或小组讨论,或动笔记录,或上黑板板书,或交流发言,总之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针对学习任务做自主学习,相信他们的能力,适时检测和鼓励,课堂上教师的灌输少了,学生的收获多了。

我认为课堂上给学生这种动笔动口动脑的时间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动到学生的神经,让他们发现自己哪里不会,于是想解决,于是“动”了心,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想解决问题,教师的点拨和归纳学生才能用心去接受和记忆。

因此,我给自己设定了少教或不教的范围,首先味同嚼蜡的内容不教,自己都不感兴趣的内容如何打动学生;其次,自己没有深入思考的不教,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理科生更要注重思维力的培养,教师要以身作则;再次需要动笔操练动脑思考的内容教师少教,关键是学生的实践和领悟。比如阅读写作,关键是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将阅读摘抄与写作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度。这一点绝不是靠教师讲授就能达成的,非一日之功,要将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关注引领才能有些许收益。最后,对于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问题教师少教或不教,力求通过课堂活动,多角度,由浅入深地达成目标。这其实更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对我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反观我以前的课堂,很多时候迫于统考的压力,不得不赶教学进度,有时明明知道学生未必嚼得烂,也要灌下去,久而久之,学生懒得去思考,或者思考也弄不明白,于是课堂成了少数优生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低,从而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学生自己不肯动笔动口,不会动脑思考,课堂上教师只能多教多讲,而记忆规律的是“完全通过教师讲授的知识,百分之九十是要遗忘的”,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内化了知识,才会学得有效。而学得有效,有所提升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更愿意用心去学语文。

课堂上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笔写,表面上是教师教学进度慢了,更耗时间,看似效度低了,但是实践下来,课堂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了,热情多了,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多了,被动接受的情况少了,教师无意义的发问少了,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多了。其实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慢一点,少一点,精一点,在我的理科班实践下来课堂达成度更高。

这里我还想谈谈根据理科生的特点,我的“少教多学”课堂实践后的作业布置。原则是为课堂的“少教多学”提供保障,重视基础知识部分,重视读写能力培养,将课外与课内联系起来,将上课的学法延续到课外。

关于基础知识,一是认真记课堂笔记,一节课的重点知识,请学生当堂完成,这样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很乐意,有利于我的课堂教学有效度的提升。二是有早读的前一天布置课内基础知识,早读课前检查。这个环节是通过听写检测维持学生的紧张度,起到“收心”的效果,让理科生重视基础知识积累。

这种课后和课堂的实践结合,让我的理科生们心动起来,课下的作业也认真完成了,因为上课我随时会让他们反观自己的摘抄本,找出自己认为有关联的语句,并谈感想,学生每到这时,都会又紧张,又兴奋,这是一种表现的机会,其实学生在学习旅途中是很渴望教师的认可和表扬的,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并记住这种体验。

这种课后与课堂的结合还体现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课前让他们充分阅读自己的摘抄内容,尽可能在写作中加以引用。要求他们在议论文中,能围绕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好是和他们的阅读建立联接,要有特别的引用,使他们的阅读摘抄能最大化地被运用到。这一方面解决了学生作文素材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平时愿意动笔,写作时动脑使用,完成了课内课外的结合。这种尝试还在进行,对高二理科生议论文的写作还是有效的。

反观我的“少教多学”的课堂实践和课后落实作业布置的处理,一方面是对理科班学情的关注后不自主地运用,另一方面也是对课堂有效度的思考后的抉择,我觉得“少教多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了,课堂上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了,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的课堂活动来学习语文,感受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回归,也让更多的理科生不惧怕语文,为语文动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3

2.王荣生,《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3

科普知识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 普通物理

近年来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各高等师范院校不断强调“综合化”的办学理念过程中却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实践表明,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基本内容,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是解决师范学生成长为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职业技能的界定

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一般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学质量测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具有抽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物理学自身的学科特点要求物理教师要除具备所有教师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以外,还应有物理教师的学科职业技能,可归纳为物理实验教学能力、抽象物理模型的教学能力、物理新课导入的教学技能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技能。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缺失现状与原因分析

多年指导大学四年级学生教育实习的教学经验以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表明,许多新任物理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演示目标不明确,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衔接的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功效;也有的教师把物理课讲成了数学课,繁杂的数学推导吓倒了学生,导致学生厌倦学习物理;也有的教师把物理课讲成了物理学史课,不注重培养学生物理学研究方法,没有高度和理论深度。例如,在物理新概念的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概念的引入显得僵硬、死板,常和学生已有的前概念或定势思维相冲突,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没有兴趣。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就是高校在追求办学综合化的过程中,弱化了培养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工作。过去以培养教师为主流的师范院校逐渐在向综合性大学过渡,增设理工农医类专业,一本院校开始招生三本非师范类专业,办学规模日益增大,从而导致没有了师范特色。办学规模增加的师范院校,往往受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有弱化的趋势。其二,近年来教师岗位饱和,毕业生供大于求,教师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很多师范生对教师行业没有信心,刚入学就以考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学历为目的,也有学生以大学为跳板,为将来考取公务员提供一个基本条件,这些学生平时只会一味的学习基础文化课,对教师必备的技能全然不顾。

三、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很多院校都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安排在教育实习时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为时已晚。要从入学起就应开展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有意识地开展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认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无关,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结合物理专业知识的教学,合理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其意义重大。以下结合普通物理学的内容及其课程特点,讨论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可行性问题。

首先,普通物理学的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自然科学之一,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力、热、光、电物理知识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普通物理”课程中适合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有很多,主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有意识地开展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对于学生所熟悉的内容,经过中学的学习已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新课学习中对重点、难点的把握比较准确,教师在这些内容的讲解上较为容易,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大学物理知识的教学任务,将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小讲台教学活动,或开展模拟授课比赛,大学教师给予在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点评,同学之间也可互相点评,把自己的见解认识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有目的地将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初步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其次,从大学“普通物理学”课程的特点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是完全可行的。相对于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等理论性很强的理论物理课程来说,普通物理学较简单易懂,应用性较强。在不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某些章节的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将师范生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和其未来将成为中学物理老师要具备的各方面的教学技能结合起来,在恰当的时机渗透当今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让学生明白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基本技能是完全可行的。

四、“普通物理”课堂教学开展物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建议

1.实验教学技能的训练

物理实验不单是物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大体上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学边实验和课外实验与制作。课堂演示实验不一定非得用实验室提供的成套仪器,一些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完成的“非常规”实验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明显直观、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要有启发性。

“普通物理”课堂教学的教师完全可以应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将物理规律传授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师在课堂的演示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特殊途径,使他们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进行实验教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普通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起到培养“未来中学教师”的实验能力。首先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模仿教师的教学风格,所以教师出色的实验能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再者大学教师若能适时地针对实验教学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技能进行点拨,强调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会对未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师范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2.抽象物理模型的教学技能训练

物理学家面临的是一个错综复杂、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抓住主要的特征而舍弃那些次要的因素,建立“理想模型”,采用物理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可以使事物的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的但往往是本质的形式,通过研究这种典型可以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揭示自然规律。常见的物理模型有将研究对象模型化,如质点、刚体、点电荷、弹簧振子、理想气体等;有将所处的条件模型化,如力学中的光滑面,热学中准静态过程等;有将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模型化,如力学中的自由落体、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和弹性碰撞等。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方法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渐熟悉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使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习惯,这也是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特殊教学技能,即物理教师要有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教学的能力。

抽象的物理模型教学,可以通过教师具有启发性和幽默感的语言,通过与生活实际中的相似案例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模型的建立。“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简笔画,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物理模型的理解,如滑块、小车、斜面、滑轮、弹簧以及人与物体的作用等可用多种板画素材。

3.物理新课导入技能的训练

物理新课的导入技能,是物理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成功的导人课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讲解能量一课时,学生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学习了质点的运动学、动量和第一个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可采用问题导入法。所谓问题导入法,就是教师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问,利用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生思维。采用问题导入新课时,学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能量是否连续,在同学们的认识中能量是当然连续的,那么老师提出的问题肯定会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为了得到答案,同学们便会认真地学习本课。

4.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技能训练

要使物理实验上升为理论,成为普遍规律,就需要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物理学中常建立物理模型,应用数学演绎或推导办法进行定量研究问题。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能够熟练应用数学工具,来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对公式进行数学推导能使实验定律得到充分的验证,使学生对理想条件假设下的实验规律有证可循,心服口服。围绕数学为物理服务的原则,有机地将数学推导、演绎和物理实验、模型的结合起来,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恰当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把物理课讲成了数学课,否则繁杂的数学推导会吓倒学生,使学生厌倦物理学习;也不能把物理课讲成了历史课,光谈古往今来的物理故事,直接告诉学生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述,这样不能培养学生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课堂也没有高度和理论深度,违背了物理学的教学原则。

五、结束语

普通物理学具有和中学物理衔接性好、课程内容较简单、实用性和实践性高等诸多特点。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与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任务相互渗透,采用一些恰当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成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机地开展物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任务是可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桂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6):47-49

科普知识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馆;学校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

学校的科技课程理论性较强,过于局限书本,而科技馆作为青少年学习实践的基地,可以有效地对学校课堂教育进行补充,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科技馆不但可以有效地与学校科教课程紧密联系,更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科普教育方面,所谓科技馆科普教育是指,以科技馆为依托,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参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可以把学校科技课程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科技馆科普教育促进了青少年对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科技馆教育的优势

科技馆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有着学校科技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总体看来,科技馆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一)科技馆教育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优势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强调系统性,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法被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和灵活性,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与学校强制性的教育相比,科技馆自然成为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天地,在科技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科技馆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地调动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青少年一个提升能力和拓展思维的平台。

(二)科技馆教育具有趣味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以趣味性浓烈的展教活动为主,与学校教育刻板、严肃的教学氛围相比,可以使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例如,将课本中枯燥的符号、原理、公式转变成游戏等活动项目,是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真正体会到了科学知识的奥妙。此外,通过展教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科技馆教育有效地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始终给孩子灌输一种“分分小命根”的错误价值观,孩子学习的追求就是取得高分将来考进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使青少年过早的背上了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发展。与这种情况相比,科技馆教育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树立青少年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科技馆中的学习来启迪青少年智慧,引导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

(四)科技馆教育具有实践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可以将学校课堂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使学生轻松的理解课堂中诸如天文知识、物理现象等抽象概念。科技馆的优势体现在实践性方面,科技馆空间资源和材料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的不足,一些在学校实验室做不了的探索性实验可以在这里得以实现。科技馆赋予知识生命,变抽象为具体化,是青少年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的最佳平台。

三、如何将科技馆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技馆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加强科技与中小学合作,建设课外教育基地

科技馆要对国家中小学的教学课本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解,针对学校教学的局限性,有计划地开展与中小学的合作,有机地建立起中小学的课外教育基地,承担学校课堂无法实现的科学教育课程,以解决中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馆作为中小学课外实践平台,开展科学体验和小实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物理、化学小实验,以及科技、电子、车模、机器人等方面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探究性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应用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科技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容量大、反应快、集成度高的特点,建立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知识和信息的科教网络服务平台。同时,科技馆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邀请相关的专家或者学校的科技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对青少年探索科技知识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行解答,使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掌握和了解科普知识。

(三)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科技馆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情况,对青少年开展科技实验课程,使青少年科技能力得以提高和拓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进行动手能力培训。例如,可设模型制作、科技小发明等实践课程;科技馆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定期承办各类科技竞赛,在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的同时,使参与竞赛的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欲望。

结语

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教机构,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馆与各中小学的合作,对学校科技课程有效的普及和拓展;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等,可以较充分地发挥科技馆优势,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探索科技的平台。

科普知识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学生 科普教育 科学精神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国家加大了对科普教育的重视,并将普及科学技术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为准则,科普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实践中感觉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困扰,最为突出的感觉就是广大同学科学精神的缺失,创新能力的不足。因此需要同学们改变学习观念,主动地参与到科普学习中来,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中学生科普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教育过程中,科普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和进步,同学们参加科普教育以后仅仅是学习到了一些表面的知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作用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在科普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教师方面而言,只是将浅显的表面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为对科普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发现,甚至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科普素养和科学精神;就学生方面而言,对学习深奥的知识缺乏耐心和兴趣,即使对科普知识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也是受到素质教育的潮流的影响,缺乏对深层次的科学精神的把握。

中学生科普教育中科学精神缺失是普遍现象,对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致使科普教育出现虚假的繁荣现象。首先,对科普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同学们普遍认为科普教育是一门辅助学科,没有认真地对待科普教育,没有挖掘科普教育中的科学知识,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其次,对科普学习缺乏有效的方法,只是获得了表面浅显的知识,为对深层知识的应用进行探究和发现,更加缺乏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以上问题是当前中学科普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对素质教育的实现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 中学生科普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

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在中学生的科普教育中加强对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视,这也是科普教育最根本的教育目标。为了在中学生的科普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中学生需要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到科普教育中来,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转变角色,树立主体观

学生要改变观念,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科普知识的学习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而不是教师去灌输,因此学生要从观念上改变对教师的依赖性,自己参与到科普学习中,积极探索和发现。首先,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探究兴趣,要主动质疑,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去探究;其次,学生要善于观察,广泛涉猎,对周围的社会事物进行观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科普知识,并自觉地将所学科普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2.2认真学习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培养科学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基础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普知识,学生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自觉应用这些科普知识。例如在地理学习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科普知识,这就需要青少年适应科普基地、居住社区、学校、野外活动和家庭一体化的模式,自觉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宣传、讲座、参观、考察、制作、竞赛等活动中,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培养青少年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人生观,并重视自身地理素养的培养。总之,中学生要将科学精神培养的重点放在参观学习、阅读学习、野外实习体验和动手制作方面。

2.3广泛涉猎,加强实践

科普教育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就为同学们自主探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同学们要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导下,自觉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提出问题,并根据教师的指导,去探究和发现。科学精神的培养不能单纯依靠科普课堂,更加需要青少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并对社会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逐步培养科学精神。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我们学校科普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需要青少年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应用,从互联网上收集和处理信息,培养自学的能力。

3结束语

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同学们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科普教育的重视,不仅要让同学们真正掌握科普知识,还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真正明确科普知识对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提高同学们参与科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效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应该认识到科普教育以及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科普学习中,为自己科学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