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理性思维
酒店设计是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的高度统一,它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为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服务。这是个充满理性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重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定位
通过与业主深入交流,了解投资方的意向,对酒店所在城市、地区以及相邻建筑、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考察与分析,给酒店一个准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档次、不同市场定位的酒店,在设计上是不同的。如度假酒店、商务酒店、会议酒店、旅游酒店等,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化设计。
2、功能划分
酒店的功能划分也需要较理性的思考。在设计之先,最好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各种空间在整个酒店所占位置及面积、比例的不同,绘出一份流程示意图。功能划分既要满足客人食宿娱购行的各种行为,还要保证酒店管理方(包括各个工种作业)的各种行为的顺利进行(避免交叉作业)。这需要设计师对酒店设备与各个空间功能及所占比例了如指掌。而后,设计师需要与业主(包括酒店管理方)进行研究与探讨,才能确定″酒店功能流程图″。之后就需要设计师对每个空间进行具体划分。国内的酒店设计(从建筑构造上开始)惯用一套固定模式,尤其是标准客房,设计含量极低。因此,在这个阶段,怎样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外,进行创新设计,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3、空间感
空间感是建筑体面的虚实围合给人的心理感受。
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把酒店设计的建筑规划与室内空间融合为一体。这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而目前我们所做的大部分设计都是在已有建筑构架之上进行的,因此我们提倡的所谓空间的互融性(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融合、室内空间的融合),也只能是在有前提的情况下进行的。
酒店一般都会出现大的共享空间。如何将室外的光、水、绿化引入室内,如何使建筑与室内空间的融合达到完美,如何打破原有的陈旧的空间利用模式,需要吸收以往的经验,但更需要创新。
笔者认为,在空间互融性上,北京建国饭店的做法颇值一提。它错落的建筑本身就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而由大堂吧和后面的客房区所围合成的露天园林处理得更为成功。客人无论是在大堂吧还是在客房阳台上,都可以欣赏到变幻的四季景色,而客房区的客人还可以在半敞开的阳台上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呼吸带露水的空气。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北京嘉里中心酒店一层。它的室外正对入口处有一处带灯光的水墙,从室内大堂望去,与室内环境连成一体。酒店的办公室亦是如此。由大堂进入,整面的落地玻璃迎面而来,玻璃前方是一个水流缓慢的静水池,而落地玻璃外面,是一处高大的带有储水池及植物的水墙(动静处理相映成趣),既成室外一景,从室内看去,又与室内空间浑然天成。
4、风格
酒店设计的风格离不开它的市场定位,它受文化背景制约。
二、风 格
各种类型的酒店会有不同的设计风格。比如,度假酒店的整体风格必然是轻松、跳跃、亮丽、休闲的,而商务酒店的功能性是第一位的,其风格一定是简约、明快、色彩醒目的……,笔者想针对下面几点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个建筑、一个室内空间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尺度感,北京紫禁城也好,罗马圆形广场也好,它们整体的尺度给人以宏伟之感。每个空间的每根椽子、每座雕塑、每个柱头的尺度都恰到好处,美到极致。
北方佳苑饭店的一层大堂高4m,整体的木作与石材、收口与做法都很利落。我们曾反复对比整个空间中各种材料、固定家具、可移动家具(包括大堂副理台、圈椅、休息区的沙发、茶几等)、盆栽绿色植物、饰品,甚至壁龛中的装饰物的尺度,以及各种尺度在整体空间中给人视觉上、心理上带来的各种感受。这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设计师经常去感知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灯光
灯光设计是一个很大的专业范畴。
重点照明、间接照明、主光源、次光源、可调性光源、冷暖光等在酒店不同的空间设计中各有其不同的应用。
3、色彩
色彩的运用在酒店设计中越来越被重视,它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易形成鲜明的印象,我们在北方佳苑饭店的会议走廊上,大胆使用了玫红色与冷灰的间隔对比;在客房区走廊的地面上使用了以蓝色纯色块为间隔的地毯,并且在每个房间门口做了一个涡形的充满热带风情的抽象图案,既有导向性,又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耳目一新。
4、配饰
配饰涵盖的范围较广,各种装饰面、雕塑、植物、插花、陶瓷等装饰物都在配饰的范畴之中。配饰的设计也应包括在酒店设计中,由设计师整体设计或选定,它是一种软性设计,许多配饰的选用体现的是一种人文主义。例如,改造后的北京君悦酒店,客房中的装饰画是以苏州园林为主题的黑白照片,以文化主题作为贯穿整个设计的要素,大大提高了酒店的文化档次,给客人以深刻印象。
设计是一种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创作活动,它会对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引导作用,酒店设计亦是如此。我们一直在提倡″绿色设计″″环保设计″″节能设计″″人性化设计″,作为专业化的酒店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它们渗透到酒店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对一些细节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这些感受都融于酒店各个空间的细节设计中去。
酒店评定标准对设计的要求:
1.前厅
a.有与接待能力相适应的前厅。内装修美观别致。
b.总服务台有中英文标志,分区段设置接待、问讯、结账。
c.有饭店和客人同时开启的贵重物品保险箱。保险箱位置安全、隐蔽,能够保护客人的隐私;
d.在非经营区设客人休息场所;
e.门厅及主要公共区域有残疾人出入坡道,配备轮椅。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或厕位,能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
2.客房
a.至少有40间(套)可供出租的客房;有单人间,套房;有残疾人客房,该房间内设备能满足残疾人生活起居的一般要求;有遮光窗帘;具备有效的防噪音及隔音措施;
b.装修良好、美观,有软垫床、梳妆台或写字台、衣橱及衣架、座椅或简易沙发、床头柜、床头灯及行李架等配套家具。室内满铺地毯,或为木地板。室内采用区域照明且目的物照明度良好;
c.有卫生间,装有抽水马桶、梳妆台(配备面盆、梳妆镜)、浴缸并带淋浴喷头(有单独淋浴间的可不带淋浴喷头),配有浴帘、晾衣绳。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卫生间采用较高级建筑材料装修地面、墙面,色调柔和,目的物照明度良好。有良好的排风系统或排风器、110/220V电源插座。
d.有彩色电视机、音响设备,并有闭路电视演播系统。
e.客房内一般要有微型酒吧(包括小冰箱),提供适量饮料,并在适当位置放置烈性酒,备有饮酒器具和酒单;
3.餐厅及酒吧
a.有中餐厅; 有独立封闭的酒吧;有咖啡厅(简单西餐厅)。
b.有适量的宴会单间或小宴会厅。能提供中西式宴会服务;
4.公共区域
a.提供回车线或停车场;
b.3层(含)以上的楼房有足够的客用电梯;
d.有男女分设的公共卫生间;
那么,在校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电子商务这个问题的呢?
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吗?2、你能就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吗?3、你能说出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吗?4、你知道什么是EDI吗?5、你对电子货币了解吗?第二部分是获得电子商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问题:1、除了上课外,平时你从哪些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依次举出三种途径)。2、请列出你阅读电子商务论文的具体报刊名称。3、你参观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吗?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被调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
有很大影响的占53%;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学生占36%;认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11%。这一方面说明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
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有90人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本科生中仅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低的,仅占总人数的2%。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
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
不多。
【关键词】酒店人力资源培训;回归分析
为考察酒店培训对员工个人工作质量(收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我们对金华世贸大饭店的各部门各阶层员工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一、一般性统计分析
从调查结果上看,有 85.2 %的员工认为曾经接受过对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有重要影响的职业培训,但真正对提升工资有实质影响的人却只占21.8 %。而各种类型培训的分布和影响也不尽相同,其中接受过入职培训的人数占比最高,为93.6%,培训后工资有提升的人数占比却最低,仅为13.2%;接受过在岗培训的人数占比较为接近入职培训人数,为92.7%;占比最少的是接受过脱产培训的人数,其占比仅为19.1%,但其培训后工资增加的人数占比却达到了41.5%。这说明酒店培训中的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仍然是员工接受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在员工的职业能力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培训的实际效果和效率却与员工实际工资满意度具有较大差距。
从各阶层的情况看,不同阶层员工间额差距也很大。就一线员工和中低层管理者两阶层来看,一线员工在参加工作以来接受过重要培训的人员占比73.3%,培训后工资增加的人数占比12.2%;中低层管理者培训人员占比97.1%,培训后工资增长的人数占比31.9%;以上数据表明,中低层管理者各种培训后工资增加的人数占比明显高于一线员工。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作要求的知识技能有限,因此酒店减少了对一线员工的培训项目,同时由于一线员工培训简单,成本较低,因此酒店更愿意为其支付入职时以及在岗期间的技能培训费用。而技能工的脱产培训占比明显低于管理技术人员的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酒店对管理技术人员的重视和支持程度高于技能工。
二、有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为更科学地考察上述各类培训特别是企业培训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我们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1.关于酒店员工收入与员工接受重要企业培训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1)模型建立
选取的被因变量是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的自然对数(LnY),自变量有:教育水平(S,以受教育年限做虚拟变量),劳动者接受的重要企业培训(ZP,按自身认为有1、无2做虚拟变量),劳动者的户籍(HJ,按城镇1、非城镇2做虚拟变量)、年龄段(NL,按30岁以上1、以下2做虚拟变量)、健康状况(JK,按自身认为是1、否2做虚拟变量)、性别(XB,按男性1、女性2做虚拟变量)、工龄(EX)。
回归模型以明瑟方程为基础加以扩展,回归方程为:
LnY=a+bS+cEX+dEX2+eZP+fHJ+gNL+hJK+iXB+j
使用SPSS19采用强制输入法进行回归测算。结果如下表:
(2)结果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剥夺了劳动者的户籍(HJ)、年龄段(NL)、健康状况(JK)、性别(XB)等因素的影响后,教育水平(S)对劳动者的收入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龄(EX)对劳动者收入的关系有负向影响。
2.关于酒店员工工作稳定性与其接受重要企业培训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1)模型建立
选取的应变量是:劳动者年均工作变换次数(X),自变量有:教育水平(S),劳动者接受重要企业培训(ZP),劳动者户籍(HJ)、年龄段(NL)、健康状况(JK)、性别(XB)、工龄(EX)。
回归模型以明瑟职业流动方程为基础加以扩展,回归方程为:
LnY=a+bS+cEX+dEX2+eZP+fHJ+gNL+hJK+iXB+j
使用SPSS19进行强制输入法进行回归测算。结果如下表:
(2)结果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得,在剥离了劳动者的户籍(HJ)、年龄段(NL)、健康状况(JK)、性别(XB)等因素的影响后,教育水平(S)因素对员工的流动性有正向影响,而工龄(EX)则对员工流动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人力资本理论完全吻合。但重要企业培训对员工的流动性无明显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酒店员工培训的专业性、技术性和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
三、基于调查结果的基本判断
1.培训内容浅显单一
从问卷结果看,无论是针对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还是高层管理者,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都是最主要的两种培训,脱产培训和社会教育培训所占的比例则较小。而金华世贸大饭店对一线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依次为:酒店基本情况、规章制度、内部文化等融入性知识,行业性、专业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体工作岗位的实用知识和技能,酒店所在地区的法律法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常识等适应性知识等。其中,作为形成一线员工能力最为关键的行业性、专业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体工作岗位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基础的社会、文化、科技知识和技能并未完全放在特别优先的位置。
2.培训对劳动者职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有限
调查结果显示,有85.2%的员工认为曾经接受过对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有重要影响的职业培训,但真正对提升工资有实质影响的人却只占21.8%。同样,接受过入职培训的人数占93.6%,但培训后工资有提升的人数却仅为13.2%。而回归分析也表明,即使在剥离众多影响因素后,劳动者接受的重要酒店培训对劳动者的流动频率也没有显著影响。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培训的效果依然不足。
3.培训面临诸多掣肘因素
(1)酒店员工流动率高对培训影响大
结果表明,有效样本酒店的员工平均流动率为48.72%,其中一线员工的平均流动率为57.63%,而酒店人力资源部员工也表示,员工流动率较高是制约企业培训发展的重要原因。
(2)员工培训意愿低
结果显示,酒店在培训上面临的主要困难还包括员工对培训的意愿较低这一主观原因,由于酒店很多后勤部门都对员工知识要求较低,因此很多员工认为适应工作岗位不需要太多培训,从而对培训缺乏积极性。
(3)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
目前酒店培训的效果评估机制并未能有效地与员工实际的收入水平以及其职业晋升要求评估有效结合,因此员工并不能直接体会到培训带来的效用。
四、相关建议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认为,为提高酒店培训效果,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培训、晋升与薪酬间的关联度
酒店应在培训与职工个人职业晋升、实际薪酬收入之间建立实质性的、有效的衔接机制,即对具备条件的职工职位、技术或技能等级晋升、工资提高要与其接受的培训种类、内容、方式、时间和监督评价机制相匹配,从而激励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降低培训后的流动风险
培训后员工流失,“培训投资打水漂”“培训投资是为他人做嫁衣”是当前酒店在开展培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顾虑,也是影响酒店培训实施力度的关键因素。因此,降低培训后的员工流动率,即减少员工接受培训后“跳槽”的发生是关键。其中,将工资、年终奖等物质激励手段与工龄明显挂钩不失为最直接有效的对策;此外,加强合同中关于培训的相关规定,明确酒店给职工提供的培训机会及培训后酒店应负的责任及员工应尽的义务也很重要。
3.实施培训学分制
纵观目前酒店培训,“酒店要我培训”甚至于“不培训要扣钱没办法”的被动应付式培训状态普遍存在。而建立员工培训学分制,即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培训课程,而员工可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培训课程进行学习,并通过档案记录,计算学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员工对培训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从而有效提高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艳,赵立卫,陈兰等.我国企业培训的激励机制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ISBN978-7-5167-0434-9
[2]雅各布・明瑟尔.人力资本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2-56,103-138,171,336-340
[3]杨生斌.培训与开发「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时间
通过学习和实习阶段才能全面了解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2010级酒店、2010级旅管班学生。2010级酒店班的学生在第四学期按每周四节共计72课时完成了茶艺课程的学习,对茶艺课程的理论和实操有深刻的体验;2010级旅管班的学生在第五学期按每周两节共计36课时进行了茶艺实操课程的学习,对茶艺实操课程有所体验。调查时间选在2013年6月份学生返校进行毕业答辩时展开。
2.调查方法
本次茶艺课程实施效果调查采用资料收集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除个别调查项采用主观题形式外,其他均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和所学专业;第二部分为课程设置满意情况调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情况及其他三个方面,基本涵盖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共设有17道题,最后一道为主观题,补充了解被调查者关于茶艺课程设置的其他看法与建议。问卷调查采取预先确定目标范围,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发出调查问卷56份,收回问卷55份,其中有效问卷数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二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1.样本的基本情况
被测样本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24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31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44名。
2.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
在调查问卷中,对在九江职业大学旅游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了解,认为效果很好的学生有12名,占被测样本22%,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学生有33名,占被测样本的60%;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有10名,占被测样本的18%;被测样本中没有学生认为此次课程实施不理想。
3.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一,是否有必要在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经过茶艺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对于在旅游专业设置茶艺课程,52.7%的被测样本认为很有必要,41.8%的被测样本认为一般必要,5.5%的被测样本认为没有必要。
第二,学生所持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方面,被测样本认为,学习茶艺课程对于拓宽就业渠道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同时提高就业待遇。其他目标中,培养个人素养、拓展知识结构也是茶艺课程开设的目标所在,对于课程是否完善了旅游专业课程设置,部分被测样本持保留态度,见表1。这说明学生对于茶艺课程目标的认识是出于自身需要,这与《在高职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需求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相一致。
第三,课程学习是否有利于实现学生所持课程目标。茶艺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课程目标来说,认为“非常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占9%,认为“有利于”的占65%,认为“一般”的占21%,认为“不利于”的占5%,如图2。该图表明,超过60%的被测样本认为茶艺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此持保留态度。
第四,课程内容与就业需求、工作的关系。在茶艺课程与
就业需求、工作的关系调查中,5.4%的被测样本认为两者联系非常紧密,能扩大将来的就业面和提高工作能力;51.8%的被测样本认为两者有一定的联系,有一部分可以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39.3%的被测样本认为对将来就业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只有3.6%的被测样本认为该课程和工作没有联系。调查表明,课程的内容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工作有相当程度的呼应。
第五,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度。(1)培养具有茶艺特长的旅游专业人才。2012年6月,本次试点班级2010级酒店班21名学生顺利通过全国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颁发的国家中级茶艺师资格证。(2)扩大学生就业面,提高就业待遇。通过收集被测样本的就业协议书和访谈中得知,旅游行业就业人数17人,占被测样本31%;酒店行业就业人数22人,占被测样本40%;茶庄就业人数1人,占被测样本2%;其他行业就业人数15人,占被测样本的27%。在此之前,九江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未有学生从事茶庄行业工作;其中茶庄对被测样本的茶艺理论和实操要求较高,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要求被测样本掌握茶艺实操;其他行业被测样本表示在工作中不用茶艺知识。从工作待遇看,被测样本底薪为1300~2500元不等,旅游和酒店行业中的员工在底薪上会适当上浮。
4.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第一,课程学习效果。(1)课程学习效果满意情况。为了了解被测样本对茶艺课程学习效果是否满意,问卷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调查,21.8%的被测样本表示很满意课程学习效果;58.2%的被测样本认为比较满意课程学习效果,18.2%的被测样本认为学习效果一般,只有1.8%的被测样本不满意课程学习效果。(2)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此次调查对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也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课时偏少,讲课内容少;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理论课内容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另外,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兴趣淡薄。
第二,课程结构设置的合理性。(1)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对于在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20%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58.2%的学生表示感兴趣,21.8%的学生表示一般,没有被测样本表示不感兴趣。(2)授课时数是否合理。关于茶艺课程的授课时数,4%的被测样本认为非常合理,61.8%的被测样本认为比较合理,30.9%的被测样本认为较不合理,认为应当增加授课时数。(3)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是否合理。问卷主要考察了茶艺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是否恰当,调查结果见表2,部分被测样本认为应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并考虑增设到茶馆实地考察的课时。
第三,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问卷主要考察课程周期结束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涵盖面、前沿性、实践性及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的需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1)课程内容是否有特色。此次在试点班级开设的茶艺课程是以国家职业工种茶艺师为标准,结合了旅游专业和茶文化两者的特点,75.4%的被测样本表示比较赞同,22.8%的被测样本表示非常赞同,1.8%的被测样本表示不太赞同。学生收获最大的课程依次是茶艺基本冲泡技巧与茶点选配、茶艺表演、中外饮茶风俗、茶艺礼仪与规范、茶叶种类、茶具知识、中国茶文化知识、中国名茶及产茶区、茶艺职业道德与守则、茶叶品质鉴别和保管、品茗用水与科学饮茶常识、茶席设计,与《在高职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需求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实操课程的收获对于学生来说更为直观。(2)课程内容的合理性。针对茶艺课程内容合理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被测样本中认为课程内容非常合理的占14.5%,比较合理的占74.5%,但也有10.9%的被测样本对课程内容持有保留态度。总体来说,被测样本认为课程内容较为合理,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有改进的空间。(3)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在课程内容具体方面的调查中,试点班级是否认同课程内容及实践操作满足一定前沿性与实践性要求,结果见表2、表3。超过66.7%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动手能力强,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这表明,现有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前沿性”和“实践性”的需求。
5.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在试点中,采用学生本位主义教学方式,实操课程教学以个人练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理论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89%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教学方法合理,11%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教学方法不合理。
三 结论
a·调研人:
b·调研目的
c·调研方向
d·调研内容
e·调研资料汇总
f·调研结论报告
g·调研时间
以下为正式调查文本:
市场调研报告
——“**”区域市场葡萄酒调研分析报告
年月日
a·调研员:
b·调研目的:关于**区域市场葡萄酒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经营进口葡萄酒的思路和规划
c·调研方向:
一、终端渠道调查
二、酒水市场经销商户和流通渠道(含名烟酒店)
三、葡萄酒消费状况——可以针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专项调查
d·调研内容:
方向一内容:(以酒水商进店合作名义)
1·终端渠道(终端店各部员工:管理人员、酒水员、服务员)
(1)终端酒水吧台陈列的葡萄酒品牌(特别是进口品牌)?
(2)陈列之葡萄酒,终端店卖价?
(3)终端店正常(一星期/一月)销售葡萄酒状况?
(4)客人点击葡萄酒的概率?
(5)客人点击葡萄酒的品牌?
(6)客户点击葡萄酒最认可和接受的价位?
(7)有没有瓶盖费?费用为多少?
(8)红白宴席送礼标准?客人是否自带酒水?酒席摆放什么酒水?
(9)零点客人,是否有自带酒水现象?
(10)客人自带酒水,店方和酒店行业是什么态度?(允许否?是否有服务费)
(11)是否有客人问到“进口酒或是**品牌进口葡萄酒”
(12)以进口酒商的名义,咨询管理人员进店合作的方式和要求(专场促销的费用标准?进场怎么合作?)
方向二内容:(以找区域商或市场调查的名义)
1·经销与流通市场
(1)当地是否有或经销进口葡萄酒的商户?
(2)了解调查对象对进口葡萄酒的现状和前景的判断?所认知的进口葡萄酒品牌?
(3)了解调查对象主要经销和的品牌和主要的合作方式?(代销还是经销等)?
(4)了解调查对象目前所做的渠道(流通、pa商超、终端、分销)?强势渠道是什么?
(5)了解调查对象目前团队多少人?主要渠道人员?
(6)当地销售淡旺季以及差别?
(7)如果我们到当地做进口葡萄酒,(请教)是否有很好的建议?
(8)当地酒店或夜场(酒吧和ktv类)主销什么品相酒水?
方向三内容:(以市场调查的名义)
1·消费者调查
(1)消费者认知的葡萄酒品牌(特别是进口品牌)?
(2)消费者一般通过什么途径购买酒水?
(3)是否经常用酒或葡萄酒?一般选择葡萄酒概率有多少?
(4)对价位的敏感度和接受的区间?
(5)一般在什么场合有可能喝葡萄酒?
(6)如果酒席上有进口葡萄酒(注意包装对客户的作用)和其他酒类,选择饮用的倾向是什么?
(7)如果有一支进口葡萄酒,作为该客户单位的专用接待酒(根据客户需要印制单位资料的背标),客户是否有考虑长期合作的可能?
(8)一般单位结账的方式和周期?(现金、转账、支票/结账票据有什么特殊要求或专用酒水发票是否可用于报销)
(9)签约常年合作的是否有兴趣?
(10)如果有专业的团购人员,到单位推荐进口葡萄酒,是否接受?
(11)在酒席上,如果有专业人员向你的朋友讲解葡萄酒专业知识,有兴趣吗?
(12)只要你一个电话,就可以定时、省钱的送酒到你规定的地方,你会接受这种服务方式吗?
建议:①做市场调查最好是两个人,一个主讲,一个记录
②调查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对象,自行设计;要求越详细越好
③调查至少1-2个工作日
④前期的调查对象的选取,可以通过当地黄页、政府网站、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