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政策特点

财政政策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政政策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政政策特点

财政政策特点范文第1篇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特点

总体而言,当下使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兼有时代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等特点,与传统教材相比有如下几个较为明显的变化。

1.专题编排方式的变化

与传统教材的编排相比,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摆脱了以知识能力点织网的编排结构,整个教材设置了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又是块状结构,整个框架体系新颖、发展目标明确。

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借助于专题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情境,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天地被有效拓宽,而且每个专题还向外延展衍生出更为丰富的活动内容,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了与文本、与其他同学、与老师、与作者多重对话的过程。

2.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苏教版高中必修教科书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语文因素中熔铸人文精神。从话题的选择来看,重点突出,服务于高中学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生命精神,有意传递人类文明,旨在完善学生的人格。整本教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主义学说镶嵌,对相关的人文内涵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梳理,有利于高中生研读,学生涵泳其间,促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从选入的文本来看,选文时代性和典范性很强且大多是大家名篇,美的文字、语言同时蕴涵着美的思想。

3.课文注释的标新立异

从课文的注释来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老教材或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可谓是标新立异,当然这是课改专家研究的成果,不过给我们教材二次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例如,“苏教版”教材中的《赤壁赋》一文,一共有62个注解,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几乎没有相同之处,其中有些变化,笔者认为是有争议的。如“击空明兮溯流光”中的“流光”,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注解分别为“在

水波中流动的月光”和“江面上浮动的月光”,只要稍作比较和推敲,便可以看出后者的注释来得更准确些。

4.更适合探究、体验式学习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体验式学习,这套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整本书在呈现形式上大胆革新,“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模块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探究、合作、体验式学习转变。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整合策略

1.教材内部资源的整合

江苏高考语文权重大,所以每个学生对语文还是很重视的。课本一发到学生的手中,学生通常会浏览,不过缺失了教师的指导,也就是随手翻翻而已。在学习了一本教材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方法和情感还处于零散状态,更是需要我们教师用整合的思想去帮助学生串起前后所学的内容,编制成立体的认知链,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这样的整合属于教材内部资源的整合。具体在教材内部资源整合使用过程中,要强化对教材的研读,要树立专题模块教学的意识,将人文板块与知识、能力板块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文”与“道”的水融。

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必修一的“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与“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西地平线上》整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着重体会作家独特的生命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写出有真实性与独特性的生命体验。

2.教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

财政政策特点范文第2篇

1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内涵及特点

1.1财政政策内涵及特点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它是国家制定各种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前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财政政策主要是由三种构成工具组成。其一,政府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直接影响着国民收入的大小,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情况。政府支出对整体经济的影响由两种途径组成:一是政府购买政策;二是政府转移支付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当前的各种政府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的民生政策。其二,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又是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通过税收政策一方面影响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借助税收政策来影响社会的物品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对社会各行业起到激励作用。

1.2经济增长内涵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长。可以说经济增长率高低直接反映出该国家或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直接因素有投资量、劳动量以及生产率水平。根据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知,经济增长率可以用公式:G=Yt/Yt-1来表示。其中,Y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是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由此可知,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投资量、劳动量的方式,优化配置各种科技技术等来提高生产率水平,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2.1财政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基于上述可知,财政支出中的政府购买行为、转移支付政策等都能够起到进一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作用。根据我国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可知,政府支出一般是在经济建设、社会文教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当政府对于经济建设的财政支出占比较大,则该阶段中国民经济总收入的增长水平则较高,两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政府的财政支出又倾向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些公共基础设施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起到促进作用,也间接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社会文教方面,社会民生活动、教育活动都是重要内容。政府在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总量提升,则可以明显的提升我国教育水平,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2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节。例如,制定适宜的税收政策可以重新分配收入情况,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起到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当前税收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政府组织并且开展相关税收收取,为政府财政筹集到资金,再将这些资金应用到政府的各种支出中。简单来说,良好的税收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二,税收政策还会对个人开展税收行为,这一举动推动经济收入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或是储蓄管理,从而起到活跃市场经济的效果。

总而言之,财政支出以及财政税收政策都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影响,且财政支出和财政税收政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影响经济增长。财政预算政策正是表达财政支出以及财政税收政策相互关系的概念。它主要是由财政赤字、财政盈余以及财政收支平衡三种形式组成。它们对国家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贡献,但是这些贡献影响较为隐晦间接,如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国家财政出现明显赤字,则表示财政收入不能够满足支出需求,各种政府的支出行为受到限制,因此对经济增长起到消极的作用。财政赤字还会带来排挤效应,从而促进政府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重新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效果。

3发挥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手段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政策以及财政预算对经济增长发挥贡献作用。在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地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需要合理制定财政政策。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时代,经济增长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要想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需要厘清当下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情况,才能够对症下药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

3.1基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特点制定财政政策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可知,自2000年至今,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一共经历了5个主要的经济增长周期,每一个经济增长周期的时长在35~40个月。在2017年第三季度之后,经济增长趋势开始走弱,但是之后会进入到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因此在该阶段中,需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增长动能。此时就需要通过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式来达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目的。

第二,我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经济结构发展势头的下行,这些数据特征都显示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出放缓的趋势。在该阶段中需要实现对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全面解析,从而制定与之相关的财政政策,才可以有效地获得经济发展增率。如经济发展中的消费、投资和生产率三个动能都处于疲态。以投资为例,我国现有的投资结构效率正在下降,在未来投资总量的增长空间不大,但是可以通过持续提升投资效率、改善投资结构的方式来有效地激发投资潜力。因此在未来,我国需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持续不断的增长。

3.2提升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我国当下以及未来的经济增长都将呈现出稳定且缓慢的发展趋势,当下仍旧可以通过各种相关政策的制定,辅助财政政策来提升经济增长率。

其一,通过积极的针对性较强的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未来,我国经济只有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才能够让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能够形成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经济体系,转变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朝着集约型方向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其二,通过精细化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形成。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作为动能所在,国家财政政策也是倾向于如何提高投资总量、提升出口量为重点。而当下这种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探索新的增长动能成为核心所在。当下根据全球社会的发展趋势,可以增强消费增长的动能,逐步提升消费占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当前需要通过出台各种精细的、多样的财政政策措施,促进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由此来反作用于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形成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如在财政支出政策上,可以提升其在社会文教层面上的支出水平,让更多的文化消费、绿色低碳消费成为消费重点。其三,实现各项政策的统筹规划,加快打造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下更是要求国家的相关政策都能够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目标,在此要求下制定各种前瞻性、系统性的政策制度。如财政政策的制定中,要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提升我国国际性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财政支出上加大对各大高校的科学研究基地的支出水平,为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提供一个实践实验基地,提供一个科技孵化基地。其四,实现财政政策优化完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合理。基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现阶段的基尼系数处于0.46以上,这一状态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使其达到合理水平。对此则可以通过我国财政政策中的详细内容,如通过完善按劳分配的机制体系方式,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还可以通过完善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的方式,有效地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行为。

4结语

财政政策特点范文第3篇

积极财政政策虽未“淡出”但已“转型”;2004年中国将全方位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

作为财政改革的另一个方面,中国的财政政策已经开始从总量政策转向结构政策。人们看到,自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中央财政每年将数千亿元人民币的国债发

行收入直接用于投资,借以拉动疲弱的内需,维系国内生产总值于7%左右的增速前行。

这些财政投资项目的选择性自然很强,比如支持交通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退耕还林、西部大开发等,应当说带有明显的优化经济结构的特点。

但是,由于国有经济已经明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思路,能够允许政府投资的领域势必过于狭窄,使得政府投资对中国急需的产业结构调整几乎无法产生影响。因此,经济学界通常认为,以“国债收入直接投资”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基本还是一个总量政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十分有限。

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按照中央《决定》的要求,财政政策的目标被锁定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

这短短一行字中孕育着一场变革,即“税制改革”。因为只有对不同的行业课以不同的税率,才是优化国家经济结构的最有效的方式。《决定》同时也告诉世人: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制订的前提都是“国家计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

《决定》已经明确提出中国将推进“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2003年12月,《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3、2004》一书正式出版,表明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已经敲定。

从现实看,农业税改在全国推广实施、出口退税率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企业所得税率调整方案大体成型、增值税转型(从流转税变为消费税)即将在东北试点,等等,就《财经时报》目前掌握的信息,一系列重大的税制改革已经上路,并在2004年必将形成重要突破。

财政政策特点范文第4篇

从2008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调整的那一天算起,一年多来,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相机调整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频繁变化如影随形,亦步亦趋。高培勇认为,在20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将在延续过去一年多来的扩张取向并与时俱进的进行相机调整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是主攻手

《南风窗》:您怎样评价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上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有什么不同?

高培勇:在1998-2004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格局是“松紧搭配”――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

在“双松搭配”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格局中,货币政策的扩张功效部分受阻,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意味着,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包围下的中国,由两种政策手段共担的拉动内需的重任,历史性地向财政政策一方倾斜了。在这一轮反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体系中担当“主攻手”,可以说是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

财政政策从来都是以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作为行动载体的。“增支+减税”即是扩张l生财政政策的几乎全部的内容。

如果说上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实践的重心主要放在了增加财政支出一条线索上,那么,这一次实施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则是支出与收入同时并举、两条线索协同作战。

2008年12月初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开宗明义地把“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界定为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

就扩大财政支出而言,不仅有增加政府公共投资的项目,也有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以及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方面的安排。就结构性减税而言,不仅涉及诸如增值税转型、两个企业所得税法合并等份额较大的税种的减收,也有包括个人所得税、二手房交易税负、股票交易印花税等份额相对较小的税种的减收。

这一次所实施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把包括“增支”、“减税”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扩张性手段都用上了。着眼于并实施两翼并举的“全方位”财政扩张,可以说是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南风窗》:作为“主攻手”并且两翼并举“全方位”扩张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如何?

高培勇:如果说,中国经济率先实现总体回升向好势头、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这一难得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拉动,那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补上一句话:其中的主要政策力量,就来源于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

会调整,不会很快淡出

《南风窗》:20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之路该如何走?

高培勇: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如下的两条显然已在定论之列:其一,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取向必须坚持,不应也不能改变。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二,取向不变,并不意味着2010年要全盘“照搬”或“复制”过去一年多的政策内容。事实上,即便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也是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的。要“不变”之中有“变”,在“不变”的取向之下酝酿并实施“变”的内容,可以说是20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不变”的角度看,进入“不变”之列的,当然首先是财政上的扩张性取向,便仍然需要“增支”、“减税”两个工作线索的同时并用、协同作战。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主攻手”角色,也应是“不变”的。

从“变”的角度看,进入“变”的序列的,应首先是政策的实施重点。把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由以往相对偏重投资适时转移到着力拉动消费需求上来。除此之外,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并且,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已经日渐增大,应审时度势,适时地降低扩张力度,相应地放慢实施节奏。

《南风窗》:中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已经接近3%的国际警戒线,2010年如果继续“增支”和“减税”,财政是否会面临太大压力?

高培勇:无论是“不变”,还是“变”,政策的实施成本――财政收支的暂时困难是不能回避的。因为,在反危机的年代,不仅经济不景气或经济增速的下调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减少和财政支出的增加,而且,基于财政扩张需要而实施的“增支+减税”的政策安排,更是以财政收支不平衡为前提的。

然而,面对此状,更需强调放眼全局而不计局部得失的道理。从历史的轨迹看,必要时宁肯以财政收支的不平衡来换取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毕竟是我们在财政政策选择问题上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次也不例外。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账,若能以财政收支困难的暂时加大换得一个经济尽快回暖和尽快回归平稳较快发展轨道的局面,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以财政收支的暂时困难所带来的,将是经济的较快平稳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有了这个基础,财政本身的日子也会逐步好过起来。

减税关键在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

《南风窗》:201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增支”方面更多的是一个重心的调整,即由公共投资支出移向公共消费支出,力度调整较大的应该是“结构性减税”,2010年将如何减税呢?

高培勇:不妨以2008年的全国税收收入规模为盘子加以说明。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中,除了一种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时免征之外,目前处于有效运行状态的共有18种税。在2008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口径,全国税收收入为57862亿元。在其中,依所占份额高低排列,增值税收入为42.7%,企业所得税收人为21.2%,营业税收入为13.2%,个人所得税收人为6.4%,消费税收入为5.7%。除此之外的其他税种收入加总求和,其所占份额不过10.8%。

在当前的中国,讨论并谋划“减税”问题或方案,我们所应聚焦或关注的,是所占份额居于前列的几个较大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这几个税种的收入份额,合并占到了全国税收收入盘子的将近90%。

进一步看,上述几个税种的情形各异,在“减税”问题上,还需要实施不同的安排。所占份额位居第三的营业税,由于其系地方的主体税种,又是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根基所在,在未下决心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颠覆性变革之前,这一税种不宜大动。所占份额位居第五的消费税,并非一个独立的税种,而是一种附加税。其主要的功能在于调节消费,拉近贫富差距。在现行税收体系的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我们又亟待强化税收调节

功能的条件下,就总体而言,在消费税的调整上,宜做加法而非减法。这样一来,留给我们的主要选择空间,便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三个税种了。

鉴于企业所得税的改革已经基本到位且已收获了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特殊实效,2010年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善企业所得税法相关配套政策,减税的重点,可以主要放在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上。

《南风窗》:增值税转型在2009年效果似乎不太明显,因为经济不振使许多企业放弃了添购设备的打算,2010年增值税转型还可以有哪些举动?

高培勇:增值税是现实中国的第一大税种,要使“减税”真正带来实效,当前我国的“减税”重点应当也必须锁定在增值税上。

但是,应当看到,与操用在其他税种上的减税举措有所不同,只有在企业真的着手技术改造、真的扩大设备投资的条件下,它才能据此去抵扣其应缴的增值税税款。增值税转型的减税效应,也才能真正进入企业的腰包。否则,如果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因此而调整,或者,其调整的程度远低于人们的预期,那么,它便很可能只是政府所放飞的、等待人们去抓的“树林子里的鸟”。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面对全球性的产能过剩,企业难有足够的投资热情或投资动力,对于增值税转型减税效应的预期,不能不有所保留并备有预案。倘若2009年增值税转型的减税效应未能如所期望的那样发挥出来,并且,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在税收上采取更有力的扩张措施,那么,2010年,在增值税转型改革上可以考虑的选择,便是进一步“割肉”:在财政收支状况允许和其他税种改革配套进行的条件下,将房屋、建筑物投资纳入抵扣范围,允许抵扣全部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实行完全意义上的消费型增值税。

《南风窗》:个人所得税一直很受关注,这几年也几次调高起征点,但好像公众还是颇有微词,认为个人所得税更多的是向工薪阶层征税?

高培勇:可以看到,尽管政府已经先后拿出了增加工资薪金所得额扣除标准和暂免征收存款利息所得税等两项举措,并且一年将减少大约460亿元的税收收入,人们仍然对进一步减轻个人所得税的负担充满期待。因而,从长期看,很有必要在个人所得税税负的进一步减轻上有所回应。

财政政策特点范文第5篇

在1929年到1939年之间所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大衰退成为大萧条,在此情况下,商业和经济运营普遍衰退。首先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农业衰退,引发了金融行业的恶化,大萧条所引发的经济衰退比以往经济衰退的影响更为深远。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引起经济的衰退,进而经济发展缓慢,引起失业增加,工业化国家中资木的短缺引发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降低政府所采取政策工具之间搭配存在多样性的特点,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乘数都存在不确定的情况,政府所采取的多样化的政策工具,在乘数不确定的情况下,考虑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选择,最佳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政策组合的工具。实施多样化政策工具的原因在于,至少有机会使一个乘数的估计误差被其他乘数的误差所抵消。如果效果好的额情况下,制定政策的误差会部分的相互抵消。

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中的微调是指存在于宏观调控中,针对现实社会运行的经济中存在的小冲击、小波动、小十扰而做出的相应的小调整。不断地试图稳定经济的政策行为。对财政政策而高,长时间的内部时滞,使得采用相机选择的微调措施在实际的经济调整过程中存在不可能性。尽管社会中存在的自动稳定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经济政策中的微调效果。对于货币政策而高,由于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是经常运行的,内部存在的时滞较小,微调所起到的效果是你可能的。如果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所起到的影响一直是在应对晓得波动,则微调所起到的效果是恰当的。

相机抉择是政府根据经济市场所发生的情况和各项调节在采取过程中所起到的效果特点,进行需求管理从而机动灵活的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搭配。政府实行相机抉择的政策的目的在于既保持总需求,又不引起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根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决策速度,作用速度,预测的可靠程度和中立程度的四个方而的差异,相机抉择一般有三种搭配方式: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单一政策规则是指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学派,关于货币供给量每年以固定的的比例增长的政策主张弗里德曼建议的唯一政策是货币供给量每年按固定的比例增长,其中固定的比例等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单一政策规则的目的在于是货币供给量不要限制国民收入的自然增长的速度。货币主义者主张的这一政策被称为单一的政策规则。

积极地规则是指对重大的经济冲击做出的具有反周期性质的规则,在讨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达到的效果时,要把对重大经济冲击做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与微调加以区别。而对重大经济冲击时,决不能主张不应该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_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及时采取反周期性质的政策措施在未来政策的确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之间的权衡中国,积极地政策制定者重视政策实施过程所表现出的灵活性,而那些赞成难以变动规则的人则重视中央银行在过去竞技场反错误的政策措施。

三、动态不协调与规则及斟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