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学交替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其基本要素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通过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和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汽车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创新
“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企业以订单的方式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订单”不仅是一张企业用人的“预定单”,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职业岗位能力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学校以企业“订单”为依据,组织人才培养工作。
1.招生时下订单——提高校企知名度,增强招生力度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部分企业签订协议,在招生时即以定向方式确定招生人数及要求。企业借助于学院招生时的大平台提前下订单,避免“用工荒”的出现,降低了风险;学院通过“订单式”招生,增加了招生力度,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习,尽早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实习赚取学费,减轻家庭负担,有一定的成就感。学院先后与烟台矢崎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浪潮LG数字移动通信(烟台)有限公司、得宝数字通信(烟台)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以此种培养模式先后培养了几批学生,扩大了企业和学院的知名度,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实践证明,这种校企合作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大一末下订单——针对性选择,专业性培养
新生入校后,大多数对自己职业生涯没有具体的规划。经过一年的公共课程学习和对未来职业思考,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设想。此时,企业有针对性地来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下订单。在一些企业对毕业生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与学校合作开办“企业冠名班”,双方签订培养协议,采用“订单式”培养,由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明确要求,对基本素质、基本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然后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开设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实训课程。制定课程计划、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由校企双方进行实施,企业可派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兼课,并对全程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专业课和实践课程进行指导,每门课程结束时,由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考评,做出评价;毕业时,企业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情况,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就业。
3.大二末下订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企业在大二末下订单,利用一个学年的时间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招工难,招收技术工人更难”的困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成功率。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创新办学模式,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建立定向合作,选择部分大三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12个月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为了保证工学交替期间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学校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学生每周在企业顶岗实习4天,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操作授课,替换原有专业的实践操作课程的学分,其余三天学校安排教师集中讲授理论知识。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生们既学到了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巩固了理论知识。一年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结束在企业就业。
二、汽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1.改革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把实训教学与生产密切联系,采取理论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由任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分头指导各个实训小组。将理论讲授、实验实习、应用操作、生产加工等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系统地完成教学实践任务。
2.改进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和适应性特点,作为汽车制造业基地的烟台,汽车专业的教材也必须体现区域性和适应性特点,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切实可行的项目,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发项目教学。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专业将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分解为几个模块,充分整合汽车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3.拓宽实训基地
以企业岗位需要为目标建设实训基地,依靠企业拓宽实训资金、设备、人员的来源和渠道。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同时应在行业协会与企业中选择一些资深兼职教师、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培训专家,组建一支专门的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克服高职院校教师闭门造车的现象。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北京现代合作成立的“北京现代班”,实训车间就是以北京现代4S店为模板设计的,企业委派培训师定期来学习对学生进行培训,把最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定向班的学生。
4.创新评价体系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管理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考核分两部分: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报告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40%。学生的顶岗工作可以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进行,企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在每一部门或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并签字确认,学校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在各企业每一部门或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学生要写出实习报告,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习表现、实习报告等评定实习成绩。对顶岗实习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提交毕业论文参与答辩。
三、结束语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为切入点,采用“订单式、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培养方式,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学生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为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学校通过“订单式、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培养方式能够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办学力度,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学校在教学、实训中融入企业元素,引进企业专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职业教育跟上科技的变化和企业的创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提升学校知名度,提高优质就业率,扩大招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职业教育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专业建设 课程改革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围绕汽车制造业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推进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共同研究分析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学院重新修订编制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实施过程,构建并实施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一、以培养当地经济建设需求人才为目标,进行专业定位
1.依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组织教务处、研究室、各系及招生就业部门的人员到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目标,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原则,根据学院的办学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调整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实事求是地制订了符合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意见和年度实施计划,形成了以汽车、机械、电子三大工科专业为主,延伸至汽车销售、保险、物流等管理学科为补充,并兼顾部分文科专业的办学格局,使学院成为半岛制造业基地和蓝色经济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加强专业建设,学院专门成立了院系两级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课程建设,从促进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积极推动专业与产业结合、专业教学与科研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
学院制定了《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对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实施全程监控和奖励制度,明确了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管理责任,专业建设与系部效益分配挂钩。系部配套制定了《特色专业实施方案》,通过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以点带面,有效提升学院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在全面推进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重点建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三个院级特色品牌专业,并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
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此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企业冠名班,运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了学院、企业双赢局面。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结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指针,从就业岗位(群)定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入手,经过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能力构成、将能力培养转化为课程设计“两次转换”,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和单项职业技能训练“两层设计”来设置开发课程,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的标准化、精准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学院根据工作过程顺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把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学习领域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和拓展领域课程三大类,并按不同类别课程的不同功能进行定向性改革,按照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专业领域课程定位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拓展领域课程服务于素质教育需要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以“加快发展、提高素质、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对于公共基础课,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进行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对于专业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系统进行了课程内容重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和单项职业技能训练“两层设计”,准确界定了实践教学的功能性质、教学目标、实施地点、设备条件、所用课时、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分记绩等。学院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均达到了总教学时间的40%。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教法改革,采取了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逐步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将课外科技活动、各种竞赛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内外学习相互结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开展了“技能、任务、项目、岗位”一体化实训教学,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3.形成性考核,注重过程评价
根据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确定课程考核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考核要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与基于工作过程、工作情景的项目教学法相适应,专业课程的考试模式分理论和技能实训两部分,其中理论占40%,技能实训占60%。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报告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40%。
三、结束语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需要职业教育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研究课程设置和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关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专业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新时期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永泽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关键词 工作过程 中技 商务礼仪课程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chnical School Business Etiquette Courses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HUANG Binyu
(Foshan Gaoming District Technical School, Foshan, Guangdong 528500)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business etiquette course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of market-oriented, focusing on students' job vocational ability, the most notable feature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working procedures, learning contexts and work situations, learning tasks and tasks such factors as relative consistent.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course materials development,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of teaching mod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ocus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ntified tasks, decomposition job creation scenarios, assign job roles, tasks,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k process, summarize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technical school; business etiquette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目前,不少中技学校人才培养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陈旧,重商务礼仪知识教学,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资源开发方式单一,实践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薄弱;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出现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是理论知识加上技能点的训练,知识和技能是割裂的,培养的学生表现出工作能力的缺失。”①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必须要进行突破,尝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1 基于工作过程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模式及特点
1.1 基于工作过程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等诸多方面。”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商务礼仪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商务礼仪工作环节为抓手,以岗位工作过程规范、标准为评价标准,打破传统商务礼仪课程体系,根据商务礼仪岗位工作任务需要,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突出学生商务礼仪职业技能培养,构建“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方式,实现开放、实践、岗位等多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1.2 基于工作过程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将商务礼仪理论知识教学渗透在工作程序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平行结构形式。因为课程教学不是传统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简单叠加,它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又高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程序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教学组织以工作程序为序,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实现商务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以任务的达成度来评价课程教学目标,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程序、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等因素相一致。
2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构想
2.1 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点状(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反映某一职业(专业)最重要的职业能力的、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③教师在设计课程教程内容时,要遵循以商务礼仪这一职业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一改传统商务礼仪课程特点,从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向实践转变,将学生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合作学习、专业创新等职业能力。通过在学校实训室的模拟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工作程序与工作环境,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内容设计不提倡求全,学生够用为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取舍,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工作程序有机融合在一起,保证教学内容的知识衔接与知识梯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2 课程教材开发
教材是实施课程教学的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需要相应的教材与之相适应。教师要合理地进行课程教材开发与教学资源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典型工作任务,编写出更适合实际工作岗位的校本教材。而教材资源开发要从培养学生商务礼仪岗位技能、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工作情境与工作过程渗透知识点与技能培养要点,遵照学生学习规律与知识层次、梯度等开发课程教材,教材形式不限,可以是讲稿,也可以是课堂学案,在经验成熟之际可以编订成教材。
2.3 教学模式设计
为了确保教学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工学交替、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例如通过工学交替形式,借助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将课堂与工作环境合二为一,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有机融合。对于商务礼仪基本知识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过程灵活进行渗透。例如“工学交替”形式可以先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实训的真实效果;“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模式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工作过程实施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借助教材、现代化学习平台与互联网络等平台,自主学习相关商务理论,完成从理论实践理论的有机循环。
3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以典型的商务礼仪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④在工作过程中,将相关知识与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在工作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3.1 确定工作任务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工作任务由课程教学目标决定,工作任务确定要服务于商务礼仪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商务宴请活动礼仪”为例,这一工作任务是由商务宴请活动涉及的礼仪知识与技能决定的,包括熟知商务宴请的常见形式、应酬准备礼仪、赴宴礼仪等,可以细化为了解商务宴请的规格,以及根据宴请对象、宴请目的决定的宴请形式,宴请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容、仪表等,宴席中的礼仪,包括就餐、言谈举止等。教师在设计工作任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工作任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等。
3.2 创设工作情景
文秘专业的各门课程实训性很强,教师根据自己在企业实习的经验,结合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在任务驱动模式的驱动下,为学生创设工作情境。因此,工作情境创设要与实际工作情境高度一致,工作情境越逼真达到的效果越好。教师为学生创设工作情境的途径有以下几种:它可以是多媒体模拟的实训情境,也可以借助实训室进行,也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与企业相结合,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或通过观摩模拟工作过程,或亲身参与工作,真实体验工作过程,掌握商务礼仪相关知识与技能等,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的岗位需求。
3.3 分配工作角色
工作情境确定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工作角色分配,例如“宴请礼仪”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根据宴请对学生进行分组,分成主客两组。主人这一组要细化参与宴请的角色对象,根据宴请目的,明确角色在宴请中的地位;宾客这一组也要明确参与宴请的角色,以及他们在宴请中地位等,不明白的角色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进行猜测。在进行角色分配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不同角色岗位特点,获取全面体验,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3.4 分解工作任务
完成角色分配后,紧接着需要对学生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在分解任务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工作过程中的角色分配,自主了解涉及到相关商务礼仪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工作前的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教材与查阅互联网了解相关知识,获取相关资源,不能以教师大包大揽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任务分解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展开工作,不能是笼统的概述,应该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工作任务。
3.5 实施工作过程
工作实施过程也是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以多重身份参与工作过程。因为,教师是学生工作过程的指导者,随时关注任意一个小组的工作过程,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教师可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为了更好地引导工作过程或者进行引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工作过程中的一个角色,这不仅可以实现对工作过程的动态引导,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也可以是观察者、推动者、裁判等,无论充当什么角色,都要有助于推动工作过程,保证工作过程的目标朝向“教学做”一体化方向发展。
3.6 总结与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工作总结与评价,这是形成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工作过程完成以后,不能将工作任务终结作为学习的终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工作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可以是工作报告、工作反思、工作体会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工作进行反思,包括工作成果与存在不足,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优化方案,强化课程学习成果,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工作评价要突破传统评价形式,综合自评、师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将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对于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教师要进行科学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商务礼仪知识进行针对性评价。
4 结语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研究,为学生创造了生动的工作场景,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以岗位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必将为中技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切实解决了中技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实问题。
注释
① 刘茹敏,杨灵芝,刘海明.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研究[J].职教论坛,2009(14):38-39.
② 邱静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38-240.
关键词:职业教育 师资建设 中职学校 途径
一、职业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我国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生产服务一线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匮乏,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跟上社会步伐,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切入点,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国家通过以下途径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实施中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计划,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重点推动中高职课程衔接和学制改革,完善五年一贯制、5+2等方案,加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二是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努力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三是高等职业教育三年改革创新计划,破解升格与升级的困惑,指导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四是配合做好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改革、本科高校转型等工作,探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动教育结构战略性转型。
国家继续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不难看出,职业教育成为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而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则是这一改革的助产士。如果没有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优质师资,离开了他们和他们高质量的工作,其他条件再好,也很难培养出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未来社会发展会遇到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合格的师资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1]
在新的形势政策下,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准确定位,牢牢围绕“三对接”“双证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深化内涵,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竞争力成为中职学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根本性任务。
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迅速增长,这就导致各职业院校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结构也不合理:一是青年教师多于老年教师,骨干教师新老交替面临严峻形势,专业骨干教师数量少、年龄偏大,名师更是凤毛麟角。二是专业课教师缺乏,基础课教师偏多,公共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失调,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新设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紧缺,实训指导教师比例较低。导致学校发展动力不足。[2]
2.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不健全
由于缺乏健全的培养机制,缺少相对稳定的教师培养渠道,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造成当前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年龄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影响了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专职教师,目前主要是来自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到校工作的;少部分来自具有一定专业工作实践经验,通过引进或聘用到校工作的。兼职教师,来自于其他学校在职教师或退休教师,或者来自于在读研究生、研究生和本科生,或者来自于企业或其它单位。引进的渠道导致以下状况:或者有专业知识但教育教学方法、专业实践技能不足,或者有专业实践技能而缺乏教育教学方法、专业知识深入不够,或者有教育教学方法但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因此,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现场教学能力都相对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职业教育应体现出职业特色和行业特色。职教师资队伍,除了应具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着较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对于行业情况较为熟悉。[3]
三、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提升中职学校竞争力
目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深化内涵建设,提升中职学校竞争力核心措施。师资队伍的培养直接决定着一所职业学校未来若干年的发展趋势。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足够、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职教师资队伍,必须从以下途径入手:
[关键词] 广州市白云区;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Strategies for E-Commerce Development in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LU Youdo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commerce grows rapidly in China and Guangdong province is among the fastest developed provinces. Howeve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level of Baiyun district is relatively lagging. There are problems, including narrow recognition of enterprises on e-commerce, lack of benchmarking enterprises, insufficient specialized services, and short supply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s. Baiyun district has advantages such as the favorable macro economic trend, develop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rade market, and booming logistics, providing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for the speedy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guide enterprises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internet+", accelerate to set examples of e-commerce enterprises, focus on e-commerce platform of vertical industries, create e-commerce service platform at district level, intensify investment in introducing professionals and proactively develop cross-border e-commerce.
Key words: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e-comme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电子商务即商务的电子化,是以提高商务效能和效益为目的,利用一切电子技术手段所从事的商务活动。[1]按交易对象,电子商务一般可以分为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和网络零售。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我国众多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经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广州市白云区传统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促进白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白云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广东省电子商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2.63万亿元,增长超过30%,占全国交易额近1/5,其中B2B交易额2.07万亿元,14年全省网上零售额增长70.7%,增速远高于全国的49.7%。[2]2014年,天猫“双十一”广东以60亿元的总成交额勇夺“中国网购第一大省”。
2.广州市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国内城市前列
2011年,广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获国家批复认定并授牌。2014年,广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3万亿元,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3]根据阿里研究院的《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发展指数报告》,14年,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比较中,深圳、广州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名列全国前两位。
3.白云区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2015年9月,华南电商联盟和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联合“2015年广东省电商企业100强”[4],广州市以41席的绝对优势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天河区15个,占全市37%,海珠区7个,占17%,越秀区5个,占12%,荔湾、白云均为4个,各占10%,黄埔3个,占7%,番禺、花都、增城各1个,各占2.4%。白云区上榜的四个企业为广东骆驼服饰有限公司、广州市格风服饰有限公司(歌莉娅)、广东南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东本草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分列榜单10、23、37、53位。
拥有大量制造业的白云区,近年来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的沃土。目前,白云区电子商务企业主要以制造企业为主,如白云区4家进入广东电商百强的企业中,骆驼服饰、格风服饰、本草药业3家均为传统制造企业,与全国形成的IT企业为主的格局不同。
广州市电子商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河、海珠、越秀、荔湾、黄埔区,白云区和这几个区域相比,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相对较少,缺乏龙头电子商务企业。白云区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已意识到电子商务是发展趋势,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很多企业依然不清楚电商之路怎么走,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整体布局,白云区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白云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认识狭隘
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是白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不是技巧问题(技巧问题可以外包解决),而是在电子商务发展思路上、企业商务模式上。企业普遍认可电子商务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对于如何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的认识是片面的,很多企业以为电子商务就是建个网站,或者开个网店,利润就会滚滚而来,这样的观念曲解了电子商务的本质,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缺乏电子商务标杆示范企业
“2015年广东省电商企业100强”,广州市以41席的绝对优势位列全省第一,然而,白云区只有4个企业上榜,分列榜单10、23、37、53位,相比天河、海珠、越秀、荔湾、黄埔区,白云区缺乏电子商务标杆示范企业。
荔湾区虽然与白云区一样只有4家企业上榜,但荔湾集聚了广州本土电商龙头企业唯品会、梦芭莎等,这足以令荔湾区成为广州电子商务发展的标杆。黄埔区虽然只有3家上榜,但黄埔区云埔电子商务园区2012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34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之一,成为全省(单列市深圳除外)唯一的首批该类基地,亚马逊华南运营中心、京东商城华南总部、苏宁易购华南总部均落户黄埔。
3.缺乏电子商务专业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是指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供的服务,包括软件(ERP、CRM、销售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服务、电子商务系统建设、营销服务(如网络广告设计、精准营销、邮件营销、病毒营销、整合营销等)、运营服务(如网店代运营、客服外包、网店视觉设计等)、物流服务、第三方支付、安全认证、电子商务咨询等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白云区企业以传统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为主,电商经验不足,而白云区现有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分布零散,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范围缺失,未形成显著的产业规模,特别是缺乏能为传统企业“触电”提供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网络营销服务、网店运营服务、电子商务咨询的服务团队。
4.电商人才匮乏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有专业人才的支撑,特别需要一批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白云区企业以传统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为主,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电子商务人才数量有限。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电商人才需求规模与日俱增,并且电商人才专业化、细分化需求日渐凸显,而很多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电商人才规格要求差距较大,高校对电商人才培养总体上滞后于社会需求,直接导致社会上电商人才缺乏。另外,白云区没有大型的人才市场,白云区与广州中心城区相比地理位置略显偏远,信息交流不方便,也给人才的引进带来一定的障碍。
目前白云区主要是缺乏三方面的电子商务人才:一是电子商务模式设计、战略规划人才;二是网络营销、网店运营人才;三是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建设和项目实施的管理人才。电商人才匮乏,是白云区企业“触电”的普遍问题,已成为制约白云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三、白云区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1.白云区良好的宏观经济走势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014年白云区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6亿元,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03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3.64亿元,增长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9.53亿,增长13.5%,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同步,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5.9%和153.9%。《2014广州治理年度榜》区域综合竞争力排名从2013年全市第7跃升为全市第4。[5]
2.白云区制造业优势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白云区是广州的制造业重地,形成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五大支柱产业格局[6],培育了白云电器、广铝集团、欧派家居、白云化工、霸王集团、白云山制药厂、好迪化妆品、王老吉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企业。白云区有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实业土壤,产业基础配套完善,已形成多个实体产业集群,这是支撑白云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源泉。
3.白云区商贸优势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商业环境
广州是千年商都,专业批发市场是广州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白云区现有专业批发市场116家,总占地面积375.9万平方米,经营商户3万多家,主要集中于皮革皮具、汽车汽配、农副产品及食品、美容美发化妆品、装饰材料、服装及布料等6个行业领域。2013年交易额达706.1亿元,平均交易额为18785元/平方米,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36家,超10亿元的市场10家。[7]
以服装鞋业皮具行业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白云区服装鞋业皮具产业规模已居全国前列。尤其是在石井商圈,聚集了包括广大商贸城在内的20多个批发市场,有超过8000家商铺,每天有3万至4万的国内外采购商到石井采购。
4.白云区物流优势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经过多年发展,白云区已建立起海、陆、空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白云区扼交通要冲,京广铁路、105、106、107、324国道及京珠、广惠、北环、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路穿越本区,广花、兴泰、罗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铁二号线、机场快速干线也行经区内,新旧白云国际机场、华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都坐落在区内,这些均使区内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其中,白云机场是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2014年,该机场以5478.03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和145.4万吨年货邮吞吐量,迈入世界超大型航空枢纽之列。
白云区作为广州物流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区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华南地区物流的重要枢纽。白云区目前从事物流相关活动的单位超过4000户,拥有较大的物流园区数十家,如林安物流园、八方物流园、丰和物流园、鑫都物流园、淇骏物流园等,中国邮政、联邦快递、UPS、TNT、宅急送、顺丰、“四通一达”等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均较早入驻白云区。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本组成部分,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白云区的物流优势非常明显,这是推动白云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加快白云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2014年7月广州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全市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集聚区总体规划布局的意见》,首次提出广州电商“1+1+9”的区域发展格局的“顶层规划”,根据布局,海珠区的琶洲定位为互联网总部示范区,荔湾区的白鹅潭为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区,“9”则是指黄埔、天河、白云、南沙等9个区将建设关注于电子商务或互联网的产业基地,其中白云区选址民营科技园,规划建设民企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产业基地。14年8月,广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培育电子商务平台与龙头企业、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建设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的工作举措。广州市政府的“顶层规划”,为白云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大致思路,结合白云区自身情况,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引导企业强化“互联网+”思维
自总理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电子商务进一步快速发展营造了大好环境。2015年9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该计划提出,“以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为重点,以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为抓手,充分激发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白云区政府及企业应及时把握这一机遇,打破“电子商务就是网络销售”的狭隘思维,强化“互联网+”思维,结合白云区的自身特色,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大力促进电子商务与制造、农业、物流、商贸(包括外贸)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2.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建设,重点发展垂直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白云区皮革皮具、汽车汽配、农副产品及食品、美容美发化妆品、装饰材料、服装及布料等专业批发市场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但在经营模式上,白云区专业批发市场业态水平较低,仍以“三现”(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模式为主,“前店后仓”现象明显,建立门户网站并进行网上交易的批发市场不足20家,而且市容混乱、交通拥堵、消防隐患等老大难问题一直存在,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建议白云区利用皮革皮具、汽车汽配、农副产品及食品、美容美发化妆品、装饰材料、服装及布料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平台、渠道优势,提升专业批发市场的电商化水平,实现线下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联动发展(即O2O电子商务),打造国际知名的电商平台,形成集国际采购、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信息交流、结算、融资相配套的产业服务体系。
3.建设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白云区电子商务服务业
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可以提升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水平,加速传统企业“触电”的过程,这对于支撑白云区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战略价值。
建议白云区依托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广州民营科技园、广州嘉禾创意产业园、广州白云区科技创意园、211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园区,聚集发展以电子商务咨询服务、电子商务培训、电商代运营、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服务业,逐步建立专业化、本地化、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立网商与服务商、服务商与服务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发挥电子商务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发挥民营企业勇于创新的优势,实现从中小企业集聚到优势产业集聚再到主导产业集群的跃升。
4.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及引进,促进电子商务知识共享
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区域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特别强调:“支持学校、企业及社会组织合作办学,探索实训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推进国家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各类培训机构增加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项目,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培养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建议白云区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实施工学交替模式,利用行业、企业电子商务相关资源创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掌握一定电子商务知识的学生到企业的电子商务岗位去实践,使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掌握、运用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度。
其次,高校应该多与电商行业开展交流合作,如横向课题研究、选派教师到企业电商岗位挂职锻炼、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开讲座等,促进电子商务实战经验的交流和知识共享,支撑电子商务人才成长。
另一方面,加大白云区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激励措施,为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创业、住房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白云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
5.依托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