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礼仪的内容

传统礼仪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礼仪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礼仪的内容

传统礼仪的内容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对传统企业培训的不良结果入手,从企业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传统企业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内容与形式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思路,并在作者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企业,不论其规模行业,遵循什么管理理论、战略与方法,最终都需要员工来完成,所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态度,成为众多企业改变企业管理现状的首选目标,对员工的培训也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企业管理变革趋势也正由制度控制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培训还处在初级阶段,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有些是针对考证而设的,有些是针对企业的高层(比如领导力、执行力等)或者某种团队(比如销售团队等)而开发的等,其内容和形式不一而足,而传统的企业培训常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它的内容仅仅用于岗位技能培训这一层面,从调查结果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传统企业培训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一、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的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企业工作十几年,从事企业管理与企业培训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对企业培训曾做过大量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现在大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培训,但对培训的结果表现明显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培训还不如不训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培训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既没有达到企业的满意也没有达到员工的满意;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于是从被调查企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现状人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进行的培训是沿袭企业一直以来进行的单纯的岗位技能提高的培训。

(二)传统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应该是老板和员工都想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错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是分配制的传统思想。所以传统的培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与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没有建立在培训需求基础之上。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观念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2.单纯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单纯的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是根据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岗位群,对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内容也是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很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要么是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一起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加强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常常限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与法令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企业培训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都是围绕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实现,重视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观和工作态度,企业培训才能达到双赢的思想,从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育。没有形成:培(养)中有训(练),训(练)中有培(养)的有机结合。

3.脱离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由于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的讲授法,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所以常常是为了培训,安排专门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训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布置场地,集中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却没有岗位实践的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最终脱离开岗位进行单纯理论教授。再加上没有正确的理念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技能培训脱离了实际,只能听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所以,培训成了员工非主动性并且有些强制性的公共活动。对于新员工培训常常经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单独操作,以后的培训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体灌输。

4.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不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只是对技术人员一种通用的技术的学习,为企业培养不但岗位技术过硬,而且忠诚、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与企业共同发展意识的观念和态度;二是没有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员工无法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无法真正达成培训的目的—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没有顾及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此,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目前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内容上是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即培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观念培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培训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根据内容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

(一)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观念培训的内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支配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所谓观念培训是指把工作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在价值观方面,培养员工什么是最可贵的、比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抛弃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等认识与评价的尺度,把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渗透在一个人的个性中间,使其对员工的情感、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观方面,以正确与错误、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工作中的“应该”和“不应该”等内容,引导员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影响逐渐使员工形成一定信念和习惯。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信念和职业态度,是个人的职业判断、择业标准、对具体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综合各种观念在工作中对企业与个人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业培训中观念培训的核心内容,它表现在:爱岗敬业、忠诚与诚信、责任、创新、团队协作、公正、宽容与感恩、自信、乐观与进取、服从等。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培训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真正的教育应该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为重点,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属的教育。而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美德与其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观念培训的重要内容。强调能力开始于态度,注重人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的激发,正是观念培训的精髓所在。

2.岗位技能培训的层次划分与内容设置。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层次设置不同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如果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学会用什么方法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缔造设计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中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联系上下,团结左右。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执行力的培训;通过培训还要学会如何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分为高层专业人员培训和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命脉。其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和新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二是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学习尖端技术。对于基层操作员工,培训重点主要在其岗位上的技能培训。使其精通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在自己岗位技术上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基层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真正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员工人职培训。新员工人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的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制度、员工守则等。目的是使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办事,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是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一体化的作用与意义。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称为职业化综合素质培训,它所触及的学习层面,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个人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思维方式、视觉与动机、深层价值观念,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员工更深层次地改变自己。通过观念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打造员工的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享受工作与尊重带来的和谐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企业管理境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观念培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把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弥补了传统企业培训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义表现为:第一,在把企业培训过程中引人价值观教育,弥补了我们传统企业培训甚至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企业培训对员工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突破。第二,企业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具备正确、深厚的人类价值态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而且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能力,员工由强制培训到自觉自愿学习的转换,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第三,员工的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适合这种标准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第四,观念指导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各种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尤其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所以观念培训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一体化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离不开岗位实践与锻炼,其方式是干中学,干中训,在岗位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把观念培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进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活动,使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体验渗透式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强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模式,诚实可信的工作形象,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渗透式培训是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在模拟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与升华,体现了干中培,干中训,把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岗培训与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模拟培训、拓展培训、游戏培训、模拟情景培训等,这些培训方式依据培训内容而定,使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与喜欢。

四、结语

传统礼仪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礼仪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创新

2014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把职业教育的培训目标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对职业技能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用礼仪规范塑造中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形象、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才能造就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礼貌礼节公共课在我校已经推广,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不断改革,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自身的修养及综合素质,达到职业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本文就笔者在礼仪课程教学方面的实践进行总结,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创新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开设礼仪课程的意义与目标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职院校学生由于年龄、教育层次、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自身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普及礼仪知识让学生自觉用礼仪规范要求自己,遵守校规校纪,注重言行举止,懂得为人处事的章法,以和谐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的认识,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品味。

二、礼仪课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的礼仪课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灵活、完善,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教师授课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一般是缺乏互动性的“填鸭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教师仍拘泥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忽视实践训练,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理论,结果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方面。

三、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创新

3.1课程整体设计

礼仪课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意识及行为习惯。整体设计包括礼仪课程教学内容;专项礼仪活动;效果评估等方面。

(1)教学内容部分:

其教学内容主要选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走向社会所需的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事项及其规范。仪表礼仪模块:主要包括仪容修饰、行为举止、表情神态、常规着装和佩戴饰品等;公共礼仪模块:主要包括校园生活礼仪、餐饮礼仪、商务礼仪、日常礼仪、职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交往礼仪模块:主要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等。

(2)专项礼仪活动部分: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弟子规》学习评比活动”、“个人形象魅力大赛”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礼仪的魅力。

(3)效果评估:

素质提高效果评估:主要针对学生的状态、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对2014级常规生从入校阶段(家长)―学习礼貌礼节课程后在校学习、生活(班主任、家长)―实习期间(实习教师、实习单位)测评学生素质及表现,通过信息反馈,评估礼貌礼节课程的教学效果。

3.2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用多元教学方法代替单一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处于活跃、放松的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根据礼仪课程实效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体验―感悟―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堂组织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3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运用。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发言法、情景互动法、电教教学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由于礼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列举典型实例,通过学习、研究案例,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与判断力;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讨论发言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的思考。通过讨论,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达到师生的共鸣。

(3)情景互动法

通过积极的教学活动去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演练,学生对这种模拟教学兴致高,积极性大。情景互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动态的礼仪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也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巩固和检验学生相应的礼仪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礼仪的自觉性与实际运用礼仪技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电教教学法

礼仪课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名家讲座视频,采用光盘结合观摩分析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提升教学效果。

(5)实践活动法

传统礼仪的内容范文第3篇

Abstract: As basic behavior norm, etiquett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xpression in social lif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flourished,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whose liturgical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is group.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etiquett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tiquette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etiquette course.

关键词: 高职院校;社交礼仪;教育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ocial etiquette;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186-02

0 引言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礼仪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礼仪教育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常会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与个人的素养联系起来,因此,学校不单单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礼仪素质与道德水准。礼仪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标尺。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礼仪课程能够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岗位竞争力,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等,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载体。

1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者进行了一些改革,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礼仪课程开设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必修课主要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必修课很少涉及礼仪课程,主要在一些服务型的专业领域开设礼仪课程,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其次,社交礼仪课程基本是大班、合班教学,上课人数多达一两百人,教学安排不合理,礼仪训练难以实践,只能进行讲座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差,很难发挥礼仪课程应有的德育功能;再次,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礼仪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又没有专业的培训与进修,一部分教师很难胜任课程的教学。

1.2 礼仪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不够明显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礼仪知识的传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而情感德育目标则没有有效实施;内容上也是重点关注一些热门章节,教学内容停留在实用内容的表面,忽略礼仪追求的思想境界,尽管学生确实学到了一些实用的礼节,但却忽视了礼仪的本质特点――尊重,这样的内容是不科学的。礼仪的本质要求人们不仅仅只在表面上做到礼尚往来,而且还有能深刻理解礼仪的核心要求,注重道德修养。因此,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要明确礼仪课程不仅是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养与内涵。

1.3 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礼仪内容为主,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违背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从整体上看,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仅满足于拿到课程学分,而没有进行实践,做不到“知行统一”;礼仪课程教学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授课方式呆板、不灵活,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德育的渗透力度。

1.4 学生对礼仪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高职学生只关心礼仪表面上的光鲜,没有认真思考礼仪背后的内涵。他们对社会规范认知度不够,没有深刻理解怎样更好地做人、做事,没有理解礼仪需要“内外兼修”的深刻内涵。

1.5 礼仪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到位 一些礼仪课教师自身对礼仪的本质都没有深刻的领悟,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传统礼仪知识缺乏继承、发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基础礼仪,重点讲授“交谈礼仪、仪表礼仪”等,对礼仪发展史则介绍较少;第二,缺乏专业的培训。大部分礼仪教师的专业与礼仪不相符合,只因为长相身形漂亮,就模仿视频,给学生上课,没有经过专业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理解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第三,缺乏实践经验。一些礼仪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礼仪规范,没有结合社会、行业的礼仪需求,与现实严重脱节。

传统礼仪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礼仪教育 传统意蕴 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86-01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来看,属于礼仪文化,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以及当政者注重教化以及礼仪的制定,“礼仪”中对和谐社会秩序的追求凸显出治国安邦的价值。对中国传统礼仪批判继承,对于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礼仪教育

(一)礼仪起源

礼仪起源于原始的祭神敬鬼的活动。随着社会逐渐转向“文明”后,加上国家和阶级的产生,原始的礼仪发展成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二)当代礼仪教育现状

当代礼仪教育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大学生礼仪教育缺乏和普通市民的礼仪素质不高。①在大学中,课前起立向老师行礼问好、下课后说再见的做法不复存在。这种从小学到中学司空见惯的礼节,何以在大学就不存在了?大学校园中,学生上课“渐入无人之境”,迟到、早退现象泛滥;服饰标新立异,良莠不分;不懂谦让,同学之间恶语相向等现象层出不穷。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素质尚且如此,普通公民的礼仪素质更让人汗颜。近年来报道中不乏中国公民旅游陋习的新闻,对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热潮。

二、礼仪教育的传统意蕴

礼仪文化于周朝形成,在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兴盛于唐宋,作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礼仪中有丰富的道德规范要求和涵义,和道德之间息息相关,礼仪在社会各方面的渗透,对汉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礼具有行为准则的作用,因此,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将其看做治国的根本和大纲。

在古代礼仪思想中,内在道德范畴的内容是“敬、诚、礼、仁”,同时,礼也是外在的行为规范,通过内在的敬、诚、礼、仁等体现出来并以内在美德为基础,才能使得“礼”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非空中楼阁,从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其中“仁”是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道德规范的原则,孔子强调“礼源于仁爱之心”,强调“仁者爱人”,不断推而广之形成“博爱”。“仁”作为一种推己及人的广阔胸怀,讲求用善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另一方面,对“仁”的追求,在体现个人道德素质的同时,也是将个体的“善”推向整个社会的过程。[1]

三、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一)促进中华传统礼仪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用传统文化支持的国家才是完整的、充满生命力的。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党和国家在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的工作,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应当成为弘扬的重点。通过对传统礼仪的学习,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了解中华文明,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并合理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从而促使中国传统礼仪焕发新的活力。

(二)提高公民整体素质

利益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安定以及维护国家治理的制度保障。社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体的独立意识和生产劳动的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社会整体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来看,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基础是调整我国目前各基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安定,从而建立公正有序、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和谐的社会秩序。中国一些传统的礼节在现代社会中不再适用,但其蕴含和传达的情感对人与自然关系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对促进社会整体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加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三)促进个体发展

礼仪是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面上看,礼仪是对人在不同场合的装饰、坐姿和站立及行走等的要求,透过此类表现也能够体现出个人的素养。人需要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当前,我国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礼仪教育逐渐走入校园和课堂,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其理论和业务指导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许多环节形同虚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对公民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的个人素质是国民整体素质的缩影,由此可见,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礼仪教育促进个人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礼仪教育十分必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礼仪教育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意蕴和现代价值。礼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具有塑造个人道德和构建社会道德的作用。总的来说,礼仪教育对于促进中华传统礼仪的继承和发展、促进个人发展及公民整体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今社会礼仪意识淡薄、人心浮躁,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开展礼仪教育势必会对人的情操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传播社会正能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传统礼仪的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礼仪 教育 行为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80-01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3至6岁是一个人道德观念形成和个性倾向化的萌芽期,可塑性很强,是各种行为能力养成的关键期,也是礼仪教育的黄金时期。而我国的幼儿大多数以独生子女组成,在家备受关爱,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主,不懂得谦让有礼,在一点小事上都互不想让,缺少礼仪修养。所以,幼儿生活中的礼仪教育便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将礼仪教育运用到幼儿社会活动中呢?

第一,幼儿园环境布置要时刻突出文明礼仪的氛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孔子的话其实说的是环境熏陶对人的深远影响问题。环境的熏陶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产生影响的。所以,在幼儿园里,要充分利用环境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有意义、有目的地开展礼仪教育。并且可以根据幼儿近期的表现和相应的社会背景,对其教育内容进行替换,要让幼儿觉得有新鲜感,贴近幼儿生活,容易让幼儿理解并接受。可以用图画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粘贴在走廊和操场上。如:上下楼梯时需要站好队靠一侧通行,一个小男孩做嘘的动作让小朋友们理解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等。也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文明礼仪小明星”的评选活动,或者通过幼儿日常文明礼貌表现给予颁发礼仪小爱心,用来鼓励幼儿争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让文明礼貌的行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让幼儿习惯这种日常礼仪氛围。让幼儿以遵纪守礼为荣,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幼儿教师在幼儿日常教育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尤其幼儿年龄小,心智尚处于发育阶段,往往对幼儿教师有崇拜和模仿心态。所以,我认为,幼儿园老师要利用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抓住教育契机,随时进行教育。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处处做幼儿的表率。让幼儿明白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

第三,通过传统节日的熏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如今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很多孩子只知圣诞不知重阳,这对于我们传统礼仪教育冲击是很大,所以要通过传统节日的教育来让孩子了解、传承我国的传统美德。

我们可以创设“中国传统日文化”宣传栏,结合节日活动向家长和孩子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来历和民间风俗活动。并针对不同节日和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形式,有主题式庆祝活动、有动手操作活动、还有走出学校的社会活动实践,每个传统节日都能用多种形式进行开展,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节日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礼仪教育,让幼儿在节日的熏陶中理解中华传统美德,例如尊老爱游、尊师重教等优良传统,并在日常社会活动中运用。

第四,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来巩固礼仪教育。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教师要注意语言规范,文明用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让“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成为一种语言习惯,时刻贯穿在社会交往中,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如坐姿、站姿、走姿等。也可以将教学内容用情景模拟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既了解所学内容,又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相互谅解的道理。

第五,强调家长的责任性,在家长的配合下开展家庭礼仪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能够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重中之重。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而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主要的模仿对象。如果父母平时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尊重有礼、和睦美好,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所以,幼儿教师应与家长紧密联系,根据幼儿在园内的表现,从中发现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后,得到家长的支持,找到解决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这样才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