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议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议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议范文第1篇

1.1组织结构

淮北市辖3个区1个县,现有市农机管理站1个,市农机监理站1个,均隶属于淮北市农业委员会。区农机管理站3个,隶属于3个区农水局;县农机局1个,隶属于濉溪县农业委员会。濉溪县农机局下辖3个事业单位,即濉溪县农机化推广站、濉溪县农机培训学校、濉溪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全市18个乡镇均设有1个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7个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隶属于3个区农水局,11个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隶属于县农委。全市有农机学会1个、农机协会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1个。淮北市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属社会化办学。

1.2人员结构

全市农机系统在职人员81人,专业技术人员6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5人、工程师35人、助理工程师14人、经济师1人、管理人员6人(70%兼职专业技术人员),直接从事公共服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比例约为10∶1。18个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有农机人员50人。

1.3资金来源

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办公经费及人员工资;二是农机监理规费收入,主要负担增添办公设备、业务开展及人员工资(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属于自收自支);三是农机化项目资金,这部分资金直接用于农机化公共服务,但所占资金用途和比例很少。

2存在的问题

2.1体制不顺,职责不清

市农机管理站、市农机监理所隶属于淮北市农委,是2个平行的二级机构,农机化管理受到局限。县级农机部门归县农机局统一管理,而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含农业、农机),由乡镇政府和县(区)农委双重管理,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后,基层农机管理功能不强。农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农机队伍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较大,人员缺乏的现象较为突出,农机技术人员的工作精力放在包村等行政工作上,农机专业人员不专,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对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普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1]。

2.2服务网络不够健全

由于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2000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全部并入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现又划归县(区)农委管理,独立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均不存在。因此,导致基层“无腿”,服务下不去,乡镇“骨干”的作用难以发挥。虽说目前基本上农户都有农机,但因为乡镇农机部门推广服务跟不上,在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力度不强,农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低。

2.3农机化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财政对农机化投入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及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制约了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一些机具价格较高,即使享受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农民还是没有购买能力[2]。同时,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资金紧缺,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又由于农民的购买力不强、农机购置补贴总量有限等原因,多数农民还是难以筹措资金,因此购机步伐放慢。

2.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农机化服务体系中,县级缺乏服务手段,乡村两级农机服务网络处在断腿状态。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仅有21个,农机作业服务零散无序,农机作业质量低,分散经营造成农机作业市场无序竞争,管理比较混乱,运行不规范,农时季节难以保证,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利用率。

3发展对策

3.1 健全农机服务市场体系和法规管理体系

目前,规范的法规管理体系和农机服务市场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质量监督、法规管理、市场中介、仲裁、公证等组织机构不健全,难以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3]。因此,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加快有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机服务市场体系,加强市场中介组织的建设及农机服务市场和法规管理,促进农机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3.2优化农机发展环境,增加资金投入

一是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机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真正解决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三是各级农机服务组织要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积极鼓励广大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开展开展技术和物质相结合的有偿服务和兴办各种经济实体,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以达到兴机富民工程的有效开展[4]。四是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办农机的方针,坚持以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集体和个人投入为主体、国家扶持投入为导向的多元化、多种渠道的路子。

3.3着力抓好农机服务“龙头”组织建设

一是规范和发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一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发挥能人或集体的感召凝聚作用、社会车辆较多的地区、具备一定基础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服务机制,建立科学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逐步规范运作,使之逐步成为紧密型的规范运作的稳固的合作组织。二是抓好农机大户建设。在部分经济实力较薄弱、农机人才相对缺乏的乡镇,选择少数致力于农机化服务、开拓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农机大户,指导他们通过自身发展和吸收、兼并、联合个体户入股等形式,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形成稳定的产业形态[5]。三是抓好乡镇服务组织建设。选择部分发展后劲较足、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乡镇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建立农机服务组织,指导他们选好项目。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功能,逐步把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技术服务的中心。

3.4抓好农机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

建立和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实农机队伍,对农机科技人员,定期分批进行轮训,有计划地开展继续教育。按照完善机制、精简优化人员、理顺关系、转变职能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机的机构建设。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安全管理执法、农机产业服务、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农机教育培训等职能,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6]。

4参考文献

[1] 侯莉叶.沙雅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J].新疆农机化,2011(5):22-24.

[2] 李本福.浅谈县以下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1(3):35-36.

[3] 罗炳兰.建立健全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1(2):11,1.

[4] 杨大海.加快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机化发展扶持体系[J].现代农机,2011(1):4-5.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议范文第2篇

摘要: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合规管理,减少操作风险和违规风险,是银行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自己在咨询公司期间帮助多家商业银行进行合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对合规的认识和银行合规管理部门职责边界,对于商业银行加强合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79-02

1 对合规工作的基本理解

合规是当前国内外银行业务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强调合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程度的加深,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日益突出,严格的外部合规监管并不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同时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出现了复杂化和复合强化的特征,银行在管理风险时,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式最终内生出合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银行合规管理一方面需要满足监管当局和同业共同遵守的最低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能够很好管理其风险的内部合规机制和模式。

对于合规来讲,合规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规则要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准则;二是内部管理制度得到实际执行。其中的“规”主要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惯例,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规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职员的内部行为准则等。实践表明,外部的法规必须转化为银行的内部标准并在内规中得以体现和贯彻、遵守实行,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性监管必须以健全、高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加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更是日显重要,而监管者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监管银行的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上。遵守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对于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对合规的上述理解,搞好合规工作必须以下面几个理念为基本出发点:

第一,必须将合规工作贯彻到工作流程中。遵循法规必须在经营管理各项工作流程中完成,因此,应基于流程来管理合规风险,即必须建立合规要求与业务流程的对应关系,在各项业务流程中充分贯彻各项合规要求。

第二,必须从系统性角度抓好合规工作。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到职责、业务流程、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应从改善内部环境、主动评估识别合规风险、有效控制合规风险、监督评价风险、报告合规风险等方面系统抓起。

第三,合规管理必须是一个持续性过程。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风险,都需要管理风险。所以说合规管理必须是一个持续性过程。

第四,内部合规管理必须全员参与。因为银行的风险管理涉及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众多人员,既涉及合规管理部门,也涉及各业务部门;既涉及管理层,更涉及一般员工,并且必须有很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才可能有好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因此,内部合规管理必须是领导高度重视,全员参与。

2 对法律合规部门建设的设想

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合规部门分为“小合规”模式与“大合规”模式。所谓“小合规”模式是指合规部门主要围绕银行制度的制定,以审核、检查、评估银行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准则为工作重点;所谓“大合规”模式是指除“小合规”内容外,合规部门还有检查监督本行制度职责,既负责制度制定的合规管理,也负责制度执行的合规管理。商业银行系统采取了与法律事务合署办公的“大合规”模式。因此,银行法律合规部门的职能应主要集中在如何确保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全行制度制定管理和制度在全行层面如何得到有效贯彻实施上。

2.1 法律事务方面

(1)为管理层提供法律顾问服务,对全行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2)根据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需要,参与新业务、新产品开发设计,进行法律可行性论证和交易法律结构的设计;

(3)负责全行标准格式合同的制定、修改、清理等工作;

(4)负责审核全行非标准格式合同、协议及其他法律性文件,起草重要业务合同文本,并负责对其要素含意的解释;

(5)负责全行民事案件和仲裁案件的管理、指导,管理并参与处理经济纠纷诉讼、仲裁案件、被诉案件,配合有关部门处理各种法律纠纷;

(6)对不良资产重大清收案件和疑难案件提供法律技术援助;

(7)承办外聘法律顾问、诉讼律师的审查、报批及日常工作联系等管理工作;

(8)负责为全行业务经营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向行领导提供法律信息和建议;

(9)管理全行知识产权工作;

(10)负责全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培训。

2.2 合规管理方面

(1)负责牵头全行内部控制与合规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2)负责对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进行识别,组织全行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性清理;

(3)负责对全行规章制度和各部门内部拟订的规章制度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

(4)负责牵头组织对全行各级机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检查;

(5)负责全行合规风险报告的管理。

2.3 反洗钱管理方面

(1)统一管理、协调和检查全行反洗钱工作;

(2)组织落实涉及洗钱交易信息的采集、分析、统计和报送工作,对涉嫌洗钱行为实施监控。

2.4 其他法律合规事务

(1)制定和落实授权管理制度,管理授权合规工作,集中办理授权书的制作工作;

(2)完成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另外,由于操作风险管理与合规和内控关系比较密切,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其他银行经验来看,也可以纳入合规部统一管理。

在岗位设置和编制确定上,从精简原则考虑,法律合规部可下设三个岗位:法律事务岗、合规管理岗、综合事务岗。法律事务岗编制2人,主要负责法律事务、合同管理等;合规管理岗编制2人,负责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合规报告授权管理等;综合事务岗编制1人,负责反洗钱、档案管理等。

3 对做好法律合规工作的建议

3.1 合规管理的目标

法律合规部成立以后,法律咨询审查(含授信法律审查)、合同管理、诉讼案件管理、合规管理(可以包括证照印章归口管理)、规章制度审查、授权、反洗钱、法律宣传培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职能,要统一归并到法律合规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目标是建立“统一指导、分散管理、职责明确、运行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形成对合规风险不断识别、评估、监控和报告的动态过程和机制,确保经营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监管部门要求,确保审慎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并力争在一至两年内,把合规工作做成当地同业的典范。

3.2 实现合规管理的方法

一是完善架构,明确职责,建立高素质合规管理队伍。按总行的要求和安排,在组织架构中增加法律合规部,界定合规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搭建法律和合规事务运行基础,在人力资源上给予保证。

二是建立合规管理组织、制度、报告路线。法律合规部拟定全行合规管理工作机制,归口管理相关部门的合规管理工作,建立各部门和分支行的专、兼职合规经理队伍,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根据合规风险处置的先后顺序,制定合规管理流程,出台《合规管理实施细则》,并按规定认真做好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和化解工作,切实履行各项合规管理职责,切实履行合规报告制度。

三是出台一系列合规事务配套制度。制定或完善《规章制度管理实施细则》、《证照管理实施细则》、《业务印章管理实施细则》、《业务转授权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新业务的合规审查机制,明确证照管理和印章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加强业务转授权管理,从源头上确保业务经营依法合规。

四是出台一系列法律事务配套制度。制定或完善《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律师聘用管理实施细则》、《诉讼案件管理实施细则》,对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订立、履行及档案保管等进行规范、监督;规范全行各类诉讼行为和律师聘用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本行合法权益。

五是强化反洗钱管理工作。反洗钱是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以《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及《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监管法规为契机制定或完善《反洗钱实施细则》,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人员配置和支持,加大可疑资金交易识别和分析力度,加强与当地监管机构的沟通,及时汇报反洗钱工作的进展情况,争取监管机构对本行反洗钱工作的理解、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推动反洗钱工作,维护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良好声誉和形象。

六是提高合规检查评价的有效性。合规检查评价是合规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驱动力,应把合规检查作为合规部门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建立定期的合规检查评价机制,提高合规检查的计划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合规部门定期组织对全行业务部门、机构、网点不同层次的多维合规性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要在合规检查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合规管理的考评机制并执行问责制,对合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并实行检查和整改责任制,切实提高检查质量。同时应考虑将合规检查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促使各级机构加强合规经营管理。

七是强化合规宣传、教育和培训。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合规管理部门要开展针对合规管理人员和全行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合规管理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应有的适当的专业素质。对其他员工负责提供关于操作执行中相关的法律、监管规定、内部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能力,确保内外部的制度规定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八是大力营造良好的合规文化。合规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银行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各部门的大力协作和配合,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良好的合规环境是有效实施合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大宣传教育,让所有员工了解和掌握合规管理的知识,提高全行员工对合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大力营造“开动脑筋办银行、规规矩矩办银行、扎扎实实做银行”为准则的风险文化内涵。培育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提高全员合规风险意识,在全行范围内培养一种全员参与、共同提高、持续改进的风险文化。

3.3 合规管理的重点

众所周知,合规风险是其他风险发生的诱因,也是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内部控制是对所有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基础,其中对操作风险的控制是防范其他风险的基础。内部控制三目标之一是遵循性目标(合规目标),合规管理是为实现合规目标,对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测、报告的过程。二是操作风险控制体系涵盖了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在操作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必须对所有环节中的操作风险进行系统识别与评估,有针对性地加强控制。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日益重视合规管理工作,以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做法已经获得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银监会颁布的《指引》更是表明了我国监管机构大力推进银行合规管理的监管态度,银监会已将银行合规管理由原则性的倡导转为具体的监管要求,并在《指引》中第十八条第五款明确“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的适当性,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

鉴于以上,有无文件化操作风险控制体系成为监管部门衡量是否合规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透明化、系统化、程序化操作风险控制体系来满足监管部门和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要求迫在眉睫,也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绩效考核 考核指标

国内许多电厂实施绩效管理时,强调推广企业间的“良好实践”。但是不同电厂各有各的特点,兄弟企业的做法只能作为参考,而且绩效考核管理具有涉及面广、牵连多、影响大等一般特点;并且又具有电厂定员少、机构扁平、每位员工工作量大的行业特点。因此在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时,一定要小心谨慎、综合地考虑到各种问题,这样务必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实施的前期调研,为绩效考核推行提供全面的决策信息,减少推行绩效考核的风险。本文结合某发电厂(以下简称“A厂”)实施绩效考核时的前期调研信息,分析A厂在绩效考核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根源,以此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供各电厂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时借鉴。

一、A厂绩效管理现状

A厂人力资源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员工工作相对轻松,收入普遍比较稳定;市场和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岗位说明书和规章制度与实际工作不相吻合;常规管理工作和技术服务工作偏多;作业门类比较多;部门条块分割,界限不清,相互扯皮现象较多;对计划和总结工作不够重视;目标责任分解不明确,吃大锅饭现象比较严重,绩效管理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就A电厂绩效管理来说,基本停留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体系上,大多数还没有建立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缺乏一套完整的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给绩效管理带来一些问题,如:战略目标未落实到部;对员工的考核缺乏奖惩依据;缺乏统一的流程管理。由此尽快着手改革目前的绩效管理,引入新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在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前,必须深入听取各级员工的意见,根据A电厂的调研结果,把这些建议归纳如下,其中有些建议非常典型,在推行绩效考核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目前A电厂在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弊病,甚至搞不下去,存在岗位工作量不平衡,有些岗位工作越重,出错越多,考核分数越低,造成“鞭打快牛”现象;在考核指标方面,A厂最关心的是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是考核的核心之一,A厂是通过贷款获得的资金,因此财务资产管理很重要,总之在选择考核指标时要适合A厂的实际;推进绩效考核管理的时要以人为本。因对绩效管理陌生,推行起来难度大,建议从下往上推广,另外在实施过程要加强宣传,全员参与,了解绩效考核管理;在绩效考核中,技术和文职工作很难量化,要特别注意避免主观性;各种考核指标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慢慢调整,最后应该会得到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在指标建立过程中,要广泛收集资料,通过查阅电力部门和借鉴其他同类企业的资料,同时对各指标要有侧重点,在指标建立过程要考虑指标的关联度问题;在指标设计时,应尽量将指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使指标具体化、量化和行为化,并使员工行为与公司战略相统一;考核指标的建立要方便操作,比如信息化;考核结果一定要有区分度。

二、A厂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门绩效考核的结果与企业的绩效脱节,部门绩效指标与个人绩效相脱节;(2)绩效管理没有与人力资源其他业务板块协同发挥作用;(3)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4)考核指标选择不合理;(5)绩效考核指标没有重点;(6)有些部门的关键指标周期过长;(7)各部门指定的指标不够全面,会出现指标漏洞,导致该项工作出现真空;(8)绩效考核中很多指标没有考核依据,执行过程中阻力过大;(9)部分归口部门专业性不强,考核标准出现偏差。

三、针对问题制定对策

(1)绩效考核的结果与企业的绩效脱节,部门绩效指标与个人绩效脱节。很多发电企业到年底,各个部门的绩效目标一般都完成的非常好,但公司的整体绩效不是好。对该类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过程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根源在于各部门或个人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志时,部门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发生脱节,不能有效引导员工行为趋向于组织的目标,即部门则关注部门的想法,个人关注个人的想法,更多是向内部看,没有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而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公司的战略,而是就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最终导致“公司战略稀释”。(2)绩效管理没有与人力资源其他业务板块协同发挥作用。在一些发电企业中,经常可以发现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态度是非常不认真。考核在许多企业或者部门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的。人力资源部门希望通过考核工作区分员工工作业绩的优劣,能够引导员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考核结果出来大家都是差不多,而且考核结果好与坏,对员工个人没有多大影响。原因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板块不健全,各板块之间不能协同作战,即使再科学的考核制度也无法改变企业目前绩效考核的现状。(3)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发电企业对于绩效管理越来越重视,其中更有一些企业认为绩效管理是治疗企业百病的良药,给绩效管理赋予了太多的目的和期望,甚至出现了用绩效管理制度代替分配制度的现象,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就是一份奖金分配制度。每个月,员工也没有考核表格,而是由统计人员将所有涉及到员工的奖励或扣罚金额进行汇总,员工只有在拿到奖金以后,根据金额的变化判断领导对自己本月工作的评价。当奖金金额数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员工根本无从判断自己的绩效究竟如何,在企业中处于什么地位,应该在那些问题上注意改进。(4)绩效考核指标选择不合理。许多发电企业在选择KPI指标时都会出现考核指标中量化与非量化难以确定的问题,生产部门的指标往往容易量化,而非生产部门工作业绩难以量化,实际操作中,定量指标往往难以确定,准确度易受影响,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认同和信服感也会受到影响。结果往往出现两极分化,要么全盘优秀或居中,难以识别员工在绩效、行为和能力上的差异;要么管理简单粗暴,使得员工人人自危,组织氛围差,工作主动性差,创造性差。设定恰当的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体现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5)绩效考核指标没有重点。很多发电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非常复杂,甚至素质指标、能力指标都包括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内。如有家发电企业从公司的考核制度开始,到部门、班组、专业操作工人的考核指标多达60多个,从产值、消耗、考勤、请假、直至卫生和开会培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员工说几乎没有人能够把所有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弄清楚。(6)严格推进绩效考核标准,绩效指标年度计划要按月划分,不能划分的要按照公司相关标准推进。(7)归口部门要深入各部门及分场加强学习、了解,另一方面对出现的异常指标查询原因,做好监督指导工作。(8)日常工作中被考核部门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时,要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调、监督作用。(9)将考核的真实性、公正性列入考核,对考核问题比较突出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四、电厂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责任体系、指标体系和循环过程。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以下五个原则:企业的自身背景特点;绩效管理现状,绩效管理现有水平;集团公司的指导方针;不同网局或省局、基层电厂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心;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例如A厂以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全面建设一流企业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以战略为中心、以动态运算为考核依据,以年度绩效和月度绩效为依托,以目标层层分减为手段的绩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崔建军.新型发电企业的绩效考核[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23

[2]任晓红.自备煤电企业绩效考核浅析[J].山西焦煤科技,2007.7

[3]赵红卫.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J].华东电力,2004.3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议范文第4篇

改革前,乡(镇)经管站是县农经总站的派出机构,人、财、事三权由县农经总站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系统垂直管理,乡(镇)经管站在县农经总站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打破农经队伍系统管理,“人权、财权、事权”下放到乡(镇),编制性质由事业管理直接过渡到公务员管理,县乡农经工作仅存业务上的指导而非领导和管理的关系;原乡(镇)经管站更名为农村经济管理办公室,人员也由改革前的73人锐减到50人。

二、现行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诱因

改革后,农经系统人权、财权与事权的分离,农经体系建设问题日趋显性化。

(一)体制改了,人员散了,队伍难稳定

2001年机构改革打破了农经队伍系统化管理模式,奉献农经事业半生或大半生获得的职称证书瞬间犹如废纸,政治上的很无望、经济上的大落差,乡镇农经部门陷入了“想留留不住,想提提不了”的不良发展困境。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农经系统寻求发展,即使是乡镇自行调配了人员,但也是专业不对口,能力、素质不能适应,农技、畜牧、广播站等部门非专业人员涌进农经系统。经调查,改革前宝清县乡镇农经管理系统拥有人员73人,截至2011年末,离岗流失人员31人,调入1人,借调7人。现有50人中,实际在岗人员40人,有4人退养、6人赋闲;仅有的40名在岗人员尚有10人在乡镇政府兼职劳转办、能源办、信息办工作或兼职妇联主席、统计助理,剩余30名全职在岗人员能完全履职的屈指可数。

(二)工作多了,职能弱了,监督难到位

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广泛实施,虽然其业务性强、政策性强,加之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三资委托等诸多农经工作内容频繁增加,农经队伍建设不但没有得到强化,而是被蚕食,被弱化,队伍萎缩退化迅猛;工作活力不强,农经工作表面化,管理监督职能弱化,严重影响了各级政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要求的实现,制约了农经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了农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一是人员匮乏,力不从心。40名农经管理人员负责全县10个乡镇农经管理工作,加之8名“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非专业人员的涌入、队伍本身的老化、断层,要想发挥职能作用力不从心;目前编制在乡(镇)农经管理部门,日常工作服从乡镇的指派,乡镇“中心”工作变成了他们的主要工作,农经管理工作反而成了农经人员的“副业”,工作人员分身无术;实行村级三资委托之后,由于人员匮乏,乡镇经管员既当执行官又当当事人,更甚者有的乡镇党委、政府违背国家监督管理政策派农经管理部门人员到村里任会计,一手抓监督一手抓核算,违规管理,篡位管理。

二是活力不强,监督乏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于条块分割,人、事分离,特别是受管理权的限制,形成了“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了人”的窘况。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在处理业务主管和行政主管的关系上处于两难,有的强调业务忽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的淡化业务,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和职能的发挥。有的农经人员不想事、不干事,对待业务工作敷衍了事,浮于表象,作用不突出,甚至连正常工作都难以开展,造成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查处;有的乡镇农经人员老化、断层,缺少活力。县乡两级业务断链或者悬空,县级农经管理部门仅靠业务指导没有制约性,管理无法到位,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落实,严重影响了全县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性质变了,调整难了,上下不顺畅

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经管站人员属于公务员管理,人员由乡镇自行管理,加之人员流失严重,人员配置也极不均衡,影响了各乡镇农经工作均衡发展。

一是上下不顺畅,影响了农经工作有效开展。从国家看,农业部分别设立了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和农村合作经济经管理总站,司、站属于隶属关系,农经司副司长担任农经站站长;从省级看,省农委分设经管处和经管站,处、站属于平行关系,由省农委领导统管;从市县看,只设立农村合作经济经管理站,承担处、站分别部署的工作。从国家和省级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讲,工作重叠、政出多门,公务员管理、参公管理与事业单位并行。这种上下不畅、体制不一的工作局面,严重的影响了农经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国家农经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

二是人员难调整,制约了农经工作协调发展。首先表现为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占据乡镇重要岗位,虽然其人员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应定期进行轮岗,但由于农经管理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乡(镇)内部无法自行调整;更主要的是机构改革时,人员编制是按当时实有人数核定,工作量和人员的比例存在着差异,加之改革后乡(镇)之间的农经部门拔尖人才无法横向交流,专业技术力量无法横向平衡。

三、几点建议

农经队伍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加强队伍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重点工作质量和效率,更是有序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宝清县乡镇农经体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极其严重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为切实履行经管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能,稳定干部队伍、调动经管干部的积极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垂直管理,确保职能作用。综合分析农经系统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人权、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恢复“三权”由县级农经管理部门实行“双重管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农经管理干部的积极性,促进干部队伍的稳定;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管理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重新核定编制,确保均衡发展。相关部门要根据农经系统承担的职能和任务,以及所管理区域的农业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等综合情况,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统一调配,不断减小农经工作地区不平衡性。进而有效地规避乡镇随意安排非专业人员顶岗、占编现象,做到宁缺勿滥、按需选用适合人才,净化经管队伍,确保农经事业均衡稳步发展。

(三)合理确定性质,稳定系统民心。作为农经管理系统,体系最健全,在稳定农村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按照相关政策及时、合理确定农经系统的单位性质,否则将直接影响农经系统职能作用的发挥。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视角;会计信息质量;方法

确保企业稳定且高效发展的前提是企业内部经济资源合理分配,而质量高的会计信息能够极大推动着企业快速发展。所以,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内部管理,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稳定且高效发展。研究当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站在专业经济学角度处理会计信息问题,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给予企业决策者正确的财会信息,科学并合理分配企业内部经济资源,推动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国内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绝大部分企业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以及危机意识仍然不够高,因此在整理企业会计信息时可能会导致信息质量失真,缺乏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财务流程也不够规范,因此在实际会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漏洞。责任制度又落实不到位,致使会计信息质量失真,从而使得企业失去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经济收益和成本比例严重失衡

当前来说导致会计信息管理问题的原因相对较多,而企业经济收益和成本比例有着较大的偏差是影响的一大因素,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随意转移资本,这就使得企业经济收益和成本比例严重失衡,而企业经济收益比违约成本低,再加上目前国内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相对较松,并且法律法规管理范围也相对较小,因此部分企业为了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而转移投入资本,从而导致市场经济运营陷入混乱。

(三)企业内部利益冲突凸出

由于企业发展受到许多利益影响,因此财务会计在设计企业经济信息时需要对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进行综合考虑,当财务会计设计的企业经济信息无法满足三方利益需求时就有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并且无法保证企业运营质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引发矛盾冲突可能会致使企业信息质量有所下降,甚至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才流失等。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方法

(一)积极开展会计规范体系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和制度,使得会计信息管理和财务流程更加规范化。当前会计管理体系不完善和财务流程不规范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前首要任务是积极开展会计流程规范建设工作,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结合国际会计制度和基本准则来制定会计体系,有助于实现与国际会计市场接轨。在制定会计制度和基本准则的过程中应当征求多方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展开系统的讨论再制定出各方都能接受的会计准则。同时政府相关机构部门还需要为会计准则机构建立起威信,要赏罚分明,只要是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违背会计准则就需要使用法律制度对其进行相应惩罚,这主要是为了规范会计信息管理和财务流程等,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这样不仅能够使会计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升高,还能有效推动着企业的经济发展,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合作关系

双方企业在合作中可以加强契约关系,有助于减少违规行为等现象的发生,将企业合作中违规行为预期成本抬高,严格控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等状况。一是企业在制定经济交易合同前需要先仔细阅读合同的规定,并要严格执行合同中的条约规定,明确各方的利益,提升违约合同成本,以约束各方的违规行为;二是双方应签署关系合同而不是完全合同,因为合作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风险,所以要在合同中留有风险回转的余地,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情况。当合同违规成本升高后合同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各种违规行为,有效减少企业信息失真等现象发生。

(三)维护利益者间的良好关系

企业内部管理者委托关系非常复杂,所以在实际管理中应当要维护好委托方与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专业经理人才竞争市场,并将竞争机制贯穿于企业竞争市场中,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人才管理制度,积极鼓励证券市场互相并购,使得资本市场更加活跃,逐步将竞争机制融入到人才市场中去。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会计管理部门的产权,其中包括有据实核算反映权以及监督权等,但是不能妨碍经营者的决策,也不能在经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经营者决策。如果经营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作出的各种违规与损害利益等行为,应当予以拒绝相关事务处理,同时还需要及时向上级禀告。

三、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当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及时改革会计信息体系和机制,使得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更加规范化和国际化,杜绝各种违规行为,保障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凯.经济学视角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探讨[J].财会学习,2016,(0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