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间艺术的意义的总结

民间艺术的意义的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间艺术的意义的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间艺术的意义的总结

民间艺术的意义的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元视角 民间美术课程 教学设计 实践研究

《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课程是我校2008年针对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主要以甘肃地区民间美术为主,并结合其他地区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艺术特征,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课几年来受到学生的欢迎,并成为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门课程。回顾几年来这门课程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既有经验的积累和收获,又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进行总结和分析。

课程开设之前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一是对学生具体学习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我们对在校一至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和随机访谈,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对民间艺术都有所了解,但仅限于知道几个不同种类。极少数学生对一些民间艺术种类有较深入的了解,主要因为参与过家乡民俗活动或者民间艺术创作,多数学生对民间艺术基本知识、艺术特征、创作特色和蕴含的文化意义都了解极少,充分显示学生对民间艺术了解甚少,知之甚少,民间艺术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对大学生来说严重缺失,充分显示了这门课开设的必要性。

二是对已经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进行梳理。当前,学校已经开设了《音乐修养》、《美术欣赏》和《艺术美育》等课程,没有独立的关于民间艺术的课程,即便开设课程中有部分相关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的内容,但因为所占比例极少,讲授中大都是简单介绍,缺乏更深入的探讨,因此将民间艺术作为主要内容引入课堂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更新颖的艺术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借助民间艺术强化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和教育,特别对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更利于从这一方面接受和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其文化素养。

三是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对课程进行定位。因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公共艺术课,必须兼顾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课程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对文化意蕴较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又要体现其普及性,即从更广面上对民间艺术相关基本问题及作品进行赏析和介绍,还要兼顾其趣味性,有一定的学术性。

学校所在地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古丝绸之路穿越全境。境内有汉、回、藏、东乡、保安、裕固等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生存,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民间艺术,呈现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家辈出,艺术成果丰富,艺术特色鲜明的特征。这些带有原生态味道的民间美术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传递着深厚的文化信息,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有鉴于此,我们最终确定以甘肃地区民间美术为主要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同时将其他地区的民间美术种类引入课堂,形成一个可以比较和凸显特色的大的民间美术研究背景。因为甘肃地区民间种类丰富分布很广,最后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如庆阳香包刺绣、陇东皮影、临夏砖雕等作为课程主要内容,又因为有些民间美术有很强的工艺性如民间泥塑、雕刻,所以征求各位专家老师的意见后将课程命名为《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

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课程教学活动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设计。

首先,调整教学理念,从多元化角度对课程进行分析。通过多年艺术教育实践我们已经感觉到单一化的教育教学必须摒弃,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才是出路。多元化是基于当今多元文化共存发展并影响这个社会进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认识和感知事物的方式,要求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不同观点,尊重多元文化价值,从多个视角和概念认识和解释世界。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强调教师既是知识的主要传导者,更要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和对话者,提倡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重视整个教学的多元化设计。就本课程来讲,因为以提高审美能力,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因此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形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多角度考虑,以多元化方式进行设计,构建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化的民间美术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多角度体验、感受和把握民间美术,全面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

其次,精挑细选,对课程内容进行多元化设计。甘肃地区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陇东皮影、临夏砖雕、天水雕漆、甘谷脊兽、兰州刻葫芦、裕固族刺绣、藏族服饰、夏河拉卜楞寺唐卡 、酒泉夜光杯等,为教学资料收集和选择提供了比较便利的条件。经过反复比较斟酌,最后选择了甘肃民间刺绣、甘肃民间剪纸、甘肃民间皮影、甘肃民间雕塑等五个大类为主作为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庆阳香包刺绣、庆阳剪纸、环县皮影、临夏砖雕、兰州刻葫芦、傩面雕刻等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主要因为:一是这些民间美术品类是甘肃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有众多关于它们研究的文章和著述,基本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科学的认识和观点,为课程理论化、深入化奠定基础。二是尽管品类不同,但其包含的民间艺术创作思想、创作心理、造型手法和特色,特别是它们显现出的地域性特色和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都表现出一致性,是共通的,利于学生体验、感悟和领会传统文化的意义。三是这些民间美术品类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最接地气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较多的民间美术作品,加之多数是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品,易与学生产生亲近感。确定这些内容,主要是想借助多品类的民间美术,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充分感受蕴含其中的文化意蕴,热爱学习传统文化。

再次,以实践为主,对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设计。选择了教学内容又应该采取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怀特海曾精辟地指出:“学习过程存在一种从属的应用性活动。”①■杜威认为真正的知识和富有成效的理解是探索和行动的产物,未被应用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必须结合实践体验才可以完成知识结构建构,产生有效学习。艺术是十分感性的,在很大程度上靠学习艺术的人自己体会和感悟,这种感悟需要在具体情景中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即只有通过亲身接触才能获得更多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民间艺术的学习也一样,如果能深入其中亲自实践,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就应更加丰富和全面。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实践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做、画、演、观、找等方法。

所谓“做”主要指在学习中以技巧学习和创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课程中民间剪纸、版画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画、剪、刻、印等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在创作中感受和体会心理状态变化,把握造型和用线规律和特色,通过这一系列过程逐渐领会蕴含其中的文化意义。所谓“画”主要是针对皮影造型和傩面造型赏析等内容,让学生结合皮影、傩面造型的规律和艺术特色,根据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和感知进行人物形象设计,并以脸谱的形式描绘下来。“演”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民间艺术活动中,课程中关于皮影和傩面的赏析离不开它们依托的表演,鉴于此尽量提供一定表演空间和场所让学生参与到相关表演活动中,在唱、念、演中进一步获得对皮影和傩面造型的认识和感受,充分感受到奇特的艺术魅力。“观”主要指观摩相关视频材料,因为条件所限有些民间美术作品很难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制作方法的介绍要借助视频材料,以便让学生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另外,以开放课堂形式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民俗馆等,以便同民间美术更近距离接触。还有“找”就是自己发现身边的民间艺术作品,一般是课前先提出要求,设定目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身边的民间艺术家,发现民间美术作品,收集整理资料并加以总结。主要是督促学生不断发现和感受身边的民间艺术,培养一双真正发现美的眼睛。

当然整个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因时因地加以调整,以更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状况,或者以动手为主,或者观摩与动手相结合,或者表演和讨论穿插,等等,总之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宽松、更开放、更活泼,充满动感的学习环境,期望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学中不但重视教师指导、引导下的学生实践活动,同时借助理论知识的介绍铺垫和最终回顾、讨论和总结,完成整个教学工作。

最后,全面考虑,对课程形式进行多元化设计。改变目前民间美术课程只注重课前准备及课堂教学设计的状态,充分考虑课后学生的拓展学习和知识巩固。主要包括:第一,开发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借助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手段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计划地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加之信息含量巨大,更利于学生建立符合自己学术兴趣和适应性强的知识结构。根据网络课程明显的优势,我们开发了《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同步呈现,一方面是将课程素材、作业完成、问题讨论等通过网络呈现,使课后拓展学习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将大量甘肃地区的民间艺术资源(图片、视频)等纳入其中,对有限的课堂教学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第二,建立了学校网络艺术平台。用于教学共享的艺术教育网络平台――《馨・漫步》,为学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艺术课程学习资源,以及大量有关艺术的图片、音乐和文字等信息材料,特别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扩大学生学习艺术的视野,拓展艺术教育渠道。第三,建立了艺术论坛群。利用群的方便、快捷等特性,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相互沟通艺术信息,共同交流艺术心得,展示艺术作品的良好互动平台,营造了自由、宽松、有趣的艺术交流氛围,让学生课余也能感受到艺术的存在和魅力。

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将甘肃地区民间艺术的丰富资源引进学校艺术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欣赏甘肃民间艺术,了解甘肃历史文化及传承规律的环境,创设了良好的了解、体验和感悟民族文化艺术的平台。同时,为学生从这一角度体验、感受和享受艺术创设了新的空间,既有利于推进甘肃与其他地区文化艺术的交流与沟通,又为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继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其次,将不同民间艺术以适当形式纳入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中,不断提炼和完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情景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受益良多。有同学认为通过自己创作作品和比较分析,终于对哪些作品好,好在哪儿有了进一步认识;有些认为对甘肃地区特有的一些民间纹样的特征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些认为对如何欣赏这类作品有了较深的感受,有些学生要求教师再介绍一些制作方法,等等。总的看来,这门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学校一门较有特色的艺术课程。

第三,通过本课程建设和教学探索,促进了学校其他民间艺术课程建设和实践,我们以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为基础形成的各类民间艺术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总结,强化了课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层次较为清晰,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群,充实了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多角度强化了艺术教育效果。

第四,借助网络技术开发的艺术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艺术课程学习资源,以及大量有关艺术的图片、音乐和文字等信息材料,特别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扩大了学生学习艺术的视野,拓展了艺术教育渠道。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各方面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因此应该不断结合这种改变加以调整。随着教学实践不断进行,一些问题逐渐显露,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首先,如何将甘肃地区民间艺术这些丰厚的资源嵌入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网络艺术、艺术美育等相关课程模块之中,有点有面地嵌入其中,让学生对甘肃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与艺术地理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因为这种了解必须建构在艺术学知识体系之中,学生才能将民间艺术中的艺术精髓内化于心,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在新时期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成为可能。

其次,因为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专门从事民间美术研究的,对于民间艺术一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实际接触比较少,导致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仍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更多地仍停留在对民间艺术表象的关注,缺乏对其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关注,不利于引导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机会使教师深入研究民间艺术,从民间艺术中汲取更多有益的营养,丰富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扩展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最后,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教学设计的结合仅限于如何将欣赏内容用媒体技术呈现出来,缺乏课后网络技术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的探索,无法展示更多优势,达到预期效果。即与艺术教育教学需要相适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等应用整体能力不足,缺乏对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挖掘和创新,对信息的合理利用不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

注释:

①付殿英.遥远而有震撼的回音―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及其深远意义.外国教育研究,2004,12.

参考文献:

[1]毛攀云.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以梅山民间艺术为例.高教探索,2015,5.

[2]闫莉.高校美术课程引入本土民间美术教育改革的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015,2.

民间艺术的意义的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美术教学;传承;运用

如今,传统民间艺术是当代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拓展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造就具有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民间艺术创作平民化与自由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

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生活的智慧结晶,它与人们群众的劳动生产息息相关,并通过手工艺术品的形态,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并且满足他们对美的追求,体现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然而艺术创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民间艺术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优势在于对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同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实践。民间艺术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很好的引导出学生研究与探究的热情,自主的进行观察与认知。因而,在当代美术课堂中,利用民间艺术特点与魅力,能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们自信大胆的进行艺术创作的探究,这无疑是对学生们艺术创造力和艺术发展最好的开拓。

二、民间艺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民间艺术涵盖着广泛而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故事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传统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于此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们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无处不体现着古老东方艺术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面塑课上,我引导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整理面塑手工艺的发展历史和优秀作品集,从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去自主地了解和体会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学生们从中总结发现,面塑手工艺的选材多来自于神话传说和古典文学名著,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体现着当时劳动人民对生活和民族的热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将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塑与西方雕塑进行对比,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手工艺面塑的艺术形式,感受了中国民间手工艺造型特色和用色特点,体会了其中的艺术情趣。在分析和体会的基础上再而进行创作,这个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面塑制作的兴趣和意义,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民间手工艺的乐趣和美好,加深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知和体会。学生们欣赏、探究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也就是传承和发展祖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行动。

三、重视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民间艺术有效的传承与创新

在当代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民间艺术,感悟传统美,还要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文化修养。例如一次课堂上我以“年味”为主题,让学生们以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为基础,开拓思维大胆创新,进行创意思维风暴。其中就有一组学生在启发下运用民间手工艺面塑技法,结合新时代的元素,制作出了新年团圆为主题的平面浮雕挂画,这组作品中既运用了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材料和技法,又融入了当下生活中的场景,并且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做出了平面浮雕的作品,真正的将传统民间手工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艺术创作的题材来自于日常生活,为了使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具备艺术魅力,就需要将民间艺术的内容更好的和当代美术教学相融合,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接触并热爱民间艺术,不断去创新,以此来传承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民间手工艺,推广传统民间艺术的美学价值。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出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技艺和道德理念。现如今,很多民间艺术已经被列入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我们有义务将这样优秀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学校作为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机构,为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民间艺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更好地完善当代美术教育体系。

作者:钟蕾 单位:大连市烹饪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寸悟.虚实范畴的美学价值[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02).

民间艺术的意义的总结范文第3篇

由于河北民间艺术资源的丰富性,做好河北民间艺术资源工作是极为关键的,然而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总结来看,有几个比较显著的问题。第一,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涉及艺术的传承,而民间艺术的传承则需要后人的支持和认同。当前由于无人继承,而导致传统艺术的失传和流失,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淡,所以从事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的热情和支持也变得更少。第二,民间艺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上的保障都不够完善,由此导致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没有做到位。另一方面,民众对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工作并没有大力支持,而是对艺术的认识不深,很难真正重视民间艺术的珍贵性和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第三,由于历史的发展以及当今时代的巨大变迁,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影响更为显著。经调查发现,河北民间传统的民族图案和手工艺品由于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由于现代日用品的普及,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实用性变得越发不明显了。另外,除了少数的几处古建筑得到了重点的保护,其他绝大多数建筑都被现代房屋所替代了。再看民间艺术表演,由于其内容的历史性,也多为失传,而那些流传下来的艺术表演,其内容的丰富性也大为降低,艺术形式更是呈现出单一的趋势。

二、数字化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里,网络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借助网络和计算机能够实现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保护。2010年,国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纳入了“十二五”规划中,这就表明了数字化保护手段的可行性。对于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也是一样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通过计算机和云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就能够解决当前许多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数字化保护手段在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数字化保护可以降低维护工作的成本

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工作由于涉及面广,而且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等因素所致保护成本较高,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较多,而且需要周期性的维护和保护。而数字化手段则可以免去这些困扰,数字化的实现可以极大地降低维护工作的成本。数字化保护就是将民间艺术的各种资源形式,通过数字化处理,转化为二进制的信息。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与计算机之间的互通,经过信息化处理后,就能够将所需要的内容存储在计算机中,而且便于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既省去了举办艺术展馆的成本,也降低了文化资源保护的成本。

2.有利于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

民间艺术的失传很大原因是后继无人,主要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不了解以及民间艺术宣传力度不够。而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民间艺术的保护,可以将民间艺术资源与网络相关联。通过网络这一有效的媒介,能够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认识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利用数字化手段,民间艺术就能够在手机、电脑、电视等现代工具中查询和了解到,当代人很容易就能够认识到真正的民间艺术。随着推广程度的加深以及宣传手段的丰富化,就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认可,就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目的。3.便于交流民间艺术资源。数字化后的民间艺术资源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文化交流,通过信息化渠道,既能实现传统艺术的推广和宣传,也能够实现传统民间艺术与当代文化的交流。民间艺术要想传承下去就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下,既适应时代的变化,也不会失去原本的文化气息。所以,只有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才能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更加适应时展的需要,促进当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经过数字化手段处理之后,有利于交流民间艺术资源,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也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民间艺术资源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措施

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极为必要,也迫在眉睫。为了保护好珍贵的文化资源,就必须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用新的技术方法来开展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工作,相信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可见,数字化这一手段就是理想的保护方法。在形式上,数字化保护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建立数字博物馆、文化资料库、艺术交流平台等;在内容上,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容纳传统的民间艺术,也可以实现与现代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相互交流。所以,数字化保护方法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的,而要实现对民间艺术资源的良好维护,关键还是要落实具体的保护措施。

1.民间艺术资源的收集

数字化保护民间艺术资源的第一步,是要大范围地收集民间艺术资源,这就需要对文化发源地和文化之乡等处进行仔细的调查。在实地的考察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文化艺术的内容,即传统文化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而且也要关注民间艺术的多样化形式,如社会风俗、社会礼仪等,这些方面同样洋溢着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将民间节庆时的场面拍成纪录片,并储存在计算机中;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的记录也可以采用数字化记录的方法,这样就能够将珍贵的传统民间技艺保护起来。收集的过程中要详细而且全面,要将民间艺术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体现出来,小到一件手工艺品,大到一次节庆场面,都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

2.民间艺术资源的整合和分类

收集后的丰富民间艺术资源,要进行系统的资源整合和分类,由于艺术种类繁多而且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分类和整合是极为关键的。一方面,整合和分类文化资源是为了方便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利于后期资源的检索和查找。在民间艺术资源数据化保护的过程中,整合和分类是极为重要的,不仅仅要将各种艺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便于储存,而且也要有规律分门类地进行储存。比如,就民间艺术这一大门类而言,就可以分为民间手工艺品、非物质形式艺术、习俗文化等多种门类。因此,整合和分类有利于系统地认识和保护好民间艺术资源,而且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整理能够进一步体现出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3.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民间艺术的意义的总结范文第4篇

放眼当今全球动画,无不具备鲜明的地域特征。如美国动画多以表现善恶、拼搏同时又不失幽默的个人英雄主义,并且以偏向写实的商业三维动画为主;日本动画的题材更为宽广,在传统普适性主题的基础上还包含有对环保、反战以及人的“真、善、美”的思考,画风细腻唯美,具有典型的漫画风格;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动画则自成一派,与美、日规模化的商业制作不同,欧洲动画不管是创作技法还是主题都带有明显的探索性质,画风简洁明快,常带有浓厚的美学、哲学等艺术思潮特征,追求较高的艺术审美品位,多以动画短片为主;而中国动画在国际上也曾辉煌过,那些获得过较高评价的作品均展示了独特的中国元素,无论是创作题材还是表现技法都体现出本土形象化特征。

2互为依托的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

民间艺术是最能反映本土化特征的艺术门类,其受众和覆盖面也最广,它是人们的生活再现和精神寄托,涵盖了精神文化、风俗文化和物质文化,人们可以通过了解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来了解该地区的风土人情与审美追求,从这个层面讲,民间艺术也是一种传播媒介。动画作为兼具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播的艺术形式,不但可以取其民间艺术的精华来丰富创作,还能因其展现出来的本土形象化特征而让人接受和认可,如屡获佳奖的《神笔》,其表现形式来源于民间的木偶戏;在国际上同样饱受好评的《三个和尚》,其题材原型就是中国民间谚语;借鉴民间剪纸和皮影艺术的《猪八戒吃西瓜》《渔童》等,还有四川的本土动画《秋江》,实现了本土川剧与水墨画的融合,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艺术追求。

作为研究不同群体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民间艺术,对于该地区乃至整个民族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日益工业化的今天,很多民间艺术正在不断萎缩,因此可以借助现代动画来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现代动画的传播可以使民间艺术的推广更为快速和有效,还能使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所以作为有着共同需求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互为依托,取长补短,则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双赢。

3多姿多彩的四川民间艺术

四川是个地域广袤的多民族聚居区,这里聚集有汉、藏、彝、羌、苗、回、土家、纳西、傈僳等民族。不同的民族、独特的习俗、奇异的风尚以及审美观念的差异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四川民间艺术。四川民间艺术在不断地传承与流变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类:(1)绘画艺术类:境内石窟壁画、画像砖、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合江匠笔画、青神捻条画等。(2)造型艺术类:四川木偶、四川皮影、糖画、自贡剪纸、自贡龚扇、苍溪唤马剪纸、青神竹编、渠县竹编、柏合草编、峨眉席草龙、聚源竹雕等。(3)表演艺术类:川剧、花灯戏、四川评书、四川金钱板、宣汉背篼戏、渠县彩亭等。(4)综合艺术类:蜀绣、漆器、四川挑花、自贡彩灯、宜宾面塑、汉源彩塑、彝族刺绣、成都面人等。

露丝·本尼迪科特说过:“一种文化就像是一个人,是思想和行为的一个或多或少的贯一模式。”四川民间艺术作为蜀文化的重要组成,粗中有细,俗中藏雅,大巧若拙,包含着质朴、浑厚、粗犷、热情的品格,极具地域特色,是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的真实写照,也是现代动画创作的学习对象和灵感来源。

4四川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1)创作题材的应用。四川民间艺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资源,可以从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小说、寓言故事等资源中深入挖掘,根据创作需求进行改编。这些文化资源在长期的传承和演变中,形成了鲜明的个性,或是具有讽刺意味,或是具有教育意义,或是增长知识,又或者只是单纯的娱乐功能,但它们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如四川话中就常会夹带大量歇后语,这些歇后语都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总结,因此具有表达力强、形象生动的特征,对于同一语义的表达会显得更加幽默风趣、入木三分;四川的民间传说故事对于动画创作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如耳熟能详的《熊家婆的故事》,《望娘滩的传说》等;还有繁多的川剧剧目,曾有言:“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这些剧目能极大丰富现代动画的创作素材。

对于创作题材的应用,应该选取具有特点的、富有想象力和认知度较高的题材,这样的作品亲和力较强,而且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需要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深入挖掘主题思想,在合理大胆的想象基础上和一定的审美范畴下进行剧本创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原作中低级的、恶俗的就应加以处理,还要考虑面向的受众群,能否理解蜀文化或者其中的四川方言等。

(2)造型观念的应用。四川民间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服务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领域,不同的角色造型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民间艺人在从事艺术表现或民俗活动时,这些角色被赋予特殊的寓意,犹如鲜活的生命一样活灵活现,这与人们的造型观念密切相关。由于民间艺人几乎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依据的是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其创作多是主观唯我的,分析四川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1)质朴纯真,情趣生动。从视觉经验看,往往越是单纯的作品越具有感染力,质朴的形象显得格外纯真,富有生动传神的情趣感。如自贡剪纸,其形体构图不再模拟真实比例,在繁缛的样式变化中大胆精简,精心捕捉对象最生动传神的瞬间,营造动静结合的态势,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难怪郭沫若先生为其提笔挥毫:“中国自贡剪纸”。2)形神兼备,诙谐自然。乐观和幽默仿佛是川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不管是大到自然灾害还是小到生活琐事,川人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也造就了四川民间艺术幽默的 特点,且艺术形象多来自市井生活,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得以呈现,形神兼备,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出土于成都的击鼓说唱陶俑,塑造了一位俳优说唱时举臂翘足、眉飞色舞的瞬间,活泼诙谐、生气流宕。还有大量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画像砖,如采莲图,采盐图,收割图,宴饮图,弋射图等。3)造型夸张,富有美感。四川民间艺术是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在创作时就必须要适应民众的审美心理,并且追求一定的装饰效果,其造型夸张,姿势优美,富有美感。例如,绵竹年画中的英雄无颈,美人无肩,眼角对耳心,鼻长齐耳根,女性形象则多呈“S”形,既体现出女性曼妙身姿的形体美,又使得构图饱满而自然,充满变化和韵律美,符合人们的视觉美感。将四川民间艺术的造型式样和手法应用到现代动画创作中,需把握好形象角色、动画主题和风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使动画角色既具有旗帜鲜明的特点,又能从中品位出四川民间艺术独有的风格魅力。

(3)色彩观念的应用。四川民间艺术的用色体现出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即以传统五色“青、赤、黄、白、黑”为基础,搭配绿、紫、赭、粉红、金、银等十几种色,通常用色纯度较高,设色艳丽,对比强烈,很少使用灰色,如川剧基本上由明度较高的原色构成,色彩对比效果强烈、明朗,川剧脸谱颜色也不会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揭示发生改变,最常见的是生角演员的印堂红,在演出中通过消退或者变黑,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变化。另一是来源于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一类色彩对比明晰并具有明显的自发精神启示性。如红色是具有强烈情感的象征性色彩,集吉祥、喜庆等于一身,同时也寓意四季红火;黄色象征权利、富贵、尊严、辉煌等;绿色象征万年长青,也表示庄稼茂盛等。

(4)审美观的应用。民间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或精神需求而诞生的,它寄托着人们最朴实、最真诚的美好愿望,同时保留着鲜明的生活趣味和独特的艺术气息。人们在创作民间艺术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融入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如用鱼、蛙象征子孙绵延、生生不息,用莲和鱼象征年年有余,用喜鹊和梅花组成喜上眉梢,用蝙蝠和寿字纹组成五福捧寿等等,这些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构成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动画创作中,可以大胆借用民间艺术的原始审美观,用这些寓意丰富的图案或想象来塑造动画角色、场景美化和道具设计,不但能使动画内涵深刻,营造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还能有助于作品主题的表现,符合大众的审美思维,达到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的融合。

5结语

现代动画艺术的创作将是一条多艺术、多手法和多文化的综合之路,在不断追求技术革新的同时更应关注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趣味,使作品建立在本民族的文化语境中,传达出鲜明的本土形象化特征。动画的本土形象化使作品的民族化风格得以展现,民族化是动画走向国际的重要特质,日本、美国、欧洲的动画如今做得风生水起,民族化风格占据了重要作用。从本土民间艺术中追寻民族化风格的创作道路,也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四川民间艺术在创作题材、造型观念、色彩观念、审美观等方面与现代动画有着共同属性,其深厚的文化土壤为现代动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对四川民间艺术和它在现代动画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就显得如此的迫切与意义深远。参考文献:

孙立军.世界动画艺术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葛竞.影视动画剧本创作.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范小平.绵竹木版年画(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工艺学.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

吴永强.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四川乡土美术的现代形式.天府新论,2007.

高永利.在传统民间文化中探询动画创作.科学之友,2008.

民间艺术的意义的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风格;民俗文化;继承;发扬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45-02

一、概述

年画是流传最广泛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华。它因为符合劳动阶层的精神生活,迎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而深受人们的传承和喜爱。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但由于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故称为中国年画的鼻祖。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国历来有贴年画的风俗,年画不仅增加了过年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意愿。不同的年画代表不同的民俗文化。

二、艺术风格表现特征

朱仙镇年画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工艺复杂

朱仙镇木版年画采用木版与镂版结合印刷,水印套色。木版一般厚约一寸,根据画幅尺寸大小,在刻印时酌情加厚。雕版分两面,便于画面对称协调。其墨版放置墨线(主版)、水墨、水红为镀版块,印刷用线多采用本地草纸、粉连纸、平边纸、油光纸、宣纸等。将设计好的图案,按颜色区分,刻制在木板上,一色一版,几种颜色就刻几个版,然后分色套印,由于印制过程繁琐而且全部手工完成,技术难度很大。

(二)色彩艳丽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用色非常考究,这也是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其他木版年画最显著的不同。它十分注意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根据木版套印着色制作方法要求,多采用青、黄、红三原色,,少用或不用间色,用色总数可达9到10种。用色大胆,红、黄、绿、紫,单看俗气的一塌糊涂,搭配在一起却恰到好处。使用颜色的配方,采用了我国民间传统的技法,用中药材做材料,使用传统工艺精炼配制而成。用土法制成的颜色印刷年画,色泽鲜亮透明,风吹日晒不会变色。而且画面对比鲜明、强烈、主观、随意、概括、夸张并赋予色彩以象征意义,运用色彩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造型的主观意象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刻制上采用了很多中国古代人们画法,人物夸张朴实,古拙浑厚,画中人物造型,大头小身子,模样可爱至极,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象性。即根据民间年画创作者的主观意象和知觉对产品进行夸张变形,概括综合,写意传神,同时兼有“原始造型法”的遗韵,如求全求整,互不遮挡等。造型的整体效果追求色彩强烈,缺少自然形象的真实,但艺术的意象上达到了真实。即“通过错误的绘图,正确地再现了物体。”意象的变形夸张,带有极强的主观意识,不是按照自然物体的结构和比例,而是凭着主观知觉和经验认知,并赋予传神的形态。人物造型的综合概括即抓住人物的主要形态,减免细节,把人物类型化,程式化。所塑造的人物同中原人民固有的憨厚、耿直、质朴无华相吻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淳朴古老的民族艺术风格。

(四)线条粗犷

年画版画的图案,线条的雕刻有阴有阳,风格粗犷豪放,粗细对比性强,采用古代人物画的技法,尤其在衣纹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线条粗实纯厚,富有野味。刀法坚韧而锋利,线条均匀而简练,洒脱而犀利,充满了流利的刀质感。

(五)构图饱满

民间年画的构图特点是饱满均衡,整齐,讲求装饰效果,具有概括性和程式化的趋势;同时在物象的取舍和安排上又有很大的随意性,服从主题表现的需要,即按内容决定构图形式,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民间画工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故事人物构图起稿的“八字要诀”即“真、假、虚、实、宾、主、聚、散”。前四字是起笔构图之前的构思。“真”是场景的真实再现;“假”是假借的意思,也就是运用虚构、隐喻、暗示、比拟、夸张等手法来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性,也就是“假之以物,射之史实”;“虚”就是虚构,为了故事情节的完整,画面的热闹活泼,而使人引人入胜。“实”就是根据需要提炼主要部分,以突出画面的真实性。

后四字则是构图的原则。“宾、主”就是主角和配角通过居于画面的不同方位或不用的姿势,大小来分别,使人们在众多人物中一眼就能抓住画面主要表现的人物和主题;“聚、散”是排版原则,实际上要求多样统一,但又不能脱离故事的主要情节,使画面既均匀又有变化,既疏散又有统一,更加突出主题,把生活的气息和场面的热闹更好的烘托出来,达到“百观也不腻”的效果。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以继承传统技法而构图,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画面饱满,紧凑,严实,上空下实,留有空白的地方较少。画面上人物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和人物安排的十分巧妙,使人感到既合情合理,又不繁琐,表现出匀实,对称的图案,有很强的美感。

朱仙镇木版年画造型简括而稚拙,线条粗犷而富有力度,色彩单纯而浓烈,呈现出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特有的古朴而纯厚的气质,与杨柳青、桃花坞和潍坊的年画相比,无不洋溢着中原文化赋予的阳刚之美。鲁迅先生曾评价说:“河南朱仙镇的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似有些地方印刷那样纤巧。这些木版年画不染脂粉,人物色彩浓厚,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民间艺术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因为民间艺术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民间艺术不但面临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问题,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开始,延续与演进的问题。如何将这笔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结合着现代设计理念,把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寻找具有现代意义的切入点,将传统艺术融为现代艺术语言中,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个迫切的课题。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民间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历史和一个地域的经济、文化,也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其形象简率、雅拙,却有一种质朴的、天真的极其生动和天然的乡土美感。朱仙镇木版年画从久远的历史中走来,一路风尘、一路辉煌,它寄托着世代炎黄子孙祈神的夙愿,演绎中国民俗的变迁,记录着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信仰追求,爱憎好恶。后世无论从何种角度去传承、研究鉴赏它,都不失为中华民族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蚕食中国农耕文化之际,把千百年留下来的木版年画挖掘、传承、发展,让它显示出更加宝贵的艺术价值。

艺术当随时代,民间艺术的作用不仅仅是启承传统文化的“火种”作用,还是点燃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的“火炬”。我们研究和开发民间艺术,不是为了缅怀昨天,而在于展望明天。日本的设计都能充分的体现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而一味追求新潮,视觉冲击的中国设计师们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呢。探寻本民族的文化,创造出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现代设计文化才是一条真正走向国际化的成功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研究传统民间艺术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