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范文第1篇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取向的分析较为重要,相关部门必须要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与发达国家面对的经济情况,科学面对各类重大挑战,并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提升其政策取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我国物价水平下降,但是,从总体上而言还是呈现较高的位置,投资与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并且经济结构在逐渐改善。在全球进口率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出口比例有所减少。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的经济开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我国宏观经济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2015年的时候,我国GDP有所增长,约为9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10%左右,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GDP增长速度有所提升,从总体上分析可以得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处于正常的位置,经济增长情况较为稳定,可以有效提升国内的经济效益。

第二,目前,我国在物价方面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在CPI方面的增长速度较慢,无法加快其增长速度,难以优化其发展体系,甚至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无法增强CPI的发展水平。例如:在全运会期间,我国能源价格与商品的价格开始下降,国家在对PPI进行统计的时候可以发现其在大幅度上升,这就导致我国CPI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拐点问题。在城乡商品销售的过程中,商品的价格指数呈现直线发展趋势,多数商品都处于价格不变的范围内,或是在小范围内商品出现价格下降的现象[1]。例如:服装商品与娱乐文化设施商品等,在实际销售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价格下降的现象。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燃料商品价格有所上升,相关部门如果不能科学应对能源原材料价格的相关问题,将会影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正确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能提升CPI,将会导致整体提价情况受到严重影响[2]。

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要点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之下,财政部门必须要做出正确的取向分析,并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实?H情况,全面开展各类工作,确保自身的正确取向。在此期间,政府部门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要点:

第一,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之下,经济状态与发展趋势较为明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因此,财政部门要将预防经济危机干扰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最为重要的就是规避房地产行业风险,改善房地产产品结构,使其可以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首先,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全面分析次贷危机,并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处理各类问题。其次,财政部门必须要科学调整房地产商业结构,并对各类敏感时期进行分析,一旦出现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问题,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在保证房地产贷款政策的情况下,降低房地产的价格。在此期间,不可以利用挤压房价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规避房地产房价泡沫的问题[3]。

第二,财政部门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分析宏观经济情况,保证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分析市场内部需求,并对外来风险进行抵制,满足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改善。同时,财政部门还要明确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积极建设教育体系、医疗体系、养老体系等,保证可以深入落实政府部门相关补贴。尤其是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体,必须要予以一定的生活补助。对于居民的发展而言,需要控制其多方面收入,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鼓励我国东部的各类企业向着西部的方向发展,并针对转移与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吸引更多企业开展转移等活动,在提升企业积极性的情况下,优化西部的经济结构,促进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4]。

三、制定长期的规划目标

财政部门在实际发展中,必须要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的特点与规律,对其进行积极的改革,除了要保证完成短期目标之外,还要制定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明确财政政策取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保证可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逐渐提升其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财政部门政策取向明确中,必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实体经济进行管理,避免出现中小型企业经济断裂或是破产的现象。同时,财政部门要根据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型企业财政扶持项目,对自身的财政政策进行改革,利用新方式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长远进步。

第二,我国财政部门必须要科学管理个人所得税项目,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在保证社会公平性的情况下,缩小个人贫富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正确发展。在对个人所得税项目进行管理的时候,财政部门必须要对其免征额度进行分析,明确财政标准,保证可以根据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需求,对其进行全面的优化处理,规避各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三,我国财政部门在明确政策取向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改革国有资产的产权,维护国家资产权益,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并针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需求,对产权进行管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类管理工作。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通货膨胀;充分就业;货币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01

一、背景

自从2008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甚至由政府直接注资实体经济,以期通过这些宏观经济政策拉动经济,提升总需求,从而确保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的增加。然而,这些旨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本身亦包含着某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在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亦将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和加速物价水平上升。

就业与通胀控制,历来是宏观经济中的一道两难题目,特别是当前经济危机仍未过去,欧洲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市场前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稍有不慎,就将引起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重视,笔者以为,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遵从以下几条原则: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进行把握、深入研究通胀和失业的内在联系,从而确保将两项指标控制在可接受区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拉动社会总需求、最后就基于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两者的关系进行相关决策时,要对其结果条件对应关系进行准确把握。

二、当前通胀与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新的宏观经济政策,力求扭转或减轻经济危机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与负面影响,保就业、保增长。然而,随着最初的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效果过去,各国却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政府赤字高筑、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加速的困局之中,更有甚者,出现通胀与失业率“双高”的现象,陷于被动局面。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虽然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但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制定偏重就业,忽略对通胀的治理

危机发生后,各国面对经济衰退,生产下滑的局面,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刺激经济、保障就业的政策,对于通胀的控制有所忽略,而这种经济运行的结果就是时至今日,63.4% 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不超过 2% 的经济缓慢增长与 6% 的高通胀水平、9% 的高失业率水平相伴的“双高”局面。这一方面说明由于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大,各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偏重于解决就业问题,放松对通胀的管理控制,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国家对于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问题全面内涵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了解不足,使得相关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施效果与主观目的之间发生了背离,出现了较高通胀水平下仍然保持了较高失业率的水平这一矛盾和困境。

2.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抑制了总需求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提升社会总需求的前提条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不难观察到,但凡具备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社会的需求总量仍然能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社会公众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不明朗,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公众的支出计划变化幅度较大。这是因为保障体系健全,公众未来预期向好,刺激其有效消费需求,进而带动社会再生产相关环节,反之则结果也相反。

3.偏重短期目标,忽视长期发展

针对突出其来的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优先考虑的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而是追求一些短期的、见效快的模式,这一现象在某些西方国家的近期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显现无疑:为了获取足够的票数,取得竞选与连任的胜利,一些西方政治集团更加倾向于采用见效快、时间短的经济政策,从而忽略了长期的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贯性,造成数年之后,政策的负面影响浮出水面的恶果。

三、协调通胀与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1.从长期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去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而经济政策的制定通常是用于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的结构组成,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当前部分国家为了应对突出其来的经济危机,急切的采用一些短期博弈行为来保障就业,从而导致在就业问题和通胀问题上遇到了两难的困境。一个健康健全的经济体运行特征应该是具有一个合理通胀水平和物价水平以及将失业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要做到对这个两难选择的准确把握,就必须将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的问题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型及其长期发展的规划上来看待和加以审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处理通货膨胀时不伤及到就业问题,而在解决就业问题时候通货膨胀水平依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科学决策,将通胀和失业率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多年的经济研究表明,通胀与一定程度的失业率,是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剂,也是经济增长的必然产物,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两个数据的真实含意: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失业率则是一项指标,用于衡量就业程度。二者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彻底的消灭或者长时间的压制都是不现实的,宏观政策的制定目标应当是将这两项数据控制在可控的、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公众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也将影响公众的支出计划,因此,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释放公众的购买力,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即使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不前的境进,或者处于通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两高”局面,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公众依然敢于消费,从而推高了社会的总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新的就业岗位的诞生。因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虽然从数据层面难以表明其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但由于它是通过对于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影响而最终实现其作用的,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不能忽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宏观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逐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由低谷转入回升阶段,并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其次,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三,2010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有所恢复。这些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十二五”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逐,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及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首先就是我国的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然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诸多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还是存在。其次,令世人瞩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去年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推出后,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有走向平稳的趋势,但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又有了继续反弹上涨的态势。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调控机制缺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调控目前来看还主要依靠的是短期的行政措施,所以调控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最后,信贷高增长的同时,贷款难问题也同时存在。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可以说还是非常迅猛,一直都运行在高位。但是我们又看到很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又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信贷宽松,另外一方面贷款又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前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有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1.

[2]耿庆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现代金融,2008-05.

[3]王月。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银行家,2011-02.

[4]王延南。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中国货币市场,2011-01.

[5]王小广。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企业管理,2011-01.

[6]刘伟。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企业经济,2010-03.

[7]王多宏。当前经济形势下宏观调控方面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10-05.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范文第4篇

被称为“最复杂一年”的2011年已经过去,但2012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并不容乐观。

一方面,美日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危机肆虐,加之阿拉伯地区局势动荡,世界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另一方面,虽然金融危机后我国以4万亿投资为代表的调控政策正确而有效,使中国经济领先全球反弹,但仅靠中国一个火车头并不能带动全球经济持续回暖,从投资、出口拉动到内需拉动的转型之路依然漫长。

接受《徽商》杂志专访时,不少企业家都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还处在一个调整期,2012年的经济形势特别是上半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过,随着楼市、股市泡沫的破灭和投机风潮的逐渐冷却,实业投资的成本正在降低,投资窗口期正在来临。

安徽星马汽车董事长刘汉如表示,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要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作出准确预判,星马汽车多年来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准确把握了宏观经济的发展脉搏。

刘汉如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正确而必要,特别是2011年持续不断的紧缩政策,打压了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避免了物价的过快增长,避免了经济过热。此前4万亿投资的救市政策,也使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了“v”型反弹,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这些政策的副作用很大,使中国错过了一个很好的腾笼换鸟、调整结构时机,长期困扰中国的转型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刘汉如分析,2012年,世界经济已经不是“二次探底”的问题,其下行趋势非常明显,美日经济下滑,欧债危机加深。所以,2012年的中国经济仍将处于调整期,上半年不会有太大起色。

安徽鑫港炉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宁也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还处在一个调整期,对民营而言,2012年的经济形势特别是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将不容乐观,民营企业家要早做准备。

“过去我们走得是粗放型的发展路线,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成本巨大,这种模式未来肯定行不通。明年宏观经济将继续处于调整期,加上整个世界经济出现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民营企业不能太乐观,要做好更坏的打算,但也不要太悲观,要积极应对。”

全国青联委员、合肥荣事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认为“经济发展放缓了对我国是个好事”,有利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变。

潘保春表示,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掩盖了不少问题,不是真正得快,而是泡沫,实业空心化问题严重,投机风潮四起,全民都玩虚的。政府招商引资求大求快,企业发展目标不切实际,动辄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一百、百分之几百的年均增长率,严重脱离了企业实际,导致了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等一系列问题。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一旦进入以货币为衡量、以物质为基础的价值观,就会非常痛苦,就永远得不到满足,幸福指数就会下降。2012年经济发展放缓,正好给了我们冷静思考的时间,好好思考个人、企业甚至社会如何健康发展。”

潘保春认为,宏观经济放缓会倒逼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会促进从投机领域撤出的热钱回流到实业领域,有利于实业救国思想的回归。

刘汉如亦强调,随着股市、楼市泡沫的破灭,股市、楼市的热钱将回流到实业领域,经济增速放缓之后,实业投资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2012年正是投资实业的最佳时机。

“前一阵子,大家更多的关注金融,关注投资,强调眼前利益,比较浮躁。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的金融证券,我们的资本市场都是沙漠上的大厦,没有根基。现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实业是一种补血,是一种回归。对中小企业是一种输血,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范文第5篇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2010年我国经济实现10.3%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功于投资、净出口及消费的快速增长。在三大经济增长引擎中,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8%,推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依赖投资拉动。从财政政策方面看,初衷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仅有6000亿元的赤字,积极财政政策实际上并不积极,扩内需效果并不明显。货币政策方面尽管2010年央行声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从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包括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加息的实践看,货币政策并不宽松。2010年央行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额度及放款节奏进行监管,并通过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进行惩罚。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更加严格,要求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过剩产能企业贷款、“两高一低”行业贷款等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和排查。同时,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不良率等指标监管更加严格,并将监管指标达标与机构网点设立、业务产品创新审批挂钩,对四大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监管严于城商行和农信社。

2011年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依然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主要的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增长。2011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5.8%。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顺差449.3亿美元,收窄18.2%。2011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 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6.2%,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主要原因。2011年上半年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0%,其中6月份PPI环比与上月持平,比2010年同月上涨7.1%。此外,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11年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

以上数据表明,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的宏观调控之下,我国经济依然有着不俗的增长,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劲惯性。201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已然大大降低,但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

进入2011年下半年后,前两个月的经济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判断。如表1所示:

从表1的6月、7月和8月的CPI&PPI数据可以看到,2011年通货膨胀率在7月份见顶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仍然会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从6月、7月和8月的PMI数据可以看到,经历前期数月持续回落之后,PMI有可能在7月份已然见底,后期将在50%(以上)附近的区域徘徊。由于PMI是一个先行的指标,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因此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的GDP将保持较高(9%左右)的增长。

由此预期2011年下半年我国的经济政策,在宏观上将会依然维持偏紧的态势,这是控制通胀所必须的政策环境。如果轻易放松调控政策,将会前功尽弃。但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上,下半年或许与上半年有所不同。2011年上半年,中国央行加息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6次(最近一次的日期为6月20日)。201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至3.5%;7月和8月,中国人民银行均未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处于21.5%的历史高位,远远高于2008年6月7日达到的上一个高点(17.5%)。由于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宏观政策将会更加注意在治理通胀和保障增长之间取得平衡,政策操作在力度上将会趋于温和。

(二)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 主要包括:

(1)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行业,银行业是典型的宏观经济周期性行业。在我国间接融资占据主体的情况下,银行业更是一个与宏观经济形势有着较高关联度(正相关)的行业,宏观经济的波动对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宏观经济运行呈上升态势时,社会投资需求增强,资金需求加大,货币供应量增加,信贷投放速度加快,市场实际利率走高,从而对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与推动;当宏观经济运行开始转向下降趋势时,企业经营收益减少,社会投资需求减低,企业偿债能力减弱,市场利率走低,信贷投放量与速度开始放缓,从而对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与作用。在影响或反映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各种因素或指标中,比较重要或经常被提及的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增速、(新增)货币供应量与增速、金融监管政策、利率及利率走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上面提及的GDP、CPI、PPI和PM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