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突发事件;急诊;急救;医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6-02
1 急诊急救的必要性
生命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生命是一个人生存最起码的前提。急诊急救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在捍卫生命的权利。当今社会发展很快,人们也在从事着不同的事情和工作,外出的时间也在增多,很多人常年奔波在外,这都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埋下了隐患。在发生意外事情的时候,急救显得很重要,如果没有及时地拯救发生突发事件的患者,很可能让其失去生命。如果是在医院,急诊显得更为重要,急诊需要全体医生和护士的共同抢救,只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救助,拯救病人的生命。所以在当今社会下急诊急救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急诊急救方法才能拯救病人于危难之间,让病人重新站起来。
2 急诊急救应注意的问题
21 病人第一的原则 无论什么时候,在医院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医院在遇到紧急的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先给生命垂危的病人治疗,这个时候不必考虑挂号的问题。有很多医院在这方面做得不是特别好,他们没有对发生突发事件的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导致很多的病人失去了鲜活的生命。还有的医院在对病人进行抢救时没有对病人进行严格的检查,而是靠经验判断病人什么部位出现了问题,工作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从而导致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使病人失去生命。
只有对病人全方位地检查才能分清病人的伤势和病情,但很多的医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急于抢救现有的病人,没有用客观清醒的头脑对病人的整个伤势进行分析,只有到了在手术或者医治的过程中才发现了新的问题,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治疗方法。医生的本能是救人没有错误,但同时要保持客观、冷静的头脑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很可能对病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在手术或者治疗之前就要对病人有合理的全方位的检查,这样可以检测病人的病情及其严重度,没有全面的检查是无法对病人对症下药的。但这个过程中,值得提出的是,一定要对病人进行全面又快速地检查,如果速度不够快,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很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
3 提高急诊急救效率的方法
31 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素质 对于医生和护士来说,虽然治病救人都是每天重复的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医生和护士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这都可能对病人病情的治疗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对于发生突发事件的病人来说,医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上的问题都可能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一点是,医护人员要保证忙而不乱,粗中有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慌乱的情境中保持一份冷静和客观,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对整个的救治的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32 医疗设备的改进 医疗设备的不先进导致了很多病人不能及时地进行治疗,或者不能用最先进的治疗手法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很多的中小型医院里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的误差比较大,很多的测量值都是不准确的,在这很大程度上导致对检测的结果判断有误,找不准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这无论是对医生还是病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为了提高仪器的使用和精度,国家在这方面应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投入,保证医院具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手段。在医生之间广泛地开展先进仪器的使用教学,加深大家对先进仪器的熟练使用。只有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对病人的病情加以准确的分析,之后对之进行精确的治疗。
4 适当学习急救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这个时候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来救人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急救的方法。首先最重要的是学习对于突发病如心脏病的急救方法,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要将病人置于硬板床或平整的地面上并通风,解开其衣领扣子,使头部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此时可以两手掌根重叠,按压其胸部必要时要进行人工呼吸。关于溺水事件,当发现他人发生溺水事故的时候,尽快找到方便可取的飘浮物抛给落水者,比如救生圈、木块等。如果没有也可以找到长绳或将腰带,围巾连起来后抛给落水者,将其拉上岸。冬天发现踩破冰面的落水者,救助者一定要趴在冰面上匍匐接近落水者,同时应尽量减轻自身重量对冰面产生的压力,以防压破冰面适得其反,然后再将方便可取的物品,如围巾、长绳或竹竿等抛给落水者拉他上岸。如果自己溺水,不要慌乱,不要胡乱拼命挣扎,不要将手臂上举乱动,这样会致使人体在水中失去平衡,身体就会下沉得更快。除大声呼救外,落水后应立即屏住呼吸,如果感觉到上浮时,应尽可能地使头部后仰,使鼻部能够露出水面呼吸,但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时要等待救助者的出现。遇到烧伤情况,尽量脱去被烧毁的衣物,防止创伤面积增加,当遇到着火时应迅速卧倒,在地上匍匐前进,迅速逃离开现场,不管是被火烧伤还是酸碱烧伤都应及时冷疗,这样能够阻止热力继续作用而使创面加深。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自救和他救的方法可以保证我们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中保持冷静。
5 结 语
珍惜生命,健康常在。当面对突发事件给我们压力时,学会急诊急救无形中给了我们坚固的盾牌,此次的调查研究正是证明了善于急救营救的必要性。国家也在政策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医疗的设备,总体来说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观,有人说是急诊急救带给我们第二次生命,所以掌握急诊急救的科学方法是很关键的。
参考文献
[1] 魏红云撰写急诊急救护理论文的体会――《现代护理》,2005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园;突发事件;安全管理
一、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幼儿园突发事件就是发生在幼儿园内外,对幼儿园全体或个人带来危害的事件。诸如:体伤、窒息、惊吓、暴力、冒领、绑架、溺水、偷跑走失、食物中毒、教师虐待、火灾烫伤、设施砸伤等等。
二、幼儿园突发事件预防措施
(一)冒领、闯入、绑架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1)幼儿园保安必须严格执行门卫规章制度,掌握基本的技防知识,幼儿园要配备基本的防暴设备;
(2)严格执行来访人、受访人出入登记制度;
(3)认真执行幼儿接送卡刷卡制度,家长进入班级后,在教师和幼儿都认可后,才可以把幼儿接走,对不固定接送人的家庭,要有家长签字的委托书并抵押相关证件,经和家长通话确认后才可以接走幼儿;
(4)幼儿园要与家长签订“幼儿园家长安全管理责任书”,告之家长需配合的事项;
(二)午睡中的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1)建立严格的午睡管理制度,制定幼儿从入寝到起床每一个环节的流程;
(2)加强对教师意外事故救治的培训,要求教职工掌握基本的事故处理方法;
(3)保证幼儿午睡室至少有一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得离开幼儿午睡室;
(4)午睡前,教师要对每个幼儿进行检查,以防尖锐、坚硬或细小的物品带上床;
(5)午睡过程中,教师要走动巡视,观察孩子的举动、表情、体征,一般30分钟做一次巡查,要认真记录巡查结果并存档;
(6)有序起床是保证孩子安全的重要措施,指导孩子先穿衣服,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然后再解小便、喝水、吃点心,主班教师、配班教师和保育员要配合好工作;
(7)午睡中一旦出现事故,要及时上报、及时通知家长、做好幼儿及家长的安抚工作。
(三)户外活动中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1)保教人员配备比例合理,有计划地组织和观察幼儿活动,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危险事故发生;
(2)教师对要组织的各类活动有充分的估计,尽量选择塑胶地;
(3)游戏活动前要提前教育幼儿注意安全,告诉幼儿防范措施;
(4)教会幼儿活动前整理衣服裤子和鞋带,要求衣服束在裤子里并系紧鞋带,以防摔跤;
(5)教给幼儿正确运用活动器具和自制玩具,游戏中不可以推挤、拉扯、互丢东西;
(6)告诉幼儿一旦出现事故,第一时间报告老师并大声地求救。
(四)设施中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1)幼儿园内严禁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
(2)建立设备器械检查制度,由专人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保养和维修;
(3)在危险的地方要设置幼儿看得懂的警示标识:如:“下坡请慢慢走”;
(4)教育幼儿使用运动器械时,不能推挤,不要抢占,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五)园外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1)幼儿园组织幼儿集体外出活动时,要制定《外出活动意外事故预案》,选择最安全的线路并与合作单位制定好活动方案;
(2)在剧院演出,要事先检查音响电源是否漏电老化,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3)外出活动将职责逐层落实到人;
(4)活动前,向孩子进行活动说明和安全教育;
(5)活动过程中,保证所有的孩子都在教师视线范围内;
(6)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点孩子的人数,观察孩子的体征是否正常。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
(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组建幼儿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各个岗位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2)制订安全工作计划、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各项安全工作。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各类应急预案,做到有安全工作计划、有具体工作部署,有平时检查分析、有学期安全工作总结。
(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全园安全意识。强化全园安全意识,开展各类教育宣传活动。通过给家长发放安全手册、安全教育宣传橱栏、组织观看有关幼儿安全活动展、鼓励家长和教师收集安全教育案例及制作有关安全教育知识课件,达到资源共享,同时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参与意识。
(4)开展幼儿园与家长全员性安全知识培训。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幼儿家长会,组织家长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安全须知》等,定期邀请消防员、交通警察、社区民警为孩子、家长和老师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现场讲座,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知识,使老师和家长能够掌握基本的救护方法。
(5)开展有关安全知识模拟演练。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不同内容预案的演练,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有反思,并根据演练的情况不断修正预案的有效性。如:进行消防、地震、洪水灾害的实地演练。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发生地震怎么办”等主题活动。结合观看录相、图片、讲解、使幼儿知道自然灾害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开展紧急撤离模拟表演,让幼儿在模拟情景中体验并学会自救逃生的方法和技能。
(6)把安全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园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幼儿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根据年龄特点分别制订各年龄段幼儿安全教育活动计划,日常生活中向幼儿渗透安全常识,开展一些安全知识竞赛及有主题的谈话活动,如:“我是交通小警察”、“安全知识小问答”、“我是小小消防员”、,逐步提高幼儿的自卫能力和应变能力。
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核心原则是“防范在前”、“应对在后”,幼儿园安全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或者是喊喊口号上,那样只能是流于形式。幼儿园要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组织系统,抓好安全常规制度的落实,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宣传,加强安全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做到防患未然,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监守(守望)环境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向受众和传播各种新闻信息,但是传媒的作用远不仅仅如此。“监守(守望)环境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功能。”①社会的公共事业和经济情况属于社会环境,此次冰雪灾害则是自然环境,它们都属于大众传媒关注的对象。诸如雪灾之类的突发事件也成为了考量媒体的一个契机,从中可以看出媒体的环境守望功能究竟如何。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次雪灾的考验中,媒体给人民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雪灾来临之前,媒体对天气情况报道的频率增大,起到了一定的预警作用。伴随着大雪的降临,新闻报道中直接关于雪灾的消息明显增多,各媒体派出的记者及时奔赴受灾严重的地区,并随时发回最新的报道。在大雪持续的过程中,在全国上下抗灾救灾的过程中,各种媒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最大地发挥了环境监守作用。在关键的时候,媒体和记者真正成为了人民的“望者”,就像喻国明说的那样,“媒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环境守望这样一个信息安全保障者的角色。”
1.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站
1月25日起,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大型直播节目《迎战暴风雪》 ;
央视国际专题:众志成城抗冻灾;
新闻频道、星播客联合推出:“关注各地雪情”视频征集。
2.中国交通报
派出30多名记者奔赴受灾一线,保证专业报纸在特殊时期新闻报道的及时畅通。《潇湘晨报》全社投入近40人,每天8至10版刊出“破冰”特刊。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大爱有声,风雪同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节目助力雪灾救援)。
4.新浪网
新浪新闻专题:全国众志成城抗冻灾,视频专题;
新浪播客专题:全国电视台抗击冻灾大联播 (各受灾省电视台开通“抗击冰雪前线播客”) ;
新浪播客视频征集:“2008年全国各地罕见暴雪” (有奖征集暴雪视频)。
正是有了媒体的努力,有了媒体对雪灾的全程守望和报道,人们才看到了快捷、现场感强和多角度的新闻事实。人们也因此不再孤立,媒体将灾害面前的每一个个体连在了一起,雪灾更是一场全社会的、团结的自救行动。
雪灾中的媒体体现出了对民众的正确引导作用
雪灾不免让人联想到5年前的“非典”疫情以及之后的禽流感,在一次又一次与公共危机的对弈中,我国的媒体确实得到了磨练。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媒体在2008年年初的这场雪灾中的行为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媒体有了在关键时期对民众正确引导的能力。
1.报道与灾情进展同步
突发事件往往因突如其来和影响重大而为人们普遍关注,这种关注和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关注是不同的。一般的新闻信息要求准确和及时,而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动态的,人们的需求是急切而不断变化的。要在重大事件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媒体就需要力求报道和事情进展同步,在每个阶段给民众提供及时的信息。如果报道严重滞后于事态,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从媒体对第一场大雪的报道开始,人们的注意力就被集中起来。伴随着天降大雪这一新闻事件的不断被重复,人们急于想看到大雪降临的后果。于是有了我们现在还记忆深刻的画面:大城市因雪灾带来的水电危机、高速公路上被困的车辆和乘客、交通受阻导致人群严重密集的车站和机场……报道每时每刻都在及时深入和更新着,在人们焦急和恐慌的时候,救灾抢险的报道及时出现了。各地各部门全力救灾的报道层出不穷,人们慢慢平静下来并深受感动。一场雪灾成了试金石,媒体排除万难全力更新报道,力争与雪灾进展同步,最大可能地传播了可靠的信息,最大限度地稳住了民心,起到了相当好的引导作用。
2.现场报道与深度思考并行,宏观思想和微观思考结合
雪灾发生后,各地新闻媒体都会奔赴现场。但面对同一事件,不同媒体进行了各自不同的思考和处理,精心编辑策划了主题鲜明的新闻报道。以网络媒体为例,各大网站的报道都显示出其良苦用心。人民网策划社会专题:《全国普降大雪 众志成城抗冻灾》,并推出每日话题:“冰雪中让你我感动的小人物”;网易则高举赈灾的旗帜,独家策划了“赈灾企业英雄版”,在救灾初期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促进作用。这些都是媒体深度思考的结果,是媒体智慧的结晶。
在现场报道中不乏细节上的报道,观众看到了抗灾救民的武警官兵手上的水疱,看到了滞留旅客眼角的泪水……但是我们的媒体在用细节打动人,把灾情报道做深做活的同时,没有忘记还有更大的任务,那就是媒体应该有替国家传情和分忧的责任。灾难报道能有如此大的关注度,是特定的环境造成的。灾难来临,我们都会有一种“时间停止”的感觉,人们突然被从各自的忙碌中拉回到个体生命与社会责任的起点上来,重新思考社会责任和生命的价值。“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他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②这也是在突发事件中媒体作为的空间所在。在对诸如雪灾之类的突发事件的报道时,媒体要完成一个从信息传播到信任传播的过程。“‘信任传播’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心态,是有关个体、群众、民族、国家如何面对灾难的深沉反思。”信任传播是在信息传播的基础上传达国家的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必胜的决心。媒体关于胡主席深入广西看望受灾村民,温总理两下湖南指导抗灾和在江西看望灾民的报道就起到了这种作用。
雪灾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它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从客观上我们也看到了好的一面,那就是雪灾让过分沉浸在娱乐大众之中的媒体迅速回归自身的位置,起到了重要的沟通、传播和引导作用。
注释:
①李永健 展江:《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30页
随着几年前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的快速窜红,民生新闻似乎已经成了社会新闻的代名词,甚至是对社会新闻的革新,衍生为比社会新闻更现代、更贴近、更纯粹的一种新闻理念。这再次引发人们思考,到底什么是民生新闻,新闻怎样做才能既大气又贴近?既有品质又有收视?既传播信息又以观众为本位?这些看似两难的命题,只要理清两个概念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是什么。
一直以来,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民生新闻的概念始终认识不一。有人认为民生新闻是新概念新闻,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有人认为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新闻表现形式,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有人认为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也有人认为民生新闻属于社会新闻的一部分,但在内容上更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严格来说,“民生新闻”不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科学概念,传统新闻学领域对于新闻体裁样式的划分都是遵循着单一的标准,而民生新闻是一个由多种标准共同作用的划分结果。正是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单一,民生新闻又被认为应该叫国民新闻、大众新闻或者公共新闻。尽管民生新闻的概念和称谓存在歧异,但它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质,也正是因为这个特质大受欢迎。
具体来说,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叫民生新闻,而是因为它回归了新闻的本质,新闻就是新闻,这种对新闻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的辅因素的运用,实际上是新闻本质的一种回归,民生新闻无外乎在新闻报道中更多地体现了民生的态度和民生的情怀,报道了最关系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采取了较低的报道视角,所以把“民生”看作新闻采访报道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和态度,似乎更科学。
其实,社会新闻也需要重新解读。在新闻学教科书中,新闻按题材分类被分为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社会新闻四大类,其中对社会新闻是这样定义的:社会新闻是以报道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风气和珍闻趣事为题材,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为主旨,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但长期以来,社会新闻一直强调个人品德行为、社会伦理,以及跟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那部分社会活动和社会热点,甚至成了公检法新闻和突发事件的代名词。后来随着民生新闻的广受关注,社会新闻被误读成民生新闻,成为民生新闻的代名词。
社会新闻到底是什么?又应该承载怎样的功能呢?
社会新闻所涉及的内容应属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研究范畴,《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社会”的: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社会一词是Society的英文译语,源于拉丁语,表示人类的共同体,后来用于解释人与人结合的存在关系。社会学是这样认识“社会”的:第一,社会是由有意识的个体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是人的社会;第二,社会是有意识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而社会关系具体的承载者是人,是人的各种行为及其后果。
从这种认识出发,会发现社会新闻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和内容,社会新闻是“人”的新闻,一切与人有关、对人产生影响的新闻皆可以看作是社会新闻。相对于传统的社会新闻概念,姑且把拓展了内涵的社会新闻称之为“泛社会新闻”,它既可以包括对民众生活产生影响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也包括突发事件、政法新闻,以及反映民众生活状态的社会现象、市井新闻和珍闻趣事。从表面看,泛社会新闻加大了社会新闻的报道范畴,实质上这不仅是内涵上的拓展,更是新闻理念上的一种变革,它让新闻更具有接近性,更具有人文精神和普遍性,也更易于为受众接受。
社会新闻的切入点、着眼点和报道重点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带给人、带给社会的影响。同样是有关政策调整的报道,时政新闻重在报道政策出台、公布和实施,而社会新闻则侧重于这一政策的实施给民众及其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要做到以受众为本位。同样是水价上调的消息,会出现两种不同的作法。一种是严格按照“五W”的作法,交代水价上涨的时间、涨幅、原因、意义,类似公文;另一种则在交代水价上涨的时间、涨幅后,马上跟进市民对涨价的反映,在点出涨价原因后,一定要交代水价上涨对相关行业的影响是否会波及百姓生活,即洗浴业、饮料业等会不会因为水成本提高而相继涨价,这才是新闻的重点。因为水价上调是经过批准的政府令,是既成事实,而它对日后生活的纵向影响还不明了,这才是市民最关心的。新闻抓住受众的兴趣点大做文章,自然会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引发受众的收视兴趣。
再以突发事件为例,突发事件是社会新闻最常见的一种,而过去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大多关注事件本身,报道一个车祸,现场的情况是一定会详尽描述的,而对于车祸中人的状况往往简单提及,但如果按照新的有关社会新闻的理念制作新闻,则不仅要涉及现场情况,更要对伤者及事故责任人施以浓墨重彩,如果伤者已被送往医院,还要追至医院,把伤员的伤情以及对其所施行的救治作详尽报道,唯有如此,方能显示车祸的危害,让受众明白这是一般事故还是严重事故;另一个必须关注的对象是事故的责任人,有可能是司机也可能是行人或是骑车人,责任人本身的情况,包括是否酒后驾车、是否违章在先等,对于受众判断这一突发事件的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道突发事件不仅是让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告之突发事件的性质、原因、后果,以避免类似伤害性事件的突发,所以关注事件中的人,比关注事件本身所起的警示作用要大得多。
从新闻的生产环节看,新闻关注“人”及新闻事件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因为人是社会的核心,是新闻的“眼”,是受众最关心的要素。反向思考一下,新闻的消费环节――受众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也就是受众看新闻的目的是什么:一是获取重要信息,二是观看真实的故事,三是对自己有所启迪。一句话:新闻,对受众要有用。
从对受众有用这个角度看,“泛社会新闻”概念也颇有实用价值,它倡导新闻的切入点、着眼点和报道重点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带给人、带给社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是针对新闻当事人的,也是针对新闻受众的,因为受众并不是新闻的局外人,有可能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信息的受用者,或是受到新闻内容辐射的人,即便与新闻没有那么直接的关联,新闻内容也应该是可以成为一种谈资的。从这个角度讲,社会新闻不仅是一个概念,它还提供了新闻制作的一种方法、一种角度,也就是一再提到的“对一切与人有关、对人产生影响的新闻的报道,切入点、着眼点和报道重点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带给人、带给社会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说,社会新闻提供了报道新闻的方法,由此,也可以印证前面提到的一个观点,即民生新闻更确切地说也是制作新闻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并非新概念新闻或新的报道形式,只是把社会新闻这个大的方法更加具体化了。
【关键词】突发事件;档案安全;处置;对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房屋财产,也严重地破坏和威胁着灾区的档案。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档案造成的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安全的客观环境分析
档案信息的存储、传输和阅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它的安全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制约。1、档案安全的自然环境,是指档案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自然环境是档案安全管理的大环境,是人们难以改变、控制和调节的外在自然因素。由自然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对档案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2、档案安全的社会环境,是指档案所处地区的文化、经济、治安等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是档案安全的非自然环境,是可以防范、控制和中止的外在社会因素。由社会因素引发诱因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对档案安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3、档案安全的内部环境,是指档案载体的保管环境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档案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内部环境是档案安全管理的小环境,是可以实施调节、控制和干预的档案在保管、利用情况下的条件因素。任何大环境、社会因素对档案造成损害或影响都是先破坏小环境来实现的。
二、突发事件危及档案安全的隐患分析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危及档案安全隐患的突发事件主要为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对档案安全的影响。对档案安全造成的影响有:地震、水灾、雷、电、火灾等。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样,地震也会对档案造成巨大的破坏。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四川省档案馆库和档案受损严重,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等6个重灾区的档案馆馆藏档案共4257379卷,有612848卷档案处于严重受损的危及之中,43915平方米档案馆舍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水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水灾对档案的危害不言自明,不管灾害大小,档案特别是纸质类档案只要被水淹,就会造成损害。突发性的雷、电、火灾往往会造成档案的大面积焚毁,损失无法估量。2、社会安全事件危害对档案安全的影响。社会安全事件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人为因素,通过暴力破坏直接或间接危害档案安全,产生的后果较为严重。
三、档案安全临机处置对策
档案安全临机处置是指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组织人员,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或制止事态的发展、蔓延,确保档案安全,不受损失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一)事前预防措施
事前防范措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安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抗震。目前档案馆的建设在防震上都是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执行的,规范要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可按七度设防”。但是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灾区档案馆和档案库房的破坏程度,正如人民大学专家组在《关于抗震救灾中档案工作的建议》里提出的“现在看来这一标准设定得有些偏低”。所以,为了保证档案及人员安全,应该提高建筑抗震等级,防止超常规地震灾害。(2)监控。档案馆监控需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坚持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原则,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视频监控与门禁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灭火系统、库房温湿度监测系统、馆区周界防护装置和电子巡查系统等。(3)消防。档案馆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档案库区中设施建设防火墙;档案库、空调机房等房间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设惰性气体灭火系统;档案装具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制成。(4)物资储备。档案应急物资储备包含:人员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火服等;档案保护装具如档案柜、防雨帐篷等;档案抢救工具如烘干、消毒、修复工具等,这些都是在突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时有效抢救档案必不可少的物资。
2、加强档案科学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平时应注重加强档案科学管理,使档案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且具有可行性、应变性。(1)馆藏优化与分级管理。档案管理平时应对馆藏进行优化,精简档案数量。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对档案价值迅速做出判断,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档案价值大小分级管理,登记造册,明确存放位置和临机处置方案。(2)信息数据的异地备份。为了保全档案资料,根据档案内容信息和载体可以分离的特点,做好档案信息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妥善保管在被指定的具有良好保管环境的场所。(3)档案装具。档案柜的特点是使用起来比较灵活,但占用体积较大。档案密集架的特点是节省库房面积,但结构庞大,不便转移和作为临时存放档案的装具。专用档案装具主要用于保存特殊形式和专业的档案,但大小不一,也不利于档案的转移。因此,应对突发事件档案馆需贮备档案柜与小型专用档案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