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 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教育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院区及绿化区,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四、主要工作安排:

9月份:校内劳动。打扫校园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开展“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 次饭;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

10月份:开展秋季卫生、清扫校园活动。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您可以“千步运动量”为基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运动量账户”。

所谓“千步运动量”,是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步行,以此为基础单位,来测算一段时间内进行某种活动的运动量。

为什么要用步行的运动量为基础呢?这是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认,步行是最佳的运动方式,而且一个人每天步行6000步,就可达到适宜的活动量。

洗衣做饭都可换算成运动量

6000步,是不是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吓人?或者没时间,或者枯燥、乏味,自己无论如何做不到?其实,“千步运动量”的概念就是让你不必将运动局限于运动场上,也不是必须走6000步。

有了统一的单位做基础,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累计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和运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算出自己每天的活动量相当于多少个“千步运动量”。比如,以中等步速(4千米/小时)走10分钟就相当于完成了1千步的活动量,而以慢速(3千米/小时)在平地上行走,则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1千步运动量。另外,以大于16千米的时速骑自行车7分钟也能完成1千步运动量。至于深受白领欢迎的瑜伽、健身操,分别只需要练习7分钟和6分钟,就达到1千步运动量的效果。

家务缠身的人也可以借助这把“尺子”,通过简单的换算把家务活也纳入到每日运动量中。比如,扫地8分钟、做饭13分钟(或相似运动量的家务劳动)就相当于步行1千步的运动量。

“收支平衡”:吃得多要动得多

要保持健康匀称的体型,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做到饮食摄入和运动支出“收支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般成年人,如城市18~59岁男子每天的热量应为2200千卡,相当于每天摄入的食物量约为:谷类300克,蔬菜400克,水果300克,肉、禽和鱼虾150克,蛋类50克,大豆或豆制品40克,奶和奶制品 300克,油脂 25克。

俗话讲“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一口一口累积起来,胖子就可能吃出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物安全所研究发现,每天多吃一两口,如米饭40克、水饺25克(2~3个饺子)、烹调油 5克,累计起来,一年大约可以增加体重 l千克,10 年、20 年下来,一个体重正常的健康人就可以变成肥胖患者。

可是如果您今天忍不住多吃了一两口,怎么补救呢?这时,就可以参照“运动量账户”,把多摄入的热量消耗掉。

科学测算发现,每100千卡的热量需要2.4个千步运动量才能抵消。比如1个脆皮甜筒冰淇淋约有139千卡的能量。如果想抵消到这部分能量,就需要完成约3.8个千步活动量。可以选择中速步行、洗盘子、拖地板、打乒乓球等方式消耗能量。

能产生100千卡的碳水化合物(均为生重)包括:米、面、豆类各30克,红薯、土豆各100克,大部分水果(如苹果、橘子)250克,蔬菜600克。

能产生100千卡的蛋白质和脂肪为:牛奶300毫升,豆浆300毫升,两个鸡蛋,肉60克,油12克。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职业女性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她们角色冲突的困惑主要来自于家庭和事业。职业女性如何摆脱角色冲突的困惑,如何做到家庭与事业兼顾,这需要职业女性的家人、单位及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帮助。

每个人都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体,都多多少少会因角色问题而产生冲突,尤其是集妻子、母亲、女儿、儿媳和职员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职业女性。

一、角色冲突与角色互补的内涵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矛盾、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进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角色冲突分为角色扮演者之间的冲突和多种角色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在内部形成冲突。角色互补是指角色扮演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分为在场者的配合和场外者的配合。在场者的配合是指,将其角色转移给在场的其他人。场外者的配合是指在场者之外的人或社会机构。角色冲突可以通过角色职能转移给其他人或社会的方式来缓解。

二、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的表现

职业女性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女性在社会上获得在时间、地点以及工作内容上有限制要求的工作,并根据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和一定社会地位。从总体上看,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来源可以概括为家庭和事业两方面。

(一)家庭

1.妻子的角色

家庭生活中“妻以夫为纲”的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妻子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束缚在这个以丈夫为核心的家的范围之内。妻子的日常家务劳动成为附属于丈夫个人所有的私人劳动,妻子的社会工作也成为退居家庭之后的次要选择。这种性别角色观念在家务劳动中可以略窥一二,以下岗职工家庭为例,“下岗职工中回答‘家务主要由妻子做’的,女性为55.5%、男性为54.0%,而选择‘主要由丈夫做’的分别仅为5.0%和7.1%。下岗职工中女性的满意度是相当高的,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分别为12.7%、47.5%,“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为10.2%和1.7%。”[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家务活由妻子来完成的观念依然较强。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男主外,女主内”的职责分工依然很明确。大多数人认为家里的家务活应该由妻子来完成,认为家务活是妻子应做的份内的事情,妻子本人也非常认同这种观点,而认为家务活应该由丈夫来完成所占的比例相当少。从整体上看,让丈夫来完成家庭生活中的主要家务活仍然是件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2.母亲的角色

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中,强调女人的母性特征,认为女性最大的职能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母亲,女性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母亲的这种生理功能,与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孩子一出生,母亲每天就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看着孩子的衣食住行,细心地呵护这个稚嫩的生命。在孩子成长的漫长的过程中,真正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是母亲,母亲每天都要在家中为孩子忙忙碌碌,在这些琐碎、繁杂的事情中日复一日的衰老,一如孩子日复一日的成长。对于一位在社会上没有职业的母亲而言,家庭和孩子就是她的全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和孩子中就是她的工作;而对于一位有职业的母亲来说,对孩子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3.女儿、儿媳的角色

当子女纷纷长大成人步入结婚殿堂时,女性就不仅是父母的女儿,还是公婆的儿媳,一对夫妇要肩负起赡养四位老人的义务。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照料最多的还是妻子。妻子出于对丈夫的谅解和社会上对女性照顾老年人的思想观念的认同,担起照料老年人责任。妻子无论在时间、精力,还是感情等各个方面的投入都比丈夫多。“从覆盖面上来看,照料者的角色的顺序依次是‘儿子’(52.3%)、‘儿媳’(44.9%)、‘女儿’(39.8%)和‘配偶’(33.7%),这些都属于第一梯队的照料者角色;女婿(17.1%)和孙子女(16.9%)属于第二梯队;在介入概率上,最高的是‘配偶’(78.3%),‘儿子’、‘儿媳’和‘女儿’是第二梯队,介入概率分别是25.0%、23.3% 和20.6% ,‘女婿’的介入概率低到只有近一成(9.3%),由介入程度的指标来看,照料者的顺序依次是‘配偶’(499.71)、‘保姆/小时工’(331.46),这是介入程度最高的两个角色。‘儿媳’(244.55)、‘儿子’(158.29)、‘女儿’(89.93)、‘女婿’(60.75)”[2]从此文中可以看出,即扮演儿子角色又扮演女婿角色的儿子、丈夫在对老人照料的覆盖面、介入概率和介入程度方面来都远远低于既扮演女儿角色又扮演儿媳角色的女儿、妻子。

(二)事业

女性走出家庭在社会上谋求职业,“大部分的人是为了挣钱,少部分的人是为了让生活更充实。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女性往往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心血、精力和汗水”。[3]职业女性在职业生涯中要面临许多困境,比如职业的性别隔离等问题。

职业中的性别分离。“两性间在职业分布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隔。女性在工资和职业声望较高的“党政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者”上的分布低于男性,而在“离退休”与“其他”上则高于男性,尽管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上高于男性,但工资水平却低于男性。”[4]有人根据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对男女职业构成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总之,尽管1990年比1982年女性就业率有所增加,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有所变化,但与男性相比,女性就业者仍主要集中在服务性行业、手工业和商业职业中,体现出高就业率掩盖下的低职业结构状态。这些工作常常是技能低、报酬少、劳动强度大的,如针织业、服务业等。男性主要集中在较重要的、技术性高、收入高的管理、科研工作中,如国家机关、高科技制造业等。女性仍然无法冲破‘男性工作’与‘女性工作’这一屏障,职业、行业中的性别隔离情况十分严重。这就阻碍了女性对各类职业的参与程度,使她们仅限于一定的职业和行业范围,限制了她们施展才能和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5]职业女性的职业生涯并不像男性那样顺利。这固然与女性自身的生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多的则与社会中性别歧视有关。人们对女性在工作中的付出不给予肯定,即便女性在工作中做的很优秀,也很难与男性并驾齐驱。

三、职业女性困惑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表现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对职业女性提出了角色要求。丈夫、子女、公婆、单位等都希望她能够履行起对各自所扮角色的义务,希望她能够忠实于对各自的职责。但是,由于这些角色扮演在时间上和地点上相互冲突,丈夫、子女、公婆的事情不能完全排除在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工作的事情也不能完全排除在与丈夫、子女、公婆相处的时间和地点外进行,所以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是一个十分困惑的问题。角色冲突增加了职业女性的负担,为了既满足工作的要求,又满足家人的要求,往往将自己处于超负荷的劳作之中。在此努力之下,许多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职业女性‘亚健康’人群现状调查统计得知,比例占被调查人数的68.60%,其中‘亚健康’状态在年龄的表现是两头低,中间高的现象,这与中年职业女性正是个人成就和社会影响的鼎盛期,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重任有关。分析原因是与自身因素、自我发展需要、家庭人际、工作负荷、以及职业期望等有关”。[6]职业女性的处境十分尴尬。既然现在的职业女性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女性,那又为什么还总要以传统的评判女性的标准来要求现代的职业女性呢。男主女从的角色规范、男强女弱的角色形象、男尊女卑的角色地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是否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呢。

职业女性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难以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兼顾。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女性置放在家的范围内,并给家的概念赋予了许多职能,如抚育和赡养、休息和娱乐、经济和消费、生产和教育以及性生活等职能。女性则是在家中实现这些职能的贤内助。当这种“女性+家庭”相统一的思想观念以习惯和传统的形式沿留下来时,人们对女性的期望以及女性对自己的期望也就顺承了下来。不但人们要求女性要以家庭为主,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女性自己也会意识到家庭对一位女性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当女性背负着这些责任和义务迈出家门,面向社会时,人们是不是应该承认社会的确需要女性的介入,需要女性为社会服务。既然如此,社会是否应该给女性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呢?女性是否可以从家庭职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是否可以向男性一样洒脱的在社会上尽职,这些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四、解决途径

在职业女性无法避免家庭和事业的冲突时,她需要角色互补的人给予支持和帮助。职业女性可以通过转移角色职能的方式缓和冲突。首先,需要身边人的帮助。家庭中的事务,不能完全依赖于一人,丈夫可以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替妻子做家务。公婆可以在有能力照料别人的情况下,替儿媳带孩子。家人可以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帮助儿媳照看老人等。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减轻一下工作压力。其次,需要社会机构的帮助。职业女性可以通过雇佣保姆、奶妈等方式,减轻来自家庭事务的负担,使之集中时间和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有的学者曾对女院士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女院士是如何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这些女院士的事例有力地表明,只要把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处理好,夫妇俩同时追求事业的成功是可能的。许多院士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事业或者因工作需要,将其子女托付给别人看管,或请人料理家务。从而她们可以从繁杂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她们看来,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是妇女走出家庭、投身事业的必由之路。女院士以事业为重,但她们并没有以牺牲家庭为代价。她们由于合理地摆正了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因而做到了事业成功、家庭美满”。[7]职业女性已经不同于传统家庭中的家庭主妇。因此职业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与其说制约职业女性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因素是家庭,不如说是家务劳动、家庭琐事牵制了职业女性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将家务劳动转向社会来减轻职业女性的负担。现在,家庭中的许多职能都可以转向社会,比如:教育子女有教育机构;赡养老人有养老机构;娱乐有娱乐机构;家务劳动有家政机构等等。完善的社会机构可以减轻职业女性在家庭中的劳动量。随着家庭职能的转移,家逐渐聚焦为情感生活的满足,在家中职业女性不需要为家务忙碌,而是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人的感情生活中。

[参 考 文 献]

〔1〕林聚任.社会性别的多角度透视〔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

〔2〕夏传玲.老年人日常照料的角色介入模型〔J〕.社会,2007,(3).

〔3〕 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孙凤.性别、职业与主观幸福感〔J〕.经济科学,2007,(1).

〔5〕 林聚任,赵萍.行业与职业的性别隔离状况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0,(4).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1、梳理孩子本期的校内外获奖情况。

⑴在全区三独比赛的校内选拔赛中荣获“独舞类二等奖”,

⑵在学校数学学科节开幕式街舞演出中被学校大队部评为“街舞之星”,

⑶被学校评为“遵守校规校级的班级小主人”。

 2、参加了哪些校内外活动?有哪些特长?可列举出来。

⑴在街舞方面有特长。多年来一直坚持参加威奥冠军街舞学校的街舞艺术培训课程,把街舞作为自己一项兴趣爱好和体育锻炼来培养,2019年多次参加全区“三独”比赛、冠军街舞学校、砂子塘小学和其他社会组织等组织的街舞比赛或表演。顺利通过了中国舞蹈家协会组织的中国街舞艺术教育考级3、4级的考试。

参加了丽音艺术学校小主持班的兴趣培训,并通过了主持人2级考试。

⑵爱好公益、热心环保事业,多次参加学校、社区以及其他社会公益或者志愿者组织的环保实践活动,例如参加了洋湖•沃野自然学校的环境教育课程,并成为了“环保小使者”;参加了东沙社区组织的“保护母亲河浏阳河”的巡河、植树等系列环保志愿活动。

⑶热爱运动,对篮球、跳绳都很爱好。2019年参加了学校定向越野训练队,坚持每周二、三、四和周六参加校内、校外的训练活动,结交了朋友,锻炼了身体。

    3、从家庭作业、阅读、运动、特长学习、家务劳动、与人交往、文明礼仪和学校总体表现等多方面总结进步与不足。

三年级开始的一段时间,面对综合性更强、任务量显著增加的学习,逗逗同学确实有一些不适应(尤其是写作方面),再加上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导致学习成绩出现了一些滑坡,甚至出现了一点情绪上的焦躁不安。所幸在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和家庭的配合下,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并逐步适应了三年级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小学思想品德 体验教育法 实践

中小学都开设有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是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品德塑造历来为人们所探究。十多年前,体验教育开始走进校园。这种教育形式受到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者的关注,并且积极地进行尝试、研究与推行。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它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与以往的说教式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明确其教育价值,认真探讨实施体验教育的方法,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何为体验教育

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现象,是一种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内心活动,强调人的内心感受,注重亲身经历,通过实践认识事物。体验学习,是指少年儿童的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的结合。少年儿童通过实践体验行为,在内心深处发生变化、内化或升华,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实施体验教育,意味着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反思和调整,充分认识“缺失主体性教育”和“封闭教育”带来的严重弊端,从而调整到主体性教育、参与式教育上,调整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互动式教育上。体验教育符合当今的主体性德育和发展性德育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

二、以实践为主体的实施原则

引导学生亲身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过程强调的体验是在实践中的体验。这一根本原则突出体现了实践在体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而实践对体验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体验教育以实践为动力方面。

学生是体验教育的主体,他们在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实践这个大背景。体验教育除了具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教育主体的选择性、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标的导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知行统一性等独特的特点。在进行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的体验观,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体验观。

三、积极进取的心理定向

积极的成功的体验教育要打破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思想品德课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因此,实施体验教育,要确定积极进取的心理目标。课程实施的心理定向为:第一,学生要充满自信,既不怀疑自己,又不低估他人;第二,愉快地自发参与,这种心理体验必须是愉快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不受外部强迫性地干预刺激;第三,要做到自主发展,少年儿童有着自主和独立的性格,这种自主和独立使得他们更多地依据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客观现实与内心体验冲突时不盲目跟风,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第四,善意地互帮互助,少年儿童虽然体验到世俗中人们之间存在差异,诸如贫富、地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但要与人为善,同伴之间要真诚,互帮互助。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方法

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以便应对未来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因此,实施体验教育,应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中的教育。

(一)家庭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使他们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有所作为。不管将来社会如何发展,中小学思品课都要不忘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且首要的就是家庭生活的体验教育。

我国的现实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人口政策决定了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农村中的强壮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越来越多。过去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家务劳动逐渐被先进的家用电器取代,面对严峻的现实,中小学生缺少必要的家务劳动和磨难教育。

在学校里,可以普遍开设家政课,教学生学做家务,包括烧饭炒菜等。学生参加这类实践活动,既有助于增长知识和见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办事能力和应变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一步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针对城市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每年有7到10天的耐苦生活体验,在中小学开展“上山下乡”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体验艰苦生活,接受劳动教育,经受锻炼,磨炼意志,体验艰苦生活,品味人生,培养“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在学校,可以给中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还可让城市里的学生参加用扁担挑水,用搓衣板洗衣服,用小石碗磨花生等传统的家务劳动。

(二)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学生才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象棋、围棋等比赛活动,以及柔道等国际著名的传统体育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畏战斗艰难,懂得合作。通过茶道、书法等传统艺术,以及古典音乐、古典文化的熏陶,尊重历史,形成认真协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通过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素质拓展训练正成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中重要的行之有效的体验教育方法。

比如,可以在校内开展约20分钟的“信任之旅”项目活动。活动程序是:活动先分组,每组选定一人做向导,两人做安全员,其余人员均做盲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之后,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选定的路线绕过障碍物前进。其间允许话语提醒,不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活动结束后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也可以开展“板鞋竞速”活动,同样限时20分钟。活动程序是:先准备两副6人一排的板鞋,把每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两端。哨声响后,两队开始向目的地出发,队长喊口号负责指挥。到达目的地之后交换板鞋,让下一组人继续返回起点。活动结束后,大家交流心得。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可以深刻地领会团队精神的重要。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展“怎样当好小辅导员”、“怎样当好小干部”、“做守时形象好少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三)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应推广到社会生活中,而不应局限于家庭和学校。

我们可以以个人的自觉行动为前提,在中小学开展志愿者活动,学校集体组织,以公益和社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生活的体验教育。例如进行给老年人、残障人士带路;植树节集体种花植树;在社会上展开保护益鸟、道路安全与防火防灾的宣传;到敬老院、社区福利院服务;回收废旧报纸书刊等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尤其要重视与社区合作,积极依托社区的力量,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德育教育和社区德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在农村,要加强学校和村委的联系;在城市,要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组建社区少先队组织。通过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学校德育得到社会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从而提高少年儿童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内各种潜在的德育力量,发挥社区环境育人的功能。如聘请社区的老、劳模先进工作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公园、商场、工厂、农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充当各类景区的讲解员,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充分重视社区的公益劳动、社会募捐活动和节日庆典活动等,总之,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因素,带领学生清扫所在街区、社区,在干净的环境中育人。

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能够培养学生重视公益、尊重他人和无私奉献观念,树立为国家为大众效力的思想。此外,在时间上,可以规定,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年至少要有一至两周的社会见习与实践时间,增强少年儿童及家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意识。

(四)自然界中的体验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优秀品质。城市的水泥砖头砌成的高楼大厦,虽楼宇之间有绿树花园,但如果没有在自然界中的体验教育,学生能够感悟到的仍然是相当有限的。中小学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快乐访问日”、“让母亲河的水更清”、“冬天盛开的花有哪些”、“寻找废品中的宝藏”、“寻找萤火虫”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我们还可借鉴国外某些中小学的做法,如每年都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将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对劳动内容做的规定。户外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农业,可以在中高年级开展种植水稻、种植甘蔗活动,让他们在本地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从耕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直至收割、运粮、脱粒、碾米,参与每个环节的劳动,最后集体做饭品尝,在体验劳动成果的欢乐喜悦中增强劳动意识。这样,学生会学到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农村学校可以就近指导学生烧炭种菜,参加渔业劳动,学习养蚕。

五、结语

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中,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验教育,可以使少年儿童自发自觉地触动内心,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最终达到开设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彩彩,陈敏.“知行合一”的体验教育[J].中国商界,2010(3):218-219.

[2]刘冬梅.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体验教育思想[J].榆林学院学报,2007(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