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新能源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目前国内称作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简称EMC)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而基于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项目投资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SCo;目前国内简称EMCo)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ESCo已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产业。1996年,在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的《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支持下,北京、辽宁和山东成立了三家示范EMCo,拉开了在我国引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序幕。甘肃省于2007年底开始推广该模式,以帮助省内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推进甘肃省的节能减排工作。
一、合同能源管理(EMC)综述
(一)EMC模式
EMC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的一种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机制,以EMCo和用能企业之间的能源管理合同为载体,双方确定节能目标,最终达到共赢局面的最新能源管理模式。EMCo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显著降低用能企业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二)EMC模式的优势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各类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价值的严重低估,廉价的能源使很多用能企业利用高能源投入换取产出效益;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并不会为了节能而使用专业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来辅助生产,故而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传统的节能方式多为用能企业自身投入节能技术和设备,或者利用地方政府节能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效果并不明显。近些年,随着节能意识逐步深入,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成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一大法宝,而较高成本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又成为用能企业提升能源利用率的瓶颈。在这一背景下,对于用能企业而言,EMC模式凸显了它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有效解决用能企业在节能过程中的技术信息不对称问题。EMCo能够提供专业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了用能单位自行节能的技术风险。其次,有效降低用能企业用能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用能单位不需要承担节能项目实施的资金,有效改善用能企业资金流,同时建立绿色企业形象,从而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再次,有效提高用能企业的能源利用率。EMCo提供的专业节能服务能够促使用能企业的节能效率。最后,有效降低用能企业节能的经济风险。EMCo对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并向客户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因此,EMCo承担了节能项目的大多数风险。
EMC模式通过节能目标的实现,最终能完成用能企业、EMCo、金融、机构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共赢的局面,这是传统企业发展模式所不能带来的巨大优势。EMC模式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的青睐,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二、甘肃省实施EMC的背景
甘肃省于2007年底开始推广EMC模式,相比发达省份,起步偏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EMC模式的实施背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甘肃省能源利用现状
甘肃省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自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一直占GDP总量的40%以上,2010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GDP总量的48.17%,贡献率为59.32%。第二产业对拉动甘肃省域经济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2010年甘肃省能源消耗总量为5923.13万吨标准煤,其中第二产业消耗4456.08万吨标准煤,占消费总量的75.2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25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第五高耗能地区。甘肃省节能潜力巨大,EMC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甘肃省EMC的需求潜力
甘肃省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001个,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是49020308万元,而采用EMCo服务的不超过10家。超过9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EMC模式采取观望态度,甚至不知道EMC模式。一个正在探索的案例,腾达西北铁合金公司采用EMCo服务,EMCo通过调查企业用能状况,分析用能效率,科学评估用能潜力,主要从公司生产工艺、供水、供电、供暖用能、用热效率方面提出了15项节能建议,初步诊断出该企业总计有5138万元的节能潜力,仅供热一项每年就能节省2800吨标准煤。假如EMC模式成为甘肃省节能领域的常态服务模式,8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用EMCo的服务,专业化的节能服务会使全省每年节约能源30%以上。用能企业可以因为能源成本的降低增加产品市场竞争优势;EMCo因为提供节能服务而得到相应的服务报酬,取得利润,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民众可以享受到因为节能而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改善效果,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总体来说,甘肃省用能企业的节能需求巨大,民众对环境改善的渴望度高,政府支持力度加大,较东南沿海地区,EMC在甘肃省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三)甘肃省EMCo的发展
全国2005年时有EMCo80家,到2010年时已经发展到了800多家,甘肃省目前经过国家备案的EMCo共有24家,均为中小型企业。由于EMCo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资金回转较慢并存在一定的资金回流风险,同时节能服务行业内的企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设备节能量化评价标准,导致最需要接受节能服务的高耗能用能企业对EMCo普遍缺乏信任感,对甘肃省整个EMC的实施、推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由于大多数节能项目的规模改造工程较大,EMCo经济投入比重较大,大量的节能项目由于融资障碍而难以实施。另一方面,由于对EMCo的节能服务效果的未知,保守的尝试心态促使甘肃省用能企业与节能企业签订的多是三年内的短期合同。对需要长久发展的EMCo来说,短期的节能服务合同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利益,在合同初期,EMCo由于投入了节能设备、技术等必定属于亏损阶段,在收回成本后,如果合同到期而终止服务,会大大挫伤EMCo的积极性。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短期节能服务合同不利于甘肃省EMCo的长久发展,从而影响EMC模式在甘肃省的更广更深入的发展。
三、甘肃省EMC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用能企业观念滞后
在各种行业中,耗能最高的行业是钢铁、水泥、矿山采掘、电力、冶炼、石化等行业。甘肃省内该行业中多为带有垄断性质的国家控股企业,由于对产品价格的相对垄断,节能降耗并没有成为这类企业的自觉意识。其他行业的用能企业由于资金问题或者本身就缺乏企业责任感,节能降耗意识非常薄弱。在这样的企业节能意识下,EMCo的项目营销和商务谈判人员很难接触到用能企业的决策者,营销难度加大。另外,用能企业对EMC模式缺乏了解,对风险估计和节能效果的怀疑使多数企业对EMCo抱观望态度。用能企业保守的节能态度使甘肃省内EMCo很难获得节能服务订单。
(二)EMCo融资困难
甘肃省内的EMCo均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注册资本不足千万,少的只有百万元,员工人数均在百人以下,少的人数不超过10人,多属于民营小型企业。在EMC模式下,EMCo承担绝大部分项目风险和资金筹集任务,而且回款周期相对其他行业较长,随着EMCo业务的拓展,实施项目的增多,EMCo的资金链很有可能发生断裂,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是EMCo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全国来看,EMCo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际支持资金、国家拨款、银行信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交易、项目合作等。对于甘肃省内的EMCo而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交易、项目合作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其它方式并不具备可操作性,而自身的资本积累速度缓慢,制约了EMCo的快速发展。甘肃省EMCo中小企业如何才能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拥有相对较多的融资渠道是EMCo发展的关键。
甘肃省内的EMCo与其他行业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同样的融资困难的境遇,一是由于EMCo多数是轻资产,融资过程中可抵押资产少、缺乏良好的担保条件;二是企业内部运营效率不高,管理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在节能服务中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多种内部因素制约了金融机构对EMCo的发展前景评价;三是与众多中小型企业一样,省内EMCo金融素质偏低,未能在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信任感。综合上述因素,省内金融机构出于对EMCo的诚信以及其经营风险的考虑,在评价EMCo资信等级时均处于较低级别,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EMC在甘肃省发展的瓶颈。
(三)EMC专业技术以及能源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省内的EMCo的员工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总体不高。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以及有丰富EMCo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并不会选择在规模不大、收入水平不尽人意的小型EMCo中任职,故而省内EMCo中的任职人员多为应急性就职,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人员流动性强,通过企业进行员工的系统专业培训并不现实,也导致EMCo面临人才匮乏的局面。EMC项目是集节能设计、节能管理、服务培训、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知识产权保护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甘肃省内的EMCo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现在多沦为进行节能设备买卖的贸易性企业,丧失了EMCo的服务企业本质。
四、推进甘肃省EMC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节能服务受到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在政府指导和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甘肃省政府机构应该针对省情制定出符合甘肃省EMC发展的政策,通过节能优惠政策解决用能企业和EMCo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形成省内完善的节能服务网;通过制定甘肃省的行业耗能标准,利用量化标准检测EMCo的合同完成状况,促使合同顺利完成;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服务标准的制定促使EMCo优胜劣汰。建立省内EMC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制度,规范行业秩序。
(二)加大财政支持,多方面拓展EMCo融资渠道
对于EMC在甘肃的发展境况,面对EMCo的发展的困惑,甘肃省政府机构应该加大针对EMC的财政支持,增加对EMC项目的拨款;为EMCo成立担保基金,提高金融机构为EMCo融资的积极性;根据国家政策,在EMC项目融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利率优惠政策;大力宣传EMC模式,鼓励商业银行外的金融机构,如风险基金、私募基金、小额信贷公司等形式积极参与为EMCo融资;对EMCo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已经取得节能成果的EMCo实行财政奖励和补贴。
(三)加大省内EMC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针对甘肃省内EMC专业人才匮乏的状况,应该发挥政府、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多层次的作用,建立EMC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引导民众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节能设计、节能管理、服务培训、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进驻EMC行业,改变EMCo人才匮乏的局面。面对省内EMCo由于资金原因无法独立完成EMC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搭建EMC行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再培训平台,帮助EMCo解决就业人员的素质问题。通过优化EMC人力资源结构,最终带动甘肃省整个EMC行业的发展。
(四)通过省内公共部门与EMCo的合作来强化EMC的示范作用
由于EMC模式在甘肃省还没有被广大用能企业认可,对风险估计和节能效果的怀疑使多数企业对此呈观望态势,EMCo直接面对用能企业的订单的机会太少。在这种背景下,甘肃省政府公共部门应该首当其冲与EMCo进行合作,强化EMC的示范作用。通过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与EMCo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减少地方财政在公共机构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支出,检测EMC的节能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广大用能企业做出表率,打消用能企业的顾虑,为省内EMCo争取到更多的订单,全面促进EMC在甘肃省的发展。
在2010年6月,甘肃省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到2012年,扶持培育15~20家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3~5家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相信甘肃省EMC行业会得到快速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剑.节能服务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性见解[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