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总体经济形势

国内总体经济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总体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总体经济形势

国内总体经济形势范文第1篇

2016年1月底,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几十年一遇的寒潮,江南、华南地区更是暴雪冰棱席卷每个角落。这个早春,有点不寻常。

好在这次寒潮,来到快去得疾。在北方,帮忙赶走了部分雾霾;在南方,也消灭了不少越冬的害虫。当南来的暖湿气流缓缓向北推进时,也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6年1月,全国省级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到1月底,除安徽省外,全国有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召开了“两会”。各地除及时总结2015年的工作外,开始对2016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

盘点这一轮全国省级“两会”,有诸多看点,如各省对2015年经济工作的全面总结,在国际经济形势复苏乏力、国内经济整体面临调整的时期,各省2015年经济发展也是“各显身手”,成效各异,有经济增长达11%高位数的重庆、,也有经济增长明显乏力增速勉强超过3%的辽宁、山西;各省在评估2016年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时,共性是都比较审慎乐观,特点是都把关于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互联网+、法治社会、高压反腐等中央政策迅速落地并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施,至于到具体发展指标,除了少数省份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速略有调升外,绝大多数省份都调低了发展增速,看来2016年总体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

国内总体经济形势范文第2篇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但是在世界市场上我国对于铜价却没有定价权,铜是极其重要的工业原材料,若要是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熟悉对铜各方面的经营与管理。铜期货价格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关注,铜期货价格对我国经济周期影响深远。

关键词 铜 期货价格 经济周期 相关性

本文通过对金属铜期货价格的介绍,对经济周期的介绍,在联系两者的相关性来阐述金属铜其货价格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

一、金属铜期货价格

铜期货是以铜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交易代码--CU。铜是我国历经风雨仍然保持一定规模的唯一品种。SHFE与现货及LME三者的价格趋于一致。国内铜期货交易不曾发生重大的风险,履约率为100%,铜期货价格已成为我国行业的权威报价,日益受到企业与投资者的重视。因而,铜期货交易的合约已成为可靠的投资与套期保值工具。

(一)影响铜期货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关系:消费量、生产量、库存量、进出口量。

2、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铜是重要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和经济形势相关。

3、国家进出口政策与关税:长期以来我国铜资源不足却是用铜大国,因此进出口政策一直采用“宽进严出”,铜和铜制品平均进口税率为2%,近两年来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逐渐降低铜出口关税,铜基本上自由进出口,从而使我国内与国际的铜价互相影响。

4、国际上与铜相关市场价格:如LME、COMEX价格的影响。 5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变化。

6、铜的生产成本。

7、有关商品的价格波动

(二)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

铜是极其重要的工业原料,其需求量和经济形势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经济上升时,铜的需求量增加就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的需求量下降就导致铜价下跌。

分析宏观经济市场时,其中两个指标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工业生产增长率,另一个是经济增长率,也可以说是GDP 的增长率。

(三)相关商品对铜价产生的影响

原油与铜都是国际性的重要工业原料,它们的需求是否旺盛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好坏。所以从长期看,油价、铜价的高低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正因为原油与铜都和宏观经济相关,因而就出现了铜价和油价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性,不过这只是趋势上的正相关。从短期看,原油价格和铜价格的正相关性并不明显。

二、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或景气循环, 它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经济扩张和经济紧缩的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周期性现象。它是国民的总产出、总收入与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与紧缩交替或周期性的波动变化。过去被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被叫做做衰退、谷底、扩张、顶峰四个阶段。

(二)经济周期的成因

1、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革命、战争、金矿以及发现新资源、科学突破或者技术创新等等。

2、内因论

内因论认为, 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成本、收入、投资在市场机制下的必然现象。

3、综合论

经济周期的形成是许多因素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众多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的交互影响;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众多因素之间产生不同的组合和作用,故而经济周期具体的进程多有不同;经济周期具体的进程对成因也有重要影响。按照对经济周期生成的主次作用,经济周期成因被分为基础因素和影响因素。

基础因素:指对经济周期生成产生根本作用的原因。如“按资分配”、 “货币职能进化”、 “市场机制”、“私有制”、“人类自身特性”等。

影响因素:指对经济周期生成有影响作用的原因。如各种天灾人祸、科技进步等等。

成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周期成因的交互影响中,融合了人们心理活动(如理念、信心、欲望等)的巨大影响,心理活动在基础因素与影响因素中,常常互为因果的发生作用……

成因的组合作用:经济周期成因交互影响生成的组合作用。

周期成因和周期进程循环影响:经济周期的成因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且产生不同的组合和作用,因而每次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多有不同。经济周期具体的进程对经济周期的成因亦有重要影响。

三、金属铜期货价格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不同交易场所对铜证券价格相关性、影响中国铜期货因素、铜证券的价格等方面做了不少理论与实证研究。伦铜与沪铜作为国际两个主要期铜交易的市场,它们之间相关的关系日渐重要。证券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铜证券市场是经济周期是外因影响。以具体价格为基础,以公司盈余来研究基于铜价市场风险度量和随机控制,是经济周期的内因影响。经济周期的形成反过来对铜期货价格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于是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循环影响。铜期货价格受供求关系、国内与国际的经济形势和税收政策、生产成本等的影响;经济周期的成因有外因与内因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的影响。于是,铜期货价格既是影响经济周期的内因,也是影响经济周期的外因。经济周期对铜期货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形成相关性。

结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必须熟练的运用铜期货价格与经济周期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最合理、最优化的利用铜资源,更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内总体经济形势范文第3篇

相同的挑战,不同的生存机会

企业由于各自所处的行业、财务状况和竞争能力的不同,将受到不同的影响,并将逐渐分化为三类:胜利者、幸存者和失败者。对于那些负债率高、过度依赖借贷度日、没有核心竞争力、以往仅靠市场高速增长才得以维持的企业来说,将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对于那些以现金运营,没有立刻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但市场需求下滑,营收仅够维持日常开支,缺乏长期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来说,只有成功转型才能继续保持稳定的生存与发展。而对于那些财务稳健,现金充足,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强,能迅速填补由于弱势竞争者退出/倒闭而形成的市场空缺的企业来说,将通过兼并收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些企业不仅能够勇闯难关,还可以打破并重组竞争格局,从而打造出更加光明的未来。

从短期来看,在中国运营的企业应该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专注于核心业务,加强财务管理能力,避免或降低风险。从长期来看,企业要通过重新定位、重审业务战略、提高竞争力、加强管控,以及在变革管理、人才管理、IT绩效等方面逐步建立起核心能力,为未来的全球新格局做好全面准备。

宏观经济可见积极因素

从宏观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稳健。强势人民币、巨大的贸易顺差、稳健的政府财政状况、巨额外汇储备和巨大的国内市场都决定了中国能比其他国家更好地应对本次金融危机。

这些积极因素都酝酿着企业发展机会。企业应前瞻性地挖掘可能的机会,从而加强市场地位。如在国内市场进行并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竞争地位;借助资产价格下跌和购买力提升的机会进行海外市场并购;在海外竞争者忙于解决财务问题的时候,通过投资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当经济下滑时,用于优化运营,升级技术和改善管理体系的费用也很有可能相应减少,可以借机投资于这些领域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率;在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中覆盖的行业里寻找机会;在国内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寻找机会;通过投资为新市场及自身行业的政策变化趋势做好准备。未来场景预测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未来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落实,以及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将得到优化,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由于未来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中国企业将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对于对冲汇率和交易风险的监控需求将会增加。但同时,中国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会更加谨慎。预计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由2007年的6%增长到2020年的22%,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国内总体经济形势范文第4篇

在岁末年初之际,终于传来北京经济已确定回暖复苏的信息!虽然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2009年北京经济在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作用下,呈现见底、复苏、稳步回升态势,走出了“V”型反弹轨迹,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已无悬念。据悉,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将放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上。展望2010年,预期国际、国内环境将进一步趋好,经济刺激政策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北京经济有望在调整中继续向好。

本期特别报道《北京经济: 走出低谷 重现春天》、《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金融系统在促发展调结构中应有大作为》和封面故事《北京 开拓危机后外贸新格局》,将从北京经济复苏的路径与效果、北京经济与世界贸易的关系、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盘点金融危机背景下北京经济的复苏之路。

访谈人物:于秀琴

职务: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

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地点: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36号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时间:2009年11月30日

“从目前的情况看,北京经济已确认是走出了低谷,明显开始复苏。”

“预计四季度本市经济将延续稳步上行势头,全年9%的增长目标有望实现。”

“由于经济复苏更多地是依靠政策刺激,因此回暖基础仍不稳固。”

以上信息来自于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的1―3季度经济运行新闻会,北京经济确定回暖的消息终于得到了官方确认!虽然今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但在皑皑白雪中,在经济回暖消息的“映衬”下,人们仿佛感受到的却是“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丰收”年景,在寒冷的冬日中却已在畅想北京经济的春日交响曲。北京经济已走出了低谷,并且2009年经济增速有望超过年初预期。有哪些因素支撑这些结论?来年北京经济的走势又会如何?这些是社会公众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新闻会上“回暖信息”的者――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请她详细解读北京经济复苏话题。

镜头之外的于秀琴仍然是稳重的性格、淡雅的仪表,对记者的态度亲切而友善,对问题的解答细致而周密。在她的精彩回答中,我们仿佛看见了北京经济已从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低谷中盘旋而上、振翅高飞!

■ 走出谷底 稳定运行在上行通道

《数据》: 能否用概括性的语言对今年以来北京的经济发展脉络做个回顾与总结?

于秀琴:今年以来,北京市经济在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作用下,呈现一季度见底、二季度复苏、三季度稳步回升的运行态势。初步核算,1―3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9.4%、三季度增长12.8%。初步判断,北京经济已经走出谷底,正处于“V”型运行轨迹的上行区间。

《数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预测今年北京市的GDP增速会在9.5%左右,超过了年初的计划目标9%。能否分析一下有哪些发展因素能支撑这一预测,即主要有哪些因素拉动了北京经济的稳步发展、回暖与复苏态势?

于秀琴:从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的数据来分析,北京市的工业生产稳步回升、第三产业增势平稳,一些重点行业的强劲复苏与振兴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并不大,全年农业生产形势稳定,都市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汽车、医药制造业带动作用突出。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由上半年下降1.2%转为增长5.7%,在7月份止跌回升后增速进一步提高。从月度生产规模看,工业增加值连续4个月稳定在200亿元以上,保持了稳步回升态势。其中,汽车、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是全市工业回升的主要原因。三是第三产业对于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重用。除今年一季度外,第三产业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1―3季度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7%。四是政府投入力度大,投资增速迅速上扬。1―3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8.9亿元,增长54.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35.1个百分点。五是消费品市场增势良好。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刺激下,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六是车市、楼市、国内旅游三大市场表现活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在车市方面,1―3季度,全市共销售机动车83.1万辆,同比增长31.6%,增幅高于上半年9.4个百分点。在9月份,全市共销售机动车10.9万辆,单月销售量首次超过10万辆。在楼市方面,1―3季度,全市销售商品房159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倍,比2007年同期增长13.4%。在国内旅游方面,1―3季度,全市187家主要旅游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942.3万人次,同比增长40.2%。

目前,全市经济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已逐步走出谷底,稳定运行于上行通道。在世界经济隐约见底,复苏迹象逐步增多;当前的调控政策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全国经济将巩固企稳回暖的势头;上年四季度全市经济低位运行,基数较低等相关因素作用下,我们预测四季度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回升态势,全年GDP增速会在9.5%左右,将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9%的增长目标。

■ 回升基础增强 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数据》: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持续两年的‘W型’反弹。目前是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出现的短暂回暖,在2010年上半年出现第二次触底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复苏。请问在北京经济的复苏态势上,您如何看待此种观点?

于秀琴:持二次探底观点的学者认为,经济回暖的基本面还没有形成,增长主要靠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取得;只要投资规模有所下降,经济就将再次探底。但从目前北京经济回升的特点来看,经济回暖面不断扩大,自主增长动力有所增强,市场信心显著提高,总体经济回升基础得到巩固,虽然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可能会使经济增长出现小幅回调,但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呈现二次探底的“W”型可能性不大。目前北京市的经济复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局部回暖向全面回暖的转变。从主要指标分季度走势看,若剔除上年奥运因素的短期影响,生产领域中下滑明显的工业、需求领域中受影响最大的投资、以及地方财政收入都是在今年一季度见底,二季度止跌回升但只是微弱增长。进入三季度,同时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上述领域增速明显上扬;而且经济有回暖变化的领域在增加。从生产到需求,从政府收入到企业效益,从国内到国外,以及反映供需关系的价格指数都出现了积极变化,回暖已经由点到面扩展。

从政策驱动到政策、市场共同带动的转变。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回暖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随着经济的转暖和政策的微调,三季度新增贷款规模明显收缩,但是并未影响经济复苏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实体经济已蓄积起复苏的血液,由最初更多地依靠政策带动以及用政策预测市场变化,向对经济未来走势逐步看好、更多依靠自身走出困境转变。

从宏观增长到宏观、微观共同回暖的转变。尽管一季度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1%、二季度增长9.4%,但企业盈利状况却很低迷,经济的宏观表现与微观主体形势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好转,企业经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7.9点,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回到景气区间,预计四季度将继续上升,表明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渐趋活跃。

从信心不足到普遍乐观的转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121.7点和114.6点,均已连续三个季度回升,预计四季度两个信心指数将进一步上行。

《数据》:现在公众最关注的是来年的经济发展形势,能否对明年的经济形势做出预测与分析?

于秀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国内经济回暖基础更加稳固,以及调控政策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预计2010年北京经济将延续今年的稳定增长态势,在稳步回暖的基础上有望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全年经济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 调结构提质量 增强自主增长动力

《数据》:目前,在维持良好复苏局面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北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请问有哪些问题可能会制约北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于秀琴:由于目前经济回暖更多地是依靠政策刺激,所以下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关注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不足、产业内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车市楼市活跃背后的潜在风险以及外需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延缓经济复苏的步伐。

《数据》:根据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判断,来年北京经济要想进一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快速、健康地复苏,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改善哪些方面?

于秀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会议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控政策的相对稳定将有利于北京经济继续转暖及长期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适度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消除较快回暖的风险。考虑到今年以来的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策驱动,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有待进一步蓄积,因此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调控政策的适度稳定性和持续性,并同时调整着力点,逐步培育未来经济的发展潜力,应对经济较快复苏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以调结构为重心,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应把握此次调整期的机遇,在保增长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转向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如在工业收缩中优化结构,在服务业做大后升级结构、大力发展生产业,巩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做实帮扶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措施,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与活力。应客观评价、充分肯定近年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提高效率和活力上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消除其市场准入、资金方面的障碍与困难,改变其在资源再配置过程中的相对弱势地位。

国内总体经济形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 走势 观点综述

一、对2006年GDP的几种预测

对于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的预测主要有三种声音,世界银行预测2006年中国GDP会达到8.7%,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估计能达到8.5%-9%,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结果是9.6%。这说明,2006年总体经济情况是好的,但是会比2005年略微差一点(2005年为9.9%),这个看法是共识。不过,学术界对于今年经

济发展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的估计存在较大分歧。

二、认为2006年整体经济呈下降趋势的几种理由

(一)经济周期过了波峰

持这种理由的人认为,经济周期已经出现由最高峰向低走的趋势。2004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高峰,那年GDP达到10.2%,2005年9.9%,那么,今年以及今后3年,中国经济会持续走低,低的不多,但是总体是个下行趋势。

(二)消费物价指数持续走低

目前无论是消费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生产资料物价指数都是往低走。中国在判断是否通货紧缩时一般参考消费物价指数。2005年消费物价指数1.8;今年1月份1.9,虽然比2005年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1月份是春节,指数只高了0.1正说明物价上不去;2月份0.9;3月份0.8;呈明显走低态势。一般认为消费物价指数持续6个月为0就算是出现通货紧缩了,所以一部分人认为今年很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现象,而林毅夫先生则认为现在的状况就是通货紧缩。

(三)产能过剩

在2003、2004年经济过热所形成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到现在开始出现问题。去年钢的产量3.4亿吨,而生产能力是3.7亿吨,生产能力没有用完。而这3.4亿吨还无法被国内市场消费,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不大。水泥、电解铝也过剩,甚至电能,过了现在这个大建电厂的阶段很有可能也会过剩。过剩的结果必然是市场价格的下降。

(四)居民消费需求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中央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由于消费拉动经济的刚性,使得要通过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没有增加投资这么直接和有效。有人认为今年居民消费需求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所以经济还是呈下降趋势。

(五)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有三个指标,分别是M0、M1、M2,M1=流通的货币量+活期存款,M2=流通的货币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正常情况下,M1和M2这两个指标应该比较接近。中国的情况是,2004年以前,M1和M2一直相差无几;2005年M1增长11.8%,M2增长18%,两者一下子拉开差距。由于企业获得贷款后一般都存活期存款,M1增长缓慢说明相当一部分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受到一定制约;M2的迅速增长一般由居民储蓄不断增长和外汇占款不断上升两个原因造成。中国存款利率已经很低,但是居民储蓄还是不断增长,2005年底,GDP总额18万亿,银行存款14万亿,而且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M2偏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外汇占款严重。按照中国的金融体制,企业进来外汇,中央银行必须购买,然后用人民币支付,这就是外汇占款。M1和M2的差距拉大是通货紧缩的先兆。

(六)对外贸易面临新保护主义的冲击

自2002年开始,我国每年进出口贸易以两位数的百分点迅速增长,但是现在贸易保护主义已经从以保护某一产业为理由向保护环境、保护就业、保护国民健康为理由转变,而这些新的保护主义措施更难应对。而且,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强的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更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压力。

(七)人民币面临强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面临各方面强大的升值压力,今年很有可能扩大浮动范围,一旦扩大浮动范围,人民币将向上浮动。人民币升值将给对外贸易甚至GDP带来消极影响。商务部曾经做过估计,人民币在现在基础上升值10%以内,多数企业可以承受,如果超过10%,一系列企业将破产倒闭。

(八)农民收入不会有大的提高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去年经济增长快,特别是消费水平提高较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直接发给种粮农民的补贴。农民增加收入是普遍性的,所以刺激消费增长比较明显。今年不可能像去年那样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而且看到农民增加收入后,一些化肥、种子、农用机械供应方开始提高价格,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好不容易增长的农民收入。

(九)工业品成本增加

原先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比较低,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时,国内汽油供应没有涨价,导致买进原油比卖出汽油还贵的怪现象。以至于很多国际航班的飞机都选择在中国加油,香港、澳门的汽车开到大陆加油。今年汽油价格已经上涨,资源税已经开征。资源价格上涨,工业品成本、居民消费成本必然增加。另外,现在农民工工资普遍低,整个长三角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599元,中央正在酝酿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这样无疑在一定时期内会增加工业企业的成本。那么工业企业面临着一边成本增加,一边产品卖不出去的困境,这样必然亏损甚至倒闭。所以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2006年经济增长趋于下降。

三、认为整体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几种理由

(一)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交叉

有一种观点认为,每次在开党代会前后都会出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把这种现象称为政治周期。2007年要开党的十七大,现在各级党委都在调整班子。一般来说在调整之前政府官员急于做出一些成绩,以便升迁提拔;在调整之后,新官上任三把火,要看成绩,看得也就是投资,所以经济也会上涨。中国各地的经济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型,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有位学者就指出,我们将迎来新一轮的政治周期,因此来自行政性的推动力量可能会比2005年有明显的增强,这种政治周期的作用有可能抵消在需求方面,特别是投资需求方面的不足。

(二)固定资产投资很多属于在建工程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现有很多固定资产重大项目在前几年已经上马,今年还没有完工。宏观调控只能调控还没上马的,不可能让已经上马的项目中途停下来。这样的在建工程再加上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带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三)消费今年会有所提高

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年正在研究最低工资标准,很有可能出台;国务院也正在研究要不要给公务员再次加工资。尽管这两种工资增加不会有很大的额度,但是心理预期是好的,居民就可以把本来想存入银行的货币拿来消费。

(四)国际环境比较好

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年以至于今后两三年,世界经济形势还是比较好的,除了西欧,美国、日本经济都在快速增长,而他们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很有好处,中国从美日进口和出口的产品量都是很大的。关于贸易摩擦的问题,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美国反倾销的呼声很高,但是基本上是议员作秀给选民看的,真要下决心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不大可能。从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看,有一半是加工贸易,其中一部分就是三资企业,如果征收惩罚性关税就征收到外商自己头上了。

四、总结

认为今年经济呈下降趋势有9点理由,认为今年经济呈上升趋势的有4点理由,虽然后者理由数量少,但是还是比较有力,特别是政治周期,确实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

那么,从第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数据似乎支持了第二种估计。去年GDP为9.9%,今年第一季度的GDP为10.2%;去年投资增长率25%,今年一季度达到26%。今年对外出口也迅速增长,贸易顺差一月份94亿美元,二月份累计119亿美元,三月份累计230亿美元,而2003年全年顺差只有250亿美元。中央对于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表示担心,认为经济相对过热,准备采取点刹车的方式控制经济过热增长。

上述两种观点都站得住脚,主要还是看两种因素的力量此消彼长的程度,哪种因素占上风。从纯经济因素来看,今年经济应该稍微下降一点,但是考虑到其他因素,那么趋势就比较难预测,最终还是决定于形势的变化、政府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王一鸣.2006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中国物价,2006(2).

[2]杨晓光,黄德龙,李振.2006年中国经济展望.战略与决策研究,2006(1).

[3]郭克莎.辨析国内经济走势.望新闻周刊,2006年2月23日.

[4]殷凤娟.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搭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年(2).

[5]朱之鑫.当前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财经界,2006年1月.

[6]朱乃肖,丛明.当前经济形势与2006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分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