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企业投资效率;影响作用

1.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概述

1.1 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

财务数据是企业发展的“导航仪”,是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在现代会计研究中,财务数据的有效性以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为标准。会计信息质量,即会计信息能够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会计信息产生于企业财务核算当中,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一切与财力资源分配相关的活动的需求,即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帮助和建议。

1.2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早期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重视对会计信息质量本身进行探索,即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说明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并探讨会计信息产生的方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到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测性,探讨如何应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和企业内部控制成为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发展,思考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究竟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空间有多大,怎样将企业建设与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综合起来,是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主要趋势。

1.3 探讨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率影响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要向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扩大资本,资本的扩大以不断盈利为基础,而利润的获取则与企业的投资有关,说到底,企业发展是以不断的有效的投资行为来扩大资本来完成的,在投资和资本扩大的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企业所有者根据会计信息所体现的内容决定投资的方向,同时根据会计信息对投资行为的结果分析判定投资是否有效,进而对下一步投资进行决策,因此可以说,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决定企业投资的关键,则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投资率产生的影响,就是判定企业投资效果的指标,也是能够预测企业发展的指标,这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规避和长期经济计划的制订来讲无疑是最主要的参考对象,因此,探讨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率的影响,对企业经济行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

2.1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与衡量标准

会计信息作为最主要的企业财务信息,信息质量具有多种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也是辨别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标准。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中立性、可比性和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

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评估的方式,也是推论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影响的主要途径。通过广泛阅读材料,我们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财务舞弊,是企业违反国家会计制度而造成的信息质量失真的情况,存在财务舞弊的企业,其会计信息质量必定是极低的;二、会计盈余的质量水平,盈余质量是指盈余信息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盈余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其预测价值,这与会计信息质量中的相关性特征相吻合,因此可以用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三、会计盈余反映经济收益的非对称及时性,这是由于会计稳健性造成的盈利预测及时性,会计盈余反映经济收益程度,对经济损失的反映更加及时;四、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准则的一些可选择性,采用一系列会计的和非会计的手段来对企业盈余状况进行调整,影响对外和对内报告出的财务报告信息,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虽然是对会计信息的“技术造假”,但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使企业拥有更多的流动资本用以进行投资。

2.2 投资效率

投资是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资本投入,生产性资本投资是企业投资的主要形式,即通过现金的投入或者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而创造更多经济价值的过程。投资效率则意味着投资的成功率,一个企业的投资方向正确,资金投入充分,获得了最优的投资效益,即可成为投资效率高;非效率投资行为则表示为企业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两方面,前者是因为企业没能注入足够资金获得最优效益,后者是因为企业选择了错误的投资方向或者在投资行为中注入过多资金,投资效益不高。

3.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3.1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对投资风险的判断

无论是对生产资本的先进投入还是固定资产的增加,企业投资都需要首先确定好投资方向,即针对某一目的的投资是否可行,这有赖于企业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判断,而对投资风险的判断主要基于对投资效益的估计和对自身经济实力的估计。无论是对投资效益的估计还是对自身经济实力的估计,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工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的第一个特征,是对会计信息应符合经济管理的需求的解释,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两个标志就是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此二者都可以为企业投资的风险判断提供帮助。在会计盈余质量水平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投资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3.2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投资的金额

企业投资率的高低一般以企业在投资上注入金额的多少和企业获得的投资效益的比值显示,很多企业投资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企业决策者会根据会计信息所显示的内容决定是否继续投资、在投资上再注入多少资金。在投资方向正确的基础上,会计信息的质量还影响企业投资的金额,企业投资不足或者投资过度,实际上都受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如果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不能得以保障,财务报表所体现的内容应与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不相符合,存在虚假和遗漏,或者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能保障,则企业在投资项目上取得的既得利润就可能是虚假的,这会使企业决策者停止有效投资或者在盈利率已经饱和的情况下继续注入资金。

3.3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对投资效果的判断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即会计信息的产生应先于企业经济决策;会计信息的中立性和可比性则表示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的科学性和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的比对效果,这就意味着,会计信息质量会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对投资效果的判断。会计信息不及时,企业的经济决策就相对滞后,最佳的投资机会也可能因此错失;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不科学,在同一项目上的对比性不强则会直接歪曲投资的效果;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可能使投资者对企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产生误判。在会计信息质量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对投资效果产生极端判断:由于企业决策者没有在最佳的投资时间点上进行投资,而投资效益分析又没能体现出投资的实际效果,将会使原本有效的投资被判断为“失败的投资”,进而影响企业决策者在以后的投资决策上的判断;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使决策者认为投资效率很高,而在原本无效投资项目上继续注入资金。

4.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4.1以会计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形成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来源于企业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和精确度,因此,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建立一套严格内部管理体系,强化内部管理。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设置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来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各阶段所使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其次,企业应对会计工作制定完善的工作准则,并以信息技术的介入为会计工作标准化的框架,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加高效和及时地被企业决策者所利用。

4.2建立会计信息评价体系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率

财务分析师是目前企业在评定会计信息质量时所倚重的特殊人才,但财务分析师在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定时所依据的是会计信息评价体系,因此,建立会计信息评价体系是提高会计信息利用率的根本方法。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对会计信息建立科学完善的评级标准并辅以实地调查,政府则应负责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如定期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评级和公告,促进上市公司改进信息披露等。会计信息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容易被鉴别,从而提高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判定能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率。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企业经济行为需要的一切财物会计信息标准,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影响企业对投资风险的判断,还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以及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判断,实际上,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影响企业投资率为中介,影响着企业的一切经济决策。企业如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则企业的投资率会更高,经济决策会更加准确,加强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合理评估,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方法,相信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企业也能够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做出理性、正确的、高效的投资,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 电网规划 层次分析法

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受到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各个参与组成者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的电力还充当着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能源,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国家和社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高度关注,时刻警惕。因此,对电力系统规划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电网的发展,先进发展理念和现代化技术不断引入电网规划,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电网规划对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性不断体现,使得电网的特性进一步丰富,功能逐步增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

电网规划评估指标体系既是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也是实践操作中一个核心问题,它的构建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电网规划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进而影响电网规划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此,世界许多著名学者和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寻求更加科学、完善的电网规划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有关电网规划的指标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已成为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一、电网规划评估体系

本文简单地将电网规划评估体系分为安全性、经济性、优质性。

(1)电网规划安全性评估体系

安全性评估体系主要有电网事故次数、线路负载率、N-1通过率、N-2通过率、短路电流、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非计划停运次数、充裕性、抗灾能力等。

(2)电网规划经济性评估体系

经济性评估体系主要有电网固定资产总额、供电能力、售电量、售电收入、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电网利用效率等。

(3)电网规划优质性评估体系

优质性评估体系主要有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累计时间、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等效全网平均供电煤耗等。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该方法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递阶的、有层次结构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次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得到最底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目标层)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重值,以此作为方案评价和选择的依据。

在层次分析法中,通过构造判断矩阵,采用两两比较法确定评价指标相对于上一层相应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一般运用1~9的比例标度法构造各层次因素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表如下表1-1:

表1-1 判断矩阵标度表

三、电网规划评估理论模型

目标层A:电网规划

准则层C:C1 安全性、C2 经济性、C3 优质性

子准则层P:各子指标

根据层次分析法1~9的比较标度,安全性相对于经济性相当重要,安全性相对于优质性略为重要。就上述电网规划体系给出如下判断矩阵A—C表:

A=1 5 3■ 1 ■■ 2 1 (1-1)

求最大特征值

(1)将判断矩阵A归一化

■=a■■a■ i,j=1,2,3(1-2)

则归一后的矩阵为■=0.652 0.625 0.6670.130 0.125 0.1110.217 0.250 0.222 (1-3)

(2)将A各行元素相加后再除以3,得权重向量

W=0.6480.1220.230 (1-4)

(3)计算最大特征根,根据公式

λmax=■■■ (1-5)

其中 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则

λmax=3.002 (1-6)

(4)一致性检验

根据一致性指标公式CI=CI=■ (1-7)

CI=0.001(1-8)

如果有CI偏差,那偏差是否在满意的一致性范围,引进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表1-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数值

由于n=3时,平均随即一致性指标为 RI=0.58

则随机一致性比率为:

CR=CI/RI=0.002 (1-9)

即:CR=0.002

四、层次分析法电网评估实证

某电网近期规划,工作人员给出了甲、乙、丙三种电网规划方案,主要涉及到安全性中的电网事故次数、线路负载率、N-1通过率,经济性主要考虑了电网年运行成本、供电能力、售电量,优质性主要考虑了供电可考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并且都给出了一些数据供决策者参考。规划方案如下表1-3:

表1-3 电网规划方案数据

对上表数据做标准化处理,结果如下表1-4:

表1-4电网规划方案标准化处理

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对三种方案进行评估:

上述指标分别为子准则层的P1 电网事故次数、P2 线路负载率、P3 N-1通过率、P4电网年运行成本、P5 供电能力、P6 售电量、P7 供电可靠率、P8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P9 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

判断矩阵C-P:由层次结构可知,C1仅与P1 电网事故次数、P2 线路负载率、P3 N-1通过率;C2仅与P4电网年运行成本、P5 供电能力、P6 售电量;C3仅与P7 供电可靠率、P8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P9 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于是有下面的判断矩阵:

C■= 1 5 3■ 1 ■■ 2 1 C■=1 1 11 1 1 1 1 1 C■= 1 1 3 1 1 3■ ■ 1

各准则对电网规划评估的层次总排序总结如下表1-5:

表1-5电网规划评估的层次总排序

总排序权值的一致性检验:

因为CI=0,所以CR=0;

故可知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结果,其相对权重优选排序为:

P1>P3>P7=P8>P2>P4=P5=P6>P9

层次P的总排序说明了各个指标在评估中所占的比重。

甲=0.821;乙=0.918;丙=0.981

通过计算方案丙值为最大,可以看出安全性中的规划是很好的,并且也兼顾了经济性、优良性,因此方案丙较方案甲、乙更为突出。所以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看出,电网规划方案丙为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宁存法.层次分析法模型在评选先进班级中的应用.1999

[2]李玉良.配电网规划方案的技术评估模型与算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6)

[3]张千安.当前电力电网规划特点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建设项目 经济评价 综合评价 方案优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科学技术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大量出现为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知识,使其得以长足发展并进而形成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如何综合多方面因素的计算分析结果对建设项目的各种技术(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出最优抉择取决于必须有相应严密而科学的方法。

一、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方案优选的应用理论与方法

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综合评价及方案优选所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包括:

1.系统论。建设项目经济综合评价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多因素综合地对技术(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评价系统。系统分析是进行系统研究和帮助进行有效决策的一种方法,系统分析对于整体问题的目标设定、有限资源的最佳调配及行动策略的决定都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2.运筹学。应用运筹学去处理问题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要从全局的观点出发;二是建立模型来对于要求解的问题得到最合理的决策。运筹学模型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形象模型、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

3.经济控制论。经济控制论是用当代控制论的科学方法分析经济过程的学科。它为合理地控制经济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提供了一种有效地计划和管理国民经济及其各部经济的新工具。

4.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也可将之称作AHP法。它将决策人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和系统化,以便使决策依据易于被人们所接受。

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方案优选的特点

实践证明,建设项目经济综合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投资目标的综合性。投资效益综合评价主要是考察企业投资活动满足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平衡生态环境等综合性需要的最好程度。建设项目的投资必将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不应只是谋求经济、社会及环境单方面效益的最优值,而应当把影响项目或方案的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从整体全局的角度予以考虑、衡量,使建设项目投资在经济、社会及环境方面协调地发展,取得综合性的最佳效果。

2.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建设项目的巨大投资额、漫长建设期及众多相关行业与新产品决定了它自身的复杂性。受城市基础设施和小区配套设施的规模效益驱使,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相应地投资额和建设期也不断加大和增长。

3.评价系统的层次性。综合评价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多因素综合地对技术(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其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由于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其投资效益综合目标经一次分解往往不能满足指标的可测性要求,必须借助若干个中间过渡环节。一般情况下,总目标分解为可测定的指标要经过三四个层次。

4.综合评价的可能性。随着系统工程学、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数量经济学、层次分析法(AHP)、系统动力学等相关新学科的创立发展。不仅使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综合评价成为可能,而且还会极大地推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逐步完善。

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方案优选的步骤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方案优选的一般程序。系统工程方法论是解决系统工程实践问题所必须遵循的步骤、程序和方法。综合评价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地对技术(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其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因此,综合评价工作应以系统工程方法论为基础。根据霍尔的三维结构法,综合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目标与范围的确定、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数据的处理、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评判依据的确定、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等具体步骤。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方案优选的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的多级递阶层次结构。一般情况下,指标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法的解释结构模型图获取的。由于定量评价指标解释结构图简单、界线清晰、层次分明,可直接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该结构属于多级递阶完全独立结构,完全满足AHP法的适用条件。其准则层次如下:社会效益(A1)、经济效益(A2)和环境效益(A3)三项一级指标,由它们构成了一级指标集合{A1 A2 A3}。而一级指标集合中的每一个指标又可分解成若干个二级指标,其中:社会效益(A1)可分解为就业机会指数(B1)、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性(B2)、节约土地资源指数(B3)、适应市场需求程度(B4)和改善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B5)等七个二级指标;环境效益(A3)可分解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B11)、环境质量指数(B12)、环境与经济及社会共同发展的协调程度(B13)、可持续发展实力(B14)等四个二级指标。它们又构成了指标体系的第二层次(二级)指标集合{B1 B2 B3 …B14}。经济效益(A2)可分解为企业财务指标(B6)、国民经济指标(B7)和技术(规划设计)指标(B8)等三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集合中的某些指标又可分解成若干个三级指标,如企业财务指标(B8)可分解为投资利润率(C1)、投资利税率(C2)、资本利润率(C3)、财务净现值(C4)、财务内部收益率(C5)、速动比率(C6)等六个三级指标。国民经济指标(B9)可分解为经济内部收益率(C7)、经济净现值(C8)、经济净现值率(C9)、投资净增值率(C10)等四个三级指标。技术(规划设计)指标(B10)可分解为容积率(C11)、建筑密度(C12)、绿地率(C13)、人口密度(C14)、科技含量(C15)等五个三级指标,由它们共同构成了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集合{C1 C2 C3… C15}。

从总体上来分析,建设项目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三大部分共24个指标构成。其中,定量评价指标8个,定性评价指标16个。总之,从评价总目标的分解着手是设计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好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这一方法也严格保证了指标体系与评价总目标的一致性。

(2)构造判断矩阵建立判断尺度。判断矩阵是以上一层的某一要素EH作为判断准则,对下一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来确定矩阵的元素值。判断矩阵中的元素aij表示从判断准则EH的角度考虑要素Ai对要素 Aj的相对重要性,应用1~9级判断尺度,按式1计算:

(式1)

(3)计算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及相容性检验。计算Ai关于Eh的权重时,可以先求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然后经过正则化处理,即可求出Ai关于Eh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求特征向量W的分量Wi可用式2计算,即:

(式2)

式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然后,对进行正则化处理,即:

(式3)

正则化的结果就是Ai关于Eh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即:

(式4)

相容性(一致性)检验和误差分析

在对系统各要素的主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和判断时,一般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判断出的比值,只能对它进行大致的估计,如果在估计时有误差,必然会导致判断矩阵的特征值也有偏差。如判断矩阵A被判断为有偏差,则被称做不相容判断矩阵,这时就有:

(式5)

式中,表示带有偏差的相对重要程度向量。能够度量由于与A不相容所造成的最大特征值λmax和 W的误差。若与矩阵A完全相容时,则有=n,当有稍不相容时,则>n。这样就可以用-n的关系来衡量偏离相容性的程度n。设度量相容性的指标为C.I.,则:

(式6)

一般情况下,若C.I.≤0.10,就可以认为判断矩阵有相容性,据此计算的值是可以被接受的。

(4)综合重要程度的计算。在计算了各层次判断矩阵有关要素对上一级EH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后,即可从最上层自上而下地求出各层此要素关于最下一层要素的综合重要程度(综合权重)。计算公式见式7所示:

(式7)

计算出的就是各指标相对于项目绩效的最终权重。

(5)指标的归一化处理。定量评价指标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成本型(越小越好型),效益型(越大越好型)和适中型(即不太大又不太小为好型)。其归一化处理方法如下:

设有m个指标,令

对于成本型指标(越小越好的用式7)、效益型指标(越大越好的用式8)和适中型指标(用式9),其无量纲化隶属函数为:

di=

经过归一化处理可将所有指标值无量纲化,以利于综合评价。同时,综合评价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实际应用中24个指标必须综合考虑,不可偏废。

(6)综合评价。对于归一化后的指标d1,d2,…,d8的权重划分,可以直接利用前面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的权重结果来代替指标归一化后指标的权重。

在确定了归一化指标权重系数构造一个新的目标函数如下:

(式10) 其中

计算各建设项目的A值,根据各建设项目A值的不同可以进行排序,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综合评价值作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和方案优选的依据,克服了如无单一判据,又将呈现各种评价结果简单罗列现象,让决策者难以判断的局面。在对宁夏建设项目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采用单一判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现实性特征。以期在实践应用中对综合评价结论中对最优方案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预期投资效益目标的实现程度及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具体措施提出客观的评价意见。

参考文献:

[1]Stolovitch & Maurice,J.G.Calculating the return on invesment:A cri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J].Performance Improvement,1998,37:9-20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20日指数 向量自回归 先行指标 东营

一、引言

金融是随着经济运行中信用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经济与金融相互影响的同时,金融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经验现象表明:既存在金融系统脱离实体经济无限扩展引发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又存在金融交易费用过高导致的无法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金融抑制现象。两者的关系如果用数量来衡量的话就是金融指标与经济指标的契合与悖离,两者的相互影响使得经济指标与金融指标可以相互作为先行指标来观测、预判彼此。

本文从金融视角出发,探索创新一项金融指数来预判、透视经济运行趋势,以反映商业银行运营行为的贷款收息率、存款增速、贷款增速、贷款利率、银行成本利润率和逾期贷款增速等六项指标为基础构建一项综合指数来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目前各银行普遍将每月的20日作为结息日。从边际转化的角度看,每月20日及以后的收息情况(收息数额及时间分布结构)一方面可以判断商业银行信贷质量及业务运行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判断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能否正常履约不仅影响后期银行的金融行为还会反映企业的经营行为。本文认为结息后的贷款收息情况,最能真实、准确反映经济主体的实际运行状况,故将该金融指数命名为“20日指数(Twentieth Day Index,简称TDI)”,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状况的先行指标,预测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其中,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衡量,选取工业增加值替代地区生产总值(GDP),因为GDP是季度数据,月度TDI无法与之校验。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存在差异性,本文选择东营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确定指数的权重,测算东营市的月度TDI,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TDI对宏观经济指标(工业增加值)的预测能力。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基于VAR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数据处理,能够避开对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分别建模问题,较好地揭示变量间的动态关系;二是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能模拟TDI对工业增加值的独立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测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受到的扰动,预测时的准确度较高,具有建模实用性。

二、基于VAR模型的TDI成分比例测算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在对构建TDI指标的选择时,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指标能准确、有效反映银行的运行状况;二是指标包含可以预测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信息。为了使指数能够综合银行的各影响因素,客观地反映经济基本情况、预测未来经济走势,本文选取了贷款收息率、各项存款增速、各项贷款增速、银行成本利润率、逾期贷款增速以及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等六项指标。

1.贷款收息率。实收贷款利息与应收贷款利息之比,反映银行的收息水平。贷款收息率的高低,体现贷款质量的好坏,同时,也能间接反映出实体经济经营状况。为提高该指标反映经济运行的准确性,本指标选择每月20日银行结息后的收息率。

2.各项存款增速。各项存款是金融机构资金主要来源,各项存款增长率反映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存款增速变化,说明银行吸收资金和放贷能力的强弱,同时也反映出实体经济的自有资金充裕度、归行速度和资金周转的快慢。

3.各项贷款增速。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及与经济关系的指标。当贷款增加时,金融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增加,各经济主体投资热情趋于高涨,区域经济增长后劲更足;反之,亦然。

4.银行成本利润率。该指标是利润总额与营业支出的比值,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该指标值的大小,不仅代表盈利能力的强弱,而且也表明银行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折射出银行作为服务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

5.逾期贷款增速。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其增速反映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也透视出经济实体的营运状况。

6.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选取一般贷款(不含贴现)加权平均利率来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贷款利率是经济主体融资的价格,高的贷款利率会抑制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7.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由于月度GDP不可获得,本文选择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替代指标。一是东营市有关部门按月公布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数据具有可得性;二是工业增加值能够有效替代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上半年,东营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11.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4.6%,从第二产业内部看,工业在第二产业的比重为98.7%,工业增加值代替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具有合理性。

本文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共42个时点的样本数据。为去除掩盖经济发展变化的季节变动要素和不规则要素,对42个时点数据进行分解和季节性调整,剔除有关因素的干扰,通过常用的X-11方法对基础数据序列进行季节调整。

(二)模型构建与权重估计

1.模型的构建。结合指数构建理论,并借鉴相关文献,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TDI表示“20日指数”,该指数包括lir(贷款收息率)、dep(各项存款增速)、lrr(贷款加权平均利率)、loa(各项贷款增速)、cpr(银行成本利润率)和ovl(逾期贷款增速),wit表示指标的权重,反映各变量对“20日指数”的贡献率,对它的估计决定了指数的质量。本文利用VAR脉冲响应函数来测算TDI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2.平稳性检验。本文用ADF检验判断各指标的平稳性。如表1显示,在5%显著水平下,七个序列均具有平稳性,具备构建平稳VAR模型的条件。

3.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根据似然比检验(LR)、最终预测误差(FPE)、信息准则AIC、SC和HQ五个准则判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0~4阶VAR模型滞后阶数的判断结果如表2所示,SC准则判定滞后阶数为1,LR准则判定滞后阶数为3,FPE、AIC和HQ准则判定滞后阶数为4,鉴于超过一半准则选择滞后阶数为4,本文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确定为4。

三、TDI有效性检验

TDI模型的构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为了检验TDI能否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本文通过系统稳定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来考察TDI有效性,即经验验证。

1.VAR系统稳定性检验。根据AIC和SC最小原则,选取TDI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VAR模型滞后期为6,AR根图显示所有参数矩阵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如图2所示),这表明构造的TDI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VAR(6)模型是稳定的。

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从表3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看,TDI是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TDI的变化能够引起工业增加值的变化),并且两者有较高的显著性,TDI可以用于预测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不是TDI的格兰杰原因。

3.脉冲响应分析。检验显示,TDI的冲击滞后6个月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产生正向影响(如图3所示),即TDI提前6个月预测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能够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

四、结论

本文选取贷款收息率、存贷款增速、银行成本利润率、逾期贷款增速以及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等指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确定权重,构建了旨在预测经济运行情况的先行指标TDI,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TDI能够较好地拟合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趋势,有效地预测经济发展状况。二是在TDI指标中,贷款收息率贡献度最高权重为46.79%,各项存款增速权重为22.07%、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权重为12.06%、各项贷款增速权重为9.54%、银行的成本利润率权重为5.15%,逾期贷款增速权重最小为4.39%。三是样本期间,TDI是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不是TDI的格兰杰原因。即TDI的提高可以有效预判未来6个月经济形势的向好,但反之不成立。四是TDI大致可预测未来6期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情况,间接反映未来6个月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分析发现TDI能够较好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向上运行的TDI揭示银行运行稳健,经济发展向好。反之,下行的TDI表明银行运行面临较大压力,经济下行风险较大,这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可观测依据。

一是关注每月20日贷款收息率水平。贷款收息率在TDI中权重最大为46.97%,远高于其他指标,说明贷款收息率不但可以作为反映金融机构贷款质量的指标,同样也反映了经济运行情况,对经济走势的预判起关键作用。

二是关注各项存款增长问题。在选择的各项指标中,各项存款增速对TDI贡献度五分之一左右,仅次于贷款收息率。各项存款过少时,反映出银行资金紧张,总体资金状况收紧。在目前存款增势高位回落形势下,应关注这一变化对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

三是关注贷款利率水平。比较而言,降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权重12.06%),即降低实体经济运行的融资成本要比提高贷款增速(权重9.54%)更能促进经济复苏。同时结合各项存款增速指标(权重22.07%)说明:提高存款增速、适度降低贷款平均利率要比单纯的提高贷款增速更能促进经济向好。当前资本市场分流存款较多,利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金融机构应通过发行理财产品、银行间市场等多渠道融入资金。

四是关注四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过模型计算,2015年以来东营市TDI下降趋势明显,6月末达到最低值,据此预测四季度经济企稳向好存在较大的难度,应予以高度关注。

五是TDI中各个指标的构成及其权重是一个动态均衡概念。目前本文采用的数据样本处于经济下行状态,随着经济走势变化及期间推移要时刻作出调整:一是通过期间迭代不断修正权重系数,即每过一个月都要将最新数据纳入,同时把第一期数据剔除;二是随着经济形势向好发展,可能有些指标的权重过小需要被更具解释力的指标替换。

六是TDI具有一定的地域适用性。因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金融生态环境等都不尽相同,所以TDI在推广应用中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差异性对指标及权重作出调整。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韩明睿.基于SVAR模型的金融形势指数[J].宏观经济研究.2011,(4):26-31

[2]封北麟,王贵民.货币政策与金融形势指数FCI:基于VAR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1)

[3]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维国,王霄凌,关大宇.中国金融条件指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11(12):115-131

[5]Brave S,Butters R A.Monitoring financial stability:A 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 approach[J].Economic Perspectives,2011(35):1-22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第5篇

摘要从2007年1月1日起,财政部此前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中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正逐步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等效及趋同,促进了中国企业以及资本市场走向更加成熟、更加规范化的道路。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

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经济实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新准则下会计业务处理许多是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从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内涵

1.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我国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这样阐述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通过会计职业判断,可以使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时,能够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来对复杂的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客观、真实和公允的结果。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会计原则的选择: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本、一致性原则的选择;会计估计:坏账、或有损失、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的判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来进行。

2.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点:

(1)目标性。判断总与一定价值取向相关,有特定的目标指向。一般说来,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和揭示会计信息时,除希望判断和选择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企业当前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对各种确认、计量、揭示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能有效维护资产安全和增加企业效益。判断选择的结果既要客观、真实、公允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实质,还要能有效地维护和增长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

(2)主观性。会计准则允许会计人员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不同的政策和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同,那么哪一种选择更接近客观实际呢? 由于会计职业判断涉及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执业经验等,不同的人对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其本身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的成分。

(3)权衡性。会计职业判断就是在多个方案中比较、权衡、取舍,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会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公正等观念的矛盾与选择。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比较、权衡、取舍的过程。

(4)受制约性。会计的受制约性,也决定了职业判断的受制约性,它受制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受制于社会的外在约束机制,如法规、政策、目标、国情和技术水平等;②受制于会计的某些自身特征、原则及相应的理论框架;③受到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

二、会计实务中职业判断方法

在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在做出职业判断时,要想使会计信息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务必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职业判断不能轻率的做出,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需要一个判断的过程。首先要全面了解问题确定职业判断的目标会计人员要对相关的事项和环境有清晰的认识,了解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问题本身的信息、以及产生的前因后果方面的信息等。明确是对什么做出判断、判断结果应实现什么目的等并围绕目标有效地搜集信息。其次确定标准它是指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评价后确定的具体适用标准,如会计准则中的某一具体论述。在没有明确的法规标准的情况下,行业惯例、事实等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作为判断标准。有时判断标准也可能不太明确,如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判断,采用的标准就是对未来事项的预测值或估计值。确定恰当的标准非常重要,选择失当就可能导致判断的失误。然后根据收集的资料、选定判断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职业判断结论,分析和比较使用的主要方法是识别衡量和序列衡量。识别衡量是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序列衡量是指把判断对象按一定标准排列起来后衡量其各自的优劣,它用于有多种方案均可选择时的最佳方案的确定。通过以上方法分析比较做出最终判断。

三、目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现状和提高措施

长期以来,会计从业人员都是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经济业务的处理,更多做的是操作技术工作,没有意识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会计环境,缺乏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只处于核算层次,不具备达到准确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水平,然而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及当期损益的财务状况,客观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从业人员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需要通过 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准确判断的能力。为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2、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3、加强企业外部会计监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攀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心理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心理学探新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