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范文第1篇

突发事件,即指教育教学活动中内外因等不可预知或不可控制因素引发的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一切违犯法纪的言谈举止,也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一切摩擦和冲突。诸如,损坏公物、打架斗殴、小偷小摸、逃课、逃学及严重违秩序和纪律的使人猝不及防的、出人意外的事件。这类事件如果处理不好, 往往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考量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最大、最为主要的群体,具有双重角色。作为班级管理的客体,他们要遵守班级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履行作为学生的角色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们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辅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献计献策。有效的班级管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作为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把教师与学生结合成为一股合力,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主人翁意识确立的同时,有效发挥其正向的群体性能量。这种正能量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不成文、但又心照不宣的更具人为性与主观性的价值倾向,这种价值倾向作为班级规章制度的有力保障,正是解决突发事件的一个强大抓手。

处理突发事件要注重在群体中进行教育,发挥群体的班级自我管理能力。如,班主任可以讨论,用班集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以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班级管理者对当事学生应宽容大于严苛,要让突发事件的当事学生经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温暖和谅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而不是被排除在“好人”之外的“坏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一般来说,我谅解犯错误、做蠢事的孩子。这种谅解能触动孩子自尊心的最为敏感的一角,使孩子心灵中产生一种促使他纠正错误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力。孩子不仅深深悔恨过去所犯的错误,而且以积极的行动将功补过。” 并且他直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在集体中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突发事件的群体性处理方式

1. 轻裘缓带,从容淡定。班级管理者面对突发事件,对当事学生首先应采取冷静处理的方式,这是处理突发事件时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面对突发事件,班级管理者首先务求冷静,万不可因急躁而情绪激动,进而感情用事、乱了方寸,致使教育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尤其是面对事件中那些叛逆性特别强的学生,他们对班级管理者的管理往往表现出“不服”或者沉默的态度,这时候,班主任不妨先缓一缓,不要急于下结论或追查当事学生的责任,更不要在班级群体中孤立他,而是要让他感受到群体的理解和温暖,然后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这时,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育往往更容易接受。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管理现状

伴随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处于转型期的我国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的转型期、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复杂;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高职院校学生法律及安全意识淡薄、学生心理疾患增加等诸多因素使得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异常的事情,并呈现出增长态势,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比较被动的事后管理体系也需要进入到整体的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需要从不同的领域的具体管理向有组织、有系统的全方位常态化管理发展。高职院校大多实行院系两级级管理体制,系部突发事件常态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实施,对于系部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的提升,保证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日常教育的有效性,维护校园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机制探索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地处置系部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保持系部安全稳定局面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根据有关高校和学院安全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结合系部实际,探索制订了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机制。

(一)明确适用范围

本机制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社会安全稳定类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事故安全类突发事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考试安全类突发事件。

(二)明确工作方针和原则

1.处置突发事件方针。预防为先,沉着应对,区别对待,妥善处置,维护稳定。

2.处置突发事件原则。(1)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系部工作人员,要在系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相互配合、协同作战。(2)预防为先,注重疏导。及时收集和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止情绪激化和事态扩大。(3)因事施策,区别对待。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严重程度、影响大小,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处置。(4)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作出反应,行动要迅速,采取处置措施要果断,力争在初期解决在基层,把事态控制在校园内。

(三)确立组织领导与工作机构及职责

确立高职院校系部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职责:(1)全面负责对全院安全稳定工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和领导,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2)组织开展政治形势和维护学院稳定的宣传教育,动员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3)了解掌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对影响系部安全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4)组织领导和现场指挥处置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

(四)确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一般程序

处置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是:接报――先期处置――成立现场指挥部及相应工作组――现场处置及救援――善后与恢复。

(五)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预防与预警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认真学习和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把师生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日常教育或突发事件发生后,认真组织对教职工和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思想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稳定重要性的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和管理。对系部网站、宣传栏等要加强管理,掌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清除网络及宣传栏不良内容。

2.加强预测研究,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因素。根据系部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性质、形式、特点、规模、趋势、后果做出准确的预测、判断,做到心中有数,为化解突发事件打下有效基础。

3.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值班工作,保证信息畅通。利用学生工作例会和辅导员例会通报有关情况。特殊时期,根据学院的安全稳定形势,随时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系办和学工办有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坚持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建立信息安全员群,明确每班安全稳定工作信息员,并保持通讯联络。

4.加强校内大型活动的管理,认真做好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开展大型活动的报告审批制度,制定详细安全工作预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确保活动现场安全和正常秩序。

5.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测试,建立心理援助档案数据库,定期追踪,对于特殊个体以及其他危机情况,系部相关人员尽力做好前期处理工作,及时开展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工作。

三、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机制实践探索

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在深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法制法纪教育、细化安全维稳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机制作了等五个方面作了大量实践探索。

(一)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为增强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进行了系列法制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2011年以来,机械系率先启动安全教育,开展了班主任安全教育研讨,在2012年在机械系每班率先设立了安全信息委员。

系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特邀常州市科教城派出所所长结合大学生犯罪实际案例为大一新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在大二年级各班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针对大三学生实习上岗的特点,开展上岗实习安全专业教育;同时系部定期召开系学生会、各班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等座谈会,初步建立了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教育机制。

(二)积极探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结合系部特点,机械系积极构建系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学工办―各班班主任―系心协―班级心理委员,建立健全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注重群体与个体、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每周心理委员反馈“班级晴雨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设立系师生心理对话坊,接待学生个别咨询,年均接受学生30多人次心理辅导,保证心理危机的及时干预和解决。

进一步加强系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性。首先,开放心理咨询室,面向学生个体或小组的咨询,对产生学习、情感、行为等方面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正,以诚心、爱心、热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每学期针对SCL-90测试因子分偏高的30余名同学,各班班级导师均与相关同学进行了访谈和交流,并及时向系部反馈异常情况。

其次,通过专题讲座、心理主题班会等形式,对系部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主要涉及如何加强人际交往,贫困学生如何克服心理自卑,增强自信等内容,进一步激发了个体及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系部心协定期开展主题心理健康理论学习、趣味运动会及走进敬老院等实践活动,充分宣传心理健康的理念和意识,营造温暖和谐校园氛围。

(三)深化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机制

2013年,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系部日常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机械系进一步大胆探索,构建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的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机制――“334预警机制”。

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是指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对同学在思想、学习、生活、行为、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预先告知、警戒,以督促学生及时改正不良现象,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一种教育手段和干预制度。“334预警机制”即三方参与(学校、家长、学生)、三种级别(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四类预警项目的预警工作机制。

通过旷课预警、成绩预警、心理预警、安全预警等四个方面开展不同等级,不同方式预警工作,能有效调动学生干部管理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有效发挥班级导师管理功能,形成全方位预警教育机制。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范文第3篇

为保证对学生冬季长跑期间的突发事故作出快速有效的处置,切实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处置工作原则包括:学校统一领导指挥原则;紧急处置原则;部门负责,协调一致原则;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

二、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班主任、校医、班级辅助教师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长跑活动前周密筹划,充分考虑到活动的不安全因素,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

2.做好事前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

3.突发事件时,领导小组要在最短的时间做出决策,采取相应措施。

4.突发事件后,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作好各项善后工作。

三、疏散要求及注意事项:

1、身体有异样或受伤学生及身体有特殊情况的教师(孕、重病、公差等)不参加本次长跑活动。

2、遇到其它突发事件,原则上也按此预案执行,如情况需要,听从现场指挥。

四、预防措施

1.活动前,领导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校内到校外,从老师到学生,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

2.做好两个层次的安全教育:全校集中教育(所有涉及教师和活动参与学生)。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守纪律、讲秩序的良好习惯。

3.由校长带队负责安全工作,加强对教师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要求教师把安全贯穿于本次集体活动的全过程。

五、应急处理办法

在集体活动中一旦发生事故,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报告和报警:及时与行政领导取得联系,并及时报告领导小组。

2.联系校医,以最快的速度对受伤学生进行紧急救治,迅速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

3.如果在活动中发生其它事故,组长指挥组员或带队老师进行救治。事情严重马上找110、120、119援助。

4.重大事故的处理移交上级相关部门。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六、处理受伤或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1.如遇学生摔伤、扭伤、撞伤或疾病:班主任立即把学生扶出队伍,以免出现踩踏事故,对受伤的学生尽快联系校医(祝利德),根据受伤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受伤严重时原地简单救治后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2.如遇学生晕厥,带班老师尽快采取办法把学生抱离队伍,及时联系120急救电话,及时上报病由、病情。并报领导小组,立即进行安排处理。

3.如遇到踩踏事件:

负责指挥领导、体育老师、班主任以及第一二责任人及时疏散学生,扶起摔倒学生,并尽快联系校医为受伤学生检查和治疗,受伤严重学生立即送至医院,联系学生家长。

学生身体如有不适,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发生突发事件带班老师应始终站在学生身前以避免学生受到任何人身攻击或其它伤害。

七、教师具体分工

组长负责研究事故动态,及时处置事故现场工作。

副组长主要负责接送伤员,陪护被抢救人员,并将被抢救人员的伤情及时汇报组长。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范文第4篇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校园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休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校园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休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职责。校园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由Www.QunZou.Com整理]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潜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校园成立由校长负责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校园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职责制,检查、督促校园各项突发事件防治落实状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潜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校园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开展校园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严格对有自备供水的校园的水源、防护和水质的消毒,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小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状况,并用心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校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状况纳入校园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对食堂卫生、教学环境和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二)增加校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校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校园群众食堂。食品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活动性肺结核、菌痢、化脓性皮肤病、伤寒、肝炎)的人员坚决杜绝使用。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不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做到生熟分开;餐饮具做到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消毒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做到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职责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4、加强校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校园务必向学生带给贴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开水,学生饮水务必单人单杯,对自备水源的蓄水池每年务必彻底清洗消毒,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带给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潜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透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潜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吕、劣质食品的潜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料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校园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校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群众性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校园应立即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惠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行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向卫生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状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校园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

  (1)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校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校园内尚无疫情发生,可持续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严禁群众活动。

  (4)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室、食堂、学生公寓等公共场所做到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潜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状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校园根据状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状况。

  3、特大突发事件

  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校园,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状况,教职工外出务必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务必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校园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群众活动,校园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

  (4)对教室、学生公寓、实验室、食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校园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状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将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行状况,适时开展好下工作:

  (1)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可在报请上级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组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状况扩大停课范围。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可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校园停课放假,校园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应按《校园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范文第5篇

( 一)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和谐社会中文化的基本理念

高校和谐校园属于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维持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状态存在于校园内部各种要素之间。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再来诠释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其校园文化需要从整体性的角度,按照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等要求所构建起的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形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宗旨在于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和谐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应体现的主旋律,其重点建设内容在于一个融和谐校园物质、精神、制度和网络文化等四大因素于一体的新型校园文化形态。而文化创新是构建新时期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路径,这需要以对高校师生的主体地位高度尊重为根本前提。创新校园文化应以满足校园人文化需求与热情参与到校园文化实践作为依据。在各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成因素中,其核心在于和谐精神文化建设,只有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的完善,才能使高校校园人的理想和信念得到高度凝聚,并促使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够沿着积极向上的轨道前进。而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能忽视。

(二)大学生突发事件体现的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不和谐音

所谓大学生突发事件是因自然、人为或政治因素所突然引发于高校校园内部,出乎高校教育管理者意料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冲击或危害高校校园内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的突发性事件。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步伐的加快,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改变了高校的校园内外环境,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与影响度也呈增加趋势。这些事件不仅打破了校园正常的管理状态,而且还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安定有序,即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是同志所论述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的最主要的一条。高校主要由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与高级知识分子所构成,是社会文化精英的汇集地和“知识形成、传播,文化积淀、发展和传承”的主要社会场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关键性环节,然而大学生突发事件作为校园内的不和谐音,严重影响了高校作为“象牙塔”的社会影响,也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抹难以忽略的不和谐色彩。要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从此入手,对大学生突发事件采取有力的预控措施。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视域下学生突发事件的预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之间关系密切。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其作用不可替代,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归宿。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和谐校园文化视域下,对于预控大学生突发事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何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的一种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对人的培养教育活动,是社会群体对其成员以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从而使其与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相符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从狭义来看,所指的就是无产阶级以思想品德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活动。对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意见尚未取得一致,可依据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定义,将倾向性观点概括为:高校辅导员以社会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对大学生实施有目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思想教育影响活动过程,促使其内在思想品德矛盾运动有效产生,以期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能够形成。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密切相关

一方面,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谐校园文化是增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其能够对高校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塑造产生引领作用,能够创造接受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健康向上、融洽和谐的校园气氛和良好的环境氛围条件。不仅如此,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也可因和谐校园文化而得到丰富和拓展,以感染力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有效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其作用无可替代;另一方面,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归宿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德育功能进行了着重强调,这就成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必然要求。因此,教育部和于2004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与改进工作。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有效保障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对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有促进效应,能提升其综合素质,而其正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体现。作为和谐校园文化价值归宿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围绕如何服务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构建。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突发事件的预控作用

新形势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成为和谐校园文化下的不和谐音,引起人们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新思考。人们发现,预控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不仅需要高校采取有力的行政措施和必要的物质保障,更需要发挥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作为一切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方面,其有着独特而有效的作用。而这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来担当,从而发挥出在学生突发事件中的有效预控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第一,发挥预防作用。首先,避免学生认识偏差的产生。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其欠缺相应的危机事件知识关系很大。因此,就需要辅导员把突发事件相关知识作为从事各种学生教育的重点内容来对待,强化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危机规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方向的内容灌输,使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危机事件的敏感度获得增强。不仅如此,还应通过学生忧患意识的强化教育,使其免疫力获得增强。其次,减少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几率。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其对于学生极端行为发生的有效减少作用极大,也是预防学生突发事件的关键之一。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以过硬的自身法制观念才能对非理发生上好牢固的“门栓”。第二,发挥导向性作用。这包含着思想导向与行为规范导向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导向作用,是高校辅导员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引导,使其分辨是非的能力获得提高,从而能够对事件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并能理智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二是行为规范导向作用,针对学生突发事件,辅导员需要积极塑造学生思想,让学生在新的高度上认识统一,并对其正确行为进行引导,有效保证学生拥有正确理性的行为。第三,发挥整合作用。整合在汉语里与综合、融合有着基本相同的意思,可概括为组合零散要素为一个有价值和效率的整体。而学生突发事件中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作用,则是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辅导员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及时准确客观地估计事件形势,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这一整合的作用应包含情感和组织两方面的整合内容。一是情感整合,当目睹到校园突发事件,大学生身处此情景之中,必然有着不同的个体情感反应。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这一契机,将情感整合切入其中,及时捕捉学生不同个体情绪情感上各种细微变化和差异,为减少事态恶性发展多做有针对性的疏导工作。二是组织整合,高校也属于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的组织,高校组织要维护自身特有的生活秩序,必须发挥好组织的整合作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整合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凝聚共识和达成一致性的价值观,通过把自身与组织的关系良好处理,共建良好组织秩序,从而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实现。

三、和谐校园文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预控学生突发事件机制的构建

(一)坚持三项原则

1.以学生为本与稳定大局相结合的原则。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过程中,辅导员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根本利益的维护作为评价其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尤其是当突发事件威胁到学生生命安全之际,应在第一时间迅速赶到一线,尽全力抢救受伤学生,与学生在一起,应对各种危机。同时,还要以稳定校园秩序为首要原则,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必须从稳定大局出发,协助相关部门和学生,遏止事态恶化趋势,维护校园稳定大局。2.快速反应与冷静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校园突发事件一般有突发性强和危害性大的特点,需要辅导员快速反应,行动迅速,到现场及时。并准确了解事件详细情况后,立即向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报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局面和控制事态发展。另外,还要求辅导员处乱不惊,以足够的冷静让学生感到信赖,确保学生情绪稳定。3.教育引导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发生突发事件后,需要辅导员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最大限度地将突发事件在大学生中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高校辅导员还要承担起学校基层管理者和学生知心朋友的职责,带领学生将学校采取的应急措施落实和贯彻到学生中去,并协助相关部门,解决突发事件给学生所带来的生活和学习的问题。

(二)把握两大环节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入到学生突发事件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两大环节:

1.优化学生突发事件潜伏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创新方法。要在对以往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和成果吸取的基础上,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和方法的创新。可以采取辅导员比较擅长的典型示范法、知识教育法、心理疏导法等方法。紧密结合学生突发事件潜伏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灵活运用,有效地预防发生学生校园突发事件。二是规范手段。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突发事件潜伏期开展工作,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内容和形式,要立足长远,从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角度来实施思想教育的手段,从而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相关部门整体力量,取得最大化的教育效果。2.优化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主要在于进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介入学生突发事件过程机制的完善。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应对辅导员介入学生突发事件过程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要善于在全局的高度来妥善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科学整合与配置各类有效的教育资源,使合力效应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呈现出来。第二,对思想政治教育介入学生突发事件的缺陷进行弥补。若一旦发生学生突发事件,就难免有辅导员在教育引导、沟通协调、事后救济等方面的缺憾产生,这就需要辅导员完善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动态中和整体上介入学生突发事件过程存在的不足。

(三)开展四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