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经济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一、中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指标的现状分析
根据国际通行衡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应包括基本竞争力、潜在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竞争力四个方面(见表1)。
1.基本竞争力
首先,就经营规模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很难与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抗衡。根据2005年世界500强统计,2004年我国最大国有企业――中国石化集团销售收入约750.76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五百强首位沃尔玛公司的26.07%,相当于同属石化行业的英国石油或埃克森美孚的四分之一左右。进入2005世界五百强的15家国企大多属资源垄断性或服务性行业,15家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只占500强营业收入的2%,平均规模存在着明显差距。
其次,R&D投入少。与世界著名企业相比,我们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是其重要根源。日本经济学家斋藤优曾经指出,“现代的产业垄断,已经从资本垄断向着技术垄断的时代迈进”。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地位的高低。欧美各国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一般超过5%,而据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最新数据显示,提供研发数据的373家企业中,只有106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其研发投入水平还没有达到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R&D的滞后必然导致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在支撑性不足,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变动的需要。
最后,企业家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仍以行政任命居多,与国外成熟的经理人选择市场存在明显的差距,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必然引发国有企业企业家缺乏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国有企业经理层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低、创新意识不高、管理经验和能力欠缺等几个方面。
2.潜在竞争力
首先,有效的投入是企业竞争力持续培育的重要源泉,表4显示国有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资产投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企业。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其次,国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综合要素生产率低下,公司制衡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文化并不能起良好的凝聚和导向功能,缺乏系统的雇员培训计划,国有企业运营绩效不明显等。
最后,政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虽然我国GDP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及相关的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完善,这为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平台,但由于仍处于转轨时期,市场竞争并不公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政府行为严重的非理性,这对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3.核心竞争力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及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与国内其他性质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
其次,技术创新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包括创新度(新产品产值率)、专利拥有数量两个指标。由表3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它类型的企业相比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资料来源:stats.省略
4.国际化程度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企业国际化的程度是决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竞争力可以从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知名度三个方面来反映。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06)
由表4可见,国有企业近几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外资企业却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主体,这从贸易产品结构方面说明了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和能力越来越低。
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低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外投资的规模太小。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我国的境外投资遍及世界各地。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投资总量少、地区分布相对集中而且附加值不高。到2004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不过370亿美元,只占累计外商在我国投资总额5621亿美元的6.58%,凸显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差距。
国际性知名品牌匮乏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地的一个重要反映。当前,品牌已成为企业必争的无形资产,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恰恰是缺乏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知名品牌。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海尔、联想、央视、长虹四个本土品牌入选。国际性知名品牌的不足给国内许多产业的升级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制约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落后的成因分析
依上述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确实不容乐观,在诸多指标评价方面处于落后地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制因素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存在明显的多重委托链,所有者代表越位现象严重,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极不匹配,体制性因素长期制约我国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近几年,随着政企脱钩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的自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我国改革配套体系不到位,且监管体系不健全,企业与监管机构往往处于合谋状态,企业为获取更多信息租金而产生许多短期,导致国有企业内在核心竞争力优势难以发挥。
2.产业组织不合理
产业组织反映产业内大、中、小企业的比例分布。我国国有企业一方面缺乏规模效应,达到规模经济的企业比例不高,另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难以与中小型企业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系,企业集团组织难以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国有中小企业由于与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缺乏有机联接,致使国有中小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变弱。
3.公司治理问题突出
首先,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市场流动性不强,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其次,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老三会(职代会、党委会、厂委会)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衔接性问题突出。最后,国企治理的外部约束和内部激励机制不强,经理人市场不完善,公司领导大多仍是由政府或所属主管部门直接委任。
三、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实施大企业集团跨国经营战略
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制约瓶颈是企业规模小,且真正实现跨国经营的不多。加入WTO后,我国国有企业应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实力雄厚、主业突出的企业集团,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利用WTO国民待遇原则,直接出口与海外投资办厂并重,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当然,国有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应积极采用本土策略,即实现人员、资源、市场开拓的本土化,使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实现有机的柔合,提升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扩张力。
2.培育经理人市场
目前我国经理人市场没有良好的培育机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导致企业国际竞争力效率低下。针对这个问题,国有企业应按市场化原则通过经理人市场来选择和有效评价企业人,并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利用经理人市场竞争压力促进国有企业人的经营行为目标与国有企业委托人经营目标在最大限度内趋于一致。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源泉,而技术和产品创新则是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应按市场原则培育技术创新机制,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应积极与国外跨国公司进行R&D合作,以积极获取国外先进的研发成果和运作模式。
4.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品牌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流,品牌是企业最高贵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外在表现。为了提高国际知名度,国有企业 应该大张旗鼓开展品牌战略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全力打造出一批技术含量高,且能充分体现企业特色的国际一流品牌。
参考文献:
[1]曾华赵进:对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J].江苏商论,2003,(01)
[2]李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J].唯实,2001,(10)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71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近年来,我国国民整体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服务贸易也由此得到快速发展,甚至成为我国服务贸易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也带动了我国较多地区与产业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贸易的项目内容。我国自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进入前5位,文化资源为16位,旅游业资源相对丰富,具有较大的旅游业发展潜力,但由于全球旅游服务贸易水平不断提升,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1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情况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主要是一国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运用可控制的旅游资源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旅游服务贸易既包含了国外旅游者的入境旅游,也包含了国内旅游者到国外进行的出镜旅游。
我国自从2001年进入WTO后,服务贸易得到飞速发展,甚至超出了国际的发展速度。旅游服务贸易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主要的贸易形式之一。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带动其他各产业的发展,同时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近些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中,入境游的发展逐步处于稳健提升的状态,入境游的规模也在日益提升。
1.1 市场占有率情r
我国近年来旅游服务贸易处于不断发展上升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有关资料显示,在全世界的旅游服务贸易中,美国居于首位,在14%以上,其次是法国、西班牙与意大利,约为4%至7%。一般状况下,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出镜旅游,甚至引起了全球各国的关注。同时我国知识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旅游市场较大,旅游产品多样,具有较大入境游的发展潜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外旅游群体到我国旅游消费。总体来说,我国近些年的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上升。
1.2 竞争指数情况
旅游服务贸易竞争指数是反映贸易情况的专业性指标,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差额在总出口服务贸易额中的比例情况。与国际市场占有率相比,贸易竞争指数可以更有效理性地体现贸易状况,规避由于国家与旅游市场规模不同引发的国与国间比较的干扰,进而提升竞争力。在当下,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中,美国、法国、西班牙与意大利等国家都属于正值竞争指数水平。2013年我国旅游服贸出口额在4 500亿美元以上,然而同时段的旅游服贸进口额高达5 600亿美元,而服贸竞争指数处于负值状态。相较过去10年间,西班牙的旅游服贸竞争指数最为突出,具有较强的国家旅游服贸竞争力。而法国与意大利则在相关竞争指数上远远滞后于西班牙。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产品逐步受到国外旅游者的青睐,这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币增值情况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我国出境游的国人也逐步增多,有效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旅游业进口增长速度要高于出口增长速度。相比之下,日本、美国的状况与我国具有一致性。日本与美国在旅游市场中属于境外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然而两国的出境游旅游者也相对较多,因此会出现旅游服贸竞争指数显著低于法国与西班牙的情况。
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情况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服贸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以及全球服贸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值。相关指数主要是表现国家旅游服贸出口发展水平与全球旅游服贸发展平均水平情况的对比。如果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值越大,则说明该国旅游服贸国际竞争能力越高。在全球旅游服贸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上,西班牙长期稳居首位,其次是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与德国。我国该指数上与美国具有相近性,但由于过去十来年时间内,我国旅游服贸发展处于下滑的状态,相关贸易竞争力也逐步下滑。其主要原因集中在我国进入WTO后,货物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相比之下,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得到了增长,但由于其增长率要低于货物贸易,从而导致其在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下滑。
2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2.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我国旅游服贸竞争力提升,更多程度需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与支持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有效塑造我国旅游文化内涵,让我国旅游服务能够得到世界市场的认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旅游业中投入更多的资金与优惠政策,让旅游业发展有良好的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工作,让旅游业能够在一个健康良性的运转环境中发展,避免市场中低价团或者劣质旅游营运者对旅游业发展造成的伤害,让旅游消费者能够有良好的旅游体验,提升我国旅游业的行业口碑形象,从而吸引境内外游客。有效地约束不当竞争或者不良旅游业的运营行为,让法律法规达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让法律法规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贴合实际情况,让制度发挥应有的管理约束与激励作用。其次,需要完善对旅游业的监督管控。要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合理性研究,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保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维护地方生态环境,注重环保工作的落实,为旅游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发展动力,保留应有的旅游资源,避免旅游资源不可逆的过度消耗。最后,要做好旅游业的大力扶持工作。要积极辅助旅游市场做好旅游产品的开发运用,合理地与企业做好有效合作,让旅游服贸发展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同时依据市场需求,打造更符合国内外旅游消费的旅游产品与旅游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
2.2 注重旅游品牌的打造与宣传
要大力做好旅游品牌的打造与宣传,要积极推动旅游优质典型的发展,以点来带动面的提升。通过打造旅游品牌典型,树立我国旅游业行业内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外可以树立我国旅游业的良好口碑形象,达到旅游业贸易的拉动与行业的逐步规范完善。要积极做好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搭建旅游合作城市,亩有效地在国外媒体上宣传我国的旅游产品,同时可以积极开展旅游产品展销会活动,有效地促进国内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在品牌打造上,不仅要达到国际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基础标准,同时要突出我国旅游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性,充分体现人性化、特色化、全面化,有效地保证旅游消费者的体验度与满意度,从而达到旅游口碑宣传效应。要充分意识到一个不良体验会抑制一批消费者的行为,而一个好的旅游体验会拉动一批旅游消费者购买服务的效益,甚至会影响人们对我国以及我国旅游业的感官体验,从而形成一种舆论效应。要积极地打造我国旅游业与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口碑与舆论氛围,避免恶意不真实舆论或者不良事件对我国旅游业形成的干扰,要积极妥善地解决各种旅游相关宣传问题,避免宣传滞后引发的系列连锁反应。
2.3 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
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与专业性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我国旅游业的感官体验。我国需要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严格把控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考核。对于有问题的从业人员要取消其从业资格,甚至设定黑名单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积极约束自身的意识。定期进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将国家相关要求与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避免其法律意识淡薄与无知导致的不良服务行为。要注重旅游业院校培养工作的优化,对从业者综合素质进行强化教育,加强相关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专业技术等能力的培养,优化理论教育的全面性,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3 结 语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需要从人才培养、政府支持、品牌宣传等方面进行优化,需要达到整个国家在相关行业上的配合与支持,从而达到旅游业品质的提升,提升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杰.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6(10).
[2]王田月,王艳琼.中韩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商,2016(15).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政策 问题 走势分析
1.我国房地产经济现状
2008年至2010年我国的房地产建设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现阶段已经达到了比较大的规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2008年的经济危机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稳定经济,政府投资4万亿以扩大内需和刺激经济市场发展。而这些资金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通过银行贷款给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建设。虽然房地产业可以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住房价格一直偏高,同时投资规模过大,成本无法快速收回,阻碍了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房地产业发生投资亏空,成为政府的负担。
2.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简述
2010年4月,国务院了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新国十条”,新国十条要求有关部门稳定房价,保障住房,建立问责机制,抑制住房的不合理需求,住房信贷采用差别化政策,限制投机行为,利用税收杠杆的作用调节住房消费,调整住房供应,增加有效供给,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强房地产业融资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为了加强商品房限制,政府先后出台了货币从紧政策,限贷、限购、限价、限售、限利的“五限”政策等,但这些政策都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房地产业仍然是调控GDP走势的杠杆。今年我国依旧不断调整房地产政策。
我国目前对房地产的政策依然是完善、调整、继续整顿,不断改正政策,促进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房地产调控,继续贯彻限购政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同时调控政策要做到保压结合,抑制投资性需求,保障自住需求,推行差别化信贷来支持首套房的贷款。各部门不断完善保障住房建设使用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完善保障性住房的有关制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目标更加务实。
3.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高房价的危害
3.1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政府在不断进行宏观政策调控,我国房地产业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①融资渠道单一。我国房地产业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目前房地产开发上的资金融通主要方式为银行贷款,利用贷款资金发展地产进而带动水泥、运输、家具等诸多产业的发展,但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回收的话则可能会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资金融通困难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②不合理的招商模式。很多房地产企业都急于招商,产权式商铺零售是商业地产项目经常采用的一种招商模式,这种模式下经营权、产权和管理权分离,有可能导致各业主忽视公共空间维护,这些都对以后的经营管理留下了隐患。
③忽视营销方案设计。合理的营销决策对后期的销售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果缺乏合理的营销政策可能会造成项目亏损。
3.2高房价的危害
可以说在持续的价格上涨后,房屋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价值,这会导致很多真正需要住房的人买不起房,抑制住房的真正需求。房地产的大量贷款也会增加银行业的风险,还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同时对土地使用权的争夺也容易造成腐败现象,使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价格泡沫。
4.解决措施探讨
我国目前的住房供求结构还不够合理,房屋价格偏高。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加强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制定住房建设计划,规范住房结构,努力平衡市场供求。还可以充分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如根据人均住房面积征税或提高高档住房价格实现贫富之间的转移支付,缓解住房结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居民对住房的需求是刚性的,因此房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上涨之中,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很大的潜在价值和盈利性。政府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与土地征用、市场管理等有关的政策的价值,房地产市场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各地政府都出台了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但带有行政强制的政策可能会导致市场扭曲。政府的政策应该旨在化解结构性矛盾,消除不公平竞争。用同样的市场规则规范各类开发商,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得手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缓解结构性矛盾。
同时还要推行多元化融资,构建资本循环系统。企业应该从单一的银行贷款逐渐向股权、债券、信托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发展,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构建资本融通渠道和循环系统。
5.房地产经济政策取向和未来走势分析
从新国十条颁布至今,这一轮的调控已经进行了接近三年,目前我国的房价开始趋于平稳,少数城市略有下降。而在限购政策出台后,投资性住房需求也开始减少,保障性住房投资增加,调控已经初见成效。尽管如此,房价只是不再暴涨,人们期待的下降并没有出现。而对于限购限贷政策人们也是褒贬不一,房地产业健全的行业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5.1房地产政策取向——市场供求变化
①需求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以限购限贷政策为核心,从2011和2012年的数据来看,今年房地产成交量基本是负增长,但市场正在逐步回升,同时价格也在趋于稳定。同时今年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的特点表现的并不明显,消费者开始趋于理性。
②供给方面。房地产的供给要考虑到资金和土地资源两方面的因素。为了稳定增长,我国在采取略有宽松的货币政策,这至少在宏观层面不会在资金上对房地产业造成阻碍。而今年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回款一般都状况良好,有利于企业再投资的进行。而大的房地产企业融资是比较宽松的,这些都在资金层面有利于房地产开发。从土地的角度来看,由于上半年土地出让量下降,在财政压力下政府会增加土地供给。而企业融资改善后也要购地保持后续发展,今年下半年土地市场也活跃起来,所以供给方面在逐渐好转。
5.2未来走势分析
关键词: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07502
古有“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之说,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公认的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以园林、古镇而闻名全世界。苏州的园林以典雅而著称,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的古镇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有“小桥、流水、人家”意境,这些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来苏州旅游,促进了苏州旅游业的发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旅游业发展快,2011年,苏州接待入境游客总计297.75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77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196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10%,旅游业三大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在江苏省保持第一。也在2011年,苏州以高分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游客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与此同时,苏州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本文以苏州的旅游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对苏州的旅游服务贸易总体现状、竞争力水平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正确估计苏州旅游业发展状况,从而为提升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供相应的对策。
1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
(1)苏州入境游市场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旅游创汇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和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苏州入境旅游创汇规模有待提高。近年来,江苏旅游人境市场发展快速,从2001-2011年11年间,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的外汇收入平均的增长率在20%左右,除了在2003年中国受到非典的负面影响以及在2009年受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旅游市场增长率偏低外,其他年份市场增长率都比较强劲。到2011年,苏州入境游客总计达到297.75万人次,入境旅游创汇总计146997.97万美元,旅游创汇收入是江苏省的第一名。但是苏州旅游创汇收入在占全国的只有3.03%,排在北京、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天津之后,居全国城市第七名。
(2)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低下,缺乏竞争力。
为了反映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笔者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其进行测定。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指数又称出口绩效指数,经常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出口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它可以定义为一国或地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该国或地区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重,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某种商品或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其公式为
RCAij=(Xij/Yi)/(Xwj/Yw)
其中,RCA代表某类商品或服务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j国或地区i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Yi表示i国所有商品与服务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商品或服务i商品的出口额,Y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与服务的出口总额,在这里,Xij表示苏州入境旅游创汇收入。Yi用苏州历年的出口总额来表示。Xwj用世界旅游贸易出口额表示。Yw用世界总的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表示。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地区的显性优势指数RCA>2.5,表明该地区该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该地区在该类商品出口上的相对集中;如果1.25
本文测算了苏州旅游服务贸易2000-2010年的RCA指数,具体的数据见下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0-2010年间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的RCA指数每年都低于0.8,说明苏州旅游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均不占优势,其竞争力在国际上整体处于偏下的位置,从2003年开始,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指数就低于0.2,说明苏州在以出口贸易为导向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苏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没有跟上苏州出口经济的发展,相反愈加滞后。
(3)苏州人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较集中。长期以来,苏州一直是江苏的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城市。2010年,从入境旅游客源地来看,外国人游客占70.94%,港澳台游客2916%,来自外国人的客源也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日本、美国、德国是来苏州旅游的人数位列前三位的国家 。苏州与全国国际旅游市场略有不同,全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港澳台同胞占总入境人数的近45%,外国人约占55%;而在苏州入境旅游市场中,外国人占总入境人数的70%左右,港澳台同胞仅占30%左右。广东和深圳市港澳台
同胞的主要入境旅游目的地,苏州港澳台同胞相对较少,但港澳台是苏州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每年港澳台同胞人境旅游者人数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4)苏州的入境旅游是效益型的发展格局。苏州入境创汇总收入的增长率始终高于人数的增长率,2006-2011年间,收入的年均增长率高于人数增长率4个百分点,这反映了苏州入境旅游的效益好,苏州入境旅游不仅是人数增长,入境游客的平均逗留天数增加,从2007年的3.06天增加到2011年的3.22天,平均人均花费增加。
2提升苏州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1)创建良好的旅游政策环境,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要大力加强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网络,加强旅游区的公路、铁路、航空设施建设,为旅游企业自身发展、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创造更好的条件,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使其更为舒适、便捷;发挥政府的导向职能,倡导和推进国际旅行社业、酒店业开展对国的网上推广活动,大力拓展海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业信息化水平。
同时政府可以降低国际旅行社成立的进入壁垒,培育国际旅行社的成长,让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
(2)强化苏州旅游品牌建设。不管是政府还是旅行社,在对外推广中,要注重品牌建设,强化苏州是“园林之城”的概念,体现苏州旅游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把苏州的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中,做到旅游品牌发展与文化内涵协调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政策有效性 DCC-MGARCH 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加深,股票指数在近年来也呈现联动的趋势。众多研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呈现较强的股票市场联动性。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性也进一步增强。本文力求利用联动性的变化来验证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
谷耀、陆丽娜(2006)应用DCC-EGARCH-VAR模型,检验表明港市在收益和波动上都对沪、深两市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并没有表现出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李晓广、张岩贵(2008)运用回归模型表明总体上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不强。徐有俊等人(2010)采用DCC-MGARCH模型研究,认为中国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性较小,但有增强之势。
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DCC-GARCH模型在研究国际股市联动性方面的应用较多,但基本上侧重于中国与不同国际股市动态相关性的横向比较,基本没有针对于金融危机期间的变化研究。本文将弥补以此为视角,运用DCC-MGARCH模型和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进行政策有效性分析的这一空缺。
三、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实证研究结果
(一)样本数据及检验。
本文采用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上证综指、S&P500与S&P Europe 350指数对数收益率的日度数据,来分析我国股市同国际发达股市间的联动性。在分析中采用对数收益率的形式,计算方法如下:
在进行DCC-GARCH模型的参数估计前,我们有必要对数据进行相关检验。收益率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表明,数据序列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直接对其建模不会出现伪回归问题。经过收益率的自相关性检验,本文选择AR(5)对S&P500数据进行过滤,采用AR(1)对EUROPE进行建模消除数据自相关性。
(二)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分析结果。
通过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可计算出的平滑概率,可看出此次危机是逐渐加深的,而且在雷曼兄弟倒闭后,进入了危机的深处。
据此我们将所选取得数据划分为3个阶段:危机前(2006.1-2007.8)、危机中(2007.8-2009.8)、危机后(2009.8-2012.6)
(三)不同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
1、单变量的GARCH估计。
本文直接采用GARCH(1,1)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各参数的估计值都是显著的,并且各市场的波动性都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而后对残差序列用Ljung-Box Q统计量进行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残差序列进行ARCH-LM检验结果也在1%的表明均值方程和方差方程的设定都是合理的。
2、多变量GARCH模型估计。
下面利用DCC-MVGARCH 模型对中国、美国、欧洲市场各股市的相关性进行考察,这里的条件方差形式设定仍然为GARCH(1,1)形式,DCC估计的阶数为1。
从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滞后1期的标准化残差的乘积对动态相关系数影响显著。接近于1,说明相关性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同时,和具有明显的统计显著性,我们可以判断一定存在动态可变的条件相关系数。
使用DCC-MGARCH得到的时变相关系数的图,可以看出在整个样本区间,三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均表现出显著的时变性特征。分析比较后得出中国股市同国际的联动性仍然较小,远不及国际发达股票市场的联动性。
根据DCC-MGARCH估计结果,分别计算的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的时变相关系数的均值可以看出在危机期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导致美欧间股市的联动性明显升高,而中美、中欧的时变相关系数的均值在此期间却反之降低了,直到危机结束后才又回到了危机之前的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股市暴跌,各国股市联动性升高的情况下,是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同其他国家股市间的联动程度。
进一步,我们发现在2008年9月由于雷曼兄弟破产而导致的全球股市同步快速深幅下跌时期,三组市场间的联动性都在这一时期突然升高了。不同的是,在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救市计划后,我国同欧洲和美国的联动性迅速重新回到了较低水平,而美欧之间的联动性却在此之后一直维持的较高水平直到危机结束。这进一步印证了前面的观点: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减少国际股市对我国股市的冲击,减弱我国同国际股市联动性。
四、结论
本文通过不同时间段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联动性的研究,发掘中国股票指数与国际指数的相关规律,力求利用这种股票市场联动性变化的来度量我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采取的宏观经济救市政策的有效性。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以稳定国内股市的角度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对我国股市同国际股市的联动性影响十分明显。
根据本文的结论在受到较大外部冲击时,金融监管当局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以减少国内市场波动,稳定国内股市,使股票市场保持正常的筹资功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