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

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

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用户体验;可视化设计

1 智慧城市与移动互联

智慧城市以五W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为基础,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通过集合技术在城市的各个系统工程中发挥智慧化建设,从而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智慧城市是促进民生建设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它既是当下城市化发展中的高阶段,又符合成为“美丽中国”展现概念的新载体,它已成为城市发展推动的引擎。同时,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它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的规划、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可对城市各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最终实现市民高品质的生活。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的推动下,智慧城市所涉及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包,其中移动互联网是智慧城市的“神经”,它具有移动化、宽带化、融合化、便捷化、可定位化、实时性等特征,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最佳实践载体,是智慧城市首当其冲的环节。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呈现出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捷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必然会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移动应用服务。目前,移动互联网已快速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则更需要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居民和企业提供随时随地、无缝的服务。一个城市的核心移动应用平台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争相发展目标。丰富的信息化服务可以拓展信息化应用的时空范围,无论学习、娱乐、购物、支付还是基于位置的服务,丰富多彩的移动终端应用和商业模式都已日趋成熟,作为三要素之一的移动终端,App的形式已被广大用户接受,通过App的日常化使用并推送其他业务,是移动领域全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领域全业务的发展势必随着信息的扩张而递增,那纷繁复杂的数据会让我们越来越无所适从,用户很容易迷失在庞大的数据中。从信息传播的本质角度来看,信息的可视化是一种数据形式的转化,传统的二维信息被转化为可视的三维信息,进而增加信息的可读性,降低信息的接受门槛,成为现代信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2 信息可视化设计

2.1 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可视化的合理性

信息可视化,旨在把数据资料以视觉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将数据与设计结合起来的图形,是有利于简短而有效地向用户传播信息的数据表现形式。因此,立足于智慧城市的信息行业的发展实际,应从图形设计角度出发,将可视化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视觉的方式让信息易于理解。使真实的人通过与智慧城市形态上相连,构造真实的现代生活方式。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智慧城市的可视化设计的合理性已经成为触发用户黏性的关键,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信息的可视化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信息现象,是从抽象形态到具象形态的转变。从设计学角度对信息可视化进行分析,其实质是信息的内涵本质能否得以保留,是说故事的一种手段,但是外在表现形式上以比较适当的方式,实现了对数据信息的分析之后,能够让数据与信息之间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播,让复杂难懂的数据易于理解。同时为了能够让数据信息更加易于用户的理解,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采用图形、媒介等形式,对信息内容进行分解与翻译。从而实现以信息为主导的可视化设计。

在用户与信息之间的可视化空间范围内,我们的生活一直被多种多样的信息包围着,有些信息是有效的,而有些信息是无效,大量的信息使得人们在信息的理解和选择上陷入徘徊,对于信息的可视化能否有效地帮助人们走出无效信息产生的交流,需要凸显隐性内容和接受之间实现用户与信息能有效传播,是重新定义信息可视化的视觉设计方式,这将给设计师面临信息的一次挑战。

2.2 可视化设计中的视觉转化

智慧城市大数据的信息可视化图形设计中,视觉转化成为设计的首要任务。文字表达向着图形表达中转化,就是一种完成了图形设计的视觉转化最直观的类型。将比较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用户比较熟悉的符号,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地传递给用户。视觉转化实际上是一种创意行为,是通过信息采集到清晰的信息逻辑架构搭建的创新活动。然后在可视化的载体上实现需求。

因此,数据加上一个故事并通过设计图形来呈现就等于可视化设计。App 应用中的信息视觉语言就具备这样表达的规律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信息图形的表达;第二,信息符号的表达;第三,信息视觉设计的表达。进行可视化之前,需要从一个问题开始,弄清楚进行可视化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讲什么样的故事,以及你打算跟谁讲等问题。比如一周天气的变化情况用怎么样方式呈现出来。

故事的背后一定需要数据的支撑,并且有对数据处理的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的处理,把它们整理成数据表,找到合理的逻辑关系,将这些数值转换成视觉结构(包括形状、位置、尺寸、值、方向、色彩、纹理等),通过视觉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例如,将高中低的等级转换成红黄蓝等色彩,数值转换成大小。将视觉结构进行组合,把它转换成图形传递给用户,用户通过终端进行人机交互。通过多次迭代,最后,我们选择一些好的可视化的方法。

信息图形的表达,可视化能够以图的形式为载体通过对图形的合理选择、实现图形的真实运行场景到排列次序。在这个环节中,信息感召力突出,实现了语境与文字之间的联系。

信息符号的表达,其符号特征能够是平面或立体,固态或动态等形式,目的就是能够让信息更加的明确和简洁,以符号的特定含义,增加图形的魅力。进行符号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增加信息的象征性,进而能够让信息更加的流畅。因此,图形设计中的符号设计是信息可视化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载体,是用户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方式。在实际的信息化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在有限的图形中,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有序化处理,从而消除文字信息所带来的视觉障碍,实现有形的图形中蕴藏着无形的信息资源。

信息视觉设计的表达,是指直接信息的视觉图形转化,也就是根据信息所要传达的方向,通过设计师的直觉引导,进行创作,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之间的分析,进而得到比较直接且清晰的信息传达方式。例如,在城市地铁电子路线图设计中,为了向人们展示比较完好的地铁线路,在实际的图形设计中突破了传统图形设计中的比例尺的束缚,对空间的位置以及站点之间的距离进行简化。忽视了地铁站点之间的真实距离,采取类似间隔的形式,实现不同站点之间的标出。在不同地铁线路中的设计中,采用不同颜色线条,作为线路的区分,并用加粗的点来表示换乘站等等相应的设计方法。在以上例中的所用的线条、颜色以及加粗点都是直接图形设计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信息设计就犹如一个好的故事,并且有大量的情节可进行描述,以图形的方式加上一些设计的引导,就构成整个数据信息的可视化。

2.3 可视化设计流程

另外,一个好的流程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可视化的设计流程主要有分析数据、匹配图形、优化图形、检查测试。

首先,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分析我们要展示哪些数据,对所要表达的信息中的功能要素、相关重点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便对信息的内容进行理解,然后根据信息表达的需要,进行合理化提取。一方面要实现图形设计的功能,另一方面实现信息的良好表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常对城市的公共场所中卫生间男女符号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师对男女表象差别进行分析,对信息进行良好处理之后,应用到实际中,对数据信息进行翔实的传递。

其次,我们利用可视化工具进行预设,图形视觉要素的选择主要是依靠视知觉来实现,人的视觉能够对某一事物产生综合反映。例如,进行北京雾霾这样一个主题的视觉设计,要利用雾霾天气最为直观的视觉体验进行图形表达,这样我们可以以灰色为作品背景,伫立着一个暗色的站牌,上面写着“北京”,在这两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中,人们能够马上想雾霾的景象,不需要多余的文字来赘述,雾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跃然而出,然后能够使用户陷入带着口罩的场景中,这些信息都是人们通过简单的背景颜色能够联想到的情境。图形设计原则,需要以实际为基础,不能脱离体验,增加人们对图形的联想。

3 结语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使用信息可视化的方法来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在信息可视化与大数据时代中,通过视觉设计使智慧城市的各种服务更贴近用户。加强城市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对信息可视化的视觉转化进行研究而不断深入的。将图形视觉转化分为信息视觉表达、直接信息的视觉转化以及间接信息的视觉转化是智慧城市发展必然要关注并实践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郑杨硕.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 胡小妹.信息可视化设计与公共行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

[3] 聂自超.城市形象系统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5.

[4] 迈克尔・巴蒂,安德鲁・哈德逊-史密斯,陈宇琳.城市设计中的可视化分析、智慧城市与大数据[J].城市设计,2016(03):6-15.

[5] 潘慧.城市设计的数字化生存[D].吉林建筑大学,2015.

[6] 方学兵.人机界面信息视觉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范文第2篇

从服务和满足家庭、社区需求出发,通过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减少家庭、社会的能源消费开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能源资源需求的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比如通过用电量、燃气、用水量的可视化图像或数字表达提醒人们节约使用;利用太阳能、甲浣气体、地源热泵发电,开发储存转换系统供应家庭生活应急用电;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帮助人们选择更节能的出行方式等。

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日本国土狭小而人口众多,如何“以人为核心”在仅有的国土面积中容纳更多人口和经济活动,成为日本政府和企业探索的课题。日本作为尖端科技研发前沿国家,对智慧城市的探索虽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日本的智慧城市建设,很多技术直接针对家庭和人的生活习惯,与人的需求贴合紧密,生活实用性较强。比如,采用能源消耗可视化软件,方便需求管理。通过卡通冰块面积的变化显示家庭总用电量,很直接,小孩子都可看懂;通过智能操作系统,实现离开房间后可自动断电,3秒内自动启用,外出状态下也可提前调控空调。

包括丰田、松下电器、日立、东芝集团、三井不动产等在内的民营企业,在日本能源资源紧张和能源价格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基于自身专业技术,均以开发减少能源资源节约的综合智能解决方案为重点,综合考虑降低成本、实现多样性选择,服务家庭社会需求。比如松下电器在腾g市打造的可持续智能城市,丰田汽车在丰田市内打造智能低碳示范小区,以三井不动产为主要代表打造的柏之叶智慧城市等等,均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推动的系统性智慧项目。在柏之叶智慧城市,通过智能终端系统,可以将每个家庭、每栋楼、整体社区的预测用电量和实际使用量信息及时传递给业主,便于家庭和社区的自我管理。对于节约用电量超过一定标准的家庭,按照节能分值发放可兑换社区内商店的地域贡献积分,由此提高了居民节电的积极性。

在柏之叶市提出的智慧城市三大建设理念:环境共生,健康长寿,新产业创造。并细化出地域能源一元化管理、低碳型交通体系、地区医疗养护网络、创造个体价值的社会参与、开发个人创业空间等9大具体应用主题,充分体现了政府、企业和社区在环保和公共安全方面的关注、居民在个人健康和创业的利益诉求、学术研究机构对研发空间的需求,这些信息为开发企业建造有吸引力的城区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使得智能城市的概念从低碳、降低能源消耗转向更多的社区服务内容。

建设数字化社会的战略

日本“智慧城市”概念最早由东京大学前校长小宫山宏提出。他认为,城市正在越来越庞大,各种都市病层出不穷,比如人满为患、垃圾围城、交通拥堵等等。在小宫山宏的努力下,“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步受到重视,并得到了政界的关注。

日本政府于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生产和生活之中。

从政府层面来说,“I-Japan”战略的主要关注点在政府治理电子化、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方面,在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的同时,对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方面进行积极尝试。

在转变城市发展观念的舆论推动下,日本企业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例如日本最大汽车生产商丰田公司率先提出“智能化高速公路”设想。在这一设想中,车载信息终端器可以利用外部信息选择最佳行驶方案,从而达到节省油耗、节省时间的目的。日本松下公司也提出利用光纤技术武装城市,推动实现智能家庭、智能学校、智能医院等等。

以人为本、节约能源

目前,在日本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积极努力下,日本已经在部分城市建立了智慧城市试验田,并初具规模。在不断的探索中,也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智慧城市模型。

日本发展智慧城市,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以人为本”,通过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率,实现健康和便捷的生活。例如日本开发了一种卡通冰块,用其面积的变化反映家庭用电总量,简单易懂;再如研发出可以实现在人离开房间后自动断电的智能操作系统,以及利用IC磁片人体感应器控制办公位空调温度的调节系统等等。日本政府和企业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较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节约能源的理念。

在位于日本首都圈东侧千叶县的柏之叶地区,环境共生、健康长寿和新产业创造是该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理念,并细化出地域能源一元化管理、低碳型交通体系、地区医疗养护网络、创造个体价值的社会参与、开发个人创业空间等九大应用主题,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从低碳、降低能耗扩大至更多社区服务。

据介绍,到2030年,柏之叶智慧社区将扩大至城市规模,其中各个建筑都将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并在市内安装蓄电装置。与此同时,市内每个家庭和企业办公室内部都将安装大小如平板电脑一般的智能终端系统,可以将每个家庭、每栋楼甚至整个小区的预测用电量和实际使用量等信息传递给总控大楼。

以民营企业为先锋

日本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民营企业为急先锋,注意整合多家企业发挥综合作用,并利用市场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政府改善管理。 丰田、松下、日立、东芝、三井不动产等民营企业都对智慧城市概念很感兴趣,同时也都着手智慧城市的创建和探索。

不仅如此,日本IT企业为构筑智慧城市而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的动态也日趋活跃。例如富士通公司与福岛县会津若松市、日本IBM公司与秋田县秋田市、伊藤忠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与福岛县岩城市等,而这些合作也都立足于地方政府为改善震后城市面貌和电力情况而制订的具体计划,符合政府和企业的双方利益。

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范文第3篇

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1.2智慧城市的内涵

1.2.1 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基于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对城市物理空间的全面、综合的感知,动态的获取城市的各种信息,对城市核心系统进行实施感测,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

1.2.2 更深入的整合,更协同的运作

通过城市“三网”融合,再加上物联网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多元异构数据(多参考系、多语义、多尺度、多时相等)的整合,构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1.2.3 更多样的服务,更积极的创新

智慧城市所构建的服务,是一种新的提供服务的体系结构,对所感知到的海量数据能够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挖掘与延伸,为人们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化服务。同时智慧城市给了政府、企业、个人更多的创新的机会,鼓励在智慧城市提体系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明前进提供不息动力。

2.智慧城市实现的关键技术

2.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对物理世界感知、识别并控制。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应用层在对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在各行业的应用。

图1

2.2云计算

2.2.1云计算的定义

现今,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2.2.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特点如下:(1) 超大规模(2) 虚拟化(3) 高可靠性(4) 通用性(5) 高可扩展性(6) 按需服务(7) 极其廉价2.3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关系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其在各个行业、各个小地域的应用互相隔离,不能形成城市范围的一体化协作平台。究其原因除,社会经济层次上的困难外,主要是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中间件接口,以及各部门、各行业应用融合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存储和计算的压力,而云计算技术为后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3.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体系

3.1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3.2智慧城市综合体: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国内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4+1体系”(图2),已在城市综合体智能化天津智慧和平区等智能化项目中得到应用。

图2

3.3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此类项目已有实际案例,天津市和平区的“智慧和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

3.4智慧安居服务体系。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

3.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

3.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

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

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

4.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技术和金融的创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法规,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但是发展智慧城市要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炒作概念。希望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通过城市的智慧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幸福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和谐城市的时代。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安防集成;智慧城市;创新应用

由于近几年来交通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道路拥挤的问题变得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相应的阻碍,因此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这种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在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道路拥挤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进一步实现交通行业更加智能的发展。

1 智能交通集成现状特点

1.1 智能的信息感知

1.1.1 卡口智能抓拍:卡口摄像机前端高清抓拍机集视频采集、视频处理、车辆信息识别等核心功能于一体。

1.1.2 违章自动检测:电警摄像机内置具有车辆违法检测、识别可对多种违法行为进行检测和记录,同时具备通行车辆抓拍和记录、全天视频监控录像、交通参数采集等多种复合功能。

1.1.3 人脸抓拍比对:高清人脸抓拍服务器内嵌人脸抓拍算法,可对图像中的人脸进行自动抓拍和上传,建立人脸信息数据库,提供黑名单预警、人员布控、人脸检索、大库比对等智能化应用。

1.1.4 智能分析处理:智能运动跟踪、高清视频拼接、视频智能分析等多项智能应用技术,变被动式监控为主动型防范,大幅提高视频使用效率。

1.2 强大的实战应用

1.2.1 可视化图上作战:依托公安PGIS系统,实现人、车、物的轨迹刻画和案件线索分析,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同时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

1.2.2 实战化视频应用:融合视频标注、视频摘要、智能排查、浓缩播放、图像增强、图像编辑、万能播放器等多样化的智能工具.提高视频侦查的工作效率,缩短反应时间、减少人力耗费。

1.3 指挥调度

1.3.1 线上线下“双巡防”模式:建设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出城有卡口、城中有岗亭的指挥巡防模式,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大幅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1.3.2 “可视化”贯穿指挥全过程:以PGIS地图为载体,将时间、空间有机结合,实现报警定位为可视化、街面警力分布可视化、警力现场处置可视化、处警过程可视化。

1.3.3 “一键三能”缩短响应时间:支持快捷操作工具,一键快速布控警力,一键图上点击通话、一键警情同步,实现了指挥的扁平化,大大缩短了指挥调度响应时间。

2 智能交通集成在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

在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只会城市中就需要相应的智能交通的参与,这种智能交通的参与会使得城市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而且在现在智慧城市的扩大过程中,相应的监控系统和高科技技术的增长仅仅只依靠人力管理是根本不行的,因此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智能交通。通过高科技的手法对交通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智慧城市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且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技术向实用性的跨越,实现监控与相应卡口达到统一管理模式。对汽车的搜寻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号牌输入就可以找出该辆车的行驶记录,这种做法对公安机关追查相应的车辆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这种技术手段除了这一项作用之外还存在相应的特点,在这里笔者对这项技术手段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2.1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总的来说使用相应的智能交通的最大受益人就是进行侦查的公安机关,而且这项技术手段在进行相应的公关机关的侦查中除了有效的监督之外还可以对设备的异构、软件和数据进行相应的兼容,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小投入大收获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进行相应的多样化接口的输入会让输出,使得这项技术手段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功效。另外对兼容性的体现也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相关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对相应数据库的对接、异构平台的对接和不同厂家的硬件进行对接。在三个方面最根本的功能和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监控手段对相应的信息、第三方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接,另外对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设备还需要适当的方法建立一套统一、可扩展的体系,从而实现最大的兼容性。

2.2 具有开放的扩展性

前文中所说的与相应的异构平台进行相应的对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内部进行相应的集成处理。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在于进行相应的侦查工作时能够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特殊的要求特殊定制,从而进一步为公安交警部门实现优秀的实战平台。

2.3 数据深层信息研判

由于把我国拥有汽车的数量比较多,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系统需要进行研究的数据非常多,不仅如此还需要从众多的数据中找出相应的风险,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还需要为相应的侦查工作提供研判分析数据而且系统通常使用卡口和监督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使得为各个部门的侦查工作提供有力的线索。

2.4 GIS系统的应用

通过电子地图可实现对布控报警的迅速定位以及对特定车辆的轨迹分析。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管理,操作界面直观方便,能从广泛意义上来实现对前端设备的信息誉里、了解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又游旨定设备进行参数配置等一系列的功能,可操作性强,便于灵活地调度和跟踪,处理报警言息等。

2.5 贴近实战的管控业务

通过与三台合一系统集成对接,实现了接处警业务,并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查询定位警力,实现快速高效派警,实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可以控制事发地点的信号、诱导系统,已实现交通疏导。针对重大事件,平台提供特勤预案业务。制定特勤路线(区域),执行时会自动联动路线(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有效的监控周边情况,并实现交通的畅通。

2.6 交通诱导系统

诱导主要为交通指挥人员实时提供各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状况,例如:路段的拥堵状况、信号灯状态等。这些信息能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和处理预案,并通过由广播电视媒体和前方交通诱导显示屏及时信息,告知路面驾驶员和行人,进行有效的交通疏导。

结束语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相应的智能交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在很大一方面是由于现在交通设备的不断增多和相应的道路容易发生堵塞而设立的。而且在很大程度来说进行相应的只能交通能够使得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交通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而且还能在一定的角度上为现在社会上通过道路犯罪的案件进行破除,从而更好的促进相应的智慧城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勇.赴美国学习考察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16(1).

智慧城市可视化管理范文第5篇

“地理信息测绘转型发展中,测绘的基本要素没变、法律法规没变、组织结构不需变;变化了的仅仅是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时间点变为时间段、由测绘地表形态变为监测地表变化、由提供测绘成果变为报告监测信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春峰说,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是相对静止的,智慧城市更强调地理信息的动态化和对时空数据的表达能力。在智慧城市中,地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提供数据采集和展示,更是实现整个系统价值的关键。

智慧城市三大挑战

“十一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形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立项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目前已经从早期几个试点城市发展到遍布全国的200多个城市,湖南、湖北、宁夏、海南等省区还将数字省区纳入“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发展战略。同时地理信息系统还纵向延伸到各行各业的应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都已经内嵌了地理信息系统。

然而,地理信息仍有空白需要填补,还应与物联网、云计算进行更紧密的融合。8月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展研究中心“智慧中国”课题组对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调研发现,许多物联网示范应用尚未融入测绘地理信息的空间显示、智能分析和管理功能。比如,在水生物疾病远程会诊、水质在线监测等的数据分析与管理中,大都还基于数据报表或文字信息,并未加入地理信息元素。

此外,即便是地理信息应用得比较深入的领域,跨行业之间的信息交互也并不充分,难以让信息综合产生更大价值。

一方面,物联网使自动获取的信息日益增加,从信息洪流中筛选有效信息必须让信息有序化,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依赖地理空间系统,作为有可能让系统之间“对话”的基础架构。以北京市政务信息图层共享服务系统为例,它免费向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开通共享服务,整合航空及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供医疗机构、科研院校、体育场馆等几百个图层信息,极大增强了共享交换平台的共享服务能力,是全国首个在超大型城市内实现网络环境下跨行业、跨领域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系统。

而另一方面,强化行业间的合作,还必须完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地理信息标准化,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提供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

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展研究中心指出,智慧中国对地理信息带来的挑战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生产模式的挑战,由于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的集约性、现势性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建立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模式;二是对内容的挑战,仅仅依靠原有的地理信息数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还要生产更多数据,加工具有智慧功能的地理信息;三是服务形式的挑战,单纯的数据提供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在整个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后,更多提供平台服务,包括网络服务和定制服务。

从地图到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在第一阶段仅仅是提供可视化地图;在第二阶段是与智慧城市的各项业务相容,比如城市管理、商业分析等;第三阶段,地理信息将支持顶层决策,而这也是评价一个城市是否真正“智慧”的要素之一。

对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表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智慧”就是要洞察城市的强项和弱项,明晰城市发展的方向。而“测绘在其中要承担的,就是先让地理空间智能化,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的决策”。

据了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此已经开始做战略层面的布局,值得关注的是“地理国情监测”和计划推出的“测绘地理信息云”。

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署名文章,称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国情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

而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应注重结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平台为专业用户提供调用平台服务的浏览器端二次开发接口,开发适应各行业地理国情监测需要的应用系统,构建如综合防灾减灾、电子政务和社会经济信息统计等方面的专题地理信息服务。这也是测绘地理信息云能够重点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