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突发事件处置案例

突发事件处置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突发事件处置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突发事件处置案例

突发事件处置案例范文第1篇

上述条款针对的是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此类案件的性质很容易与土地侵权案件相混淆。对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的案件的处理程序,大致形成了两种观点:1.认为只要涉及权属争议,就应一律遵循上述规定由政府先行处理,对于原告的起诉,要么不予受理,要么受理后驳回起诉;2.认为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和土地侵权案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案件,应当根据当事人对涉案土地所持证书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地全部适用上述条款。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特举以下两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1:1999年3月,依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被告某市人民政府经过地籍调查,将一块土地确定为国家所有,并将其使用权确定给了本案第三人某村食品站,并为其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2002年初,原告某村民委员会提出了异议,认为原告才拥有该土地所有权,被告将该土地确定为国家所有不能成立,其为第三人颁发的证书应予撤销。被告答辩认为,未经政府先行处理,原告即提起行政诉讼违反法定程序。

案例2:1988年4月15日,某汽车厂在荥阳县土地管理局领取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盖有荥阳县土地管理局印章,未盖县人民政府印章。1992年4月,某汽车厂扩建厂房,使用了属于其土地证范围内的2.4万多平方米的土地。

1995年1月12日,原告某铁路分局依铁路用地图向荥阳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局申请并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盖有荥阳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专用章,土地面积453.96亩,包括了被告某汽车厂扩建厂房所用的上述2.4万多平方米土地在内。

1995年9月29日,原告向某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交纳土地使用费、恢复土地原状。

被告某汽车厂答辩认为,双方的争议属土地使用权争议,应由土地管理部门处理,重新确权。

案例1的审理结果是:人民法院没有支持被告的主张,未将案件交土地管理部门先行处理,而是直接对案件作出了实体判决,撤销了原证书,限定期限要求政府重新确认权属。当事人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案例2的审理结果是:一、二审法院均没有支持被告的答辩观点,未将案件交土管部门先行处理,而是直接对案件作出了实体判决。后高级法院提审,撤销一、二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起诉,将案件交土管部门先行处理。

表面上看起来,两个案例都是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的案件,但两个案件的性质及当事人持有证书的情况截然不同。

首先,从案件性质上看。只有一方取得证书、其它方认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提出异议的情况,性质上已经属于土地侵权案件,而不是单纯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了。所谓土地权属争议,是指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同时对未经确权的同一块土地各据理由主张权属,根据各方理由难以解决的土地权属矛盾。此概念只提到双方都没有证书的情况,双方都有证书的情况也应归属到该概念中去。此类案件应适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由政府先行处理。

而土地侵权案件,一般指一方已经进行了土地登记,领取了土地证书,其他人以各种理由和形式占用或进行干扰,影响权利人对该土地的正常使用。从已获得证书的一方讲,侵权之诉是民事案件,他可以要求排除妨碍,法院当然可以受理,这不是本文的着眼点。从没有获取证书的一方看,他有理由说政府的颁证行为侵犯了他的权利,至于是否真正侵权,要由法院实体审查来解决。因此,他可以申请撤销该证书,等法院将权利状态恢复到双方都没有证书的情况下,再以第十六条规定的土地权属争议的解决方式来获得处理。

其次,从当事人持有证书的情况上看。案例2中,原告与被告都先后取得了有权机关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书,且被告证书中的地块包容了原告证书中的地块,等于在一块土地上设定了两个使用权;案例1中,第三人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证书,原告并没有相应土地的使用权证,也就是说,一块土地只设定了一个使用权。

案例2中,行政机关的行为明显违背了物权法上的一物一权原则,其行为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当事人双方发生争议是必然的,结果也只能是其中的一方最终获得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必动用司法资源,行政机关完全应当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即先行处理。当事人对处理结果不服,可以起诉。此外,还有一种双方都没有证书的情况,这种情况无甚争议,因为不交由政府先行处理则无可诉之行为。

突发事件处置案例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ation of the emergency nature,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emergency handling and the participants' coordination,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needs of the depth of cas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uperiority and the basic means of representation of expressing the emergency by ontology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process of ontology development.

关键词: 突发事件;案例;知识表示;本体

Key words: emergency;case;knowledge expression;ontology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176-03

0 引言

突发事件案例是应急管理领域宝贵的资源,近年来案例库的建设也得到了发展,但总案例的形式仍然是以文本的形式为主,尽管从纸面迁移到了计算机系统中,但本质上并无太大变化。因此对案例的利用仍旧停留在简单和混沌的状态。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案例所蕴含的信息和知识加以剖析,准确锁定案例知识的表示方法,为基于知识管理的案例库建设奠定基础,这对于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促进案例利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 突发事件案例知识表达的诉求

所谓知识表示就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与知识关联起来,突发事件的内在机理、现有的技术手段及其发展趋势,案例知识的应用预期等因素决定了知识表示策略和方法。

1.1 突发事件的性质易变及发展演化的多变性

根据发生概率的大小以及危害程度,可以将事件分为干扰、危机和突发事件三种情况,三者之间往往存在逐级转化的关系,可以看作事物发展过程中性质不同的三个阶段,在应急管理的业务中,分别对应不同的工作机制。图1示意了干扰、危机和突发事件的性质变化机理。

突发事件的发展和演化体现出了过程的复杂性。

突发事件的发展指的是事件的影响在程度和范围等不同层面的扩展,从程度上讲主要是指事件对承载体的破坏能力和破坏程度的增强,从范围来讲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突发事件的演化是指事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性质、类别级别,物质及化学形式,范围及区域等要素变化过程,表现为蔓延、转换、衍生和耦合四种形式。

蔓延和转化都是事件随着自身的发展而产生了新的事件,不同之处在于,转化是指新旧事件之间存在着一种接续关系,新的事件产生时,它的前导事件已经消失。蔓延则是新旧事件并存。

衍生是指某一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突发事件以外的因素而导致后一类突发事件的发生。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剧。

突发事件性质易变及发展演化的多变性和非线性,对知识表示的完备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突发事件中参与者的组织与协同的复杂性

我们国家的应急组织体系是一个纵横结合的联动网络体系,在具体的突发事件处置中,参与的人员和组织可能来自不同的系统和层次,形成具有共同目标的行动体。面向突发事件,它们会形成新的组织结构,如矩阵式的组织结构:纵向形成按职能划分的专业组织,横向上以突发事件的当前任务为驱动,组成行动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规模和程度,这些组织的规模和联结程度会有很大的区别。在处置工作中,必然还会涉及到工作职责的分工协调,应急资源的调配权限的分配及其实际运行状态等诸多问题。

参与者的组织协同的复杂性,要求知识表示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能够很好地表达各种形式的关系和约束。

1.3 案例和案例库的深度应用需求对知识表达要求

可以预见,突发事件案例应用将继续得到拓展,其中案例对于应急决策支持是一个研究热点。

基于案例的推理(CBR)是应急决策支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的思想就是从记忆或以往案例库(Case Base)中查找与该新问题相同或最为相似的源案例(Source Case)。对众多案例进行同异比较,判断新发生的问题与以前发生过的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关联性,调整以前的经验和方法,用一些可量化的方式,形成支持方案。这一过程需要案例的表示具有规范性、共通性,从而才能够通过相似性计算提高匹配准确度。

此外,案例在应急管理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也有了更深入的应用,其共同的特征是将案例中的事实等显性的知识所蕴含的隐性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提炼出来。这就要求知识的表达方法要具备相应的表述隐性知识的潜质。

2 突发事件案例的知识表达原则

根据上节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在选择知识表达方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案例表示方式能够与应急案例专有的知识构成相匹配,其要点包括:

1)案例的过程化表示,突发事件本身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人们的应对过程构成了突发事件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信息系统中可能会采取工作流等方式来表示和处理。知识表示方法要对此有好的支持。

2)案例的层次性和多粒度表示,案例本身可以从不同的粒度来进行观察,一个大事件可能分解为若干小事件,原子事件可重构为新的事件。因此要求表示方法能够有灵活的粒度变化和组合管理能力。

3)案例的演化关联表示,案例的蔓延、转化、衍生、耦合使得案例之间构成了关联关系,表示方法应具有表达演化关联的能力。

②案例表示的可扩展性,能够汲取新的认知。表示方法在核心稳定的前提下,具有纳新变更的机制。

③案例的表示要能够与现有的、可以预见的信息技术处理方法相适应,表示的模型能够方便地以计算机数据库或文件系统储存,能够支持高效便捷的查询检索。

④案例的表示能够方便转换支持机器理解,要能够在语义层次上达到统一,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供条件。

⑤案例的表示能够方便地转化生成友好的人机界面,使领域专家、应急专业管理人员易于理解使用。

3 突发事件案例的本体表示

目前知识表示方法已有多种,如谓词逻辑、语义网络、框架、面向对象、本体等。它们各具特点,同一种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示法,不同的表示法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何绍华、马创新等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主要从知识表示方法对知识本身表达的完备性、表示方法的机器理解和实现难度、使用者(人)对表示方法的理解的难度三个大的维度进行评估。结论认为,本体表示方法在知识表达的完备性、用户理解、机器推理等方面表现较其他的方法有优势,该方法的主要的缺陷则表现为实现难度较大。本文认为本体方法的这些特性适合作为现阶段突发事件案例的知识表示方法。

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本体被引入知识表示领域,用来表达人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知识的共同理解,描述其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论的基本元素是词汇(term)/概念(concept),转而构成同质化的类(class)和子类(sub-class),然后各个类和概念之间加入了适合的关系(relation)后,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本体。近年来,本体被应用于信息与知识的表达,本体模型具有开放、可伸缩、长于描述语义关联的特性,能够有力的支撑应用领域知识的共享与重用,具有显性化隐性知识的能力。

以过程表示为例,ISO国际标准组织PSL,它是一种描述语言和本体,其扩展集的元素可用于描述具体应用和实践中的过程,包括事件的执行树(Occurrence Trees)、子活动(Subactivity)、具体状态(Discrete States)、原子活动(Atomic Activity)、复杂活动(Complex Activity)和活动执行事件(Activity Occurrences)。这些描述的机制对于案例活动的表述清晰准确,容易与本体化的应急预案作比对,可以抽取过程复用,在应急决策支持中形成新的处理方案。

本体对于本文提出的突发事件案例的知识表达原则大都有较好的支持,限于篇幅,对本体表达案例知识的其他特性不做展开探讨。

4 突发事件案例本体的开发和应用过程

采用本体作为突发事件案例知识的表示方法,在实践中其核心的工作是开发案例本体,一般由应急领域专家和本体工程师协作,从应急领域的知识、以及各种形式存在的案例资料中,按照本体开发的标准过程,抽取术语、概念、关系,构成案例本体。

图1为采用本体表示法开发的案例本体的局部,案例本体采用形式语言OWL描述,此处以UML作可视化展示。

案例本体形成之后,各种来源、形式和结构的案例资源按照案例本体的规约,通过注释、格式化、形式化等整理加工,形成本体化的数字化信息,存储于数据库系统中,作为后续应用的数据基础。

5 结论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以本体作为突发事件案例知识的表示方法,对于案例知识的表达、案例知识共享以及基于案例的决策推理均能够有较好的支持,案例本体的开发工作量巨大,在具体过程中尚有大量的细节问题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清,等.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2011,1.

[2]刘建炜,燕路峰.知识表示方法比较[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3):242- 246.

突发事件处置案例范文第3篇

一、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主要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表示城市相关人员利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阶段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涉及各个专业,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第一,涉及专业较多。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涉及网络运行、协调和电务等多方面内容,由于技术、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难度。第二,突发事件较多。除了人为因素外,自然因素如地震、暴风雨等也是造成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第三,人流量大,疏散较困难。

二、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分析

(一)应急处置辅助决模型和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较复杂,为了保证各种事件发生后可以快速做出判断,必须对日常发生的案件进行处理分类,获取案件经验。案例式推理(CBR)是一种人工决策技术,可以应对突发性事件,本文利用该推理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决策系统。

(二)功能模块分析

从事件发生应急处置的流程来看,必须在构架好案例库以及预案库的技术上对事故新型进行处理,实现相似安全匹配,并对功能模块进行评估。

第一,预案库。预案库主要管理应急事件中的纲要性文件,可以将其作为资源、人员和组织机构等多种数据结合的设备。该应急预案主要以纸质形式储存在预案库中,可以细化流程操作,给决策者提供参考。第二,案例库。案例库储存了各种历史案件,是应急处置辅助据测系统的核心,可以详细描述案例。第三,规则库。规则库中包含了各种突发事件的规则,进行同类事件比较分析。规则库经常利用Rules=二元组形式表述,可以展现各个元素条件和结果。第四,事故信息处理模块。在事故发生后,可以利用事故处理模块对后续事故处置方案的精确性和科学性进行判断。保证了事故处理的精确性,用户可以根据事故信息发生后系统的时间性质和级别,判断完成应急案例和检索范围检索,缩短相应时间。第五,案例检索模块。该模块可以利用匹配检索等算法将与目标事件较相似的案例集合在一起,对案件进行归类。现阶段经常利用欧式空间距离判断最近邻算法,以目标树算法为主的决策树算法和神经网络启发式算法。案例匹配与案例检索准确性以及算法的精确性具有很大联系。第六,案例评估模块。本文利用CBR技术内部思想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案例评估模块中可以体现CBR自学习特性。完成突发性事件处理后,决策人员必须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评估、分析、总结并进行归档处理,保证案例库具有价值的安全全部保存在案例中,并不断对其实施补充和完善。

三、系统内部核心技术

(一)推理技术

历史案件是进行城市化轨道交通管理时对现有事件处理的参考文件。在人工智能化领域中,CBR技术比较符合应急决策处理特征,可以将此技术应用到历史案件检索和复用中,对应急决策效率提升具有很大作用。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类型较多,而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CBR本身又不具备演绎功能,导致CBR技术处理方案与实际案例存在很大差异,风险较大。

(二)分析案例和预案

应急案例和预案可以将历史事件处理方案转变为计算机系数应用到系统中,对系统工作效率和处置方案的正确性具有很大影响。

第一,案例表示。案例可以表示为:case::=。ID为案例编号;N表示案件名称;A表示案件属性;S表示案例解决方案;V表示案例有效性,可以记录案例发生次数和有效次数。第二,预案表示。经过对大量案例分析发现,完整的应急预案必须包括过程、信息、功能、资源和组织等五大维度,可以形成有机结合体,是预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IFdo形式等描述。

(三)案例检索匹配

第一,符号属性。事故类型、事故地点等属于符号属性,数据类型为char,只有划分清楚事故类型和事故发生地点等的关系,才能定义出符号属性。第二,确定属性,可以根据相似度运算确定,可利用海明距离公式演化相似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确定数型属性之前,必须确定取值范围。第三,模糊数型属性。模糊概念属性由专家决定,可利用面积法对2个模糊属性间的相似度进行计算。

四、系统实际应用

目前该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中的日常运行管理中,主要对日常变化情况进行监控,保证了信息质量,提高了突发事件处理效率。该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广东铁道总公司运行中,均取得了显效效果,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突发事件处置案例范文第4篇

2018年度,在XXX正确领导下,XXX为落实上级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有效提升了XXXX应急管理水平。现将2018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情况如下:

(一)积极组织监察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XXX2018年度安全专项重点工作之一。今年XX积极组织辖区内应急监察员参加法律和业务复训,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类应急指挥人员、专业技术骨干、一线处置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培养应急监察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我局组织辖区内30余人参加北京、杭州应急监察员初始培训,为XXXX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人员基础支撑。

(二)开展海空跨界合作联动,提高应急指挥协作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华东地区涉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和民用航空安全保障能力,今年XX与XX、XX警务航空队开展海空跨界战略合作,于6月份在XX组织航空器事故海上搜救及调查联合演练,以贴近真实的场景模拟,结合海上救援和空中救援力量,实际检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应急响应沟通、落水人员搜救、获救人员转移、飞机黑匣子搜寻打捞四个科目,验证了民航航空器实施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畅通民航系统与海上搜救中心应急反应联系渠道,提高了民用航空器发生追回情况下的海上搜救及事故调查处置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和航班安全提供海上应急救援保障。

(三)做好突况处置,实践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018年度XXX多次受灾害天气影响,XX均在第一时间响应并进行合理处置。2018年初,受强冷空气影响,XXX区多地出现强降雪天气,对辖区XX安全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我局高度重视此次冬季暴雪恶劣天气的对民航安全运行的影响,持续关注辖区内天气变化情况,多渠道获取气象部门相关预警信息,及时向辖区民航各单位预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XXXX联系沟通。灾害天气来临前提前准备,组织各单位适时召开驻场单位运行保障协调会,分析形势、明确方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此次冬季暴雪天气对民航系统影响。今年夏季在防御“温比亚”“摩羯”“云雀”“安比”等台风的工作中,我局根据不同程度预警响应及时与XXX、XXX防汛办沟通,密切关注汛情和灾情,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及时相关预警信息,指导辖区内各机场实时航班延误信息,通过电报通知XXXX各XXX提前做好防汛防台准备,密切关注台风天气动向并及时作出调整保障民航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完成课题专项研究,实践应急管理新技术

为全面掌握XXXX的各类应急资源信息,推动辖区应急保障工作规范化,XXX于2016年启动了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XXX应急处置案例研究与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并于2018年完成“XXXX”项目的结题。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局严格履行任务合同书要求,按计划有序组织项目实施,编制了《XX》和《XX表》,建立了可动态更新的民航应急资源管理分类目录体系;项目借鉴国内先进的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根据华东地区特性,构建了XXX航应急资源信息平台演示系统,成为XXX行政执法机构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促进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和强化XXX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信息平台功能。系统根据日常应急管理实际需求,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应急资源信息共享通道,为XXX的应急资源管理留有宝贵经验,为民航各级行政执法机构提供先进经验。

(三)建立云视讯联系平台,完善现场指挥系统

为加强XXX联系沟通,提升协同处置能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XX全年致力于云视讯平台的建设,XX内各机场积极参与,目前为止XXX的XXX平台已完成建立,有利于我局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予以指导指挥。现场指挥系统的完善,补足了应急指挥系统的短板,切实提高XXX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指挥和现场处置能力。

二、2019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一)强化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增强实战能力

1、推动辖区各单位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及各专项预案的修编工作,督促、指导各单位基于华东地理、气候及行业特点,梳理潜在风险,着力强化专项预案、处置程序的制定。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强化应急预案约束效力。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督导制度,对各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和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其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单位积极将民航应急预案纳入地方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及救援机制与地方的衔接。

2、鼓励各单位结合应急预案组织更加贴近实战的综合性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各项演练活动,在演练中验证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实战能力,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精心开展演练,确保应急演练实战到位。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通过VR技术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对于医疗应急救援、航空器安全运行模拟、机场突发火情等情况进行定期训练,提高各单位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开展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的研究

我局于2019年开展基于XXX大数据的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目的是基于XX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与应急资源平台,开展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本项目试图在“XXX,全面梳理XXXXXX内外部关键应急信息,研究XXXX的应急基础信息多源融合技术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电子化表单智能推送技术方案,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技术将应急决策者的经验、知识以及能力进行转换并固化为程序方案,实现应急指挥的制度化、标准化运行,切实解决区域间协同处置与决策问题。

本项目研究执行期为三年,总体目标为补充与完善华东地区航空公司关键应急信息与应急资源库,建立XXX多源应急基础信息交互与融合技术标准,以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式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推送,打造区间性协同处置与智能决策支持的应急系统平台。

(三)完善华东民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1、充分依托XXX现有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疏理应急指挥平台视频传输系统体系,集成现有应急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展对辖区机场视频监控信号的接入,其中包括虹桥全景系统、云视讯系统等,提高辖区内各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依托商用成熟云端视频传输技术,定期与部分机场进行视频互联,提高云视讯系统的实操性和可靠性。将云视讯系统纳入辖区内应急演练体系中,对于演练中的突况进行实时指导,提升我局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指挥能力。

突发事件处置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标准体系

目前阶段高校制定应急处理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在2006年1月8日正式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促使了各个高校纷纷开始进行应急机制的建设和健全,从而提升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紧急处理能力,将高校内部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有效地预防并及时地解决,从而使得校园内师生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让高校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高校应该树立平安校园的管理思想,编制和完善适合本校状况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度,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以此作为处理的标准。但是从目前的阶段来看,很多高校在指定了应急预案制度之后就弃之不顾,只有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才想起要套用其中的工作流程,高校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动态管理能力非常差,很多原预案内容并没有随着治安事件发生性质的变化或者变动而改善,这导致很多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预案制度早就已经陈旧和过时,操作性已经大大降低,所以仅仅依靠应急预案来进行应急处理标准体系的构建是远远不足以应对社会的复杂动态形势的,应急预案的实施应该仅仅是应急处置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具备教育、引导、规范和操作的功能,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侧重于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而且这些操作流程仅仅靠书面表述是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如果缺乏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和体制、日常高校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演练,那么在真正地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高校安保人员大多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最佳的处置时机被延误,造成严重的、惨痛的社会效果。

举例来说,某高校校门口出现一个手持60厘米长、4厘米宽的尖刀的歹徒,其先是踢翻校门口停放的禁止机动车停放的标牌,然后挥舞着尖刀冲向校园主干道,安保人员一面追赶歹徒,一面用对讲机呼叫队友进行增援,在距离校门口300米的地方4名安保人员堵住了歹徒,但是由于安保人员没有携带任何安保设备,只能赤手空拳应对歹徒,被堵住的歹徒开始疯狂地向安保人员砍杀,其中三名安保人员先后中刀倒地,此时一名学生抓住机会将歹徒踢倒在地,随后接到报案的民警赶到现场制服了歹徒,但是手上的安保人员中两名因为伤势过重,不幸殉职。这样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惨痛的。

现在高校内部人员流动大、开放性高、治安形势日益复杂,高校的治安管理维护和校园安全工作应该以很强的针对性,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安全和治安维护工作只要依靠的是校园内的保安,大多数的保安接受的安全培训较少,对于相应的器械操作也不熟练,在应对紧急突发事件上的应对能力还非常差。我国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全国各个高校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消防演练,借此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管理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火灾的时候能够提升自身的自救能力,并让校园内火灾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由此也可以窥知相关的安全演练对于提升校园内部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构筑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体系框架。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特点,国外不少的专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在针对应急处置阶段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理论界认同度最高的模型主要有四个: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的4R模型、危机管理专家米特洛夫提出的五阶段模型以及三阶段模型。笔者认为三阶段模型对于我国高校来说非常适用,它将突发事件的管理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在顺序和逻辑上都比较清晰,能够将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囊括其中,在处理的手段上具有很大的弹性,也符合中国人在处理事件上的习惯和习俗。该模型保持了标准体系在级别维度和性质维度上的完整性,而对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应该主要集中在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应急内容维度的研究上。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特点来对校园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容维度为主线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框架体系。

其次,要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和建设专门的组织机构。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频发的阶段,常设的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机构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应急处置应该秉承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在管理内容上应该实施全员参与、各有分工的管理体系,在责任追究制度之下进行健全的应急处理体制的构建。每个高校应该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来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各个院长和主管应该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承担不可推卸的职责。

再次,注重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责任共担。在处置紧急预案的工作中,应急预案的演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应急能力和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安全教学和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学校各个院系和部门应该从提升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治安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只有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才能够让全校的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在现实的管理中因为频繁演练而取得成功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平时多演练,事发时候承受的损失才能降低。全校的全体师生都应该参与到演练之中来,和学校共同承担责任,为学校的安定和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要完善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各分院也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门机构,并赋予其特别权力,负责监管本分院安全状况;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计划应通过相应规章制度加以确定,将危机经费纳入学校发展计划,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加强主管部门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传胜,邓云峰,贾海江,王晶晶.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