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AD technology in survey and design of the highway bridge promote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road transport industry.
关键词:CAD技术;勘测;路线设计;验算设计;交通信息化
Key words: CAD technology;investigation;route design;checking design;traffic informationization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070-01
0引言
CAD技术在公路测设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公路设计手段、设计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公路交通行业的技术进步,成为公路测设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充分体现了交通信息化特色,展现了交通信息化的水平和能力,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应。CAD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
1外业测量
勘测工作是道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道路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道路的勘测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经纬仪偏角法,到全站仪极坐标法,到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应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GPS技术,在路线测量中采用分级布网方式、静态相对定位观测、精确的数据处理。利用实时动态模式进行中桩放样,同时应用于路线横断面测量,大大提高了横断面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大规模快速地向公路CAD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三维地形基础信息数据。
2内业设计
2.1 路线设计目前用于路线设计的软件有:①东南大学李方教授正式推出的路线软件“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EICADV1.0综合版,简称(EICAD)”。软件适应于AutoCAD R14/2000/2002/2004平台,充分发挥了图形平备的系统开放性和丰富的个性化能力,能够真正快速地访问AutoCAD图形数据库,EICAD项目数据环境,能够与AutoCAD环境,EICAD设计环境实现无缝连接。嵌入Eicad项目数据环境,全面支持鼠标动态拖动方式,大大简化了土石方调配工作,自动生成土石方调运图表。支持平面图参照分图,分图完成后,直接修改原始平面图,参照分图自动更新,无须重新分图。在外业路线放线过程中,还可预先计算好路线中桩、边桩坐标,大大提高了外业放线效率。该软件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设计三个部分。附加模块有EICAD项目数据环境、平交口设计模块和三维建模模块等。输出数据可以直接供“道路、桥梁三维建模程序――3DRoad”使用,建立三维模型。包含了从路线平面设计、计算、绘图和打印出版等功能。主要技术性能如下:a、采用动态交互方式完成设计。b、具有强大的方案管理能力。c、纵断面设计模块中,具有灵活的高程控制功能。d、方便的动态参数化设计功能。e、友好的用户界面。f、强大的修改设计功能。g、丰富的设计查询功能。h、适应性极强的设计图表绘制功能。软件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设计、出图效率,能够完成公路、城市道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②公路工程辅助设计系统(Highway Engineering Aided Design System)西安海德HEAD6.0版,是由上海中交海德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最新版本。西安海德HEAD6.0版是基于AutoCAD2002的Windows版本。其主要特色:a、精确的回旋线实体定义技术和完善的回旋线计算体系。b、合理的NE坐标系(测量坐标系)定义技术和完善的坐标转换体系。c、先进的断链处理技术和完善的桩号换算体系。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生成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表等均在AutoCAD环境下,易于修改,操作使用方便,使工程设计从工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全部实现计算机化。③纬地路线设计及数字地面模型软件,纬地运行速度测算分析系统(HintV85)基于AutoCAD2002为背景进行路线设计,贯彻“安全为本”的设计理念,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主要依据之一,可以有效地保证路线平、纵、横各主要设计参数以及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以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
2.2 桥梁设计公路桥梁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桥梁通CAD6.0,是对桥梁下部构造进行验算设计的一种软件,设计计算更灵活,为设计人员提供多方案比选,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同时,也可作为桥梁图库、标准图以及通用设计图的工具软件,为您的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桥梁通CAD6.0依靠的图形平台是AutoCAD,由桥梁通系统生成的图纸*.scr必须通过AutoCAD的命令调入。面对任务设计和修改,为了方便用户对图纸的修改,对图纸的编辑、修改、存盘、绘图机打印等均在AutoCAD环境中进行,设计过程遵循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习惯,输出的计算书表格化,规范化,便于复核。设计与绘图全过程进行,计算机自动化程度高;也可单独设计或单独绘图。
2.3 涵洞设计重庆海特涵洞辅助设计PCVX软件,是一套利用涵洞的设计理论与公路计算机辅助工程相结合的公路涵洞设计和成果图绘制软件系统,可与AutoCAD共享内存地址空间,能够与AutoCAD环境浑然天成,可采用CAD快速的得到其成果图。支持新桥涵规范规定的荷载等级(包括汽车1、2级,城市道路荷载(城A和城B)等)的结构计算;支持新的标准图的规范、构造图的绘制;支持符合新规范的布置图的绘制。涵洞类型有:盖板明涵,盖板暗涵,拱涵,管形涵(包括波纹管涵洞,圆管涵,倒虹吸涵洞),箱涵7种类型。洞口形式有:八字墙、锥坡、进口急流槽、护坡边沟、边沟跌井、铺砌、排水沟、阶梯急流槽、倒虹吸竖井、跌水井、跌水、管道、出口急流槽、阶梯、挑坎、多级消力池、扭坡洞口等17种洞口形式。其中挑坎、多级消力池,进口急流槽,阶梯,排水沟,铺砌可作为附加洞口。在涵洞的设计过程中,盖板涵、拱涵、管形涵支持任意涵洞孔数,斜交正做、斜做、正布和斜布的支持。PCVX能够通过数据库实体实现涵洞设计过程中设计图和细部构造图的绘制,PCVX在对原始的路基设计和测量数据的采集上,不仅仅可以通过PCVX提供的路线引擎直接采集,还可以通过路线CAD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直接生成路基的相关设计和测量参数,用户可以通过即时的协同交互和静态的文本交互采集原始设计参数。
2.4 其他工程在设计中其他工程的图表均可在AUTOCAD环境下绘制,平面设计图、路基横断面图、路面结构设计图、绿化设计图、防护工程设计图等等,利用AUTOCAD的制图功能,编制图库、标准图以及通用设计图,轻松方便的完成,易于修改,在以后设计中重复利用,使CAD技术应用在勘察设计中的各个阶段,使设计文件的计算机出图率达到100%。
参考文献:
[1]郑益民.公路工程CAD基础教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张巍.道路工程CAD.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朱照宏.公路计算机辅助工程,200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上海市
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从高职类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通过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是为学生对将来的学习打下计算机技能的基础,考证通过率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同时把提高考证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1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性很大,这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薄弱,office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基本技能不高,距离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差距较大,因此教学任务很繁重。
2课程建设的实施
2.1改革学期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新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课程学习目标、学生现状以及设备资源等问题后,对120课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安排为:44+64+12课时,分别在三个学期进行。明确了教学目标: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对学生的应知要求;把office软件操作、网页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作为对学生的应会要求。
2.2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什么,接下来的教学方案设计则是解决怎么学、如何教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的实体案例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设计教学任务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些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模仿学习,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些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检查指导,重在熟练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些任务是开放性的创新任务,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程都在机房进行教学,实现了更加充分的实践教学,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有利于实现双向互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利用广播功能,教师把授课内容与操作步骤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电脑的屏幕上,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利用监控功能,则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利用录屏软件将实例的整个操作过程完整清晰的录制下来,使学生在自己操练时可以重复观看;利用文件传输和作业提交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师生交互,提高了教学效果。针对部分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差的问题,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校专门安排课外补习班,使那些零基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以便他们跟上课堂教学水平。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与全校性的技能比武,如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加灵活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里的这些操作软件。在第三学期,除了正常的12学时的课程外,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排课,老师们牺牲课后时间,留下来为学生开放机房安排课后辅导,每班每周有一次课外上机时间,在参加市统考前每班能有4次课外上机练习,每次2小时。这些措施对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障与促进作用。
2.3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
2.3.1选取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及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选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同时补充自编的上机习题集一本。
2.3.2制作课件
通过多年的授课实践,通过集体备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案、课件,所有课件均由题目、素材、样张、操作视频组成。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考试环境,在平时上课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案例转成电子版教案,让学生一边看电子教案,一边做实验操作。
2.3.3开发试题库与学生练习软件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不仅有操作部分还有理论部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题的知识,我们开发了web版的理论题考试系统和单机版的试题库,让学生能够随时练习和自测。
2.4建立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
2.4.1严抓平时成绩,合理组合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由出勤、纪律分与练习、测试分组成,每次上课老师都需要点名,每次课结束都需要学生提交当天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中还有一部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10%)和期末考试(50%)成绩三部分组成,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45分以下的,总评直接定为不及格。
2.4.2坚持教考分离、交叉阅卷的考核模式
统一出卷:由任课老师轮流出每年的期末试卷,每年由4-5位老师组成一个出卷小组,每位老师出同类型的试题12份,然后由组长将试卷再重新编排。这样能够确保12份试卷在难度上相对统一。规范考场:每个机房作为考场时,安排25-30人一个考场,以确保学生之间相互隔离,考前30分钟监考人员到场做好考前准备:开机、发放本场考试试卷、控制学生机。考场中都安排一名担任该门课的老师在场参加监考,以便回答学生合理问题、解决试卷错误或电脑故障。考试结束要做好相应记录并备份数据,整理上传学生考试数据,最后清理每台电脑上的本场考试的数据,为下场考试做准备。交叉阅卷:每位任课老师在考试结束以后都将按照规定拿到非自己班级的学生数据,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阅卷,并将成绩交给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完成最后的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录入并打印,再完成试卷分析表,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做出一个整体评价。这些试卷分析和成绩统计信息会公布给所有任课老师和相关班级的班主任,通过这些信息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在后续课程里加以强化训练。
3总结
在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中,运用了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深化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案,编写配套的教案、学习资料、试题库,编制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教风与学风相互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保证了学生在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在2016年度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全市49所)合格率排名第一,以下是近几年我院与全市高校的数据比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老师在课程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离不开学院领导的支持、教务部门的协作、各班辅导员的配合。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技能的要求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必然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关键词】应用创新;摄影;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122-03
引言
摄影是教育技术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影视艺术创造的基础,是社会与人之间信息传播最直接的纽带。它是一种利用摄影造型手段来展现有关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它常用于宣传海报、大型图片展示、新闻传播、纪事性资料收藏、艺术鉴赏等,具有广泛进入传播通道的功能。学习并掌握好摄影的拍摄思路与技法,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本课程的宗旨。该课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2学分,实践环节36学时1学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数码相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图片经过图像处理技术加工处理后,再经彩色激光打印机或彩色喷墨打印机输出高质量的图片,使得摄影课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摄影》课程的教学已经步入正轨,特别是《摄影》实践教学已初显成效,使该课真正成为《网页制作》、《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电视节目制作》、《3D动画》等众多课程的学科基础课,为这些课在教学实践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笔者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学者共享。
一、教学目标再定位
摄影首先是一种技术,一种机械学、光学、化学、电子学和数字技术合成出来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技术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通过摄影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素养是本课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摄影课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还停留在相机的使用、曝光的控制、暗房冲卷、洗片上,多数学生只能拍出图像清楚的照片,而对摄影的构图、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如何进行摄影作品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还不够深入细致,而随着数码相机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相机的操作越来越简单,教学的重心就应放在摄影的艺术创作上。因此,要让学生多拍、多看、多想、多总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目前该课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
(2)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理论及构图技巧;
(3)掌握摄影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拍摄技巧;
(4)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摄影艺术鉴赏能力,懂得什么是美,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观。
二、更新教材调整教学重心
针对新的目标定位,对摄影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几次更换教材、调整教学的重心。将过去的暗房冲卷、洗片、胶片摄影创作等调整为选学内容。
2000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教材主要侧重摄影的基础理论及摄影暗房技术。2004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数码相机技术及使用。2008年使用杨恩璞著,《摄影基础――新编实用摄影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上册是摄影基础,下册是摄影实践。杨恩璞所著教材在徐国兴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影构图、摄影布光、摄影图片的后期制作技术以及摄影专题片的创作。2010年至今,又将《摄影》课程教学分为摄影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和摄影实践教学部分。参考书有:颜志刚编著《摄影技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刘滁民编著《摄影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宗寿等编《大学生摄影基础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刘书亮著《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学时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数码相机的运用,依据教材的更换,教学内容也有了很大调整,过去的胶片摄影、暗房洗片所占课时比重较大,现如今把教学重点调整到数码相机的使用以及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艺术人像摄影、艺术创意摄影以及数字图片的加工处理上,胶片摄影和暗房洗片则作为选修内容。该课程的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如表1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完善数字设计加强实验室建设
《摄影》课程虽说是学科基础课,但其实践性很强,因此,实验完成的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前的摄影教学只有几台用胶片记录影像的传统机械相机和一个摄影暗房实验室。现如今,根据以上实验项目的设置以及数字技术的普及,实验设备必须更新、配套及完善。对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和暗房冲洗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
在实验室建设上,以摄影摄像灯光实验室为主,分别建有一个热光源的摄影棚和一个冷光源的摄影棚,同时为图片的后期加工处理建有一个平面设计动画机房。在设备配置上,以佳能数码相机为主,分别配备了佳能SX20IS相机4台、佳能350D相机3台、佳能450D相机4台、佳能50D相机l台。为数字图片的输出配备了爱普生7880C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2台、HP2020彩色激光打印机2台、色彩管理校色仪2台,并配有计算机。灯光实验室配备背景幕、调光台,同时配备了各种测光表、闪光灯、滤色镜等,完全能满足以上所列实验项目的要求。
通过对摄影实验室的改造升级,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使该实验室能进行摄影光学实验、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摄影创作实验、数字图片的后期处理等三大类实验,能完成相机的使用、摄影光学、摄影布光、曝光控制、光圈与景深控制、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图片修整、图片打印输出以及摄影暗房洗片等一系列实验项目。
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应具备综合能力的需要,以应用创新为本,加强学生在校内外的创新意识,提高在当今社会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新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也为《摄影》精品课建设更加完善,所以,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对校外摄影课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
目前该课程在赤峰市叮咚数码影像工作室、赤峰市海马影像制作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同时校内还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社团。学生利用寒暑假、周六周日以及业余时间分期分批到摄影社团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见习或实训。主要见习婚礼摄影、户外采风、室内人像摄影、参与照片的数字处理、翻拍老照片以及制作电子相册等。
学生通过见习,零距离接触社会,增长了摄影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社会经验。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融入社会,为学生设计开发出更切实际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
六、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手段
2004年以前教育技术学专科阶段,摄影课教学评价主要依据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没有评价。2004年以后教育技术学本科阶段,对学生的摄影实践教学有了评价。2004至2008年,当时的评价只是考试卷面成绩占70%,实践教学占20%,平时作业、出勤占10%,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据学生完成的8个实验给出成绩,平时作业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摄影作品。2008年以后到2010年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评价比例加大,提高到30%,考试卷面成绩占60%,学生出勤占10%。2010年以后至今,为进一步加大摄影的实践教学力度,将摄影课实践教学部分单独开课为36学时,1学分。
独立开课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相机的使用实践、焦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实践、滤色镜的使用实践、室内灯光摄影实践、室外胶片摄影实践、室内人像摄影实践、室外风光摄影实践、数字照片加工处理实践、暗房冲卷洗片实践、专题图片(夜景、雪景、花卉、新闻、广告)摄影实践等。通过以上实践教学并要求学生完成8个实验报告。评价手段主要有:实践教学依据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占10%;学生提交的实践作品占50%,如人像摄影作品、风光摄影作品、图片加工处理的摄影作品和暗房洗片作品等;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后所提交的实验报告成绩占40%。
七、改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摄影》课程实践部分虽然独立开课,单独进行评价,但在教学时一定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积极参加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以便巩固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作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课的讲授上要以学生的自学学习为主,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更多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作用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作品的作用。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进行创作、反思,教师更多时间去评价学生所提交的摄影作品,分享协作学习成果。
教师要推荐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大众摄影》杂志、《人像摄影》杂志、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http://省略),中国摄影家网站(http://省略),中国摄影网站(http://省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