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课文论文

英语课文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课文论文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第1篇

1.语言标准。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农业科技英语要求作者注重客观的描述、事实或逻辑定义的判断,避免使用含糊、无意义的词语语言阐述事实。这与寻求格调高雅或宣泄个人情绪或作者倾向的文学语言不同。

2.客观、严谨。农业科技英语被用来阐述事实、概念和原理,并解释自然现象。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客观性,一般用来描述科学的过程、特点和事物发展的原理、科研的新发现和新成果。这样的语言是科学推理和计算所需的结构。

二、农业科技英语的翻译难点

农业科技英语的这些特点给它的翻译带来了很多困难,导致译文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现象很普遍。以前对其翻译的研究多停留在句子和术语的翻译上,认为只要把术语看懂了就能翻译准确,而没有去挖掘深层次的原因,从而使很多人认为农业科技英语的翻译是一件很头疼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译者的知识结构

在农业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科技术语,虽然术语在整个文献当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只占5%—10%左右,但这些术语的翻译往往影响到整篇译文的质量。因此,对原文文献的理解可以帮助译者节省时间,避免语言含糊不清而导致误解。这就要求译者最好是既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又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而这样的译者目前仍然比较短缺。因此在翻译时可能会出现下面的问题。例如,Environmental-friendlyagriculture被译成“对环境友好的农业”,而实际意义是“生态农业”。

(二)词汇多重含义

英语词汇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多义词,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或上下文特定的术语,其含义各不相同。而很多词汇在农业科技英语的技术文本中的意义往往和普通词义有所不同。例如,“container”这个词通常使用的含义是“盒子,瓶子等,其中一些被保留,等等”,可译为“容器”,它在运输货物时则被翻译为“集装箱”,这就为翻译造成了困难。

(三)词汇空缺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语言反映了文化。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鲜的词汇。很多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的词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一些表达独特的民族特色的中国词汇在其他语言无法找到其对应的单词。例如,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三农问题”。这些特征词都很难找到适宜英文单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这是很容易出现的词汇间隙,增加了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的难度。

三、农业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

农业科技英语主要关注的是描述一个过程或现象、澄清的原理,或传递信息。此外,非语言表达,如图形、符号和公式,往往用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张迎梅,2011)因此,根据农业科技英语的这些特点,提出以下翻译技巧。

(一)使用大量的被动句

使用被动语态是农业科技英语的写作传统。被动句通常比主动句更短,更简洁。因为科学家们对行动和事实更感兴趣而不是动作的发出者,动作的发出者大多数情况下被忽略。使用被动语态,确保实现更清晰的意义和更简洁的结构。采用被动语态倾向于传达客观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可在开始的时候通过被动的方式引入。因此,基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在翻译的时候通常可以采取几种方式。

(二)名词化

名词化是农业科技英语的特色之一。名词化即把形容词、动词等非名词性的词语转换为名词,但表达同样的意思。名词化后的词语既可以起到名词的作用,也可以表达原本谓语动词或者形容词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表达更客观化;更重要的是,其名词化后可以在名词之前或之后进一步加入定语修饰成分,从而可以使表达的信息更饱满更丰富。因此在农业科技英语的文本中,名词化的现象广泛存在。作为一个名词短语包括多个单词的意思,翻译起来很复杂,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结构。

(三)广泛使用

一般现在时与文学作品的语言不同,农业科技英语的文本通常是阐述科学发现、客观事实、原理或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等,这就不需要用多种时态来表达,而多用一般现在时。表达现在的事实和存在的问题用的是一般现在时,而要表达以前发生的事前则可以用一般过去时,不需要使用其他时态来描述。这样显得更客观不包含感彩。

四、结语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第2篇

我校开展了每学期每人10本课外书阅读的“图书漂流活动”。我们选定了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外研版《书虫》手绘本、朗文《书虫》中英双语两种图书作为学生日常泛读的材料。由学校图书馆统一为学生购买。同时,学校出资为每班购置一个图书漂流箱。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在每班的图书漂流箱里面按比例放置10-20本书,每个漂流箱在每班停留两周,依次漂流到下一个班级。由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自由阅读。期间,教师不布置任何与应试考题相关的任务,而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美词、美句的积累本。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摘抄不会的单词、喜欢的句子或者台词。这种方式的阅读,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享受阅读本身的乐趣。活动启动后,学生立刻被书中短小的故事、有趣的对话吸引。抓住这个契机,我们隔周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反馈活动。具体的反馈方式有美句赏析、台词比赛、剧本改编、戏剧表演。学生们大胆创新,戏剧表演由选择原文中的台词,变成了改编剧本。每次,师生都非常期待小组的戏剧创新。我们设立了最佳编剧奖,以此鼓励学生的应用和创新。

每学期期末,在学生完成了10本书的阅读之后,开展泛读竞赛作为此活动的一个结束展示。以初一年级为例,共有10个班,每个班有6个学习小组,教师指定每班负责一本书,每个小组针对分到的书目设计一道细节问题,全年级一共60道题,分别写到纸条上,折好,放在一个抽签箱里。学生们主动报名参赛,一题定输赢,输的被淘汰,赢了的继续抽取问题进行作答,直至最后一个胜出者。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就是泛读状元。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体验了英语的应用。不仅保证了英语的课外阅读量,还培养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查词,向教师、字典、网络寻求帮助,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2.“我行我秀”英语课文诵读比赛

上学期期末复习时,我们开展了第一届“我行我秀”英语课文诵读比赛。比赛内容是教材英语课文。要求学生们在熟练背诵课文后,以演讲、表演的形式把它展示出来。不同于往常只选拔优秀生的比赛形式,我们这次活动是全员参与的。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本次比赛采取了分层设计参赛内容的方式。学生根据水平分成三组。强手组的学生,背诵整本书的课文,赛前进行抽签决定诵读篇目;中等组学生,背诵第二单元的文段;英语学习稍弱的学生,可自选参赛篇目。这种设置既保证了对优秀生的选拔,又给中等生和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体验的目的。

本次活动的特色之二是鼓励个人参赛,也鼓励小组表演。在学生中,存在一些缺乏自信心、不敢展示的同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意设置了小组合作诵读。没有自信的学生可以寻求一个好搭档,自己承担任务量相对轻松的对话句子或者文段。“我行我秀”英语诵读活动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给学生们单调的复习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第3篇

高中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高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授UnforgettableFilms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在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找一位学生把刚才的视频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紧接着再让学生用英语把自己喜欢的Films讲述出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标准的语音语调;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准之一是看教师的授课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教师拥有较高水平的授课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我们制作课件时,尤其是在导入部分,可以用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学生看到会引起共鸣的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英语。

二、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入是一个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环节;虽然不用占太多的时间,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良好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短时间内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新课题的学习中。

1.设疑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例如,在教学thenecklace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Ihaveanecklace.(showonetothem).Doyouknowhowmuchitcost?HowdidIgetit?学生对笔者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很快就进入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就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第4篇

英语课堂应该是充满互动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设问,多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选择,真正做到有疑而问,而不能为了问而问,这样就失去了问题的作用。有效的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问题,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层次反映了提问的逻辑性。教师的提问应该针对课本知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例如,笔者在讲解课本阅读部分的内容时,针对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Whowrotethisletter?WhatdidTomdoonhisdayoff?What’syouropinionaboutTom’sdayoff?问题的设计不在多,而在其提问的有效性和设置的层次性,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问题的针对性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设置相对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二、因材施教,要采用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客观差异性造成了他们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激励,分层次促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遇事能做,做则有所获,进而乐此不休。我们应细心地观察学生,无论哪个层面的学生取得了进步,或者课堂表现好都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他们提高自己。这样既培养了兴趣,又练习了句式,一举两得。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全面和协发展。高中英语课程要为学生营造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形式主动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潜能,突出英语的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使用语言完成任务。同样,英语高考改革趋势也更加强调和突出英语的实用性。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学生之间思想、情感及语言等方面交流频繁而真实,为我们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章兼中教授也曾在其著作《外语教育学》中也指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相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更重要。教师的作用是在于引导而非教授,在学生兴趣被激发、学习任务明确之后,应该让他们之间最大程度去思考、探究和互动,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年龄、认识水平、情感经验等,更愿意也更容易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四、开展有效的英语活动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第5篇

高职院校生源广,学生层次差异大。高职院校中既有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又有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的学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偏科严重现象,甚至有些学生的高考英语分数只有个位数;既有来自城市的学生,又有来自农村的学生。有些地方对英语比较重视,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而有些地方由于条件限制等各种客观原因,从初中才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导致这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音标都不会。如果统一对待这些学生,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华国栋先生在《差异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强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因而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分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等,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取得进步。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级方案,如我校主要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并结合新生入学考试,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学生分成A、B两个等级实行分级教学。A班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B班适合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B班在分级教学中所生成的班级数量中占了较大的比重,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如何管理B班学生,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B班课堂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纪律散漫,学习氛围较差由于分级编成英语教学班,一个班级可能存在好几个专业的不同班级的学生,这样加大了教师对班级的管理难度。B班学生纪律散漫,迟到、旷课现象时常发生,同学间不熟悉,班级的集体氛围较差。教师在授课时容易受到学生情绪和表现的影响,经常被学生打断,学生不能与教师很好地配合,整个课堂气氛就会很沉闷,教学环节也会缺乏连贯性。2.学习被动,对英语学习具有自卑心理或逆反心理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英语基础差,在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又被分到了B班,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这种现象在B班特别突出,很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英语基础,有的学生甚至是被英语“拖了后腿”,才不得不选择专科院校。种种原因,导致B班学生学习被动、惧怕或讨厌英语。3.附属内驱力不明显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工作搞好的一种需要。B班学生,尤其是不爱学习的学生,个性比较鲜明,自主意识强烈,更在乎自己的感觉和需要,而不太在乎教师及周围同学的评价。他们通常对教材不感兴趣,课堂上宁愿做自己喜欢的事,如看课外书、玩手机、睡觉等,而不愿参与讨论。

三应对策略

1.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用学生管理学生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通过自荐、演讲、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英语教学班的班干部,包括班长、科代表、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组长。学生以自愿为原则被分到每个小组,教师协调男女比例。每个班干部都要起先进带头作用,各司其职,互相监督,逐层上报工作,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探讨班级学生的情况。在班级中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此外,在学生原班级的班主任和相关学生部门配合下严抓考勤,对上课迟到、旷课的学生进行背单词、男生做俯卧撑、女生“走秀”等惩罚,让学生既不感到丢脸,又能清楚地意识到错误。2.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B班大部分学生也知道学习英语很重要,只是没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努力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降低学习难度,放慢教学进度,从最基本的音标和日常口语开始教学,由浅入深;多用“问答法”,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课堂提问,以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实现“一个也不能少”;及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在教学中,教师一次肯定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认可。学生在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对英语的兴趣就有所提高,从而取得一定的进步,并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整学生心态大多数高职学生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曾受过挫折和打击,所以逐渐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摆脱被分到B班的悲观情绪,让学生了解被分到B班不是不被重视,相反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课后主动关心和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对老师产生好感、信赖和尊重。爱屋及乌,学生喜欢自己的任课教师,自然而然也会慢慢不再惧怕直至喜欢上英语。4.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以兴趣管理课堂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和学习环境有很大关联,教师应为B班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情感融入课堂,把枯燥乏味的课程讲解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B班学生虽然成绩没有那么好,但动手能力比较强,比较好玩。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通过影视欣赏、听歌填单词、学生自己动手做PPT、表演话剧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另一方面运用行动导向法进行情景教学,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让学生把情景再现,使课堂教学形象化,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实行鼓励性教学,还可以开展课堂抢答、分小组比赛或是分专业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活跃了班级气氛,又培养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