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班主任;突发事件;处理;技巧;训练
班级突发事件是指与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无关而又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教师对突发事件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班主任,特别是新任班主任如何通过训练提高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思想认识
突发事件是指班级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预料之外的不良
事件或矛盾冲突。如,学生之间打架、意外受伤、课堂纠纷、师生冲突等。这些事件事发突然,没有预兆,影响可大可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正确、适当地处理,很有可能使事态激化,导致师生矛盾冲突,甚至发生难以挽救的恶性事件。每个班主任都必须学会对突发事件正确进行“热处理”的技巧,迅速、有效地平息事端,化干戈为玉帛,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威信,又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同时,突发事件发生的这一段时间学生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抓好这一时间段的教育,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要时刻绷紧思想之弦,时刻不放松思想警惕,不断提高自己对突发事件的思想认识。
二、加强知识储备
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需要班主任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那么,我们班主任应怎么加强知识储备呢?(1)搞好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研究方面的书籍,在整体掌握的同时还能获得实际解决共性问题的方法。(2)加强班主任培训。着重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报告程序、事件处理和跟踪、善后工作等的培训,使班主任掌握必要的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程
序和技巧。(3)加强合作交流。班主任不但平时要多注意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还要注意班主任之间的合作交流。
三、培养观察能力
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然而,要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需要教师学会细心地观察,具备深刻、敏锐的观察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克说过:“对一个有观察能力的老师来说,学生的欢
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等一系列活动的细微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班级出现突发事件之前,一般总会有某种异常感,班主任要学会观察学生的说话、表情、衣着、教室气氛等的变化,如特别严肃、特别闹、某个同学哭或不安,某些同学窃窃私语等,这种变化往往预示着可能有某种突发事件要发生。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自我训练:(1)要在对学生关心和负责的前提下进行观察;(2)要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观察,防止先入为主,切忌偏见;(3)要列出详细的观察方案,要做到特殊情况不能忽视,细微变化不能粗心,短暂现象不能放过,偶然症状不能马虎;(4)要结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进行观察。
四、注重心理训练
班主任要善于自我控制,保持冷静、沉着的情绪,学会“冷处理”,这是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诚然,突发事件会使班主任感到棘手,所表现出的恼怒、委屈、急躁等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班主任对于班级突发事件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如果班主任大发雷霆,滥施惩罚;或茫然无措,计出无从;甚至撒手不管,放任自流,那么,不仅会削弱教师个人的威信,严重损害自己的形象,还会极大地削弱班集体的凝聚力。我们班主任在训练自己心理素质的过程中,要让自己头脑冷静、感情克制、态度沉着、处变不惊、迅速判断、果断处置。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注意调控自己的感情和言行,使学生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接受教育与疏导,以愉快、乐观、勤奋向上的精神状态感染学生。
五、不断反思总结
在班级中,突发事件都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何处理班级内的突发事件,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也反映出作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艺术。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还需要班主任不断反思总结:一方面,要勤于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真实的突发事件,积累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具有实效性的处理方式,以增强教师自身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处理的巧妙性,最终形成自己最佳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艺术;另一方面,要善于总结其他有关突发事件方面的案例,通过归纳总结,分析同一件突发事件不同处理方式的差异,总结取得不同效果的原因,发现其中的各种规律,为指导自己处理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何处理班级内的突发事件,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也反映出作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艺术。突发事件是特殊矛盾的反映,是对班主任尤其是对新任班主任的特殊考验。因此,在平时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训练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宏亮.班级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的一般策略[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2.
[2]徐光根.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处理艺术[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动态 舆情引导机制 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66-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努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必须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完善研究生舆情引导机制,从而及时发现他们的实际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强化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性,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在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完善舆情引导机制上不断创新,形成了以研究生公寓安全管理委员会、研究生会、班级、研究生党团支部和网络为着力点的全方位立体的研究生思想动态监测体系。在完善舆情引导机制方面构建了“研究生舆情体察、研究生舆情研判、研究生舆情引导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四位一体的研究生舆情引导机制,实现了研究生安全零事故,确保了研究生群体的稳定,推动了学院的和谐发展,促进了平安校园的建设。
一、研究生公寓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的重要基础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与本科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课堂学习则是补充。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类研究生)的班级意识普遍不强,平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就应当充分重视寝室的作用。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专门成立了研究生公寓安全管理委员会――由研究生辅导员统领,下设男女公寓管理助理各1名,公寓的各个楼层配备2名层长。每周四晚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公寓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助理和层长随机走访学院的200余个研究生寝室,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诉求,并填写《研究生公寓思想动态周报表》上报相关职能部门。研究生公寓安全管理委员会在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反映研究生诉求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二、研究生会、班级是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的重要补充
研究生会、研究生班级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具体组织形式,在及时了解、反映研究生思想动态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数理信息学院的研究生会有近50名成员,服务于全院400余位研究生。这50名研究生会成员来自各个年级、各个专业,他们不仅是研究生中的骨干,在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更是学院及时了解研究生思想动态的“千里眼”、“顺风耳”。研究生班级是及时了解研究生思想动态的另一有效渠道,数理信息学院共有数学、物理、计算机三大学科合计12个专业,在班级设置上根据年级不同,设数学、物理、计算机3个大班级,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长,各个专业设1名专业负责人,每个大班配备了1名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通过定期召开班会、走访学生宿舍、约谈班干部和普通学生的方法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三、研究生党、团支部是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的有力保障
研究生党、团支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数理信息学院历来重视研究生党、团支部建设,坚持将研究生党、团支部建在班上,全院研究生(3个年级9个班级)共建立了9个研究生党、团支部。学院通过发展党员谈话、支部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及时了解研究生中的思想动态,并通过开展“学术科研进支部”、“优秀党员”、“优秀团员”评比等活动在广大研究生中树立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奋勇争先、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四、网络是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的主阵地
21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代研究生接收资讯、传播思想的平台。数理信息学院充分发挥网络在研究生思想动态调研、舆情监测中的主阵地作用。学院辅导员加入了学院9个班级的QQ群,组建了学院研究生班干部QQ群(辅导员担任群主),同时辅导员还定期对校园网BBS、论坛、研究生博客等网络载体、平台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
通过上述渠道及时了解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的同时,数理信息学院积极探索研究生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创新性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生舆情引导机制,这对确保研究生群体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一、构建研究生舆情体察机制
舆情指的是公众对事物的意见态度。舆情具有客观性、可知性的特点。纵观国际、国内近年来发生的各种,其重要原因是舆情体察、监测不到位。如能充分发挥舆情的可知性,进行提前监测,相关部门是完全可以将各种恶性事件扼制在萌芽状态的。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要确保校园稳定、和谐,打赢安全校园保卫战,思政工作者必须积极构建舆情体察机制。数理信息学院近年来形成了以辅导员为龙头、学生干部为主力、学生党员为补充的舆情体察队伍,定期对研究生QQ群、校园BBS、网站、论坛、博客、微博进行监测,为舆情研判和引导提供依据。
二、构建研究生舆情研判机制
数理信息学院组成了以辅导员为核心、研究生班干部为辅助的研究生舆情研判队伍。每周通过走访寝室、监测网络、与学生代表谈话等方式监测研究生舆情,并填写《研究生安全稳定研判表》。在实际工作中对纷繁复杂、林林总总的舆情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判过程中首先要站对立场。对于同一件事情,教师群体、研究生群体因立场不同而往往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此时思政工作者必须站对立场,必须站在有利于学校和谐稳定、有利于事情圆满解决的角度去分析研判问题;其次要注意政治性,在研判过程中对于研究生群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过激的政治倾向要及时上报院、校领导,及时沟通引导;再次要注意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在进行研究生舆情研判的过程中对于研究生群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要给予高度关注,要时刻牢记“学生心理问题无小事”的理念,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必须及时给予心理咨询、疏导。
三、构建研究生舆情引导机制
研究生舆情引导是“四位一体”研究生舆情引导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前期所有的监测、研判根本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把握舆情动态,从而进行必要的引导。数理信息学院将引导的及时性和途径的多样性作为重点。在引导及时性方面,学院要求在第一时间引导各种不利于和谐稳定的舆情,如在2010年5月16日傍晚,研究生一女生宿舍被盗(一女生放在宿舍里的电脑、数码相机等贵重物品俱被盗走),之后该楼层的学生普遍对研究生宿舍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质疑。次日辅导员就及时走访该层寝室,对她们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减除了她们对研究生宿舍安全保卫工作的质疑。在引导途径多样性方面,学院通过网站、QQ群、电子邮件、公告、宣传海报、各种活动等渠道及时有效、权威信息,将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构建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和不确定性。要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关键在于构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将处理步骤规范化、程序化。数理信息学院积极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在处理程序的制定上注重协调各方、积极联动。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是依靠某个人、某个部门的力量就可以做好的,它必须调动全院甚至全校各部门的力量才能妥善处理。如在处理上述研究生寝室被盗事件中,我们通过及时向研究生学院、保卫处反映情况,将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最终妥善地处理了该事件;其次要时刻心系全院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通过恰当的渠道将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事实情况及时告知广大学生,避免学生产生凭空的猜测。
[ 参 考 文 献 ]
[1] 汤力峰,赵昕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关键词:幼儿园突发事件预防管理
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认知水平、年龄特点、防范意识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影响,幼儿园突发事件在各个地区防不胜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幼儿园、幼儿以及幼儿家庭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或损害。
一、幼儿园突发事件
幼儿园突发事件是指由于社会或个人因素意外发生在幼儿园内外的、与幼儿园有关的且对幼儿园师幼生命健康、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威胁和影响的负面事件。本文中所涉及的幼儿园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对幼儿身心健康或生命安全有直接影响的突发事件。
二、幼儿园突发事件的诱因
1.体制因素。在“幼儿教育社会化”的政策提出后,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增长低迷,学前教育经费在很长一段时间仅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的1.2%~1.3%。受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的制约,幼儿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是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相结合的办园体制,占幼儿园总体大部分的民办幼儿园几乎得不到国家的财政资助。由于投入不足,民办园成为幼儿园安全事故高发的地方。
2.管理因素。绝大部分的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都不在教育部门的行政和业务管理之下,相关部门和幼儿园自身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幼儿园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3.社会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在一些地方,利己主义思想和坑蒙拐骗等行为代替了个人诚信和社会良知,这给幼儿园的安全稳定和幼儿个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三、加强幼儿园突发事件预防管理工作的措施
1.成立管理机构,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为了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必须健全应急事件管理机构,加强应急预案的制订与管理,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管理机构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将突发事件预防成果长期保持好,全力做好防火、防盗、防水及出行安全教育、防护工作。机构在设立后应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将预防工作落实到各班级教师,对因预防不力而导致突发事件出现的教师进行责任追究。
2.加强制度建设,促进预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的制度是客观规律和正确认识的固化。科学的幼儿园制度应包括幼儿园工作人员在预防突发事件中的具体职责和行为要求,明确相应的责任制。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幼儿园克服突发事件预防工作的随意性提供了法律依据,幼儿园应根据法律、法规、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建立科学的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为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建立科学的制度便于幼儿园内部工作人员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理的效率,可有效地从思想上引起相关责任人的高度重视。
3.提高忧患意识,扎实推进预防工作。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发展方向和危害程度具有不可预测性,幼儿园应树立“居安思危”的危机管理思想。幼儿园一旦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经常分析、排查、发现影响幼儿园稳定和幼儿人身安全的危险因子,做到防患于未然。为了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可邀请幼儿家长共同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监督,如长沙雨花区即在全区幼儿园食堂实现视频监控,视频监控布设在食堂的储藏间和加工制作间,重点监控饮食加工操作规范、外来人员进出食堂情况以及对食品安全事故记录取证,家长获得授权后能远程监控自己孩子所在校园的食堂。
4.加强应急培训,建立专业化队伍。为了保证顺利开展幼儿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在硬件工作上下功夫,如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确保园舍和设施严格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等,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也必不可少,这包括对于幼儿教师、保育员、医务人员、炊事员、保卫人员和学生家长的知识培训和相关演练,如火灾、地震、落水急救、高楼遇险等方面的处置办法。可定期邀请妇幼保健所等机构开展幼儿意外事故预防和急救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介绍幼儿高热惊厥、异物吸入、关节脱位、烧烫伤、窒息等常见突发事故的诱因、症状、紧急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并进行现场演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立可以保障幼儿园顺利开展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5.加强社会协调配合,树立安全屏障。幼儿园的安全保障与所处社区、家长的支持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园应加强在突发事件防控工作中与当地消防队、公安机关、医院、交警大队等周边单位的协调配合。在一些突发事件高发时期,调动一切资源确保幼儿的安全,比如每次寒暑假都是各类儿童意外频发的时间,为减少意外的发生,幼儿园可在学期末开展安全知识问答竞赛,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普及。不断与幼儿家长沟通,使其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幼儿接送制度,幼儿家长在接送幼儿时携带接送卡,指导幼儿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对幼儿开展和实施安全教育等。
四、结论
幼儿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加强对幼儿园突发事件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教职员工队伍的建设、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设、幼儿园安全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张立英.幼儿园突发事件处理与应急预案管理的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63-264.
[3]石彪.应急预案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4]贺佳.当前社会背景下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机制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突发事件;分析判断;正负作用;独立式;融合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2-0039-03
突发事件明显的特征是突然发生与始料不及。体育课堂发生突发事件并不少见,对此不能忽视,任课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其产生根源,还要判断其影响性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更要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处理。就评课而言,不仅要通过观察及时了解突发事件,还要分析判断突发事件的由来,以及任课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因此,评突发事件问题有必要进行多视角探讨。
一、体育课堂突发事件的由来
体育课堂突发事件源于何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由场地、器材、学生、教师组织等多因素引发。
1.由场地引发的突发事件
场地是体育课教学的必备条件,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场地条件,以及使用是否合理与是否出现突发事件有直接的关联性。例如,场地不平整的情况下,学生在该类运动场上参与活动,如参与快、慢跑步或各种跳跃练习,有可能出现踝关节扭伤现象。又如,假如刚雨过天晴后场地依然湿滑,学生在这样的场地上运动,将有可能出现滑倒摔伤,轻者擦伤,重者有可能出现骨折,甚至一旦头部先着地,发生脑震荡的可能性也会存在。另外,跳远课用到的场地――沙坑,假如沙坑填充物不符合卫生标准,沙坑过硬或过软,都有突发伤害事故的可能。如一节初中二年级的跳远课上,学生在腾空落地的一刹那,突然发生小腿骨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场地过硬,另一方面是落地的时候,两脚出现了交叉现象。以上这些因场地条件所引发的带有一定负面影响作用的突发事件,防范工作做得好的话多数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2.由器材引发的突发事件
体育器材也像场地那样在体育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器材引发的突发事件也会时有发生,教学中不可疏忽。器材引发突发事件大致可以从器材质量是否过关、器材摆放是否合理、器材使用是否适宜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假如是因为体育器材质量不过关导致的突发事件,十有八九有可能出现损伤现象。例如,在单杠上做动作,一旦单杠常年失修,使用中出现脱钩或断裂现象,造成损伤的突发事件就很难避免。假如拔河运动中,绳子长期在湿潮地方堆放发生霉变,拔河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断裂现象,拉力越大,因绳子断裂发生摔伤的可能性越大。又如,跳过质量不过关的山羊,很容易造成人仰马翻导致摔倒损伤。另外,篮球课地上滚动的篮球,很容易被学生踩到而出现意外。轻者软组织损伤,重者很有可能出现扭伤或骨折现象。
3.由学生引发的突发事件
除了缘于场地、器材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实际上,还有一些情况是学生自身的缘故。如学生未能认真听讲,导致在使用某种器械练习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还有一些学生在练习中不听从老师的指令而互相追逐打闹,未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结果导致体育课上出现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致使其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有时还会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故发生,如一节体育课上,老师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练习的时候,其中两个学生追打,被追打者快速跑开,突然撞上第三个正在练习的学生,导致第三个学生倒地门牙破损,口鼻破裂流血不止。这样的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也是老师始料不及的,而且是带有明显负面影响的。体育课堂上教师施教过程中,突然有学生提出让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有位老师正在给学生做篮球的传接球示范,示范刚结束,一位男生走向前要过老师手中的篮球说,“老师下面让我给大家做个示范,球可以这样传,也可以那样传,但是,不应该像老师您那样传。”话音未落,任课教师已经尴尬得无地自容了。也有些学生向老师提出建议或意见的时候,方式较为隐蔽,走向前悄悄告诉老师或在他人不注意的时候去征求老师的意见等。实际上,体育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建议确实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情况,老师不可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要能够抓住时机完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这些都应该被看作是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突发事件。
4.由教师组织引发的突发事件
体育课堂突发事件多数情况是由场地器材或学生引发的,但是也不可忽视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或组织不当等问题。例如,老师在组织学生练习弯道跑技术的时候,在场地上画了两个大小均等的直径约为10米的大圆,哨声想起以后,站在两个大圆上的学生开始绕“8”字跑步,从这个圆跑到另外一个圆,由于两个圆的距离太近,学生出现了多次交叉与相撞的现象,这出乎老师的意料。但是,这也是任课教师经验不足导致的,在设计和画场地的时候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还有些情况是教师上课责任心不强,经常组织放羊或半放羊式的体育课,这样的体育课,学生在活动中容易出现带有损伤性的突发事件(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练习中做好自我保护)。另外,假如体育课上学生出现两人之间争执,老师如果能够积极主动调节,可能会平息,可是,如果老师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有可能因为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导致学生发生更大的矛盾,甚至发展到两个同学之间动手打人。因此,部分突发事件既与教师的能力有关,也与教师的责任心有关,都不容忽视。
实际上,除了比较多见的这四类缘由,还有如天气发生突变,教学周围环境有其他班级活动或其他事情强烈的干扰等因素,也都是不容忽视的发生突发事件的因素。
二、对体育课突发事件的判断
体育课突发事件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对其判断可以从某一个或多个视角进行。
1.从影响性判断突发事件
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假如从其对体育课堂的影响性来论的话,既有正向积极影响作用的,但比例相对较小的突发事件,又有带有负面影响作用的,且比例较大的突发事件。从影响性上进行判断的时候,正向的往往定位在能够有利于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中有学生否定甚至了老师的示范或练习手段,提出了更好的活动方式,例如游戏的时候,老师刚讲完游戏规则,就被某学生提出更多或不一样的规则要求,不仅增加了公平竞争性,而且提高了趣味性。任课教师遇到这种情况要明确判断,这是有利于更好地组织游戏活动和突出实效的提议,而非捣乱课堂纪律。除此之外,还要对此做出准确合理的应对。相反,具有负面影响作用的,往往定位在对教学过程或效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等产生或大或小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如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突然天气发生变化刮起了大风,在室外乒乓球课上,学生几乎很难完成正常的练习,很显然,这样的由天气引发的突发事件,对正常的课堂教学产生不利影响的属于负面的。由此可以看出,对突发事件正负向的判断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判断后如何基于不同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应对。
2.从严重性判断突发事件
就体育课上具有负面消极影响作用的突发事件而言,负面影响作用有大有小,那些产生运动伤害类的突发事件更有严重程度之分。那么,该如何确定其程度呢?当前,很多体育老师都十分担心体育课上发生伤害事故,而且每次事故发生多数均属于突发事件,既是老师们所不愿看到的结果,又是严重的伤害,甚至会对老师终生带来抹不去的阴影和遗憾。首先从严重性上对突发事件进行归类,大致可划分为轻微影响、中度影响、严重影响三类。其次,从对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来谈的话,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判断,轻微影响的,一般可以定位在轻伤不下火线的范围之内,即轻微的擦伤,或者是未造成任何皮肉之伤的心理恐惧感,如从跳箱或山羊上掉下,只是受到惊吓,但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后依然可以坚持练习。这样的就可以归为轻微影响的突发事件。中度影响的突发事件,我们可以将其定位于因某种原因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伤害,并影响正常参与体育活动,如因场地不平不小心发生踝关节扭伤了,不能继续坚持需要立即冷敷。再如篮球运动中两人为抢篮板球发生头部相撞,一瞬间有同学头晕眼花,也要立刻停止运动,避免更严重的事件发生等。这类影响性都可以归为中度影响,具有这类影响性的突发事件,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是,学生不能再坚持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而是要休息或医治。严重影响类,多数情况下可以被界定为严重伤害类,不仅要立刻停止运动,还要马上送往医院救治,极其严重者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最近发生的“致命的例假”体育课突发事件,以及以前个别学校学生在跑步过程中的各种猝死现象,都是极端严重的事件,不仅给这些学生的家长带来沉痛打击,广大一线教师也十分心痛。我们期待校园安全保障法规尽早出台,归还老师一个安心的工作和安宁的生活环境。
3.从预防性判断突发事件
体育课堂突发事件,有的是可以预防的,有的是防不胜防的,但该如何分析判断可不可预防的突发事件呢?也就是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总体上来看,主要依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来判断是否是可预防的。例如,对于因地面不平整、雨后地面湿滑等原因发生的突发事件都是可以预防的,因为,课前可以事先将场地进行修整,填平那些坑洼地面;湿滑场地可以事先将有雨水的地方处理一下,变为干燥的地面以后,因滑倒而产生的伤害事故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在运动中多一些具体的安全防范提示等。又如,因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差导致的突发事件,这样的突发事件也是可以预防的。一方面通过强调课堂纪律,减少或防止无组织、无纪律的过于自由化的打闹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和趣味性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练过程之中,也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
对于判断为难以预防的突发事件而言,要把握难在何处,是主观意识上的,是语言上的,还是行动上的;是能力经验问题,还是与能力经验无关的问题。例如,当前热议的“致命例假”的案例,老师不但在课的开始部分有安排见习生的课堂常规履行,而且,老师们的经验当中几乎也都没有因例假而致命的预判。这一案例可以说经验再丰富的老师都难以预防。当然,对于那些因有先天性心脏发育不良的学生而言,假如课前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身体状况,我相信任课教师都不会再安排这样的学生像身体健康的孩子那样参加剧烈的运动。因此,可以提前预知的身体状况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危险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关键问题在于,一是出于种种原因,家长或许没有及时告诉学校自家孩子的身体的真实状况;二是任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班主任沟通,可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摸底,也就是说,教师们起码要做到自己应该做的,学生或家长不如实告知身体情况,恶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教师应尽的责任尽到了以后,在追责上起码有一个合理的说法。为此,可预防的要尽可能地做好预防工作,难以预防的要准确判断其难点所在。教师们在通过体育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技能传授、健全人格培养重任的担当之余,也不可忽视自我保护。
三、评突发事件的有效方式
在评体育课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其目的是能够充分地表达出突发事件背后教师对各种事件的现场处理能力,包括具有负面影响的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以及该类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教师的处理能力;具有正向作用的突发事件,教师巧妙的借鉴和施教能力;等等。实际上,评突发事件多数情况下不只说突发事件自身,而是要对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产生的原因、处理的效果等都要进行综合评说。为此,下面重点从两个方面讨论如何有效评突发事件。
1.独立式:就事论事评突发事件重点把握全面性
独立评突发事件,是将突发事件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进行评说,与其他要素呈现并列关系处理。也就是说,在评课过程中,将突发事件的具体表现、发生原因、影响作用、处理方式等单独评说,不与其他要素有更多的关联,即就突发事件而评突发事件。例如,体育课堂上出现小胖墩跳高险些摔倒被其他同学嘲笑的事情发生后,被嘲笑的小胖墩马上红着脸、低着头感到不好意思。任课教师见状漫步走到被嘲笑的小胖墩跟前,轻轻拍打一下小胖墩的肩膀说:“没事儿,顶住!”整个过程是老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未曾预料的。
在评的时候,可以首先说该事件表现出的是“胖墩被嘲笑”,发生的根源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学生们缺乏同学间的真诚的友谊和相互的关心、帮助、鼓励等良好品质。该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一方面,被嘲笑是不该发生的事情,嘲笑一发生,既影响同学间的团结,还影响被嘲笑同学的健康心理;另一方面,由于任课教师只是走到小胖墩面前进行了安慰,而未对发出嘲笑之声的其他同学有任何批评引导之意。因此,总体上是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良好品德教育的。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还很有可能再次发出嘲笑之声。从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上,存在引导不到位现象,不仅要安慰被嘲笑的学生,更要对嘲笑同伴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引导他们明白同学间要相互关心和帮助,不能嘲笑。即就突发事件本身而评说其发生的过程、根源、影响和处理等方方面面,并提出如何预防和处理该类突发事件的有效方略。通过这样的就事论事式的评课方式,不仅分析了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还能够引导大家遇到类似的突发事件该如何做出有针对性的处理。
2.融合式:要素整合评突发事件重点把握关联性
采用融合式评突发事件,是将其融入其他要素之中进行评说,而不是独立于其他要素之外。比如,按照体育课的各个部分的方式来评的时候,假如突发事件发生在基本部分,就在评基本部分的时候,连带的把所发生的突发事件一并评说。假如发生在准备部分或结束部分也是如此。又比如,评课者按优缺点情况进行评课,假如该体育课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具有积极影响作用,且老师处理得当,那么就可以在谈本课优点的时候,将该突发事件顺便评说一番。但是,无论突发事件是否是正向作用,只要任课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不得当,或因此会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该突发事件就可以放置于缺点部分评说,也即是说,要视突发事件及处理效果而定放在哪里评,该如何评。
同样是小胖墩被嘲笑的案例,我们采取融合式评的时候,首先,判断该突发事件发生在基本部分主教材学习的时段;其次,由于该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够合理,效果上还有欠缺,教育引导不到位,对学生的影响又不容忽视。因此,假如采用优缺点式的评,就要将其放入缺点或不足部分评说,还要讲明为什么存在不足,如何处理更为妥当,并能够提出多种处理方案。我们假设此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任课教师不仅安慰了被嘲笑的小胖墩,而且瞬间抓住了德育教育的时机,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不能嘲笑他人”的教育和正确引导,此时此刻在评课的时候,就要将其突发事件放入优点部分来评。为此,融合式评突发事件,不仅要关注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也要经历一个观察、分析、判断、选择、评说的全过程。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应急处理
作者简介:赵光伟(1981-),男,河北保定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余海洲(1978-),男,湖北荆门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12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15-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稳居世界之首。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年龄在20岁左右,社会经验普遍不足,缺乏必要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另外,不同成长背景、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学生生活在一起,各种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既会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也损害了高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与管理,积极预防并及时有效地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归类分析
高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直接或间接危及到学生身心健康、生命或财产安全的各类突发意外事件。此类事件的特点是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日常工作以及形象声誉等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快速响应并妥善处理。
1.心理健康安全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安全突发事件,如自杀、谋杀、打架斗殴、偷窃等,在所有安全问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类问题起因也多种多样,如学业压力、情感问题、就业压力、身体健康、遗传因素等。
2.消防安全相关问题
由于高校人数多,居住密度高,部分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的事情时有发生且缺乏基本消防安全常识,因此存在引发火灾的隐患。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宿舍里因用火或用电不当而引发火灾事故。如一些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违章使用电器、私自乱接电源、胡乱丢弃烟头、擅自使用炊具等。
3.交通意外事故
此类事件主要是指在高校内部或高校周边,由于学生和部分司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思想麻痹,而引起的严重交通意外事故。
4.治安类
主要是指高校内部及周边区域发生的侵害高校学生财产与人身安全的各类刑事案件。此类问题严重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等日常工作秩序,给高校师生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阴影,甚至恐慌。
5.意外事故类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正常的学习、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如某些学科存在较危险的实验、各种体育活动、集体出游、工厂实习等。
6.网络安全类
此类安全事件分为两方面:第一,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受到互联网上散布的虚假、有害信息的影响无法正常工作;第二,是指互联网受到病毒或者黑客等攻击,丢失资料、账户密码或者其他个人信息,从而无法正常工作。针对此类事件,高校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并且要禁止学生参加此类违法活动。
7.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主要是指学生食堂或其他餐饮部门发生大规模的食物中毒、学生中间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疾病等。
8.财产安全类
主要是指学生财产、物品被盗、被骗或者被抢劫,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并给其他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
二、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及普法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基本防范技能,从而减少上述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高校正常的工作秩序。该方面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改革教学培养方案,把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并配套相关教材。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针对上文提到的八类安全事故展开,授课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上的讲授模式,而是要注重效果打动学生内心。可以采取模拟演练、案例讲座分析、召开班会讨论、举行知识竞赛、观看教育宣传影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总之,安全教育要规范且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都得到切实提高。
(2)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或组织分管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应建立一个领导有力、机构健全、信息畅通的工作和运行机制。
(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网络安全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应该重视网络相关法律的宣传,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财产账户、专业资料等,并对常见网络犯罪、网络诈骗手段有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4)加强并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高校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重视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举行消防事故模拟训练,锻炼学生在事故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救能力。
(5)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心理问题可引发一系列的高校安全问题,因此心理安全教育也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只有当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才能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读书、运动等积极向上的活动中。高校应坚持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心理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健康的人格与心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挫折应对能力等。除了上述的普遍教育外,还需要结合专业心理咨询,对个别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建立心理安全预警系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达到教育和预防的双重目的。
2.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1)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值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组织机构方面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各学院、系部、实验室、办公室或行政机关的部门各科室,都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学校每一个物理区域都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其次,工作制度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的工作规范,定期进行检查与报告、审批与整改、认定与追究等工作。
(2)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检查制度。校舍安全方面,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机房、供电线路、消防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食品卫生方面,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并定期督促炊事人员进行身体检查,防止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设备检修与隐患排查方面,高校应定期对校园内的消防设备、电水气供应设备、体育运动设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高校教学、实验、科研、工作和生活等安全。
(3)建立健全学生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学校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校园学生安全信息,全局掌控与调度工作人员,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掌握高校学生的安全信息,就需要有通畅的信息渠道。高等学校可以建立以下三条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一是从学生宿舍长班级干部班主任或辅导员学院学生工作部门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纵向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二是建立从学生宿舍宿舍楼栋值班室公寓管理中心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三是建立从教学楼及活动场馆教学楼与场馆值班室学校保卫部门和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以上三条主要渠道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大学校园的学术安全信息渠道,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信息时时畅通。
3.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措施方案
(1)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侧重于预防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此阶段的重点工作是不断加强宣传、教育、管理,真正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并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校安全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值班室人员、班主任和辅导员、学工负责人、保卫人员、校主管领导)的安全防范意识。
(2)突发事件处理阶段。处置学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需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首先,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要针对前文提到的八类安全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相应的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抢救在突发事件中受伤者,制止因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
(3)突发事件的善后阶段。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高校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避免由于处置不当而造成的次生、衍生的突发事件,避免事情进一步扩大。首先,通过快速反应机制控制住突发事件的发展势头并制止进一步损失之后,应尽快着手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并依法(规)做好责任认定和初步处理意见。其次,及时向突发事件各相关方面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猜忌。最后,突发事件常会对当事人或者旁观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从而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心理恐慌。因此,需要学校宣传部门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疏导与治疗,从而尽快恢复突发事件影响人群的身心健康,恢复正常学习与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安全与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面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以及事件发生后的恢复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善后处理能力。这样,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才会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福强,李魏,叶芳.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J].三峡大学学报,2011,33(Sl):4-6
[2]童隆.高校学生安全与稳定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8,23(3):255-256.
[3]赵经磊.高校学生安全现状及实施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