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的专业知识

护理的专业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的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的专业知识

护理的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1良好的职业精神

1.1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一词英文是这样书写的:professionalism。在2008年出版的《新英汉词典》第4版(上海译文出版社)中的解释是:职业特性、职业作风和职业化。美国Amefi.CarlCoUegeofSurgery继续教育教材中职业精神的定义是:①医务人员要勇于坚持承担专业责任,坚守道德原则,表现出尊重、同情和诚实的态度对待患者和社会的要求,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②表现出对待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推动科学的发展;③遵守与医疗相关的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④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适当的积极反应。除职业本身性质外职业精神还覆盖了道德、责任、伦理、尊重、诚实等。

1.2护士的职业精神基本内容

1.2.1勇于承担责任,坚持道德原则

国际护士协会制定的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了护士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明确界定了护士应尽的责任,同样也赋予护士承担责任的义务。

1.2.2尊重、同情、诚实的工作态度

护士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要先尊重他人,同情患者。护士的职业精神要求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就必须具有一颗同情心和爱心、诚实心。护士的职业精神实际上是护士价值观、人生观最直接的折射,表现出对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1.2.3信守伦理原则,维护患者权益

遵循伦理道德原则是护士的职业精神中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日常的护理活动和与患者的交流中须恪守伦理道德。护士在工作中应当依照《护士管理法》等医疗法规、制度把握自己,尊重患者应有的知情权、隐私权等。

1.2.4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良性反应

作为一个优秀的护士要善于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通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患者、家属进行良性沟通,对功能障碍者、重症患者应作出职业化的反应和服务,体现良好的护理职业精神。

1.2.5团结协作,恪守道德、责任和伦理

护士的职业精神还包括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诸如护士之间协作、与医师配合、与医技合作,涉及到与医疗、护理活动有关的所有内容,此类的协作是护士专业技能、文化修养、情商的具体体现;同时所有护理工作,都应恪守道德、责任、伦理、尊重、诚实等职业精神。

1.3护理职业精神的意义

良好的职业精神是新时期提高工作效率的推手,是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以及职业活动的指南。职业精神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为知识、技能与能力只是技术层面的保证,只能保证他们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而不能保证他们较好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实施组织管理者预定的行为。而职业精神是决定工作者是否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干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的人才能在职场竞争中胜出,成为岗位群的骨干或中坚。

1.4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1.4.1树立职业精神理念

一个国家要有民族精神,那是国魂;一支军队要有战斗精神,那是军魂;同样,一名医护工作者包括护士也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那是医魂。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包括对护理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的激励,以及对护理事业的热忱,而执着的职业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1.4.2建立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培养职业精神,应当从护理教育源头抓起,在学校开设护理职业精神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教育课程应确立学生职业定向,完成自我设计与期望,有目的地进行职业精神培养,调动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热情,焕发出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通过她们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进而培育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培养可定期邀请护理学、精神心理学、人文学科的专家,为学生举办心理学、护士职业道德、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等系列讲座,增加理性认识;还可开展医患角色互换活动,充分唤醒护士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职业精神的认识[2]。

2专业能力的核心能力——学习能力

2.1专业能力的内涵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的日益增高,如何不断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提高专业能力,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专业能力也称从业能力,主要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3]。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要求人才具有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比掌握已有知识更加重要,它是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

2.2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

2.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感觉到自己需要,才会激起积极性。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提高反过来会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4]。

2.2.2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护理学科知识与医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交叉性,护理专业学生要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就必须具备纵横结合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知识结构必须依靠学生的较好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才能建立[5]。如果没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就无法根据护理工作需求随时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无法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心应放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增强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2.2.3搭建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学生思维表达能力是其他能力的突破口,它要求学生勤于思索,善于分析,长于表达,这也是现代职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训练思维的多向性、聚焦性、发散性、迁移性、创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方法。教师应注意搭建培养表达能力的学习平台,教学中多提问,多组织讨论课,开展第二课堂,开展文体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各抒己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2.2.4学习能力研究

从我院2007级高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对照组,从2008级高职护理班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实验组,此6个班学生在入学时进行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是经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对照组是未经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取上述2组6个班学生的外科护理成绩作为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研究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取2组6个班学生的外科护理成绩作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两总体差异具有显著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上意义。2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533,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1)。在四个分数段中进行分组比较,在大于等于90分、80-89分的两个分数段上实验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8.37,χ2=63.21,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在70~79分、≤69的两个分数段上实验组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0.85,χ2=87.00,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1)。说明经过强化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明显提高。

3通用能力

3.1通用能力的内涵

通用能力是指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为社会组织和个人发展带来额外附加利益的能力,是劳动者能够生存、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核心素质,是任何一个从事社会职业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部分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6]。各类组织对于求职者的要求,比起专业技能本身,更看重应聘者的通用能力。护理教育应该从单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转变到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并重培养的发展方向上。3.2全面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

3.2.1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首先,担任院、班级的学生干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管理日常事务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班级干部可以采用轮换制。同时,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不同方式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3.2.2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限的。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时间又是一个变数,善用者则多,不善用者则少。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很好地利用它。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灌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每个学生应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3.2.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建立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增设有关课程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比如增设演讲与口才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增设社交礼仪训练课程,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设心理素质训练课程,训练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增设团队建设方面的训练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增设创业课程,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相关主题的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4培养通用能力的研究

从我院2007级高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对照组,从2008级高职护理班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实验组,此6个班学生在入学时进行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是经过通用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对照组是未经通用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取2组6个班学生的教师评学资料作为通用能力研究资料,2组学生评学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9,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2)。实验组的8项评学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9,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2)。这表明经过强化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通用能力。教师对2组学生评学分数分布与比较,实验组:±s=94.19±2.33;对照组:±s=80.66±4.66,t=20.79,P<0.05。

4职业心理素质

4.1职业心理素质内涵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在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心里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自身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已成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7]。4.2塑造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方法要使学生胜任护理工作,需要塑造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4.2.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配合医生处理病人。临床疾病复杂多变,需要对病情变化观察及时、准确并迅速处理。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途径有: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②应用训练观察的手法;③培养细致的观察力。4.2.2良好的思维力临床疾病的特点是复杂多变,学生毕业后都将独立工作,面对临床各类复杂的问题,因而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任务。①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思维力;②发放思维钥匙,开启思维大门;③启发教育,提高思维力;④完善知识,发展思维;⑤促进批判性思维。

4.2.3坚强的意志力众所周知,护理工作异常艰苦,坚强的意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意志在个性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她们如下意志品质:①坚韧性,使之具有坚持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能力;②自制力,培养她们控制自我,克服冲动情绪,及时适应外界环境的条件变化;③自我调整能力;④承受挫折能力。

护理的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 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学内容不能和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市场对护理人员的英语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2014年在本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做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89份,有效率达96.3%。笔者还随机抽取了30名师生做了访谈。问卷和访谈内容涉及学生、教师、教材、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效果不理想。89%的学生认可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76%的学生表示非常想学好英语,但是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期末考试的不及格率在40%左右;还有4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学英语。

2.教学方法有待完善。61%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英语教师主要采用的还是讲授法,遵循词汇-课文-语法-练习的教学步骤,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教学中缺少真实的语境,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材缺乏针对性,与专业发展脱离。57%的教师承认现行教材与护理专业的相关度不高,体现不出高职的教育特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和职业能力。68%的学生表示对现行教材不感兴趣,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与所学专业的切合度不高,缺乏实用性。

4.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知识欠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校公共教学部共有16名英语教师,只有3名副教授,其他大部分是讲师,而取得“双师”资格的只有两名教师。81%的教师表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太少,自身的教学技能也有待提高。94%的教师期待能有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或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

5.目前,我校只开设了《大学英语精读》等基础英语课程,专业英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既不利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87%的英语教师希望今后能开设专业英语课程,7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医护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就业优势。

三、我校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

1.开设医护英语课程,使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效结合。根据我校护理系学生的现状,在第一学年为学生开设《大学英语精读》等课程,以巩固并扩展基础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第二学年为学生开设了医护英语课程,以补充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医护工作相关业务的能力。另外,我校还自行编写了《医护英语泛读教程》,该书补充了更多的医护英语场景,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医护英语知识。

2.注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我校鼓励英语教师通过自学、科研或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为英语教师外出学习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充分利用兄弟院校的宝贵资源,为教师提供外出进修或者访学机会,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

3.在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我校学生英语水平整体偏低、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英语的兴趣点缺失等现象,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开放式互联网、校园网络等资源,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采取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4.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英语教学尝试。我们充分利用我校的解剖实验室、护理实验室、附属医院及周边实习单位等丰富的资源,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进行现场教学,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有极大的好处。

5.利用微课、慕课等进行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翻转课堂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解决了英语课时不足的问题。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应培养既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又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我们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高职护理英语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变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职医护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叶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护理的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 高职院校 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面对这样的环境和形势,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要建立和寻求一套全面的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履行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义务。市场一课程一市场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所谓市场一课程一市场培养模式,即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课程培训内容,并按照培训结果进行市场的定位和选择,从而保证学生的就业效率,并满足市场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一、明确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儿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包括了生产发育、小儿喂养与营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住院小儿的护理以及小儿常用护理技术等内容。儿科护理对于小儿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儿科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儿科护理专业人才首先需要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其次,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在具备现代护理理念和护理知识的同时,必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但能够更好地适应一线护理服务工作的需求,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热爱工作岗位和良好的品行,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工作质量,满足工作岗位需求。

高职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围绕市场需求建立和开展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将“工学结合”一体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在确保学生充足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临床护理水平。就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培训手段,学校方面缺乏全面的调研和讨论,最终导致学生临床服务水平不足,因此必须要特别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和落实,将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优秀临床护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具备优秀心理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作为院校的最终教学目标。

二、重视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盲目性,并且提升教学效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保培训课程内容准确性。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同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同医院儿科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以了解医院儿科护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咨询医院儿科工作的具体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做好对医院教学意见和需求的统计分析工作,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将相关内容同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有侧重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为保证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效果,高职院校方面必须要重视教学课程的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目前儿科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课程群划分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课程群的划分,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比如,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应该划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由基础的教学教学课程组成,如化学、政治、体育、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文培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工作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具体包括了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等;专业基础课时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知识,包括了人体机构学、营养学以及病理学等等;专业课则是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的专业类科目知识。

四、开放实践场所,保证实践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临床服务能力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来说,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工作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是较为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利用实践来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实践场所,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医院实习机会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备和引进更多先进的实践设备,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补充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老师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老师的能力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决定着院校的教学水平。就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来说,由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同高等院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能力问题成为危及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因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适当提升教师待遇水平,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于儿科护理专业来说,临床服务水平是学生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场所的同时,应该适当引入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老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训流程,定期要求国内优秀的护理人才和专家参加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确保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构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全面和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对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学生的临床服务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人才。此外,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对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成华.科研有效融入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6)

[2]韩丽琴,董川福.第二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3)

[3]丁吕淘,陈功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护理的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内科护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99-02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得高职生有了新的特点。在高职院校的办公室里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声――如今的高职生越来越难教了,也越来越难懂了。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了高职生特点,才能懂得他们的心思,才能排除学习的障碍。

1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及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高职教育培养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的需要。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今后几年我国将出现人口老龄化,需要有更多的合格的护理人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当然也在其中。

2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缺乏学习兴趣。 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多元化的价值观、逆反心理突出、缺乏自信、得不到认可、学习目的多样性等。

3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

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更显得格外重要。一名护理人员能参加临床工作的前提是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综合分析病历的能力,顺利通过全国护理资格考试,这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成为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专业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专业教育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大不相同,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

4 赏识教育的内涵

所谓“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有进取的信心,进取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其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行动。因而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都足以改变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发挥个性和潜能,并不断超越自我。

5 赏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几个注意要点

赏识教育紧抓情感因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有很大帮助。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5.1 把课堂模拟成病房:课堂仍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渠道。多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在介绍“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一节时,我介绍完病因、临床表现后可以组织同学模拟肺炎球菌肺炎患者,我来问诊,让其说出患者的表现,能叙述出来要点说明对该部分知识点掌握了。过程中抓住时机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之后还可找出其他同学模拟护士来总结护理要点,这种方法既能有效的记住专业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5.2 课间走到学生中去: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可以把课间活动作为载体,利用短短的10-20分钟来组织学生有兴趣的小活动或找个时尚的话题和他们交流,特别是对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注意抓住闪光点,去关注他们,让他们增加了对老师的信任度、喜爱度和学这一学科的积极性。

5.3 布置课下作业有技巧: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以及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小的病例分析性的题目很多见,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不愿写作业的现象,我只布置口头讨论作业。在往年试题中挑选与本次课有关的典型病历题目(可以是选择题)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墙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课下讨论总结,下次课回答。每次课要提问不同的学生回答,对答对的给于表扬,可以让对方同学为他鼓掌;对回答错了的同学要给于鼓励。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综合分析能力。

5.4 阶段测验改方式:抛开传统的一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把各病基本要点相关的题目找出来,如:最常见,最主要等题目,在班内多次组织抢答和轮流答的形式,记录成绩,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学生的进步,并予以肯定。

护理的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理论;高职护理;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261-02

高护专业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属于新兴专业。创办者多为卫生学校或卫生职业教育院校,其中,大部分卫生职业教育学院是近几年由中专卫校升格而成的。因此,高护专业不同于中专护理专业,它不是后者在学年上的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具有高职特点的护理专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结合新理论,对高护专业给予充分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本专业的理论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科学定位

1.社会的定位。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定位是应用型技术类专业,认为他们培养的学生普遍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水平上虽略低于本科生,但在动手能力上要应高于他们生,而且在薪酬要求上通常会低于本科生的期待底线。此外,本专业学生的学历高于中等护理专业,在整体素质层面,他们属于大学生这一层次。这种看法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科学定位。一方面,具有“高”的特性,即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向要区别于低层次的护理人才,将学生定位在专科层次上,把他们培养成既掌握护理理论又具备动手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另一方面,具有“职”的特性,即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要具备职业技能,是一线用人医院在生产、管理或者服务工作上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2.学生素质的定位。高护专业的学生自入校时起,就不同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该专业学生的分数线较高,表明他们在知识、能力的水平上高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其次,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态度上较良好,这为高护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3.学校应克服教育层面的认识误区。学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高护专业教学应区别于中专教育教学,要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历史沉淀下来的心理误区。第一,克服用学科教育方式取代职业教育方式的误区;第二,克服专业知识取代岗位技能培训的误区;第三,克服将技术性教育等同于技能型教育的误区。

4.培养的目标。高护专业的学生应达到认识能力较强、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文化素养较高等要求,要有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在专业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职业实践能力。在环境转换的情况下,对新岗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与动手分析的能力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将理论知识切实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学校在高职护理专业上的教育教学观念

1.转变培养模式方面的落后观念。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在学生培养观上,不应把培养目标确定为简单的护理技术人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因此,必须转变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传授观念,摒弃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观,不再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自我教育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和专业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树立男性同样可以从事护理工作的新观念。护理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男性护理专业得到社会的重视,男性学生也应得到社会的认可。男护的不可替代性,特别体现在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所给予的人文关怀上,能够让男性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学校应基于男性护理服务的特色,扩大男性护理专业的招生人数,重组相关教材,改革相应教学内容,尽量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在男性护理上的需求,完善护理队伍的建设。

三、高职护理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

1.实施整体护理教学模式,提升护士素质。在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注重对其素质的培养,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向发展。学校应在护理专业的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上安排课程,同时开设社会学、美学基础、语文等学科,不仅对学生的仪表、举止、态度、气质与品格等方面进行培养,还要教育学生具有钻研和奉献的精神。

2.以能力为基础,培养职业实践技能。学校应打破陈旧的教学体系、考试方法与教学模式,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采用笔试、技能考核与面试并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学生的能力不同,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领悟能力便会存在差异。因此,学校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专业知识较强和实践技能较强两个集体,开展交流活动,设定交流生机制,以实现两个集体的共同进步。此外,基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出适合医院一线需要的人才。

3.加强与卫生类高校的联合。高等卫生类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强,在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的软硬件上较为完善。加强与这类院校的联合,可以为高护专业的学生创造专升本的有利环境,同时为各科授课教师提供丰富的进修机会,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卫生类高校联合并不完全依附于他们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等,而是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在联合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对继续深造会产生较大的兴趣。从这个层面讲,加强联合可以为高校输送人才,同时也能提高高护专业学生在专业和技能上的综合水平。

4.利用相关部门,实现特长教育。利用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的有利条件,举办书法、歌曲、朗诵、舞蹈或写作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学生毕业时,他们须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技术,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结合先进的医疗技术。此外,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在课堂或是生活中,都应具备高护生的服务观念和礼仪规范。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学生听,多是灌输式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改革传统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尤其注重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课程实践操作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将其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建议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文献或图谱等,以开放式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互动。在学生学习操作规范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探究和总结,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临床能力、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的提高,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贯彻民主教学原则。情境教学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病房,相互交流心得,实现能力的综合提升。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立研究性课题,指导他们在计算机资源、图书馆书籍等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以“导师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适当地走上讲台。高护专业的改革,需要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长期配合和坚持,才能取得成果。在新理论的要求下,我们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护专业的全能型人才,使高护专业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