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第1篇

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虚拟经济泡沫破灭,人们认识到,实体经济才是一国经济的基础,是真正创造财富的经济形态。然而,企业产能过剩、融资渠道不畅、劳动力成本攀升、技术革新滞后等,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在此次夏季达沃斯会议上,总理强调指出,着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重振实体经济之路该如何走?

寻找国企改革的动力

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在于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现在是有一定的动力,但是我觉得不足。”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即将召开的十将国企改革列为讨论命题之一。“我希望能看到显著变化。”

国有经济被视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也被视为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所在。在徐和谊看来,改革的根源在于体制创新。“比如国资委考核这些央企的各项指标,有创新的系列指标考核吗?没有。没有考核指标,动力从哪儿来?我觉得必须要从体制机制上来下手,不然就成为了口号。”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国企改革需要政治决策的决心。

政府在保护国有企业的同时,“也出现了政治管制的问题,它把国企和政府紧密相连,国企越来越像政府机构。”首都创业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说,“许多国有企业对于投资和规模的追求不亚于对利润的追求,这就是国有企业追求行政化概念、官本位的结果,而这种投资将给企业酿成产能过剩的苦果。”

刘晓光直言,“国企改革阻力很大,主要来自既得利益者。”但他也表示,“改革会有阵痛,首创愿意承担。我希望把国有企业扔到市场上去,和民企一样竞争。”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韩国为鼓励现代汽车的发展,曾动用军方汽车为它运配件,在我国,实体经济干得好能得到什么样的鼓励?”刘晓光介绍说,根据英美的成功经验,振兴实体经济,“一是有活跃的思维市场。二是吸引全球人才、资金的机制。三是鼓励创业,允许失败的环境。四是用高科技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五是清晰的产权制度。”他预测说,“整个行业实体经济恢复至少需要五年。”

近年来,国资委一直在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工作,力求依托资本市场进行所有权变更。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所占比重已达70%以上,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2.88%、净资产的68.05%、营业收入的59.65%都在上市公司。

“2003年,国有企业大规模上市,这促进了它在财务透明和治理结构上的改进,并且将部分股份放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由政府持有大头,这为国有企业改革寻找到了好的道路。”张维迎认为。

鼓励民营经济要落在实处

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持续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增幅放缓,在内外压力夹击的实体经济中,民营经济首当其冲。

前不久,全国工商联了“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民营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速下降超过18个百分点。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说,民营经济下滑的背景是整体经济的下滑。

在主题为“提升竞争力”的分论坛上,黄孟复透露,2012年上半年公司财报显示,全国上市公司50%的利润来自金融企业,除了金融企业和垄断性行业以外,其他行业的利润幅度下降非常大。而金融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恰恰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黄孟复告诉记者,下一步国家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全球化资源来讲,汇率在变化,资源在变化,中国制造业的成本正在提高,优势在降低,”爱国者数码科技公司董事长冯军说,“民营企业的未来在于全球市场。”2011年,冯军筹办了爱国者国际联盟,致力于团结民营企业,抱团走进海外市场。

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讲,目前需要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

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新36条”颁布后,虽然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环境有了更好的政策支持,但是效果与企业的期望还有落差。高纪凡说,“由于中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实际上,民营企业在投资发展方面还是受到一些有形或者无形的障碍,或者有很多的玻璃门,融资依然存在障碍”。

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还是需要看具体落实。冯军表示,银行利率的上调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压力更大。

“新36条”为民营经济创造了新时期发展最有利的政策。高纪凡建议,在执行细则上,要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有同等的待遇。“在鼓励民营经济的政策实施中,政府还应引导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比如,让民营企业创造社会价值被社会给予更多的承认,倒过来刺激这些企业,让民营企业家们在任何危机面前都能够把发展企业、推动创新、贡献社会作为他们的社会责任”。

实业投资需多管齐下

与金融投资热钱涌动相比,实业投资显得冷清了许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9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6.2%的历史高位,但自2011年以来,这一数据一路走低,去年10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跌至24.9%,处于历史低位。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第2篇

“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1月4日,总理在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醒参会人员要正确认识“实体经济”的内涵:“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

这段时间,以宗庆后和马云为代表的两派企业家正在进行一场焦点为“虚实之争”的论战。先是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之前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能源”的“五新”定义未来商业世界的观点提出质疑。他表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就是“虚拟经济把实体经济搞得乱七八糟”,言辞非常激烈。

随后,马云在出席“江苏省浙江商会十周年大会”时,主动谈到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表示“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是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这一话题也成为了全社会热议甚至是争吵的焦点。两位企业大佬的观点针锋相对,言辞激烈,也引发了整个企业界的站队声援。传统实体经济企业家们认为,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抢占了实体经济和线下渠道的市场份额,它们的野蛮生长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艰难;而另一方面,也有大量企业家“站队”马云,认为只有拥抱互联网、“虚实”结合才可能有未来。

当前传统动能正面临改造升级的迫切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推动传统动能,尤其是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但是,如何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蓬勃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尤其是实体经济如何更好适应经济转型、提高竞争力?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办的 “新旧实体经济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就“虚实之争”和新经济、新动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别把“板子”打到虚拟经济上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张新红:新旧实体经济的争论从互联网开始出现就一直存在。更多的互联网经济体反而是2000年泡沫之后出来的,包括阿里、腾讯都是那时候出现的。现在赶上经济下行的压力,连续20多个月经济下行,新经济是好,但是它抵挡不了旧的经济下行滑坡的速度,无法抵消。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会遇到创新发展与依法行政之间的矛盾,在原有的法律没有改革的情况下,要发展新经济就要冒风险。敢于担当是没问题,但是容易受伤,所以矛盾是很大的。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禹:所谓的实体和虚拟经济,是经济复杂系统中的不同层次,是不同阶段发展出来的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经济之间度量标准、目标追求、分工模式都是不一样的。简单说,由于新技术的使用,使得我们产生了新的分工模式。

现在中国遇到的问题,这些实体经济的人把板子打到虚拟经济或者是互联网经济上是不公平的,没有它们照样会有产能过剩等问题。技术革命造成新的分工模式的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经济实体出现,随后整个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中我们准备不足,经常被传统的制度、观念所束缚,这种情况下会简单地理解当前遇见的问题,包括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世界经济遇到的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创新来解决。

新经济的特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我国提出新经济是指新的经济体系,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其实只是整个新经济的一个部分。新经济的内涵很丰富,涉及到新的产业、新的服务、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组织、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态。新产业除了互联网经济和新工业体系、新流通体系,也涉及到一些新的交易方式,新的金融、新的消费和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认识新经济一定要把握新经济的特征,只有把握了新经济的特征,才能够制定好体制机制和治理规则。新经济的特征是八个方面,第一是以人为中心;第二是数字化连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第三是新经济基于新的要素,比如最重要的新要素就是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潜力和价值推动产业升级;第四是协同和集成,这是全方位的,包括全价值链方面;第五是自动化,每一轮经济发展都把自动化推上新的程度,这一轮已经实现了全价值链的自动化;第六是智能化,将智能技术应用于全过程;第七是一切皆服务,过去强调的是制造、生产、实体,未来将会从生产转向生产与服务并重,甚至服务在整个价值创造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第八是大生态化,因为数字化的连接,使得新的经济、生态体系,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成为可能。

如何用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新经济和旧经济有没有差异?学问没有新和旧的问题,但是新经济和旧经济差异还是有的。工业经济存在着最基本的现象是交易不对称,经常是小的消费者和大的集团进行交易,所以体量不对等,交易不对称比信息不对称更加广泛。这样造成的第一个结果是店大欺客,第二个结果是产能过剩。到了信息经济时代不一样了,交易的主题相对对称些,这样一来交易的效率就更高,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剩余分配也均衡了一些。所以新旧经济还是有些不大一样的地方。

与新旧经济相关,消费者剩余或者是生产者剩余,在信息经济下有没有比较稳定均衡的结果?随着交易的对称,这是理论上可以探讨的。过去宗庆后先生们掌握着定价权,现在把定价权转给马云们,这个分配的过程中是有博弈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四大措施来振兴实体经济。现在实体经济面临很大的困境,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用创新驱动发展,如何驱动?真正的动力在哪里?原来是靠投资、消费、进出口这三驾马车,而现在要转换成用新的要素、新的模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从投资角度来看实体经济发展会发现,投资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二是房地产,三是制造业。其中,制造业占33%,基础设施占20%,房地产占22%,这三块加起来占75%。但投资又分成政府和民间投资两个方面,比例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从民间投资来讲,40%到45%是制造业,政府的投资40%到45%是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可以看出,2012年左右民间投资的增速是28%,到2014、2015年民间投资降低到14%,最低时候降低到2.1%,所以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振兴实体经济很重要。

“这种颠覆才刚刚开始”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原副局长白津夫:新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线上线下结合,以线上来引导线下,更重要的是消费生产一体化,使电商真正实现去中间化,实现产销一体化,这是根本性的革命。

当前不是要争论某个产业是不是实体经济,而是要着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下一步要大张旗鼓地发挥新业态的功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当然,监管和立法也是值得研究的,如何采取一些包容、宽容和弹性的政策,这当然包括新业态、新技术这些领域。比如在电商领域,现在电商也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时期,正在进入后电商时代这个关键点上。如果宽容一些,可能就提升得不错;如果出以重拳,可能真的就把它打垮了。

同时要客观认识到,正是由于电商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经济下行起到很好的对冲作用,连续27个季度经济持续下行,这要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能承受的,现在比较平稳地过来了,在合理的区间。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66-020 引言

虚拟经济起源于马克思提出来的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它是从具有信用关系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并且随着信用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不断加深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和日益深化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有了明显的进步,衍生金融市场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也随之迅速膨胀,从而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虚拟经济。我们应正确认识虚拟经济,掌握虚拟经济发展的规律,弄清楚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以使我国的虚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繁荣。

1 虚拟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1.1 虚拟经济的内涵 目前,对于虚拟经济内涵的界定,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①将虚拟经济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指泛指与传统物质生产相对应的一切虚拟活动,包括虚拟资本交易(金融交易)、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的经济活动和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狭义是专指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②将其定义为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或虚拟资本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独立运动的经济。③将相对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称为虚拟经济。

1.2 虚拟经济的特征 ①虚拟性。虚拟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虚拟性,同时虚拟性也是区别于实物经济最突出的特点。虚拟经济的交换物在形态上是虚拟的而非实物的,它的交易对象是价值符号,而非实物。同时其传播和交易也都是在虚拟的过程中进行的。②高度流动性。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在它的交易过程中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所以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转移更加容易速度也会更快,因此其流动性也相对更高。③复杂性。虚拟经济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虚拟经济的交易载体、交易主体、交易决策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④高风险性。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虚拟资本的价格,这些因素自身的变化比较频繁、无常,其交易规模和品种也在不断扩大,再加上人们有限的预测能力,使得虚拟经济更为复杂和难以驾御,存在很高的风险性。

2 实体经济的内涵

2.1 实体经济的内涵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它不仅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物质生产和服务活动,同时也将商业、体育、教育、艺术、文化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包括在内。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2 实体经济的特征和功能 实体经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四点:有形性、载体性、主导性、下降性。实体经济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①提供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基本生活资料的功能。②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③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

3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一是可以为实体经济的融资提供便利。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的信用度增加,带动资本价格上升,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金支持。二是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三是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风险,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四是虚拟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张,一方面可以扩大GDP的规模,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批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3.1.2 促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由于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使得虚拟资本由效益低的企业、行业和地区向效益较高的企业、行业和地区流动,从而带动社会资源可以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组合,进而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宏观角度看,虚拟经济不仅可以优化经济结构,同时还促进了经济增长。

3.1.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制度创新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就是股份制。全局性的资本重新组合、配置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虚拟经济的运是其主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改革过程中重要政策措施之一就是“债转股”,而产权和资本正是“债转股”的运行主体,因此,这一过程也正是虚拟经济的运行过程。剥离银行的不良债权不仅可以提高国有企业中所占用的国民财富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管理趋于协调。

3.1.4 有助于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机会 虚拟经济可以通过其财富效应来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拉动实体经济的增长。比如,由股市上涨造成的财富效应可以有效地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企业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此外,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等相关专业人才的补给,由此带动了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服务业的振兴又可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吸纳大批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一)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演化

1.从次贷危机到信贷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并迅速向各种信贷活动领域蔓延,很快发展为全面的信贷危机。这些信贷危机不仅包括各种金融机构与个人间的信贷危机,还包括与企业间的信贷危机。

2.从信贷危机到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随后引起的信贷危机,开始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为一场严重的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破产为标志,美国信贷危机开始已经发展成为银行危机,接着,银行危机又迅速发展成全面的金融危机。银行和客户违约率大幅上升,银行营运失灵,正常业务中断或停止,直至若干重要银行破产和倒闭,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极大地震撼了整个美国。

3.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

美国这场危机先在由股票、证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在交易和流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虚拟经济中爆发和蔓延,从次贷领域扩张到信贷领域、投资银行领域和商业银行领域,直至整个金融领域,然后,危机从虚拟经济延伸到由商品和服务在生产、交换和消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实体经济,美国的建筑业、汽车制造业和钢铁工业都是美国实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使失业队伍不断扩大,贫困人口越来越多,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下降,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GDP的影响。

最先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是金融业,银行业由于不良贷款数目过大以及购买大量的次级债衍生品而遭受到巨大的损失。银行业的亏损直接导致了资金链条的中断,市场流动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实体经济因此遭受了空前未有的重创,并很快向全球蔓延,使本来欣欣向荣的世界经济急转而下,表1反映出全球和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长率变化。

2.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也直接引起了全球股市的剧烈震荡。道指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股票价格指数,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道指在10月见顶后掉转直下,时常出现暴跌,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的14198点一路下滑至6763.29点,不足一年半的时间内,跌幅累计超过52%。中国的上证综指2006年初在中国股市迈入牛市通道,2007年10月上证指数达到历史高点6124点后,便一直下跌,基本上没有比较大的反弹,在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前,上证指数下跌至最低的1664点,跌幅已高达72.8%。

3.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市场的需求明显萎缩和金融危机重创国际贸易,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明显重新抬头。在过去的30年内,贸易不仅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随着金融危机的日趋严重,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都相继陷入了严峻的经济衰落,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的放慢,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大幅减少,国际生产网络也相应的受到影响,贸易、融资形势日益严重。

二、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一)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部分政策、措施及效果

2007年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局(简称美联储)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并根据市场需要,创设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下,市场信心才得以恢复,金融机构倒闭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并阻止了经济进一步的衰退。

1.美联储应对危机的常规货币政策。

第一,大幅下调基准利率。美国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9月到12月三次下调了联邦基金利率,由5.25%降至4.25%,此后从2008年1月到12月美联储又七次调整了联邦基金利率,最低降至0.25%,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累计达到5%,这在美联储历史上是稀罕的。第二,进一步下调再贴现率。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日益严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变得越来越迟滞,为了恢复市场的流动性,到2007年8月,美联储不得不宣布把再贴现率从6.25%下调至5.75%,直到2008年末,再贴现率已降到0.5%的水平,而且再贴现的期限由原来的30天延长到目前的90天。第三,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部分短期债券、开展回购操作等形式来增加金融体系的可用资金。同时,美联储对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一些规则制度作了一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如增补长期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扩充可供交易的有价证券的种类等。2008年,美联储为了增加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缓解一部分信贷紧缩状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向市场注入了860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

2.美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效果。

第一,货币政策操作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美联储采取的融资融券操作不但扩充了市场交易的可用资金,还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安全抵押物,扩大了市场上无风险金融资产的数量,这不仅促进了金融交易活动,还对恢复市场信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积极的货币政策成功的避免了金融机构的大量倒闭。2007年下半年,美联储与另外相应的部门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救援,通过多种多样方式向问题机构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使得大量金融机构避免了倒闭,从2008至2010年,美国倒闭的商业银行只有322家,而且大多为中小型的。而且自2010年来,美国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也基本缓解了流动性紧张问题,人们逐渐恢复了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金融危机的影响日趋减小。第三,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使得经济深度衰退得到遏制。

(二)日本和欧盟应对金融危机的部分政策

针对这次金融危机,日本银行采取传统的救市措施:第一,下调利率。第二,积极提供资金,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第三,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其救助对象主体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确保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自危机爆发后,日本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力遏制了资产价格急剧下跌引起的恶性循环。欧洲中央银行也不仅推出了下调主导利率、扩大再贴现规模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常规性货币政策操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措施,还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实施证劵市场购买计划、向金融机构注资或直接提供信贷资金或信用担保和开展货币互换等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措施。同时,欧盟批准一系列新的经济激励计划。

三、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外需大幅减弱和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为了增强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第一,及时对宏观调控目标作出调整。截止2008年初,中国经济已经持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并在2006年突破到11%,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为消除经济运行中存在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的风险,在2007年底确定了下一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随即年初确定了“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的双防政策。随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又在第四季度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目标。第二,推出40000亿投资计划。在2008年11月5日中国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由于来自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抵抗来自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慎重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关于扩大国内需求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出40000亿投资计划用于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等多项工程建设。第三,出台关于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的规划政策。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钢铁、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一些重要支柱性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了防止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加速下滑的影响,确保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能保持在8%以上的增速,制订和组织实施了关于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的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的规划政策。第四,布局新的经济发展版图。从2008年开始,先后出台的发展规划政策,意味着这些重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振兴正逐步形成保增长的一种新手段。相继出台的区域振兴规划和区域发展政策布局了新的经济发展版图,成为经济增长又一大引擎。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7月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增速比第一季度多1.8个百分点,这是中国经济自2007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七个季度增速回落后的首次上升,我国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速达到了7.1%。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一年同期多7.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扣除价格等因素,实际增长16.6%。从2009年上半年市场运营情况来看,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这些都充分证实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国际市场的需求收缩,世界经济增速同比变缓,给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困境。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提前预防和遏制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具体政策和措施。

首先,金融危机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学会化危为机。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外需锐减,我国不得已改变当前严重依赖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式,把目标放眼国内市场,去积极寻求和发展国内消费市场,不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还能提升我国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不仅是严峻的挑战,其中还蕴含着种种机遇,只要及时对相关政策作出调整,大胆改革,我国经济一定能化危为机,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第二,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拉动内需。近年来,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当前的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扩大消费,实施更加积极的消费策略,拉动自身的内需,才能抵制外部国际环境的干扰,减小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第三,进一步加大投资,保持经济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投资,是有效缓解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在困难时期。第四,优化外贸出口,调整出口结构。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购买力下降、人民币升值等因素,2008年我国的外贸出口急速减少,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改变出口导向的战略模式,建立内生型出口的战略模式,优化出口结构。

2.国际应对金融危机整体政策和措施。

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范文第5篇

数据回暖 A股或现特立独行

市场上行的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两会进一步的利好政策推出及之前保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会进一步得到强调、细化、加大落实力度,大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股市的稳定;二是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是今年央行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三是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有进一步回暖迹象。

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全球股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直积重难返,进入新年以后,又因欧洲爆发银行债务危机再次单边下挫,近期更是连创过去12年新低。环顾全球股市,唯A股市场“一意孤行”,期间虽然亦有震荡,但一直保持着“一枝独秀”之态势。究其原因,固然有欧美股市流动性窘迫、A股市场“不差钱”、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相对更大之差异,但实质性的原因还在于经济背景的迥然不同。首先,欧美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大本营”,受到的是直接的冲击,我国受到的是间接性影响性影响;其次,次贷危机给欧美经济带来的是实质性衰退,而我国受到的影响只是增长性衰退;再次,本次次贷危机对欧美成熟经济体来说是“危”,对我国来说虽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带来的更多是“机”;最后,目前欧美经济仍然处在挽救经济的阶段,欧美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沼难以自拔,而我国在千方百计地刺激经济更好的发展,挽救和刺激有本质的区别和差异。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必将或已经“率先复苏”,A股市场也必然已经展开复苏行情,并且在之后较长时间内,A股市场“独秀”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可能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政策预期提升信心

对证券市场而言,预期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流动性都出现了一些“超预期”,这些因素将促进A股市场强势运行,股指有望挑战前期反弹高点。

强力的政策刺激也是促使市场反弹的重要因素,目前来看,政策因素并没有因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公布而结束,政府反而有可能推出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以实现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目标的实现。

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的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9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定位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2009年以来,经济政策正在从货币政策向财政政策、从刺激投资与出口向鼓励消费、从宏观政策向产业政策的方向演进。虽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悉数出台,但是政府刺激经济的手段还远没有结束,并在多个场合表现出保经济增长的决心和努力。在两会召开之际,包括减税刺激消费、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出口增长、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施区域振兴计划等在内的一系列的政策值得市场期待。

投资方面政策方向鲜明,4万亿投资规模力度空前,对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拉动效果开始显现。在外需下滑、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对后续政策仍然存在较大的想象空间;产业政策虽然不能使这些行业在短期内刺激需求的大幅增长,但是它能在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接下来还将有多个产业的振兴细则陆续出台,各个行业的受惠程度还要看细则的具体规定;这一轮的反周期政策中,对消费的刺激也在两个方面得到空前体现,启动农村的内需和恢复房地产、汽车市场需求。农村消费方面,日常消费品最为受益,随着家电下乡的品种不断增加和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相关行业的销量有望得到明显提升。针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一系列措施已经出台,汽车市场已经有回暖迹象,房地产行业调整的时间会较长,但近期二手房销售出现快速回升。

资金推动仍有保障

充裕的流动性是我们看好2009年A股市场最重要的因素。市场普遍预期流动性将会快速减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信贷超预期增长使流动性过剩状况仍将持续,流动性仍然是推动市场的重要力量。

市场对于2月信贷数据的预期再度上升。在1月份创下1.62万亿元高位之后,2月份新增信贷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继之前媒体曝出7000亿元和8000亿元后,市场对此数据再度升温,市场预期2月份银行新增信贷达到1.1万亿元,远超市场预期。但央行对此数据

未做任何评价,银河证券认为,从目前银行的一些分支行实际经营的数据看,2月信贷数据仍将保持在较高水位。对资本市场而言,由于2月升势与流动性预期存在较大关联度,所以市场连续调整之后,流动性预期的升温对市场具有一定的支撑因素。

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内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对流动性的调控也出现转向,明确提出“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具体来说,从2008年9月到12月,央行五次下调贷款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也于11月初被取消。上述政策转向很快取得了实际效果,此后各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新增信贷规模逐月增加,1月份更是达到了1.62万亿的天量水平,几乎相当于2008年前4个月的新增贷款总和。虽然市场一度认为信贷如此快速增长难以持续,但综合各方信息,2月份人民币新增信贷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远远超过市场预期。贷款的大规模投放还引领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触底反弹。2008年5月份以来,广义货币增速逐月走低,一度到达15%以内,是3年多来的最低增速。随着11月份新增贷款的放量,M2增速也止跌企稳,并连续两个月反弹。2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反弹应无悬念,一季度甚至可能会达到20.0%左右。

基本面回暖或将持续

市场普遍预期我国宏观经济将于2009年1季度甚至2季度见底,但银河证券认为,在一系列反周期政策的刺激推动下,我国经济增速于2008年4季度已触底,2009年经济将缓慢回升。根据银河证券研究所宏观部的预测,2009年4个季度GDP分别增长7.3%、7.7%、8.1%、8.9%,全年为8.1%,其中一季度GDP增速7.3%要高于去年四季度6.8%的水平,这也高于CCER公布的预测均值6.6%。

多个层面反映宏观经济正逐步改善。从12月份开始,能够及时反映经济运行的宏观指标不断好转,发电量环比上升、企业生产回升、部分产品销售情况好转。

第一,用电量已经出现同比与环比的正增长。根据温总理公开的数据,自2月中旬以来,我国用电量同比增长了15%,环比增长了13.2%,南方同比增长了10%,环比增长了8%。用电量作为反映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指标,已经反映出我国工业生产正在较快复苏。

第二,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回升。最新公布的2月份PMI已经回到49,其中,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超过50,构成了PMI反弹的主要动力,这说明企业的需求以及工业生产正在恢复。

第三,消费仍然保持高位运行。2008年11月、12月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分别为17.6%和17.3%,处于自2007年以来的较高水平。2009年1月份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4.5%,国内车市也出现回暖迹象,乘用车销量环比增长4.4%,连续两个月呈回升势头,即便考虑今年春节的不可比因素,我国消费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四,银行贷款猛增有利于带动投资回升。今年1月份银行新增贷款创出天量数据,新增16205亿元,同比增长106%。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月份新增贷款会降至5000亿元左右,但实际贷款数量初步估计将达到1万亿以上,这远超过市场预期,也大幅超过去年2月份的2434亿元。虽然我们还不能判断2月份新增贷款的结构,但是参考前两个月情况,实体经济吸收的贷款应当在6000亿元以上,这说明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非常强劲,政策支持下的投资项目在快速推进,未来几个月投资增速能够得到保证。

综合上述因素,我国经济增速2008年4季度见底的可能性很大。虽然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延续,外部经济环境依然严峻,我国出口需求仍然受到负面冲击,但在前所未有的经济振兴计划刺激下,2009年我国经济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步入复苏。

乍暖还寒 一花独放不是春

尽管A股表现远胜外盘,但仍然有不少投资者表达出担忧和焦虑,国泰君安认为经济数据虽然较4季度有所回暖,但还看不出见底反转的可靠证据。华林证券认为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经济形势看,当前宏观经济的内外部环境并不乐观。特别是在欧美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内经济能否独善其身,国内股市能否特立独行,的确需要明辨。另外平安证券认为业绩担忧和限售股的解禁压力抑制市场上行空间。

业绩回落加大调险

3月份将进入上市公司业绩披露高峰。从目前的市场环境判断,08年4季度以及09年1季度,上市公司的盈利压力沉重。虽然市场对08年4季度A股公司的表现已有悲观预期,大部分公司的股价也已经对此由此反映,但3月份将进入上市公司业绩披露高峰,市场关注的焦点,将从目前的政策主题,逐步转向上市公司业绩。至少在不理想业绩压力下,市场的反弹空间和活跃度预期将受到抑制。

同时,业绩的回落,将使得A股市场的相对吸引力指数很有可能在业绩明朗后迅速走低。

从而影响到增量资金进场的意愿。统计显示,在前期A股市场的快速反弹过程当中,由于A股公司业绩并没有同步出现明显的上升,而且市场机会成本也没有如前期那样快速走低,导致近期A股市场的相对吸引力指数从高位快速回落至3%左右。A股市场的相对吸引力有所降低。根据测算,如果08年第四季度以及09年第一季度A股公司的业绩同比分别下降30%和25%(07年四季度和08年一季度均是上市公司业绩高峰期),则在08年年报和09年一季度报告披露完毕后,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的相对吸引力指数将分别下降至2.74%和2.35%。如果在此背景下,上证指数上升至2500点,A股市场的相对吸引力指数则大幅下降至只有1.5%,A股市场的相对估值优势,将进一步降低。此外,如果后续市场继续反弹,在缺乏业绩支撑下,我们预期解禁股减持的压力,将在反弹中逐步得到体现。

限售股解禁的压力

最新的统计显示,09年3、4月份,每月的限售股解禁市值分别为2210亿元和2141亿元,限售股潜在的减持压力不容忽视。

虽然在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回落至历史低区域情况下,限售股减持预期不会成为市场新一轮下跌的主推力,但限售股减持的潜在压力,将会成为市场进一步向上的阻力,从而构成市场反弹行情的“天花板”。根据平安证券测算,在2500点上方,A股市场的平均PB将超过2.9倍,产业资本套现的意愿,预期将增强。

市场或持续恶化

尽管今年一月全球有部分领先指标出现好转迹象,但是恐怕这只是一次实体经济中的“超跌反弹”而已,近期部分经济数据又再次出现恶化的迹象,同时,随着市场对美国银行国有化的担忧以及美国政府对进一步救市计划的犹豫不决,美股上周五又创12年新低,这已经是一周内第二次重蹈覆辙。同时,从指数的一年期收益率上看,标普500今年2月是其1938年以来表现最差的月份。股市和房价继续下跌,令消费者净资产一季度的跌幅超出之前预期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复苏的时点和幅度。因此,我们调低了三季度GDP预测,从之前的零增长调低至-1%。在这样的情况下,2009年经济收缩的幅度将超过1974年那次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