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经济政策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明确中心是解答题目的前提。因此,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和正确的阅读技巧,对解答题目会起到事半而功倍的作用。材料的阅读方法可分为:(1)泛读。即了解材料的大致意思。(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在阅读中,还需要根据材料的特点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古文(文言文)不必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现代文材料的阅读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二、审
读完材料后,一般会产生亦难亦易的感觉。易是因为这些材料似曾相识,难是因为材料就好像是一个棘手的“刺猬”无从下手。针对这个问题,我总结出审题时的两个关键。
一是找关键词为突破口。例如在解答“结合美德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两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为什么各自走上不同道路?”一题中,我们先突破“经济危机”这个关键词,在世界史上共讲了四次危机:1825年、1857年、1929年~1933年和1973年石油危机,前两次发生在德国统一前,第四次发生在德国分裂后,所以只有1929年~1933年才有可能,然后,再根据这个时代背景进行回答。
二是找有效信息为切入点。例如,(2009年梅州)《灾星图》要求判断这幅漫画作于什么时期。根据这一问题,我们就要以漫画对联中的字句“卖国内战,蒋宋孔陈 、垄断独占”等有效信息为切入点,从而断定这幅漫画主要是反映四大家族垄断资本,再联系我们所学的课本内容,就不难确定这幅漫画应该是时期。
三、结合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但应该相信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因此,解答时必须判明所给出材料和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相关,从而实现知识迁移。这就是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
例如,(2010·江苏卷)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前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的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
从考查内容来看,应重视以下考点内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改革。新经济政策使前苏联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但是斯大林时期由于面临严重的国际、国内背景,为了改变落后的农业国和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由此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主张,所以由图①联系到图②。对于第二问的解答,可联系新经济政策内容、斯大林工业化政策的内容及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比较得出其不同。
四、确定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计了如何推动我国“新经济”的建立,以及如何在“新经济”环境下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究竟什么样的经济才是“新经济”?“新经济”对这十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地区、经济群体意味着什幺?新的经济理论叉将对产业发展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究竟“新经济”的特征有哪些?信息产业是最先体现“新经济特征的产业,信息产业的特征也是“新经济”最典型的特征,而在“新经济”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信.技术也将发挥极大的经济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经济的信息化结构改造上。工业、农业、商业、全融业和服务业等传统经济中的桂·0产业,在采用信息植术进行改造后,将健得产业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进而形成“新经济”结构下的“新产业模式。
’l新经济”日渐成为全球经济学界、rr业界以至整个社会热衷于议论的焦点话题。究竟什么样的经济才是“新经济‑?“新经济”对这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地区、经济群体意味着什么?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间题,不仅仅为经济学家们所关心。同时也被各国政府和企业所重视:人们在从网络、电子商务的兴旺发展中看到“新经济,“美好前景的同时‘也从美国LYASDA}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中感受到其强大的威力。有关“泡沫”的议论沸沸扬扬,更使得人们对“新经济”产生种种的疑问与担优。
应该承认、这些疑问与担优在现实情况下都有其一定的道理。经济学家在教导他人如何认识“新经济”的同时,其实自己也未必看得很清楚,因为毕竟这个崭新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不过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而经济发展的速度又非常快,新的方式方法和新的理念不断涌现,令人几乎目不暇接。l,新经济,l因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兴起而出。两者具有不容割裂的紧密关系:正因如此仃业界对.l新经济”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一rf将如何在“新经济”环境下持续健康地发展?新的经济理论又将对产业发展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是全球rr业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间题。
1新经济一理论的建立
“新经济”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1996年12月3t7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新经济”这个词汇。一年以后,《商业周刊》再次发表文章,重申在美国确实存在着“新经济’。此后,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发表讲话时多次引用这一概念,“新经济,‘的说法传遍了世界。
究竟什么是,.新经济‘’?一般说来、它指的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也就是说,它实际上跟我们在此之前听说过的多种经济概念,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等有着许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故此也有人认为,上述这些概念的总和就是所谓的“新经济”。
“新经济”的特征有哪些?简单说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经济全球化;b,高强度的市场竞争;:.由信息技术引发的产业革命。它导致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表现为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三低一高)的特点,这也是它与传统经济最明显的不同之处。
应当指出,上述新经济的特征主要来自对20世纪9D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总结。1}J1年4月到x(100年3月.美国经济连续保持了108个月的增长,年度GD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3ek--4%a。而从1992年以来。美国的通胀率已经由4%降至不到?.0k、失业率则从7%一8}''''}降至40k
这样的情形,在传统经济中的确是i反难见到的。而人们在称羡‘卜新经济’奇迹之余。也不禁要问:到目前为止.为何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实现了“新经济“,其他国家包括与美国社会制度、经济政策极为相似的西欧国家和日本.为何不但没有呈现同徉的经济面貌。反而受到衰退的威胁。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球经济学家的注意。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美国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过去10多年来,里根、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对美国金融市场、政府和企业进行持续不断地改革,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加了经济的灵活性。此外.美国国民乐于在革新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规模风险投资。对rf产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与之相比较。西欧和日本不但在经济运行环境,风险资金市场、TT研发投入等环节上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网络普及程度、电子商务等方面也远远地落在了美国的后面。为此。它们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新经济‘’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来。
2000年4月5日.克林顿总统邀请格林斯播、比尔·盖茨等人参加在白宫举行的’卜新经济会议“,此举表明了美国政府对“新经济”理论的正式承认和支持。有趣的是,会议举行的前后。正值美国股市出现大幅震荡、以科技股为主的NABDAQ综合指数全面下跌.1T公司损失惨重。这只是时间上的一种巧合.并不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它却让人们更加关注’卜新经济”-
2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墓石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新经济’与信息技术之间有着不容割裂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
a.信息技术领域是最先体现“新经济”特征的产业,信息产业的特征也是“新经济.,最典型的特征。
B信息技术是“新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新经济”的出现.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而在“新经济”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将发挥极大的经济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对“新经济”的突出贡献,首先表现在对传统经济的信息化结构改造上。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等传统经济中的核心产业.在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后,将使得产业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进而形成“新经济.,结构下的“新产业’模式。信息技术向整个经济领域的渗透。造就了一种与传统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信息极其广泛而快捷的流动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企业通过lntemet和lnhanex掌握生产和销售市场的实时动态。迅速做出反应,可以极大地避免经营风险。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企业效率的提高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民的增长。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9D年代初以来,美国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投资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投资总额是其他产业投资的十几倍。相应的。自1993年以来。由信息所带动的美国工业增长的比例高达4}1%以上、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信息产业造就了一大批快速成长的企业。它们对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19''''93年、年均增长不低于2I)%的公司在美国有23万家,而到1997年就达到了36万家。他们为美国经济繁荣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信息产业对原材料和能源需求相对减少。对经济运行中间环节的依赖程度较低,不易引发通货膨胀。我们知道,中间环节是影响经济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又是传统经济难以克服的间题。中间环节越多,供求之间的距离就越远,资源的消耗也就越大。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能够让生产更直接,更快捷、更个性化地贴近最终消费者,完善总供应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3新经济”对信息产业的改造
信息产业以不同寻常的速度迅速崛起,进而成为‘.新经济”的表率,并非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而是出于该行业创新能力强,技术更新快、竟争激烈等特点,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形成的自然现象。也正是在高度开放、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产业发展难免出现一些(至少在传统经济看来)不够规范的现象:当“新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出现,走向成熟与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信息产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与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1975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组建了徽软公司.2i年后,这家资产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国际软件巨头企业,因涉嫌垄断,阻碍市场竟争,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被美国政府推上了法院的被告席。围绕微软一案、在美国国内以至全球经济学界和fT业界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有关这些争议的报道很多。这里不再引建。我们注意到,争议的焦点其实不在于徽软是否从事了行业垄断一这个问题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一而在于拆分微软对美国经济是否有益,以及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好是坏。
我们认为,这场争论本身也是对“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行为与国家经济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的辩论。拆分微软,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利大还是弊大。传统经济学认为、打击垄断能够促进市场竞争,有效地提高经济运行活力。在“新经济’环境下.这样的认识是否还是正确的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从19世纪开始。美国经济政策对垄断行为的限制和打击一直是全球最为严厉的.其市场开放程度也是全球最高的。‘’新经济”最早在这片国土上出现,不仅仅与它的科技水平全球领先有关.市场开放与高度竞争同样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创新与竞争、是信息产业的特色与传统。而在“新经济’定义中,全球化竞争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击垄断应该被认为是利大于弊。
目前在国内的信息产业中,垄断行为还不是很多见,唯一突出的实例就是电信部门对网络线路资源的独占。在政府有意识地扶持新的企业参与竞争之后,垄断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_L得到了改善;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国内信息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有新的垄断行为出现的可能。国内至今还没有反垄断的法律,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情况也跟我们相似,原因或许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关。反垄断或许不是当务之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息产业是最有可能也最容易出现垄断行为的产业,需要及早予以防范。
近年来,Internet高速发展,对网络资源的争夺己经成为信息产业和“新经济“的焦点,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较为突出的域名抢注问题为例,首先是美国通过把持着全球顶级域名(,.oig}的注册权和管理权,攫取了巨大的域名资源。其次则有一些民间的公司或个人,专门抢注著名商品和有特殊含义的域名,转手倒卖谋取暴利。我国的网络建设起步较晚,对域名价值的宣传与认识也不够,大量品牌域名早已被别人抢注,最后只好出大价钱购买,经济上必然要遭受损失:而直至目前,国际上对域名抢注始终没有相应的惩治性法律,对域名倒卖只能听之任之二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也需要借助、“新经济”规则予以校正。
4创新是“新经济”的发展动力
美国财长萨莫斯日前曾经说,在新经济体系中,拥有暂时的“垄断”能力是唯一的激励机制,若没有这种能力,将不能补偿产品最初开发的投资成本。因此,对这种暂时“垄断’能力的不断追求,便是新经济的核心驱动力,这也是美国特别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专利权‘复制权和商标权)的原因。
不难理解,萨莫斯所说的“暂时垄断I,指的是由技术领先造成的短时间市场独占,其发生的根源则来自于创新。
创新对信息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照此推论,没有创新也不会有“新经济,.的出现,而创新能力的薄弱或减弱都将对’’新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没有人说得清一项创新技术具有多大的经济价值,这不仅是因为受到当时的各种因素的限制,同时也因为其数额极其宠大,令人难以佑汁一1981年,微软公司以500()美元买下5CP一I)OS}即后来的R15一〕l5)后,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惊人的340(〕万美元,迅速成为软件业第一大公司。扮世纪?0年代,一批美国军方的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出ARPA-NET,90年代转为民用,这就是今天的lnlemet。它的价值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止千万亿美元,放眼其未来,其经济价值更是难以估算。
就创新能力而言,美国1''''I''''企业无疑是最强的。与之相比较,中国企业则普遍能力不足,这是我们在发展“新经济”中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创新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企业经营理念上的差异所造成。而首先要解决研发(R&D投人、风险资金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高额的研发投人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些国际大公司(如IHM,htel,HP,Nli-cxoraa}ft等)都把1030以上的年收人投人研发,美‘日等国政府也以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自助的方式鼓励企业注重研发。
同样,风险投资也对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据统计,扮世纪90年代初、中期,美国的风险投资平均每年50亿美元,1998年达到200多亿美元,1999年暴升至,刃亿美元,而到2000年的第一季度,风险投资己是创记录的226,S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3.7倍。
当下,各国经济模式已然发生巨大变化。
第一,在市场化的面具下,货币由政府主导的实质。如果说人民币由政府主导,还会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常态,那我们看看发达国家。
前日本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早川英男7月20日大肆抨击日央行当前货币政策,认为日本财行撒了弥天大谎。央行每一年都吃下差不多90%以上的新发债券,资产负债表剧烈膨胀到超过80%的GDP体量,日本央行已经变成一部自我实现价值的、世间罕见的永动机。他表示,日本央行应该放弃在两年内达到2%的通胀目标这个时间框架,并承认将不得不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而人民币则在稳定的声明中不断下行,在下行的过程中突然大涨,做空者心惊胆战。我们可以说人民币开始了国际化与市场化的历程,正如说日元是完全由市场控制的一样。
第二,政府主导经济的力量在增强,极端势力在上升。一旦国家、族群间争夺资源与话语权的争斗以暴力呈现,那么,战争也就不远了。虽然笔者并不认为在经济勉强企稳的状态下,主要国家政府会丧失理性。但社会资源越来越集中、一些极端现象频发是事实。
在中国,为了维持投资增长、保持GDP基本稳定,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有报道指出,国开行在中国的经济政策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角度来说都是如此,这与政府对该行的定位及其财务特点密不可分。
高盛最新的分析报告指出,就财政政策而言,国开行是为准财政活动提供融资的重要工具,具体形式包括直接发放贷款和向项目注入资本金以撬动更多商业银行贷款。2015年,通过国开行发放和撬动的贷款约占GDP的6%、占投资的13%左右,约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的50%。营改增也增强了权力分配资源的作用。营改增使征税成本大幅下降,但地方财力有所下行,需要寻找到新的税源。
7月15日,财政部公布明财政数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34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86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148亿元,同比下降8.6%。财政部解释,这主要是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办法调整影响,明份中央从地方净上划收入552亿元(中央财政因收入划分办法调整增加的收入将用于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拉高本月中央收入增幅8.6个百分点,拉低本月地方收入增幅6.2个百分点。营改增再次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与话语权。
第三,目前市场蓝筹公司是以往重化工业时形成的,信用靠政府背书与市场预期,如果两者俱备,市场是买帐的。政府在大型企业转型中不可或缺。
在山西省政府为煤炭企业站台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成功出售20亿人民币270天超短融券,发行利率大幅走低。其逻辑是,政府降产能,根据山西省煤炭厅数据,2016年1―5月,山西煤炭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4131万吨,下降11.1%;煤炭企业库存比年初减少1234万吨、下降2423%。供求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加上省政府背书,煤炭债有起色。与此前股市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逻辑出奇一致。大蓝筹就是靠去产能改革与政府背书。
所谓新经济主要是针对传统经济而言。按照西方经济理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旦失业率低于6%,通货膨胀率就会急剧上升。但自1991年3月以来,美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特别是90年代后期经济增速平均超过4%,失业率降至3.9%,而核心通货膨胀率却低于2%。一些经济学家把美国出现的这种“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即“一高两低”的经济称之为新经济。
尽管经济学界对是否出现了新经济、什么是新经济以及新经济形成的原因还有不同的见解,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济持续高增长、经济周期特征淡化、同时伴随着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是“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不断创新完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急剧增长的风险投资、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务实和稳健的宏观经济调控等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电脑、通讯、网络和金融化了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发展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所带动的经济增长成为度量一个国家(地区)新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在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方面比美国落后是欧盟经济存在的弱点之一。为此,欧盟提出了一系列打造新经济的措施,力争在10年内赶上或超过美国,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的新经济地区。
一、欧盟新经济的发展
过去十年来,欧盟的信息技术产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到2000年,欧盟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增加值达到493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3.6%上升到4.4%,年均增长15%左右,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2.5%的增长水平,自1995年以来平均每年推动欧盟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但和美国相比,欧盟仍相形见绌,1995年以来,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8.3%,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从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说,1996-200年,欧盟只相当于美国1990-1995年的水平,相差近5年。各成员国的情况差别较大,爱尔兰、芬兰、瑞典、荷兰和英国等国家发展较快,其中爱尔兰的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美国,芬兰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美国。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生产率的发展。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除了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引起的增长外,其他的都叫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是技术要素的增长率。测算表明,1995年以来,信息技术对欧盟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每年推动经济增长约0.2个百分点,相当于美国1990-1995年的水平。
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价格下跌使欧盟的通货膨胀率降低,20世纪80年代,硬件设备、软件和通讯服务的价格平均每年分别下降1.8%、0.3%和0.2%,90年代前半期,其分别下降3.3%、0.7%和0.7%,而到90年代后半期,其下降的速度分别达到10%、1.4%和1.3%。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使欧盟的通货膨胀率自1995年以来每年降低0.2个百分点。
新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计算机拥有量、上网人数、移动电话使用量、电子商务发展等是主要的指标。在这些领域,欧盟远不及美国,根据初步的估计,1999年,欧盟每100人均拥有计算机为20台,不到美国的二分之一;欧盟只有14%的人上网,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电子商务额约为170亿欧元,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只有人均移动通讯电话拥有量和美国持平。欧盟人均对信息技术产品的支出约为1600欧元,不及美国的一半。实证分析也表明,在欧盟,信息技术以外的部门没有因为利用信息技术而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总之,虽然,欧盟的信息技术产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推动了其经济的增长,但从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等看,欧盟要比美国落后5年。
二、欧盟新经济落后的原因
从传统的工业化进程和形成的经济结构看,欧盟与美国同属工业发达国家,区别不大,有的国家如德国甚至比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明显。但为什么新经济首先出现在美国而不是欧盟。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美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生产和应用中有比较优势;二是欧盟的经济体制僵化阻碍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不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和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按照这一理论,美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生产和应用中建立了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拥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鼓励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大量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和军工产业的技术外溢等。人才优势是美国最主要的比较优势,美国的信息技术人员比例明显高于欧盟,在欧盟内部,芬兰、爱尔兰、瑞典等信息产业发展快的国家其受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教育的人员比例居于欧盟的前列。由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效应和第一发起人效应,即使欧美在信息技术发展初期的差异很小,也可能由于研究与开发以及专业化生产的正反馈作用而使美国形成巨大的比较优势。欧美双边的信息技术贸易也说明了美国有比较优势,近几年来,欧盟从美国进口的信息技术产品占双边贸易的25%,而美国从欧盟进口的信息技术产品仅占双边贸易的6%。
经济体制差别的理论论证了欧盟僵化的经济体制束缚了新经济。首先是劳动力市场相对僵化。欧盟严格的解雇程序、高昂的解雇费用、最低工资限制、工作时间约束等各种就业保护措施和强大的工会势力使解雇工人的成本极高,抑制了企业利用节约劳动成本技术的积极性,减低了对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和应用。其次是金融体制不成熟,缺乏创新。美国实行的是股权资本主义,其发展的路径为:个人创业合伙制股份制,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风险投资在美国的出现和迅速膨胀被认为是一场金融革命和股权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为一些极具发展潜力和成长前景但又有高风险的新兴科技企业提供投资,催生了一大批信息技术企业并使之迅速发展,英特尔和微软等都是通过风险投资而成长为富可敌国的科技巨头的。而欧盟国家多为银行债权资本主义,其储蓄大多流入资产雄厚的少数大企业,许多依赖于科技成果创立的新兴企业因其无形资产不能做为抵押品而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支持,银行也不会提供风险投资,从而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此外,建立新企业的各种行政障碍、公共研究和私人研究严重分离等科研体制僵化也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三、欧盟发展新经济的举措
虽然在新经济方面,欧盟落后于美国。但欧洲具备赶上来的机会和条件,一是欧美从事新经济的企业已相互兼并和投资;二是可以利用美国现有的经验和做法;三是欧元启动以后,欧洲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筹资越来越方便。但欧洲必须在经济结构改革和科教两个方面行动起来。去年3月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提出了建立电子欧洲计划,并把该计划提高到和欧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同样的高度,此外,还制定了金融服务行动计划、风险投资行动计划、欧洲研究区战略等各种计划,力争在2010年前赶上美国的水平。其发展信息技术的主要政策如下:
1.坚决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把物价稳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减少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从而鼓励投资和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2.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步伐,改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法,实行统一的专利法。到2001年完全开放电信市场,2001年前欧盟境内所有学校上网,政府采购全部上网,加强网络培训,鼓励终生学习,。
3、发展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投资作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对高成长性的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与美国相比,风险投资在欧洲仍处于不发达阶段。1999年,美国的风险投资额达到了33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150%,其对软件、通信、因特网的投资达到180亿欧元;而欧洲的风险投资额仅为12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70%,其对软件、通信、因特网的投资为50亿欧元,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为此,欧盟提出了风险投资行动计划,主要措施为:加快欧盟内部一体化的步伐,使跨国金融活动更加便捷,专业投资人执行统一的结算规则,改善便于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金融条件,并斥资2.3亿欧元对企业获得贷款和风险投资等进行支持;成立7贤人委员会研究加快欧盟资本市场一体化政策。
4、培养企业家精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基础,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首先,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团队精神,利用社会基金资助各种宣传和推广企业家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活动,加强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创建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其次,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提高研发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利用统一专利法保护创新企业的技术安全;再次,放松政府对企业在开业和营业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优化企业发展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环境;第四,提供企业国际化经营和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第五,发展包括电子商务、网络、信息、老龄服务、特色旅游、社区服务等在内的技术型、经济型和社会型等新型服务业。
5、鼓励科技体系创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创新是提高竞争力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动力。在创新能力方面,欧洲远远落后于美国,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1998年,欧盟15国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其GDP的比重为1.8%,而美国为2.8%。同时,研究与开发力量分散,研发和成果商品化脱节,没有形成统一的科技市场。欧盟委员会已计划设立欧洲研究区,以减少研究力量的分散,鼓励研究单位和企业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放宽移民政策,吸引国外的技术人才。
王熙凤本来是最合适的人选,作者也曾寄以希望。所以第十三回特地安排了秦可卿托梦给凤姐的情节,脂砚斋还因了这个原故指示作者删去了秦可卿与贾珍私通的具体描写。但事实证明,秦可卿所托非人,王熙凤并没有按秦氏托咐的去做。首先秦可卿的丧事就靡费排场得惊天动地。接着又是贵妃省亲,连元春都觉得“奢华靡费”得不免过分。
当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王熙凤本人。说到底主要还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家族盛衰的定律在起作用。运终数尽,非人力所能回天。所以凤姐的判词大书特书“凡鸟偏从末世来”。第五十五回描写凤姐病倒,不能理事,就说明她的管理思想已成败局。
探春的新经济政策又怎样呢?
这涉及到对《红楼梦》里三个回次内容的解读。探春理家在第五十六回,写得有声有色,上面论述甚详。第五十七回和第五十八回重新回到对宝玉和黛玉爱情关系的描写,并插入藕官和药官的另一种形式的恋爱,笔触也极深微细腻。唯独第五十九、六十、六十一,三个回次,情节乱作一团,不是吵架,就是斗殴,整个大观园都乱了套。追其原因,应与探春的新经济政策引发利益纠纷不无干系。
起因是宝钗的小丫头莺儿在柳叶渚边采摘柳条编织花篮,引起这一带的承包人的不满,但碍于宝钗的面子,不敢直接指责莺儿,于是就打骂在一边的春燕。其实春燕是无辜的,当她看到莺儿用柳条编东西时,很有礼貌地同莺儿闲聊起家常,说体己话。
正当两人这样说着话的时候,春燕的姑妈拄着拐走来了。
这位老叶妈一见嫩柳和鲜花撒了一地的现场景象,“心里便不受用”。她不敢奈何莺儿,于是指桑骂槐,对春燕大打出手。不一会春燕的娘何婆又来了,经这位利欲熏心的姑妈一挑,她也加入打骂的行列。直打得春燕边哭边往怡红院跑,幸亏有宝玉护住,这场闹剧才告一段落。打春燕,在责任承包者老叶妈是“杀鸡给猴看”,意在莺儿;我们读者则觉得是“打狗不看主人”,芒刺所向是“三驾马车”之一的薛宝钗。
而在此之前,藕官在园子里烧纸和芳官洗头两件事,已经吵闹得不亦乐乎。接下去第六十回又因为茉莉粉和蔷薇硝的误会,惹恼了赵姨娘,演出了比“柳叶渚边嗔莺咤燕”更不成体统的闹剧,丫头婆子们在怡红院里打起了群架。导火索仍然与园子里烧纸一案有关。如果不是夏婆子告诉赵姨娘藕官烧纸的事,赵姨娘未必敢闹得那样凶。而夏婆子的外孙女蝉姐儿恰好在探春处当差(人物关系何等错综纷繁),听到了有人告夏婆子的状,立刻就传给夏婆子知道。矛盾一层层扩大,像乱麻一样,互相纠缠在一起。探春原想查清楚是谁调唆的赵姨娘,结果毫无头绪。
接下去便是局面更加火爆的第六十一回的大闹厨房。
迎春的大丫头司棋想吃一碗炖鸡蛋,派小丫头莲花儿去厨房找主管柳家的去商量。谁知柳家的正为女儿柳五儿承宝玉的错爱儿神魂颠倒,苦穷过后竟一口回绝。结果气得司棋带领自己的小丫头们冲进厨房,七手八脚、乱翻乱掷的狠闹了一场。而潜因则是厨房主管柳家的“弄权”,哪个枝儿硬就巴结谁。所以莲花儿捅破了她的窗户纸:“前儿小燕来,说晴雯姐姐要吃芦蒿”,你还问肉炒还是鸡炒,然后“狗颠儿似的捧了去”。柳家的走的是怡红院的线,想通过芳官给女儿找个安身立命之所,她当然不敢怠慢晴雯。
就这样,连续三个回次的大混战,已经让表面平静的大观园,呈现处“家反宅乱”的困局。而“家反宅乱”这四字考语,就是柳家的住在外面的嫂子亲口跟她说的。我们不妨看看柳家的从她哥嫂处回园子,被看门的小厮们纠缠住彼此的一段对话。
这小厮且不开门,且拉着笑说:“好婶子,你这一进去,好歹偷些杏子出来赏我吃。我这里老等。你若忘了时,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我不给你老人家开门,也不答应你,随你干叫去。”柳氏啐道:“发了昏的,今年不比往年,把这些东西分给了众奶奶了。一个个的不像抓破了脸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像黧鸡似的,还动他的果子。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他离的远看不真,只当我摘李子呢,就声浪嗓喊起来,说又是还没供佛呢,又是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还没进鲜呢,等进了上头,嫂子们都有分的,倒像谁害了馋痨等李子出汗呢。叫我也没好话说,抢白了他一顿。可是你舅母姨娘两三个亲戚都管着,怎不和他们要的,倒和我来要。这可是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小厮笑道:“哎吆吆,没有罢了,说上这些闲话!”
拦住柳家的小厮也许认为她说的是闲话。可是,作者以及我们读者,可不觉得是闲话。相反,我认为这是作者对大观园改革的后续故事的点题之笔。小厮们向柳家的要李子吃,岂知上次柳家的挥了一下蜜蜂,差点没被管事的婆子讹上。请注意“分给了众奶奶了”这个关键词。柳家的说的:“一个个的不像抓破了脸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像黧鸡似的,还动他的果子。”当然,柳家的不经意的放了粗口,这是人物身份性格使然,声口毕肖,活灵活现。这是与黛钗云不同的话语系统,所谓语言是一个人的文化符号,信不诬也。而《红楼》人物群的语言分际,非文学巨匠如《红楼》之作者,断无人写出。
可是我们宁愿暂时抛开作品的艺术神功,而来关注上述的系列小故事,是否与探春的新经济政策所引发的利益纷争有关。可以肯定地说,当然有关,直接相关,息息相关。改革是因,吵架是相,失败是果。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三驾马车”的主轴的改革设计者探春,面对如此不成体统的乱局,竟然一筹莫展,连她的生母赵姨娘的不时搅局,她也无可奈何,反而由王熙凤的心腹丫鬟平儿来出面解难释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