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旅游业;影响
1.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政治环境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没有太大的动荡和不安。唯有一個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扩大,它已经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都要直接或间接的受其影响。在这样一个经济大环境大背景之下旅游业的发展也从各个方面受到影响,因此,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2.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西方学者认为,要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政府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因为经济政策目标相互之间不但会存在互补性,也存在一定的冲击。此外,还要考虑到政策本身的协调和对时机的把握程度。这些都影响政策的有效性,即关系到政府经济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的程度。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时应该作整体性的宏观战略考虑和安排。
3.宏观经济政策对旅游业的影响
3.1宏观调控对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央采用的宏观调控,保证和促进了旅游业的正常运行,使旅游新型行业排除了很多障碍。绝大部分地区把旅游业放在支柱产业先导产业的位置,加强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上的扶持力度。旅游业的运行状况,深刻的印证了中央重大决策的正确。
3.2以宏观调控为动力加速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实施宏观调控时,进一步调整转变方式。旅游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但是软件弱,管理散,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从业者素质低,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为明显。在这个基础上,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调控已势在必行,尤其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
一是注重从数量型方向和质量型效益型方式转变。
二是从单纯的重视硬件设施向强化软件方面转变。
三是主要从依赖政府投资向投资主题多元化转变。
四是从产品的生产型经济方式向市场型经济方式转变。
五是从传统的竞争型方式向合作共赢的新理念转变。
休闲度假旅游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我们有理由、有条件,更自觉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市场意志,在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在经济管理上努力实践体制机制的创新,在产品开发上向规划性科学发展。
总之,可以预见,在近一时期宏观调控仍将是总揽经济全局的方针,将有利于旅游产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也给予旅游发展提供绝好的机遇,休闲度假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新生主力军,将在政治强国、旅游强国的迈进中发挥积极作用。
4.如何扩大正面影响
4.1抓住机遇,加快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内抓产品,国外抓促销,积极开拓国际客源市场,加速客源市场的深层次开发。国内抓产品,要在巩固、丰富传统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专项和特种旅游,注意精选节庆活动,形成旅游产品。国外抓促销,对周边市场,要根据覆盖面相对较大的特点,着重开发面对公众的促销活动,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拓宽客源层用。(二)要更有效地利用外资。对现有的外商投资旅游项目,应下功夫办好、提高经济效益;在景点、景区、旅游商品、旅游交通等领域可以有步骤地吸引直接投资,以调整外商对旅游业的投资结构,适应配套发展的要求;要抓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提高外商投资项目的资金到位率。(三)要在全行业提高质量意识,坚持以质取胜。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切实加强对各类旅游企业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4.2加强宏观调控,保障旅游业协调发展
必要的宏观调控,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旅游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确保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认真清理在建旅游项目。一要确保外商投资资金到位率,要防止旅游设施项目简单模仿、近距离重复建设。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对本地区在建旅游设施进行清理、审核排队,对资金来源不落实,建设条件不具备,市场前景不明的旅游项目,要下决心停建。对以利用外资为主建设的旅游项目,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外商投资的资金到位。
(二)精选旅游节庆活动,注重社会和经济效益。除经过国家旅游局精选确定的以外,各地旅游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各旅游节庆活动进行认真筛选。社会经济效益差、对经济发展带动效应不明显的节庆活动,必须停办。
(三)控制旅游社发展总量,严格依法审批旅行社。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加强组织纪律性,不得越权审批或以“试办”等名义审批一类旅行社和合资旅游社。要严格审批第三类旅行社。
(四)端正旅游企业经营方向,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各类旅游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客源,做好旅游招徕、接待主要业务工作,对一些唯利是图,违法经营,不顾旅游业务质量,扰乱正常旅游市场秩序的旅游企业要认真进行清理整顿,停止其经营旅游业务。严禁以承包名义搞个体经营旅行社业务。
4.3综合分析
从更高的角度审视旅游业,我们不难发现: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其总体发展趋势主要还是受国际经济局势、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旅游需求产生于、从属于和受制于一个国家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现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又随着开放度的日益增加而与国际经济形势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旅游供给因涉及基本建设,也受到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宏观影响。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5
[2]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尹德涛等著.旅游社会学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Abstract: In theory, macroeconomic has an impact on the stock market throug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esulting in the connected effect. The article mainly use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o set up the VEC model. The influence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in China on the trend of the stock market has been analyzed deep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croeconomic policies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tock market. However, the notable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of policy variables is related to the sensitiveness of the stock market to policy variables, lag phenomenon, the length of the observation time and market volatility.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股票市场;VEC模型
Key words: macroeconomic policy;stock market;VEC model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17-03
0 引言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形态之一。当股票市场的运行出现异常的现象时,政府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否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股价的波动?如果能,又是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影响股票市场?这个问题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而目前我国对股票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一直处于调整与适应中。因此,笔者认为对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效影响股票市场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1 理论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通过对投资者信心与股票价格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整个股票市场,本文主要研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和产出水平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1 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财政税收、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国债政策等手段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若政府对个人减税,相对于增加了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收入,投资者信心增强,会增加对股票的投资,股票市场会走强。若政府对企业减税,会提高企业的盈利,使得企业股票价格出现上涨。因此,改变税收会影响股价的波动方向。
1.2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中经常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改变市场利率以及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手段改变货币供应量来调控货币市场,从而对股票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增加,或者利率下降,资金面变宽松,流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增多,引起对股票需求的增加,促使股价上升。同时,银根宽松,有助于企业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企业盈利增强,股价进一步上升。
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复杂。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上市公司为了股东利益不受损,有可能会提高股息收益率,从而引起股价上升。而通货膨胀率过高又会引起政府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股价下跌。总的来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率对股票市场有正向作用,不在这一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将会引起股市低迷。
1.3 对外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对外经济政策包括出口补贴、进口限额、汇率波动等。以汇率为例,若人民币汇率上升,将对出口企业有利,不利于进口。一方面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盈利,这些企业的股票价格将会上升;另一方面,贸易差额增大,社会总需求增加,股票市场走强。
1.4 产出水平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会改变整个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产出水平提高,将会增强投资者对整个经济形势的信心,从而提高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股票价格将会上涨。同时经济景气的预期会提高企业的产量,企业盈利增加,进一步促进股票市场走强。
2 实证分析
2.1 建立VEC模型 本文选取1996年1月至2013年2月各月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R,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S,经济景气指数中的一致指数X以及上证综合指数与深证综合指数月平均指数SH,SZ时间序列的对数值进行分析。为了对沪市与深市进行对比分析,把数据分为样本1与样本2。
ADF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所有序列的1 阶差分形式全是平稳序列。采用JOHANSEN方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1、样本2都各自存在一个协整向量,都应在各自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的误差修正模型即VEC 模型。
2.2 脉冲响应分析 以建立的VEC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图1-图5给出了时间为40个月,沪深两个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变量增长一单位(1%)正向冲击的响应曲线。图中实线代表沪市的脉冲响应曲线,虚线代表深市,横轴代表响应时间。
从图1,2可以分别看出当宏观经济政策引起通货膨胀增加或货币供给量M2增加后,沪深两市的股票都有上涨的趋势;两者对沪深两市的瞬时作用都在第5个月左右达到最大;之后,两者瞬时作用开始减弱;但长期来看,对沪深两市都有持续的正向作用。比较来看,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对沪深两市的冲击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但对深市的整体冲击更大,而通货膨胀对沪深两市的冲击作用在数量上大于货币供给量M2,在当月反映来说,沪深两市对货币供给量的响应更迅速。
由图3可得,利率增加后,沪深两市会在短期内出现一个很小幅的增长;之后很快就开始大幅的下降,利率增加变为较大的负向作用,说明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时滞;从长期看,沪深两市对利率增加的冲击的响应没有减弱,而是趋于持续。比较来看,沪深两市对利率冲击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但对深市的长期冲击更大。
图4说明在汇率上升后,沪深两市在短期出现了一个小幅的下降;之后开始大幅的上涨,汇率上升的作用由负向转为正向,反映了汇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时滞;长期来说,汇率上升的正向作用没有减弱,最终趋于持续。比较来看,沪深两市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但深市的反应时滞更长更强,而最后的正向作用较弱。
图5中的LNSH,LNSZ对LNX冲击的响应曲线可以替代反映产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当产出增加后,沪深两市有一个很微弱的正向反应,之后开始走低,并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比较来看,沪深两市的反应基本一致,但深市长期反应更强。
综上,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冲击的响应基本符合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实证中可以发现一些政策如利率,汇率等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同时,不同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本文中,深市就比沪市更为敏感与剧烈。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产出对股票市场的长期影响并不完全符合理论分析,可能与我国金融制度,金融系统传导机制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方差分解 表1与表2分别列示了货币政策、各宏观经济变量与上证综指,深证综指的方差分解结果。通过方差分解,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各考察变量被自身及其它变量的解释程度,还可以考察不同变量对沪深两市变动的贡献度。
由方差分解表可见,LNM2对上证综指对数值LNSH,深证综指对数值LNSZ的方差的贡献度在短期与其他变量的贡献度相比变得十分微小;LNCPI的贡献度较大。货币供应量,产出效应起到的作用较小。而从长期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因子的贡献度出现了变化,产出变量对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变量的影响。
3 结论
从理论角度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一定影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外经济政策以及产出水平都会在一定水平上引起股价变化,股价变动方向与政策调整方向有关。
从实证研究中可以基本印证理论分析。从协整分析中看,各政策变量与股票市场指数变动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脉冲响应函数中看,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冲击的响应与理论分析中股价变动方向基本一致,但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从方差分解来看,货币供应量,产出效应起到的作用较小,通货膨胀作用较大,但从长期来看,产出变量贡献最大。对比沪深两市分析可得,不同地区股票市场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趋势相同,但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中深市的敏感性强于沪市。
综上分析,本文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政策变量产生影响的显著程度并不相同,与股票市场对政策变量的敏感度,时滞现象,观测时间长短以及市场自身波动性有关。
参考文献:
[1]寇明婷,卢新生.SVAR模型框架下的货币政策操作与股票价格波动——基于1998~2010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8).
[2]臧微.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对股票市场收益及波动性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12月(中).
[3]王曦,邹文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冲击[J].统计研究,2011,28(12).
[4]胡金焱,郭峰.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基于不同市场态势的实证分析[J].理论学刊,2012年8月第8期,总第222期.
[5]胡龙.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力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总第145期.
[6]余澳,李恒.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有效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总第180期.
[7]封婷.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1(5)(中).
[8]王维,王晓元,赵红翠.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资,2012年3月下,总第261期.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政府安排 制度基础 政策效应 政策边界
与20年来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相伴随,中国的宏观调控也先后经历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扩大需求型两个阶段。如果说1997年以前,面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形还能通过强制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压制总需求来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均衡的话,那么,1997年以后,面对在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扩大基础上形成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宏观总量非均衡情形,尽管政府实施了更为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但三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与预期结果仍相距甚远。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和政策的规范研究业已引发出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关于宏观调控的研究往往因暗含宏观调控政策能完全解决经济衰退的假定前提以及由此演绎的逻辑推论而陷入了宏观调控认识的误区。本文基于宏观调控政策也是一种制度安排的观点,依据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在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的制度基础与边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
一、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内生与外生的绩效
当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摒弃制度是外生或中性的新古典假设从而将经济运行分析由“无摩擦”的新古典框架转向“新制度”的框架下进行时,市场被描绘成一种为降低交易成本而选择的制度安排(Coase,1937,1960;North,1981,1990)。在将制度分析引入新古典的生产和交换理论并更深入地分析现实世界的制度问题中,新制度经济学家同样给出了各种非市场形式的制度安排理由,这就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客观存在使对市场的使用存在成本,因而,为把有限理性的约束作用降到最小,同时保护交易免于机会主义风险的影响,经济主体必然会寻求诸如政府安排的制度(Williamson,1975)。任何特定制度的安排与创新无非是特定条件下人们选择的结果,而有效的制度安排无疑是经济增长(绩效)的必要条件。正是通过对产权、交易成本、路径依赖等问题的强调,使新制度经济学得以将经济增长问题纳入制度变迁的框架中作出深刻的解释。由于制度安排的范围相当宽泛,这里,笔者并不打算涉及所有正规和非正规的制度问题,而只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某些术语(这些术语可能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内涵),在阐述宏观调控政策也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就它相对市场基础而言是内生还是外生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理性预期;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0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005-01
1 理性预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陷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大量失业和经济停滞的困境,流行多年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发生了危机,“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经济理论在改变停滞膨胀局面时也没有出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这种形势下,理性预期学派产生发展起来。该学派以理性预期的概念改造宏观经济学,以预期问题为突破口,全盘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革命。加之该学派理论上逻辑严谨,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因而理论影响迅速扩大,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加之该学派理论上逻辑严谨,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因而理论影响迅速扩大,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在理性预期理论的代表人物中,罗伯特•小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等人是第一代代表人物,典型理论是货币周期论;巴罗和普雷斯科特等人是第二代代表人物,他们发展了小卢卡斯等人的理论,建立了实际货币周期论、财政政策分析和政府决策行为分析等新的理论。
2 理性预期理论的微观基础与基本假设
小卢卡斯与凯恩斯主义的分歧始于他为凯恩斯主义寻找经济基础。他认为,宏观经济现象不过是许多个人经济活动的总和,宏观经济学中一切涉及人的行为的假定应该有微观基础。他在为凯恩斯主义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工资,价格部分提供微观基础的过程中发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确定的微观经济行为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相矛盾。在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发生冲突时,小卢卡斯转向了新古典主义。他试图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并从局部均衡转向一般均衡。所以,理性预期理论的宗旨是建立与微观经济学一致的宏观经济学。为此,理性预期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提出了三个分析的基本假设:理性预期假设;彻底的货币中性假设;自然率假设。
(1)理性预期假设。
理性预期是在长期动态分析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以完全的、相同的信息为基础,他们能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期,做出合乎理性的经济决策,即他们能对未来做出理性预期。
(2)彻底的货币中性假设。
货币中性假说是指经济总产量和就业的实际水平和自然水平同包括相应地对商业周期发展作出反映的货币和财政活动无关。
(3)自然率假设。
自然率假说的要点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有其内在的动态平衡,外界力量能暂时打破这种平衡,但不能根本改变它;政府应该顺应这种动态平衡。
3 理性预期理论的政策主张
一是政府应制定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定,消除政策规则的任意变动性。理性预期学派坚持古典经济学的信条,认为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繁荣,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为“市场比任何模型都聪明”,它始终是使各种生产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的有效机制。理性预期学派坚持认为,政府的作用只是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们充分了解的良好环境。因此如卢卡斯所说,“我们需要的是稳定的政策,而不是积极行动主义政策。”政府干预越少,经济效率也就越高。
二是政府政策目标必须注意长期性和稳定性,并且着力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政府的决策不能对一国经济的产量、就业和其他实际变量产生影响,但可以对一般物价水平等名义变量产生具有规则性的效果。因此,政府应该把最理想的一般物价水平作为唯一的政策目标。
4 理性预期理论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1)应充分考虑并正确引导微观主体的理性预期。
不得不承认,我国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理性预期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正日益增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公众的理性预期,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众的理性预期又是不断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一个前提条件。中央银行要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就要准确地公布通货膨胀指标和失业率,利用信息优势,通过舆论导向,准确披露决策相关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引导经济主体的预期,正确引导公众预期,让公众及时了解这种政策目标的变化,增强其信心。
(2)应充分认识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局限性。
在理性预期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是有限的。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所面临的是诸如结构调整、制度转轨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单纯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很难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因为具有理性预期的公众对此是很清楚的,所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难以得到公众的响应。可以说,货币政策不是调控经济的万能手段。不仅仅因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本身需要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支持;更因为货币政策本身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局限性。
(3)政府的政策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以期提供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原则是为了使微观经济个体顺利地从事经济活动,充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政府的政策要想得到各种经济成员的积极配合,使各项经济政策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必须取信于民,避免“朝令夕改”。因此政府的政策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符合经济活动当事者的预期规律,可以使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从根本上摆脱由于政策的频繁变动对其造成不良后果的担忧,从而无需寻求应变之策,而尽力去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和经济行为的最优化。
总而言之,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理性预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政府在采取宏观经济调整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理性预期并引导这种预期朝着政策目标的方向发展。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经济政策调控,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今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理性预期能力日益增强,我们必须转换思路,注意把握宏观经济调控与微观层面理性预期的结合点,谋求经济政策、经济主体的预期与行为及经济运行三者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杨玉生.理性预期学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杨丽彬.理性预期观点的评价[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6).
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基调是宏观经济政策将以稳为主基调,强调供给侧供给,突出长期发展与短期增长的结合,强化市场的力量的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