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知识;作用和效果
作者单位:650051昆明市延安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其防治和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形式的糖尿病知识学习班、讲座的广泛开展,使内分泌专科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得到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多个专科,患有各系统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地收入全院各个科室[1],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相对缺乏, 使得护理这类患者成为一个难点及盲点,为了管理好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以及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血糖筛查异常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糖尿病专科护理,普及糖尿病专科知识,提升我院护士的糖尿病护理水平,我院于2009年6月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教育和更新,现将组建小组的作用及效果汇报如下。
1 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
邀请内分泌科主任及副主任担任专家顾问,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内分泌科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82名,分别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由各科室护士长,1~2名护理骨干组成。
2 调查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初期,设计“血糖管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调查全院临床护士对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内容涉及血糖知识来源、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饮食、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临床护士对血糖知识了解比较肤浅或掌握很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有:①糖尿病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糖尿病知识在教科书里略显贫乏,仅凭教科书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②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即使是为护士举办的培训班也过于强调专科性,客观上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普遍认为有效控制血糖,获取糖尿病新知识属于专科护士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重视度不够。但是糖尿病与多种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其对人体的影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血糖一高,全身多个器官会逐渐出现变化,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所以临床护士有必要通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形式,全面提高血糖管理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
3 组织培训
针对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结果,制定培训计划,以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糖尿病小组成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为目标,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糖尿病的基本概论、饮食误区,胰岛素的概论、发展、不良反应及初步的调节方法、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处理,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及如何安装等)有计划地传授给小组成员,使小组成员了解血糖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的专科发展动态;小组成员之间结合专科特点进行糖尿病知识学习,再指导本科内的护士, 以一带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全院范围内提高提高临床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及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
4 培训效果评价
我院自“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以来,共进行四次专题理论授课,小组成员到课率达到75%以上,每次授课前后均对小组成员的血糖管理知识水平进行考核,总结分析小组成员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以此为根据确定下次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统计如下。
表1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到课率对比
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到课率(100%)
一、院内血糖管理82100
二、院内血糖监测的安全与精准7692.7
三、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临床应用6579.3
四、胰岛素治疗新进展7996.3
表2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对比
考核内容
培训前培训后
答对人次(人)正确率(100%)答对人次(人)正确率(100%)
第一次培训(82人参加)
1、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3947.682100
2、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3137.807591.5
3、糖尿病治疗的基础5769.517980.61
4、糖尿病运动锻炼的首选方式4251.227085.4
5、血糖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之间的关系6984.4182100
第二次培训(76人参加)
1、血糖仪清洁方法2532.8976100
2、血糖仪使用方法及流程3748.687193.42
3、测血糖前皮肤消毒方法6585.5376100
4、糖酵解原理1925.005471.05
5、血糖仪测试避免交叉感染方法2228.956889.47
第三次培训(65人参加)
1、胰岛素储存方法4467.6965100
2、胰岛素注射装置的测试程序4873.8465100
3、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及流程3655.385381.54
4、胰岛素注射方法5178.4665100
5、胰岛素注射部位6295.3865100
第四次培训(79人参加)
1、胰岛素的发展史2227.856886.08
2、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4658.237392.41
3、胰岛素的剂型3746.846481.01
4、注射胰岛素的好处3240.5179100
5、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方法1620.257797.47
从上表中可看出,小组成员在经过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后,“血糖管理知识”水平得到大幅的提高。
5 讨论
5.1 带动全院护士学习“血糖专科知识”的热情
我院自“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以来,小组成员努力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由于小组成员分布于医院的每个科室,她们把小组每次活动的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与大家分享,带动了科内其他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为其他病房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与内分泌专科病房一样的的高质量的护理,即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5.2 提高了全院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近年来,胰岛素在制剂的改良、治疗方案的更新、注射装置的改善、护理措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内分泌专科护士对此掌握较好,而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由于使用胰岛素的频率相对较低,加之缺乏相应的知识更新渠道,因此对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尤其对一些新型的胰岛素注射方式如胰岛素笔、胰岛素泵缺乏了解。“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通过接受“胰岛素”相关知识培训,获取了当前胰岛素使用护理各环节中的最新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业务讲座、操作示教、考核指导等方式传递给其他护士,拓宽了全院护士获取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渠道。从表3看出,小组成员经过“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临床应用”及“胰岛素治疗新进展”等相关知识培训后,成绩大有提高。
6 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的运行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随着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院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水平和护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普及糖尿病教育得到了保障,既改善了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问卷以科室为单位,采用无记名形式填写,调查前对各科室护士长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标准、调查对象、方法及填表注意事项等,要求被调查者仔细阅读指导语后按要求完成问卷,护士独立完成,当场收回。
2结果
2.1护士近3年急救车内物品使用情况
有24.6%的护士表示近3年完全没有使用过急救车,31.8%的护士近3年仅使用过1~2次。有16.2%的护士表示近3年没有参与过患者抢救,31.8%的护士近3年参与患者抢救仅1~2次。护士急救车内物品使用频次较高排名靠前的是吸氧装置、吸痰装置、急救药品等,使用频次较低排名靠前的主要是气管插管或喉罩(包括配合)、口咽通气管、呼吸气囊等。见表1。
2.2护士急救车内物品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有57.3%的护士表示完全掌握急救车管理制度,有66.6%的护士表示完全掌握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护士对急救车内物品相关知识完全掌握排名靠前的是吸氧装置、吸痰装置、心肺复苏板等,相关知识不掌握排名靠前的是气管插管或喉罩、口咽通气管、急救药品等。见表2。
2.3护士接受急救车内物品的培训现状
有3.6%的护士1年来没有接受急救知识培训,53.4%的护士每年接受1~2次,培训形式主要为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培训地点以科室和院级培训为主,培训内容以药物知识和急救器械知识为主。
2.4护士急救车内物品培训需求
43.2%的护士表示希望每年能有3~4次培训,40.2%的护士表示希望有5次及以上;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形式为应急演练,其次为操作培训;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为急救器械相关知识,其次为急救思维模式;而急救器械中最需要培训内容排名靠前的是喉罩或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心肺复苏板等。
3讨论
3.1护士急救车内物品使用频率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急救车是每个病区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必需品,护士对车内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正确使用直接影响着抢救患者的成功率。表1中显示72%的护士表示急救车内物品使用频率低,而在实际工作中,急救车内物品因使用频率低、培训次数少,长期不用等原因,存在培训过后很快又被遗忘的现象。本次调查中相关知识完全掌握率达90%以上的只有吸氧、吸痰2项,其次为心肺复苏板,而前2项操作在平常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且这3项操作均纳入50项基础操作训练,每年均会有培训与考核,说明护士相关知识掌握可能与其使用频率和培训次数有关。相关知识掌握最低的气管插管或喉罩、口咽通气管、急救药品掌握率均不到60%,前2项均为气道管理工具,可能与临床抢救中,医生在气道管理及急救用药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关。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最先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紧急抢救常常是由医护共同配合完成,或是医生未到达现场前护士独立完成,如因相关知识不掌握或用药错误、贻误抢救时机则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急救车虽不常用,相关知识却应人人掌握,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3.2护士急救车内物品培训频次少,培训现状与实际需求
1.1调查对象选取医院2010—2012年从院校毕业直接招聘入院的护士,年龄≤25岁。最终被调查的对象196名,均经过岗前培训。男7名,女189名;平均年龄(23.68±0.88)岁;学历:本科121名,大专75名;现任职称:护师8名,护士188名。分别来自湖北省内及省外14所护理院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本研究借鉴周倩安全问卷,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8名专家对问卷进行讨论、修改,设计出低年资护士安全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由3部分内容组成,第1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第2部分为“相关知识信息”,包括护理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14个项目,知晓程度的评价标准由完全知晓到不知晓依次赋分为4、3、2、1分,评分采用级差法分为高中低三级水平,即项目得分均值在1.00~1.99为低水平,2.00~2.99为中水平,3.00~4.00为高水平。近2年参加安全培训的次数及未预期参加的原因采用“参加1次,参加2~3次,参加4次以上”3级分度及“时间原因,未接到通知,其它”3级分度。第3部分为“培训需求信息”,借鉴WHO的安全课程,设置希望培训涉及的安全知识及对培训方式的建议等项目,其中“其他”为开放性选项。本研究对符合条件的低年资护士26名进行小样本预调查,经测评,该问卷内容效度(CVI)的平均数为0.915,Cronbach’sа系数0.875,间隔2周对26名护士再次调查,重测信度0.836。
1.2.2调查方法采取整群取样法,利用组织低年资护士院级集中学习的机会,现场答卷。首先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然后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1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7.5。
1.3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并分析,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本研究显示:14个项目得分均值为2.37~2.92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完全知晓率”最低的前2位为:护理安全相关的法规,占3.6,其次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9.7),而位于“不知晓率”最高的前2位为:发生失误后的原因分析方法(13.3)、护理差错发生后的处理程序(10.7)。
2.2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的需求意愿情况调查显示培训内容除“其他”选项外,低年资护士对安全培训总体需求>55.0,排名前3位为: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处理(70.4)、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及安全应用(65.8)、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62.7);“培训方式”以案例分析式为低年资护士首选方式(76.0)、其次分别为专题讲座式(44.9)、情景回放式(35.2)等。2.3低年资护士近2年参加安全培训情况及影响因素参加1次(47.3),参加2~3次(43.6),参加4次以上(9.1);时间原因在培训影响因素中排在首位,占64.3,包括工作太忙、交接班、抢救病人、休息时间,其次为未接到通知(23.0),其他(12.7)。
3讨论
3.1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知识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知识的知晓度自评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护理安全相关法规、环境危险因素、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等方面则存在明显的认知不足,表明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有一定的认识,但与护理安全服务应具备的知识水平有较大差距,这与低年资护士接受护理安全信息来源受限、尚未形成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有关。令人深思的是,目前专业院校教育更重视医学专业课程、护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训,未独立设置护理法律课程,现有的学校课程中较少涉及护理安全文化内容,存在学校与医院安全教育衔接不够,护生在安全知识储备相对匮乏下进行临床实践或毕业入职;医院在职教育从岗前培训到岗位培训,尚未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系统化的安全文化教育,仅限于岗前培训涉及部分内容,课时有限、形式单一,全院性培训对培训人群、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内容未贴近临床实际,而使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临床科室进行岗位培训时,未将护理安全能力作为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核心内容,而更注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致使安全教育与临床服务技能培训脱节,低年资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安全知识运用能力有限,表现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识别、分析和处理能力较差。
3.2低年资护士对开展护理安全培训有较高需求调查显示低年资护士对问卷中所设置的培训内容均有需求,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处理、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及安全应用、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最感兴趣的培训方式是案例分析,占76.0,反映出低年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分析和处理比较困惑,对相关培训需求迫切,今后医院应将其作为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本要求,进行专项培训,从而使医务人员从他人的过失或从其他单位处理纠纷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防止或减少再犯;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高危药品药理学知识学习,有助于她们掌握高危药品的正确使用,培训应包括定义的理解,掌握高危药品的目录、主要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措施。不容忽视的是,沟通能力培训需求在开放性回答中无人提及,显示低年资护士尚未意识到沟通能力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而沟通不良是最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发生在低职称护士群体中(75)。调查中有47.3的护士近2年参加安全培训仅1次,反映出低年资护士参培率较低,护理管理者应改变观念,重视预期参加培训的影响因素,注意协调护士的工作和学习,尽可能为护士创造学习条件和机会。
3.3对策
3.3.1安全意识培养从学校教育入手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判断、分析、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而教育和培训是关键,学校则是获取安全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可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专业院校可将安全学习内容整合到医学教育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专业课程中,例如将护理安全的概念和构成、护理与法律的相关内容放在见习和实习前阶段学习,使护生在接触临床医院前即对患者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加强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安全教育衔接,建立院校与临床医院联动体系,形成一体化学习组织,营造安全学习氛围,例如可收集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不安全护理行为,医院通过临床带教及时修正护生安全行为,学校于学生返校后以案例教学形式进行复训,并纳入学校安全培训课程,从学校教育—职前培训—岗位培训为护生入职提供患者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全程指导,将患者安全意识贯穿到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
3.3.2以提升护士安全胜任力为培训目标在职教育培训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而了解培训对象的个人需求和岗位要求特点是培训成功的第一步。医院可借鉴WHO的患者安全课程,在结合低年资护士安全知识认知现状和自身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护士安全培训课程,内容涉及法律法规、药学知识、沟通能力,矛盾冲突与管理、护理安全文化,不良事件分析与处理,团队合作及职业防护等,采取培训矩阵,实施“护理部—大科片区—病区”层级培训及管理模式,护理部主要负责公共科目的集中培训,重点更新护理安全理念,并利用医院平台,与医、药、剂、设备等部门协作,提供跨专业协同教学,可用于全院性高危药品知识学习、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知识普及等;将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如专科药物知识、专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风险预案的培训与演练下放到大科和各护理单元,使更多护士参加学习和获益,例如,将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可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处理措施,融入到操作技能培训中,以保证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用案例导入进行不良事件根源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操作项目形成操作案例组,利用情景模拟培训护士团结协作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情景回放以来源于现实环境的图片,重现临床环境中的不同场景,病区环境危险成为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工作环境不熟悉易导致病房护士用药差错,使护士直面感受环境中的安全问题,提高环境风险意识;通过角色模拟表演,体会患者与家属在接受护理服务中的真实感受,培养护士同理心,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提升服务安全意识。
3.3.3引入竞争机制,培养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在职培训效果直接影响着低年资护士能否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医院和科室应建立支持性学习环境,提前公布全年课程计划和培训要求,分层次、分目标、分阶段推进安全培训工作,护士根据培训目标、专业、兴趣、时间等选择不同的课程,完成继续教育并修满学分,护士长应积极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在保证临床工作的情况下,应给予积极支持,统筹安排,鼓励低年资护士更多地接受护理安全知识学习,并保证护士参加培训的时间。建议将安全培训和考核纳入医院人事管理,将低年资安全培训考核与晋级、评聘结合,以安全服务为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评判标准,运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监管体制,促使护士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临床安全实践能力。
4小结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质控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制定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对全院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质控与管理。结果: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建立后全院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是加强全院糖尿病患者管理,提高全院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三级质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61
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列第3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或并存其他疾病而入住如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及外科等[2]。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专科操作技能掌握不够,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不规范,存在护理安全风险。鉴于此,我院于2013年1月建立了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体系,加强全院糖尿病患者管理和护理质量控制,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护士256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50岁。学历:中专30人,大专160人,本科66人。
1.2方法
1.2.1一级质控的组成与工作职责一级质控为护士层面:由每个科室选派1名专业知识扎实、敬业、有奉献精神,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骨干护士组成,共18人。工作职责:(1)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糖尿病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护理查房、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并考核合格。(2)在本科室组织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辅导每位护士掌握,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督导纠错和质量控制。(3)在科内组织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4)对临床工作中不能解决的糖尿病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给护士长。
1.2.2二级质控的组成与工作职责二级质控由各科护士长组成,共18人。工作职责:(1)同一级质控人员一起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2)督导科内护士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3)根据护理部制定的《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每月检查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对问题现场给予指导,帮助责任护士改进提高。(4)对科内一级质控护士反馈的问题调查落实,收集整理相关问题在每月科内护理质量反馈分析会上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糖尿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5)对糖尿病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护理部,对科内不能解决的糖尿病相关护理问题及时请护理部糖尿病质控小组会诊。
1.2.3三级质控的组成与工作职责三级质控由内分泌科护士长、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共4人。其中一名专科护士与内分泌科护士长兼任本科室一、二级质控人员。工作职责:(1)制定护理部糖尿病质控小组年度工作计划,包括糖尿病知识培训、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健康教育活动等,并组织实施。(2)承担全院糖尿病护理会诊,提出指导意见,解决临床护理问题。(3)每季度进行1次糖尿病护理专项质控,每个病区检查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指导,并有书面资料反馈到科室。(4)收集各科室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在护理部每季度护士长工作会议上反馈分析讨论,据此制定各项质量标准、制度流程规范全院糖尿病护理管理,使全院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1.3评价标准将2012年1~12月未组建糖尿病三级质控组织前256名护士作为实施前,2013年1~12月实施糖尿病三级质控组织256名护士作为实施后,评价:(1)护士对糖尿病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合格率。调取医院年终考试试卷糖尿病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试卷考试≥90分为合格,操作技能考核手指血糖监测、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操作3项每项≥90分为合格。(2)比较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合格情况。以《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实施前232例患者,实施后232例患者,每例患者检查评分≥90分为合格。(3)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掌握合格率。于实施前后发放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各100份,回收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胰岛素注射、口服药相关知识、饮食、运动、自我监测5个方面,每张问卷≥90分为合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糖尿病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合格情况比较(表1)
2.2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合格情况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3)
3讨论
3.1全院临床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到普及就我国糖尿病患者增长的趋势和健康教育现状而言,为数不多的糖尿病专科护士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加上我国人事体制、服务理念及运行成本核算等问题,尚且不能配备更多的专科护士[3]。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糖尿病患者得不到安全有效的护理。因此,做好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更应该重视的问题[4]。通过成立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组织,制定切实完善的培训计划,层层落实培训与考核,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督导纠偏,使全院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表1显示,实施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合格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通过糖尿病护理三级质控组织层层质控,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纠偏指导,护士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必然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表2显示糖尿病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P<0.05)。
3.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对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和意义[5],糖尿病在病情控制不佳时可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其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病情控制不佳的关键原因是患者不知晓疾病相关知识,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糖尿病三级质控组织对全院护士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培训并在全院各科开展形式多样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使更多的非糖尿病病区的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掌握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定期检查各项指标,知晓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患者做好疾病自我管理,有效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丽敏,方英,俞力,等.护理会诊在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209-210.
[2]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9):3-4.
[3]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等.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7-68.
[4]彭小春,周兴建.看图对话工具在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1):42-43.
[5]杜世正,袁长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48-1051.
关键词:传染病 护理与管理 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5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6-01
传染病是指已感染者也就是传染源携带的病原体通过某些传播途径进入其他易感染人群使其形成感染,而新的感染者又成为新的传染源造成后续的感染,传染病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被感染、而后感染他人的过程中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且传染范围广,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对传染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目前,传染病的护理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对其相应的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是极为必要的。
1 传染病护理与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和危机意识较为缺乏。对传染病这种公共卫生事件,最好的控制方式是在事发前就给予预防和控制,这样不仅仅能够降低对人员的伤害,同时也能大量的降低经济上的损失。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工作往往都被忽略了,究其原因,就是在于人们对于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危机意识严重缺乏,相关管理部门又没有适时的进行教育宣传和风险预告。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的社会人员对于传染病的危机意识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的知晓率水平较低,相关部门对传染病的相关宣传教育亦是没有足够的重视。
1.2 对新发传染病的掌握不及时。传染病病毒的进化、突变是造成传染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传染病病毒的进化、突变使得其传播规律难以把握,传播势头难以控制,导致其传播速度更为迅捷,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不断变异和进化的传染病病毒对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医护人员必须对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及时的进行更新,以便适时的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然而,目前医护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知识的更新和应对的能力均不容乐观。大量资料表明,许多医护人员对于一些较为不常见的突发传染病的基本防范措施都不清楚,相关知识的陈旧现象可见一斑。
1.3 对医护道德的掌握不足。医护道德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由于传染病患者较一般患者情况特殊,其自身所受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更甚于一般患者,同时,传染病患者所携带的病毒很容易迅速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威胁,其防治措施不同于普通患者。医护人员要如何协调好强制隔离和尊重患者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隐私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对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医护人员在传染病护理中对医护道德的把握普遍不足,违反隔离操作、侵犯患者权利、泄漏患者个人隐私等不合于医护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
1.4 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自身防护能力。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和传染病病人直接接触,如果不做好防护工作,很容易被感染。部分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缺乏警惕性、无菌操作观念淡薄、疏于自身防护。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足对传染病的医护工作危害巨大,不仅仅会对自身的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影响到同时的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造成恶性循环。
2 对策
2.1 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是传染病管理和控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来提高人民群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的能力是防治传染病最为经济而又方便快捷的方法。其具体实施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传染病的媒体教育、举办相关专题讲座,或是发放传染病宣传手册等途径,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了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措施,知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危机意识,正确、科学的做好防范工作。
2.2 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众所周知,传染病病毒是一直都会进化和变异的,同时,病毒的防治方法也是一直都在改进的,医护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定期的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防止知识老化、陈旧的现象出现。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可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进修学习、病例讨论、远程教育、现场教学或是办培训班等方式,定期组织医院护士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统一学习,同时,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强化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拔一些平时表现优秀、考核成绩优异的医护人员参加一些更高级别医院组织的新发传染病的教育培训,学习好后对本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2.3 加强医护道德的学习和运用。尽管《护理伦理学》是几乎所以医学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但部分在职医护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伦理学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对于这一部分医护人员,医院应该统一开展相关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系统的掌握伦理学的相关知识,明白自身在医护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此外,医院和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行为决策的探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妥善处理好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伦理道德冲突。
2.4 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能力。对于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理论培训、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能力。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各区域相应的着装、消毒、无菌操作要求等。医护人员所处环境特殊,所处地位特殊,承担工作特殊,必须切实加强其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震巍,陈飞虎.浅议增强传染病防治意识与知识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9):569-570
[2] 孙晓东,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9):461-465
[3] 刘爱桢,于爱娥,刘怡.危机管理在传染病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11):844-845
[4] 朱科伦,朱郇悯,曾文铤等.病毒变异与传染病[J].广州医药,2008,3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