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网络的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移动短视频 社交网络 优势 应用领域 限制因素

2011年4月11日,智能移动应用软件Viddy在美国,开启了移动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的新媒体尝试,这一应用定位于“帮助用户及时摄取、迅速生产、快速分享生活的细节,并使之融入30秒以内的短视频介质,力图使视频交互进入精细化和小巧化。” 此后Twitter了类似的短视频分享软件Vine,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也开始拓展短视频业务,Givit、Theadlife等类似的应用软件也纷纷。国内互联网领域也在去年开始了相关尝试,2013年8月,新浪在微博4.0版客户端中开发了“秒拍”,9月腾讯“微视”,之后又有阿里巴巴“来往”应用和爱奇艺“啪啪奇”先后面世。随着4G移动互联网的引入和普及,带宽增加为大信息流的传输提供了支持,使移动社交网络视频化成为可能的趋势,本文试从技术、比较优势、应用领域和限制因素探析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

一、概念界定

社交网络,即Social Network Service,中文直译为“社交网络服务”,由于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一般被简称为社交网络。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的“六度分割”理论将社交网络概念引入互联网,之后一批学者和机构在研究中提出了对社交网络服务概念的不同的解读。(Li,2010)认为社交网络服务是一种能够为具有相似兴趣的人们通过信息创造和信息交换进行交流的网络社区 。 Oum&Han (2011)认为社交网络是一种帮助人们构建并维持社会关系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是网络时代最重要的沟通工具。这两个定义有利于较为恰当的理解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

因此,移动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则是允许用户通过移动客户终端设备拍摄、快速编辑美化、即时(30s以内的)短视频内容,以视频内容作为主体进行信息创造和交换进行交流,帮助人们构建并维持社会关系的网络服务。

二、技术基础

移动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的技术基础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视频编解码技术的进步。视频信号数字化之后数据带宽很高,需要通过压缩技术降低数据带宽以便于计算机系统存储和处理,这个过程就是视频编码,其反过程则是视频解码。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是视频内容引入网络的前提。目前主流的编解码标准是H.264/AVC标准,适应一次编码多次解码的场景,编码端计算复杂程度通常为解码端的5~10倍。但随着网络技术、无线技术发展,多媒体应用设备更新换代,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这些设备因其便携性能,在存储容量、计算能力和功率资源等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视频压缩编码的特点,要求编码计算复杂度更低,效率更高以适应移动传输的要求。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10年发起了新的视频编码标准提案,2013年1月26日,这一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缩写为HEVC)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与此同时,学界也在开发新的视频编码框架――分布式视频编码(DVC)。适应于移动智能设备的视频编码技术进步,为移动智能终端实现视频快速上传下载和流畅播放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保障,促进移动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进一步发展推广。

其二, 4G推广带来的发展机。4G技术,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全称为the 4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集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通常简称为3G)与WLAN的技术,是3G的延伸。4G技术将使高品质的信息服务通过各种通信终端得以实现。通信服务将向宽带无线化和无线宽带化大步跨进。4G的信道带宽比3G最高提升4倍。由此,多媒体通信的便捷性将大大提高。一般情况下,一段mp4格式720p的时长30s的视频文件占用空间大约在30Mb,在4G网络下能够在3s内传输完毕,而经过降低码率压缩后的视频大小仅在3M左右,能够在0.3s内传输完毕,基本可以实现即点即看。从而,移动短视频的浏览将不再受到等待缓冲的问题的困扰。

2013年12月4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均获得TD-LTE牌照。这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4G通信时代,也将进入高速信息服务时代。这对于视频信息内容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移动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的的比较优势

目前的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一般提供简单的剪辑、字幕、配乐和特效相框等美化功能,用以制作时长在30秒以下的短视频。以腾讯旗下的“微视”为例,“微视”提供的剪辑功能是通过“长按拍摄,松手即停”的方式实现的。这种编辑方式实际上与电影分镜头剪辑最早的发现有相通之处。摄影机突然停电的故障使电影工业发现了“停机再拍”,进而发现了分镜头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进行主观的、有结构的表达和创作,再现和创作更多场景和故事。之前的网络视频剪辑,一般还是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实现,耗时较长,技术难度高。而移动短视频社交使用类似于“停机再拍”的方法允许用户“即拍即剪”,加上其他辅助编辑手段,在有限的拍摄和播放时间内,大大扩充了10秒钟视频信息所携带信息内容丰富性。相比于以往的文字和图片,移动短视频在相同阅读(观看)时间之内,内容信息量大大增加;相比于之前的自媒体视频,短视频更加便携易用,编辑功能又进一步扩充了原本手机在相同时间内拍摄单一长镜头的信息内容,为用户进行创作提供了条件。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将提供因此更加直观、可感和多元的信息内容。

目前的短视频一般时间在30秒以下,大多时长在10秒左右。阅读(观看)内容时间消耗减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视频传播和互动。从社交网络服务的属性来看,这有利于更快的、更便捷地发现信息,也容易更快的发现拥有相似兴趣的人。这种以短视频为核心内容的社交网络服务将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交互动形式。

四、应用领域的革新

首先,移动短视频网络服务将创造一种生活信息共享的新模式。

从原有的社交网络服务来看,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记录并通过视频这种可视可感、接近真实的方式进行及时分享,人们分享更加切实可感的生活信息。信息量的增加提升了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人们通过这一社交平台来维持社交关系。这种共享模式有利于互联网中的生活者更容易地发现具有相似兴趣的其他用户,创造新的社交关系,这将使社交网络服务对创造和巩固社交关系的功能进一步实现。移动短视频服务还将改变生活信息的展示形态。日前,美国点评服务社交网站Yelp公开表示将引入视频功能,允许用户上传3~12秒的视频来辅助进行点评,分享消费体验。这项功能将在6月份对高级用户“Elite users”开放适用并基于试用推广。短视频信息展示形态有利于提高生活信息服务和共享的质量。通过视频,人们对于生活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和直观。可以预见,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还将推广到消费、市场营销等领域。

其次,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允许人们通过便携的设备拍摄身边场景并同步分享,进行动态、可视的内容传播,并以此为核心进行社交互动,这为一般用户和专业新闻机构及互联网媒体机构通过短视频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提供了条件。一般用户由于操作成本的降低,可以对各类新闻(尤其是突发新闻)进行及时的摄录和,有利于新闻的及时和多角度、多元化报道。新闻机构除了具有一般用户的传播便利,还可将已有的新闻画面通过短视频方式进行传播提升影响力,也可将一般用户上传的短视频作为新闻素材,提升报道内容的丰富性和信息量。

目前,国外一些新闻结构和互联网媒体机构已经开始进行利用短视频进行新闻报道的尝试。在国内,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从2013年中后期才开始兴起,因此目前所进行的新闻尝试还十分有限,但在“微视”、“啪啪奇”、“秒拍”等平台和应用中上,已经出现了一般用户对于具有新鲜性和突发性等特点的生活细节的摄录,可以被视为一种个人新闻报道的初步尝试。

一些专业媒体机构也使用这类应用尝试进行新闻报道。典型的例子有新华社下属的@新华视点(http:///xinhuashidian)官方微博,该官方微博通过新浪旗下的“秒拍”平台短视频新闻。@新华视点利用秒拍平台的尝试开始于2014年3月1日,第一条短视频新闻的主题是“两会代表抵京”,由此开始了一个名为#秒拍两会#的专题系列报道,截止到5月18日,@新华视点共了60条“秒拍”新闻。虽然@新华视点不是最早探索短视频新闻报道的专业媒体,但新华社作为一家中央级媒体在短视频报道上进行的尝试具有更大的示范作用,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专业媒体利用短视频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新闻新闻的采编、报道和传播。

第三,短视频社交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的剪辑、字幕、美化、配乐等编辑功能,这为视频内容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将提升用户生产内容的质量,鼓励创意内容的生产。在腾讯“微视”2014年春节的系列明星祝福广告中,利用剪辑功能形成的“视频魔术”效果,引发了良好的回响。目前,定格动画、沙画、短剧、快闪等内容尝试都已经出现并获得较高关注。

五、限制因素

目前,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成为互联网产业的新热点,业界、学界和社会都有诸多讨论。其中主要关注焦点在于,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是否会加剧信息的碎片化和分散化,对这些视频数据进行存储是否会产生大量信息冗余和资源浪费。从“微博”出现以后,对于信息碎片的讨论已然开始,而短视频这种需要大数据容量的“微”媒体形式必然引发对信息服务更深层次的忧虑。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范文第2篇

“从去年8月底新浪微博的测试版到今年10月底的这14个月里,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已经超过5000万,而美国的Twitter达到这样的规模几乎用了3年时间。” 新浪CEO曹国伟的话从一个侧面描绘出国内微博市场的火热场面。

微博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实现了三方共赢:用户有了交流、表达自我,以及获取信息的新平台;企业有了宣传和获知消费者需求的新渠道;开发者也有了新的盈利手段。而这三方又是相互支持的,比如用户基数大,开发者才有动力开发应用,而这些应用又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就这样,一个多方共赢、相互依存的生态圈开始慢慢成熟、壮大。

如今,有一种说法:微博创造了新媒体。实际上,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实践检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微博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或策略。

在中国,爱国者算是比较早行动起来的企业。在新浪微博中,有“爱国者冯军”、“爱国者”(官方微博)、“爱国者故事熊”等账户。这些账户通过一些有奖品的持续性活动,并借助几个账号的相互转发,来吸引用户关注自己的企业。而联想则借黄健翔的名人效应来推广自己。在黄健翔的微博中,网友不仅会发现在许多消息的底端,系统自动生成的消息来源写着“消息来自联想乐Phone”的字样,而且还能看到黄健翔在微博中关于送乐Phone活动的一系列发言。

微博不仅能使大企业从中受益,对于没有太多宣传经费的小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新的机遇。

蒋晖是网络培训公司南京利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办者,他的公司从上半年就开始尝试通过微博挖掘潜在客户。蒋晖告诉《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公司的多半学员都在微博上,用自己的方式来宣传培训班的网络创业思想,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加入者。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而且可以料想的是,随着微博上相关工具的不断出现,宣传效果会越来越精准,渠道价值也会水涨船高。

提到微博中的工具,就不得不说开放平台。近几年,移动应用商店接二连三地上线,站长逐渐变成了开发者。他们不用租服务器、买域名、建系统,只需背靠移动应用商店这一平台就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而微博的出现,无疑为开发者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创业空间。

在国外,Twitter吸引了不少开发者,实时搜索引擎、视频上载工具、社交杂志等由外界开发者开发的应用风行在这一平台上。而前段时间,新浪微博也推出了开放平台战略――针对开发者和网站,提供应用开发、链接和分享三个层面的合作。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范文第3篇

Internet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随着Internet的商业化发展,这种商业化发展模式给Internet带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飞跃。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研究试验阶段;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成为互联网国家的第二阶段;今天,已经进入互联网快速增长阶段。

2002年,中国电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开通,被世界各地大型电信运营商用于构建规模庞大、运行快速稳定的“IP+Optical”网络,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这条全国最宽的数据通信通道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因特网骨干传输网从2.5G步入10G时代,标志着中国电信数据传输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信数据网已成为真正的高速数据网络、海量带宽网。

国际互联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Internet已经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蓝图。纵观Internet的发展史,可以看出Internet发展趋势:

运营产业化: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应用商业化: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替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

互联全球化: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互联宽带化: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网络需求。

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未来10到20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随着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趋势的加强,未来互联网将是一个真正的多网合一、多业务综合平台和智能化的平台,未来的互联网是“移动+IP+广播多媒体”的网络世界,它能融合现今所有的通信业务,并能推动新业务的迅猛发展,给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一场革命。

VoIP技术建立融合通信平台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基于更具灵活开放性的SIP协议的VoIP语音网关无缝链接原有数据、语音通信设备,实现了各企业间经济便捷的语音通信。利用VoIP技术部署通信网络,组建VPN网络,实现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的互联互通,兼顾各个下属企业,以适应公司高速发展带来的通信需求,达到提高数据语音通信效率、大幅度降低通信费用以及提升业内竞争力的作用,实现了企业间的通话零话费和企业间IP网互联。

该平台采用基于SIP协议的VoIP语音网关设备,辅助程控电话交换机组建成的一体化融合通信平台,可直接连接PBX、PSTN,可完美地将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融合到一个通信平台中,能有效减少电缆敷设、设备数量,可显著节省企业建设网络的成本,促进企业语音和数据通信网络的融合,使企业通信向NGN转换,满足了集团内部数据通信、共享的需求。

IP软交换技术集群联网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应用于公安系统,同时经改造也可广泛应用于部队、公交、铁路、民航等部门,对于具有跨区域集群联网通信需求领域均有应用可能。

该项目实现了按省、地市、县不同行政区域划分的集群系统之间的多级联网,网内所有用户具有自动漫游、单呼和组呼等功能,且符合MPT1327信令标准。同时,通过异型网关的设计,实现了不同厂家集群系统间的互联。

意义:该项目的完成,填补了我国在基于IP网络软交换式集群联网系统领域的空白,将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移动智能网技术

项目简介: 该项目率先提出我国GSM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和技术体制;研制成功包括SCP、SMP、VC、SCE、IP等实体在内的完全符合最新CAMEL国际标准的移动智能网CMIN02系统,并在网络实体、系统接口方面对规范进行了创造性扩充;率先提出并设计实现基于CAMEL技术的移动虚拟专用网、彩铃等新业务并制定业务标准;率先设计实现GPRS移动智能网及基于CAMEL技术的移动商务等移动增值服务系统并制定相关规范。

该项目成果包括适应多种环境的动态业务量过载控制技术及算法;移动智能业务跨境漫游技术;大型移动智能网软件系统的容错机制;独立于现网规范阶段的充值系统和充值技术;移动智能业务的创建和提供机制。

QJC06M移动网大话务量测试系统

项目简介:该系统是用于对移动电话交换中心施加话务压力从而对移动网的整体服务质量进行测试评估的专用测试设备,采用了端到端测试原理和大负荷激励测试原理。该系统由1或多个测试单元组成,每个测试单元含有40路内嵌式GSM/GPRS/CDMA移动测试终端,能够同时对GSM/GPRS/CDMA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大话务量测试,并提供预定义脚本控制下的自动测试功能;可通过脚本编辑器对测试脚本进行可视化编辑;支持多脚本并行运行;操作者可对系统内测试电路分别指定一种测试流程,并对这些流程进行集中管理;系统提供话务量动态控制、电路管理、全景式电路状态显示、单路统计数据及图表合并、监听控制、虚拟测试项目管理等功能。

电信智能网业务开放系统

项目简介:该系统是基于XML、VXML开放接口的智能网开放系统。智能网开放系统将业务逻辑的运行控制功能从传统的智能网中分离出来,由第三方业务应用服务器(AS)承担。开放接口靠近WEB技术,业务提供商可以使用IT域通用的WEB技术进行语音增值业务的开发,业务在电信网络外部部署和运行,根据业务的需求通过XML、VXML开放接口访问电信网络提供的呼叫控制、呼叫连接、计费控制、用户语音交互、专用特殊资源(ASR、TTS、FAX)等能力。

意义:该系统新增实体少,对网络结构影响小;实现了开放和互通,促进了互通类业务的应用。

固定电话短信平台

项目简介:该项目用于固定电话网,提供固定电话发送短信息平台,实现通信领域新的增值业务。它使固网用户的电话终端(新型的电话机)在进行传统语音通话业务的同时可实现数据信息服务。固定电话短信平台系统的业务实现过程对当前的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无任何影响,无需对PSTN做任何调整,充分利用了CTI(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因此,运营商的升级成本极为低廉,只需购买一些相关的服务器与软件就可以实现固话短信增值业务。

数字式移动可视电话

项目简介: 该项目实现了一种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定时器调度方法和一种用于无线数字可视对讲机的语音图像传输方法。实现了一种模块化手机以及模块的自动识别方法。本项目获得9项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和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自主SOC芯片无线数据传输

项目简介:该项目基于自主开发的SOC嵌入式微处理器SEP3203及其配套的自主知识产品ASIXOS嵌入式操作系统和软硬件开发平台。基于SOC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内置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处理器和工业级GPRS模块,采用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封装了嵌入式网络协议技术,通过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和前端采集设备或智能数据设备,借助于GPRS网络平台,实现与监控中心端的数据通信。GPRS无线数据传输终端具有功能齐全,性能优异,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方便,使用灵活的特点,并提供配套的数据监控中心开发控件。

800MHz CDMA移动通信直放站

项目简介:该系统由无线选频直放站、光纤直放站、干线放大器等组成。在设计上采用预失真和前馈式交调抵消技术,实现了功率放大器线性技术的特点;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通过便携电脑可进行设备工作参数和通信的设置、查询,以及远端设备有故障全自动上报,实现了整机的智能化、网络化;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采用载波选频方式,有效解决了CDMA与GSM间多系统间抗干扰问题。产品载波选频、带外抑制好;独立线性功放、交调杂散小;分集接收、抗衰落能力强;应用软件自动设置各种参数,在监控中心可自动远程监控。

意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电信软交换网络

项目简介:该项目从功能、性能、互通性、运行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承载网、业务提供能力以及运维管理等方面,全面分析和验证了软交换系统在传统交换机退网替代、新业务等各层面应用的可行性,是迄今为止业界最大和最为全面的软交换商用化可行性评估试验。

意义:该技术全面掌握了软交换系统在各网络各层面应用的可行性,为中国电信PSTN网的转型提供了切实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媒体平台

项目简介:随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IP化,网络运营商纷纷把目光投向媒体产业,利用流媒体技术向用户提供视音频服务,并以其自由度高、互动性强和内容量大的特点在传播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逐渐成为传媒领域的中坚力量。

意义:致力于流媒体业务的开拓发展,实现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为单一用户、单一终端提供服务向为各类用户、各种终端提供服务的角色转变。

移动智能网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目率先提出我国GSM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和技术体制;研制成功包括SCP、SMP、VC、SCE、IP等实体在内的完全符合最新CAMEL国际标准的移动智能网CMIN02系统,并在网络实体、系统接口方面对规范进行了创造性扩充;率先提出并设计实现基于CAMEL技术的移动虚拟专用网、彩铃等新业务并制定业务标准;率先设计实现GPRS移动智能网及基于CAMEL技术的移动商务等移动增值服务系统并制定相关规范。该项目成果包括适应多种环境的动态业务量过载控制技术及算法;移动智能业务跨境漫游技术;大型移动智能网软件系统的容错机制;独立于现网规范阶段的充值系统和充值技术;移动智能业务的创建和提供机制。

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

项目简介:该项目面向便携式终端且能够适用于WHAN和WPAN的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包括高效的空中接口、满足QoS的自适应移动路由、移动网络管理和控制、网络互联集成技术,研制了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无线网络适配器的软硬件及移动自组织互联网实验系统。

该成果采用了改进型IEEE802.11协议、移动自组织协议、分布式移动IP以及综合无线TCP等技术,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网络的自适应自组织组网及互联技术,支持节点移动管理和高效的无线业务传输。

电信传输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针对前端业务开通、后端网管维护脱节的局面,引入其他行业ERP、“存量管理”等技术和理念,提出企业运营管理以资源数据为核心的管理架构;面对多厂商接口差异化,创立了统一接口总线,实现插件式的厂商接入;采用了自主提出的抽象信息模型,很好地覆盖了光缆光纤、PDH、SDH、SPDH、WDM等各类网络,对于MSTP、PON、ASON等新网络设备,也能很好兼容;实现了传输专业全监控,包括SDH、DWDM、MSTP、PDH、SPDH、ASON多种传输制式;提出了以资源为核心的告警分析,网络告警通过和上层的资源库相关联,实现了告警的差异化服务,最终实现大客户业务优先保障。

意义:该项目研发了首个国内成功应用的大型、传输网络集中管理系统。

电信固定网上综合短信应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在国际上率先自主开发了基于固定电话网的短消息业务,首次以运营商为主导,基于用户的市场需求,制订了系列标准,引导设备制造商进行系统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研制生产。实现了电话终端的跨越性发展,创新地开发了固网信息终端,改变了传统终端只能进行语音通信的现状,用户通过廉价、操作简便的信息终端,即可以简单的方式享受各种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了CTSI(Chinese Terminal Service Interface)协议和SMGP(Short Message Gateway protocol)协议,将互联网应用以简单的方式引入到固定电话网。在固定网上相继推出了彩铃、彩信等增值业务,拓展了业务范围,增加了业务收入。

电信“网管专家服务”

项目简介:该平台系统由客户网络接入部分、业务处理部分和业务展现部分组成。通过专线就近接入客户网络,通过SNMP协议收集客户网络设备、线路等故障和性能参数,后台处理及时展现故障,工程师及时处理,性能参数通过Internet以HTTPS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实现实时主动式的端到端监控;客户网络故障处理和管理;客户网络管理和分析;实时查看专项会议服务。与电信带宽型业务的绑定,确保电信收入不减,避免与其他电信运营商打价格战,实现业务收入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与中国电信SLA服务捆绑,主动发现并解决客户故障,提高服务,减少纠纷和赔付;与系统集成业务绑定,提高中标率、服务和业务收入。

面向下一代网络(NGN)综合软交换平台

项目简介:该项目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NGN网络体系、开放业务环境、大规模组网、接入控制与资源管理、大容量呼叫处理、高密度媒体处理、QoS保证、用户与网络安全、高可用性与容灾等。

该项目开发了软交换、综合接入网关、中继网关、多媒体应用服务器等关键设备,能够提供语音/传真、多媒体、呈现、统一消息、一号通、VPN等多样化的NGN业务,完成了产业化工作并开始投入商用。

意义:该项目成果在电信网络业务转型、下一代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推进了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数据增值业务支撑报务平台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自创的、由中国移动认可并广泛推广使用的文件传输格式,通过国际和国内通用的FTP、SMPP|UAP(USSD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并与中国移动1860客户服务系统、MISC系统、BOSS系统、USSD系统等同步数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安全性。采用MD5改进算法作为高速查询的唯一标识,既解决海量异元数据采集入库速度的难题,又能达到严格的实时查询速度指标,短信定制业务经过MD5(128位)摘要算法组成一个关键字,既保证了插入速度,又保证了查询和匹配速度。

意义:该系统可以整合现有业务受理、业务监管、业务考评和客户报务流程,为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业务管理手段,为移动用户提供更为深化的服务。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

项目简介:为解决室内覆盖问题,该项目建设了室内分布系统,将基站的信号通过有线方式直接引入到室内的每一个区域,再通过小型天线将基站信号发送出去,从而达到消除室内覆盖盲区,抑制干扰,为室内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一稳定、可靠的信号,使用户在室内也能受到高质量个人通信服务。

意义:该规范是国内第一份正式公布的移动通信信号室内分布系统的标准,规范对指导建筑物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改善建筑物移动通信室内信号环境,完善建筑物移动通信室内信号的正常运行和提高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并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手机办公应用系统

项目简介:基于数据交换的手机办公应用系统是针对手机办公应用的特点,采用数据交换技术、XML技术、可重用技术、N层体系模型技术、软件构件技术,借鉴国际主流标准,灵活、开放、可扩充的手机办公应用系统。该系统支持各种流行的手机、PDA,支持WAP2.0以上所有版本,同时支持HTML和xHTML信息浏览;易操作性;具有高的容错及故障恢复能力,在出现意外时,能够隔离故障区、保护重要数据、通知管理人员做人工干预,避免灾难性后果发生;软件可读、可修改、可测试;软件支持各种流行的手机终端设备;实现身份认证安全、传输安全、应用安全;充分考虑了实用性,能够真正为工作带来便利。

华为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项目简介:MSOFTX3000和UMG8900是立足于解决2G/3G核心网层的产品,采用华为公司成熟的OSTA平台,具有同时支持GSM核心网、UMTSR99/R4/R5协议和相关功能;可以为运营商提供一个完整的从GSM到3GPPR99再到3GPR4/R5的演进方案。其定位于支持3GPPR4/R5电路交换核心网应用,同时可以兼容GSM和3GPPR99组网,并且具有向3GPPR6平滑演进的能力。该技术具有系统结构先进、容量大、组网能力强、业务功能丰富等特点,并具有良好的产品延续性。

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电话用户音频数据流的高速传输及其数据交换。计算机节点将电话终端设备上的2.4―9.6Kbps串行数据流转换成网络上的数据流,通过IP/UDP通信协议来实现数据流的传输,并传输至所呼叫的用户端计算机,同时下传到电话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电话通信。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范文第4篇

掌趣科技是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第一家手游概念股。2013年掌趣宣布收购网页游戏公司动网先锋后,引起全行业广泛的关注,而伴随着近来手游行业爆发性增长的行情,掌趣也是A股公司中最大的受益方。2013年掌趣股价持续上涨,其原因何在?这是很多投资者、行业人士关注的话题。

探究企业

A股手游龙头股

2004年掌趣刚刚成立的时候,手机游戏的表现力和可玩性都处于初级阶段,公司就着手在这一领域进行积累。2007年左右,中国移动放开了手机游戏的渠道推广,整个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掌趣也在第一时间抓住机会,与运营商平台、腾讯平台、UC、当乐等发行渠道和诸多手机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独家承建了UC的游戏频道。同时,掌趣也和众多的国内外游戏公司开始了全面的产品合作,其中了EA、DC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游戏产品。

2011年,手机游戏大概拥有40亿的市场规模,中国移动的游戏平台就占据了50%,而掌趣科技在中国移动的游戏平台当年结算收入中名列前茅。另外,与腾讯、UC等平台的良好合作,使得掌趣科技在功能机时代,毫无疑问成为了手游行业的佼佼者。

于是掌趣开始酝酿创业板上市。这其中,华谊兄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2010年,在电影与游戏两大娱乐形式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华谊兄弟以1.5亿元战略投资掌趣科技。在掌趣科技董事长姚文彬看来,电影和游戏本身就存在外延性的关系,且已有多款知名电影被改编为同名的手机游戏。接受了华谊兄弟的投资后,姚文彬确立了掌趣在国内上市的路径。2012年5月,掌趣科技作为“手机游戏第一股”在创业板上市,通过上市,掌趣一夜间成为整个游戏行业的明星,且凭借上市募得充裕资金。

创业板上市后的转型之路

然而就在这时,手游行业的整体产业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智能手机终端日渐普及、3G网络迅猛扩张和基础铺垫、4G网络开始运作,掌趣科技面临行业变化压力下带来的全新战略转型。

掌趣科技利用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大幅度增加了智能机游戏的研发方面的投入,成立了多个研发工作室进行产品的开发。从现在来看,掌趣科技主推的手机游戏《石器时代》已经在智能机时代占据了手机游戏的先机。《石器时代》主要是在国内的安卓市场进行运营和推广,也在Appstore正式上线。海外运营方面,台湾地区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掌趣内部对《石器时代》寄予厚望,他们希望这款产品成为行业内的重量级产品,即月收入超过3000万元的大作水平线。

同时,掌趣在2013年针对智能机市场的研发立项亦进行了全面布局,包括ARPG、SLG、回合制角色扮演、体育竞技、卡牌等多种类型和题材的游戏产品。其中,4月底开启安卓版内测的《热血足球经理》也有上佳表现,以单日收入破15万元的成绩领跑同类题材,在非主流网游领域杀出一条血路,这反映出掌趣手游产品多类型布局初见成效。另外,掌趣与动网合作的手游产品《西游降魔篇》也已立项研发,该产品取得了周星驰的知名电影改编授权,拥有较高的期待度。而且,目前还有支重量级团队正在研发一款DOTA类的3D手游产品,如果成功将有望改写国产手游的历史。

并购带来业绩增厚

游戏领域目前的投资并购已经是常态化的行为,一个单独的游戏企业很难完全靠自有团队迅速覆盖所有类型的产品领域,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进入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而通过投资并购来完善产品线布局、掌控发行渠道是上市公司快速成长的有效手段。

所以说,投资并购并不是问题,投资和并购之后能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合和融合,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掌趣在投资和并购方面都有较出色的表现,比如对动网先锋的并购就是其作为手游企业在页游领域的有效扩张,双方在产品类型上实现了互补。例如,2013年初,动网先锋拿到了《西游降魔篇》页游和手游的改编授权后,将手游项目的立项制作交给了掌趣下属的研发团队。同时,掌趣旗下《石器时代》的页游版本已经交给了动网进行研发。姚文彬认为,这样的并购不是简单的双方财务上的合并,目前已经形成了1+1>2的协同效应。

而2014年1月11日公司公告,拟将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跨平台游戏社区门户”变更为“对外投资筑巢新游”,拟以2200万元增资北京筑巢新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有其35%股权。

北京筑巢新游团队的iOS平台游戏发行经验丰富,在iOS 正版流量运营方面有较大优势,能够与掌趣科技形成良好协同,促进双方业务发展。一方面,掌趣科技用户基数大,CP资源丰厚,根据多年积累能够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帮助,北京筑巢爱新游将获得更加优质的内容,发展将更加迅猛。另一方面,收购标的在iOS平台上的发行经验也是对公司极好的补充,能够完善公司iOS平台的发行能力,提高公司的市占率并进一步增强议价能力。

有券商调研预计筑巢新游2014、2015、2016年整体销售收入分别为2.02亿元、3.44亿元、4.49亿元,税前利润分别为4892万元、1.56亿元和2.49亿元,掌趣科技占比35%,将分享外延并购带来的业绩增厚。

券商评价

德邦证券:公司近几年来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较快,预计2013、2014、2015年EPS分别为0.29元、0.70元、0.79元,维持“增持”评级。

中信建投:2014年的手游行业将继续高速增长,全行业收入可能继续保持100%左右的增速,继续看好其发展,2013-2015年EPS分别为0.49元、0.64元和0.86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73%、56%和42%。

风险提示

由于游戏产品开发技术的更新较快,公司除了自身研发外,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扩展业务。但是,游戏产业需要紧密跟踪行业内的技术升级情况,收购较为成熟的新兴技术,才能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若公司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技术或采用的开发技术成熟度不够或判断失误,有可能影响并购项目的风险。

此外,移动终端联网游戏开发、互联网页面游戏开发和跨平台游戏门户均为公司刚起步发展的业务领域。这些业务领域内中小企业数量较多,且大型PC游戏开发商及运营商纷纷涉足该类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尽管公司在游戏渠道、业务管理团队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且已拥有大量的游戏用户和丰富的运营经验,但不排除公司开发的游戏产品和社区门户未能受到用户广泛认可的可能,一旦相关项目投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人才引进和流失风险和产业政策风险也是很高的风险因素。

高管访谈

记者:随着4G技术的普及,给移动网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作为为手机游戏为主要业务的掌趣科技如何把握机会,迎接挑战?

姚文彬(董事长):有券商研究报告称,保守预计3-5年内中国智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亿元,增长空间约为现今的10倍,这块越来越大的蛋糕让很多企业纷纷加入手游概念的战争。面对劲敌,我们把重心放在了产品本身。

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产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产品,就是作为游戏来讲,实际上失去了它的源头,失去了它的灵魂。如果说你的产品很一般,光靠宣传,玩家并不傻,他在游戏体验中不好,或者说对他没有足够的吸引性,他肯定不付费,或者说付费很差。我觉得从这个点上讲,一定是首先要把产品做好。第二个点把发行和运营做好,第三点做好自有的游戏平台,实际上我们公司整个的经营也都是围绕这三块,在发行这块,除了加强我们国内发行力量之外,现在针对台湾、韩国、日本,还有包括美国、英国,我们都不断在加强本地的发行能力。

记者:掌趣科技制定了“内生增长+外延发展”的战略,上市后,公司在并购方面有大动作。为什么要并购而不是自主研发呢?

姚文彬:外延式发展是游戏行业发展史中必然的一个规律,国际最大的游戏巨头美国艺电(Electronic Arts,下称“EA”),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上市的,EA上市20多年来,在全球收购了几十家游戏开发公司。游戏企业为什么要不断地并购呢?我们先来谈谈游戏的发展史。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游戏机发展到PC游戏,PC游戏又从单机游戏发展到网络游戏,现在又开始手机游戏、PAD上的游戏,未来还有电视游戏。游戏的不同发展阶段,载体不一样,开发技术和内容都会不同。EA上市时那些团队,不可能把所有不同的载体游戏种类都开发好。游戏的种类不同,开发的引擎也不同,很难说一个工作室通吃所有种类的游戏开发。所以说我们做收购一是产品类型上一定是互补的。再以中国游戏的出口为例,具有“中国风”的游戏,比如《三国》、《水浒》,包括金庸等武侠题材游戏,在亚洲都很受欢迎,但是在欧美就没有市场。在海外,游戏公司也必须本地化,再好的游戏产品都需要本地文化的认同才能做好。真正本地化的游戏一定是本地开发公司做的,一定是通过资本的方式切入当地市场,必须通过投资并购,双引擎发动,所以并购是游戏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

记者:那并购的时候主要看中企业的哪些方面?未来在战略方向还有哪些动作?

姚文彬:我可以说说我们并购的基本策略,首先要有相同的价值观。我们并购的时候主要看价值观,而不是你的收入和流水。我们看这帮人是否真的想做成一个好的游戏公司。我们没有别的梦想,就是把这个公司做成最好的手机、网页游戏公司。我们也在布局手机游戏的平台。现在这个时点,再做一个像微信这样的显然已经不可能,但是针对游戏的平台,还是有机会的。我们的策略是把过去在腾讯平台上跑得不错的PC网页游戏产品,做成手机游戏,到微信上去发行。现在我们内部已经有许多针对微信的产品在储备了。如果微信开放其他第三方合作伙伴,我认为掌趣科技是有信心比较优先地去接入。我估计微信会控制游戏产品的上市节奏,不会盲目地去推游戏。

记者手记

移动网络的发展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光纤通信;IP传送技术;关系

【中图分类号】TN9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48-01

1 光纤通信技术

因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产生折射和反射。而且,折射光的角度会随入射光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当入射光的角度达到或超过某一角度时,折射光会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光的全反射。

进入光传播时代以来,在尽享数字信号带来高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忍受光纤这种娇贵的传输介质。因为施工人员必须将光纤铺得平直舒坦,它才老老实实地为人们传输清晰的信号,所以造成了在建筑物里铺光纤难度大、成本高的难题。光纤通信技术是通过光学纤维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在发信端,信息被转换和处理成便于传输的电信号,电信号控制一光源,使发出的光信号具有所要传输的信号的特点,从而实现信号的电光转换,发信端发出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远方的收信端,经光电二极管等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信号的光―转换。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和转换而恢复为原发信端相同的信息。现在以长波长光源和单模光纤为标志的第二代光纤通信技术也已经成熟,无中继通信距离约为30公里,通信容量约为5000路,适用于长途干线通信。全光化和光集成化的光纤通信技术正在研究之中。全光化指的是在中继器中光信号直接被放大,省去了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过程。全光化的光集成化功能大大减少中继器和光端机的体积,降低功耗和成本,提高可靠性。未来的光纤通信将向超高速系统、超大容量WDM系统演进,而实现光联网是整个光纤通信发展的战略大方向。我们期待着这些新技术的实现来更大的促进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

2 IP传送技术

IP网络自然用的是TCP/IP协议。那什么是TCP/IP协议呢?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dataEram),TCP协议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给每个数据包加上包头就像给一封信加上信封),包头上有相应的编号,以保证在数据接收端能将数据还原为原来的格式,IP协议在每个包头上再加上接收端主机地址,这样数据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就像信封上要写明地址一样),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等情况,TCP协议会自动要求数据重新传输,并重新组包。总之,IP协议保证数据的传输,TCP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IP是与支撑它的下层物理网络无关的网络层协议,基于IP协议组建的网络,统称为IP网络,这种网络支持的各种应用业务,统称为IP业务,而实现这些业务的技术,即为IP技术。IP技术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可以将所有系统都连接在一起,几乎任何一种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组合都具有用于IP网络协议的驱动程序。IP技术的这种广泛的物理网络适应能力;以及各计算机、网络设备厂家都对IP支持的特点,使得IP业务的地域范围和应用业务领域十分广泛。介绍完了IP网络的基础,我们再来看看目前电信网的发展,TDM技术已经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TDM设备虽然还在生产,但全世界的TDM研发已经全面停止了。另外由于ATM的许多标准并未得到验证,也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现在的IP网是基于传统的因特网理念,以用户自律为基础,自由发展,缺少管理,是一个非盈利的商业模型。因此,传统的因特网不能成为未来电信网的发展方向。基于这样的情况,新型IP网络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随着IP网络设备技术上的快速发展、路由器性能的极大提高、以及DWDM的大量商用,传输成本大为降低。而Internet上的业务发展相对较慢,从而使得网络处于相对轻载状态,可以在Internet上开展丰富的数据、语音、视频等综合业务,开展电话通信等等。另外移动IP能够实现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一种媒体与任何一个人进行通信共享。目前移动IP已经在开展3G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运营,移动IP在我国也开始提上了日程。首先IP是3G的需要,3G业务将以数据和互联网业务为主,在3G将承载者实时话音、移动多媒体、移动电子商务等多种业务。移动IP可以让3G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无缝接入,将大大促进3G业务展。虽然目前移动IP技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基于移动技术的网络系统和Internet网络相结合,提供高速、高质量移动IP技术必将是大势所趋。其次,移动IP是IPv4发展到IPv6的必然,随着互联网的规模及应用快速发展,IP地址将从IPv4演进到IPv6,IPv6将现有地址扩展多128位,可用地址是原来的8倍,这将大大方便移动IP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对空间的需求,也对移动终端设备对IP地址的配置要求,而用户对于基于IP的应用业务使用也更为方便,3G移动网络向IPv6承载过渡是必然趋势。

3 光纤通信与lP传送技术之间的关系解读

IP技术从其出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史。在前20年间,IP除了在美国局域网中起作用外,一直没有引起外部世界的重视。而今天,IP技术似乎一夜之间同时被世人接受,并以爆炸式的惊人速度发展。其原因何在呢?从表面上看,人们都认为IP技术的迅猛发展与Web有直接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Web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IP技术默默无闻的状态。其理由是IP网的不可管理性、不面向连接性及对数据尽力传送特性,跟Web的自由链接特性、不面向业务流和非实时传输特性完全适配。但笔者认为,IP技术的发展除与Web有直接关系外,跟光纤通信的发展也密不可分。进人90年代后,随着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已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几乎所有的电信业务都与光纤通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SDH微波通信就是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技术。同理,光纤通信也为传统的IP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为21世纪的IP电信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月IP业务以10%的增长速度增长就是最好的印证。

光纤通信的出现与发展,对IP网的直接影响就是人们对IP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使得业务提供者在构建IP网时,几乎都在考虑如何把IP技术与有着巨大潜力的光纤通信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业界当今讨论的IPoverATM,IPoverSDH,IPoverWDM谁强谁弱的问题。其实,无论哪种技术都有优缺点,我们在设计IP网时,只要根据各种情况的综合考虑,就一定能找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IPoverATM,IPoverSDH,IPoverWDM几种技术都是针对业务量集中且业务量大的地区采用的相应策略,而对于分散的节点问通信情况来说,都是不经济的。而IP/EthemetoverSDH技术具有带宽动态分配功能,很好地解决IPoverSDH光通道带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伟.光纤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考试周刊.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