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口经济政策

海口经济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口经济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口经济政策范文第1篇

 

两千年来,“大一统”的中国在其政治及经济政策上,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此种状态的维持得益于,“国家主义”的需要与其经济政策之间,保持了一种相互满足的张力。而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努力,及其较为完善的文官体系与独特的文官组成,使得之种张力成为可能。

 

“大一统”中国以其政治上的集权主义和经济上的重农抑商为主要形式,相辅相成,对中国两千年来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种政治、经济政策,无论古今均有持相左意见者,在近代更成为一股巨流。众多学者在批判的同时,也对此两者在中国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所谓“国家主义”是指在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中,“国家”处于一种突出的被强调的地位。它更多是社会生活的实际策划者和组织者。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实际政治却是专制政治。政治权力的根源来自君而非来自民,于是事实上,君才是真正的政治主体。由此所谓的“国家主义”也便转而为“君本主义”。理论上,“国家”与“社会”的冲突,也随即变为实际生活中“君本”与“民本”的冲突。而“大一统”国家,更多地是打着“民本”的旗号,行“君本”之实。此处的“君本”,具体到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便是如何有效地运用统治手段以维护“中央即君主”的权威,但此种手段又须具有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可行性。因此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君主必须找到适合专制政体的统治方式,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维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君主要维持其统治又必须关注“民本”。这就导致中国古代王朝在“重农”政策之外,有时也采用灵活的现实主义措施,实行农商并重,以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比如西汉帝国和大宋王朝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兴盛发展的基础之上,商业也很繁荣,海外贸易也很兴盛。这当然有造船业发达和北宋指南针运用与航海的因素在里面,但不可否认,这种商业繁荣的局面主要来源于国家政策的宽容与引导。

 

西汉初期,政府实行了相当自由的商业政策,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可以自由“周游天下”,从事商业贩运活动,到汉武帝以后,西汉政府在总体上对商品经济加强了宏观调控,推行工商业国有化政策、重官商。如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把有关国计民生的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由中央在各地设盐铁官,利用国家政权的强制力和国家资本控制盐铁生产的生产流通,此时,中央和地方官多由富商担任。“除故盐铁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其实质是国家调节工商业结构,利用国家资料对经济宏观调控是发展商品生产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改变了汉初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为吏的规定,商人正是由于盐铁官营的政策实施而步入仕途,获取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对于不法豪商,汉武帝则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使国家商业资本上升,并不断分割富商大贾的商业利润,加强国家财政收入,维护中小商人和小农的利益,较好地调节了农商比例关系,把商品经济发展引向正常轨道。

 

而两宋时期,我国商业更是繁荣,发行和流通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也是空前活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宋代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比前代更多。

 

宋代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按性质可分为宝物、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单是进口香料,其名色就不下百种。进出口货物还有不同的来源和市场。如南海地区主要进口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精刻的典籍主要销往高丽和日本。

 

(2)宋代贸易港口更多,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更细。

 

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宋神宗元丰三年,政府正式修定“广州市舶条(法)”,委官推行,并援用于各市舶司。

 

宋代海外贸易接经营者身份可分官营和私营二类。官府经营又分2种:一种是国家之间的以交换礼物形式的所谓“贡”“赐”贸易。这种“贡”“赐”贸易是很频繁的。据《宋史》、《宋会要》等不完全统计,高丽向宋派出的使臣达30多次,另一种是宋政府派使臣到海外贸易。私商经营也分而种:一种是权贵和官僚:一种是民间商人,包括豪家大姓和中小商人。

 

宋代海外贸易如此兴盛,怎样解析这一现象呢?这个问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凭学生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从多个方面解析这一现象。

 

(1)从地理条件看。自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隔断了宋朝与海外的陆路联系,于是东南方的海路就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海路贸易因而更加兴盛。

 

(2)从国际环境看。、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活跃的阿拉伯商人把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商路,越来越多地出入我国沿海口岸。这就从客观上为宋代的海外贸易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从国内环境看。宋代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南方优越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以及南方人经济观念受传统束缚相对较轻,有利于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耕地面积扩大了,稻、麦、茶、桑、甘蔗的种植更为普遍,产量很高,并成为出口产品,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的手工业部门如制瓷业、纺织业、矿冶业、金属制造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均有所发展;活字印刷术使书籍大量出版成为可能。这些都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新货源。

海口经济政策范文第2篇

一、挖掘区域文化特色,树立品牌

研究一个地方的经济,需要对该地方的文化进行研究。通过挖掘区域文化的深层内涵,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层的理论基础。当我们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审视特定区域的文化传统,就会发现特定文化区中的群体性格特征大体相同。我们所感知的这种大体相同的群体性格特征就是区域文化性格。“区域文化性格,就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区域中的绝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带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与文化传统相比,区域文化性格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历史积淀,它反映特定文化区域中的人们普遍性的、稳定的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构成该群体区别于其他文化区群体的鲜明特征。它形成于一定的区域文化传统背景之中,与特定的文化区紧密相连,同时受到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外来文化传播的影响。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种“经济体系总是沉浸于文化环境的大海中。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每个人都遵守自己所属群体的规则、习俗和行为模式。” 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特色,并对其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区域文化具有强大惯性,促进了区域经济也有传统习俗回归的冲动,这种文化惯性对经济有其积极作用。

浙中经济的典型城市义乌,是义乌人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开始走街串巷,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华夏第一市”,凭借的是逐利而生的“鸡毛换糖”文化;今天的“中国科技五金城”永康市,寻找根源我们可以发现,永康人在古代就善于铸造兵器、大鼎等,永康人在常人的印象中就是肩挑行担奔走四方的打铁师傅,专门为人打酒壶、餐具等生活用品,因此就是永康人的这种精神文化铸造了今天的“中国科技五金城”……所有这些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区域文化影响着劳动者的素质和观念,创造独特的氛围,从而引导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能模仿他人的模式,只有研究该区域的文化底蕴,才能真正发展该区域的经济。因为一个市场、一种产品可以模仿,但是一个区域的“性格”及人的精神文化是没法模仿的。

二、挖掘区域地理特色,树立品牌

区域的地理特色要从他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及自然资源方面考虑。

1. 地理位置,尤其是体现被研究对象与周围具有经济意义的事物的空间关系的经济地理位置,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子之一。例如天津和秦皇岛均是港口城市,就港口自然条件而言,天津易淤,冬季结冰,港口条件比不上秦皇岛,但天津的地理位置比秦皇岛要优越得多,它不仅是海河的出海口,以农业发达的华北平原作为腹地和经济依托,还是北京距海最近的地方,故历史上北京定都以后,天津即得以兴起和发展。而秦皇岛虽然港口条件好,但因地理位置较差的原因,仅在开滦煤矿开采后,才作为煤的输出港而发展起来。

2. 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是密切相关的。从世界范围看,新加坡是得益于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典型城市之一。由于它地处世界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东端,它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集装箱运输港口及转口贸易中心。从我国国内区域经济情况看,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尤其是适应对外开放与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海运条件非常便利,因此,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至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普遍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因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3.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技术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并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是富有还是贫乏,对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能充分加以利用的地区,一般比较容易地成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西亚的海湾国家能够成为世界较富有的地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该地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我国西部广大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有可能成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物质基础。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可能会深深制约西部经济的发展。

海口经济政策范文第3篇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总体上好于2009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方针,经济运行有望在2009年持续回升的基础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制度制约消费持续扩张等,将对2010年经济稳定发展构成挑战。

CPI可能突破目标

2010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增长“二次探底”,以及为保障2009年新开工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正常运转,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防范资产泡沫,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则需要高度重视。

2010年是否面临通胀压力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工业生产领域产能普遍过剩,夏粮、秋粮连续丰收,工农业产品供给充分,在现行价格水平下供过于求压力较大,因此2010年不存在明显通胀压力。

但是,物价终究是货币现象。从1978年以来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长期波动和物价走势看,每当货币供应量增速进入扩张区间,都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延续的时间越长通胀率也越高。

例如在1984~1987年和1991~1995年期间,M1和M2增速都超过了25%,在紧随其后的1988~1989年和1994~1995年,便发生了17%以上的恶性通货膨胀,其中1994年CPI涨幅高达24.1%。

自2009年3月起,M2增速突破25%,12月末增长27.7%;7月起M1增速突破25%、10月起突破30%,12月末增长32.4%。受M1、M2增速不断加快的影响,CPI于2009年7月触底、11月由负转正,12月涨幅达到1.9%。预计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加大,CPI全年涨幅可能突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目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货币向物价的传导机制会不同于短缺经济时期。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首先会推高资源型产品价格,如土地、矿产品等。由于流动性泛滥、投机活跃,资产价格上涨并形成泡沫,如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通胀预期不断加强。最后,在成本上升、比较收益发生重大调整的共同推动下,供求平衡相对脆弱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并逐步向普通工业产品传导。

从国际环境看,以宽松货币政策和大量注入流动性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世界经济在危机中快速复苏。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全球流动性泛滥、货币尤其是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性通胀压力加大。2009年初以来,原油、铜、金等产品价格已经出现大幅度上涨趋势。2010年,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逐步恢复和对初级产品需求的增加,大宗商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的输入型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将不断增强。

为防止资产价格和物价过快上涨,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时机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保障已开工建设的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的同时,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并根据经济运行状况随时调整资金下拨进度和建设规模;二是在信贷规模比上年明显缩减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抗通胀能力。

房地产市场调整两难

当前中国居民消费正处于以购买住房、汽车为主的阶段。无论从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销售额

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增加值占GDP比重看,还是从房地产业对直接和间接相关产业的影响看,毫无疑问,房地产业都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2010年,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由于信贷宽松,自住性需求与投资需求相结合,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房价持续上升。2009年,全国住宅销售均价接近4700元/平方米,比2008年均价上涨了813元/平方米,涨幅接近25%,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涨幅最高的5个城市为:广州19.9%、金华14.9%、深圳14.3%、海口13.4%、北京13.2%。

房价持续上涨,社会恐慌心理加重,投资需求日盛,供求矛盾显现,房地产泡沫日趋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源于部分亚洲国家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则是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发的。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中国房地产泡沫化,其危害同样难以估量。

显然,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难以为继,政府调整房地产政策、有效抑制泡沫已迫在眉睫。但是,如果调整力度过大,导致房价由升转降,消费心理随之改变,则有可能重现2008年下半年所出现的市场萧条局面。一旦陷入需求萎缩-金融风险加剧-市场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将会使已有的稳定回升局面受到冲击,并可能使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境。

在上述两难选择中,政府应明确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缓解供求矛盾和平抑房价作为基本手段。基于此,要区别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区别不同市场面临的矛盾,采取差异化政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市场特征,宏观调控切忌“一刀切”,不宜根据北京、上海等城市房地产价格等情况的变化制定针对全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二是区别真实需求与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旺盛,加重了市场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在保障首次购房、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通过利率、税收等政策有效打击投资性需求,减轻商品房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压力。

三是区别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房价上涨,难以承受目前房价的人增加,政府应通过加快廉租房建设等,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消费增幅难及上年

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会影响居民的就业与收入预期,消费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难以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也是美国、欧盟等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攀升的主要原因。

与之不同的是,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为历史最高增幅。这表明,在储蓄率较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受短期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小。只要政策调整得当,居民消费增长的潜力和空间很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10年政府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基本保持不变,有些领域还进一步加大了力度,这将有助于消费的稳定增长。但一方面,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成本不断提高,边际效应逐步减弱;另一方面,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未消除,2010年消费增幅难以达到2009年的水平。因此,无论从短期内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还是从中长期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赖出口、投资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扩张,政策重点都应当从“治标”转向“治本”,即着力消除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

现阶段,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从收入法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一般介于50%~57%之间,比中国2007年的水平高约10~17个百分点。

二是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显著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2008年,中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为29.7%,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和24.3个百分点。中国政府用于医疗、社会保障的支出,在主要经济体中略高于印度的水平。教育支出总量尽管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优质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三是居民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持续攀升。1990~2008年,中国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8。最高20%的收入组所占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8.3倍。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高收入者消费意愿不足,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足,必然影响整体消费的增长。

海口经济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南快递;发展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006-03

0 引言

快递业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项新兴产业。它是指采用迅速、安全、高效的运输方式,例如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的快速投递,同时还具有门到门、实时核查等特征。其特点是,点到点,快速方便。

经过30多年的迅速发展,快递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近几年增速显著,业务量年均增幅达2217%,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816%。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快递全行业收入达到408亿元。快递服务从业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和大力发展物流业。海南正致力于建设国际旅游岛,快递业将给海南经济带来机遇和巨大的发展,但其在经营管理水平、基础设施、信息处理技术、货物流通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研究海南省内快递业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我们了解省内快递业的优势与劣势,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弥补快递业发展中的不足,扬长避短,促进海南快递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1 海南快递发展现状

1.1 外部环境

(1)机会(Opportunity)。

①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发展的势头。虽然在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了我国的经济,但是我国在中央政府“保增长、扩内需”的经济政策下仍保持着8%的增长速度,这为我国快递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据中国物流采购网公布的有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快递市场在近几年发展越来越迅速。

②网上购物的流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多元化,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了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受到了大家的喜爱。特别是成为了年轻“一族”(“70后、80后、90后”)日常购物的主流生活方式。

③政府大力支持物流业。

在海南这个物产丰富且又独特的海岛,物流更是起着输送带的重要作用。据了解,国务院今年制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海口市列为全国17个主要节点城市之一。而海南省目前也正在组织编制在未来十年内将海口建设成为集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市域物流为一体的,以国际物流为战略重点,以区域物流为现实选择,以市域物流为发展延伸的国际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2)威胁(Threat)。

①快递政策风险。

海南工商部门提高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实行登记证年检制度对现有存在的黑快递公司、黑托运站进行全面清查。工商部门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净化物流行业的市场环境,并逐步要求从业人员上岗前接受培训,持有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等措施使得一些“黑”快递企业逐渐退出市场。

②外来企业竞争。

美国UPS公司日前宣布,即将在中国开展快递业务,不久后将进入海南市场。省内大多数的消费者都非常期待像美国UPS公司这样规模大、管理先进、服务水平高的大型快递企业早日进入海南市场。因为只有面对国际化的竞争,才能真正提高海南快递行业的经营质量和服务水准,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的利益。

1.2 内部环境

(1)优势(Strength)。

海南省内的大多快递企业都具有本土化的特征,对本省每个地区和快递网络都比较熟悉。他们融入当地的生活中,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也比较清楚本省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当地的快递公司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市民的消费信息,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根据本地居民的消费特征制定出适合本地市场的服务业务。

省内大多中小快递企业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1)对突发事件能迅速的做出反应,及时的解决问题;(2)熟悉每个地区的交通网络,根据路程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对于路程较短或者道路狭窄的地方就使用电动车或步行,减少运输成本;(3)采用点对点服务,对不同区域之间进行快递业务往来;(4)上门服务业务,只需一个电话快递人员便可上门去件。省内快递企业运用其灵活性,紧贴市场发展,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外资快递企业还没有大规模的进入海南省内,暂时没有对省内的快递企业构成威胁,因而省内快递企业可以借助本土化与灵活性优势加速发展。

(2)劣势(Weakness)。

①经营管理不规范。

由于起步较晚,海南物流行业凝聚力不强,规模小且分布散乱,行业管理不规范。自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口市道路普通货物市场已全面放开,目前该市的货运企业已发展到1159家(不含个体户),128家专业物流公司。但是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经营规模散、弱、小的问题,初具规模的货运市场仅有海口南北通(罗牛山)货运中心、秀英水头村货运中心及秀英港汽车货运中心等3家。

海口物流企业存在信息化程度低,各自为政,经营模式落后等问题。各企业多为通过货运代办中介方式简单运营,并缺乏物流专业人才且没有统一的物流配送公司。这样不仅使物流服务功能趋向单一,缺乏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而且物流覆盖面积较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海口的物流行业无法形成合力,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②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较低。

快递涉及到仓储、运输、批发、商业和外贸等行业,同时由于其综合性特征,决定了从事快递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拥有管理学、物流、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理念。但由于海南的快递行业正在处于起步阶段,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都跟不上,人才稀缺,实用型物流人才极度匮乏。专家预计在未来5年内,物流人才缺口将达600万,已经被国家列为12种紧缺人才之一。这种情况在海南同样存在,随着未来几年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约需要5万名专业人才。现在海南的一些快递公司中一线员工大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城镇待业者、农村劳动力、下岗职员和待业人员等,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具备快递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导致快递业管理和服务不规范,服务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市场价格不规范。

海南现在的快递市场的价格比较混乱,无序竞争甚至恶劣竞争现象比较严重。据调查,海南快递公司的收费有待规范,每家快递公司的起重价和每公斤单价存在很大的差价。其中EMS的收费最高,其国内异地起重价为24元,其他的快递公司收费不一,且出现涨价的现象,其中(1)顺风:国内异地起重价为20元,续重为8~18元\公斤;(2)中通:国内异地起重价为15元,续重为10元\公斤;(3)申通:异地起重价为12~15元,续重为6~8元\公斤;(4)韵达:国内异地起重价为10元,续重为10~12元\公斤;等等。在众多的快递企业中,除了少数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外,大多数公司都由于规模较小且分布散乱,竞争力薄弱等主要采用降价或者低价格竞争手段,过度和恶性竞争比较突出。例如海口的一些私营的快递分公司没有执行调价明细,而是在进行低价格战,企业间偷抢和扣件等相互报复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导致快递市场混乱无序,严重影响了整个快递行业的总体形象。

2 实施策略

2.1 管理体制改革

(1)采用科学管理制度。

海南省的快递企业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管理方面不完善。大多快递企业存在“低、乱、差”的现象,企业组织内部个人决策过重、战略发展混乱、组织架构不合理、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快递企业应抓住入世的机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机制,广泛采用国外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完善组织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要尽快实现资源重组,把核心力量集中起来,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系统化、操作规范化,使业务量和经济效率节节攀升,也由此而改变数量较少、经济效益偏低的局面。

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由于众多中、小快递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导致服务水平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它们自身的发展,尤其在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提高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

(2)加强协作与联合。

①我国快递企业具有本土的优势,且具有现成的运输网络资源和各种关系,而外资企业在进入我国快递企业具有本土的优势,且具有现成的运输网络资源和各种关系。而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都非常希望通过我国快递业的网络资源和各种关系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快递市场,他们又普遍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拥有海外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正是我国快递企业所缺少的。

因此,海南快递企业应抓住机遇,实力雄厚的大型快递企业应抓住机遇,兼并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另外,实力相当的快递企业也应加强合作,结成战略联盟,这都有助于海南快递企业在当前形势下扩大经营规模和快递网络,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在竞争中继续深化和国内外航空公司、技术公司、快递公司、电子商务企业等战略伙伴的合作,在获取对方有利资源和吸收对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实现双赢。

②海南的快递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普遍规模较小,竞争能力弱,网络分散。现有中小快递企业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选择地合并重组,目标是建立专业化的综合性物流、快递企业。一方面,通过市场并购,以弥补功能单一与不完善的缺陷,构成快递竞争优势,优势互补建立大规模综合型物流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中小快递企业间可以在做好本企业擅长的快递业务的基础上,建立快递业务的合作,组成战略联盟,以实现其规模效应与协作效应,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3)自我定位。

海南省快递企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还不能满足当代市场对快递服务的需求,针对在海南规模较小的快递企业而言,省内有大型国有快递企业,外有跨国快递企业的双重威胁,处境非常艰难。在资本、规模、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局限下无法效仿跨国公司的市场经营策略来保护自己原来就不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海南快递企业要在狭缝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劣势,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特别是海南现阶段致力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大力鼓励和支持物流业的发展,政府新出台的政策对快递企业的限制将大为减少,省内快递企业应当紧盯着有关这部法律的每个细节,在新法出台前的中国快递业复杂、微妙的局面中寻找平衡,进行正确的自我市场地位。

2.2 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现今快递行业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规范服务,以快捷、准确和安全服务为宗旨,为顾客提供快速、个性化的服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海南快递业应朝着“提供快速、准确、安全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和“坚持崇高、创新的服务理念”的方向发展,努力朝着一体化服务方向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服务水平,做到内部的业务操作专业化以及管理标准化、程序化;(2)确保服务质量,在投递过程中保证快件的完整性,树立快件第一,时间第一,确保物件安全的观念,将物件完好无损地送达客户手中;(3)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将物件及时按顾客要求送到指定地点,这是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4)提升服务态度,以人为本,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一体化服务。除此之外,快递公司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P-S-P模式。

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员工是公司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员工为了实现公司的生存发展和创造财富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付出了很多的血汗。公司应该肯定这些员工的付出和努力,给予基本的待遇和福利,保证其基本的物质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予奖金和精神鼓励等善待员工。如果我们关心我们的员工,他们就能为客户提高品质的服务,而满意度高的客户就能带给我们更多的业务,从而带来效益,将这份效益再分享给我们的员工,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创造了员工、客户和公司之间的三赢局面。这就是联邦快递提出的业界著名公式:P-S-P,即员工(People)、服务(Service)、利润(Profit)。

(2)了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从近几年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消费对快递业的投诉逐年上升,其中对快递行业的服务水平的投诉排在了首位。由于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质量较差,快递公司的服务业务趋向单一,缺乏特色等原因,一方面影响了人们对快递选择,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快递行业的发展,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客户、消费者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快递企业有必要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区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层次,丰富快递业务内容,制定出适合各个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的快递业务,从而刺激消费者使用快递进行消费。

2.3 提高技术水平,建立信息化系统

在海南省内,很多快递公司没有先进的交通设备,有些企业没有自己的货物运输工具,经常租用个体货运车,甚至有的快递公司一车走遍全市或者全省,办公设施与交通设备都极为落后,一个破小屋,两张桌子就构成了一个快递公司。拥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快递企业几乎没有,从客观上造成了办事效率较低、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信息化管理已经涵盖了物流管理的方方面面,信息系统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少数拥有信息系统的快递企业,其信息系统和业务功能也不够完善,这要求省内快递企业价值链上的各成员搭建通用的、标准的信息平台。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以实现信息即时、高效的传递与共享。快递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统一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如配备先进的汽车、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以实现在快件处理、投递及运输过程中的及时跟踪。只有这样,才能与国内外先进的快递企业竞争。

3 结论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物流市场,海南快递行业必须改变其原有的落后管理模式和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实现快递的便利、快捷;提高服务水平和树立起快递企业的形象,使快递优质的服务质量深入人心,获得人们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扩大人们对快递的需求;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加强同盟之间的合作;了解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层次,创新和丰富快递业务,促进海南快递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云,孙俊.浅析中国本土快递业的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3).

[2]梁晨.中国快递市场竞争态势分析[J].物流技术,2006,(7).

[3]孙勤.从SWOT矩阵论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J].当代经理人,2006,(21).

[4]陈欣.湖南省民营快递业发展对策探讨[J].物流科技,2008,(12).

[5]李征,郝静.对中国快递业现状及发展的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7,(3).

[6]周凌云.基于SWOT分析的民营快递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物流技术,2008,(7).

[7]梁晨.中国快递市场竞争态势分析[J].物流技术,2006,(8).

海口经济政策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状况及其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对保税区内企业可以利用的保税退税等优惠政策进行分析,从而对保税区内企业如何借助这些政策进行合理避税和税收筹划提供建议。

关键词:保税区 税收筹划 保税退税 区域效应

1990年以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参照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在沿海,并随后在内陆先后开设了22个保税区,成为我国自由贸易的一个重要的试验模式。在我国的官方定义中,保税区是指建立在我国大陆管辖区域内,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由海关总署实行监管的,用于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等功能的特殊经济区域,是我国目前拥有最大经济自由度和对外开放度的经济区域。

我国保税区内的企业大都是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具有在保税区内经营、在保税区内和保税区外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权利的企业。在保税区中,企业所进口的外国商品在海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以暂时不用缴纳进口税存入保税区内,当该批商品复出口时企业无需再缴纳出口税,这为我国保税区企业和进驻保税区的外资企业提供了开展保税业务、物流分拨、加工转口贸易、研究开发提供了便利,因而是我国自由贸易区构建模式的成功尝试。

虽然我国为了促进保税区内企业的发展和保税区整体经济的提升,为保税区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但是我国保税区内企业,尤其是保税区内的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对保税区内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面认识,其对于保税区税收优惠的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保税区现状分析及优惠政策发展

保税区的产生是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市场经济改革和外贸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为了进一步扩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深度并尝试与国际惯例接轨而设立的。最早的保税区为1990年6月成立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这也是目前我国开放程度最高、自由度最大的全封闭隔离经济区,是目前我国最接近自由贸易区模式的保税区。随后1990至2012年间,我国又陆续在天津港、深圳、广州、大连、青岛、张家港、宁波、汕头、厦门、福州、海口、珠海、新疆等地开设了22个保税区,其中最新的为2012年在江苏盐城成立的综合保税区。这22个保税区大多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其具体功能及成立时间如表1所示。

我国保税区的税收优惠是其吸引外资和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由于我国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正处在不断更新之中,因此我国保税区的税收优惠具体内容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目前我国保税区最新的优惠政策主要有:

(一)关税豁免政策

在我国保税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对于关税的豁免政策一直是保税区优惠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为了促进保税区内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和发展,我国的保税区均为区内的企业免除了一部分关税。

这种关税豁免政策可以保证保税区内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能力扩张、行政管理办公、日常经营运作过程中享有更加优惠的进口商品购买权,从而提升自身的经营质量。

(二)增值税、消费税免除

为了减少保税区内企业的税收负担,我国大部分保税区还规定对保税区内企业的境内外贸易免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具体有:由保税区内运出销往国外的商品和由国外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免除增值税和消费税征收;在保税区内部进行产品的加工和生产,可以对该部分产品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保税区内的货物交易免征消费税和增值税。这种优惠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保税区内企业的国际贸易热情,减少区内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和货品区内周转的成本负担。

(三)所得税退减免政策

在保税区内经营的外资企业还能在所得税的退减免上享有更多优惠,虽然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失效使得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所减少,但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依然规定外资企业在经济特区经营时可以减免15%的所得税征收,从而保留了保税区内外资企业享受到部分所得税退减免优惠。

(四)加速折旧便利

依照国家规定,在保税区内经营的企业,在投资自身固定资产和维护自身固定资产过程中,因特殊需要,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进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并依照税法规定对折旧方法变动作出陈述。例如天津保税区便规定区内企业可以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

(五)保税和出口退税政策

为了刺激我国保税区的出口增长,我国海关和税务机关对保税区内企业的出口贸易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保税和出口退税优惠,具体包括:保税区内企业生产经营所需原材料、零配件、包装物可以进行保税;区内企业的转口贸易物资和存货库存按保税货物管理;在特殊情况下,经企业申请,区内企业的进口货物可以缓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出口货物可以提前办理出口退税手续和实现出口退税,从而加快区内企业的资金循环。

我国保税区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规定的情况下,借助相关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以生产经营、贸易经销、资金投资与周转活动的专门调整与安排,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税收减免征待遇,从而实现企业税收支出的减少的筹划活动。

由此,依据我国保税区提供的相关优惠政策,我国保税区内企业可以采取的税收筹划措施有:

(一)细化经营事项减少关税支出

由于保税区内企业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经营规模扩张、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类别进口产品,在进口购入过程中可以享受关税豁免待遇,因此为了减少区内企业的辅助产品、生产设备、基建物资购买的成本支出,保税区企业应当对自身的基础建设、生产设备购置和日常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进行详细区分,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国内外询价来获取自身所需物资在国内外的具体售价,从中整理出由国外购入时支出总额会低于国内购置的产品和资料,从而将其转向国外采购,以利用关税优惠政策减少自身的费用支出。尤其应当关注一些从国外进口后在国内销售价格因关税而形成较大加价的物资,避免因为由国内渠道采购这些物资给保税区企业经营带来不必要的额外成本负担。

(二)加强国际贸易比重减少增值税消费税支出

由于保税区内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从保税区往外销售产品和从国外进口产品进入保税区均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因此区内企业应当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尽可能增加国际贸易业务占自身业务的比例,并在国际贸易中利用该优势采取一定的销售价格优惠等市场竞争手段来扩展业务规模,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

同时,由于保税区企业在保税区内部对产品进行加工和生产的产品可以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因此保税区企业应当借助该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中转加工贸易,通过在保税区内进行商品非生产性加工,来将该部分产品变为可享受优惠的产品运往国内销售,并根据海关估价来减免税费,进而减少保税区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重视注册地选取以获取所得税优惠

目前虽然我国对于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已经趋于结束,大量有利于外资企业在华开展业务的优惠措施已经逐渐被取消,但是在现有规定中对于在保税区这类经济特区内的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依然有所保留,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利用这些政策来进一步降低自身的税收支出,尤其是企业所得税支出,对于企业的税收筹划成效来说可以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因此在目前环境下,我国的保税区内即将成立经营的企业可以通过变更注册地,通过在国外注册成立公司的形式将自身的经营性质调整为外资企业,从而在保税区经营过程中享受国家对于保税区内外资企业的额外优惠政策,最终减少自身的企业所得税支出。

(四)区分需要加速折旧资产以减少前期税收压力

由于我国保税区内的中小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需要面对扩展市场、增购设备、储备材料等成本压力,因此在企业初期,其自身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资金周转较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必要通过减少前期税费支出的方式来为自身节约运营成本,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因此在保税区内,处在成立和发展初期的企业可以通过适当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加速折旧处理,来减少自身所得税等以利润额为税基的税种的税费支出,通过缩减其经营早期的利润规模来缩减自身的税收基准计算额,从而减少自身的税费支出。

(五)利用保退税和缓征政策减少资金周转压力

目前我国保税区对于区内企业的优惠政策最主要体现在保税和税费缓征政策。保税是指在保税区内企业无法确定其进口货品是用于国内销售还是用于转口国外贸易时,企业可以将该批货品送至保税区海关指定的储存地或是指定的场所进行存储、加工、转运或是再生产,而对于该批货品,海关将暂不征缴关税和相关国内税。

因此在我国,保税区内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进口货品时可以获得的缓税、缓征、缓配额来减少自身的资金周转压力。具体到措施上,我国保税区内企业可以发展进口货品寄存业务,通过将自身及关联企业的进口货物暂时存储在保税区或者在保税区内进行加工,从而暂时缓缴企业的税费支出,从而减少税收对企业资金的占用。

此外,由于我国保税区对于区内企业购入国内货品进行国际贸易具有相应的退税政策,即区内企业从国内购置商品进入保税区内即视为出口,因此可以在货品未销售的情况下提前获得出口退税优惠,因此我国保税区企业应当利用该政策,将保税区内的仓储中心作为主要的仓储节点进行货品储存,从而将库存商品所能获得的退税收益提前支取,减少固化在未销售商品中的资金占用,加快企业的资金流动,从而获得更好的运营绩效。

结论

目前,我国为了刺激对外贸易的发展,保证GDP的稳定增长,对我国保税区内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保税区内企业应当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带来的政策红利,以有效的税收筹划来优化企业运营,减少企业税费支出,并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运转效率,从而更好地利用保税区的功能和优势,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经营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口腔医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交通大学

海口经济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海口经济学院

椰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海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