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护理专业3个大专班共160人同时开展基础护理实课,每个班5位老师进行分组带教,每位老师带教10~12人。共计24次实验课。

1.2方法

(1)在每次基础护理实践课开课前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相关的护理伦理学问题学习讨论,提出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对护生则要求提前复习护理伦理学知识,并针对不同的实验课也要找出相关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写成书面材料交给带教教师。每次实验课前对1~2名护生提问或鼓励其主动陈述本次实验课所涉及的护理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根据护生的回答给予指导纠正。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讨论,并学习及讨论下一次实验课的护理伦理问题,作好记录。

(2)设计及发放问卷调查表给护生,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基本情况、护生上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之前对护理专业与伦理学的认识及对实验带教教师的评价三部分,共计28个问题。收回后进行统计,以检验教学效果。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2.1护生对带教教师综合素质评价

115人(71.9%)认为目前护理带教教师需要提高护理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护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03人(64.4%)认为目前护理带教教师需要提高护理基础知识,更有利于促进护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31人(81.9%)认为目前护理带教教师需要提高伦理学知识,更有利于促进护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可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带教教师护理伦理学知识水平及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将护理伦理学知识结合到基础护理操作中十分重要。

2.2护生实践课前、课后对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基础护理操作中的认识

上实验课之前与之后对回答问题“是否应把伦理学知识与护理操作结合起来”的情况作了卡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实践课前、后对是否应把“护理伦理学知识和护理操作结合起来”卡方检验结果。

上实践课 有必要结合 无必要结合 合计

前 147(91.9%) 13(8.1%) 160

后 157(98.1%) 3(1.9%) 160

合计 304 16 320

注:X2=6.5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上表可以确定护生在进行护理学基础实践的过程中将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强化了护理伦理学知识,又使护生学会正确使用伦理学知识;强化了护生的道德观念,使护生能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3结语

(1)护理学基础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护理工作中运用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每一个专科护理都必须在基础护理操作的技术支撑下才能完成。护理伦理课主要是在教室里的课堂上完成,尽管目前许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护理伦理课教学质量,但始终未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我们利用护生在校的基础护理实践课将护理伦理学知识合理渗透到基础护理实践中,改变护生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增强了护生对护理伦理学的理解和应用,使护理伦理学知识与护理学基础实践相互促进。

(2)真正实施护理伦理学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而且对护理学理论、护理实践和科研也要十分熟悉[2]。在带教过程中,也暴露了我们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丛亚丽.护理伦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护理学基础》(以下简称护基)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习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前的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使学生掌握护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基础护理的质量优劣,不仅与护士的基础护理技能水平有关,还与护士的伦理道德、职业倌念、思想境界、人文素养等密切相关,具备良好的素质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的学生,学制五年,是国家承认的专科层次的高职。该类学生由于年龄、文化基础等方面原因,人文素质相对欠缺,因此在护基课程的教学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人到专业教育中,以培养和提高五年制高职护生的综合素质。

1 五年制高职护生的特点

1.1 年龄普遍较小,以自我为中心,沟通能力不强:年龄普遍在15-17岁之间,尚未成人,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入学前从未离开过父母独立住校,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沟通能力较差,在护理操作中不能与病人良好地沟通。行为处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护理行为缺乏’受伤意识”。

1.2 文化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期待他人关注:五年制高职学生基本上是中学阶段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中考失败,就读高中无望而选择五年制高职就读。由于文化基础薄弱,步入高职后所学的医学知识跨度较大,难以跟上学习的步伐。同时,这些学生一直都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差生”,自信心严重不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当他们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便会选择其它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如女生化浓妆、着奇装异服,男生戴耳环、染头发等,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他人的关注,寻求心理平衡。

1.3 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求知欲不强:大部分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对护理专业的性质及工作内涵并不了解,多是出于家长的意见,父母“要我学”是因为护理好找工作,而不是“我要学”。由于学生并不是出于自己意愿或热爱护理而报考护理专业,加上护生尚未接触,临床对本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导致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不强,因此上课开小差、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屡屡发生。

2 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2.1 加强专业教育,稳定专业思想:在护基教材中,涉及到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的光荣事迹,对这部分内容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讲解,缺少直观性、学生兴趣不高且较为枯燥,因此笔者安排学生观看电影“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观后分组进行主题讨论‘我看南丁格尔”,并书写观后感。通过影片的方式介绍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追求和贡献,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从而对护理专业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明确了学习目的,稳定了专业思想,并且意识到自己今后所从事的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事业,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信心和爱。

2.2 “表扬”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小学到中学,五年制高职学生一直被冠以“差生”的名义,很多学生“破罐子破摔”,习惯了老师、家长的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给学生关心、爱护、表扬和鼓励。善于发现并关注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笔者曾经教过这样一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辅导员介绍该生经常旷课,经老师、家长教育后,仍然我行我素。凡涉及到护基操作的内容,上新课前笔者都会请学生对上次课的技能操作进行回示,然后教师点评。评价以正面表扬、鼓励为主,如“xx同学在灌肠操作中动作轻稳、关心病人”,“xx同学导尿过程中注意到保护病人的隐私”,“xx同学在输液前询问病人是否需要上厕所,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等。在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上。五年制护生或许会有所欠缺,但教师从细微处的表扬却能帮助护生发现自己在护基操作中的优点与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3 培养学生的“爱伤,意识: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较小,独生子女居多。长期处在父母的关爱下而缺少主动关心他人的意识。在护基操作中,操作对象大多是模型人,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有些学生上操作课或操作练习时,在模型人上乱写乱画、故意拍打模型人、搬运模型人时动作粗暴等。针对这种不尊重、不爱护“病人”的现象,笔者积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躺在这里的病人,护士对你这样做,你是怎样的心情呢”。同时告诉学生,虽然操作的对象只是模型人,并非真正的病人,但“习惯成自然”,在校期间就应当培养自己关心、爱护病人的思想和意识。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引言:计算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网络技术,在最近20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最近几年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网购、云计算存储、移动客户端开发,都对当下我国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我国计算机领域的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计算机实验室环境不达标

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场地和硬件设施,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主要是由电脑以及服务器构成,而这些电脑、服务器都是由大量的精密机械以及电子元件通过精细的组合组装而成。这些硬件设备除了需要达到普通实验室的防尘、防水、防火等要求外,同时还要对室内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清洁程度、磁场、静电等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在我国北方以及西部地区空气干燥,温度偏低,容易造成实验室线路接地不良,在各电路之间产生静电,高电位静电有可能演变成高强度的磁场,对电子计算机设备带来不良影响,高强度的磁场还会给网络环境带来干扰,影响实验效果。而在我国的南方以及东部地区,相对温度高、湿度低,对电子元件的寿命、性能依然会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

2、电子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安全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存在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都是可以联网运行的,这也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互联网,加强学习,互相交流。然而,学校的好意并不一定都能被同学们所理解,经常会有同学擅自更改学校电子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安全设置,导致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有同学不按照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规章制度进行实验,擅自拆卸实验室的电脑,导致实验室电脑硬件丢失或者损毁,由于同学流动性大,电子计算机使用机号不容易固定,对这方面的监督管理很难有效落实,在此过程中,经常造成计算机硬件配件丢失或者损毁。这样的行为给学校的公共财产安全带来了损失,也给其他同学的上机实践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维护原则

1、计算机实验室在建造过程中就要提前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根据实验室的使用标准,使用规格,进行科学的设计,保证实验室在线路布置、硬件要求,防尘、防水、防火、防静电、温度控制、湿度控制方面都能都达到计算机的使用标准。并且要按照实验室的使用标准规划布局,在保证设备使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实验室的高性能运转。

2、除了对实验室的硬件安全充分保障之外,实验室的网络安全也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为所有的计算机设置统一的管理IP,保证随时监控每台计算机的浏览安全和整个网络的数据安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每台计算机的系统安全,为每台计算机设置独立安全密码,对某些软件也要进行加密处理,或者限制访问权限等,以防止学生随意删除更改系统软件,对电子计算机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中职学校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计算机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能够配合开展与时俱进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但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并且管理技术也要有规范性要求。

3、通过科学的实验设置提高教学水平

电子计算机实验室的目标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在实验室将课本学来的理论知识及时有效的进行上机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简单的理解和吸收课本知识,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上机操作,多熟悉各种软件界面以及操作流程,为以后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子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功能不仅限于此,为了提高电子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功能,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充分有效的为学生设置实验计划和步骤,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电子计算机实验室的局域网设置,不仅可以实时授课还可以通过局域网在每个人的电子计算机上进行多媒体展示,能够允许同学独立提出疑难问题,老师进行单独或者统一解答,老师可以通过局域网向学生发放课后作业,或者通过局域网检查作业等等。像这样的教学实践工作,通过巧妙设置就能在计算机局域网中轻松实现,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电子计算机实验室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要针对人数、频次、使用时间、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步骤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从对人的管理上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不仅是要给学生们制定使用标准,还要为实验室的管理老师、带队老师提出相应的管理办法。有关专业技术操作必须由任课教师来完成,任何学生不得私自随意对设备和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对于设备的损毁事故一定要严查到底,追究责任不是主要目的,更主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总结经验,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结束语

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对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学生和老师非常重要,尽管通过以上的措施能够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但是还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来应对和处理,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新的办法,总结相关经验,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莹.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的探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2]罗莹. 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剖析[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实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73-0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与原理。而实训教学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现状

首先,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尽管近年来护理学基础教学不断得到完善,但是操作步骤还是过于烦琐,并不能完全适合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能做到与临床的操作“零距离”接轨。此外,长期以来,护理教师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护患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解释过于机械化、程式化。

其次,实训方法陈旧。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方法,即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学生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也提出了“边教边学边做”和“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但实施中却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最后,实训教学评价标准落后,实训成绩评定方式单一。一方面,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落后,教学中一直沿用教科书上的评价标准,与临床护理发展不相适应,不能做到护理教学中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零距离”。另一方面,实训课的成绩评定方式单一,通常是在实训结束后从十几项操作中抽签选出一项或几项进行实训考核,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实训能力的高低,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取得较差的成绩,因而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不易调动学生学习操作的积极性。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把评估、沟通、交流和操作都列入评价当中,可降低成绩评定的误差。

二、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的重要性

首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它既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机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方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非常重要,只有学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相接轨、相一致才能使学校实用人才培养目标和医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其次,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护理质量控制的瓶颈,只有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瓶颈。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在严要求、严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慎独的精神,为环节质量控制提供基础和保障。

最后,现行医院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实行分病人到护士,病人从入院开始,他的责任护士就对他住院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全面负责,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过去那种“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三段式的传统教学法和落后的评价体系很难培养出适应现在临床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所以,改变现行的实训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先进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培养适应临床护理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由上述可知,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和临床护理“零距离”接轨,既可加强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又可提高护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有效地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质量,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应用

首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操作的兴趣,使实训教学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新思路迈进。先进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有一个完整的评判,学生可以一出校门就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也契合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将4~5人分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护理操作项目,让小组学生扮演临床工作场景,一个学生扮演护士进行操作,一个学生扮演病人,与扮演护士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其他学生扮演小老师,依据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让小组成员对组内同学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选择较为权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通过实训小组组内护理质量相互评价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评”的乐趣,既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应变能力,又可集中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训学习中的注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最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让学生在操作后马上得到反馈,了解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教师则根据组员相互评定的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教和学不仅有标准可依,而且和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

从实践中可知,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具有如下成效:一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了以往的实训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训效果,有助于更好地培养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学校制定、调整、深化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依据;对积极探索护生教、学、做相结合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二是实现了学院教学和医院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和林. 注重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6(2)

[2]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2)

[3]潘如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做法与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3(2)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一、上好绪论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绪论课要给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何开设这门课,二是如何学习这门课,三是怎样学好这门课。

授课中,笔者努力做到教态和蔼可亲、语言风趣幽默、比喻形象生动、板书规范艺术,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上课是一种乐趣。

授课的基本原则是把难的内容讲浅,把易的内容讲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堂课把基本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在哪里。比如在微生物绪论部分,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酱油以及喝的酒,都是微生物赐予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同样,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通宵上网,生活不规律,容易感冒;食物保管不好会腐烂。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微生物无处不在。

护理人员学习致病微生物的特点、致病性,对临床护理操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免疫学绪论部分,告诉学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会受各方面的不良刺激和干扰,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害有毒物质;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健康状态,必须依赖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第一堂课用身边的事讲专业的理,通俗易懂,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自然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中职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些是造成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

在授课中,笔者精心设计选择能突出微生物及免疫学重要基础理论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厌氧菌一节——破伤风梭菌时,从大家常见的现象入手,提问学生如何处理被钉子或玻璃扎破的伤口,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破伤风的发病条件、发病过程以及预防原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儿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按照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按照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

例如在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课上,让学生学会不同部位细菌的检查方法,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操作技术,验证细菌在空气、头发、皮肤以及呼吸道均有分布,告诉学生在临床中穿戴隔离衣、隔离帽和无菌手套,不仅保护病人不被感染,也保护自身。

再如,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导致手术失败?血型不符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输血?注射青霉素时为什么要做皮试?结合临床,系统地讲授,让学生有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教学难度,融洽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流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因免疫学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授,并及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前后照应。

2.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注重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比如怎样避免或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为什么要做组织配型?SARA的危害大吗?如何预防艾滋病?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课挂钩,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对学生进行学习分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一人发言,大家补充,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搭配,能将抽象的变为直观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繁杂的变为简单的,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狂犬病的现状、天花疫苗的发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艾滋病人临床表现等视频资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还有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也经常用到。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对比,找出适合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方法。

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由于免疫学需要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多,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必需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的体会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主战场,讲授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个积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根本,方法是关键,听懂是前提,重点要笔记,复习要及时,总结有条理。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归纳整理,强化记忆。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横向比较,加深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补体活化经典途径,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区别,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在致病因素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各有何特点?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青霉素可以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哪些等。通过对比,学生才能加深理解,更好地记忆,完成由学懂到学会到学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