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终护理措施

临终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终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终护理措施

临终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1.1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经济实用、创伤小、无痛苦、见效快、易接受等特点。其操作如拔罐法、刮痧法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在民间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常见有家庭自备火罐、刮痧板等。但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200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护士执行中医护理技术时必须遵医嘱。在医院,护士必须在有医嘱的前提下方能对患者进行操作。但是一方面由于中医治疗起效慢的特点,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存在偏见,对其认可程度低,认为这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法;另一方面,很多医生更倾向于对症治疗且立竿见影的西医技术,这些因素都极大程度地动摇了人们学习发展中医护理技术的积极性,制约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发展。

1.2整体护理缺乏中医特色中医护理的理论来源于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环境、社会密切相关。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及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患者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指出,提高中医护理技术,以发展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症候难辨,导致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

1.3中医护理科研开展滞后中医护理虽有几千年历史沉淀,但由于在传统中医临床实践中一直医护不分家,直到建国后中医护理学才获得独立发展的机会,故其真正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且有些技术一直沿袭原有的传承,缺乏创新。护理科研人员的一个薄弱环节,表现在科研项目少、缺乏深层次的前瞻性的大样本的随机的对照研究。有学者研究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发表的有关护理研究的论文,共有62133篇,其中,关于中医护理研究方面的论文只有390篇,占所有护理论文总数的0.63%。开展中医护理科研的课题少,科学性欠严密,缺乏创新性,真正有价值、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课题较少,相关论文也大多是对一些已经开展的中医护理操作进行总结性的研究,缺乏创新项目及专科项目,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医护理的潜力,提高中医护理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2解决中医护理临床实践问题的对策

2.1重视中医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规定,使全院护理人员每年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培训时以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基础理论为重点,因人施教,分层次训练,力求人人掌握、人人能操作。学习过程中采取中帮西、西学中的学习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以中医护校的护理为主,从理论到临床指导西医护校毕业的护士,正确运用中医护理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为目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且通过自学和请教老中医的方法,提高业务水平。鼓励护士通过自考、函授等继续教育方式,取得中医护理专科、本科学历。对护士实行按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分层次上岗,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充分调动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酌情开展治疗项目的奖惩机制。如本院以科室为单位,根据各专科不同特色,开展相应的专科中医护理,设置一定的指标,每季度总结对比各科室中医操作的数量及疗效,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未达标者则予适当的处罚。

2.2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让更多的人走进中医,理解中医,接受中医的治疗与护理,宣教是关键。在老百姓中宣传和提倡“未病先防”“药膳同源”“内外兼养”的养生、保健知识和观念,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医药文化,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的方便与实惠,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如本院在电梯内以及电梯口放置中医养生知识宣传专栏,病区走廊以及各住院部相通的天桥两侧墙上建立中医文化墙,各病区护士站内放置中医养生宣传册,院内中医师定期赴老年大学进行养生讲座等,消除患者对中医操作的不信任感,以取得其支持和配合。对于临床中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适应证者,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医生沟通、协调,与医生达成一致意见,取得医嘱后,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如本科室针对便秘的患者采取大黄粉敷神阙穴,针对眩晕的患者采取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针对失眠患者采取中药艾叶泡脚,效果显著。而在其他科室,也都开展了相应的中医护理操作,如肛肠科的中药灌肠法,消化内科的艾灸法等,对症施护,效果显著。

2.3推动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的融合中医护理的开展,使整体护理内涵更丰富,有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对中医界的护理人员来说是新的课题和挑战。借鉴现行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实施“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的有中医特色的护理程序,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患者的生理、心理、饮食、环境、社会因素等,视作一个整体,通过细心地观察患者的情志、气色、舌苔、脉象等外在的变化,认真听取其主诉,结合具体情况,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方案。

2.4增强中医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首先要把中医护理科研纳入护理管理的议事日程,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其次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护理人员通过网络查询及检索,收集最新的中医护理学数据和护理学信息资料,高水平、高起点地确定中医护理科研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3展望

临终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颅内血肿

护理措施

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CT引导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是通过经皮穿刺对颅内血肿进行抽吸引流,降低颅内压力及血肿对神经中枢的压迫,降低颅内血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颅内血肿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2例,其中生活能够自理者20例,部分自理者2例,均无颅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死亡2例,治愈率92%。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

1.2.1头痛、恶心、呕吐头部外伤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频繁时,应当考虑有颅内血肿的可能。

1.2.2意识障碍进行性意识障碍为颅内血肿主要症状之一。颅内血肿出现的意识变化过程,与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有密切关系若原发性脑损伤较轻时,伤后无原发昏迷,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意识障碍(清醒一昏迷)。原发性脑损伤略重时,则常能见到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昏迷一清醒一再昏迷)。若原发性脑损伤严重,则常表现为昏迷程度进行性加重(浅昏迷一深昏迷),或一度稍有好转以后又很快恶化(昏迷好转一昏迷)。总之,原发性昏迷的长短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而继发性昏迷的迟早主要取决于血肿形成的速度。

1.2.3瞳孔改变颅内血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便可形成脑疝。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应消失,是小脑幕切迹疝的征象之一,系脑疝挤压脑干时,动眼神经受大脑后动脉压迫所致。单侧瞳孔散大多出现在血肿的同侧,若继续发展,脑干受压更加严重,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则两侧瞳孔均散大,说明病情已进入垂危阶段。

1.2.4生命体征变化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时,血压随之出现代偿性增高,脉搏徐缓、充实有力,呼吸减慢、加深,血压升高和脉搏减慢常较早出现,颅后窝血肿时,则呼吸减慢较多见。

1.2.5神经系统体征伤后立即出现的局灶症状和体征,系原发性脑损伤的表现。单纯硬脑膜外血肿,除非压迫脑功能区,早期较少出现体征。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立即出现偏瘫等征象,是因脑挫裂伤所致。当血肿增大引起小脑幕切迹疝时,则可出现对侧锥体束征。脑疝发展,脑干受压严重时导致去脑强直。

1.3辅助检查

1.3.1头部X线检查注意观察有无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和静脉窦沟,一般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1.3.2CT扫描不仅可以直接显示血肿大小和部位,还可以了解脑室受压和中线结构移位的程度及并存的脑挫裂伤、脑水肿等情况,应及早应用于疑有颅内血肿患者的检查。硬脑膜外血肿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急性或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CT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高密度、混杂密度影,多伴有脑挫裂伤和脑受压;脑内血肿表现为脑挫裂伤区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类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影。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备皮。针对烦躁、焦虑、紧张、恐惧心理进行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做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术日晨禁食。

2.2术中处理及护理

协助患者摆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情绪。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及瞳孔变化。协助接引流袋,并将其固定好。

2.3术后处理及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时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并及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有浑浊者应及时送检。如引流量增多,应做记录并及时处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及敷料干燥,及时消毒皮肤并更换纱布。防导管滑脱,换引流袋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用力牵拉导管。换敷料时察看缝线是否牢固。

2.4.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2.4.1再出血:

原因:损伤;出血未停止,手术过早;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病变;术中操作时负压过大,冲洗过度;患者血压过高。

预防: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病情允许时应在6小时左右手术;限制抽吸负压,以等量交换代替抽吸,每次抽吸液不超过5m1。

处理:小量新鲜出血者,采用加有血管收缩剂的冰生理盐水冲洗,若出血减少或停止,可继续观察;中等量出血者,采用加有血管收缩剂的生理盐水冲洗+局部使用止血剂+开放式引流方式处理,逐步提高血管收缩剂浓度,直至达高浓度肾上腺素溶液(肾上腺素0.5~lmg+生理盐水5m1),若出血减少或停止可继续观察;大量出血者应积极准备外科手术。

2.4.2颅内积气:

原因:抽吸过多、长时间低位引流、过度负压吸引以及进入冲洗过程。预防:防止抽吸过多和长时间低位引流。处理:小量积气可密切观察,无需特殊处理;大量积气引起颅内高压及明显中线移位和脑受压时,嘱患者平卧,在CT引导下,在颅内积气最高点钻空穿刺抽气、引流。

2.4.3低颅压:

原因:抽吸过多,长时间过度低位引流;大量脑脊液流失。防治:防止抽吸过多和长时间低位引流;密切观察颅压变化;适时调整引流袋位置。

2.4.4脑脊液漏:

原因:脑脊液循环未完全恢复通畅时拔针,颅压过高引起伤不愈;未缝合的穿刺口与蛛网膜下隙交通,颅压尚未恢复正常。防治:缓期拔管;加固缝合伤口;骨蜡封闭颅骨钻孔后缝合皮肤。

参 考 文 献

[1]黄琼霞,何莉衍.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120.

[2]刘卫琴,刘雪玲.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50-151.

临终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临床护理;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ethods used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explore the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Our hospital 100 nursing staff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50 each,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n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 of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lin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pproach. Results After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group all work of the nurses in nursing management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care for patients with higher satisfaction, group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achieve good effect,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s work, patient satisfaction also increased obviously, have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Hierarchical management; Clinical nursing;Application

在实际护理工作当中,不同技术职位的护理人员往往从事相近的岗位与相似的护理工作内容,造成了较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不利于护理人员能力的充分发挥。因此临床护理研究对新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本研究旨在探究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护理工作者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名,女性96名,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为(33.4±5.6)岁,工龄1~20年。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30名,初级护师45,初级护士2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1名,大专学历48名,中专学历31名。将所有入选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名,两组护理工作者的性别、年龄、工龄及职称等一般基线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依照常规临床护理管理方法开展护理工作,依据每名护理人员的性格、经验及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为其分配护理任务并划分相应护理工作内容。观察组行分层次管理方法,具体分层次管理措施概述如下。

1.2.1划分护理人员层次 考察医院人员构成及实际情况,依据护理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及业务能力等将其分为四个层次:护理员、初级护士、专科护士及护士长。①护理员层次:学历往往较低,毕业于正式护理学院,临床业务能力较欠缺,工作时间短;护理工作主要内容为:基础性护理服务及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②初级护士层次:具中专及以上学历,有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护理工作主要内容为:各项技术性治疗及整体护理的实施;③专科护士层次:具大专及以上学历,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护理工龄8年以上,综合能力较强;主要工作内容为:组织会诊及查房,与患者及家属开展沟通和宣传教育;④护士长层次: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临床经验大于10年,综合业务能力很强善于进行护患沟通;主要工作内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解决护理疑难问题,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各层次岗位职责明确清晰。

1.2.2专项培训护理人员 利用医院已有设施积极组织开展针对护理工作者的规范化系统式培训。以科室为单位建立规范化培训基地,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培训流程、培训措施和考核方式。组建专项培训小组对专科疾病护理进行指导和强化学习。培训内容应结合护理常规及专项疾病护理的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培训完成后及时通过考试和临床实践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效。培训过程中注意结合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接受能力和业务能力区别教学培训,以保证培训质量。

1.2.3确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施行分层次管理模式过程中应确立起合理的激励制度包括薪酬激励和晋升激励。晋升机制应符合各科室自身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以工作年限及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薪酬制度基本原则为"同工同酬",依照护理工作者的职位和工作职责设置各层次的薪资奖励机制。鼓励选拔优秀护理工作人员深造学习新技术和护理方法,不断培养护理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

1.2.4推行适度的心理授权 除了对护理人员外在物质层面的奖励,还要关注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通过适度有效的心理授权刺激护理人员的积极心理,调动起各层次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成就认可既可以帮助协调同事合作关系,同时可以有助于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护理团体整体工作绩效。

1.3评估方法 依据各自科室的工作内容,设计相应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的考核表,考核结果以百分制标示。得分>90分代表优秀,得分80~90分代表良好,得分60~80分代表一般,得分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评测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实施分层次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各项工作评分中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分层次管理由海南大学傅国华最先提出,所谓分层次管理即通过对管理对象的发展层次进行精细识别,从而就各层次的特征设计出相应管理方法,实现各层次具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管理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分层次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理论和实践水平上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满意度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措施效果良好,可以充分调动起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也能巩固强化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并能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明兰.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70-71.

临终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89-01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本组2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全部为口服中毒,男66例,女202例,重度患者80例,其中出现中间型综合征患者32例。

1.2 急救对策。快速去除毒物,凡24h内入院者彻底洗胃,以温清水为宜。神志清、合作者可口服洗胃,对不合作或昏迷病人插管洗胃,以减少毒物的吸收。洗胃后可用甘露醇导泻。

1.3 应用特效解毒剂。阿托品是首选的特效解毒剂,以重度中毒的给药剂量为宜。早期足量地使用阿托品,尽快达到阿托品化,在用阿托品的同时,对中度和重度患者早期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力,消除和减轻烟碱样症状。一般病人常规应用不超过3天。首选药物为氯磷定,静脉应用或肌注均可。对重度患者如中间型综合征患者,现主张给予冲击量。

1.4 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和呼吸衰竭,预防感染。有呼吸麻痹征象时及时给予气管插管,间断或持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 护理措施

2.1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每5~15min测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瞳孔及神志变化并做好记录[1],特别是易发生中间型综合征的重度农药中毒的患者,注意病人肌力的情况。中间型综合征发病突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可累及肢体近端肌肉、屈颈肌、部分颅神经支配肌,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死[2],最早出现的是面部及颈部肌群的无力,表现为眼睑上抬无力、表情淡漠、无笑容,甚至咀嚼肌无力、平卧时头不能抬起、坐位时病人头偏向一侧,继之出现四肢近端肌群的无力、病人上肢不能抬起,双下肢行走无力。如有上述任何一组的肌无力,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口唇等变化,时刻准备应对出现的呼吸肌无力,备好气管插管物品及呼吸机,一旦出现呼吸肌无力,立即插管、间断或持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给予重症监护,定期气管内滴入痰液稀释剂,及时吸痰,吸痰时吸痰管要达到气管深部,并旋转吸出,以防痰液阻塞。

2.2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重症病人用药品种较多,注射次数频繁,故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更换注射部位,并做好消毒处理,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用1∶500 84消毒液湿拖地面,每日定时用紫外线室内消毒。定时为病人翻身,做好大小便的处理及口腔护理。患者气管插管后,协助翻身、扣背、排痰,促使其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3 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中毒原因。护士要注意自身言行,换位思考,体验患者的内心活动,关心体贴患者,不要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在语言上不指责,在行动上不表现出不耐烦、厌恶等。温柔的语言,轻松的行为能激发患者生活的勇气,使其情感发生转化,更好地保护自己,积极地配合治疗,消除轻生的念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

3 结果

26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12例,占4.5%,抢救成功率为95.5%。

4 讨论

及时彻底洗胃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重要措施。在农村农药的品种较多,可谓五花八门。家属也说不清农药的名称,所以给予温清水洗胃是首要措施。因吸收的农药可再分泌至胃内,故重度中毒患者洗胃后应保留胃管12~24h,以利于再度抽洗。洗胃同时要及早应用阿托品,达到早期、足量、反复、持续和快速阿托品化。足量不等于大量和过量,要根据中毒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定,既要用最小剂量达最佳治疗效果,又不会造成阿托品过量。阿托品化应在4~6h内达到,超过12h还未到阿托品化者则疗效差。部分病人虽瞳孔大、心率快、无汗,但仍有呕吐或体温较低者,应视为阿托品用量不足,要加大阿托品用量,但要密切观察,以防过量中毒。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中间型综合征,应及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只要出现呼吸不规则,即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部分病人插管后,呼吸平稳,可不用呼吸机。持续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应经常观察有无自主呼吸,有自主呼吸者可试暂停呼吸机,时间长短视病情而定,也可根据血氧饱和度来定。只要病人神志清,不管用呼吸机天数多少,抢救成功率几乎100%,神志不清者抢救成功率极低。根据中国军事科学院毒物研究所的报道,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可打破常规用法,如果出现中间型综合征,不管第几天出现,都要重新给予冲击量,用至停用呼吸机止。临床实践证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临终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磷中毒的死亡率普遍降低。但由于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在抢救治疗中或恢复期容易出现反跳现象,造成病情危急甚至死亡。因此,要掌握有机磷中毒“反跳”现象发生的原因与规律,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以便及时发现“反跳”的先兆症状,得到及时救治病人及降低有机磷中毒的死亡率。

1 反跳出现的主要原因

毒物清除不彻底,阿托品用量不足;在使用阿托品药物过程中,减量过快或过早停药;大剂量快速输液也可引起有机磷中毒的反跳。

2 反跳的现象和规律

反跳的发生与有机磷农药的种类,中毒方式、药量等有一定的关系。经皮肤吸收中毒者反跳少,而口服者反跳多;有机磷农药性越强,反跳发生的可能性越小;低毒性的乐果中毒最易发生反跳;反跳现象发生的时间最短为12小时,最长为13天;剧毒性的有机磷中毒者,出现反跳现象较早。

3 反跳的先兆症状

在临床上遇到的反跳病例,几乎都有反跳的先兆症状,如:精神萎靡,胸闷,气短,咳嗽、发绀、皮肤湿冷心率缓慢,出汗,流,面色苍白,瞳孔变小,肌束震颤,腹痛等。因此,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发现有这些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 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4.1 为了减少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的发生和死亡率,护理人员必须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有预见性护理意识,针对有机磷中毒病人可能发生的“反跳”现象,在症状出现之前把临床护理工作做好,针对发生“反跳”现象的各种原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1.1 彻底清除毒物,对口服中毒者,无论时间长短及服用量多少,都应该进行彻底洗胃,对皮肤吸收发生中毒者或口服中毒被呕吐物污染皮肤,头发者,要彻底清洗并更换衣裤,避免残毒继续吸收。

4.1.2 合理应用解毒剂,阿托品要尽早使用,并足量持续用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剂量,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在严密观察病情中用药,直至毒碱样症状明显好转或阿托品化时改为维持量,维持时间3-8天或更长,并早期使用复能剂,由于胆碱酯酶在72小时已老化,故复能剂应用不超过3天,复能剂足量的指征为:保持神志清醒不抽搐,肌束无震颤。

4.1.3 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

4.2 严密观察病情,正确判断阿托品化,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阿托品化的指征:瞳孔散大不在缩小,面色潮红。皮肤干燥,体温增高,心率增快,肺部罗音减少,意识障碍减轻。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判断。在症状逐步改善的恢复期中又出现“反跳”现象的可能,仍要继续严密观察。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点观察的几个方面。

4.2.1 意识: 病人神志清醒后,又出现嗜睡,神志模糊,或由安静状态突然发生烦噪不安时,应考虑是否为“反跳”现象出现的先兆。

4.2.2 瞳孔:患者已散大的瞳孔又逐渐缩小是应特别注意。

4.2.3 血压及其他生命体征:血压正常后又突然升高,体温骤降低于36℃,并持续不回升时,常为“反跳”出现的预兆,如患者病情好转,面色红润,心率也随之减慢,有出现面色萎黄,心率增快,胸闷憋气,也应考虑为“反跳”的预兆。

4.2.4 其他:如病人前额发际,颜面口角细小肌肉颤动等。观察时间应在一周左右,重度中毒病人或低毒性的乐果中毒病人脱险后至少观察两周或更长时间。

4.3 备好中抢救器械及药品,抢救做到四定:定位,定量,定人负责,定期检查,一旦发生“反跳”现象的先兆,要立即实施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的生命。

5 结论目前对反跳的发生原因和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的演变状况和反跳先兆症状来综合性判断并进行护理。从以上临床资料分析来看,大多数病例是有先兆症状与体征的。出现反跳先兆症状,这可能与中毒的药量和体质有密切关系,只要细心观察、护理,加以全面分析,是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护理的,使其反跳死亡率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