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科普常识

小学科普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科普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科普常识

小学科普常识范文第1篇

一、提高歌唱教学质量的外部保障因素

1.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中歌唱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工作,学习兴趣是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的基本动力和元素,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歌唱教育更多意义上是一种个性教育,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领悟能力都有很大差异,不能笼统地用大课堂的方式解决学生的传教问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计划。

3.加强实践

歌唱的教学过程都非常重视实践对音乐的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课堂练习是落实“低负高效”的一种手段,一般歌唱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大多在课堂中进行,歌唱课中的体验、模仿、探究等一般都在课堂中进行,所以歌唱课的练习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二、普通高中歌唱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1.以加强学生的歌唱训练为主导教学模式

歌唱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获得,因此,在学生通过欣赏优秀声乐作品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及基本方法之后,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歌唱训练,通过歌唱训练,让学生掌握歌唱的合作能力,培养大家的合作默契。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加强歌唱与伴奏的训练。歌唱活动中,歌声与伴奏犹如红花与绿叶,训练学生的歌唱与伴奏的合作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在歌唱过程中,通过耳朵的指导与伴奏合作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用恰当的伴奏。在教学初期,教师应采用带旋律的伴奏,以便引导学生准确f 演唱。教学过程中,学生熟练掌握歌曲时,教师某些段落可以采用色彩丰富的不带旋律的伴奏,以烘托出更好的效果。

其次,加强合唱的训练。高中生平时学习任务重,合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容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因此,合唱应是高中歌唱教学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群体艺术形式,合唱要求参与者具有相应的歌唱技巧与合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首先训练学生应有恰当、统一的歌唱技能,包括呼吸、音色、共鸣以及姿势、表情、手势等,这就要求每位成员必须调整自己的情况来适应集体的要求。其次,训练整体音响的协调与均衡,也是重要的一环。合唱中的各个声部有时出于主要表现地位,有时处于陪衬地位,这就要求每位成员都应根据需要唱好自己的声部。再一个就是要训练敏捷的视听能力。合唱中,要注意训练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对其他声部的聆听能力以及对指挥动作的敏锐的反映能力。

2.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立感受和见解

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不能一味主观地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或是特意为音乐做解释,强行让同学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艺术也是如此,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在欣赏同一部作品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对于异于自己的意见,要鼓励提倡;对于不敢发表的意见,要积极引导;对于稍有缺陷的意见,要正确指点;对于完全错误的意见,要宽容大度再善意纠正,所以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理所当然地全盘灌输给学生,应大胆地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独立性和变通性。

4.教学生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小学科普常识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唱与表演,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热 爱,教育学生增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跳、说、奏、演等方法,达到让学生感受并学会歌曲的目的。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巧、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优美、舒展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能够创编歌词,赞美自己的学校或家乡。

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聆听曲目,本单元的主题为草原,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音乐时间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情。引导学生唱蒙古歌,爱大草原;欣赏蒙古歌,回归大自然。《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对草原歌曲十分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会很高。小学生模仿力强,通过教师的范唱、表演舞蹈,为歌曲伴奏的示范,相信会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2/4拍的强弱规律掌握较好,在歌唱教学时巩固加深印象。将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听、看、跳、说、奏、演等环节,让学生深有感触。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音乐表演法等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唱准并掌握附点音符节奏 ×· ×|×× ×|

注意休止符 ×0 ×0 |×× ×|

教学用具:电子琴、课件、

板书板画设计:略

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多听多欣赏,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起复习《草原就是我的家》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生答(蒙古族)

二、介绍蒙古族:(出示课件)

蒙古族时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你们谁去过大草原,谁知道大草原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就带你们领略草原风光,感受草原美景,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1、

三、播放范唱;(多次)

四、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谁能说一说这首歌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灯片)

2、再次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用欢快的节奏形象的展示了性格自豪的小牧民手拿着扬鞭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吧。

3、用la模唱歌曲曲调。(教师介绍前倚音,让学生了解它是装饰音的一种。)

4、同学们与老师一同熟悉了曲调,现在我们试着把歌词唱出来吧。指导:

(1) 草儿 青青,羊儿肥——轻轻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2)×· ×|×× ×|

啊 哈啊哈呵

5、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现在大家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了,那老师问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怎样唱才会更好听?(前面自豪赞美家乡,衬词豪放,表现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最后要天真活泼,自豪的表现草原儿童对家乡和美好生活的赞美。)

6、 师生对唱:听到小牧民唱得那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的更神气。

五、教师指导学生为歌曲伴舞

1、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边跳舞边唱歌,和你们比一比。

(教师随着音乐跳舞,学生跟着老师跳蒙古族舞蹈)

2、谁能比老师跳的更美?(学生边唱歌边跳舞)

大草原的风景优美,蒙古族的人民热情好客,蒙古族的舞蹈多姿多彩,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瞧,小马来接我们了,让我们骑上小马,和大草原告别吧。

基本动作名称

1.肩类:硬肩、双肩、柔肩、双绕肩、耸肩、笑肩、碎抖肩、甩肩。

2.臂、腕类:柔臂、屈臂、绕臂。提压腕、绕腕、甩手、弹拨手。

3.步伐类:平步、迂回步、错步、踮步、海青步,摇篮步,碎步。

小学科普常识范文第3篇

一、明确课程宗旨――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

《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一门综合课程。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这一特性决定了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e: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培养的核心,不是单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来认识事物、解释现象、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

因此,我们明确要求: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不是以讲清、讲透知识点为重点,而是在具体实验情境中,在对具体问题和现象的实践、观察中获得知识和方法,进而用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学校科学教学中,全部在专用实验室上课,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实施率达100%。

二、紧扣学科特性――着力课程实施的开放

小学科学是具有活动性质的综合课程,这就决定了其实施过程中的开放性,只有课程开放,才能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采用更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

(一)开放整合教育内容资源

1.结合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决定了各类课程的整合是必然的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与其他学科整合,对提高教学效益产生巨大的促进。例如: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感受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与数学相结合,掌握基础工具,提高学生的测量、计算效率,养成严谨、细致、精确的思维品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演示实验的精确、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难点;与品德与生活(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和态度分析、认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生活中的辨析能力。

2.开发生活实践中教育资源

《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与科学相关的现象,让学生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生活中科学常识的普及。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科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常识。学校组织学生观察为什么食堂中的灭火器与教室中的不同?理解根据不同的场所采取不同方式灭火的原因;了解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科学预防疾病;通过实验观察放电时电流易击中的物体的特点,在夏季预防雷击;观察在同一枝绣球花中剪下扦插的新植株为什么花的颜色有红有蓝?了解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的影响,引起他们对土壤环境的关注等。

其次,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专项科学教育。学校的工作都体现着教育的特性,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健康促进校、节水型学校,开展秸秆禁烧活动等,拓展了科学教育资源,为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思想观念的熏陶、科学生活方式的养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了解烟尘对人体的伤害,直观感受秸秆禁烧的意义,做好秸秆禁烧宣传工作;通对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了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垃圾分类、拒用一次性用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学校水电支出的对比研究,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等。

(二)开放教育组织活动资源

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是基于社会大背景下的教育,教育的组织形式、活动资源不仅限于学校。这就要求学校在科学教育的组织形式、活动项目上更加开放,把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收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1.校内外联动组织教育活动。学校与环保、科协、卫生、水利、青少年实践基地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协作机制。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基地活动,参观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站,参观各种专题科普教育展;另一方面,定期邀请协作单位到校开展各种展示活动,举办专家讲座。这些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活动。学校科学教育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是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提高活动。在学校科学教学、团体活动实现整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上,一些有兴趣进行深入探索实践的小科学爱好者在学校组织下成立科学社团。科学社团按照学生的年龄段编组,平时开展科普知识推广、科幻作品(绘画、文学作品)、科学实践制作(小发明、小制作、小调查)等活动。学校每学期科技节上,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科幻作品展评和科技制作大赛。特别是面向校内外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形成较大的反响。学校科技社团参加省、市教育和科技部门组织的科技大赛,均取得较好成绩。近两年来,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个人一等奖的8人次,金钥匙・“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第一赛区)团体一等奖、(总决赛)团体二等奖,镇江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35人次,科学社团连续两年被评为镇江市优秀学生社团。

小学科普常识范文第4篇

一、发展教师

1.新教师——青蓝结对,帮助成长。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老教师,以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徒弟听师傅的课,师傅听徒弟的课,促进课堂更好的开展。师傅还从教育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对徒弟给予指导,让每一位新教师先“入格”再“入门”争取早日“入道”。

2.青年教师——明晰目标,以赛促培。为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学习平台(同课异构)、实践平台(试讲课、汇报课)、研讨平台(说课、评课)、展示的平台(课堂大讲赛、思政课大赛),让青年教师能够成长得更好,成长得更快。

3.经验教师——分类推荐,经验共享。为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教学一线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使教师们互相学习,进一步形成、完善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校长——深入一线,引领发展

校长经常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生态课堂”,交流激发学生思维碰撞进行深度学习。参与教研,增设周二、周四特色教研活动;钢笔字、简笔画、读书交流会、专业课研讨会、文学常识大赛等,全方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

二、培养学生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搞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主抓课堂教学,开设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一)趣味活动多样化

学生定期可参加各类趣味活动:语文学科的汉字听写、成语大赛、诗词大赛、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大比拼、珠心算比赛、数独大赛;英语学科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等;综合学科的综合知识竞赛、校园歌手大赛、运动会、合唱赛等,可谓玩中学,学中乐。

(二)推进科技教育

1.科普知识宣传:“国旗下讲话”传“科普”;主题班会,议“科普”;校报专设,学“科普”。

2.举办科技节。

3.巧抓季节,实践探索

春季:组织学生去识别农作物,观察、了解大自然,丰富学生的农科生活。秋季:开展植物标本收集大赛,让学生了解多种植物,培养科学素养。

4.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后期将引进“科技大篷车”,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板和展品,提高师生的科技认识层面。

(三)研学旅行

组织学生进行远足,领略本地风土民情;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科技园、动物园等,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

(四)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

2.加强引导,重视劳动。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同时,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4.重视评价,让他们自觉劳动。

①学生自评。②学生互评③家长参与评价④教师评价。

小学科普常识范文第5篇

科普互动剧 我来说两句

一直很难忘记这样一个例子:说一位当教师的爸爸突然有一天让其读二年级的女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女儿不会;又让其量一下书桌长多少,结果连尺都不会用,可是她会做1米=100厘米,而且连续两次期末考还都是100分。另外,我们同学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作业:小明身高1.5厘米,爸爸体重60克,一支粉笔长8米,一棵大树高12分米……对于这样的答案,老师们表现出来的很多是摇头叹息,认为现在的学生真是不可理喻,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简直无可救药。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我想那是因为在传统教育教学中,生活化教育还没有被提到日程上来,或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学生都是一味地坐在教室“啃”书本,没有生活的经验、没有实践的体验,他们只有唯一的标准,固定的格式,没有独特之个性的张扬,智慧之树的生长,想像之鸟的高飞,创新之花的绽放。这是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缺乏了体验式教育的不良后果。

江苏科技馆举办的科普互动剧展演活动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把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科学问题,采用多媒体方式集中地予以展现,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寓教于乐。科普互动剧是在国内外新兴的独特、新颖的科普形式。它以多个原理简单、现象明显的物理、化学实验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剧情,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向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是将科学知识、实验、戏剧情节等以舞台表演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使青少年学生观众感受和体验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科普互动剧拉近了枯燥的科学知识与孩子们的距离,以奇幻的实验效果和幽默有趣的表演形式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记忆。

十一长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了科学的殿堂。在国庆节的当天下午,我去参加了江苏科技馆举办的科普互动剧展演活动,欣赏了由南京芳草园小学表演的《魔盒》。真实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魔盒》介绍的主要是一种新型环保溶剂,可以把平常非常难以处理的泡沫包装材料直接溶解,化于无形,很有意思。后来芳草园小学的同学又介绍如何把一杯清水变成一杯“牛奶”,把一杯“牛奶”又变成一杯“橙汁”,把一杯“橙汁”变成一杯“西瓜汁”。看上去很神奇,听爸爸讲解了之后,我终于明白原来是化学的力量在起作用。

我本来觉得科学离我们生活很遥远,实际上,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处处都会遇上科学的例子。除了化学反应以外,物理学、仿生学、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也随处可见。如我们乘坐电梯下降的时候瞬间失重,电梯快速上升的时候还有些感觉超重,实际上都是物理力学的反应;看到蜻蜓飞翔和蓝鲸在海上浮出水面的情形,原来与飞机飞行的姿势和潜艇的出没水面的姿态并无二致,实际上这些都是科学家们在研究了昆虫和海洋动物以后,利用仿生学原理的发明和创造。

因此,我觉得,在学校学习期间,如能够将生活与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习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的学科学、用科学,不但能够开阔我们作为新世纪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巩固科学技能,而且能够培养我们新世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张扬我们这个年代学生的活泼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中的学生是一星星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孕育着无数个科学真理,需要我们细心的学生去发掘、去发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是看到了苹果掉在地上,才发现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万有引力定理。

同学们,不要轻视生活、不要小看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学习过程中细心体验科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让科学走进生活,让科学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