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产妇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急救;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在临床方面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产后大量出血,对于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的相关防治以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而提高产科方面的治疗水平,能够在有效保护产妇的生命安全,降低临床上产妇的死亡率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2012年我院产后出血的40例产妇资料,详细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预防、急救护理对策,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年——2012年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40例,年龄20至40岁,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经产妇25例,初产妇15例。40例产妇产后出血量均大于500ml,其中胎儿娩出后2小时大量出血30例,产后24小时大量出血10例。
1.2产后出血量测量方法容积法加称量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将积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接生后将产妇垫垫至产后24小时,(产妇垫湿重-干重)/1.05=失血量
1.3产后出血的原因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凝血机制等。本组40例产妇中,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为32例(占80%),胎盘因素的有4例(占10%),软产道损伤的有3例(7.5%),凝血功能障碍的有1例(2.5%)。
1.4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不良病史如:经产妇3次以上分娩史、2次以上人流史、产后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难产史、剖宫产史、肝炎、贫血、血液病等病史。妊娠期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分娩期有: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产道撕伤、胎盘粘连或植入、精神因素等
1.5产后出血与休克40例产妇中,产后出血量最多达2500ml,最少500ml,失血量1000ml且发生休克的有5例,提示出血超过血容量20%则休克发生率明显增高[1]。
1.6产后出血的急救治疗、护理
1.6.1召集抢救人员马上到位,指定1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1.6.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马上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使用大号留置针头。密切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神志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视病情而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1.6.3产后出血治疗方法采用MOPPABE[2]方法:按摩子宫(Massage)、缩宫素(Oxytocin)、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宫腔填塞纱布(uterinePacka-ging)、子宫动脉结扎(Arteryligation)、子宫底压迫缝合(B-Lynch)、子宫动脉栓塞(Embolization)。如以上方法无效,立即行子宫切除术。软产道撕伤给予彻底有效缝合,胎盘因素者立即清除残留物,凝血功能障碍者输新鲜血、凝血因子。
1.6.4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做好抽血交叉配血及相关的术前准备。
1.6.5做好心理护理,绝大多病人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
2结果
本组40例经以上措施处理后均获痊愈。
3讨论
3.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3]。本组资料显示,产后出血有80%都是在产后两小时之内发生,与文献[4]报道一致。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3.2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产后出血导致的席汉综合征、严重贫血、心理疾病等也是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因素[5]。妇女安康关系家庭幸福,社会和谐。防治产后出血,保障妇女生命健康是妇幼保健、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3.3根据诸多文献及本组病例的体会,特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3.3.1产后出血预防方面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三级管理,做到产前预防,孕前及孕期保健,加强婚前宣教,作好计划生育指导,减少多产、人流及引产次数,减少因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6];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积极筛查高危妊娠,针对潜在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进行防治;分娩期要做好五防(防出血、防滞产、防产伤、防感染、防窒息),特别注意预防产后出血:严密观察产程,及早发现和处理难产;正确处理产程,保护会阴,避免产伤;严格掌握使用宫缩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宫缩剂时加强监护;严格执行产后2小时产房观察制度,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h,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3.2建立完善的孕产妇抢救组织发生产后出血病人时能及时组织抢救人员到位,并能很好地协各方面的关系(技术力量、人力、车辆、血源、设备等),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我市近年建立了市孕产妇抢救中心和三级抢救网络,我院亦组成了抢救小组,成员由院领导、职能科室主任、产科、儿科、内科、外科、护理技术骨干组成。每当有孕产妇需抢救,抢救小组成员可马上召集到位。
3.3.3加强人员培训对全体产科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抢救、监测、护理。特别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急救技术训练,要求全体产科医护人员熟悉掌握各种妇产科危重病人抢救常规和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3.4加强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救治能力,特别是出血性休克的处理。产后出血多而急,血容量急剧下降而易发生低血容量休克,可导致产妇死亡。在治疗抢救中应注意:正确估计出血量,判断休克程度;针对出血原因行止血的同时,积极抢救休克;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选择合理的输液种类,尽快尽早恢复血容量;給氧,纠正酸中毒;应用升压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心肾功能等。
3.3.5产后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而及时地发现产后出血主要依靠产房工作人员和护士的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审慎、慎独的精神做好病情的观察。
4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产后出血急救管理,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产后的观察护理,确保母亲安全分娩,降低孕产妇死亡.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醒华.防治产后出血仍然是产科的热点议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85-87.
[2]刘兴会,王晓东.产科临床热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0-62.
[3]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8.
[4]何炎贞.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112-115.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42-03
新型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其实质是在初产妇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以满足新生儿、初产妇和家庭的需求,促进初产妇产后夫妻、母婴和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减少患者因分娩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优质的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母婴护理,让初产妇逐步掌握母婴护理技能[1-2]。本研究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并将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应用于初产妇,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年龄 0.05),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A组初产妇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之前,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具体实施细则,领会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精髓,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护理流程,将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四主动”(主动与初产妇沟通、主动征求初产妇的意见、主动向初产妇介绍医院情况和技术水平、主动帮助初产妇解决困难)、“五勤”(手勤、脚勤、嘴勤、眼勤、耳勤)、“五多”(多一点解释、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忍耐),B组初产妇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①新生儿床旁沐浴: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沐浴时间,护理人员指导初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沐浴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沐浴。新生儿符合沐浴要求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沐浴物品,指导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盆中先放凉水再加热水,教会初产妇采用手臂测水温的方法将水温调至37~39℃。护理人员按照强生婴儿沐浴方法给新生儿沐浴,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新生儿沐浴完毕,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给新生儿穿衣、脐带消毒(常规断脐后用络合碘消毒脐部直至脐部脱落后5~6 d,全过程用4根棉签法)和皮肤护理等方法。②新生儿床旁抚触: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抚触时间,新生儿抚触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抚触。对于符合抚触要求的新生儿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抚触物品,按照强生婴儿抚触方法为新生儿进行抚触,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注意事项。新生儿抚触完毕则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新生儿翻身、脐带消毒和皮肤护理方法等方法。③新生儿床旁疫苗接种:护理人员向初产妇发放并讲解预防接种儿童家长知情同意书,初产妇知情同意并签名。护理人员与初产妇共同评估新生儿是否适宜接种。如果新生儿适合接种则由护理人员按照新生儿预防接种方法为新生儿接种,接种前与初产妇确认疫苗接种种类、接种肢体部位和疫苗接种方式,并告知初产妇新生儿接种后注意事项和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3](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50分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53分则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和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
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比较
对两组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等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B组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4 两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比较
B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的新要求[3-6]。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研究显示[7-8]:初产妇对育婴知识的渴求位于产褥期护理需求之首,他们迫切渴望得到这方面的指示。如何做好初产妇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为初产妇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和向初产妇传授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是学者们和产科护理人员探寻的焦点问题之一。母婴床旁护理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效果[9-10]。但是,母婴床旁护理理具体措施尚未达成共识,为此,优化初产妇临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类似[11],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护理措施实施前先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深产科全科护理人员对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精髓的理解,确保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找出护理人员在对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减少初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四主动”、“五勤”、“五多”,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②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做好基础护理,而且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能够得到更多的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减少初产妇初为人母的焦虑和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12-16]。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不但明显提高初产妇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而且还明显提高了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2] 李桂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668-3669.
[3] 牛慧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 19(6):118-119.
[4]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194-197,235-237.
[6]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7]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8] 任云珠,汪素珍,陆杏仁.倾斜式卧位在母婴病房中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21-1022.
[9] 陈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88.
[10] 胡赛玲,纵艳艳,王君文,等.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3):254-255.
[11] 王玉玲,梁文化,王玉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3.
[12]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13] 廖春丽.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7-88.
[14] 万青,肖菲,刘芳.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9-90.
[15] 苏靖,刘仁莲,林惠青.开展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患者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96-97.
【关键词】 整体护理;自然分娩;初产妇;泌乳;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30-02
随着医学和社会发展,人们在关注新生儿的同时,也更重视产妇生产后的康复和泌乳功能。初产妇初次面对分娩,因对环境的陌生、恐惧和担心新生儿安全和分娩对自身影响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1],影响产后康复和泌乳功能。我科对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采用整体护理,在产妇产后泌乳功能和康复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单胎、足月、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年龄19~35岁,平均(24.73±6.8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86±2.64)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初产妇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头盆不称、高危妊娠病情及严重并发症,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精神、心理正常,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孕周、病情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初产妇均行自然分娩,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产前整体护理:责任护士热情迎接住院初产妇,向其介绍科室环境、主任、护士长,保持房间通气良好,温湿度适宜。主动了解其妊娠情况和思想状况、家庭基本信息,同时向家属做好宣教,允许老公陪伴分娩,为产妇提供心理、精神支持。②第一产程整体护理:向初产妇讲解第一产程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加强心理支持,指导其调整节奏,在宫缩间隙适当进食、饮水,提供充分的能量供应,配合宫缩正确应用腹压,促进产程高效进展。③第二产程整体护理:从精神和心理上安慰和鼓励初产妇,指导初产妇根据宫缩情况正确运用腹压和呼吸技巧,促进胎儿下降。指导初产妇应用lamaze呼吸法,减轻宫缩疼痛,同时应用分散注意力和暗示性语言等措施,缓解分娩疼痛。④第三产程整体护理: 胎儿娩出后后及时处理胎盘和脐带,30min内进行母婴接触,尽早完成早吸允和早接触,促进子宫收缩和加深母子感情。产后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和催乳饮食,实施母婴同室,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技巧和方法,按需哺乳,注重按摩和护理,避免乳腺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评分、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8h泌乳量变化以及睡眠质量、子宫复旧情况。泌乳始动时间以世界卫生组织培训教材为标准,新生儿娩出后手法挤压,有清亮的初乳溢出至乳汁首次自排出的时间,并觉胀。①乳汁充足:白天哺乳≥6次/d,新生儿排尿≥6次/d,哺乳后安静入睡≥3h;②乳汁不充足:哺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泌乳功能
观察组初产妇的BSES评分、泌乳始动时间和产后48h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产后康复
观察组初产妇产后48h睡眠质量和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围产期初产妇受内外因素的困扰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导致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影响产后泌乳功能[2]和康复。因此,加强围产期初产妇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以人为本”护理观念的提出,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躯体疾病的护理,而且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精神、社会、灵魂等全方位的护理[3]。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把患者看作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全方位考虑患者的问题,并根据不同问题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4]。整体护理强调将患者看成具有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各种需求的整体的人,不但关注疾病和健康,更注重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围产期通过整体护理,初产妇的产后母乳喂养自信心明显增强,泌乳始动时间也明显缩短,而且产后48h的泌乳量显著增多,这可能与整体护理改善了初产妇的负性心理状态和有效缓解围产期疼痛,从而促进泌乳素和催产素分泌有关[5]。而且,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和子宫复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整体护理改善了产后睡眠质量,促进子宫复旧,有利于初产妇的临床康复。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有效提高自然分泌初产妇的泌乳功能和睡眠质量,促进子宫复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江红,罗蕊丽,赵亚娟.初产妇产前情绪障碍及分娩方式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17-1318.
[2] 黄俊岭.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天津护理, 2011,19(2):65-67.
[3] 黄弘,时明霞.舒适护理干预改善腹部手术老年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指标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7(6):68-69.
关键词:综合护理服务;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睡眠质量
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是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产妇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救治,将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1]。并且产妇产后睡眠质量的不佳,也会严重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综合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2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初产妇均为单胎妊娠,怀孕周期在36~42 w,剖宫产均征得产妇及家属的同意,排除患有任何妊娠综合症、心脑血管的疾病、睡眠障碍以及传染病的产妇。采用随机分配法,将9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初产妇的年龄在20~33岁,平均年龄为(24.21±5.59)岁,怀孕周期在36~41 w,平均怀孕周期为(37.6±1.4);对照组的年龄在22~31岁,平均年龄为(24.74±4.38)岁,怀孕周期在37~42 w,平均怀孕周期为(38.3±0.9);两组产妇在年龄、怀孕周期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干预 对照组产妇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包括为日常生活指导、常规的健康知识宣讲以及康复指导等[2]。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和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建立t患之间的信任。为产妇详细讲解生产的相关知识以及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注意事项,减少产妇担忧、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指导产妇进行生产模拟,减少产妇临时上阵的恐慌,减少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发生。密切注意产妇的心理状况,及时的安抚疏导产妇的情绪,提高产妇的睡眠质量。②病房护理:确保产妇的病房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同时减少家属探望的次数,避免打扰产妇休息。医护人员产妇时,动作要轻,为产妇设立适宜睡眠的环境。③并发症护理:产前加强产检,减少剖宫产次数是预防产后出血最重要的措施。增加母乳喂养率,能够刺激产妇脑垂体分泌宫缩素,促进产妇宫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现概率以及睡眠质量。睡眠质量的调查采用作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差三个评价标准。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值进行组间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值进行组间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为(15.74±8.58),对照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为(64.21±10.98),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P
2.2 两组产妇产后睡眠质量的对比 对照组产妇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P
3 结论
对产妇加强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和产后并发症的监控,使产妇缓解产前紧张的负面情绪,增加产妇的生产质量,并能减少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对产妇产后的睡眠质量也有很大程度的帮助[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干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P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剖宫产初产妇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初产妇的睡眠质量,有效的减少初产妇产后24b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的概率,有临床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春花.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8):110-112.
[2] 殷天.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5,(16):93-93,94.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产科;初产妇;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1-01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CNP)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护理模式以科学为依据,根据每日患者的护理标准制定工作计划,患者从发病、病情延续发展一直到痊愈整个过程的健康需要,为患者提供住院时期护理工作的路线图和相关管理计划表格[1]。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 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26例初产妇,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产科初产妇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 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26例初产妇,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有63 例。年龄在24~40岁,平均我27.6岁;怀孕时间37~41周,平均为38.1周;顺产孕妇有95例,剖腹产孕妇为3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产次、经济状况等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来将首先要确定好研究小组, 医护人员均由科室骨干组成,需筛选临床路径护理研究对象、设计路径表、制定流程图、评价使用的临床路径,并给予相应的临床指导,对其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改进,确保实施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培训护理人员,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明确临床路径护理的要点重点,并能够正确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研究中各种数据的有效可靠。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制定正确的护理路径表,满足产妇基本需求,要根据治疗以及护理特点,综合科室实际情况,由产科医疗、护理组一起确定合理的有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表,通过综合分析后明确干预项目和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孕妇入院需责任护士进行热情接待,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环境、制度、陪护的介绍,了解相应的科主任、护士长和相应床位的主管医师及护士。责任护士需依据产妇分娩情况仔细讲解相关护理内容和护理目标,保证护患双方一起努力达成。执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过程中,责任护士需要根据设计的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及表格内容,对治疗、检验、护理、饮食、手术(产)前后等进行指导和健康教育,并及时对出院指导和变异记录等进行相关的记录评估。而且责任护士需要每天按照路径表内容,针对病情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患者具体实施内容要明确标注于路径表上并有签名,如果没有完成则需要记录其原因并及时补救,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小组的成员要针对患者实行专项满意度调查并分析变异原因,修正和完善路径,协调医师和相关部门人员,保证路径实施的顺畅性[2]。
1.3评价标准:产妇出院之前实行匿名调查表,调查产妇满意度。让产妇按照正确的方法实习相关婴儿的护理操作,并对产妇具体的护理操作进行评价,确保其合格。以理论试卷形式测评产妇对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的掌握度,并进行相关的统计,产妇产后并发症也要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2结果
两组初产妇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达标率进行比较,研究组满意度为97.3%,对照组是92.5%,护理质量达标率研究组为98.2%,对照组是91.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科与孕妇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3]:入院:病区环境和具体医护人员要及时对孕妇和家属接受接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关作息时间,安排合理的陪护,制定正确的安全规范;给孕妇及家属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并进行一对一仔细讲解。产前、产时:分娩过程需对孕妇全程陪护,及时讲解相关分娩知识;针对其情况指导进食情况,确保因人而异;在宫缩间歇指导产妇合理放松休息,屏气用力方法,新生儿出生之后在第一时间进行皮肤早接触并且要及早吸吮。产后:讲解正确按摩和母乳喂养方法,产褥期的自我护理方法和新生儿护理要点,用药情况等,出院时进行相关出院指导等。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在临床上提高初产妇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使整体临床护理工作得到深化,通过使用临床路径图,可以让产妇了解整个护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之能积极配合,增加护理效果,增强了产妇对医院的的信任度,减少护患纠纷。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知道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使用效果,确保产妇和婴儿得到更为具体合理的护理,建设产妇并发症,增加妇婴的安全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燕.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