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护理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前都要面临毕业实习,这是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部分学生实习效果差,实习后不想做护士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做好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实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93-02护理专业是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须途径,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向专业化角色转变的开始[1]。笔者在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班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过程中,对学生毕业实习现状及实习指导方法进行了初探。1.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现状及形成因素
1.1强烈的执业挫败感。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每天面对病人的痛苦、无助,面对重复、单调、又脏又累的护理工作,这些都会使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原有的美好憧憬及崇高感消失,再加上护理发展落后于医疗,社会对护士存在偏见,更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反感程度,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同时,也使学生对护理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会,这些负面情绪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
1.2对医院工作环境适应不良。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理专业学生又重新进入了另一个社会环境,在轮转的过程中,要接触众多陌生的医护人员、病人及陪护人员,大部分学生在交往中出现畏惧、退缩、逃避和缺乏信心,甚至不敢主动与老师、患者、家属交谈,进而不敢动手操作,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这种状态可能会进入恶性循环,必然影响实习效果[2]。
1.3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规律,作息时间基本固定,一进入临床,开始倒班制,部分学生出现无所适从,工作期间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又因为畏惧所以影响到工作效率,表现出来的是工作不积极,缺乏主动性;另外一种情况是,部分护理专业学生自身缺乏主动意识,没有积极主动、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凡事都等带教老师分配,对常规工作也不能做到主动处理。
1.4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临床应用的差距大。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师授课任务重,接触临床工作少,护理实用性的知识技能更新较慢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临床实习的适应,另外,护理专业教材内容更新较慢,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有些技能操作还延续以往数十年前的方法,有的已经在临床被淘汰,有的已经进行了改进,这都导致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从而影响了实习效果。2.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指导的方法
2.1明确职责,做好沟通:
2.1.1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学生下临床实习前,应做好技能强化训练,做到每日一测,每项一测,测试不合格者加大训练力度,否则将不予安排实习;学生下到临床实习后,应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与各科室带教老师了解学生情况,与护理部带教老师沟通学生动态,对有问题的学生,应及时与本人沟通,及时纠正,并督促大组长进行监督,同时上报学校护理学科及招生就业办公室,必要时通知家长配合处理。
2.1.2实习指导教师应与学校就业办公室及护理学科保持联系,信息畅通,指导教师与护理学科及时沟通实习医院需求,以及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以便及时调整指导思想,改变实习指导方向,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医院制度,有效的完成各个科室的实习任务。
2.2做好学生实习初期的心理疏导:
2.2.1经过了学校三年的艰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现在要到医院去实习,到医院后,学习的方式、扮演的角色、社会的环境都与学校有很大的差别,不少同学想到这些就会紧张、害怕,情绪不稳定。所以,鼓励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完成实习,自己也可以完成。要尽快地适应这个转变,以健康的体魄,轻松、愉快的心态去迎接实习。
2.2.2学生将参与医院的护理工作,而且很多东西还不懂,工作将会很忙、艰苦,要不怕艰苦,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要让学生清楚,到医院实习是求学,不是享受。护理工作分日、夜班,夜班有上夜班和下夜班,上夜班是:下午6∶00-晚上2∶00,下夜班是:晚上2∶00-第二天早上7∶30,学生上完班特别是值完夜班后会觉得很苦很累,有一个适应的阶段,要注意休息、要有充足的睡眠,要加强营养、多喝水,保证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做好工作,避免出现差错事故。适应后,那就要注意复习理论的知识和学会查阅各种资料(如医学杂志,报纸等)。
2.3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
2.3.1认真落实岗前实训及初期实习辅导。在学生下临床实习的前2周,配合护理学科进行岗前实训,督促学生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护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学生给予特殊辅导,甚至暂缓下临床实习;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学生将要面临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3.2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巡视及管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接触到临床全新的、相对复杂的环境,要面对形形的护理对象,难免会出现恐慌,无所适从等情况,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初期要加强巡视,尤其是与各医院实习小组组长加强沟通指导。
2.3.3重视与实习医院护理部的联系与沟通。学生初到临床,来到新的环境,身心都要有个适应过程,再加上临床实际工作与学校实训室内的模拟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适应,针对这一现象,实习指导教师应与护理部带教老师做好沟通,共同努力使学生尽快调整自己,尽快进入临床实习状态。其次,护理部带教老师对学生情况不太了解,实习指导教师要经常与护理部联系,做好沟通,交待学生基本情况,对个别学生要重点分析,使护理部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并与护理部一起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给予重视并做好处理。另外,针对个别科室带教老师不管不问的情况,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与护理部取得联系,加强带教老师队伍建设,使学生的临床实习顺利而高效的完成。
2.3.4重视实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渡过了艰难的适应阶段以后,接下来的实习目标是学习临床的工作方法与技能,在这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对照实习计划和手册,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避免实习单位把学生仅仅作为一个劳动力而忽视目标的达成。对目标达成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反馈给实习单位及学生家长,找到问题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免其他同学出现类似情况;在学生出科考核中出现的理论或技能问题,应该及时准确的反馈给相关任课教师,以改进教学。
2.3.5严格执行实习纪律及请假制度。学生在实习中后期,逐渐适应熟悉了临床的工作,会开始出现懈怠、溜号、请假等情况,实习指导教师应严格执行实习纪律管理制度及请假制度,严格考勤,考勤结果与毕业成绩挂钩,对于生病的同学,应在实习医院就诊,如有特殊情况,再行转院治疗。要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醒,加强巡视,杜绝违纪现象及差错事故的发生。3.小结
护理专业学生的毕业临床实习对其今后的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及认可度,所以,做好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是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作为班主任,应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细致管理,加强责任心,奉献出爱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管理,充分发挥实、小组长的作用,遇有问题及时汇报给实习指导教师,以保证做到层层把关;在学生实习之初,就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违背者应负何责任。当然,对于屡教不改或错误严重,影响大的学生,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实效性。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 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ESP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43-02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它强调开展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学习,学生可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掌握一部分专业英语技能。ESP教学要求根据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学习与专业和职业向关联的英语知识,并把英语作为一项工具完成交际任务。
20世纪60年代,Halliday在功能语言学中提出:ESP教学指的是和特定的职业或学科有关的英语,依据学习者自身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开展的英语教学。他当时没有给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明确涵义,只给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具体的形式,例如药剂师英语、法官英语、公务员英语、护士英语、警察英语,等等。ESP的种类有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很多,David Carver(1983)把ESP为三类:作为受限语言的英语、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特定主题的英语。
一、构建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ESP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997年,在日本召开的有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会议上,St.John和Dnudley 指出专门用途英语通常是为中级或高级学生设计,适合在高等学院或职场上为成人学习者设计,也适合为中等学校的学生设计。
专门用途英语强调的是学习的方向和目的,指与某种职业相关联的英语教学。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职业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在以后的职场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英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表达和交际,帮助就业和职业发展。
(一)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作为世界全球化语言的英语,它的交流工具地位更加突出。培养具有现代专业技术并具有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的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育部护理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都是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沟通的基本能力以及对职业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中职护理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医疗市场护理行业的社会需求,也符合国家对护理行业专业人员的整体规划目标。
(二)人才培养的倾向。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在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里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双语护理人才是我国中职教育护理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护理人才必须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尤其是能够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普通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缺点在于无法做到把专业技能和英语两者结合在一起,无法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在在专业上对英语的特殊需求,致使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不一致。英语口语 ESP模式引入护理专业正好解决这一发展需要。
(三)ESP教学模式更适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英语口语ESP教学模式具有“用”和“学”相结合的特点,它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水平。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本来就薄弱,而且还普遍对英语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口语能力,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表达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三年的中职护理专业学习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各种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相对有限,在较少的时间里按照普通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如蜻蜓点水一样,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没学好。有所取舍,抓住重点,培养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的英语口语,与学生将来工作具体环境相结合的ESP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引入ESP模式的措施
(一)根据ESP的需求分析整合课程的设计。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现有水平与社会对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ESP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ESP课程模式可在需求结果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使英语课程在教和学两方面都更加合理有效。所以,中职护理英语教学应该在分析学生要求的前提下,整合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
教师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有非常清晰的总体认识,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课程的目标还需要学生要有意愿去实现。应该让学生在工作前的学习中可以接触到与未来工作环境相似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具体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学习的重点并能有意识地去掌握所需的知识。因此,在了解学习者的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目标对教材进行选择,调整或者删除,有目的地使教材内容和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和向对应的英语知识做一个整合课程的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整合。具体如下:
1.ESP教学在情景教学中的应用。从基础英语的教学转向专业英语教学,势必要求培养能力的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需要在基础英语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口语交流中。此外,ESP教学还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 ESP,从而从自身去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是说,ESP要有它的教学意义。达到这些目标就是通过需求分析来实现。遗憾的是,在中职护理学校的大部分英语课堂中,只是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学习,没有经过实际或者模拟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和实现这些目标。但是,这些模拟性的情景练习却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职业发展上取得优势。中职护理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在学校的护理专业技能非常优秀,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在就业后许多年内,很多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职业生涯遇到了发展瓶颈。究其原因,在于护理行业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而她们缺乏除了本身的护理专业知识外的国际化的观念和英语沟通能力。因此,在ESP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护理专业发展的英语教学资源,依照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模拟工作场景进行情景角色表演。这样促使学生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遇到相似或者相同的场景能快速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因此,情景教学是 ESP教学的重要方法。
2.使用交际法进行ESP教学。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用基本的语言能力来表达与专业相关的信息。ESP教学就要由原来的语法教学转向现在的交际式教学。
要达到把护理专业知识体现在英语交流上的准则,ESP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有目标性。虽然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但是很多同学已经具备语言系统学习的能力,ESP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以及用运用相关英语知识在专业领域上不会表达。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与专业相联系的语言练习,通过场景的交流练习或者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在实际交流环境中能顺利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护理专业ESP教材的选择要把英语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习者在以后的工作交际中能用英语把护理专业知识表达出来。ESP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语交际表达,使学生在将来工作环境中能因为ESP英语教学成果在护理专业和职场工作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三)ESP教师的培养及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由毕业于师范类学校的英语语言教师队伍构成。他们掌握的是英语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并不具备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技能。这样,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的缺乏,他们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护理专业专门用途英语的课堂教学。因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ESP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中职护理专业ESP教师队伍必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力。这是保障ESP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护理专业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应建立鼓励ESP英语教师学习相关护理基础知识的进修机制和评价系统,让ESP英语教师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取得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资质和能力。第三,ESP英语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护理专业教师的配合和帮助,ESP英语教师应和护理专业教学的相关教师紧密配合,促进自身护理专业知识的发展,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护理专业教师合作和学习,促进护理专业ESP英语教学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Carver,D.Some Propositions about ESP[J].The ESP Journal,1983(2)
[3]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4]安宁.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阮绩智.ESP 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关键词:护生 能力培养 就业竞争力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从过去简单的护理工作转向了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工作,不管是病人还是医院,都对护理人才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有极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娴熟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很高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各卫校的护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的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增加就业率。
一、加强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今天的护理专业学生就是明天的护理工作者。作为现代社会的护理工作者,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等知识外,更需要掌握的是各种医疗知识、医学临床知识、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适宜有效地健康服务[1]。护理专业的专业技能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护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能够胜任护理工作,这是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思路,护理专业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使护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护理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的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
(一)结合临床工作整合实训流程
中职医学教育中临床进展与课本内容脱节的情况一直困扰和影响着临床教学,从而导致护生不能学以致用,这也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每个临床学科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去除临床中已淘汰的陈旧内容,补充临床上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尽可能做到教学与临床的同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从而制定出能适应临床工作中技能操作的简易实训流程。
(二)运用简易流程,改变护生学习方式
学校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实训场地情景模拟医院,护生运用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简易实训流程进行技能操作,从而使护生的学习更简单更实用,改变了卫校护生以往枯燥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的学习方法,更突出培养护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2]。
二、加强护生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在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任何场合都少不了人际沟通能力,特别是在护理工作当中,人际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医院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因为沟通不好造成的。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也成为各医疗单位对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要求[3]。因此,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护生在专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和提高。
提高在校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我们实施了校内沟通能力的提升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一)沟通能力的校内提升
一般都是采用培养、锻炼、交流等形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克服“胆怯心理”,组织演讲等方法,锻炼护理专业学生在多人场合自然发言胆量、得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新老学生同堂座谈,锻炼与陌生人的接触和沟通能力。
(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大多都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和通过在医院实习时加强。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到不同的敬老院义务活动,让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与老人进行交流护理。或者组织学生到各社区进行各种医疗护理知识普及等,让学生与陌生人接触并进行沟通。比较有实效性的是学生到医院实习期间,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对专业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运用有一个提前的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与真正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接触,在运用专业知识护理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到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一举多得。在活动过后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心得体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医改的背景形势下,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护生的就业取向,对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指出各种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护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进行阐述和指导,提高护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样会才会使护生以正确就业观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通过护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护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增强护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在新医改环境下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亚君. 护生人际沟通学习需求调查[J]. 护理研究,2009(19)
[2]刘雪萍,蒋翔,蒙小严. 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探讨[J].全科护理, 2009(01)
[3]吴芳.在校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J].家庭护士, 2008(04)
[4]刘岩.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J]. 护理学报,2009(11)
【关键词】涉外护理 英语教学现状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59-01
国际上护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前几年有机构曾做过调研,英国护理岗位人才缺乏程度达到100万个左右。顺应这种需求,国内医学院校都增设了涉外护理专业,特别是医学高职高专把涉外护理作为学校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涉外护理专业不仅培养护理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医学高职高专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英语实践能力。要想培养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让毕业生顺利到国外就业,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我们必须分析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研究改革策略。
1、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 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带来教学困难
高职高专的生源不一。有的是高中直升大学,语数外基础学科知识学习较为扎实,这类学生学习英语难度不大。有的学生是卫生学校、药剂学校、护理学校这些中专层次的学生作为“三校生”考进高职高专,这类学生在中专一般只重视专业学习,往往忽视像英语这种基础课程学习。有的学生来自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英语口语和会话能力在中学就已得到良好训练,对于英语持续学习没多大压力;有的学生来自偏远地区,中学英语的学多是应试教育,英语实际能力不强,对于涉外英语的学习力不从心。
1.2 专业结合力度跟不上学生工作岗位需求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一般钻研的是公共英语,对于护理专业知识所知有限。护理教学的教师,并不是每个教师的英语能力都能用途英语教学。而涉外英语教学中,更多是工作岗位环境中的实际会话和交流需求。以往的教学中,更多地是单纯地教学一般的日常会话,而对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力度不强,不能满足工作岗位需求。
1.3 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于涉外护理的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较多高职高专学校往往认为此类课程的教学就是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加点护理专业词汇,多给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多开点英语课程。
1.4 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满足教学所需
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较多高职高专还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室讲解+语音室听力教学。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吸引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调动。现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广泛,学生对于这些科技的认同度高,如何改革和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满足教学所需,是教师在课程改革着重注意之处。
1.5 缺乏良好的学习情境
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工科教学,语言学习讲究学习情境的构建。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能激发,才能在实践工作或模拟情境中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高职高专的涉外英语教学没有脱离教师讲学生记忆的呆板方式,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不能更好理解,英语会话能力不能满足实践所需。
1.6 教学评价单一
英语教学的评价手段应该是多样化的。特别是涉外英语教学,不能只凭一张试卷就能评价出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能力培养程度。部分高职高专学校往往采取卷面考试,作为涉外英语课程的评价主要手段,这种评价方式得不到真实的教学效果反馈,进一步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2、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通过调研,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已在开展教学改革,以适应专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从以下方面作出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2.1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结合专业的教学计划
分析和调研涉外护理专业岗位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明确英语课程教学目标,重新编定或者修改结合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2.2 根据专业工作岗位需求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
明确了教学目标,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效,前提就是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涉外护理专业工作岗位需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方面的教材可选择面不是很大,一是可以在已有教材中精选,二是可以根据本校课程所需自己编写教材。笔者提倡自编教材,可以因材施教。自编教材时要结合涉外护理专业对于英语知识的特征,最好教材组成员应该有护理专业的老师参与。
2.3 分层次教学
前面提到高职高专学校涉外护理专业生源不一,造成教学实施有难度。在实践教学改革,我们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效果颇佳。分层次教学,即是学生进校时,进行英语能力的摸底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分层次分班教学,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主要目的是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对英语课程产生兴趣,跟上教学节奏;让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为了面面俱到而苦恼。
2.4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重点,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往往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根据英语教学特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混合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是单纯采用哪种教学法,而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取每种教学法适合英语教学特征的方法,混合使用,取长补短,能得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2.5 构建模拟工作岗位的学习情境
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英语教学,具有工作环境的专业性。教学中可以构建工作岗位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和真实地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聘请护理专业教师担任助教,帮助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
2.6 多种教学评价手段,促进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职护理,基础课程,开放性教学
随着就业岗位对人才需要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应该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力实施开放性教学。
1、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所处地位通常都比较低,不受领导和学校重视,投入少、资源利用机会少。加上高职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普遍比较紧张,教学任务多由原来毕业于临床专业的教师来承担,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脱离实际,没有考虑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也加大了课程学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脱节。
2、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开放性教学探索思路
虽然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上问题,但都掩盖不了基础课程教学在整个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性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并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1学校和专业层面的开放性管理
在学校和专业层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课程教学氛围,进行开放性管理,充分考虑医学教育和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不设置“壁垒”、不搞“一刀切”。一方面内部挖潜:大力从政策、师资、物力、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大投入。制定政策支持鼓励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为基础课程教师创造提供交流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合理规划、配置、建设好基础课程特色实训室;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教师和临床专业课程教师对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精品课程申报、教研课题申报、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外部引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由护理专业聘请的“楚天技能名师”或校外专业带头人对基础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思路或建议;并外聘一批一线临床护理专家或引进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基础课程教学;组织基础课程学术研讨活动,邀请护理教育专家或临床护理专家就基础课程教学等问题与校内教师进行交流探讨。
2.2教师层面的开放性教学活动
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应紧跟高职教育发展潮流,更新职教理念、提升职教技能,不断创造机会进行“再充电”,并结合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活动,开展多方面的开放性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不断进行开放性综合性学习,形成“敢开放”的意识,具备“会开放”的能力。
2.2.1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明确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注重培养“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应用型、发展型”的综合素质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的知识储备,能根据不同病人需求进行有效健康宣教,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护理职业工作中,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2.2.2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应充分注重内外(病人与正常人)结合、纵横(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与专业临床课程知识)结合、显隐(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详略(应用型知识与论证型知识)结合。
2.2.3教学方法的开放性: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设立开放性教学氛围、营造开放性教学情境、运用开放性教学语言、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及课间观察人体表现、课中听说议辩探讨开放性问题、课后解答开放性作业,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2.2.4教学指导的开放性:教师关注鼓励学生以自己或亲戚朋友的亲身疾病体验作为真实案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导,并提出解决方案,也可通过相关课程网站论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意识到所谓的专业知识并不是遥不可及、深不可测的,而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2.2.5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课程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包括考试考核、口试笔试和开卷闭卷的综合评价考核;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标准的综合评价。既可考核学生的健康宣教能力,促进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后续的临床阶段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增强学生与病人接触的自信心、拉近护士与病人的距离、增加护士与病人的有效沟通、进而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同时也不断总结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有高职护理基础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3学生层面的开放性学习氛围营造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并不是全部,因此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授课效率,组织运用上述开放性教学活动,营造开放性的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少数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则可与班主任辅导员配合,引导学生以寝室、各种社团队伍等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营造开放性的课外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感觉到动力也可感受到压力,一拉一推,必将进一步促进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3、结束语
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开放性教学,合理改变授课教师始终“讲”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通过教师与学生合作组织开放性教学活动来打破束缚学生发展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小娅,董美蓉,宋悦宁.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