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

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

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范文第1篇

一、 补贴的概念及含义

按照WTO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补贴是指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包括资金或财政上的优惠措施,使其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参与国际竞争,以此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

根据补贴性质的不同,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申诉的补贴和不可申诉的补贴。

二、国外对我国的反补贴调查情况

目前,我国政府制定的许多补贴都具有较强的“专向性”,特别是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例如我国现行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在所得税税率、税收减免和税收返还3个方面对外资企业实行了分地区、多层次的税收优惠,这显然是属于“禁止性补贴”;还有一些土地使用权的优惠问题,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往往在土地使用税费上可以享受优惠,这些政策都是WTO规则所不允许的。

然而,在2004年之前,我们并没有遭受过任何国外反补贴调查。因为过去发达国家在开展反补贴调查时,一直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认为中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以及制成品的价格是由政治因素而不是市场因素决定的,属于政府干预型经济。基于这种认识,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认为反补贴法并不适用于我国,所以并没有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

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承认(目前全球已有36个国家相继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的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补贴调查不可避免。加拿大就首开了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的先河。2004年加拿大先后对我国发起了烧烤架、碳钢和不锈钢紧固件、复合地板共3起反补贴调查。其中烧烤架被裁定为1.7%微量补贴、无损害而中止调查,碳钢和不锈钢紧固件的普遍补贴率为31.5%,复合地板的普遍补贴率为9.2%,须征收反补贴税。这两起案件标志着国外对华无反补贴调查时代的结束,开启了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历史。

继加拿大首次对我国抡起反补贴大棒之后,美国和欧盟作为全世界反补贴措施的最主要使用者,也开始密切关注我国各类补贴政策和信息。去年7月,美国众议院就通过了旨在对我国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欧盟也开始收集和研究我国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情况,以期在实行反倾销措施的同时,运用反补贴对中国的出口进行遏制。

三、做好应对反补贴调查的建议

1. 提高认识

对于反倾销,我们已有二十几年的抗辩经验和教训,但应对国外反补贴,无论对我国政府还是企业来讲还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反补贴调查应诉以政府为主体,所以,应对国外反补贴更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事。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等考虑,通过信贷、税收、电价、运价等措施,对很多产品和企业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补贴。而且对于这些补贴行为,多数地方政府认为理所当然,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一旦遭遇国外反补贴申诉调查,往往显得十分被动。因此,作为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应对反补贴调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警惕反补贴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2. 建立机制

应对反补贴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专业的工作,涉及政府多个部门,以加拿大对我国发起的3起反补贴案件为例,涉及到的就有国税、地税、银监局、房屋土地管理局、海关、财政、物价局、发改委、电力部门等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因此,建立反补贴应对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各部门要明确专业科室、专人负责;部门之间互动互联,各司其职。同时,建立市、县相应的应对机制,上下对口,协调配合。

3. 调整政策

由于我国各级政府长期以来习惯采用补贴和优惠政策的手段来推动和鼓励投资和贸易的发展,然而这样很有可能招致反补贴调查。面对WTO反补贴措施协定的基本规则,我们要及时全面地清理和调整各级政府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政策,划分出哪些是红色补贴,哪些是绿色补贴和黄色补贴。前者要及时取消,后者要好好运用。使之既有利于促进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又不违反WTO规则。

4. 加强培训

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胀预期 通货膨胀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200-02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即将到来,预先打算做好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对通胀的预期就会加快通货膨胀的到来。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胀预期是一种心理预期,不是真正的通胀,但它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因为消费者和投资者一旦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通胀螺旋式上升,推动形成实际通胀,进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所以,国家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决不能麻痹和松懈。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要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货膨胀,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同时,通货膨胀也是资产阶级加强对工人、农民、教师等广大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农民带来灾难,由于物价不断上涨,使工人的工资购买力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农民与小生产者则因生活资料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已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卖出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此,生活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公职人员与知识分子的生活,使他们的薪酬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通货膨胀只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利益,他们利用实际工资下降,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然后利用物价上涨进行囤积居奇,在通胀过后高价卖出,以此获得更大利益。

资产价格是指资产转换为货币的比例,也就是一单位资产可以转变多少货币的问题。资产定价理论模型有许多变种,但资产价格的最终表达式则基本类似,即资产价格是所有将来预取收益的折现值。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资产价格的有关因素是利率、通胀率、将来的股息、消费效用偏好、以及影响人们预期等。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分析能起到一定作用,因为资产价格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它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有时会停留在高价位,有时会停留在低价位,有时又会在不同的价位之间跳动。资产价格的波动,尤其是股市(其他资产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大跌后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投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谈股色变”,远离股市,造成市场疲软,有行无市的现象。长期下来,往往会导致以证券交易费为主要收入的证券服务业元气大伤。通常情况下,资产价格短期波动对总体消费水平影响不大。但当资产价格波动很大时,往往超出大部分资产定价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时,就成为令经济领域里学者们长期困惑的难题了。因此,随着资产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加强,资产价格与国家货币政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一、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并可能造成螺旋式的上升。如果消费者和投资者认为某种产品和资产(地产、股票、大宗商品等)价格会上升,而且上升的速度快于存款利率,就会从银行提款来购买这些商品和资产,目的是达到保值或对冲通胀。这种预期导致的对产品和资产的要求又会导致价格飞速上涨。而这些产品、资产的价格上涨会更加加剧通货膨胀,从而引起消费者、投资者进一步购买需求,导致了通货膨胀的螺旋式上升。

资产价格与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资产价格的上升,能够提高预期的未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膨胀水平,引起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最终目标。在各国央行将稳定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背景下,资产价格的波动会扰乱货币与物价及产出之间原来存在的稳定关系。众所周知,资产价格的膨胀会导致未来商品与服务价格上涨的预期,资产价格上涨又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因素,对改善通胀预期,治理通货膨胀是非常有益的,他们将资产价格的波动作为管理通胀预期,减少通胀压力的重要显示器之一,并将其作为经济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加强通胀预期的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也面临物价上行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2月消费价格的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9%,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7.2%,创两年半以来新高。据经济学家预测:未来CPI仍面临上升压力。因此,中央强调要管理好通胀预期,平稳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笔者长期在金融战线上工作,经常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并同业内同行互通信息,探讨经济领域的资产价格与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不断变化的情况。笔者认为影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不平衡。在经历了严重的国际经济危机后,一些主要的经济发达体经济增长缓慢,所以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发展势头强劲,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政策差异和资本逐利的本性使新兴市场经济体系面临较大流入压力。二是突发事件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三是全球自然灾害引发的供需矛盾,再加上投机资金的“为虎作伥”,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又最能促动民众的敏感神经。

这就可以看出,物价上涨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相互交叉,再加上国外因素的影响,这种复杂性增强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怎样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呢?笔者认为: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必须从多方面进行。(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通胀体制性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要加强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相互约束,密切关注地方投资的扩张,增强区域政府融资的透明度,有效预防金融风险。引导地方政府把着力点放在改善民生和强化社会管理上来。(2)增强经济发展,增加农产品供给。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粮食、生猪、奶业、禽业、油料的生产,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好市场,制止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散布涨价谣言的违法行为,加强农产品流通的管理,保持市场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理性决策。(3)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业要积极促进融资结构调整,密切关注融资总量增长。为了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积极推进我国经济资本化和利率市场的改革发展,银行业要继续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检测和管理,建立更加审慎的金融管理制度,调节和防范风险,防止短期资本的冲击,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金融转型。

三、积极治理通货膨胀

由于劳动力工资上升,资产泡沫表现异常,资源价格面临上调压力,通货膨胀又有一些抬头。只有积极治理通货膨胀,才能应对目前市场经济变化。在治理与应对通货膨胀这一问题上,我国政府采取了十分积极的态度。我国政府采取了紧缩货币,积极应对的措施,2008年,为了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过热、价格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我国宏观政策基调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7―2008两年中,央行15次上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利息率。同时,还采取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大力发展生产,加快健全储备体系,加强市场价格管理和监管力度,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等方法、措施。为了应对本轮的通货膨胀,我国政府也及早采取行动。央行在2010年已5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一次。国务院也出台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和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门及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等多项政策。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十分得当,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防止物价上涨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笔者认为,治理通货膨胀应进一步采用加息这一价格型工具,这才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关键。

首先,我国财政部应采取“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这个政策将对宏观经济、企业运行、资产价格平稳产生重大影响。伴随着岁末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未来消费势头将仍然强劲,采取“宽财政”政策,能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其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价格。一方面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物价调控体系,刹住乱涨价的歪风,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市价的炒作行为,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及时调查通货膨胀环境下不同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情况,研究并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工资水平、低保家庭生活补贴、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

再次,探索长效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笔者建议:银行业等金融体系应引导投资者将富余资金投资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行业之中,以调节流动性泛滥引起的不合理投资。银行业还要探索如何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支持国内企业向国外拓展,以实现“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再到“藏汇于企”的转变,降低外汇占款上涨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风险。更要努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以促进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向实体经济流动。

四、处理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只有做好理论、实践研究,吸收各国的操作经验,才能将这一复杂关系处理得更加妥当。因为,处理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运行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作为金融机构主体的银行业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运作:(1)正确分析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如果资产价格波动是由经济本质要素引起的,则原则上应顺其自然,货币政策可以不加干预。如果资产价格波动背离经济本质变量或波动力度较大,货币政策则可以从长期角度出发,必须进行干预。银行业可根据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2)正确区分临时性资产价格波动与长期性资产价格波动。因为,资产价格的短期财富效应与长期财富效应有根本的区别。这时,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银行业必须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推出新的金融品牌,并在管理机制上不断发展创新,抓住机遇提高经济效益。(3)正确分析市场预期不确定性的类型。比如,资产价格突然下滑,有可能是市场上出现不确定因素,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可能是由于以前的不确定因素变得明朗化了。前者是真正的不确定性,而后者则是用预期的明确性来描述。因为,市场的心理预期对资本市场价格影响很大,所以,银行业很有必要把握好市场预期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灵活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抗通货膨胀的号角已经吹响,管理好通胀预期是抗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已被国家纳入宏观调控的重点。笔者希望银行业的同行以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推动经济和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加快金融市场开放,以缓解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全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参考资料:

1.沈建光.如何应对通胀周期.财新网,2010,12

2.马峻.如何应对通胀预期.南方周末报,2009,11

3.陈朝辉.如何处理资产价格波动.上海证券报,2005,3,11

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范文第3篇

一、为试题中设问部分“卸妆”

考生拿到一道试题,一般情况下是先看材料,后看设问,按照试题文字显现的先后顺序带着材料盲目地走向设问,这就成为错误答题的开端。事实上,在命题专家进行命题的过程中,其“化妆”的着重点不是在背景材料,而是在设问上。笔者曾为一些地区命制试卷,凭命题经验而论,先在考试说明中圈出准备考核的知识点,明确设问方式,然后据此组织背景材料。可见,背景材料是为设问服务的,而设问是为考点服务的。要科学审题,正确为高考题“卸妆”,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带着问题走向背景材料,针对性地分析材料、挖掘考点。通常情况下,主观题的设问部分比客观题的设问要明显得多,能够一目了然。但客观题的设问部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基本上题干中最后一个标点符号(通常是句号)后面就是设问部分。

对设问部分“卸妆”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分析需要切入的教材。也就是说要求考生回归课本教材挖掘考点。设问部分通常会提出运用某某教材的相关知识,根据设问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五本教材(四本必修和一本选修)进行筛选,不要张冠李戴、饥不择食,用错了教材,失去了得分的根基。其二,明确需要切人的具体知识。每一本教材都有好多章节,有好多框题,有好多目,也就有好多具体知识。设问部分有时明确规定运用的知识范围,有时需要从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再回归教材,体会其言外之意,解读其潜台词。回归教材找出知识体系,有时这个知识体系在教材中也不一定是现成的,需要考生围绕关键词重新构建知识小专题,演绎教材,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如国家的宏观调控,不仅包括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手段,还要注意“经济生活”的其他部分内容,像国家运用价格杠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财政作用、税收调节及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可以归纳在国家宏观调控这个专题之中。如果放大到“政治生活”,还会涉及到政府的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其三,关注设问的类型。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客观题的设问需要考生在试题“卸妆”时处理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作用与反作用、依据与表现等等关系,从而对四个选项之是与非做出精确的判断。主观题则需要考生明确设问部分大体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类,并注意区分。“是什么”需要考生回答含义、基本内容和基本类型;“为什么”需要考生分析原因,分别从重要性(地位、作用、意义)、必要性(不足或者危害)以及必然性(规律或者趋势)角度组织答案;“怎么样”则需要考生从对策、措施、建议的角度组织答案,注意兼顾坚持什么和反对什么两个方面。考生在对设问部分“卸妆”时需要注意“偷换概念”的巧妙运用,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对上述三种设问方式的置换。如谈谈理解需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两个部分;谈谈认识最好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解答;启示或者警示需要从怎么样角度组织答案;评析或者评价需要考生先判断,再分析。可见,对高考设问部分有效“卸妆”,可以使高考考点露出冰山一角,是我们科学答题之前提和基础。

二、为试题中材料部分“卸妆”

拨开高考试题设问部分之重重迷雾,对于高考题彻底“卸妆”只是第一步,对于大多数试题来说仍然难见天日。还需要考生卸下覆盖在知识考点之上的最后一层“伪装”,搬掉追求真理道路上的最后一块“绊脚石”,需要考生为试题的背景材料“卸妆”,让其“素面朝天”。

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模式探析;财务管理;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092-03

从不同的经济角度来划分,可以将经济管理模式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为应对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一般来说,根据经济的构成要素可以将国际市场竞争上的经济管理模式分为竞争型经济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经济管理模式两种,而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特征和市场主体的发展规律可以将经济管理模式分为知识经济型、财务管理型及信息管理型等三种模式。

1 竞争型经济管理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经济管理模式

一般来说,从宏观方面来看,根据政府干预程度和方式等的不同,可以将世界经济管理模式划分为竞争型和政府主导型。

第一,竞争型经济管理模式。随着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各国的经济体制在总体上表现为比较和谐的发展关系,但是根据各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目标的不同,在经济管理上表现为较大的差异性。竞争型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而言,宏观调控的控制手段比较少,而更多的依赖于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体现竞争型经济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典型代表国家是美国,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政府干预经济上的手段相对较少,主要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竞争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因此来说,在市场竞争型为主体的经济管理模式中,市场保障了较大的活力,私有企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体现了竞争的公平性。但是,传统的竞争型经济管理模式过于依赖于市场,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缺乏正确的认识,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的多样化,使得市场的格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存在较大的经济风险,更加促进了经济危机的产生。

第二,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中,政府的资源配置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经济的计划、规划和对产业政策的分配进行必要的管理,从而构成了政府进行经济计划的发展模式。在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中,市场的主导型地位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市场主体本身性质的不同,所以在经济管理上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管理模式。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进行预测性的诱导,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计划,促进竞争的合理化,保障市场的活力和企业主体的长足发展。但是过度依靠宏观调控的力量,忽略了市场经济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市场主体的长期发展,难以有突破性的提高。政府型主导的经济管理模式是以日本的产业管理模式为代表的,日本的国家干预措施主要体现在产业的调整上,但是根据日本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得不说其是较为成功的运用的产业政策的国家之一。虽然,日本的经济发展趋于繁荣,但是依然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出口是日本经济赖以依存的支柱,政府则是政策的决定和实施者,两者共同决定日本的命运。可惜,金融海啸一年多后,两者并未带领日本经济复苏,反而暴露出日本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的缺点;而政治不稳定也影响经济复苏。”

所以说在面临市场的多样性和竞争性的形势下,以政府主导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保障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时发挥作用,从而稳定经济市场,促进企业发展。

2 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和信息型经济管理模式探析

从宏观来看,可以将现代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划分为市场主导型的竞争式经济管理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管理模式。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律作用越来越强,政府的经济干预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经济的发展趋势,而更多的趋向于以市场规律为主导,国家宏观调控调节的经济管理模式。在这种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控制下,由于市场主体的经营性质和范围、手段的差异,侧重点不同,导致经济管理模式的差异。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性质和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分为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信息型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 2.1 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

(1)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新的市场经济形式下,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经济管理的模型逐渐多样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市场主体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逐步倾向于知识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保持竞争的绝对优势。分析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首先要从当前的时代特征和经济背景着手,新的时代,要求企业具有知识化、专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潜力,要求企业具有应对市场变化的柔性管理体系,在竞争激烈化的市场中,能够较好的进行知识和产品的创造传播。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指出:“未来的典型企业被称为‘信息型组织’,它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在基层从事不同的工作,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知识主要体现在基层,体现在专家的头脑里。”当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知识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开始有了横向和纵向的发展,人们将知识广泛运用于企业的开发、利用和研究当中,创造动态的经济管理形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2)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知识型的经济管理模式首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主要是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企业精英,从而促进企业的纵向发展。知识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侧重于对于知识和文化的管理,注重企业的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精神内涵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爆发力。“由于人是知识生产、创造、应用的主体,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因此,对知识的高度重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它注重的是人与人内心世界的沟通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所以,在知识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中突出人的力量,体现以人为本。

第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为了提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需要不断的分析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和谐管理的方式进行企业管理。和谐管理是保障企业组织内部组织条理化,外部管理的拓展性。具体来说,要进行内部层面的知识管理,最大化效益,并且合理设置内部结构,规划管理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组织成员提供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从而有利于处理好组织与成员、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外部层面的知识管理,以理性竞争、合作双赢的理念正确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保证组织自身和合作伙伴的正当利益,从而为组织的发展营造和谐融洽的外部环境”。

第三,体现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知识型的经济管理模式,面向市场,市场变化性较强,商品的流动性较大。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知识创新环境,形成系统的知识管理机制,以突破传统的内部管理模式和外部管理形式,更多的将知识和市场结合起来,形成以知识为先导,以市场为向导的经济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组织之间和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知识作为一种财富也就具有了自我封闭性,因此知识的所有者大都不会主动地将知识提供给他人,必须将知识市场化或者实用化”。

2.2 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

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财务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管理,最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组织财务活动,达到企业最大效益提升的终极目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经营目的和财务管理目的相一致,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实践,达到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1)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型

第一,集权式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具有子公司的公司集团而言,通过母公司统一的财务控制体系和管理模式,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运作。主要特点是大部分的管理特权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包括投资、资产重组和收益分配等都要统一服从母公司的调配,在管理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虽然集权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子公司的积极性,灵活性不高。而在未来的发展模式中,集权式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依然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但是要建立在灵活性的基础上。

第二,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指由于子公司充分的把握财务管理权利,母公司负责监督和监管,在进行财务资金的运作和收支时,子公司具有充分的决策权,这样就保障了公司的应对市场的灵活性,但是相对来说风险也提高了。

分权式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进行市场分析,捕捉商机,增加企业的赢利机会,同时充分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易于制定弹性的财务管理机制。但是其缺陷主要表现在,风险较大,“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集团整体,子公司各自为战,容易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不便于发挥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以及时发现子公司的风险和重大问题”。

(2)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务经济管理模式虽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造成困扰,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行经济管理模式革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第一,加强财务管理的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渗透和交流的频繁,在经济运作方式和经济管理上存在的差异,等到相互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市场的进一步稳定。所以,加强财务管理的开放性,有利于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管理的科学化。

第二,提高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延展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经济延展性具体表现在,要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保障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从而使得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应拓展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特别是金融市场的资金运动。因此,财务研究向金融方向延伸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信息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1)信息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必然性

信息经济时代,网络和科技促进了新时代的来临,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中,需要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加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识别信息,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另外,现代交易平台更多的转移到网络中,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空间,提高了企业的合作效益。加上商务信息的普遍利用,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强。甚至渗透进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企业资源的分配,财务信息管理等,都需要进行细致的信息管理。

(2)信息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和知识化的逐步深入,未来的信息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将更多地与知识经济相结合,形成系统的信息知识流,普遍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化,提升企业形象,加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结 论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可以将企业的经济管理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而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根据各企业的性质和侧重点的不同又可以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分为知识型、信息型和财务型,但是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经济管理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浅析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J].论文下载中心,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