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护理基本知识

口腔护理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护理基本知识

口腔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口腔护理;护理教育;人才培养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口腔医学的学科交叉,要求口腔专业护士既要掌握护理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又要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具有专科特色突出、操作能力要求高、协调配合与团队合作意识显著等特点。随着我国“四手操作”的大力推广和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口腔专业护士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对口腔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相比于新西兰、日本、美国、英国等国,我国口腔专科护理起步晚、发展慢,滞后于口腔医学和口腔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远不能满足我国口腔医学临床工作的需求[2],是当代口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如何培养适合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前口腔专科护理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我国口腔专科护理教育和人才培训提供参考。

1培养目标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工作从过去的传递器械、准备材料、椅旁护理发展到了今天的四手操作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医生的协同操作。而目前国内的口腔护士仍承担着国外口腔助手和口腔卫生士类似的职责,既是口腔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左膀右臂,又负责器械耗材、患者信息和科室交叉感染的管理,与此同时还是医生与患者的协调者、患者的健康宣教员等[3]。要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与口腔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努力、密切合作息息相关。因此,培养符合国内现代口腔医疗要求的口腔护士,建立规范的团队服务模式,是现今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2教学模式

从本世纪初开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目前国内已有数家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提供不同学历层次的口腔护理专业方向的教育,经过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我国口腔护理教育者向“一体化”教育方向做出的相应尝试已初见成效。

2.1理论课教学理实一体化

口腔科学强调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并重,口腔护理专业同样也对从业人员的口腔专业理论与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以往理论课和实训课分离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而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师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入实践操作的讲解、示范和指导之中,安排好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比例以及相互衔接和过渡,使理论内容服务于技能操作,技能操作巩固理论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了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安排和进行教学指导,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4]。这种创新式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强调师生双方的能力培养,在教学理念、课程改革、教学准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行。

2.2实训课教学医护一体化

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口腔医学生[5-7]和口腔护理专业学生[8]从医疗或护理角度分别开展四手操作临床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随机选取该校2010级和2011级在校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创新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医护联合的一体化教学,结果显示:与传统实践教学相比,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考评分数和学生评价满意率均有显著提高[9]。该方法将医护一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育,切实提高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时,医护学生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合作,在协作中锻炼了医护沟通能力和护士的应变能力、积极性与主动性等临床综合素质,是培养口腔专业护理人才的有效尝试,对口腔科学临床领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3见习、实习校企一体化

有研究[10]显示:口腔门诊护士的自我认知与医生评价之间存在差异,护士对自身的评价过高,在某些方面没有完全达到医生的要求。因此,与普通护理专业相比,口腔护理教育更加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实行模块式教学,鼓励采取驻点班或课间见习、实习的模式,紧密结合临床,既巩固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岗位实践不断线,实现口腔护理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的零距离对接。通过院校联合办学,为口腔护理人员的学习和继续学习搭建平台,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3口腔护理专业发展的制约

国外的口腔专科护士其资历要求、执业资格、执业范围等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约束与界定。近年来,北、上、广等各大城市已经进行重症监护、老年病、感染控制等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认证,而口腔专业护士行业标准、学历认证、执业资格认证与相关政策法规依旧存在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发展[11-14]。实行护士认证准入制度是护理管理和专科护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基本方向,也是规范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的基础[13]。口腔专科护理作为一个专科特色鲜明的学科,护士执行的各项操作均具有口腔专业特点,因此,建立口腔专科护士认证、准入体系符合国家对护士规范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口腔专业护理发展的趋势,需要日后我们共同努力去尝试和推进。

4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4.1一体化教学师资的培养

师资是教育的先决条件。作为一个刚刚开始起步的专业,我国口腔护理行业教育的师资十分紧缺。学校的专业教师多为护理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存在缺口;而临床一线的工作者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时间紧张等问题,因此,培养、发展一支优秀的口腔护理教师队伍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有部分院校克服困难,一方面聘请临床护理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商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知识技能要求、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方面给予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任课教师经学校和医院共同培训、试讲,走上讲台授课,形成学校参与医院实习,医院指导评价学校教学,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习基地的局面。医院承担着临床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通过与学校专业教师的交流与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医院的学科发展、新技术运用及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分析,注意学习医院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着促进作用[15]。在此种校企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师资队伍,正在成为口腔护理教学的主力军,是未来我国口腔护理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4.2校企合作的深化

在校企一体化呼声渐高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深化校企合作,绘出“校中企、企中校”的图景,形成院校共同繁荣、师生共同受益的局面,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在前行路上的重要问题。对于口腔护理专业,由于存在医护一体化要求高、招生人数较少、管理方便等特点,使得其借鉴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经验十分必要与便利。因此,早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口腔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必经之路。随着口腔医学、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口腔医疗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医护素质的共同提高,因此,发展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迫在眉睫。面对发展的重任,口腔护理的职业教育可向理实一体化、医护一体化和校企一体化这三个方向进一步探索,为未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综合看来,我国的口腔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建立一套从教材选用、课程设计到实训安排、见习实习等方面完善的口腔专业护士培养体系,是未来急需研究的问题,有待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佛荣.口腔护理学[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

[2]林琳,徐桂华.国内外口腔专科护士发展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47-49.

[3]胡冬梅,谭荣,胡坤娥.综合医院口腔门诊护士角色及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114-1116.

[4]吕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护理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学园,2013(5):115.

[5]生宏,郑铁丽,张大风,等.口腔医学专业四手操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护理教育,2010,9(4):20-22.

[8]徐庆鸿,陈娥,刘敏川.口腔护理四手操作技术的临床教学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319-3320.

[9]戴艳梅,梁晓波,赵娜娜.医护一体化教学在口腔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919-922.

[10]杨萌,刘东玲,凌云,等.口腔护士自我认知与医生评价差异的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54-4055.

[11]曾素琴,刘齐英.口腔专业新护士岗前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100-101.

[12]刘东玲,王玉玲,卢爱工,等.口腔科护士的分阶段综合培训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8-1110.

[13]王春丽,杨国勇,李秀娥,等.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现状和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83-184.

[14]翟晓棠.口腔科辅助人员教育的中日比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39-41.

口腔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口腔患者;口腔保健;分析与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9-02

口腔内科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龋齿、牙周病等都是人们十分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其中,龋齿更是口腔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近些年,口腔疾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为了对人们的口腔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并调查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医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医院在2012年2月到3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前来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尊重口腔患者的隐私。

1.2 调查方法 本次口腔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医院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患者的个人信息、就诊原因、个人口腔护理状况以及口腔健康检查等,并设置了一些跟口腔内科相关的知识问答以及口腔保健之类的题目。本次问卷调查由口腔内科的护士进行发放,一共发放了720份,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调查问卷有698份,调查有效率在95%以上。

1.3 数据统计 口腔内科对口腔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之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百分比的形式显示。

2 调查结果统计

2.1 患者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 本次有效的调查案例为698例,男性有282例,女性416例,调查对象中最年轻的22岁,年龄最大的是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有254例,高中或者中专271例,初中及小学有173例。

2.2 患者就诊原因调查结果 分析患者就诊原因,有25.50%的患者是因为牙齿疼痛,25.50%是因为牙齿松动,18.05%的患者是因为龋齿,8.45%的患者是到医院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

2.3 患者口腔护理状况调查结果 统计患者口腔护理情况可以看出每天刷牙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患者占88.11%,每次刷牙实践在三分钟以上的患者占29.80%,有81.95%的患者刷牙时各面都会刷到,而其他患者则刷唇颊面。

2.4 患者对口腔健康检查的认知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71.20%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十分必要,需要定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其中有7.45%的患者认为两次口腔健康检查应该相距3个月,20.20%的患者时间间隔应为半年,有43.55%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应该一年进行一次,还有28.80%的患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他们认为等到病情显现之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也来得及。

3 对口腔内科患者提供的一些建议

医院分析本次口腔调查结果后发现,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疾病及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并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很多患者没有进行定期口腔内科健康检查的意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次刷牙时间过短,刷牙时往往只清洁牙齿和唇颊面,有遗漏部位,因而不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细菌,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产生。接受调查的患者中有九成以上是出现了明显的口腔病症才来医院就诊,而能够定期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的患者仅占8.45%。为了让患者早日摆脱口腔疾病的困扰,减少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并给患者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3.1 对口腔内科患者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医院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以及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免费为口腔患者发放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手册、就医指南等,方便患者翻阅;大夫及护士还要耐心接受患者的口腔问题咨询,在口腔内科患者候诊区内循环播放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片,引起患者的注意。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在得到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降低患口腔疾病的概率,并能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提高公众的口腔健康防护意识,并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口腔卫生常识,增强健康意识,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刷牙习惯等。

3.2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正确的刷牙方式以及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等对于保护口腔卫生,远离口腔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指导口腔患者正确选择牙刷与牙膏,选择牙刷时一般要选择刷头适中,刷毛柔软、清洁度好而且能够清洁各个牙面的保健型牙刷。

3.3 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 口腔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更是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口腔内科大夫及护士要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的意识,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口腔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过程较长,初期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如果忽视口腔健康,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到口腔疾病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会忍受巨大的痛苦,并且要付出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因此,医生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若有医嘱应按时复查。

4 结 语

口腔疾病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近些年,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院对前来就诊的口腔患者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患者对口腔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知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医院需要加强相关的口腔卫生知识普及与宣传工作,培养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使患者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口腔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发生在13~14岁的女性。我科收治的2l例SLE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及精心护理,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2010年1月我科共收治SLE患者21例,男5例,女16例。年龄4~19岁,平均(12±3.7)岁。本组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

1.2 治疗转归? 甲基泼尼松龙(MP)和环磷酰胺(CTX)双冲击治疗。根据病情配合抗感染(禁用青霉素、磺胺类等)、抗病毒、能量合剂、滋阴补肾中药等对症治疗。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出院后半年复发;1例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 护理

2.1 环境设置与管理: 将患儿安置于单人房间,内配有空气消毒机,配备齐全的抢救物品及药物并保持备用状态,病床上配备气垫等安全防护措施。由于患儿机体抵抗力低,限制陪人并相对固定,在行双冲击疗法期间,实行保护性隔离,尽量避免探视,或站在病房玻璃门外观望并打开床头呼叫器进行探视,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2.2 心理干预:SLE病情重、病程长、易反复,使用MP、CTX冲击疗法,会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为此,我们加强心理干预,对其进行安慰、交流,使他们倾吐内心的疑惑和焦虑,并给予详细的解释;介绍成功的病例及新的治疗方案,使其了解该病是可以缓解的[2];尽量帮助患儿及家长克服恐惧、焦虑、消极等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3 双冲击疗法的护理:本组20例患儿行双冲击疗法。专人护理,心电监护,药物遇紫外线可分解,需现配现用,采用避光输液器。CTX尽量避免下午6时后使用,以免因CTX代谢产物留在膀胱的时间过长,致急性膀胱炎发生;MP冲击治疗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8时左右,此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3]。

2.3.1 MP冲击治疗的护理: MP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为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神经精神症状等。冲击治疗中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注意生化检查结果,加强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本组有5例血压升高,遵医嘱舌下含服心痛定后,血压降至正常;2例出现咳嗽,听诊肺部有少许湿哕音,暂停冲击治疗,给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余未见其它副作用发生。

2.3.2 CTX冲击治疗的护理:CTX的毒副作用较重,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脱发、出血性膀胱炎,远期可引起性腺损害等。为了减轻其毒性,用药前给予足量的水化和碱化,鼓励患儿多饮水,注意尿液的观察及尿检结果;发现患儿有不适感时,及时报告医师做相应处理。本组有3例出现轻度的恶心、呕吐,遵医嘱静脉滴注VitB6,症状好转;2例有轻微脱发现象,10例白细胞下降,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余未见其它严重副作用发生。

2.4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家属监督患儿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不可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否则易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患儿一旦出现激素副作剧应及时告诉医生给予处理,避免加重病人的痛苦。免疫抑制剂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严密观察肝功能血常规、消化道反应。静脉滴注时防止药物渗于皮下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用环磷酰胺时应多饮水,以免发生出血性膀胱炎。本组病例没有发生化疗药物外渗。

2.5 预防感染:系统红斑狼疮患儿由于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力普遍低下,非常容易感染。我们应严格执行病房消毒制度,每天外窗通风15-30 min。做好口腔护理,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的整洁,衣服、床单要勤洗勤换。会要定时清洗保持清洁。合并感染者,及时作细菌培养或血培养,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2.6口腔护理:SLE患儿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多伴有口腔黏膜糜烂,溃疡发生,可每天用盐水或5%的碳酸氢钠含漱4~6次或0.1%洗必泰溶液每日2~3次清洗溃疡面,并在溃疡面敷锡类散或冰硼散,促进溃疡面愈合。

2.7 健康教育

2.7.1 避免诱发因素:患儿要避免长时间接触日光,防紫外线照射,外出穿长袖衣裤,戴宽边帽或撑伞;避免刺激性物质接触皮肤,如碱性肥皂、化妆品、染烫发等;避免服用苯妥英钠、异烟肼、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物。

2.7.2 饮食指导:多数患儿食欲不佳,鼓励患儿多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索、易消化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避免吃一些辛辣、煎,炸、高脂、油腻、烟熏食物,虾、蟹等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应少吃尽量少吃如牛肉、乳制品、豆腐皮等含高苯氨酸和酪氨酸类蛋白质的食物。对于水肿伴蛋白尿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定时给予白蛋自和血浆,以增加抵抗能力良口腔护理。因SLE 患儿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及柯兴综合症,要适当控制饭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2.7.3出院指导: 告知出院者及家属控制疾病的基本知识,配合治疗;继续服药者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增量和减量、停药,定期来院复查;平时情绪需控制,作息要规律;避免劳累、受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参考文献

[1] 高丽,于殿丽.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及护理观察[J].生物磁学,2006,1(6):94―95.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09―915.

口腔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护理干预

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能够减少ICU重症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是对ICU重症患者来说更为重要,我院胸心外科通过对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院胸心外科ICU收治重症患者40例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男29例,女11例,年龄37~82岁,平均(52.4±6.5)岁。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通过对患者面部表情、音调、手势及身体姿态等方面的细致观察,了解患者心态,并主动与之交谈,倾听并解答患者的问题,并对于无法用语言与医护人员交流,更应耐心介绍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采取主动提问,患者只要点头或摇头的即可表达自己的需要,或使用手语,或通过书写方式为患者答疑解惑。

2.2 正确的 机械通气患者要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并留置胃管的患者,护理不当易导致胃液反流、误吸,为了避免或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气道,降低肺部感染的机会,病情许可应尽量将床头抬高30°,颈下略垫高。

2.3 呼吸机性能监测 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机性能及运转情况、参数、气道阻力及吸氧浓度,仔细分析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的原因。使用呼吸机患者床旁应备有简易呼吸器,一旦发生呼吸机故障及停电需紧急脱机时,可使用简易呼吸器,血气分析监测结果可作为调整通气量和吸氧浓度的依据。

2.4 机械通气的护理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类型的呼吸机,对自主呼吸较强的早、中期呼吸衰竭患者首选BIPAP型呼吸机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取S模式自主通气。若患者病情危重,自主呼吸弱,意识不清,应选择同步性能好的多功能呼吸机。

2.5 人工气道护理 在ICU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

2.6 吸痰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1]。在吸痰过程中要同步心电监护,若出现明显心电改变、心律失常及发绀者,应立即停止吸痰并予氧疗,同时注意胸廓的起伏、节律,颈静脉怒张程度及神志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

2.7 脱机时的护理 患者一般病情较稳定,意识恢复,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血气分析:PaO2>60 mm Hg,PaCO2<50 mm Hg;呼吸次数<35次/min,自主潮气量≥400 ml,肺活量达10~15 ml/kg以上,最大吸气压≥20 cmH2O应考虑脱机[2],脱机训练应由专人负责,脱机后30 min复查血气,呼吸机依赖者白天间断脱机,夜间进行机械通气,保证患者休息,逐渐延长脱机时间,直至完全脱机。脱机24~48 h后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无呼吸困难感,可自主咳嗽,血气分析各指标满意,可考虑撤除人工气道。拔管前后要注意充分清理气道,预充纯氧等,并在床旁备有重新插管的设备及药品,防止拔管出现意外。拔管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咳嗽、吞咽、发音等有无异常。

2.8 基础护理 ①皮肤护理:随时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及每2小时1次协助患者转换、拍背、按摩皮肤受压部位,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1次;②口腔护理: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2~3次,口腔分泌物过多做口腔护理时,可用碘伏5~10 ml冲洗口腔,2~3次/d;③饮食护理:及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合理补充营养,给予易消化、蛋白质、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不能进食者留置胃管定时注入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④尿道护理:在无菌操作下导尿完毕后,每天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会2~3次,每周更换2次尿袋,以保持无菌。

3 讨论

ICU病房中,临床护理中加强和重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在救治过程中抢救的成功率,促进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及家属对ICU的了解和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疾病救治率和对医院的满意度,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口腔护理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麻风反应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35-02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如未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可出现皮肤黏膜及神经损害的症状[1]。2011年6月我科收治1例麻风病的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6岁,因发热1月,于 2011年6月18日收住我院。体格检查:体温 37.2℃,脉搏84 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10/60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体形偏瘦,皮肤检查:未见皮疹。入院第二天出现高热,全身皮肤见红色斑丘疹,部分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硬结性斑丘疹。双侧腹股沟,双侧腋窝部淋巴结肿大,可扪及数粒花生米至小指头大小的淋巴结,质中,无压痛。头颅五官无畸形。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43μ/L,谷草转氨酶 46μ/L,白蛋白 30.7g/L。血常规:血红蛋白 95g/L,红细胞 3.45×1012 /L,白细胞 2.12×109/L,血沉57mm/h。结核抗体阳性。骨髓检查未见异常,淋巴结活检为淋巴结结核,皮肤活检报告提示麻风,予沙利度胺片(反应停)50mg,2次 /日口服治疗麻风反应,并给予抗结核、护肝等治疗,治疗后体温正常,皮疹隐退,症状改善,住院10天出院,继续门诊治疗。

2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2.1.1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保持病室、床单位整洁,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每日窗户通风2次以上。

2.1.2休息:检查、治疗尽量集中进行,保持病室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2.1.3饮食: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和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2 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2.2.1 皮肤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仔细观察皮疹的颜色、大小、数目多少、有无疼痛、有无感染渗出等。对面部、手背、暴露部位皮疹,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每天早晚用温开水清洗。穿脱衣服时要注意,要穿柔软舒适的纯棉内衣,避免刺激,要勤换勤洗,保持清洁。加强皮肤护理: (1) 及时修剪患者手指甲。(2)轻轻檫拭皮肤,操作时动作轻柔。(3)告知患者忌用手搔抓皮肤以防止皮肤感染。(4)衣服,被单柔软舒适。

2.2.2全身症状的观察及护理。根据反应的程度,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当麻风反应出现高热,体温达39℃以上,呈稽留热或不规则,高热时要注意:(1)嘱患者卧床休息;(2给予冰袋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高热不适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3)退热会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4)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和电解质紊乱。(5)注意口腔卫生,必要时用朵贝尔液漱口或护理人员予以口腔护理;(6)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

2.2.3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治疗麻风反应根据患者的反应类型及病情轻重选择用药,给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说明规则、正确剂量用药的重要性。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临床观察,并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护理的重要内容,护士在岗工作时应与病人多交谈和沟通,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和需求[2]。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消除患者怕反应致残、怕抗麻风病疗效不佳等不良心理状况,找出麻风反应的诱发因素。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的治疗护理,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4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给患者讲清麻风反应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讲解麻风反应的诱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等基本知识,教育和引导患者应的诱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等基本知识,教育和引导患者食,保持乐观情绪,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或减少麻风反应复发。

2.5消毒隔离

实施接触性隔离措施:接触病人及其污染物时穿隔离衣裤;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溃疡的皮肤黏膜、进行各种穿刺、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时应戴手套;落实手卫生措施;用后的医疗物品、病服严格消毒,废物按感染性废物的要求处理。

3小结

麻风反应护理实践中的体会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运用整体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心理护理、临床症状护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做到及时具体、充分到位,观察与护理紧密配合治疗,有效地解决了麻风反应的护理问题,实现了:(1)减轻患者痛苦;(2)短时间控制麻风反应;(3)防止畸残发生;(4)尽力帮助患者实现心理、身体的最大康复。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临床症状是可以完全缓解的,接受此类患者时,应以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患者创造一个有利治疗的环境,让患者安心治疗,使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