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突发事件演练总结

突发事件演练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突发事件演练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突发事件演练总结

突发事件演练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突发应急事件;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也是医院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救护的重要部门之一,鉴于突发应急事件的不确定性及急救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时,常没有任何征兆、时间紧急、病员伤情复杂等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因素会导致救护工作的受限,使其不能正常发挥相应的功能,可能带来突发应急事件救治的迟缓,甚至更为严重的风险。[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以及国内不法分子的影响,而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作为全疆最大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为了不断降低急诊科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由于现存或潜在问题导致的风险,需要对其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的防控预案并进行演练,使科内每一位成员熟练并执行,降低安全隐患。[2]总结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及演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1.资料

统计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不同类别突发应急事件人数在三人以上的救治伤员例数(起,例)

2.存在问题的分析

2.1急救资源的相对不足

2.1.1人力不足

鉴于急诊工作存在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的特点,在人力资源的配置方面欠缺明晰的人力配置规定,而医院的配置人力更多遵循医院自身的规定与要求。急诊平时的任务并非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当大批量的伤员突然到达急诊科,需要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处置工作,此时原有的急诊医护配置明显不足。

2.1.2物资不足

在应对大型突发应急事件时,由于事件的性质、伤情的紧急性、无时间性及短期不确定性,往往导致固有急救医疗资源的相对缺乏。

2.1.3空间不足

当大型的突发应急事件发生时,往往数十名甚至更多伤员同时或连续进入急诊科,导致救治与抢救区域的相对不足。同时鉴于多种原因,专科的床位也可出现应对不足,造成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急诊科滞留,往往会导致急诊科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效率下降,会加重救治场面的无序和忙乱。

2.2应对应急突发事件的技能不熟练

基于突发事件发生的频次较低,目前我院急救中心的急救模式按专业进行,这就导致了医护人员防范意识的减弱及急救技能培训、掌握的侧重性。其结果是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救治的常用技术并非每个人都掌握,存在明显的专业局限性。

2.3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流程欠熟悉

鉴于突发事件发生概率低,导致相应的应对概率也较低,尽管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响应及快速应对流程,但还是存在医护人员应急意识不强,反应迟缓,对应对的整个流程不熟悉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突发事件应对时间延长,有效性降低。[3]

2.4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伤情特点

2.4.1涉及敏感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因处在多元文化信息交汇的中心,突发事件往往涉及政治、、民族生活习惯等敏感问题,作为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严守法律法规,做好本职工作,处理好敏感问题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2.4.2语言沟通

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伤员涵盖多民族群众,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本民族语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会说汉语,这对第一时间伤员的救治带来了沟通障碍,也加大了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难度。

3.对策

3.1 建立院级突发事件指挥协调机构

由于区域的特殊性、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料性、不可控制性、无时间性,医院内建立院级突发事件指挥协调机构十分必要,突发事件的救援涉及多部门,多科室紧密合作,确保救治顺畅才能高效率的完成救治工作。[4] 突发事件指挥协调机构明确了各部门及科室在突发事件救援应对中的工作分工,在多部门间起到协调作用,对救治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资源方面

3.2.1人力方面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我院建立了医院、系统、科室的三级应急人员库,有效解决急诊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人力不足。科室层面为一级人员库,要求急诊所有医护人员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急救中心门诊的护理人员随着急诊量的急剧增加,人力配备上从2012年7月的27人增加到现在的45人,有效地解决了人力资源方面的不足。

3.2.2物资方面

平日重视对急救仪器设备、药品、物品的管理,保证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保证一定的基数。建立严格的交接、保管、维护制度,护士长定期督查落实。

3.2.3空间方面

由于突发事件伤员数量多,为确保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我院对急救中心抢救室进行了改扩建,增加了床位数,床位从原来的10张增加至为16张。

3.3强化对医护人员突发事件救护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演练

医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技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救援效果。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培训计划,按期进行培训与演练。经历了2009年的“7.5事件”后,我院对整个事件的救治工作认真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医院层面及科室层面梳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逐步提高突发事件救援工作的效率,分别从医院和科室层面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培训计划,医院每年度在急救中心组织全院协同的突发事件演练2-3次,不断强化应急意识,优化处置流程。这对全院各部门,尤其对急救中心突发应急事件的实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室在医院演练的基础上也定期组织群体伤、集体中毒、停水停电等的应急演练,每一次演练前科室做好方案,演练后及时总结,从科室内部查找问题,以达到持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效率的目的。

3.4不断改进优化应对流程

科学、合理的急救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急救效率。改进优化突发事件应对流程,建立有效的救治方案,能够使救治工作高效、快捷、有序、忙而不乱,从而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这是急救成功的关键。[5]因此,不断总结分析既往突发事件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培训医护人员,同时借助医院、部门的支持,增配一些便捷、准确的评估与测量仪器,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应对效率。建立突发应急事件登记本,做好基本信息的登记,定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质量。

3.5积极掌握少数民族地区应急救援的特点

3.5.1涉及的敏感问题

新疆为我国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地理位置较特殊,在救治的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全面考虑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面对突发事件涉及到政治敏感问题时,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护人员除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救治流程处理外,还要遵守相关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及生活习惯。

3.5.2语言沟通方面

为了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得到有效的医护患沟通,协调少数民族医护人员和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医护人员参与,加强医护人员非语言沟通能力,以解决医患、护患语言沟通障碍。我院急诊科在日常排班做到每个班次汉族与少数名族搭配,突发事件应急梯队里同样按照要求民汉搭配,解决了语言沟通的问题。

4.结果

通过对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改进,提高了医院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成批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分流,抢救成功率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7

[2] 吴静.急诊护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内科,2007,2(6):1000-1001

[3] 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突发事件演练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字】地铁车站;应急演练;四级体系

随着南京地铁步入网络化运营的新时代,运营里程由原有的一条线路,21.72公里,16座车站,增加到三条线路,85公里,57座车站。到2014年,更将达到7条线路、200多公里的规模。与此同时,站务中心员工队伍急速扩充,已由300多人增加到1000余人。面对这些情况,做为站务工作者,如何有效应对车站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保证事件发生时车站一线快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确保车站各个岗位、各位员工对各种突况下的处理流程都能了然于心,成为站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处乱不惊,沉稳应对,就需要通过平时针对各种突况的应急处置演练来锻炼员工队伍,不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长期以来,地铁的演练模式基本上是有公司统一组织,各相关部门及中心参与。这种演练虽然统一性强,规模大,协调性高,但形式较为单一,考验的更多的是各部门中心之间的协作水平。且时间跨度大,覆盖面小,平均一个月才能轮到一次与车站相关的演练,如此一来,大多数车站员工参与不到其中去,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随着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站务中心线更长、站更多,员工队伍更加庞大,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求更高,仅仅依赖原有的这种演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车站安全工作的需要。

因此,需要形成以公司级演练为指导,中心、站区及车站分别组织,全员参与,持续提高。确保中心级演练覆盖所有站区,站区级演练覆盖所有车站,车站级演练覆盖所有员工,建立公司级、中心级、站区级、车站级四级演练体系,将演练的覆盖面扩展到每一条线路,每一个车站,每一名员工,每一项预案。通过高频次、大覆盖面的演练切实提高一线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具体组织实施方式如下:

一、公司级演练

组织形式:运营公司统一组织,各相关部门中心参与,在车站范围内开展的应急演练。由公司领导担任演练小组组长,各部门中心领导担任组员,负责现场指挥和评定。

演练重点:主要侧重一些对地铁运营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需要多个部门中心共同参与完成的演练。如道床伤亡、列车火灾、车站火灾、SICAS信号联锁系统故障、车站大面积停电等突发事件。

演练周期:每月1次。

演练形式:实做演练。

参与人员:各相关部门、中心人员、车站当班人员。

演练效果评估:公司及中心领导现场考察、评估员工表现。

二、中心级演练

组织形式:站务中心制定月度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演练地点、演练项目等。由中心领导担任演练小组组长,中心工程师及各站区站长担任组员。负责现场指挥和评定。

演练重点:主要侧重对地铁运营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站务中心可协调完成的演练。如突发性大客流、道岔设备故障、AFC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

演练周期:每月2次

演练形式:实做演练

参与人员:站务中心工程师、站区站长、车站当班人员,各站区员工代表

演练效果考查:中心工程师及站区站长现场评估,总结问题。

三、站区级演练

组织形式:各站区制定月度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演练地点、演练项目等。由各站区站长担任演练小组组长,各站工长担任组员,负责现场指挥和评定。

演练重点:主要侧重对地铁运营影响不大、但对乘客服务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车站客伤、车站可疑物品、乘客纠纷、电梯困人等突发事件。

演练周期:每月3次

演练形式:桌面演练或实做演练,以实做演练为主

参与人员:本站区所有工长,站区所辖车站员工代表

演练效果考查:站区站长及工长现场考查评定,中心工程师不定期抽查。

四、车站级演练

组织形式:各站于每月底,制定本站下月的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演练项目等。由车站工长担任演练小组组长,当班值班站长担任组员。

演练重点:涵盖车站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可采取桌面演练、口述流程的方式进行。

演练周期:每日1次

演练形式:桌面演练或实做演练

参与人员:本站所有当班员工

演练效果考查:工长现场考查评定,站区站长、中心工程师不定期抽查。

五、演练的记录及监督

在各车站建立《站务中心应急演练记录台帐》,用专用文件夹进行归档管理。台帐的填写责任人为各班组值班站长,负责对本班组每次开展的各类演练进行详细记录。站长和工长负责对台帐定期进行检查。并对每名员工参与演练的情况进行跟踪,对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掌握情况进行抽问和检查,确保演练不流于形式。

六、考核与激励机制

站务中心工程师负责对车站各级应急演练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及检查。从三个方面对各站应急演练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应急能力掌握情况、台帐填记情况。每月对检查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和评比,并根据《绩效考核办法》对表现突出的车站及个人进行奖励,对应急演练工作未达标车站落实考核。

突发事件演练总结范文第3篇

学习《指南》,首先要提高我们对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认识。近几年来,外来人员侵入校园伤害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2010年福建南坪事件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自然灾害频发,汶川、庐山等地震灾害造成多名学生伤亡;特别是最近在云南火车站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更提醒我们要百倍重视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灾难来临时,虽然我们无力对灾难说些什么,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灾难,如何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留下更大的生存时空,如何在第一时间带领学生逃生。灾难虽不可避免,但历史却不该让它重复。

做好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决不是仅仅带领学生跑几次,一定要按照《指南》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应急疏散演练的各项工作。

一是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使应急疏散演练有章可循,演练规范,才能取得实效。

二是演练组织的建立,从演练指挥部相关小组的建立和职责的明确,到学校、年级、班级和小组,层层有人负责,人人明确职责,当灾难真正来临时,才能保证师生有序逃生自救,把伤亡和损失减到最小。

三是演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师生明确演练的意义,重视演练,认真参加演练。同时要对师生身体进行问询检查,对有特殊体质的学生(特别是心脏不好的同学),要劝其不要参加演练,但要让他知道逃生路线,掌握逃生本领。做好相关器材、文件、标示等准备工作,并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四是按照演练方案认真实施。根据演练方案中不同情况依次实施好避险科目和疏散科目。还可以根据演练要求实施伤员救护、火灾扑灭等。在实施过程中,场景力争逼真,使师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同时要求师生面临突发事件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参加演练。

突发事件演练总结范文第4篇

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高度重视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有效地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了进一步提高各地各校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保障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现就做好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认识

本通知所指的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溺水等安全事故、楼梯间踩踏事故、火灾事故、校园行凶事故、校园交通事故等。加强这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要职责,也是防范和减少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稳定的需要。各地各校必须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和“有备无患,积极预防”的思想,切实提高认识,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予以落实。

二、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

各地各校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各部门、各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并以制度固定下来。

各地各校要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组建不同类别的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在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专门人员,分别具体负责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立即投入一线使用,发挥实际作用。

各地各校要结合新修订的《*省教育系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办〔20*〕5号),对安全工作各类应急预案制定情况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应急预案的修订,要本着简单明了、便于遵循的原则,增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坚决杜绝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

三、切实规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

安全事故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包括:

(1)最早发现突发事件的人员(包括当事人、见证人等)要立即向学校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报告。

(2)学校领导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如因不可抗力不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必须立即安排其他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负责指挥,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工作。

(3)现场指挥者要迅速召集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分工,投入应急预备队,紧急施救;同时要向县、区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农村学校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区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争取支持;县、区教育局接到报告后,要按规定向地方政府报告,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4)现场处置要根据各类应急预备队分工,充分发挥其应急作用,包括:紧急救人、救灾;电话报警、求助医疗急救部门、卫生防疫部门等;切断电源、煤气、封存危险物品、设置隔离带、疏散人员等,消除继发性伤害;有建筑物倒塌的,要密切关注倒塌建筑物内部人员情况以及连带建筑物险情,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有行凶作案的,要设法控制凶手,保护现场;有人员伤亡的,要立即送医疗部门抢救,并通知伤亡人员家属;有污染物的,要控制污染源,协助相关部门查验;发生中毒的,要密切观察相关人员情况;有受灾人员的,要及时安置好受灾人员。

(5)善后处理:分清责任,依法合理、公正处置,必要时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端或纠纷;做好死亡人员安葬、家属抚慰等;必要时协助联系保险公司,做好赔付工作。

(6)及时总结教训,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召开会议、相关文件等,开展针对性教育,改进本校、本地工作。

四、高度重视信息报告和信息工作

1.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地各校要按规定上报信息,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简报,然后再以文字材料上报详细情况。上报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

(2)事件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要注明是否周末、假期,学校是否负有相应责任;

(3)已采取的措施及公众和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

(4)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如有经济赔偿,要注明额度等。

2.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地各校要充分考虑信息时代的特殊性,增强整治敏感性,掌握信息主动权。对任何突发事件都不要掉以轻心,孤立看待。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及时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以积极的态度,适时以适当方式整理和信息,正确引导媒体宣传,防止事态非正常扩大,引发负面影响,严禁擅自不准确信息。

3.对校外发生的、非学校行为引发的、学校也无监管责任的、涉及学校和师生利益的突发事件,各地各校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要在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按规定上报信息,必要时,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保持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方向。

五、要加强对本通知精神的贯彻和宣传

1.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各地各校要结合教育厅《关于确定5•12安全演练日和5•19安全培训日通知》的规定,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通过必要的演练,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使应急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类应急预备队人员,遇到紧急情况,知道如何分工,如何施救,如何报告。同时通过预案演练,及时发现日常安全工作的漏洞,改进措施,加强管理。

突发事件演练总结范文第5篇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抗灾能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__集团《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2.较大自然灾害;

3.较大公共卫生事件;

4.较大社会安全事件;

5.其他突发应急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职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的突发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其他部门根据分工各司其职。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依靠科学进步,依照法律法规,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质准备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公司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和分工:

组长:__x总负责,第一时间报告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完成灾后恢复和总结。

副组长:__x调动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工作,防灾减灾。

成员:__x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防灾措施监管,监督整改。

__x搜集信息,修订预案。及时汇报联络,提供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

__x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__x负责应急小分队,实施现场救援和治安。适时进行预案演练。

__x掌握思想动态,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善后,维护安定和谐。

2.应急小分队

队长:__x

成员:____________

(二)部门职责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司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善后处理和工作总结。必要时协调当地人民政府、武警部队和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小分队:

听从应急领导小组长调遣,保持联络。随时准备赶赴应急现场,实施救援和治安。平时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

(3)各分厂: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进行生产活动,一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人力,听从指挥,投入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全员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4)综合管理部:

负责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时通报突发事件,保持通信畅通,落实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做好灾情评估。掌握思想动向,化解矛盾。表彰先进,查处失职和违纪行为。

(5)生产运行规划部:

负责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灾措施监管,督促隐患整改。保证动力、照明运行安全。配合做好灾情评估。

(6)物资公司:

负责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7)人力资源部:

负责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待遇的支付工作,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从业人员的抚恤、补偿、赔偿工作。配合做好安抚稳定和善后处理工作。

(8)

财务部:负责必要的应急资金准备,从事突发事件受灾情况统计报告编制,处理财产保险理赔事宜。

(9)其他部门:

协助综合管理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现场紧急处置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联系当地救援力量。组织职工开展自救、互救。根据危害程度,疏散、撤离、安置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员,实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及其他保障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保护现场。及时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调用救援物资和安全防护装备,抢修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

4.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5.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联系政府部门,强制隔离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必要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看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依法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应急结束

当突发事件现场得以控制,环境合乎有关部门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包括伤员救治、遇难人员亲属的安抚、抚恤、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恢复生产或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消除突发事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确保企业稳定。

2.清点工作: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

3.救灾报告:

核算救灾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音像资料等,编写救灾报告。

4.总结报告: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结束后15天内,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告集团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接报后救援过程,救援组织指挥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救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抢险或处置效果,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及建议等。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综合管理部(办公大楼二楼)

电话:

传真:

3.应急小分队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门卫一号岗

电话:

(二)应急支援与保障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及各责任部门根据具体分工,提供救援物资装备、应急队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治安及经费保障。

(三)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

向职工说明本企业生产作业特性、危险性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避免、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

对职工和专兼职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应急小分队要加强日常战备训练,确保战斗力。

2.演习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防患于未然。

(四)奖励与责任

1.公司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职工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不变。

3.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职工,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给予医疗、补偿、抚恤。救援工作中为抢救他人或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报请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追认为烈士。

4.对不服从调遣、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监督检查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