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台经济税收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纳税筹划亦称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义务人在遵守、尊重所在国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义务人的权利,旨在实现纳税最小化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时的谋划与对策其实质是节税。但作为纳税筹划本身而言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行为如何为企业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加以合理运用是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纳税绮划平台的构建原则
纳税筹划平台是企业理财过程中税务筹划的基础和操作空间。目前常用的有价格平台、优惠平台、漏洞平台、弹性平台和规避平台。要成功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筹划方法并且要符合以下原则:
1.政策主导
纳税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以政策为导向由税收政策主导税收的筹划活动。离开税收政策谈纳税筹划只是一种空谈不顾税收政策导向开展纳税筹划必定一事无成。试想面对高污染、高能耗、长线产业、夕阳产业、换代产品以及其他税收上实行限制政策的产业、产品税收筹划又能有多少作为,
2.合法有效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节税行为其存在的基础是应当合法至少不违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然的违法偷税行为比较容易辨别,而对税法已有反避税规定的避税行为应视同偷税处理则认识不清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正确认识并划清与违法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筹划。同时开展纳税筹划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效益。在税收利益上既要考虑节税带来的直接效益也要考虑减少或免除处罚带来的间接利益:既要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也要考虑纳税筹划方案比较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3.切实可行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在纳税筹划方面找不到万能、现成的通用方案每个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开展有的放矢的纳税筹划活动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应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在操作上行得通
4.全面权衡
决定现代企业整体利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而应从企业的社会形象、发展战略、预期效果、成功机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二、纳税绮划平台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颐
纳税筹划始终贯穿于财务决策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和财务核算等过程中正确运用纳税筹划平台.科学地进行纳税筹划以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税收效率,促进国家增收,保证税收的顺利进行,保证企业依法纳税,对实现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财会;税收;管理;完善
税收,其主体的是国家,本质是实现收入再分配;是实现国家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财富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税收的三个特征紧密联系,是保证国家税收顺利完成的重要原则。国家作为税收的主体,强制性征税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手段。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内需的不断扩大,企业财会税收是完善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实现经济政策的基础。因此,做好企业财会税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企业财会税收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现象
我国税收体制存在缺陷,缺乏高效统一的税收管理制度和手段,因此,为了获得更多利益,部分企业规避国家政策,出现偷税漏税现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管理制度不统一,造成企业钻政策空子。政府税收部门出现交叉重叠现象,未对税收管理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划分,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整体能力不足,造成税收上的漏洞,加之监管不力,管理混乱致使部分企业偷税漏税。第二,未严格执行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出现工作人员与企业联合起来隐瞒应征税情况。由于监管力度不足,税收工作人员为一己私利,放弃自身信仰,出现现象,不利于国家税收的健康发展。第三,我国的税收管理制度不完善,税收强制性效果不明显。我国税收管理部门主要通过税票来实现税收,实效性较差,同时给企业不自觉遵守税收政策创造机会。
(二)对企业内部财会监管不善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对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是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是实现国家税收的客体,对国家收入影响较大,其能否配合税收政策,是税收顺利、规范运行的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国家是从整体上对企业进行税费征收工作的,只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来知晓其收入和资金流情况,而企业在报表上的可操作性较大,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国家缺乏对企业财务的细化监管,无法通过其他渠道对其报表以外的资金数据进行了解,对宏观税收的顺利运行不利,也容易导致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一些企业为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发展,忽视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存在未制定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谎报财务信息,对内部审计不重视,为降低成本而招聘专业素质能力不强的财务管理人员现象,对国家税收的顺利运行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三)税收部门缺乏与企业沟通
沟通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方式,能够提高棘手问题的解决效率。税收部门作为实现国家税收的重要客体,应该与重要税收来源的企业进行紧密联系,但在实际情况中,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与企业的良好沟通。税收部门缺乏服服务意识,不主动与企业发生业务联系,是我国税收体制存在的缺陷,也是政府部门管理制度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缺乏提升思维和优质服务思想的体现。不加以改进将不利于税收的与时俱进。
二、企业财会税收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税收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保证社会秩序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制度,加强征管工作的监督能够保证税收健康顺利运行的重要基础。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出现偷税漏税现实施行政处罚,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加强对税收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降低工作人员隐瞒企业实际税收的风险;提高监管力度,对税收工作人员的权限进行设置,明确管理区域和职责。第二,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网络监管。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不仅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化,还能提高收税效率。企业可通过信息平台找到需要解决的答疑,了解到最新税收政策和相关法规,增强对办事程度的了解,减少因不了解程序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师掌握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经济保障,其对企业生死存亡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财务监管,发挥税收在企业监管中的最大效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少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只关注成本和收益,而忽视了事中的监管,同时不注重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管,提高其管理水平,发挥税收工作和政策在企业内部的最大效用,将财务工作具体化和细化,制作资金流详细报表,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有利于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可加强税收政策和相关财务知识的培训,增强其业务水平,注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
(三)加强政府税收部门与企业的沟通
政府税收部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能够保证税收工作的顺利运行。通过沟通,加强税收优惠宣传,增强企业对政府部门税收政策的了解,为企业寻求政策支持,这样做能够促进企业对税收的支持,保证税费的按时、正常缴纳,减少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同时,国家可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对其实行监管,指出其财务操作中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并对其资金流进行监督,减少企业故意隐瞒收入的现象。
三、结论
税收作为实现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实行税收过程中,存在部分企业偷税漏税现象,国家税收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的问题;为提高税收效率,促进国家和企业经济的顺利运行,要不断完善国家税收制度,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水平,同时税收管理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争取其对税收工作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艳利,韩娜,李红,王莹,贾鹏芳,刘建政.中小企业税收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咸阳市为例[J].西部财会.2014(03)
[2]翟宇航,熊振宇.论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
美国财政学家阿伯特(1949)指出:“公债管理就是选择公债形式和确定不同公债类型所占比例数量,选择债务期限结构,确定不同阶层持有者所拥有的公债数量,决定到期公债偿还和以旧换新,决定公债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对不同公债持有者的利益,以及到期公债和新发行公债的政策,公债政策在政府一般财政政策中的地位等”。我国财政发展史就是一部财政政策创新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政策体系无任何先例可循,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全局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探究公共财政政策问题。时代不同,经济运行特点和表现的规律性会出现新的变化。地方公共债务从无到有,从小额度到大规模,经过了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地方公共债务风险管理也顺时代而生,是改革开放年代,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经济协调、全局与区域经济协调的阶段性矛盾问题。在地方政府自有财力和公共债务财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国经济发展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其积极作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问题是弊发展到了侵害经济集体本身健康发展的程度,地方公共债务风险是否会诱发龙卷风一样通货膨胀风险和海啸一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摧垮整个经济运行体系。虽然从国家审计局有统计的数据和国民经济运行现状来说,地方公共债务风险还处于可控状态。但是,从地方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有效化解地方公共债务风险,对于保持经济增速的常态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通过财政政策创新来化解地方公债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威尔森和邓肯(1993)提出“财政规划”概念,指出财政规划是所有财政政策工具的一组特定值,此组政策工具值或适用于当年,或包括未来时期财政工具的特定变化。如果财政规划不会引起公债-收入比率的骤增(或骤减),那么这种财政规划或财政政策是可持续的。如果财政规划不可持续,就必须对一项或或者多项政策工具予以调整,或对其他非财政政策工具予以调整,或者适应外生变量变化等。工业化国家经验证明,高水平和持续上升的公债-收入比率的代价是高昂的,债务负担过重,利息支付压力过大,要想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降低公债-收入比率。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税收体制、财政体制、利率、汇率、国际收支、就业政策、经济增长政策等多因素,都会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1959)提出,财政政策措施的理论框架,应该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三大方面。坦兹和泽(1997)从实证和规范角度,按照税收、公共支出和总体预算差额,分析了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戴蒙德、莫里斯(1927),对静态税收超额负担进行了论述,认为税收引致的经济行为扭曲会使经济造成净效率损失,在税制结构得到优化,即在所有税种中每一种税的超额负担均等或成比例,仍然存在征税水平越高,净效率损失越大,而且当经济中存在其他税收扭曲时,这种损失的增加与税收水平的提高不成比例。阿特金森和桑德莫(1980)从税收对要素积累,特别是资本积累的影响入手,考察了动态意义上的税收超额负担问题,在两期生命周期迭代模型中,最适资本所得税率在长期不一定是零,通常取决于劳动供给与储蓄的相对税收弹性及其他们的交叉弹性。克姆利(1986)利用无限期界模型证明,长期最适资本所得税率实际为零。坦兹和泽(1995)论述了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am(1986)指出公共支出会取代私人部门产出,产生排挤效应,也会提高私人部门生产力,产生外部性或共用品效应,公共支出的社会收益总量必须看作两种效应之和。排挤效应和外部效应相反性表明,公共支出水平特别是结构非常重要。
上述文献表明,财政政策工具组合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有较大的影响。
三、地方公共债务风险管理:财政政策创新
(一)一个实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公债管理 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WH开发区”)为例,2002年到2011年,WH开发区顺应国家宏观金融形势,自主作为,因势求变,以国有投融资平台为主体,为地方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组织资金。从当年底余额6.7亿元到2011年底余额45亿元,有效缓解了地方财力不足弊端,加大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开发区的长远发展腾挪出了空间。2009年之前,WH开发区融资特点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立融资项目,开发区财政局以财政预算收入信用兜底,投融资平台公司在银行组织授信资金,资金到公司账后,视同财政资金封闭管理,全额划入财政预算基建专户,确保专款专用;融资平台公司组织资金,先由财政部门审批,再由公司组织借款资金,是典型的政府强力主导型融资模式。2009年后,随着国家对地方公债风险管理的重视,WH开发区主动求变,将传统财政信用兜底的债务融资部分剥离到以土地储备为信用兜底新的平台上。原有的融资平台公司规范为市场商业抵押信用为基础的市场化公司。历史存量和新增量的公债信用风险管理,逐步向市场化方式贴近。
但是,随着政府融资平台一刀切的政令后,开发区政府平台融资能力骤然趋弱,如何搞好地方公共债务风险管理,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方公债风险管理的主要财政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地方公债风险管理的核心是确保现有存量公债到期还本付息,新增公债还本付息有可靠的资金来源。目前普遍认同的是贴现值法,即考虑债务时间因素,以未来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和债务还本付息额度进行贴现计算,如果贴现值收入与支出比较是净收益,则说明公债负债水平是适度的,反之则是过度负债。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是多样的,例如地方产业结构、地方经济基础、税收政策、财政体制、财政分配政策、产业激励政策等。在所有决定性因素中,从长期影响效果看,税收政策是核心。税收政策决定了一个财政年度或者一个财政跨期的财政收入水平和财政收入结构,对地方财政支出水平和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WH开发区为例,该区定位在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该区的税收结构也明显地表现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特点。增值税、消费税和土地增值税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逐年增长幅度最高的税种。从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综合比较看,每年财政收入抵扣支出还大有盈余。因此,单纯从局部收入与支出来看,该区应该是稳健性成功运作的典范。但是,从综合收益原则来说,为区内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公共服务的不仅有区一级公共机构,还有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因此税收分配体制应该从总税收税收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上解省市和中央。在现行的分税制下,区内企业贡献的税收从入库即分成上级和本级财力。从整个收入分配结构来看,本级可用财力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地方公共配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储备招商项目,地方政府为了规避地方财政不能直接负债的法律限制,成立了地方国有全资公司,通过公司平台间接负债融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该区国有公司成立的历程可以看出,地方债的出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即是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发展,在地方可用财力不足,地方信用空间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的一个必要融资手段。换句话说,税收分配体制是决定WH开发区地方负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WH开发区,公共支出政策工具对地方公共债务风险管理的影响是正面的。由于开发区历史包袱少,而且政府公共职能部门从开始就是大部制运转,机构少,公共非生产性财政负担小,地方可支配财力的绝大部分可用作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弱化了对地方公共债务的负面影响。如果开发区没有新增项目,那么现有开发区历年存量债务就可以全部归还,开发区现有公共债务风险就可以有效化解。如果公共支出政策工具得到充分发挥,公共基建债务融资缺口就会迅速扩大。所以说,控制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管理地方公共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总体预算差额对WH开发区的影响,主要是对生产型建设资金的影响,即对未来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投资影响。由于开发区可用财力除了少部分用于公共部门运转外,大部分财力用在未来发展的基础设施投入上,开发区财政属于典型的建设性财政,有别于其他部分地区的吃饭性财政。在财政总预算安排上,区别于吃饭性财政的刚性支出压力,建设性财政支出压力表现出一定的弹性,财政总预算差额可以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机会成本,对现有新增差额预算的规模进行适度优化决策。
(三)财政政策创新对地方公债风险管理的影响分析 地方经济基础及其可持续性、地方产业结构、税收政策、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公共支出政策、总体预算差额等综合经济政策创新,是化解地方公债风险的有效工具。
以WH开发区为例,在改革开放大的政策创新背景下,开发区从杂草丛生的荒地,逐步变成现代化的工业新城。现代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其他城市化配套产业的发展,开发区财源结构由单一制造业逐步向多元化产业发展,开发区税收收入结构也进一步丰富。从开发区过去十年的税收增长趋势和结构看,增值税和消费税占70%以上,每年惯性增长幅度超过15%。应该说,WH开发区已经培育起了较好的财源基础和增长后劲。
虽然WH开发区总体经济块头逐步膨胀,但是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将会成为影响其财源稳定性的致命缺陷,地方产业结构政策创新,是WH开发区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行业景气指数和产品生命周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基地,除了汽车产业、还应前瞻性地鼓励发展家用电器等其他产业,分散行业景气指数变化影响的财源风险。由于公共债务是在未来若干年分期规划,保持财源稳定性增长异常重要。鼓励地方产业结构政策创新,促使地方财源机构多元化,是化解地方公债风险的有效工具。
税收政策创新对地方公债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地方财源基础和税收政策决定了地方可组织的财政收入。税收政策创新可以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扩大税源基础、优化税源结构,夯实总体税收水平。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对地方公债风险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以WU开发区为例,过去十年累计组织财政收入亿元,按照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地方留存亿元,上解中央省市三级亿元。如果地方财力占总体财政收入的分配比例大一点,地方可用财力会大大增强,地方公债风险管理将会得到强大的财力保障。
公共支出政策对地方公债风险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设性财政支出和非建设性财政支出的比例,另一方面是建设性支出中“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支出比例。所谓“大循环”即开发区财政拨款用作城市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投入,需要享受这些配套服务的辖区内企业通过税收上缴,地方财力留成弥补。所谓“小循环”即地方国有公司投资进行土地一级整理,后通过拍卖土地收回投资;或者对土地进行经营开发,通过租赁或者销售,实现资金回笼。
总体预算差额政策工具创新,实质是地方财政支出体制创新,即预算支出涵盖范围问题。由于社会功能板块支出是刚性的,此板块财政预算差额政策创新工具弹性不大。建设性板块体制创新,对总体预算差额的影响很大。以WH开发区为例,公债融资长期作为财政建设资金不足的一个补充来源,因此在融资方式上,融资平台公司只是作为一个财务壳存在,所有项目资金支出全部划入财政后支出。财政建设性资金的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司造血功能没有培育成熟,地方公共债务融资不仅信用空间日益缩小,而且公债风险日益暴露,不符合银行监管要求,为进一步融资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如果财政能将建设性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国有平台公司,则一般可以按照三七开的比例组织债务性资金,信用放大倍数可以得到根本性提升。财政建设性支出预算差额将直接到公司层面解决,财政建设性资金支出压力直接下沉到公司层面解决。
四、结论
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源动力,也是解决地方公债风险管理的动因所在。坚持财政政策创新,应用多种财政政策创新工具组合,可以有效管理地方公债风险。当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地方公债风险管理是否引起足够的重视,地方公债风险是否危及到整个经济体的高速增长,以及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管理,把公债风险放在一个何等重要的位置,公债风险管理中的利益博弈等综合因素,都可能成为财政政策创新或阻碍创新的潜在理由。但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财政政策创新工具组合,是公债风险管理的有效目标函数,搞好财政规划,对提高财政整体运行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刘尚希:《建立财政风险管理机制》,《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23期。
[2]刘尚希:《公共风险是引导财政改革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60期。
[3]刘尚希:《增强政府抗击财政风险能力的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15期。
[4]贾康:《关于中国地方财政现实问题的认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5]苏明:《我国地方财政运行状况和政策思路》,《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期。
[6]肖加:《地方主体税种选择逻辑与政策取向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7]安虎森:《有关区域经济政策的一些思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8]高进水:《影响我国地方财政健康运行的体制、政策因素分析及相关建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关键词:税收政策;国家宏观调控;金融体制改革
作为一个不断被提起不断被关注的话题,“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拿银行来说,银行受到家的管控,既是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的工具又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是一个竞争不充分的行业,但是相对的,我们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必须接受市场机制的调控,这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进行银行的改革。如何进行改革,怎样进行改革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这种体制的改革急需要积极的发挥国家机器的作用,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导向,来利用税收政策进行介入。
1.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点
任何革新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任何革新都必须要以科学的导向为前提。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我们不难从经济体制的变革中看出,国内的改革特点。
1.1打破了单一的银行体系
不再是以人民银行一家银行为主体,而是转变为以央行为主导其他的一些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包括一些其他金融机构在内的统筹兼顾发展模式,不再局限于银行系统,还引入了一些其他金融机构。
1.2建立了银行间市场和其他市场并存的金融市场体系
不再是局限于单一银行间市场,而是构建了银行间市场和其他市场并存的立体金融市场体系。这让过去单一融资方式发生了改变,有了多种渠道的投融资市场,再加上场外市场的不断建立和优化,场内市场的不断规范,金融市场体系越来越具层次性和合理性。
1.3民间资本得到大量运用
在过去,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一些民间资本碍于法规不能够流入市场进行运用,这在一方面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不能得到解决,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现在,随着政策的放开,P2P模式的开启,许多民间资本得到运用。
1.4充分发挥宏观调控
金融体制的改革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并且在某种程度,只能是以国家机器为依托才能让改革顺利进行。国家利用税收政策等调控手段,对体制进行优化调整,来进行体制的最终改革。
2.发挥税收政策对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导向作用 的必要性
2.1税收政策影响金融体制改革进程
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家的政策性银行所需要的资金有相当比例是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而这些政策性银行也是以执行国家的政策指令,发展经济的前提进行建立的。这些政策性银行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理的业务既不属于专业银行业务领域也不属于完全的政策性机构。因此将政策性业务与传统业务进行分流,是将这一批政策性银行进行转换的关键,这同时成为了金融体制改革一个特殊矛盾。站在国家的角度,必须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工具作用,来实现政策的执行,而站在改革的立场,又必须让政策性业务与传统业务进行分流。因此,财税政策是否能够满足政策性业务需求,会对体制的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
2.2经济体制发展矛盾的凸显,需要进行税收调控
中国总是给世界带来惊喜,在经济方面也是创造了许多的奇迹。在大力发展经济进行国家建设时,我们实现了经济地位的提升,国家实力的增长。但是迅速增长的经济往往却是在牺牲了一定的利益下达到的,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用大量的资源消耗,数额巨大的投资以及高额成本换来的,而且这种发展方式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经济实力,但是长远来看,经济的发展质量低,这种粗放式发展,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而这些隐患和矛盾在近几年便凸显出来,牺牲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金融市场的膨胀带来的金融危机等等,都让我们尝到了苦果。因此我们在这里,必须要发挥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将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来,引导经济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2.3税收政策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在之前的金融体制当中,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为了政绩不择手段发展经济的情况,往往运用各种强硬的行政手段向当地银行施加压力,银行的经营活动受制于当地政府,不得不向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发放各种贷款,银行无法遵循信贷资金运行规律实行自主经营,正常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政府强烈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步履维艰。财税体制实行分税制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归还银行经营自,有利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专业银行真正实行商业化经营后,金融业又会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可忽视的行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通过纳税与征税确定下来,这又反过来诱导地方政府放弃对银行的行政干预,为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4税收政策引导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改革
如今的金融市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已经是当前的金融市场进行转变的主流模式。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应该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以税收政策为杠杆,让整个金融市场进行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多层次的金融模式,为一些优质的客户提供更好的平台。利用税收政策来对金融产品的设计以及保险机构、证券机构、中介机构等金融机构来进行引导,一次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来达到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目的。
3.发挥税收政策对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导向作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金融体制改革需要从制度出发
造成当前金融体系僵化的最大原因还是在制度,国家制度限制了金融领域的改革,也对银行机构、中介机构和债权机构的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在金融机构发展到当前状态来看,一些政策的制定,税收政策的实施,为什么对金融体系的改革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归根结底还是制度问题,因此,在进行金融机构改革时需要从根源出发,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3.2确保税收政策的公平性
在改革中需要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那么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上就必须保持严谨。在实体经济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适合的税收政策,在虚拟经济上也要做到如此。同等的税率并不是共同的表现,只有根据具体的发展状况来差别对待,制定相对应的税收政策才是公平的体现。
一、纳税绮划平台的构建原则
纳税筹划平台是企业理财过程中税务筹划的基础和操作空间。目前常用的有价格平台、优惠平台、漏洞平台、弹性平台和规避平台。要成功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筹划方法并且要符合以下原则:
1.政策主导
纳税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以政策为导向由税收政策主导税收的筹划活动。离开税收政策谈纳税筹划只是一种空谈不顾税收政策导向开展纳税筹划必定一事无成。试想面对高污染、高能耗、长线产业、夕阳产业、换代产品以及其他税收上实行限制政策的产业、产品税收筹划又能有多少作为,
2.合法有效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节税行为其存在的基础是应当合法至少不违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然的违法偷税行为比较容易辨别,而对税法已有反避税规定的避税行为应视同偷税处理则认识不清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正确认识并划清与违法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筹划。同时开展纳税筹划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效益。在税收利益上既要考虑节税带来的直接效益也要考虑减少或免除处罚带来的间接利益:既要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也要考虑纳税筹划方案比较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3.切实可行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在纳税筹划方面找不到万能、现成的通用方案每个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开展有的放矢的纳税筹划活动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应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在操作上行得通
4.全面权衡
决定现代企业整体利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而应从企业的社会形象、发展战略、预期效果、成功机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二、纳税绮划平台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颐
纳税筹划始终贯穿于财务决策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和财务核算等过程中正确运用纳税筹划平台.科学地进行纳税筹划以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价格平台的运用
价格平台的核心内容是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纳税筹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及买卖双方均有权力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价格标准只要买卖双方是自愿的别人就无权干涉这是一种合法行为。关联企业之间进行转让定价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商品交易的筹划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利润或收入以实现从整体上减轻税收负担。如有些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低税率的关联企业销售产品时,有意压低产品的售价,将利润转移到关联企业《2)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筹划。通过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购销价格进而影响产品成本来实现纳税筹划.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供应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高价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以此来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其获得较高的利润《3)利用提供劳务的筹划。通过高作价或低作价甚至不作价的方式收取劳务费用.从而使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根据需要进行转移和纳税筹划哪一方有利便向哪一方转移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f4)利用无形资产的筹划。通过无形资产特许使用费转让定价以此调节其利润追求税收负担最小化有些企业将本企业的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技术、商标或特许权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一些关联企业,其报酬不通过技术转让收入核算,而是从对方的企业留利中获取好处;(5)利用租赁业务的筹划。通常有利用自定租金来转移利润、利用机器设备先卖后租用、利用不同国家不同的折旧政策等而进行纳税筹划
价格平台作为各种筹划平台之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纳税人在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运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设立一些辅助的机构或公司并进行必要的安排这种安排是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费用的,在纳税人生产经营还不具备一定规模时筹划所能产生的效益不一定会很大。二是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确定的价格明显不合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而言.税务机关调整的价格比正常价格略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不幸被调整不仅没有筹划效益.还会有一定的损失.而且还包括进行筹划所花费的成本。三是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为了避免运用一种方法效果不太明显以及价格波动太大的弊端,纳税人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筹划。这样.每种方法转移一部分利润.运用的次数多了.只要安排合理.也就能达到满意的经济效果。
2.优惠平台的运用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是伴随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出台而产生的.符合国家税法的制定意图.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利用筹划法。即给予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以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对某些生产性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则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地改变生产经营范围,使自己符合优惠条件.从而获得税收上的好处,/2)临界点筹划法。一是价格和产量的数值确定在什么位置以寻找最佳节税临界点,使企业获利最大;二是企业和个人所得税都有一个临界点问题.这个临界点可用来作为是否转移的参考依据。(3)人的流动筹划法。包括个人改变其居所和公司法人改变其居所两个方面的筹划.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或者选择在优惠地区注册或干脆将现在不太景气的生产转移到优惠地区,以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挂靠筹划法。指企业或个人原本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待遇但经过一定的策划通过挂靠在某些能享受优惠待遇的企业或产业、行业.使自己也能符合优惠条件.如本来不是科研单位或科研所需要的进口仪器设备.通过和某些科研机构联合.披上科研机构的合法外衣.使自己企业享受减免税。
只要有税收优惠政策.就有纳税人对其进行利用。在利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量挖掘信息源.多渠道获取税收优惠以免自己本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却因为不知道而错失良机。(2)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应尽量利用,没有条件或某些条件不符合的,要创造条件利用。(3)应尽量保持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争取税务机关的承认。再好的方案.没有税务机关的批准.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
3.漏洞平台的运用
漏洞平台是以漏洞的存在为基础现阶段.我国税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或空白之处(1)机构设置与配合以及税收地域管辖是相对漏洞较多的领域。如我国营业税属于地方税种.增值税属于共享税.由国家税务系统进行征收.但地方税务系统往往捷足先登.将纳税人定格为营业税纳税人,这是一个税收结构设置与配合上的空白;(2)机构所在地的判定标准是依注册地、还是管理中心或经营地存在不确定的地方(3)税法总纲虽有规定.但没有规定具体操作办法。如电子商务的研究近几年刚兴起.这方面的税收问题是个很大的空白。公司就可利用这些空白.大规模地发展网上电子交易.从而省去大量税款。
利用漏洞平台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需要精通财务与税务的专业化财会人才.只有专业化人员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税法而利用其漏洞进行筹划;二是具有一定的纳税操作经验.只依据税法而不考虑征管方面的具体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成功的可能性肯定不会太高;三是要严格的财会纪律和保密措施。没有严格财会纪律便没有严肃的财会秩序混乱的财务状况显然无法作为筹划的实际参考另外又因为利用税法漏洞和空白一样具有隐蔽性.一次公开的利用往往会导致以后利用途径被堵死‘四是同样要进行风险—收益的分析。
4弹性平台的运用
有税收.便少不了税率:有税率.便难以避免税率幅度的存在。弹性平台筹划主要集中在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上。在资源税的弹性平台筹划中.筹划客体主要是各类矿产资源.由于税额因矿产资源的优惠悬殊而跨度巨大.这就为利用税额幅度进行筹划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如原油税额为每吨8元一30元.黑色金属原矿竟然达到了每吨2元一30元.有色金属原矿更达到了每吨0.4元一30元幅度水平。纳税人想办法在跨度允许的范围内寻找最低切入点。
在运用弹性平台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弹性平台的可操作性大小判定要充分考虑到征税方,因为弹性平台的筹划要达到目的.需要‘’因人制宜”。二是在幅度中找到最佳切入点.实现税率低,税负轻、优惠多惩罚小.损失相对较少的目的。
5规避平台的运用